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文化遗产发展文化产业——平遥古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发展(一)
平遥古城发展策划书3篇
![平遥古城发展策划书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e528899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6c.png)
平遥古城发展策划书3篇篇一《平遥古城发展策划书》一、引言平遥古城,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杰出代表,拥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魅力。
为了更好地推动平遥古城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特制定本发展策划书。
二、平遥古城现状分析(一)优势1.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保存了大量的明清时期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2. 独特的民俗文化,如传统节日庆典、民间艺术等,丰富了游客的体验。
3. 优越的地理位置,交通便利,便于游客的到达。
4. 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古城保护的重视,为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劣势1. 旅游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如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不够充足。
2. 部分景点的展示和解说不够生动,缺乏吸引力。
3. 旅游产品单一,缺乏创新性和个性化。
4. 市场推广力度不足,知名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机遇1. 国家对文化旅游产业的大力支持,为古城发展提供了政策机遇。
2.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古城带来了更多的客源和发展空间。
3. 周边地区旅游资源的协同发展,形成旅游集群效应。
(四)挑战1. 旅游业竞争激烈,如何在众多古城中脱颖而出是一大挑战。
2. 保护与开发的平衡问题,需要妥善处理好古城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3. 游客需求的不断变化,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服务质量。
三、发展目标(一)短期目标(1-2 年)1.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游客接待能力。
2. 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和线路。
3. 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提高平遥古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中期目标(3-5 年)1. 实现旅游收入的持续增长,成为国内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2.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提升古城的文化内涵。
3. 推进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多元化的产业格局。
1. 将平遥古城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名城。
2. 建立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和管理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3. 成为中国文化旅游的典范和标杆。
平遥古城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对策
![平遥古城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81b4bb152d380eb63946d11.png)
保护范 围划 分为 核心保 护 区 、 建设控 制 区 、 环境 协调 区
和 镇 国 寺 、 双林寺 重 点保 护古 城 整 体历 史 风 貌 、 传统 ,
格 局和 空 间 尺度 、 传统 街巷 、传统 院 落 、 传统 民 居 、传统
作 坊 、 传统店 铺的 建筑 高度 、立 面形式 、 院 落布 局 空 、 间
2 0 1 9 年 第 5 期 兴 晋 专 论
平遥古城旅游开发 与 保 护 的 对策
□ 张爱权
平 遥 古 城 是 一 座 具有 2 800 多 年 历 史 的 文 化 古
城 , 也 是我 国 唯 以 一 整 座 古城 申 报 世界 文化 遗 产 获 得
成 功 的古 县 城 。 目 前 , 平遥古 城在 古 城墙 、 古 民 居 、 古
抓第 一 资 源 的 考 核 机 制 ,
推 进 人才 工 作 目 标 责 任 考
核 将人才 工 程 实施 情 况 作 为 衡量 领 导 班 子 和 “ 关键 ,
少数 ”工 作 实绩 的 重要 依 据 。 对 取得 显 著 成效 的 予 以
表彰 激 励 , 对造 成 浪 费人才 、 埋没人才 、 人才 大量 流 失
,
,
实践课题 需 要 在完 善 党 委 统 一 领 导 组 织 部 门 牵 头
,
,
协调 , 各相 关部 门 密 切 配 合 , 社会 力 量 广 泛参 与 的 人
才工 作 格 局 下 学 习 借 鉴 发 达 地 区 的 有 益 经 验 从人
,
,
才 引 进 、 人 才 培养 、 人才 流动 、人才 使用 、 人才 评价 、 人
才激励 、 投 入 保 障等 方 面 , 对 山 西 人才 工 程 实施 进 行
平遥古城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平遥古城保护与可持续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db46951d16fc700abb68fc99.png)
平遥古城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摘要:本文以平遥古城保护实践为例,指出历史文化名城应尊重科学,顺应规律,正确处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不断创新思路,在切实保护好文化遗产的前提下,探索多种合理利用方式,为千年古城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走出一条保护与发展良性循环的健康道路。
关键词:古城保护;文化遗产;平遥Abstract: With the protection of Pingyao Ancient C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should respect science, follow natural law, properly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continuously make innovations and explore various reasonable utilization methods on the premises of earnestly protecting cultural heritage so as to bring new blood and energy to the ancient city with a history of one thousand years and blaze a trail characterizing of benign circulation of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Key words: ancient city protection;cultural heritage;Pingyao中图分类号:K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09)06-45(4)平遥古城是中国现存唯一完整的古代县城的原型,也是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典范,198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平遥古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
