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ppt
合集下载
环境生态学导论PPT
前已达127.68万平方公 里,占国土面积的13.3%,仅内蒙、新疆、青海三省区就有 14.3万平方公里的沙漠是1949年以后形成的。
分别于1972年(左)和1987年(右)拍 摄的非洲乍得湖照片显示,这个世 界第六大湖已经减少了90%。
沙漠化中的中国
六、土壤退化
生物多样性是生 态系统产品和服 务的基础
10-15% 物种可能在未来 30年消失
全球变化会加剧生物多样 性减少
四、水土流失
目前,水土流失已成为当今世界重大的环境问题 之一,对经济的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据统计,全 世界目前水土流失面积达25亿公顷,占全球耕地、林地 和草地总面积的29%。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不仅世界上各 种水土流失的形式和类型在我国都有分布和踪迹,而且我国的水 土流失面积大,强度也大。从1949年以来,我国的水土流失面积 从1.16 亿ha扩大到目前的1.48亿ha。
土壤退化的根本原因是土壤侵蚀, 常见的土壤侵蚀除上述的水土流失、土壤 沙漠化外,还有地力衰退、土壤盐碱化和 沼泽化等。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土壤退化已威胁到生 物圈的未来,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据统计, 全世界土地养分亏缺的面积为29.9亿ha,占陆 地总面积的23%。中国的地力衰退地很严重, 有2/3的耕地属于中低产水平。据联合国估计, 世界每年约有12亿ha的灌溉土地因盐碱化而损 失生产力,目前盐碱地广泛分布于干旱与半干 旱地区,约占该地区总面积的39%。
例如,据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等组织对 鸟类的调查表明:在3500~100万年前,平均每300年有一种鸟类 灭绝,从100万年前到近代,平均每50年有一种灭绝,可是最近 300年间,平均每两年灭绝一种,而进入20世纪后,每年就灭绝 一种。
分别于1972年(左)和1987年(右)拍 摄的非洲乍得湖照片显示,这个世 界第六大湖已经减少了90%。
沙漠化中的中国
六、土壤退化
生物多样性是生 态系统产品和服 务的基础
10-15% 物种可能在未来 30年消失
全球变化会加剧生物多样 性减少
四、水土流失
目前,水土流失已成为当今世界重大的环境问题 之一,对经济的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据统计,全 世界目前水土流失面积达25亿公顷,占全球耕地、林地 和草地总面积的29%。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不仅世界上各 种水土流失的形式和类型在我国都有分布和踪迹,而且我国的水 土流失面积大,强度也大。从1949年以来,我国的水土流失面积 从1.16 亿ha扩大到目前的1.48亿ha。
土壤退化的根本原因是土壤侵蚀, 常见的土壤侵蚀除上述的水土流失、土壤 沙漠化外,还有地力衰退、土壤盐碱化和 沼泽化等。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土壤退化已威胁到生 物圈的未来,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据统计, 全世界土地养分亏缺的面积为29.9亿ha,占陆 地总面积的23%。中国的地力衰退地很严重, 有2/3的耕地属于中低产水平。据联合国估计, 世界每年约有12亿ha的灌溉土地因盐碱化而损 失生产力,目前盐碱地广泛分布于干旱与半干 旱地区,约占该地区总面积的39%。
例如,据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等组织对 鸟类的调查表明:在3500~100万年前,平均每300年有一种鸟类 灭绝,从100万年前到近代,平均每50年有一种灭绝,可是最近 300年间,平均每两年灭绝一种,而进入20世纪后,每年就灭绝 一种。
环境生态学 全套课件
1975年美国召开受害生态系统恢复国际 会议,讨论受害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等许多重要的环境生态学问题。1980年 卡林等出版《受害生态系统恢复过程》 一书,探讨受害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的 重要生态学理论与应用等问题。1987年 福尔德曼出版了《环境生态学》教科书, 环境生态学的框架基本形成;1989年在 北京召开生态工程国际研讨会,研讨了 受害生态系统的重建问题,对推动环境 生态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 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 1、 生态学的产生 生态学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对生态学产生
贡献比较大的人以及他们的著作有:
(1)化学家保尔,他在1670年发表了低气
压对动物效应的试验成果,标志着动物生 态学的开端. (2) 马尔萨斯,他1803出版《人口论》,分析 了生物的繁殖与食物生产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分
环境生态学
主要参考书
1.
