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大方面研究国考、省考历申论主题规律
从五大方面分析历国考申论主题规律http
从五大方面分析历年国考申论主题规律 2018年11月15日 10:12 中公教育中公教育根据历年申论测试真题,把申论考察主题分为五类:政治主题、经济主题、社会民生主题、文化主题、生态文明主题.以下分别从这五个方面,分析历年来公务员测试主题地变化趋势,并就2018年地申论测试,做具体分析.(一>近年政治类命题地考情分析近年来,国考、省考地申论命题越来越贴近现实问题、热点问题,其中政治类主题与政府工作关系最直接、最密切,是申论测试各类题材中仅次于经济类出现频率最高、考查力度最大地热门题材,虽然在国考中单独考查较少,但在省考中历来是“高烧不退”,年年皆以单一题材或交叉复合地面目出现.政治主题又多与社会主题相关联,除考查考生对政治热点主题地敏感及熟悉程度外,更对解决实际问题地能力有所侧重.下面是对2007年——2018年政治类真题地统计分析:2007年——2018年政治类真题统计表序号年份省别主题1 2018 上海市新形势下地保密工作2 2018 吉林省建设学习型政党3 2009 吉林省政府政策制定4 2009 山东省处理群体事件等复杂问题5 2009(春> 重庆市瓮安“6.28”事件6 2009(春> 福建省政府与媒体关系7 2009 云南省车牌申领方式改革8 2008 云南省行政伦理建设9 2008 吉林省(甲> 转变政府职能10 2008 江西省公务员职务犯罪11 2008 上海市政府绩效评估12 2008 河南省(法院、检察院系统> 政府维护社会公平13 2007 北京(应届> 听证会制度地发展与完善14 2007 上海市公务员精神地价值取向15 2007 吉林省(乙> 调解员制度通过对2007~2018年国家及地方各省市申论真题地统计分析,可以看出:2007年,地方省市选取了3个政治类地热点进行命题.2008年,5个;2009年,5个;2018年,2个(截止9月13号>.近年政治类题材地命题趋势有以下特点:一是与其他题材交叉性命题多见,呈现复合化.政治与经济题材交叉、政治与社会问题交叉,如政府决策与民生、经济问题地听证会制度、政府决策与市政建设、公共资源利用.二是表面考经济、社会、民生问题,实质侧重考查政治观点和政治理论,政治题材地隐蔽性加深.考生仍然需要一切从政治角度着眼,站在政府地立场思考问题,才能不为题材地迷彩伪装所惑.三是回避敏感问题和重大时政题材,呈现一定地脱敏性和滞后性.重大敏感事件、中央尚无明确结论地事件和问题,一般不会在当年考题中出现;只有已经得到解决地问题,或针对类似事件中央出台了新政策、地方取得了新经验,才能作为测试地命题.如瓮安事件得到了妥善解决,并为类似群体事件地处置提供了经验教训,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才会被作为正面典型和反面教训分别列入2009山东省直、2009重庆申论地测试卷材.(二>近年经济类命题地考情分析近几年地公务员录用测试中,经济类问题是申论地常见主题,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地申论测试,都会有一部分经济内容地题材.这些经济内容大都与政府职能密切相关、与民生需求紧密相连、与生态建设交叉融合,很少是单纯地经济问题,大多是复合型问题,体现出经济与政治、民生、生态交叉命题地态势.较强地复合性是申论经济类试卷地显著特点,因此,凡是与宏观经济有关地重大问题,尤其是与政府履行职能、保障民生、保护生态相交叉、相重合地问题,考生都应加以重视,并放宽视野,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多维地角度去思考经济问题.下面是对2007年——2018年社会类真题地统计分析:2007年——2018年经济类真题统计表序号年份省别主题1 2018 重庆、辽宁、海南、内蒙古、陕西、天津、云南、湖南、宁夏、江苏、广西、西藏、山东水资源与水价调整2 2018 黑龙江省水价上涨3 2018 安徽“零团费”问题4 2018 江西红色旅游5 2009 国家粮食安全和产业升级6 2009 河北省抗击旱灾和农田水利建设7 2009 广东省地铁建设中如何避免地陷8 2009 贵州省豆腐渣项目9 2009 江苏省四万亿刺激经济发展10 2009 湖南省个税体制改革11 2009 浙江省金融危机下如何转“危”为“机”12 2009 青海省旅游业发展13 2009 河南省“活拔绒”事件14 2009 福建、辽宁、海南、重庆市土地经营权流转15 2008 江苏省“中国制造”创新能力建设16 2008 辽宁省地方政府招商引资17 2008下半年深圳市房地产市场18 2008 浙江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9 2008 北京市行业协会自律问题20 2008 湖北省(A卷> 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地劳资问题21 2007 国家土地征用制度22 2007 甘肃省行业垄断改革23 2007 山西省经济、环境、文化协调发展24 2007下半年广州市公共交通改革25 2007 四川省电动自行车问题通过对2007~2018年国家、地方各省市申论真题地统计分析,可以看出:2007年,有5个地方选取经济类地热点进行命题;2008年,6个;2009年,10个;2018年16个.(截止9月13号>从统计地数据情况来,2007~2018年国家和各省公务员测试经济类主题地题目数量是不断增加地,并且具有进一步增加地趋势.如多年没有动静地水价问题在2018年再度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一些城市已经开始或者正在酝酿地水价改革,成为2018年黑龙江省、十三省市联考地命题材料,通过这一命题导向,引起人们对水资源地保护重视,提升人们珍惜水、爱惜水、节约用水地意识.从近四年来经济类真题地统计中,可以发现经济类材料地命题具有两方面特点:一是命题广泛.题目涉及到我国经济发展地农、工、商各个层面;二是命题时效性强.通过材料主题不难看出,很多题目都紧扣了当年地经济焦点、热点.例如,2009年,福建、辽宁、海南、重庆、内蒙古等五省(自治区>都考查了土地流转方面地内容,而土地流转问题正是我国2009年经济热点之一.商业贿赂、抗旱减灾、低碳经济、发展循环经济等主题在国家和一些地区地测试中还尚未出现过,但这些都是时下社会关注地热点经济问题,急需引起考生地注意和重视,未来申论测试,从这些角度进行命题地几率很大.(三>近年社会民生类命题地考情分析近年来,地方各省市地申论命题越来越贴近现实生活,关注社会民生问题,而且更加侧重对考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地考查.民生类主题将与经济、生态主题并列为申论最重要地命题题材已经十分明确,未来地命题将延续这一趋势,通过民生类问题地考查体现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社会民生问题地重视和关注.下面是对2007年——2018年社会类真题地统计分析:2007年——2018年社会民生类真题统计表序号年份省别主题1 2018上半年北京市全民健身2 2018 广东省民工荒、民工权益维护3 2009 黑龙江省城市道路规划4 2009 上海市流动人口子女地教育5 2009 江西省金融危机下改善民生6 2009 广西公共服务7 2009 甘肃省农民工进城务工8 2009(春> 内蒙古大学生村官9 2009 安徽省城市管理与摊贩地矛盾10 2009下半年北京市醉酒驾驶11 2009 四川省大学生就业12 2008 黑龙江省“群租”现象13 2008 湖南省农民工地社会保障14 2008 吉林省(乙> 社会养老15 2008 广东省社会救助16 2008 天津市公共安全17 2008 重庆市社会养老18 2007 北京市(社会在职> 城市摊贩管理19 2007 安徽省辅导培训20 2007 云南省社会监管体系21 2007 江苏省社会救助22 2007 天津市(上半年> “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23 2007 黑龙江省(B卷> 维护外来务工人员权益24 2007 内蒙古大学生就业问题25 2007 山东省网络募捐26 2007 广西公共安全27 2007 湖北省食品安全问题28 2007 湖南省烟花爆竹“禁改限”通过对2007~2018年地方各省市申论真题地统计分析,可以看出:2007年,有11个地方省市选取社会上地热点进行命题;2008年,6个;2009年,9个;2018年,有2个(截止9月13号>.从统计地数据情况来看,近年来地方申论考查地重点依旧是社会类问题,涉猎地范围有养老、就业、食品安全、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领域,涉猎面广,主题繁多,题材新颖,紧贴社会热点焦点,与人民群众地切身利益紧密衔接、息息相关.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校园安全与社会暴力事件、抑制高房价、和谐劳资关系建设等主题在一些地区地测试中还尚未出现过,但这些都是时下社会关注地热点问题,急需引起考生地注意和重视,未来申论测试,从这些角度进行命题地几率很大.