![平遥古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80d4b70cb52acfc789ebc91a.png)
平遥古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华侨大学旅游学院酒店管理(高尔夫)李超楠学号:1323151012指导老师:杨文棋摘要:平遥古城是全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平遥古城是全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基于文化资源的文化经济模式,保护与发展文化遗产,并结合可持续发展机制与对策。
保护文化遗产的价值在于供世人观赏、研究与利用,所以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仍然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平遥古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旅游业界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发展似乎是一对对立的矛盾。
一方面每一处世界文化遗产都有其各自的独特性、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因而保护工作便成为第一要务。
而另一方面由于世界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美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因而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成为众多游客的旅游目的地。
但是由于大力发展旅游业,导致了人类的过度活动,有可能会造成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
加之,不少地方为更多地吸引游客,追求更高的票房价值,在遗产地制造大量假古建、人工景点和服务设施,对历史文化遗产“原真性”的破坏更为严重。
因此,如何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业开发和谐地统一起来,使之步人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轨道,便成为一个世界性命题。
尽管世界各遗产地对此进行了不同的探索,且不乏成功的范例,但是由于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的差异,不可能形成统一的模式,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实际出发,认真探讨,自主创新。
一、平遥古城是全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历史城镇不同于一般城镇,它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是人类的历史见证和文明结晶,主要用于生产精神产品,丰富人类精神文化生活。
历史城镇在历史上是区域性经济或政治、文化中心,而现在又是人类的精神生产中心。
从市场经济角度,精神生产也是一种精神产品的开发,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社会需求,生产不同系列、不同层次的精神产品,同样存在生产与消费、文化与资源、产品与市场的相互关系,明确这种关系,就可以建立城镇历史文化与市场的联系纽带,为历史文化保护的市场运作指明方向。
浅谈平遥古城的保护
![浅谈平遥古城的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079ad806cc7931b765ce15ff.png)
浅谈平遥古城的保护平遥县位于山西省中部,隶属于晋中市。
全县辖5镇9乡4个社区,273个行政村,总人口49万,其中农业人口42万,国土面积1260平方公里。
南同蒲铁路、大运铁路、108国道、汾屯线、东夏线、穿境而过,距北京66公里,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晋商文化旅游的核心区域,山西省旅游业发展的龙头,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平遥古城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丰富的人文景观,旅游业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逐步成为引领山西旅游业发展的龙头。
但是,随着平遥古城知名度和社会各界关注度的不断提升,一些事关全局性和长远性的深层次发展问题不断凸显,平遥古城的深度保护面临严峻考验。
认真分析和梳理这些问题,对保护平遥古城这一重大课题进行认真研究探讨,对于更好的发挥古城优势,引导平遥旅游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平遥古城的基本情况及其文化价值平遥,远古时期为尧舜的封地,史称“古陶”。
平遥古城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悠久历史,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3日平遥古城与周边的双林寺、镇国寺一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联合国专家曾经做出如此的评价:“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的接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民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其文化内涵和特征集中概括为五个方面:1、平遥古城历史风貌保存完整,是中国古代县城的珍贵孤例。
平遥古城的城墙、店铺、寺庙、民居共同组成一个庞大的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城市的原型。
总长12华里的古城墙规模宏大,寓意深刻整个城池布局对称,特色鲜明,以市楼为轴心,以南大街为轴线,形成了左城隍、右衙署、左文庙、右武庙、东道观、西寺庙的格局。
城内道路骨架纵横,大街小巷动静分明,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条蚰蜒巷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八卦图案,南大街、东西大街、城隍庙街、衙门街共同组成“千字型”商业街。
世界遗产地——平遥古城的保护与利用
![世界遗产地——平遥古城的保护与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b4609420cfc789eb172dc86f.png)
第2 卷 第 3 7 期 20 伍 9 08 l f
J u n l fC e g uU i e s t (a u a c e c d t o ) o r a h n d n v r i y N t r l i n e i i n o S E
古城 旅游 人数 的增 长速 度加快 . 自 19 年 以来 , 而 95 平遥 古城 又相继 开 发 了南 大街 、 中国票 号 博 物馆 、 超 山度假 村等 新景 点 .19 的旅游 接待 人次 数 96年
1 古城概况及旅游业发展历程
1 1 平遥古 城概 况 .