2.
3.
4.
5.
程胜高,罗泽娇,曾克峰主编. 环境生态学.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 金岚. 环境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 李博主编. 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19 杨京平主编. 环境生态学. 北京: 化学工 业出版社,2019 卢升高, 吕军主编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 社 ,2019
(二)环境生态学的发展
1972年英国经济学家芭芭拉沃德出版了 一本《只有一个地球》——对一个小小 行星的关怀和维护,该书是在58个国家 152位专家组成的顾问委员会协助下编写 而成的,它为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联合 国环境会议提供了背景材料。
该书从整个地球的环境出发,从社会经
济和政治的不同角度出发,评述环境污 染对不同国家产生的影响,指出人类所 面临的环境问题,提醒人们认识人类所 居住的地球的局限性和易变性。呼吁各 国人民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该书 对环境生态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生态学基础理论 PPT课件
按时间
演替类型
按起始条件 按主导因素 按代谢特征
世纪演替 长期演替 快速演替 原生演替 次生演替 内因性演替 外因性演替 自养性演替 异养性演替
原 生 演 替
次 生 演 替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结构 会发生变化,功能也随之发生变 化。 乔木植物阶段 灌木植物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苔藓植物阶段 地衣植物阶段
4.为谁生产?(产品分配问题)
第三节 系统论和热力学定律
一、系统论 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相互联系、 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起来 的具有某种或几种特定功能的有机 整体。宇宙万物,虽然本质上差别 很大,但都以系统形式存在着。
1.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系统的结构性原理 系统中元素之间相对稳定的一切联 系方式的总和,叫做系统的结构。 结构对元素进行制约,使元素的性 质和功能,不同于它们在孤立存在 时的性质和功能。
第二节 经济学理论
一、资源是稀缺性的
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产生的根源。 如果人类能无限量地生产出各种物品, 人类的欲望能够完全得到满足,那么 个人就不必为生计而担忧;企业就不 必为成本和利润而犯愁;政府也不必 税收和支出而斗争;也没有人会关心 不同人或阶层之间的收入分配问题。
在这样的社会中,所有的物品都是 免费的,就象沙漠中的沙、海洋中 的水、大气层中的空气,价格和市 场互不相关,这样,经济学就没有 存在的必要。但是任何社会都不可 能达到物品是无限的这种情况,因 为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的 需求是无限的。因此经济学发展成 为一门重要的科学。
O2,呼吸作用吸收O2释放CO2,以及排泄
废物、分解等)主动地影响环境,改
造环境。
热带雨林,有“地 球的肺”之美誉, 对于调节气候、维 持空气O2和CO2的 平衡、保持水土有 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生态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精选ppt
18
三、种间关系
1.种间竞争
➢ 高斯假说——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由于竞争的结果, 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在进化过程中,由于激烈的 竞争,可能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一个物种完全排斥 另一物种;二是两个物种之间必须出现栖息地、食性、 活动时间或其它特征上的生态位分化。
➢ 生态位是指生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 作用。
精选ppt
21
二、群落的结构
第二章 生态学基础知识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
间相互关系及其机理的科学。环境 科学则是以人类为中心,把人类生 活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作为一个整体 来研究的一门学科。因此,生态学 作为环境科学的基础理论,可以指 导人们研究人类生存、发展与环境 的相互关系。
精选ppt
1
本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 第二节 种群生态学 第三节 群落生态学 第四节 生态系统生态学 第五节 生态系统稳定性与生态平衡
I型——凸型存活曲线。表示种群在达到生理寿命之 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如人类和一些大型哺乳动物。
II型——对角线存活曲线。表示种群各年龄期的死 亡率基本相同,如鸟类、大多数爬行动物和一些小 型哺乳动物。
III型——凹型存活曲线。表示种群幼体的死亡率很 高,只有极少数个体能够活到生理寿命,如大多数 鱼类,两栖类、海洋无脊椎动物等。
0.014
0
0.014
2.0
0