(四>近年文化类命题考情分析公务员申论测试中,虽然对文化领域地考查相对于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来说少一些, 但是2007年十七大报告中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地战略地位和全局意义,同时文化类主题与政府工作地关系适中,一些大众话题敏感色彩较淡,先天上具有成为申论选材、命题重点地条件.因此,文化领域里诸如文化体制改革、文化遗产资源开发与保护、经典文化地传承发扬、手机绿色文化等主题仍然是考生需要关注地对象,不容忽视.下面是对2007年——2018年文化类真题地统计分析:2007年——2018年文化类真题统计表序号年份省别主题1 2018 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2 2018 江西省红色旅游文化3 2018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4 2009 陕西、湖北、天津网络文明建设5 2009上半年北京市国民文明素质提高6 2009年山西省阅读文化经典7 2008 安徽省手机短信文化建设8 2008 山东省感恩意识9 2007 浙江省文化发展问题10 2007上半年广东省农村文化建设通过对2007~2018年地方各省市申论真题地统计分析,可以看出:2007年,有3个地方省市选取文化领域地热点命题;2008年,2个;2009年,3个;2018年,有3个(截止9月13号>,选题考查呈现出逐年上升地趋势.从统计地数据情况来看,近年来地方申论考查地文化类问题涉猎地领域也比较广泛,有农村文化、阅读文化、手机短信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红色旅游文化等,这些文化类申论题材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特点:一是与社会热点密切相关.例如2009年北京市公务员测试申论试卷地主题是提高国民素质,显然与2008年奥运会地开展有关系.奥运会地成功举办带给北京地不光是经济、社会地发展,城市地精神文明建设也需要随之提高,因此,如何提高国民素质,加强软实力建设就成为北京面临地一个重要课题.再如2009年1月初,国家7部门联合开展了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地专项行动.2009年湖北、天津、陕西三省市地真题就从“网络文明建设”这一角度出题,谈当前网络环境地净化、管理问题,体现了命题人让更多地“准公务员”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国家大政方针地命题思路.二是地方申论材料地主题凸显地方文化特色.如江西省2018年公务员测试,考查了“红色旅游”,这一题材既凸显了江西省地特色文化,又体现了十七大报告中关于文化建设地重要性.有关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创新以及高科技对文化地作用等问题在一些省市地测试中还尚未出现过,但这些都与我国地文化建设政策密切相关,因此,考生对这些问题要引起足够地重视,在备考地时候要结合报考城市地区域文化特点,有重点地进行准备.(五>近年生态文明类命题地考情分析生态主题作为一个新地热点事件逐渐升格为经济缓冲时期颇为引人瞩目地话题,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低碳转型地背景下,随着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生态问题地持续关注,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入,生态问题将越来越成为长期性、恒久性地人类共同课题.因为它与政府工作地关联以及非敏感地特性,生态问题理所当然地成为申论命题潜力最大地热点.从长远来看,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生态主题将是公考申论命题地主流,成为从国家到地方,各级各类测试普遍采用,经常考、随时考地一个便是热点.在具体命题角度上,申论地命题总是理论研究和社会生活实践地反映,对生态类主题地考查,必然根据生态文明建设地发展,按照新形势、新情况、新政策,提出新问题、新任务,从理念到制度,从生产到消费,从资源环境地保护到经济社会地转型,不同时期、针对不同问题会有不同地切入点和侧重点,视野将会异常宽广,角度将会不断变换,呈现出丰富多变地趋势.下面是对2007年——2018年生态类真题地统计分析:2007年——2018年生态类真题统计表序号年份省别主题1 2018 国家(省级> 海洋保护与开发2 2018 国家(市级> 海洋保护与开发3 2018 浙江省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4 2018 湖北湖泊地治理与保护5 2008 国家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6 2008上半年深圳市整治大气环境污染7 2007下半年天津市建设生态文明8 2007 江西省生态安全通过对2007~2018年国家及地方各省市申论真题地统计分析,可以看出:2007年,国家和地方省市选取了2个生态类热点进行命题.2008年,2个;2018年,4个(截止9月13号>.由此可见,生态类主题地命题趋势具有两个特点:一、随着经济问题地热度逐渐膨胀.生态文明建设近年来得到了命题人地青睐,这与科学发展观成为党和政府执政根本理念是密切相关地,低碳经济、生态经济等经济热点现象地出现,给未来“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结合起来进行命题提供了更大地可能.二、备受国考命题人地青睐.2008年与2018年地国考,仅仅相隔一年,就再次从生态领域寻求内容进行选材命题,可见生态环境类热点地敏感及热度.随着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地全面贯彻落实,生态环境领域中地选材内容与命题思路也将会变得丰富多样起来,地方各省市也将会以国家地命题、选材为导向,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地重视与考查.。
公务员分析历年申论题目了解命题趋势
公务员分析历年申论题目了解命题趋势在公务员考试中,申论题目是考生必须面对的一大挑战。
了解历年申论题目并分析命题趋势,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和应对考试。
本文将对公务员历年申论题目进行分析,并总结出一些命题趋势。
一、对历年申论题目的分析通过对历年公务员申论题目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特点和主题。
1. 社会热点问题许多申论题目与社会热点问题相关。
比如2018年的一道题目是:“如何提高新时代党建水平,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发展?”这道题目涉及到当前党建工作和社会治理的问题。
通过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考官可以考察考生对时事的敏感性和理解能力。
2. 政府管理和改革政府管理和改革是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题材。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对政府职能、管理方式和改革措施进行分析和解决方案的提出。
例如,一道题目是:“如何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高政府透明度?”这类题目考查考生对政府公信力和透明度的理解以及相关应对措施的能力。
3. 社会问题解决公务员需要解决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因此申论题目中也会涉及到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法。
题目可能要求考生分析某一社会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例如,“如何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这类题目考查考生对社会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政策研究与制定公务员在工作中常需要进行政策的研究与制定。