平 遥古 城 位 于 山西 省 中部 的平 遥 县 , 一 座 是
收稿 日期 : 08 4 5 20 —0 —1 .
作者简 介 :吕伟男(96一 ) 17 ,男 , 硕士 ,讲师 , 从事旅 游经济研究 .
维普资讯
・
20 ・ 6
成 都 大学 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
第2 7卷
为 1 .万 ;97 36 19 年增长到 1 . 万b . 42 】
文 化 、 食文 化 、 饮 民居 文化 、 教 文 化 、 治 文 化于 佛 吏
一
和破坏 . 外 , 此 城市 化 进 程 的加 快 也 致使 我 国一 些 遗产 资源面临着真实性 和完整性 消失 的危 险 .
体 , 游 资源集 中 , 旅 文化 内涵 深厚 . 从 14 新 中 国 成 立 到 2 99年 0世 纪 7 0年 代 中
期, 平遥古城并没有现代意义上 的旅游业可言 , 其 旅游业主要是完成 国家和山西省的国内外 接待任 务 , 访者 绝 大多 数 为 一 些 官方 考 察 及 文 物 普 查 来
平遥文旅资源策划书3篇
![平遥文旅资源策划书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3dc45bc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22.png)
平遥文旅资源策划书3篇篇一平遥文旅资源策划书一、前言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本策划书旨在通过对平遥文旅资源的分析和整合,提出一系列的策划方案,以促进平遥文旅产业的发展,提升平遥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平遥文旅资源分析(一)历史文化资源平遥古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如平遥古城墙、平遥县衙、日升昌票号等,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是平遥文旅产业的核心资源。
(二)民俗文化资源平遥有着独特的民俗文化,如平遥牛肉、平遥推光漆器、平遥剪纸等,这些民俗文化资源是平遥文旅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自然风光资源平遥周边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如平遥古城墙公园、平遥双林寺等,这些自然风光资源为平遥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三、平遥文旅资源策划方案(一)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加强对平遥古城墙、平遥县衙、日升昌票号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缮,提高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水平。
(二)开发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平遥牛肉、平遥推光漆器、平遥剪纸等民俗文化旅游产品,丰富平遥文旅产业的产品体系。
(三)打造自然风光旅游景区打造平遥古城墙公园、平遥双林寺等自然风光旅游景区,提高平遥文旅产业的吸引力。
(四)加强旅游宣传推广加强对平遥文旅产业的宣传推广,提高平遥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平遥文旅资源策划实施步骤(一)第一阶段(2023-2024 年)1. 完成平遥文旅资源的调查和分析。
2. 制定平遥文旅资源策划方案。
3. 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4. 开发民俗文化旅游产品。
(二)第二阶段(2025-2026 年)1. 打造自然风光旅游景区。
2. 加强旅游宣传推广。
3. 完善平遥文旅产业的服务体系。
(三)第三阶段(2027-2028 年)1. 提高平遥文旅产业的管理水平。
2. 加强平遥文旅产业的人才培养。
3. 促进平遥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平遥古城的发展模式
![平遥古城的发展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6296626b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91.png)
平遥古城的发展模式
平遥古城的发展模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案例。
这座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古城,通过科学合理的发展模式,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首先,平遥古城注重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在古城内,许多古老的建筑、街道和市井都得到了妥善的保护,不仅保留了古城的原始风貌,也使得古城的文化价值得到了提升。
同时,平遥古城也积极推进文创产业的发展,通过对本地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创新,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为古城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其次,平遥古城注重发展旅游业。
古城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推出特色旅游线路等措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为古城的保护提供了资金支持。
同时,平遥古城还采取了一系列的可持续发展措施,如推广绿色出行、实施垃圾分类等,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旅游环境。
最后,平遥古城还注重与周边地区的协同发展。
通过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共同开发旅游资源、推广旅游线路,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这种协同发展模式不仅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保护和传承地区的文化遗产。
综上所述,平遥古城的发展模式是一个以保护传统文化为核心、以旅游业为主要发展方向、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的综合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既保护了古城的原始风貌和文化价值,又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社
会进步的双赢,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平遥古城旅游开发与文化景观变化研究
![平遥古城旅游开发与文化景观变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16b31bf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2a.png)
平遥古城旅游开发与文化景观变化研究一、概述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平遥古城逐渐成为了国内外游客瞩目的焦点。