-----
精选ppt
死亡率 qx
0.563 0.452 0.412 0.225 0.290 0.409 0.692 0.000 1.000 -----
Lx
Tx
102
2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环境生态学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PPT课件
1昆虫与植物间的协同进化2大型草食动物与植物的协同进化3互惠共生物种间的协同进化4协同适应系统二生物多样性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p35二生物多样性的四个水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当二次电子数最少为一个时可代替初始电子的作用继续不断从阴极发出电子形成不依赖外界因素的初始电子从而产生自持放电
• 海洋植物— 光合作用色素对光谱变化具有明显的 适应性:
–海水表层植物色素吸收蓝、红光; –深水植物光合色素有效地利用绿光。
• 高山植物— 对紫外光作用的适应,发展了特殊的 莲座状叶丛。
• 动物— 不同动物发展不同的色觉。
不同光谱成分对植物的生态作用
1、红光的生态作用 (1)光合活性大; (2)促进叶绿素的合成; (3)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 (4)促进发芽; (5)增加植物体温度。
假说认为,地球表面的温度和化学组成是受地球 表面的生命总体(生物圈)所主动调节的。
一、光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态适应
1. 太阳辐射及其变化规律 2. 光强度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3. 光质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4. 光周期现象
13
2)影响地表太阳辐射的因素
a.大气圈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b.太阳高度角对太阳辐射强度的影响 (0°~90°) c. 日照长度的变化 d. 地形因素的影响:朝向、坡度、海拔高度 e. 不同的生境中的太阳辐射:
第一节 地球上的生物
一、生命的产生与进化 (重点) (一)、生命起源的几种学说:
1.神创论 2.从自然发生说到生源论
自然发生说的代表人物:古希腊的哲学家自然 科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384—前322), 他认为生物的繁殖有三种主要方式: ①自然发生,如通常产生蚤类、蚊虫和各种虱子。 ②无性生殖,像海星、蠕虫、贝类等。 ③有性生殖。
• 海洋植物— 光合作用色素对光谱变化具有明显的 适应性:
–海水表层植物色素吸收蓝、红光; –深水植物光合色素有效地利用绿光。
• 高山植物— 对紫外光作用的适应,发展了特殊的 莲座状叶丛。
• 动物— 不同动物发展不同的色觉。
不同光谱成分对植物的生态作用
1、红光的生态作用 (1)光合活性大; (2)促进叶绿素的合成; (3)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 (4)促进发芽; (5)增加植物体温度。
假说认为,地球表面的温度和化学组成是受地球 表面的生命总体(生物圈)所主动调节的。
一、光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态适应
1. 太阳辐射及其变化规律 2. 光强度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3. 光质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4. 光周期现象
13
2)影响地表太阳辐射的因素
a.大气圈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b.太阳高度角对太阳辐射强度的影响 (0°~90°) c. 日照长度的变化 d. 地形因素的影响:朝向、坡度、海拔高度 e. 不同的生境中的太阳辐射:
第一节 地球上的生物
一、生命的产生与进化 (重点) (一)、生命起源的几种学说:
1.神创论 2.从自然发生说到生源论
自然发生说的代表人物:古希腊的哲学家自然 科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384—前322), 他认为生物的繁殖有三种主要方式: ①自然发生,如通常产生蚤类、蚊虫和各种虱子。 ②无性生殖,像海星、蠕虫、贝类等。 ③有性生殖。
环境科学的生态学基础(ppt 68页)
的能量都称为辅助能。 A. 自然辅助能:潮汐能、风能、水势能等 B. 人工辅助能:生物辅助能、工业辅助能。
3.2 生态系统
3.2.4 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一、能量流动 2.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指能量通过食物网络在系统内的传递和耗散过程。在此 过程中,严格遵守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一定律:能量既不会消失,也不会凭空产生,只能以 严格的当量比例,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3.2 生态系统
3.2.4 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四、生物量生产 2. 初级生产
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辐射能以有机物质的形 式贮存起来的过程。
3.2 生态系统
3.2.4 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四、生物量生产 3. 次级生产