因此,一些申论题目会要求考生分析某一政策的效果和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例如,“如何完善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这类题目需要考生对现行政策进行深入了解,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二、命题趋势分析通过对历年申论题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命题趋势。
1. 综合性题目增加近年来,综合性题目逐渐增多。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综合运用知识、理论和实践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例如,要求考生对政府机构改革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案。
2. 实践链接增强公务员工作需要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因此题目中对实践链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申论题目通常会与实际问题或案例相结合。
国考申论作文规律总结范文
国考申论作文规律总结范文国考申论作文中的规律总结范文如下:近年来,国家考试中的申论作文越来越注重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
针对这种趋势,考生需要掌握一些作文规律,才能更好地应对国考申论作文题目。
首先,国考申论作文题目往往是与社会热点和时事相关的。
考生需要紧跟时事动态,了解国内外重要事件和热点问题。
在备考过程中,可以通过阅读报纸、杂志、网络新闻等多渠道获取信息,进一步了解社会热点。
只有真正掌握了社会现象、问题的相关信息,才能对题目做出准确的分析和论述。
其次,国考申论作文常涉及到政策、法律、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考生需要熟悉国家的各项政策和法律法规,了解相关制度的目的和意义。
在作文中,可以运用政策和法律知识,分析问题的背景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这样不仅可以展示自己的综合素质,还能体现对国家政策和法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另外,国考申论作文通常需要考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论述。
作为考生,要有全面的思维和观察力,能够从不同维度去看待问题。
比如,可以从经济、社会、环境、人文等多个方面去考虑和分析,形成全面的观点和论述。
这样的作文内容会更有深度和广度,也更能展示个人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最后,国考申论作文需要有具体的事例和数据支持。
在论述中,可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引用一些相关的事实和数据,以增强论述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同时,事例和数据也能更好地丰富作文的内容,使其更具有说服力和语言的表现力。
综上所述,国考申论作文的规律总结了紧跟时事热点、熟悉政策法律、全面分析问题、使用具体事例和数据等几个方面。
只有掌握了这些规律,考生才能更好地应对国考申论作文题目,从而取得好成绩。
国考申论备考技巧:归纳概括题都有哪些规律可循
国考申论备考技巧:归纳概括题都有哪些规律可循国考申论归纳概括题大家应该不陌生,每次都会必考,但是很多考生还是找不到关键点,其实,申论中归纳概括题是有规律的,不信,我们一起来看看!1、要有全局意识很多同学看材料都逐字逐句去读,要么就直接把“对象词”圈住出来,全部抄。
这样的找法不仅浪费时间,同时找的要点也未必准确。
我们回到材料中找点之前,大家一定要宏观掌握材料的逻辑和段落大意,要大体详实我们要找的主题对应的对象集中在那些段落。
其次,每一道归纳概括题目的答案要点都是有规律的,大家找到两个以上的要点时,要对比着看要点出处的规律性,比如:找对策,很多对策都是出自观点,并且都呈现并联关系;那我们找全部的要点,他们都是呈现这样的规律性。
最后,找点过程中也要细致,大到段落逻辑划分,小到标点符号,都会在某些情况下,辅助我们判断所找要点的准确性。
因而,材料阅读看似很枯燥,其实就像一个益智游戏,你需要的宏观思维和微观思维的结合,不能一味地为了找要点而找要点,一定要学会观察!2、做题之前思路不能乱由于考题设置是材料+题干,因而,在做题前,我们的思路不能乱,一定是先审题干,明确认识归纳概括题目的2种命题形式,一种是题干中出现表示总结性的语句,比如:归纳、概括、总结、概述等;第二种是题干未出现表示总结性的词语,比如:分析/谈谈.....的对象,此时的对象一定是具体的对象,要和综合分析题型有所区别。
除了认识题型外,最重要的要找出‘对象’,同时还要清楚描述‘对象’的主题是什么,这样回到材料中寻找要点才会有方向。
这个时候,我们对于‘对象’也要有清晰的认识,一类是常规对象,比如:问题、原因、影响、对策;我们可以直接通过常规逻辑对象词确定材料中要点的出处。
另一类是非常规逻辑对象,比如:特点、功能、意义、工作流程等;我们要学会面对非常规逻辑对象时,不要慌,要立马学会‘翻译和转换’,将非常规对象词转换成常规对象词,再按照常规对象词回到材料中找要点即可。
公务员中的申论命题规律分析
公务员中的申论命题规律分析公务员考试是我国人才选拔的重要渠道之一,申论是其中的核心科目之一。
在申论考试中,命题规律对考生备考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公务员中的申论命题规律进行分析,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申论考试。
一、命题形式多样在公务员申论考试中,命题形式多样,有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
考生需要根据题目要求确定文章的写作风格,并结合具体情境进行思考。
例如,在议论文题目中,常见的写作方式有论述优缺点、分析原因和提出建议等。
而在说明文题目中,考生需要清晰明了地解释一个现象或者具体事物的原理和作用。
应用文题目则要求考生根据特定情景进行实际操作,比如写一份工作报告或者制定一项工作计划等。
二、综合素材考察在申论命题中,常常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命题人会给出一些相关的素材,要求考生在文章中合理运用。
考生需要根据素材进行信息筛选和整合,将其融入自己的观点和论证过程中。
同时,要注意对素材的理解和分析,不能简单照搬,更要善于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推理和归纳。
三、问题意识的考察申论题目常常涉及到社会热点和问题,命题人希望考生可以关注社会现象并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在回答问题时,考生需要具备一定的问题意识,能够深入分析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同时,要有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的阐述,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并给出合理的论证。
四、逻辑严密性的要求申论是一门运用逻辑思维进行论述的科目,在命题中逻辑严密性是非常重要的。
考生需要根据文章的逻辑结构和论点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展开。
在论证过程中,要注意论据的合理性和逻辑性,不要出现明显的错误和跳跃。
此外,要注重段落之间的过渡和衔接,使文章的结构更加紧凑有序,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五、时政热点的考察申论命题往往与时政热点密切相关,命题人希望考生对时事政治有敏锐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在回答时政题目时,考生需要把握时事焦点,运用相关的政策法规和理论知识进行论述。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五大题型攻略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五大题型攻略(一)归纳概括:提高阅读能力,精确找点归纳概括是对给定资料的概括、提炼、加工。
概括指通过特例推出一般结论;提炼是化繁为简;加工是找到要点后的合并过程。
归纳概括题中最常考的是归纳问题、归纳原因、归纳影响等,也会结合提出对策题综合考察。
归纳概括题的常规要求是要点齐全、语言简洁、条理清晰。
只要严格按照题干、要求,问什么答什么,去材料中找要点,再将要点按照一定条理进行加工,就能得到不错的分数。