旅游开发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也给古城的文化景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平遥古城旅游开发与文化景观变化之间的关系,探讨如何在保护古城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平遥古城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古朴的街巷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吸引了大量游客。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平遥古城的旅游开发活动日益频繁,包括景区建设、旅游设施完善、旅游产品开发等多个方面。
这些活动在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的也对古城的文化景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文化景观是平遥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了古城的历史和文化特色,也是游客感知和体验古城魅力的重要载体。
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一些文化景观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改变,如传统建筑风貌的丧失、文化空间的商业化等。
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古城的文化价值,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本文将对平遥古城旅游开发与文化景观变化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旅游开发对古城文化景观的影响机制,探讨如何在保护古城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还将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平遥古城未来的旅游开发和文化景观保护提供有益的参考。
1. 研究背景与意义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建筑风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众多游客的目光。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平遥古城的旅游开发也呈现出蓬勃的态势。
旅游开发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也对古城的文化景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旅游开发为平遥古城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提升了古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了当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旅游业的繁荣也给古城的文化景观带来了挑战。
大量游客的涌入,使得古城的文化环境、建筑风格、传统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这些变化既体现了旅游开发对古城文化景观的积极影响,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0平遥古城旅游发展与文化保护专题调研报告
![2010平遥古城旅游发展与文化保护专题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7d0a9130b4e767f5acfcea6.png)
平遥古城旅游发展与文化保护专题调研报告省旅游局政策法规处平遥,位于山西省晋中市中部,离太原108公里,国土面积1260平方公里,县境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总人口49万。
平遥古城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以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改革开放以来,平遥象其它历史文化名城一样,开始了旅游接待。
全县接待游客人数从1997年的5万人次增加到2009年的92万人次,增长了21.5倍,旅游门票收入从1997年的125万元增加到2009年的8862.92万元,增长了69.9倍;旅游综合收入从1997年的1250万元增加到2009年的8.45亿元,增长了66.6倍,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从1997年的0.96%增长到2009年的58.5%。
平遥古城旅游业对平遥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逐渐凸现,正在逐步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与龙头,正在成为拉动平遥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
旅游业成为平遥地域文化与外来文化、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计划观念与市场观念对接与联系的纽带,对当地文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人们的思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动。
一、旅游发展与文物古迹保护文物作为遗存和见证,承载着人们成为历史的过去。
从平遥县这些年旅游业发展的过程来看,旅游开发经营与文物古迹的保护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平遥古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文物古迹的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
在国家文物资金拨付有限的情况下,旅游业的发展给当地政府带来了大量的财政收入,平遥县政府也有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古城保护中。
近几年,先后投资4000余万元,对古城墙、双林寺、日升昌、镇国寺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维修,实施了护城河、环城路、城门综合整治工程;积极借助平遥旅游业发展的广阔前景,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到古城保护中。
平遥古城发展策划书3篇
![平遥古城发展策划书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2194531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84.png)
平遥古城发展策划书3篇篇一《平遥古城发展策划书》一、前言平遥古城,这座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老城镇,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动平遥古城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特制定本策划书。
二、发展目标1. 保护和传承平遥古城的历史文化遗产,确保其完整性和真实性。
2. 提升游客体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