指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和分解者利用初级生产所制造的物 质和贮存的能量进行新陈代谢,经过同化作用转化形成自身 物质和能量的过程。
养 ,通常对宿主有一定的危害。 寄生物与宿主间也存在协同进化。
3.3 生态系统种群间的相互作用
3.3.6 偏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用 指两种生物共生在一起,一方得利,而对另一方无害。 偏利作用有永久的也有暂时性的。
3.3 生态系统种群间的相互作用
3.3.7 互利共生 指两个生物种群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互相得益。 专性互利:互利双方的合作是永远的,离开合作对将使
3.2 生态系统
3.2.3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指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 者之间以食物营养为纽带所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 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础。 1 食物链与食物网
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基于取食和被取食关系 而形成的链状结构。
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食物网。
3.2 生态系统
3.2.4 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一、能量流动 2.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指能量通过食物网络在系统内的传递和耗散过程。在此 过程中,严格遵守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一定律:能量既不会消失,也不会凭空产生,只能以 严格的当量比例,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3.2 生态系统
3.2.4 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四、生物量生产 2. 初级生产
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辐射能以有机物质的形 式贮存起来的过程。
3.2 生态系统
3.2.4 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四、生物量生产 3. 次级生产
指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和分解者利用初级生产所制造的物 质和贮存的能量进行新陈代谢,经过同化作用转化形成自身 物质和能量的过程。
养 ,通常对宿主有一定的危害。 寄生物与宿主间也存在协同进化。
3.3 生态系统种群间的相互作用
3.3.6 偏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用 指两种生物共生在一起,一方得利,而对另一方无害。 偏利作用有永久的也有暂时性的。
3.3 生态系统种群间的相互作用
3.3.7 互利共生 指两个生物种群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互相得益。 专性互利:互利双方的合作是永远的,离开合作对将使
3.2 生态系统
3.2.3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指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 者之间以食物营养为纽带所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 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础。 1 食物链与食物网
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基于取食和被取食关系 而形成的链状结构。
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食物网。
生态学基础与环境科学PPT(67张)
» 社会环境是指人类活动而形成的各种事物
第一节 环境概述 二、环境的组成与分类
Hale Waihona Puke • 环境的组成如下:自然环境: ①物质:空气、土壤、水、岩石、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②能量:阳光、地热、气温、引力和地磁力等;
③自然现象:太阳的稳定性、地壳稳定性(地质构造、地震、火山活动 、海啸)、全球水循环、大气流动、水土演变等。
第一节 环境概述 四、环境要素和环境效应
• 环境要素——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
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又称环境基质 。分为自 然环境要素与社会环境要素,习惯上指自然环境要素 。特点如下 :
(1)最小限制律 (2)等值性 (3)环境整体性大于环境诸要素的个体之和 (4)环境诸要素相互依赖、相互作用与相互制约。
3. 地质环境——岩石圈部分
4. 宇宙环境——大气圈以外
第一节 环境概述 三、环境的形成与发展
– 60亿年以前,地球是一团云状气尘物质,演化后形成了地球胎。 – 46亿年前,地球是一个炽热的大火球,外面包围着原始大气。演化过程中逐
步形成原始的 ①岩石圈:物质的重力分离; ②大气圈:上升到地表的还原性气体,无O2; ③水圈:地球内部的水蒸气进入大气圈,降雨产生了河流、湖泊、海洋.