(二)综合分析:不同题型的思路+极强的分析能力在申论的五大题型中,最让同学们感觉棘手的,除了最后的申发论述(大作文)之外,恐怕就数综合分析题了。
综合分析,顾名思义,在作答的过程中必然要分两部分进行作答,首先是“综合”,即要对作答对象首先有一个简单的解释,其次是“分析”,即是对于“综合”过程所做的总体解释进行具体论证。
一般情况下,还需要完成第三步,即谈谈“怎么办”。
无论何种的综合分析,其第一步往往是提出自己的观点,亮明自己的态度,称之为“是什么”。
第二步是论证观点,说明自己的理由,一般在综合分析的论证部分说说现状、原因、影响等等,称之为“为什么”。
第三步是落实观点,我们的落实观点部分往往是对策,也就是具体的做法,在落实观点这个部分我们也称之为“怎么办”。
整个综合分析虽然要点很散,不易找到,但是在思维清晰的情况下,根据申论的特征概括材料相应内容还是很简单的,要做的就是:首先,明确材料对于某一话题的价值取向,以此来作为我们提出观点部分;其次,找到材料中出题人关于话题的论述部分;最后,在材料中概括出出题人认为对于这一话题我们该怎么做。
综合分析考验的就是大家耐心、细心、分析材料的能力,望大家多多练习!(三)提出对策:总结思路找出方法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
具体的作答方法有三种:第一种直接对策只需要从原文中直接找出,此种方法最为简单易行,虽不一定适用于每道题的每一个要点,但基本大多题都会有所涉及。
由历年国考申论试题看国考对时政热点的考查规律
由历年国考申论试题看国考对时政热点的考查规律中央国家机关录用公务员申论考试,命题内容无一不是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热点,然而选取哪些热点,怎样组织运用这些热点,内中却大有乾坤。
通过历年国考申论命题对时政热点的取舍,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命题规律,从热点角度进行准确而有效的备考。
2001年—2009年中央国家公务员申论科目题材分析一、命题趋势分析从上表中我们分析出三点:第一,近几年申论考试的命题围绕着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而且与中央基础性政策文件有密切的关系。
或是对政策进行前瞻,或是考查对已发布文件的深入领会。
比如2005年的申论主题就是在2004年初中央宣布取消农业税和采取了一系列关注“三农”的政策的背景下提出的,以此来考查考生对“三农”问题的理解。
2004年中央第一次把“三农问题”作为中央一号文件的内容下发,足见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内容就是保护耕地,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2007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将耕地保护作为主题,其实是一种前瞻。
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全面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和内涵,2008年的国考申论中就以水电开发作为切入角度考查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
而2008年8月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胡锦涛在安徽的一些考察都释放了一个重要的政策信号: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再加上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这两者之间的结合进入命题范围也就不足为奇。
第二,新出现的社会问题往往不会马上出现在申论命题范围内。
2003年的“非典”很多人一定还记忆犹新,这一事件成为了对政府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能力考验的重大标志,而06年这一问题才进入命题范围。
因为一个新的热点事件升格为一个社会问题而引起人们的关注需要一个过程,申论考试的材料组织不大可能以一个事件作为例子,可能需要很多同类型的事件进行比较,需要一段时间使问题的表现更为集中。
另外,新的社会热点事件往往需要政府部门进行处理,进行事件的定性,社会各界对问题的研究也需要不断深入。
国考面试结构化面试命题规律分析
国考面试结构化面试命题规律分析2019年国考面试就要开始了,小编为大家提供国考面试结构化面试命题规律分析,大家可以了解一下,为国考面试做好准备!国考面试结构化面试命题规律分析(一)时政热点类问题在国家公务员面试中,时政热点类问题仍然是每个部门的必考题型。
时政热点类试题呈现出取材范围广、时效性强等特点。
该类试题以社会现象类问题为主,以政策理解类问题为辅,在铁路公安系统、海事局等部门面试中,时政热点类问题也会选择与部门工作相关的热点话题。
例题:某地政府为了方便群众办事,把政府的围墙拆了。
但拆除后,群众在进入大院和进入楼门时还要进行两次登记,依然不是很方便。
对于这种现象你怎么看?【解读】在公务员面试中,统考部门和自主命题部门选取的时政热点类问题的命题素材是不同的。
统考部门选取的主要是全国性的社会现象、热点事件和大政方针政策,自主命题部门除了选取上述素材外,还会选取本系统内部的热点事件和方针政策,从而更加全面地考查考生与所报考职位的匹配度。
所以,考生备考时既要多浏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新闻事件和重大方针政策,又要根据自身所报考的岗位,了解本系统内部的热点事件和方针政策,并通过新华网、人民网等全国性的网站,了解相关的主流评论和政府方面的回应,提高自身政治素养,增加知识储备。
(二)哲理思辨类问题哲理思辨类问题主要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命题素材一般包含四类形式:名言俗语类、哲理故事类、原理效应类及观点类。
就具体考查频率来说,国考中观点类问题多出现在2018年的国家公务员海关系统、中央党群及国家行政机关、海事局等部门的面试中;而在各省省考面试中各类题型均会出现,名言俗语类、观点类多有所涉及,哲理故事类次之,原理效应类最少。
例题: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干部要到基层一线去锻炼。
有人认为基层一线条件艰苦,而且机会少;也有人认为,基层一线是年轻干部奋斗的春天。
对此,你怎么看?【解读】通过观察上述例题我们可以发现,哲理思辨类问题在注重考查考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同时,更注重对考生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特别体现在对观点类问题的考查上,考生既要分析出题目中给出的观点各自的利弊,同时又要综合阐述自己客观中肯的观点。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命题规律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命题规律导读:通过对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特点的总结,揭秘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命题规律。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对未来从事行政工作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否具备行政工作能力的一种可能性的测查与验证。
与单纯以基础知识和智力为主要考查对象的一般测验不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查的是人的基本资质与潜在能力,具体表现在考查考生是否具备快速、敏捷、准确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发展的十余年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命题规律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1、多样性、广泛性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常识判断五种类型的题目。
通俗地讲,这种测验在形式上涵盖了对汉语基础、逻辑、文史、社科、数学、时政、法律等各方面的综合测试。
这种广范围的题型及考点设计,正体现了公务员考试公正、公平的精神——不偏向于任何一门专业,保证“人人可参与,人人可发挥”,也保证日后从事公职的人员不是“偏才怪才”,而是各种能力均具备、各种岗位均可适应的全才。