3.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
4. 增强居民的认同感和参与度,实现古城与居民的和谐共生。
三、市场分析1. 优势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如明清古建筑、古城墙等。
已具备一定的知名度和游客基础。
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2. 劣势旅游产品较为单一,缺乏创新。
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营销推广力度不足。
3. 机会国内旅游市场的持续增长。
人们对文化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
新技术的应用可为古城发展带来新机遇。
4. 威胁周边同类旅游目的地的竞争。
游客需求的多样化和变化快速。
四、发展策略1. 文化保护与传承加强对历史建筑、文物古迹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挖掘和整理古城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展览、讲解等形式进行传播。
2. 旅游产品开发推出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如文化体验活动、特色节庆等。
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打造主题旅游线路,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3. 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条件,增加停车场等设施。
提升住宿、餐饮等服务质量。
加强环境卫生整治。
4. 营销推广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广泛宣传。
举办大型活动,吸引媒体关注。
加强与旅行社等合作,拓展客源市场。
5. 社区参与鼓励居民参与古城的保护和发展,提供就业机会。
建立居民与游客的互动机制,增强游客的体验感。
五、实施步骤1. 第一阶段(1-2 年)完成古城保护规划的制定和完善。
启动部分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开展初步的营销推广活动。
2. 第二阶段(2-3 年)持续推进旅游产品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
平遥古城的保护规划与开发
![平遥古城的保护规划与开发](https://img.taocdn.com/s3/m/1942aac12cc58bd63186bd35.png)
平遥古城的保护规划与开发平遥作为我的第二故乡一直在我心中都有着很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就带我回平遥去探亲。
那时的平遥发展水平很低,道路建筑一切一切都是那么破旧,而来到平遥古城更是觉得这里冷冷清清,破破烂烂的。
平遥在我的心里一直就是那么贫穷与落后。
而如今,平遥以平遥古城为契机,大力发展旅游业,使平遥的经济得到迅猛发展。
在平遥县政府的努力下,于1997年平遥古城被联合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经过多年的保护与开发,平遥古城作为全省旅游龙头的地位凸现出来,成为中国北方地区崛起的新型文化内涵型旅游城市。
平遥古城素有“小北京”的美誉。
这里文物迹存众多,文化内涵深厚,可以看成是一个能够全面展示中国汉民族文化的大型博物馆。
古城历史格局具有完整性。
平遥古城是中国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县城原型。
整座古城以市楼为中心,以完整的古城墙为界,以南大街为轴线,对称地分布着左城隍、古衙署,左文庙、右武庙,东道观、西寺院的古代城市格局。
其文物古迹更具有独特性。
平遥古城文物古迹不仅众多,而且有些文物古迹的历史文化价值极高,可以说是现存文物中的极品。
平遥城墙是我国现存完整的三座城墙之一,而其规模之宏大,建筑之完整又雄踞三城之冠。
平遥的民俗风情具有传统性。
平遥古城历史以来文化氛围浓厚,民风淳朴。
民间如今保留有秧歌、旱船、踩高桥、民乐表演等众多的民俗文化。
城内有二进院、三进院等深宅大院。
居住在古民宅的居民对古城情有独钟,传承中国汉民族传统习俗,睡着热炕头,吃着农家饭,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热情地面对来至世界各地的游客。
这种民俗风情,是生活在繁杂、拥挤的大城市居民难以体验到的,这也是平遥古城的吸引力。
平遥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
平遥古城位于北京与西安两大古都的中间位置,是体现晋商文化的核心。
这里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这是平遥古城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基本条件。
而如今,当我再次踏入到这个城市已是一片繁华景象。
来这里的游客比肩接踵,很多道路和旅游景点都进行了翻修重建,并对平遥古城的内部结构进行规划,设置出了专门游玩的步行街区。
平遥古城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对策
![平遥古城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70f5fba2be1e650e53ea99df.png)
平遥古城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对策作者:张爱权来源:《前进》 2019年第5期平遥古城是一座具有28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也是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
目前,平遥古城在古城墙、古民居、古街道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成功树立了以古城为核心的旅游景区品牌。
全县形成了以“一城两寺”24处景点、6条特色街区(东、西、南、北大街,城隍庙街,衙门街)、3个演艺(又见平遥、晋商乡音、迎宾仪式)为重点的旅游产品体系,以文物、文化资源为依托的旅游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平遥古城也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极具知名度的旅游胜地。
一、平遥古城旅游开发与保护现状平遥古城目前是山西省旅游核心景区之一,自1997年申遗成功以来,古城围绕“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发展理念,致力推进文物资源和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一是强化立法保护和规划引领。
山西省人大常委会早在1998年就制定了《山西省平遥古城保护条例》,2018年9月30日又对《条例》进行修订。
新修订的古城保护条例,使平遥古城的遗产保护工作更加具体化,更具操作性。
如把平遥古城保护范围划分为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环境协调区和镇国寺、双林寺,重点保护古城整体历史风貌、传统格局和空间尺度、传统街巷、传统院落、传统民居、传统作坊、传统店铺的建筑高度、立面形式、院落布局、空间结构、建筑造型、老墙风貌等。
二是理顺保护体制机制。