第二节 生态学基础 一、生态学概述(2/2)
•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自然环境影响社会活动及其社 会发展,人类活动影响自然环境。
①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必须为多数人的利益服务。避免自然资源 的浪费,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无污染废物。
②限制影响环境的人类活动。所有自然物都有存在的权利。
③人类、其他生物和环境因素之间是一种互相依存的合作关系。 只要他们中间任何一方发生问题,这种关系都会遭受破坏, 即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第一节 环境概述 二、环境的组成与分类
Hale Waihona Puke • 环境的组成如下:自然环境: ①物质:空气、土壤、水、岩石、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②能量:阳光、地热、气温、引力和地磁力等;
③自然现象:太阳的稳定性、地壳稳定性(地质构造、地震、火山活动 、海啸)、全球水循环、大气流动、水土演变等。
第一节 环境概述 四、环境要素和环境效应
• 环境要素——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
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又称环境基质 。分为自 然环境要素与社会环境要素,习惯上指自然环境要素 。特点如下 :
(1)最小限制律 (2)等值性 (3)环境整体性大于环境诸要素的个体之和 (4)环境诸要素相互依赖、相互作用与相互制约。
3. 地质环境——岩石圈部分
4. 宇宙环境——大气圈以外
第一节 环境概述 三、环境的形成与发展
– 60亿年以前,地球是一团云状气尘物质,演化后形成了地球胎。 – 46亿年前,地球是一个炽热的大火球,外面包围着原始大气。演化过程中逐
步形成原始的 ①岩石圈:物质的重力分离; ②大气圈:上升到地表的还原性气体,无O2; ③水圈:地球内部的水蒸气进入大气圈,降雨产生了河流、湖泊、海洋.
第二节 生态学基础 一、生态学概述(2/2)
•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自然环境影响社会活动及其社 会发展,人类活动影响自然环境。
①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必须为多数人的利益服务。避免自然资源 的浪费,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无污染废物。
②限制影响环境的人类活动。所有自然物都有存在的权利。
③人类、其他生物和环境因素之间是一种互相依存的合作关系。 只要他们中间任何一方发生问题,这种关系都会遭受破坏, 即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环境生态学导论15ppt课件
(2)在掌握本地区的生物群落演替的基础上,适应地施加人 工干预能够加快受损森林生态系统恢复。
(3)受损生态系统修复应该参考的重要指标:以恢复森林最 低数量的成分和最小面积为前提,并且达到原有植物群落物种 数80%以上,能够维持其更新和演替的森林才能称得上符合标 准的恢复。
(4)在修复受损生态系统的优势种或关键种的 同时,还要注意互惠共生种。互惠共生关系是 生物群落中物种存在的条件,也是物种间最基 本的生态关系之一。
综上所述,受损生态系统首先是其组成和结构发生了退化,
导致其功能受损和生态学过程的弱化,引起系统自我维持能力
减弱且不稳定。但系统万分与其结构的改变,是系统受损的外
在表现,功能衰退才是受损的本质。因此,受损生态系统功能
的变化是生态系统操作程度判断的重要标志。但另一方面,由
于植物及其种群属于生态系统的第一性生产者,是生态系统有机 物质最初来源和能量流动的基础。所以,植物群落的外貌形态和 结构状况又通过对系统中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的影响而决定着系 统的动态,制约着系统的整体功能。因此,在受损生态系统中, 结构与功能也是统一的,通过结构的变化,也可以推测出功能的
对于修复富营养化湖泊,生物学和生态学也有了新发展,在20世纪 70年代中期,美国的Shapiro就提出了生物操纵 (biomanipulation)。至90年代初,利用生物操纵控制富营养化的 技术正在欧洲及北美多个湖泊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Welch等 (1987)提出了由下而上和由上而下的方法(Jordan,1987)。
(5)注意不要因为经济条件、速生丰产、适应 性等问题的限制,在受损生态系统地区栽种不 是当地原有植被中的种类。因为这些外来种的 结构和功能都不适应当地的生态系统,不仅稳 定性差,生态效益不高,而且还会带来一些新 的生态问题。
(3)受损生态系统修复应该参考的重要指标:以恢复森林最 低数量的成分和最小面积为前提,并且达到原有植物群落物种 数80%以上,能够维持其更新和演替的森林才能称得上符合标 准的恢复。
(4)在修复受损生态系统的优势种或关键种的 同时,还要注意互惠共生种。互惠共生关系是 生物群落中物种存在的条件,也是物种间最基 本的生态关系之一。
综上所述,受损生态系统首先是其组成和结构发生了退化,
导致其功能受损和生态学过程的弱化,引起系统自我维持能力
减弱且不稳定。但系统万分与其结构的改变,是系统受损的外
在表现,功能衰退才是受损的本质。因此,受损生态系统功能
的变化是生态系统操作程度判断的重要标志。但另一方面,由
于植物及其种群属于生态系统的第一性生产者,是生态系统有机 物质最初来源和能量流动的基础。所以,植物群落的外貌形态和 结构状况又通过对系统中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的影响而决定着系 统的动态,制约着系统的整体功能。因此,在受损生态系统中, 结构与功能也是统一的,通过结构的变化,也可以推测出功能的
对于修复富营养化湖泊,生物学和生态学也有了新发展,在20世纪 70年代中期,美国的Shapiro就提出了生物操纵 (biomanipulation)。至90年代初,利用生物操纵控制富营养化的 技术正在欧洲及北美多个湖泊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Welch等 (1987)提出了由下而上和由上而下的方法(Jordan,1987)。