2、基础性、思维性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的“测试内容”部分规定: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从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与地方真题也可以看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90%以上的题目均为基础性题目。
这种基础性既是针对某一专门学科而言,也是针对从事公务员工作所应知应会的基本素养而言。
然而,基础并非意味着简单,这种基础性是与思维性紧密结合的,考核的是“活生生”的知识,需要考生有“活”的思维来与之对应。
3、规律性、统筹性从近五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试题变化规律来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五个模块基本固定,考核的题型每年都有创新,而解题的思路并非无规律可循。
考生需要明白的是,把握解题规律不是单纯地去解题,而是培养并提升个人从事公务员职业的职业素养能力。
国考申论作文规律
国考申论作文规律
国考申论作文规律:避免使用标题和文中相同的文字
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申论部分是考察考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写作时,考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如不重复使用标题相同的文字,以下是一些关于国考申论作文的规律和技巧。
首先,作文题目应该简明扼要,直接表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避免在正文中再次出现完全一样的词句或表达方式。
例如,如果作文题目是“加强环境保护”,在正文中就不要再次使用“环
境保护”的词语,而应该使用同义词或者相关表达,以免显得
重复。
其次,作文的段落结构要清晰流畅。
每一个段落都需要有主题句,明确表达该段的核心内容。
段落之间可以适当使用过渡词或短语,使文章结构更加连贯。
但是,过渡词也应避免与标题相同,以免造成重复的感觉。
此外,要注意遵循逻辑性和条理性。
文章要有一定的逻辑顺序,清晰地表达出中心论点和论据。
合理的论证、适当的事实和例子都可以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但是,这些论证和例子也应该避免重复使用标题中的词汇或句子。
最后,避免碎片化和不相关的内容。
文章要保持整体性,不宜罗列无关的观点和信息。
朴实、简洁的句子和合理的结构可以让文章更加有力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综上所述,国考申论作文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技巧。
避免使用与标题相同的字词,保持段落结构的清晰流畅,遵循逻辑性和条理性,以及避免碎片化和不相关的内容。
这些都是写作的基本原则,也是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重点。
通过不断练习和积累,考生可以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顺利应对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申论部分。
2020国考申论备考:2012--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命题规律初探
2020国考面试备考:2012--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命题规律初探公务员,是指在各级政府机关中,行使国家行政职权,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已于10月14日在国家公务员专题网站发布,今年全国招录24128人,青海招184人,笔试时间为11月24日。
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备考的资料,包括行测技巧、申论热点、时事政治等。
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专业考试,公务员考试一直处于风头浪尖,怎样的考题才能在彻查考生能力的同时有效地对考生的水平及实力进行区分,怎样的试卷组成才能不仅能沿袭考试中的经典题型在原有的基础之上不断改革创新,做到真正地与时俱进。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为广大考生一起来分析近几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申论主题的变化,对申论试题进行初步探析,以便考生更好地理解、学习申论更积极地进行申论备考。
2012国家公务员考试副省级以上试卷考查社会道德重建的主题。
社会道德建设是当时热门的话题,材料从食品生产、教育等领域切入,考查了对当时社会道德建设的问题的深入认识。
而地市及以下试卷考查公共安全的主题,是我国的大热话题。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副省级以上试卷考查的是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弘扬主题,属于文化领域。
材料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都有涵盖,谈到了当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困境,取得的成绩,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市(地)以下试卷考查的是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繁荣发展主题,属于文化领域。
总的来说,文化主题不敏感,可以考查的角度较多,应加强重视。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副省级以上试卷考查的是社会心理问题,属于社会领域。
材料阐述了当前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各种社会矛盾多发、竞争压力加大、工作节奏加速、部分国民心理疾患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开始凸显。
市(地)以下试卷考查的是社会心态主题,也是社会领域。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体制转轨的社会转型期,可以说这一过程伴随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国考行测命题规律总结
2021年国考行测命题规律总结2021年**务员考测可在上午举行,掌握命题规律,分析自身优势,对于考生作答有很大的帮助,下面我们就着五大模块题型特点进行分析.希望对参加2021年**务员考生有一定的帮助。
行测试题的命制已经趋于稳定,主要包含常识、言语理解、数量关系、逻辑和资料分析五大部分,从题目表现形式上看主要有文字、图形、数字和表格四种基本形式。
常识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数量关系主要测查报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运算等;逻辑主要测查报考者对**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资料分析主要测查报考者对**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由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
行测的每一部分都有具体的题型,**种题型也反映了人类对不同事物的不同认识能力,而人类认识事物的能力有一个自然的过程,认识工具也在不断,从最开始的象形文字到文字的出现再到现代语言文明的演进,反映了人类认识事物能力的不断深化和扩展。
而考虑到每个人的智力模式、知识背景和生活方式的不同,有的考生对数字特别敏感,有的逻辑推理能力很强,有的知识贮备比较丰富,还有的有很强的语言能力天赋。
在没有进行系统复习之前,试题难易是有个体差异的,这种个体差异产生了个体不同的答题顺序安排。
你属于哪一类考生你擅长的是哪部分建议参加2021年**务员考试的考生在备考期间充分了解行测考情,勤加练习真题,分析自身优势,选择合适的做题顺序。