平遥古城先后组建成立了城市管理执法局、房管局、旅游派出所、古城消防中队、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保护管理委员会、平遥古城旅游警察大队,为提高遗产保护效率、强化遗产保护责任、落实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体制机制上的有力保障。
三是纾解城内人口。
1998年以前,平遥县内有近5万常驻人口,多数党政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都聚集在古城内,人口密度过大对城市管理、古城保护及旅游发展带来了很大压力。
1997年以来,80余个机关单位、医院学校和企事业单位搬出古城,直接或间接带动古城内2万多人口外迁,古城内人口数量大幅度下降,为古城保护与发展创造了宽松的环境。
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融合案例
![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融合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a45e905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18.png)
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融合案例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与文明的结晶,也是我们民族的精神符号。
保护好文化遗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文化,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
同时,旅游业是全球经济中最快速发展的产业之一,它为各国赢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如果能将文化遗产与旅游业相融合,不仅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也可以提高旅游景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以下是几个成功的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融合案例:一、乔家大院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的平遥古城中,是明清时期的豪门故居,其建筑风格独特,展示了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
乔家大院曾经由于长期处于没落状态而濒临废弃,但近年来它通过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融合,重焕生机。
现在,乔家大院已经成为了平遥古城旅游的重要一环,并且还被评为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二、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一大宝库,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由于莫高窟内的壁画、彩塑等文物都需要完善的保护措施,早期的旅游业进入莫高窟受到了限制。
但是,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融合下,敦煌莫高窟的旅游事业逐渐发展起来。
现在,遊客可以在特定的通道游览莫高窟,避免了游客过多对文物造成的潜在危害。
此外,敦煌莫高窟的数字化展示、历史文献的整理与分析,也进一步提高了敦煌莫高窟的知名度。
三、龙门石窟龙门石窟是中国古代艺术史上的一座杰出之作,它雕刻于5世纪至6世纪初期,是中华民族石窟艺术地位的标志。
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融合下,近年来,龙门石窟的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因为人们价值龙门石窟的原始性和历史价值,所以龙门石窟的旅游业也十分注重文化保护,在保护之余,还相应地发展了旅游产业。
因此,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融合是一种长远而有益的策略。
通过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结合,我们可以让更多的人们了解、重视和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同时也可以提高旅游产业的知名度和经济收益。
山西文旅发展趋势
![山西文旅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976022c2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f0.png)
山西文旅发展趋势山西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省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来山西文旅发展呈现出一些明显的趋势。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山西文旅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在山西文旅发展中,文化挖掘和保护成为了重要的发展方向。
山西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省,有着众多的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文化遗产,山西加大了对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力度,并将其纳入旅游规划中。
同时,山西还积极挖掘和整理本土文化,打造了一批具有山西特色的旅游品牌,如平遥古城、云冈石窟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感受山西的历史文化魅力。
山西文旅发展中,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日益加深。
山西积极推动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深度融合,通过设计创意产品、打造创意旅游线路等方式,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参与度。
比如,在景区内设置民俗手工作坊、文化展览等,让游客能够亲身参与到山西的传统文化中,增加了游客的参与感和互动性。
山西文旅发展中,生态旅游正逐渐兴起。
山西不仅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还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
为了更好地保护山水资源,山西开始注重生态旅游的发展。
在一些景区内,山西积极推广低碳环保旅游方式,如骑行、徒步等,让游客亲近自然、感受山水之美的同时,也提高了生态环保意识。
山西文旅发展中,乡村旅游的兴起也是一个明显的趋势。
山西拥有丰富的农村资源和农耕文化,近年来,山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通过改造传统农居、开展农耕体验等方式,将山西的乡村打造成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乡村旅游的兴起不仅丰富了山西的旅游产品,也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山西文旅发展中,数字化和智能化应用逐渐推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山西旅游业也开始借助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比如,在景区内推行无现金支付,提供智能导游服务,通过大数据分析游客需求等方式,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旅游体验。