(5)注意不要因为经济条件、速生丰产、适应 性等问题的限制,在受损生态系统地区栽种不 是当地原有植被中的种类。因为这些外来种的 结构和功能都不适应当地的生态系统,不仅稳 定性差,生态效益不高,而且还会带来一些新 的生态问题。
环境生态学全套ppt课件
的场所。 它包括岩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 圈的下层。 ➢ 全球生态学: 研究生命系统和行星系统相互关 系的科学。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生态学的发展史
¨ 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以前) ¨ 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 ¨ 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 ¨ 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今)
前苏联-克什卡洛夫(Кашкаров ,1945) ¨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的分布和多度的科学—澳大利亚-安德
列沃斯(Andrewartha, 1954) ¨ 生态学是研究决定有机体的分布与多度的相互作用的科学-
加拿大克雷伯斯(Krebs,1972,1978,1985) ¨ 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科学—美国-奥德姆
生态学的建立时期
¨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欧洲科学探索活动再度 兴起,崇尚科学调查与科学实验。一些生态学的 理论开始形成。生态学达到一呼即出的境地。 1866年Heackel 提出Ecology一词,并首次明确 生态学的定义。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环境生态学主要研究领域
¨ 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原理与规 律
¨ 生态系统受损程度的判断 ¨ 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与保护措施的研究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
¨ 环境与生态因子 ¨ 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 ¨ 生物与主要生态因子的相互关系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生态学的发展史
¨ 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以前) ¨ 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 ¨ 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 ¨ 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今)
前苏联-克什卡洛夫(Кашкаров ,1945) ¨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的分布和多度的科学—澳大利亚-安德
列沃斯(Andrewartha, 1954) ¨ 生态学是研究决定有机体的分布与多度的相互作用的科学-
加拿大克雷伯斯(Krebs,1972,1978,1985) ¨ 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科学—美国-奥德姆
生态学的建立时期
¨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欧洲科学探索活动再度 兴起,崇尚科学调查与科学实验。一些生态学的 理论开始形成。生态学达到一呼即出的境地。 1866年Heackel 提出Ecology一词,并首次明确 生态学的定义。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环境生态学主要研究领域
¨ 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原理与规 律
¨ 生态系统受损程度的判断 ¨ 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与保护措施的研究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
¨ 环境与生态因子 ¨ 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 ¨ 生物与主要生态因子的相互关系
《环境生态学导论》课件
增长规律: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 规律
种群的增长与调节
增长模型:Logistic模型、LotkaVo l t e r r a 模 型 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调节机制:自然选择、遗传漂变、 环境变化等
调节因素:食物、空间、天敌、疾 病等
群落的概念与特征
多样性:群落中物种丰富, 具有不同的生态位和功能。
水污染:影响水质,影响人 类和生物健康
光污染:影响人类和生物的 视觉系统,影响生活质量
空气污染:影响呼吸系统健 康,引发呼吸道疾病
生态破坏:影响生物多样性, 影响生态系统平衡
环境保护的措施与策略
减少污染:减少工业、农业和生活垃圾的排 放,提高废物处理和回收利用率
生态修复:对受损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恢复 其生态功能
生态修复等
学科特点与重要性
跨学科性:涉及生物学、地理学、 化学等多个学科
综合性:研究自然、社会、经济等 多方面因素对环境的影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实践性:注重实地考察和实验研究
