“城市双修”规划背景下谈城中村改造的技术路线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双修”规划背景下谈城中村改造的技术路线

发表时间:2018-12-17T15:40:14.12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作者:邵雅彬

[导读] 摘要:现阶段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面临着诸如土地资源短缺、增量建设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城中村改造已经成为城市规划重点工作。

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现阶段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面临着诸如土地资源短缺、增量建设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城中村改造已经成为城市规划重点工作。“城市双修”背景下的城中村改造更是城市规划的重点,大数据平台为城市规划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基础数据。文章主要就“城市双修”规划中的城中村改造技术路线进行简单分析,促进城市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城市双修”;城中村改造;技术路线

“城中村”是城市发展快速发展中出现的衍生品,即介于非城非农之间的行政单位。这一地区内的土地被征用,原住地的农民身份集体演变成为居民,但其生活方式等却没有同城市相接,从而导致诸多矛盾产生。村落在城市发展之初仍是处于城市外围的传统农村聚落,随着城市快速发展,逐渐被城市包围。对于城市中存在的这一特殊现象,在“城市双修”规划背景下进行处理时不能粗暴采取推倒重建的模式,城中村是城市的组成部分,是城市独特的地域特征。在进行改造时,要帮助城中村进行转型,同时不能怕破坏其原有空间肌理,积极应用修补思路对城中村进行综合治理,使城中村成为城市中具有自身特点组成部分。

1.城中村发展现状

1.1城中村简介

顾名思义,城中村即都市中的村庄,通俗来将就是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大量农村耕地被征用,原住农民生活地区生产方式改变,但收入来源仍需依靠已发生变化的居民区。城中村属于城市一部分,但其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经济文化理念等与城市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城中村发展也无法跟上城市步伐。城中村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城市发展以及社会城镇化水平提高方面都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但其与城市的协调性仍需要进一步强化,对城中村的改造升级迫在眉睫。

1.2城中村现状特点

1.2.1结构混乱

城中村虽属于城中组成,但其结构规划并未纳入城市的最初规划当中,因此城中村内部的结构较为混乱,私搭乱建问题突出,常见的有握手楼、贴面楼等。建筑与建筑之间的相对距离非常小,且内部建筑密度普遍较大,因此建筑内部的采光以及通风等都不符合相关要求,长期居住不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除此之外,建筑的建造都缺乏一定的布局规范性和设计性,总体空间结构混乱。私搭乱建的建筑也使得居住其中的人们活动受到影响,生态绿地面积缩减,共同空间被压缩,严重影响与城市的有效衔接。

1.2.2建筑质量瑕疵

城中村建筑普遍存在质量瑕疵,内部建筑风格混杂多样且多年久失修,加之多次拆改,建筑整体设计受到破坏。建筑的建设只考虑经济问题,因此事关原料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抗震性以及防火性要求都不达标,对于建筑的后续维护措施也不到位,因此建筑质量问题堪忧。

1.2.3城中村社会管理缺陷

城中村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复杂的结构,成为了犯罪行为的高发地段。“黄赌毒”问题曾非常泛滥,虽然随着社会法治的完善已经得到了有效整治,但仍存在很多其他违法犯罪行为,扰乱城中村秩序治安。城中村内房屋租金较低,因此大量流动人员聚居,一些社会闲散人员主导的寻衅滋事、聚众赌博以及卖淫嫖娼等违法案件频发,对内部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极大不良影响。

2.“城市双修”规划背景的城中村改造的技术路线

2.1综合评估

城中村内部存在很多城市发展变迁的历史痕迹,很多人文景观中也蕴含着较多的城市记忆。因此,在“城市双修”背景下的城中村改造需要经过事前大量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综合数据对城中村现状进行评估,最大限度保留城市相关的历史以及和人文景观,凸显出城中村的独特性。在实际的城中村改造中,对于城中村的原有的交通线路最大限度保留,改造也只限于对街巷中存在的硬件设施进行修补,结合城中村需求对设施升级,使之形成独特的街巷文化。综合评估后的城中村改造更多的关注到内部居民的生活方式,在不破坏原本居民生活环境的基础上,提升环境质量水平,吸引更多的人们去感受城中村的独特文化。

2.2改善升级建筑建设

上文中对于城中村的建筑建设现状进行分析介绍,在进行城中村的改造时要在重视传统建筑元素基础上满足现代生活要求。科学的改造手法也是城中村改造的技术要点之一,对于城中村的空间再利用要尊重原有的空间作用,并根据现实需求对空间进行功能重组。关于建筑风格,要最大可能保留年代久远建筑的传统装饰符号,形成与城市不同的地区特色。

2.3改善生态环境

城中村的生态环境改良主要通过整治城中村空间结构、增加内部绿色景观植被以及广场等公共开放空间等措施进行。对于广场等公共空间建设要配合城中村整体结构的调整,在城中村与城市的交接地带设置更多的半开放空间,切实城中村与城市的空间连接,打破两区域之间存在的割裂感。在生态建设的帮助下,使城中村与城市在发展中逐渐融合统一,进而形成带有自身特色的城市景观。

2.4数据监控系统的应用

城中村改造需要应用到的数据规模庞大且涉及内容广泛,包含影像资料、互联网数据、建筑设计资料以及移动端信息技术等。在海量的数据信息咨询中查询城中村改造需要的数据,且数据要符合“城市双修”的要求,因此就需要有监控系统的帮助。数据监控系统可以帮助城市规划人员对大量的数据信息进行分类概括,且整体系统的执行性较强,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收集完毕城中村所需资料,增加城市规划科学性。

结语:

综上述,“城市双修”规划背景下的城中村改造重点在于对现有问题进行整合分析,对存在问题采取最适合方式进行解决。通过对城市空间的修复维护,更好凸显城市自身特点,提升城市功能性,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升级,促进人们生活方式更加便捷。在保障“城市双

修”基础上,对城中村改造路线进行规划,应用先进技术实现城市修复和生态修补目标,促进城市经济水平提升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广钦,巴明廷.城市化进程中的都市村庄改造和现代化建设:以郑州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2):42-46.

[2]骆江玲.国内外城镇化模式及其启示:以江西省鄱阳县为例[J].世界农业,2017(6):75-79.

[3]滕熙,邹鹏.三旧改造下生态地区城中村改造困境及对策[J].现代城市研究,2014,(2):95-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