这些数字化和智能化应用的推进,不仅方便了游客,也提高了旅游行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守卫平遥底色,保护活态遗产平遥古城传统民居保护修缮及环境治理实用导则》解析
![“守卫平遥底色,保护活态遗产平遥古城传统民居保护修缮及环境治理实用导则》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22a0485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d2.png)
四、结果与讨论
1、适应性保护与利用
1、适应性保护与利用
在《风土建筑遗产适应性保护与利用平遥古城传统民居保护修缮及环境治理 导则》中,提出了适应性保护与利用的概念。这一概念强调在保护传统民居的同 时,合理利用资源,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适应性保护包括: 保护建筑本体、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居民生活水平、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 面;而适应性利用则强调: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发掘历史文化价值、发展旅游文 化产业等方面。
基本内容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座古城,传承中华文明,本次演示将对《平遥古城传统民 居保护修缮及环境治理实用导则》进行深入解析。
基本内容
在2017年,平遥县政府出台了《平遥古城传统民居保护修缮及环境治理实用 导则》(以下简称《导则》),为古城的民居保护和修缮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 该《导则》的适用范围涵盖了平遥古城的传统民居,要求在保护修缮过程中遵循 “修旧如旧、保留历史风貌”的原则,注重保持传统建筑的原有格局、材料和工 艺。
“守卫平遥底色,保护活态遗 产”——《平遥古城传统民居 保护修缮及环境治理实用导则》
解析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守卫平遥底色,保护活态遗产——平遥古城传统民居保护修缮及环境治理实 用导则解析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作为 中国四大古城之一,平遥古城承载着中国古代文化的厚重底蕴,其独特的传统建 筑和民俗文化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
1、尊重文化传统,保持原真性
1、尊重文化传统,保持原真性
在保护规划过程中,应尊重平遥古城的传统建筑风格和文化习俗。对于古建 筑应尽量保持其原真性,修复过程中避免过度干预,尽量使用传统的建筑材料和 技术,以保持历史文化的连续性。
文化遗产保护如何促进区域发展
![文化遗产保护如何促进区域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d3789f92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7d.png)
文化遗产保护如何促进区域发展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区域发展的宝贵财富。
在当今时代,如何通过有效的保护文化遗产来推动区域的发展,成为了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文化遗产保护能够为区域带来显著的经济收益。
许多文化遗产本身就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以古老的城镇和建筑为例,如云南的丽江古城、山西的平遥古城,它们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独特的民俗风情,每年都吸引着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游客的涌入,直接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繁荣,促进了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此外,文化遗产还能够催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通过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和创新,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如手工艺品、纪念品、文艺作品等,不仅能够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还能够提升区域的文化影响力,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增长。
文化遗产保护有助于提升区域的文化软实力。
一个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意味着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这种文化魅力能够增强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和建设热情。
同时,对于外来人才和投资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在全球化的竞争中,文化软实力成为了区域吸引资源和发展机遇的重要因素。
比如,一些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往往能够吸引到高素质的人才前来创业、就业,为区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而且,良好的文化遗产保护形象还能够赢得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为区域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提供有利条件。
文化遗产保护能够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文化遗产意味着对历史和环境的尊重,有助于维护区域的生态平衡和文化多样性。
许多文化遗产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互依存,形成了独特的生态景观。
在保护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往往也会带动对周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
同时,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能够为当地提供可持续的生计方式。
比如,一些传统的手工艺和民俗活动,在现代社会中通过创新和发展,成为了当地居民的重要收入来源,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护文化遗产发展文化产业——平遥古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
发展(一)
论文关键词:平遥古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旅游业