重要性:对环境保护、资源利用、 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
自然环境:包括大气、水、土壤、生物等要素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 生态系统类型:森林、草原、湿地、海洋等 生态系统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等
土壤:影响植物 的生长和营养吸
收
生物因素:影响 生物的生存和繁
殖
人为因素:影响 生物的生存和分
布
生物对生态因子的适应
生态因子:影 响生物生存的 环境因素,如 温度、湿度、
光照等
适应性:生物 对生态因子的 适应能力,如 耐寒、耐旱、
环境生态学课件
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基本上是利用环境,而很少有意识的改造环 境。 在工业革命以前的漫长岁月里,虽已出现手工业作坊或工场,但因 规模小,生产不发达,所以由此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并不突出。还处于 萌芽阶段。
2.环境问题的发展恶化阶段(工业革命至20世纪50年代前)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叶,蒸汽机的 发明与广泛应用,给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生产力,生产发展 史上出现了一次伟大的革命-----工业革命,人类大规模的改变了环 境的组成和机构,进而改变了环境的物质循环系统,带来了新的环 境问题。工业生产把大量深埋地下的矿物资源开采出来,加工利用 投入环境中,“三废”是生物和人类所不熟悉的,难以降解,同化 和忍受。
4.隐显性
除了事故性污染,一般污染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例如:一个废电 池扔到环境中,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5.持续性 事实证明,环境对于其遭受的污染和破坏,具有持续反映的特
征。环境污染不仅危害当代人的健康,而且可能造成世世代代的遗传 隐患。
6.灾害发大性 事实证明,蝴蝶效益在整个生物圈中是普遍存在纪50—60年代)
环境问题的第一次高潮出现在20世纪50—60年代,当时环 境问题突出。自产业革命-1984年臭氧层空洞,“八大公害” 事件,是第一次环境问题高潮。
八大公害事件 :是指在世界范围内,由于环境污染而造成的
八次较大的轰动世界的公害事件。 公害事件:因环境污染造成
着协调作用。
(二)环境对于干扰所具有的特征
人类环境由于人类活动的作用与干扰,存在着连续不断的,巨 大和高速度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因而具有不容忽视的特征:
1.整体性 人类环境的各组分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局部地区的环境污染和坡坏,总会对其他地区造成影响和危害。所 以人类生存环境和保护,从整体上看,是没有地区界限和国界的。
2.环境问题的发展恶化阶段(工业革命至20世纪50年代前)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叶,蒸汽机的 发明与广泛应用,给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生产力,生产发展 史上出现了一次伟大的革命-----工业革命,人类大规模的改变了环 境的组成和机构,进而改变了环境的物质循环系统,带来了新的环 境问题。工业生产把大量深埋地下的矿物资源开采出来,加工利用 投入环境中,“三废”是生物和人类所不熟悉的,难以降解,同化 和忍受。
4.隐显性
除了事故性污染,一般污染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例如:一个废电 池扔到环境中,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5.持续性 事实证明,环境对于其遭受的污染和破坏,具有持续反映的特
征。环境污染不仅危害当代人的健康,而且可能造成世世代代的遗传 隐患。
6.灾害发大性 事实证明,蝴蝶效益在整个生物圈中是普遍存在纪50—60年代)
环境问题的第一次高潮出现在20世纪50—60年代,当时环 境问题突出。自产业革命-1984年臭氧层空洞,“八大公害” 事件,是第一次环境问题高潮。
八大公害事件 :是指在世界范围内,由于环境污染而造成的
八次较大的轰动世界的公害事件。 公害事件:因环境污染造成
着协调作用。
(二)环境对于干扰所具有的特征
人类环境由于人类活动的作用与干扰,存在着连续不断的,巨 大和高速度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因而具有不容忽视的特征:
1.整体性 人类环境的各组分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局部地区的环境污染和坡坏,总会对其他地区造成影响和危害。所 以人类生存环境和保护,从整体上看,是没有地区界限和国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兴起,崇尚科学调查与科学实验。一些生态学的 理论开始形成。生态学达到一呼即出的境地。 1866年Heackel 提出Ecology一词,并首次明确 生态学的定义。
生态学的巩固时期
这一时期是生态学理论形成、生物种群和群落由定性向定量 描述、生态学实验方法发展的辉煌时期。形成几个著名的生 态学派(四大学派)。 北欧学派:由瑞典乌普萨拉(Uppsala)大学的R. Sernauder 创建。以注重群落分析为特点。 法瑞学派:代表人为J. Braun-Blanquet. 把植物群落生态学称 为“植物社会学”,用特征种和区别种划分群落类型,建立 严密的植被等级分类系统。常被称为植被区系学派。1953年 后,与北欧学派合流,被称为西欧学派或大陆学派。 英美学派:代表人为F.E.Clements 和A.G.Transley,以研究植 物群落演替和创建顶极群落著名。 前苏联学派:注重建群种和优势种,重视植被生态、植被地 理与植被制图工作。
生态学(Ecology)定义