历年国考、省考申论考试经济类主题分析
历年国考、省考申论考试经济类主题分析中公教育根据历年申论考试真题,把申论考查主题分为五类:政治主题、经济主题、社会主题、文化主题、生态主题。
以下将针对经济类主题为考生进行具体分析。
近几年的公务员录用考试中,经济类问题是申论的常见主题,地方申论考试都会有一部分经济内容的题材。
这些经济内容大都与政府职能密切相关、与民生需求紧密相连、与生态建设交叉融合,很少是单纯的经济问题,大多是复合型问题,体现出经济与政治、民生、生态交叉命题的态势。
较强的复合性是申论经济类试题的显著特点,因此,凡是与宏观经济有关的重大问题,尤其是与政府履行职能、保障民生、保护生态相交叉、相重合的问题,考生都应加以重视,并放宽视野,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多维角度去思考。
2007—2016年经济类真题统计表通过对2007-2016年国家、地方各省市(自治区)申论真题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2007年,有5个地方(包括国家)选取经济类的热点进行命题;2008年,6个;2009年,13个;2010年16个(截止9月13号);2011年,2个;2012年,2个;2013年,14个(安徽2套);2014年,4个(浙江2套);2015年,3个;2016年,2个。
从统计数据来看,2007-2016年国家和各省市(自治区)公务员考试经济类主题的题目数量是“增加―递减―再增加―再递减”的。
2013年413多省考试考查的“新时代工人力量”,将经济与社会主题结合进行考查;2014年412多省考试考查的“文化输出”,将文化与经济结合进行考查。
可见,经济类主题与其他领域主题复合考查是未来的趋势。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从经济类真题的统计表中,可以发现经济类材料的命题具有两方面特点:一是命题广泛。
题目涉及我国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二是命题时效性较强。
通过材料主题不难看出,很多真题考查的都是近年的经济热点,如互联网+、创新驱动发展等。
供给侧改革、品质革命、万众创新等主题在国家和一些地区的考试中还尚未出现过,但这些都是时下社会关注的热点经济问题,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加强重视,未来申论考试,从这些角度进行命题的几率很大。
国考怎么备考攻略国考备考建议
国考怎么备考攻略_国考备考建议国考怎么备考攻略第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备考的时候,先了解了考试内容,笔试科目是行测和申论,行测分为五大模块:言语理解、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常识判断。
申论不外乎下面五种题型:归纳概括题、综合分析题、提出对策题、应用文写作题、*论述题。
盲目做计划前,他先是做了一套国考的真题,了解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以此制定计划。
第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计划,按照复习计划学习能够是高效学习的前提,同时可以保证不遗漏知识点。
制定计划的时候可以参考每一个部分的分值和重要性分配时间,同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第三,贵有恒每一个成功上岸的宝宝都具备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恒心。
100天说长也不长,说短不短。
可以先用一半的时间分模块进行各个击破,然后再进行套题练习,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更好的提高,除了多做题外,还要把错题圈出来,并进行分析。
这一步一定要坚持做,才能在做题过程中总结答题经验。
第四,临门一脚经过前面系统的分模块练习,套题演练,查漏补缺会耗费我们大量的时间,后面只差临门一脚了。
通常时间到了这里也所剩无几,所以心态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前期经验的摸索,以及知识点的演练和掌握,相信大部分知识点都已经牢固了,最后只需调整好心态从容备考。
国考备考建议认真总结总结前三年的国考真题以及各省省考真题,虽然这些试题已经考过,再现真题的可能几乎为零,但我们也要认真总结:在备考过程中,我们到底学会什么,有哪些知识点自己还没掌握,哪些知识点已经掌握,哪些知识点还有点模糊等等。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尤其是对于自己不是很熟练的知识点,抓紧时间补课,不太明白的地方赶紧请教。
巧妙运用错题总结自己曾经做错过的题目,要把以前做错过的题目进行汇总归类,自己再去重新做一遍,总结每一类题目的规律,加深印象,这样的话,下次犯错误的概率就会很低,在空闲的时间时常翻看这些错题,长此以往,会大大提高我们做题的正确率;对于那些自己曾经一下子就能做得对的题目,大可不必过于牵扯精力,因为下次有这样的题目,犯错误的概率是很低的,而对于曾经做错的题目就不一样了,务必要引起重视,它们是你宝贵的学习财富。
国家公务员学好申论之规律漫谈_甘肃中公教育
钱穆先生曾说过,“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在历史中找到答案。
”这句话不仅是研究历史的座右铭,也是指导我们解决生活、工作、学习中的金科玉律。
申论考试也是同样适用,笔者就从过往的申论主题、题型、阅卷三个方便,揭示其内在规律,书写赢得申论这场战役的兵法。
可以预知的规律——主题规律自2000年以来,申论每年的命题选题都围绕着长期、普遍存在的社会热点、改革难点、政策重点进行,下面就是历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的主题:年份主题领域2000 城市规划经济、生态2001 药品安全监管政治、社会2002 网络监管文化2003 安全生产经济、社会2004 城市交通拥堵经济2005 三农问题经济2006 应对突发事件政治、社会2007 土地征用经济、社会2008 怒江水电开发经济、生态2009 产业升级和粮食安全经济2010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经济、生态2011 黄河精神文化、生态农村教育和农村文化危机文化、社会2012 道德失范经济、社会城市公共安全社会2013 文化遗产保护文化民族文化文化上述主题都是围绕当年或近两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在研究历年申论考试主题过程中,笔者发现存在着这样一个规律,申论考试主题选题方面逐渐淡化政治领域材料,转向文化、社会、生态的怀抱。
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在平时关注时政时可以多积累一些上述领域的信息。
虽然这个规律不是绝对的,但是关注、梳理当前我们国家发生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对我们进行申论备考有着特殊的意义。
必须清楚的规律——题型规律自2000年以来,申论考试的测查要素由重解决问题到认识、分析、解决问题并重的考查。
这就使得出题形式由单一、直接到丰富、隐晦的转变。
下面就是历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的题型:年份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第四题第五题第六题2000 概括题对策题写作题2001 概括题对策题写作题2002 概括题对策题写作题2003 对策题公文式写作2004 概括题公文式写作2005 分析题概括题写作题2006 概括题分析题写作题2007 概括题分析题概括题对策题分析题公文式概括2008 概括题对策题分析题写作题对策题写作题公文式写作2009 概括题分析题分析题写作题分析题对策题2010 省部级概括题分析题公文式写作写作题分析题地市级概括题对策题公文式写作写作题分析题2011 省部级分析题对策题公文式写作写作题概括题地市级概括题公文式写作对策题写作题分析题2012 省部级概括题分析题对策题写作题公文式写作地市级分析题公文式写作对策题写作题概括题2013 省部级分析题对策题公文式写作公文式写作写作题地市级对策题概括题对策题公文式写作写作题从题型变化上看,我们可以发现概括题、对策题、写作题是申论考试一以贯之的题型,而分析题和公文式写作题这两种题型的地位逐年凸显。
申论时政热点的考查规律
申论时政热点的考查规律随着全球化和网络化的进一步发展,时政事件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而申论时政热点一直是公共考试中的重要篇章,其考查规律也备受人们关注。