论文摘要:平遥古城是全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是地方政府的第一要务。
在保护文化遗产中平遥地方政府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第一,制定古城保护规划;第二,实施古城居民搬迁工程;第三,全面加强古城基础设施建设。
保护文化遗产的价值在于供世人观赏、研究与利用,所以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仍然任重而道远。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发展似乎是一对对立的矛盾。
一方面每一处世界文化遗产都有其各自的独特性、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因而保护工作便成为第一要务。
而另一方面由于世界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美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因而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成为众多游客的旅游目的地。
但是由于大力发展旅游业,导致了人类的过度活动,有可能会造成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
加之,不少地方为更多地吸引游客,追求更高的票房价值,在遗产地制造大量假古建、人工景点和服务设施,对历史文化遗产“原真性”的破坏更为严重。
因此,如何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业开发和谐地统一起来,使之步人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轨道,便成为一个世界性命题。
尽管世界各遗产地对此进行了不同的探索,且不乏成功的范例,但是由于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的差异,不可能形成统一的模式,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实际出发,认真探讨,自主创新。
平遥古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更是世界
级文化遗产,如何积极保护好这座有着28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堡,同时又着眼于开发其史学研究价值和经济学价值,平遥县委县政府经过了十年的探索,走出了一条有自我特色的路子,确立了自己的观念。
一、平遥古城是全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历史、传统、文化、伦理、法律法规等方面。
但保护工作的重点,首先在于保护好这些构成历史文化遗产的实物遗存硬件要素。
因为以实物形态存在的硬件要素既是文化遗产的直接体现,也是历史文化资源和文化信息的载体,具有强烈的直观性、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没有这些实物形态硬件要素的存在,便没有历史文化遗产本身。
平遥古城始建于2800多年前的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一公元前782年),据明代史料载,平遥古称陶,周宣王时,大将尹吉甫率师北伐猃狁,至于太原,师次于此,遂增城筑台,教士讲武,古陶城成为周王朝坚固的北方屏障。
在以后的两千多年沧桑岁月中,平遥历来都为中国北方重镇,其历史久远,遗存丰富。
现在境内尚存地面古建筑、古遗存270余处,99处被列为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
尤其是平遥古城的完整保存,更为世界所惊羡。
平遥古城作为古县治所在地,曾几易其址,北魏时县城迁址至此,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现存古城自明洪武三年(1370年)扩建以来,630多年间多次经历战火与动乱的洗劫,即使在新中国建立以后,也曾历经了“大跃进”、大炼钢铁、大办工业,特别是“文
化大革命”破“四旧”的冲击,然而也未对古城造成较大的破坏,仍然保存了完整的古城墙、古民居、古街巷、古店铺、古庙宇。
古城墙巍峨壮观,气势恢宏,登临其上顿觉胸襟豁然,既可观赏明代完整的城防工程,又可领略古城内成片明清建筑的韵律美和古城外田园阡陌绿树的自然美。
古城内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青石铺路,古韵犹存;4000处古民居、300座古店铺错落有致,风貌依旧,古气盎然;左道观右寺庙、左城隍右县衙,儒释道三教并存,布局井然;老票号“日升昌”端庄静谧,蕴藏厚重,为中国近代银行业鼻祖;镇国寺保存有五代时期木结构建筑万佛殿,宏伟壮观,别具匠心,为国内仅存;双林寺更是“东方彩塑艺术宝库”,彩塑作品惊世骇俗,与敦煌壁画齐名。
正如国内著名专家阮仪三教授所说: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时期的中国古代县城的原形,是这一时期汉民族中原地区县城建筑体系的典型代表和汉民族历史文化的宏大载体。
平遥古城还曾经是近代中国的金融中心、银行业的创始地,晋商文化的发祥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语中指出:“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政治、文化、社会、宗教及经济发展的完整画卷。
”二、保护文化遗产是地方政府的第一要务
平遥古城于1986年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l2月3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然而在申报之初,平遥古城
尽管风貌犹存,但由于年久失修,自然毁损、风雨剥蚀和人为毁坏,古城内许多古建筑处于一种濒危境地。
正是以文化遗产申报成功为契机,十年来县委县政府动员群众,全举县之力,聚八方之财,在省、市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在郑孝燮、阮仪三、王景慧等知名专家的帮助指导下,自力更生、自我加压、艰苦奋斗,坚持“保护为先、适度开发、综合整治、协调发展”的方针,展开了大规模的古城保护工作。
(一)制定古城保护规划
科学的保护规划,既是遗产保护的决策依据,也是保护工作实施的法律依据。
平遥县政府坚持保护为重,规划先行。
聘请上海同济大学和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制定了《平遥古城保护总体规划》和《古城保护详规》,报经省政府批准实施,并提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并颁布了《平遥古城保护条例》,将平遥古城的保护工作纳入了法制化轨道。
由国家旅游局和中科院为平遥古城制定的《旅游发展规划》已经于2006年通过专家评审,目前已进入实施阶段。
(二)下决心实施古城居民搬迁工程
申遗之初,平遥古城内2.25平方公里的面积上居住着4万多居民,机关、企业、学校、医院、商店,都聚集在古城中,每天车水马龙、交通拥挤、人声噪杂,给古城保护造成巨大的环境压力,成为古城保护的难点。
居民生活诸多不便,大力度实施古城内居民搬迁,成为古城保护的必然选择。
根据古城保护规划的要求,在古城外另建居民新
区,实施分期搬迁,逐步将古城内人口降至2万人左右的合理密度。
1997年县政府机关率先搬迁,几年时间已拉动古城内一批工厂、学校、医院、居民搬出了古城,古城内常住人口减少到现在的3万多人,既改善了居民生活条件,提高了学校和医院等社区服务功能,也缓解了古城保护的压力,同时还为游客提供了较为通畅的游览空间。
现在新一轮对古城墙的保护搬迁工作也已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