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 互关系的科学。 “Ecology” 来自希腊文 “Oikos”(住所,栖息地)和“Logos”(学问,研究), 亦即生态学在创建之初就表达为研究生物有机 体与其栖息场所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上述生态学的定义是德国生物学家赫克尔 (Haeckel,1866)首次提出的。这是生态学至今 最为全面的定义。但是首先使用“Ecology”一 词学者是亨利.索瑞(Henry Thoreau,1858)。
生态学(Ecology)定义
科学的自然史-英国生态学家-埃尔顿(Charles Elton, 1927)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生理和行为上的适应性的科学—
前苏联-克什卡洛夫(К а ш к а р о в ,1945)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的分布和多度的科学—澳大利亚-安德 列沃斯(Andrewartha, 1954) 生态学是研究决定有机体的分布与多度的相互作用的科学加拿大克雷伯斯(Krebs,1972,1978,1985) 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科学—美国-奥德姆 (Odum, E., 1959,1971)(生态学基础—Fundamentals of Ecology,1971) 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马世 骏)
生态学研究对象
传统的生态学要在有机体(Organism)、 种群(Population)、群落(Community) 和生态系统(Ecosystem)水平上探索生命 系统的奥秘。因此,生态学是以生物个体、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甚至是生物圈 (Biosphere)作为它的研究对象。
生态学的层次
分 细 组 器 个 种 群 生 生 子 胞 织 官 体 群 落 态 物 系 圈 统
生态学的发展史
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以前) 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
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
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今)
生态学的萌芽时期
以古代思想家、农学家对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朴
素的整体观为特点。
生态学的建立时期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欧洲科学探索活动再度
生态学的分支
按生命层次:分子(基因)、细胞、器官、个体、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生物圈和全球生 态学。 生物分类:动物、植物、微生物、昆虫、鱼类等; 按栖所:淡水、海洋、河口、陆地、森林、草地、 荒漠等; 边缘科学:数学生态学、化学生态学、进化生态 学、生理生态学、经济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环 境生态学; 应用生态学:农业、渔业、污染生态学等。
《环境生态学》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 第三章 种群生态学 第四章 群落生态学 第五章 生态系统生态
第七章 受损环境生态
防治
第八章 生态系统退化
与恢复
第九章 生态评价与生
学
第六章 生态系统服务
态管理
第十章 生态监测
与主要生态系统功能
第一章 绪 论
景观及生物圈水平的生态学
景观(Landscape)和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 景观: 由若干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区域(heterogeneous
area), 这些生态系统构成景观中明显的斑块(patches), 这 些斑块称景观要素(landscape elements)。 景观生态学: 研究景观结构及其过程 ( landscape structure and processes) 的科学。 生物圈(biosphere)和全球生态学(Global ecology) 生物圈: 地球上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 它包括岩圈(lithosphere)的上层、全部水圈 (hydrosphere)和大气圈(atmosphere)的下层。 全球生态学: 研究生命系统和行星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
什么是生态学(Ecology)?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及分支学科 什么是环境生态学? 生态学的发展简史 环境生态学前沿
何谓生态学?
the total relations of the animal to both its
organic and its inorganic environment (Haeckel, 1869)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the distribution and abundance of organisms (Andrewartha, 1961) the study of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nature (Odum, 1963)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the interactions that determine the distribution and abundance of organisms (Krebs,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