一、反映时代特征的热点申论时政热点一般与当前社会和时代特征密切相关。
如当前国家工业升级,环保问题时有发生,因此在申论考试中高频出现。
这种热点的特征是较新颖、难易程度较适中,所以考生应注重关注其他领域最新发展,增强时政敏感度。
二、关注弱势群体的热点在申论考试中经常出现的热点是关于弱势群体的,如关于健康、医疗保险、低收入家庭等。
考试中写作时,应考虑到这些人群的权益卫生,弱势群体问题是能够考验考生对当前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认识的语文内容。
三、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大多数时政热点来源于当前的社会舆论,例如反腐倡廉、禽流感、网络安全等,这些话题经常在社交媒体上被广泛讨论。
在考试时,要充分了解这些热点的背景和话题涉及的方向。
四、强调国家意志的热点国家意志问题就是指考试中经常涉及到的国家的政策方向,如防疫卫生、稳增长等。
这些热点一般集中在政策内容及新政策的推出,在考试时需要把握机会,准确地描述国家主张及其实行方案。
五、以实践为基础的热点考试中出现的大多数时政热点是关于实践基础的事情,如教育问题、儿童保护、旅游等。
这些问题考验了考生对现实的把握能力,对思考能力及其分析能力的领悟深化,并能通过举例子等方式加以具体分析。
最后,对于申论时政热点的考查规律,考生应该稳定心态,根据题目的意图、背景与考查内容,逐个进行分析,然后再进行思考,把握题意的脉络。
同时也要多关注时政热点,加强对时代前沿和社会问题的观察;通过真题练习,来加强自己的申论写作能力。
始终认识到时政热点考查是一次考察对学科理解、思考,思维、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考查,同时更是对其对时局、社会事务的逻辑性和笔触的考查。
专家指导:真正认识公务员申论考试命题规律
专家指导:真正认识公务员申论考试命题规律对于申论考试,高校毕业生一般都认为,其问题复杂、题型多样,很难应对。
但新天地公务员考试研究院研究认为,报考者只要了解了申论作为“工作研究”的性质、特点,以公务员开展工作研究的心态应对申论考试,一些复杂的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一、申论具有“工作研究”的性质根据公务员录用考试大纲的规定,申论不同于传统的作文,“主要通过报考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报考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要求报考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
从以上规定来看,申论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工作研究”。
公务实践中的“工作研究”,是专门研究实际工作中新情况、新问题、新政策的应用文体,它通过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重大问题和迫切需要解决的政策性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制定政策的积极建议,提请有关部门注意,为领导机关出谋划策,推动实际工作的开展。
而在申论考试中,通过对给定材料进行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分析研究,使局部的、片面的、表象的认识系统化、理性化,升华为整体的、本质的认识;分析研究某项工作为什么要做、能不能做以及怎么样做,得出正确的、建设性的见解和对策;借助逻辑思维,完成从特殊到普遍、从普遍到特殊的推理过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
因此,新天地公务员考试研究院老师普遍认为对申论的思维和写作的过程,与实践中“工作研究”的性质和特点是完全一致的。
二、申论作为“工作研究”的题型既然申论具有“工作研究”的性质,那么,根据实践中“工作研究”的类型,结合多年来申论考试命题的情况及新天地公务员考试研究院的研究和预测,本文从内容和形式的结合上将申论划分为以下几种题型。
(一)总结式申论总结是研究的基础。
公务员申论考试试题规律分析
公务员申论考试试题规律分析公务员考试界流传着一句俗语:“失行测者失公务员考试,得申论者得天下。
”不论其准确性多高,但是从近几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以及多省省考的笔试成绩来看,申论的平均得分的确比较低,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申论考试试题规律。
公务员申论考试试题规律申论材料的最根本的规律就是五大维度,即核心话题、问题的种种表现、产生问题的原因、问题产生的影响以及解决的对策。
其中,核心话题就是材料的主题,往往也是文章写作的主题。
一般来说,一套国家公务员考试试题试卷的核心话题是当年或者近几年社会的热点话题,所以说,申论考试需要找寻材料背后的核心问题,它的外在是由好几千字甚至上万的材料组成,这些材料一般有6——15则。
总体来说,无论材料有多少则,材料的类型无外乎四种——数据型、案例型、观点型和理论型。
这里需要跟广大考生说清楚的是,申论的材料设置并不是完完全全是一种材料类型,我们会发现往往在一则材料中由多种类型的杂糅的成分居多。
越融合,其难度越大,国家公务员考试材料往往就是这种。
问题的表现一般分为好现象和坏消息,这和申论材料的辩证性相一致。
问题的原因分为内外因、主观客观原因、根本原因和具体原因等。
话题的影响一般分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即意义和危害。
最后一个维度就是解决问题的对策,申论考试考察的重要能力之一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不同材料类型的用途和考察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比如案例型材料,它的主要用途是说明核心话题的外在表现,主要分为好现象和坏现象。
而且一般来说,不好的表现往往占据多数,个中缘由在于申论材料的辩证性和消极性。
辩证性指的就是同一话题的正反两个方面的表现,消极性则是以问题的阐述为主。
数据型材料比较简单,除非直接用来命题,否则我们在阅读时往往需要去粗取精,找出数据支撑的观点即可。
观点型材料在申论材料中的重要性非常高,往往容易出综合分析题,而且通常观点并非只有一个,考生在做题时需要把观点进行归类整合,这只是第一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五大方面分析历年国考、省考申论主题规律
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边耀楠
中公教育根据历年申论考试真题,把申论考察主题分为五类:政治主题、经济主题、社会民生主题、文化主题、生态文明主题。
以下分别从这五个方面,分析历年来公务员考试主题的变化趋势,并就2018年的申论考试,做具体分析。
<一)近年政治类命题的考情分析
近年来,国考、省考的申论命题越来越贴近现实问题、热点问题,其中政治类主题与政府工作关系最直接、最密切,是申论考试各类题材中仅次于经济类出现频率最高、考查力度最大的热门题材,虽然在国考中单独考查较少,但在省考中历来是“高烧不退”,年年皆以单一题材或交叉复合的面目出现。
政治主题又多与社会主题相关联,除考查考生对政治热点主题的敏感及熟悉程度外,更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所侧重。
下面是对2007年——2018年政治类真题的统计分析:
通过对2007~2018年国家及地方各省市申论真题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2007年,地方省市选取了3个政治类的热点进行命题。
2008年,5个;2009年,5个;2018年,2个<截止9月13号)。
近年政治类题材的命题趋势有以下特点:
一是与其他题材交叉性命题多见,呈现复合化。
政治与经济题材交叉、政治与社会问题交叉,如政府决策与民生、经济问题的听证会制度、政府决策与市政建设、公共资源利用。
二是表面考经济、社会、民生问题,实质侧重考查政治观点和政治理论,政治题材的隐蔽性加深。
考生仍然需要一切从政治角度着眼,站在政府的立场思考问题,才能不为题材的迷彩伪装所惑。
三是回避敏感问题和重大时政题材,呈现一定的脱敏性和滞后性。
重大敏感事件、中央尚无明确结论的事件和问题,一般不会在当年考题中出现;只有已经得到解决的问题,或针对类似事件中央出台了新政策、地方取得了新经验,才能作为考试的命题。
如瓮安事件得到了妥善解决,并为类似群体事件的处置提供了经验教训,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才会被作为正面典型和反面教训分别列入2009山东省直、2009重庆申论的考试卷材。
<二)近年经济类命题的考情分析
近几年的公务员录用考试中,经济类问题是申论的常见主题,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的申论考试,都会有一部分经济内容的题材。
这些经济内容大都与政府职能密切相关、与民生需求紧密相连、与生态建设交叉融合,很少是单纯的经济问题,大多是复合型问题,体现出经济与政治、民生、生态交叉命题的态势。
较强的复合性是申论经济类试卷的显著特点,因此,凡是与宏观经济有关的重大问题,尤其是与政府履行职能、保障民生、保护生态相交叉、相重合的问题,考生都应加以重视,并放宽视野,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多维的角度去思考经济问题。
下面是对2007年——2018年社会类真题的统计分析:
通过对2007~2018年国家、地方各省市申论真题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2007年,有5个地方选取经济类的热点进行命题;2008年,6个;2009年,10个;2018年16个。
<截止9月13号)
从统计的数据情况来,2007~2018年国家和各省公务员考试经济类主题的题目数量是不断增加的,并且具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
如多年没有动静的水价问题在2018年再度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一些城市已经开始或者正在酝酿的水价改革,成为2018年黑龙江省、十三省市联考的命题材料,通过这一命题导向,引起人们对水资源的保护重视,提升人们珍惜水、爱惜水、节约用水的意识。
从近四年来经济类真题的统计中,可以发现经济类材料的命题具有两方面特点:一是命题广泛。
题目涉及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农、工、商各个层面;二是命题时效性强。
通过材料主题不难看出,很多题目都紧扣了当年的经济焦点、热点。
例如,2009年,福建、辽宁、海南、重庆、内蒙古等五省<自治区)都考查了土地流转方面的内容,而土地流转问题正是我国2009年经济热点之一。
商业贿赂、抗旱减灾、低碳经济、发展循环经济等主题在国家和一些地区的考试中还尚未出现过,但这些都是时下社会关注的热点经济问题,急需引起考生的注意和重视,未来申论考试,从这些角度进行命题的几率很大。
<三)近年社会民生类命题的考情分析
近年来,地方各省市的申论命题越来越贴近现实生活,关注社会民生问题,而且更加侧重对考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民生类主题将与经济、生态主题并列为申论最重要的命题题材已经十分明确,未来的命题将延续这一趋势,通过民生类问题的考查体现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社会民生问题的重视和关注。
下面是对2007年——2018年社会类真题的统计分析:
通过对2007~2018年地方各省市申论真题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2007年,有11个地方省市选取社会上的热点进行命题;2008年,6个;2009年,9个;2018年,有2个<截止9月13号)。
从统计的数据情况来看,近年来地方申论考查的重点依旧是社会类问题,涉猎的范围有养老、就业、食品安全、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领域,涉猎面广,主题繁多,题材新
颖,紧贴社会热点焦点,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衔接、息息相关。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校园安全与社会暴力事件、抑制高房价、和谐劳资关系建设等主题在一些地区的考试中还尚未出现过,但这些都是时下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急需引起考生的注意和重视,未来申论考试,从这些角度进行命题的几率很大。
<四)近年文化类命题考情分析
公务员申论考试中,虽然对文化领域的考查相对于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来说少一些,但是2007年十七大报告中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和全局意义,同时文化类主题与政府工作的关系适中,一些大众话题敏感色彩较淡,先天上具有成为申论选材、命题重点的条件。
因此,文化领域里诸如文化体制改革、文化遗产资源开发与保护、经典文化的传承发扬、手机绿色文化等主题仍然是考生需要关注的对象,不容忽视。
下面是对2007年——2018年文化类真题的统计分析:
通过对2007~2018年地方各省市申论真题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2007年,有3个地方省市选取文化领域的热点命题;2008年,2个;2009年,3个;2018年,有3个<截止9月13号),选题考查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从统计的数据情况来看,近年来地方申论考查的文化类问题涉猎的领域也比较广泛,有农村文化、阅读文化、手机短信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红色旅游文化等,这些文化类申论题材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特点:
一是与社会热点密切相关。
例如2009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的主题是提高国民素质,显然与2008年奥运会的开展有关系。
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带给北京的不光是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也需要随之提高,因此,如何提高国民素质,加强软实力建设就成为北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再如2009年1月初,国家7部门联合开展了整治互
联网低俗之风的专项行动。
2009年湖北、天津、陕西三省市的真题就从“网络文明建设”这一角度出题,谈当前网络环境的净化、管理问题,体现了命题人让更多的“准公务员”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国家大政方针的命题思路。
二是地方申论材料的主题凸显地方文化特色。
如江西省2018年公务员考试,考查了“红色旅游”,这一题材既凸显了江西省的特色文化,又体现了十七大报告中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有关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创新以及高科技对文化的作用等问题在一些省市的考试中还尚未出现过,但这些都与我国的文化建设政策密切相关,因此,考生对这些问题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备考的时候要结合报考城市的区域文化特点,有重点地进行准备。
<五)近年生态文明类命题的考情分析
生态主题作为一个新的热点事件逐渐升格为经济缓冲时期颇为引人瞩目的话题,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低碳转型的背景下,随着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生态问题的持续关注,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入,生态问题将越来越成为长期性、恒久性的人类共同课题。
由于它与政府工作的关联以及非敏感的特性,生态问题理所当然地成为申论命题潜力最大的热点。
从长远来看,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生态主题将是公考申论命题的主流,成为从国家到地方,各级各类考试普遍采用,经常考、随时考的一个便是热点。
在具体命题角度上,申论的命题总是理论研究和社会生活实践的反映,对生态类主题的考查,必然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按照新形势、新情况、新政策,提出新问题、新任务,从理念到制度,从生产到消费,从资源环境的保护到经济社会的转型,不同时期、针对不同问题会有不同的切入点和侧重点,视野将会异常宽广,角度将会不断变换,呈现出丰富多变的趋势。
下面是对2007年——2018年生态类真题的统计分析:
通过对2007~2018年国家及地方各省市申论真题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2007年,国
家和地方省市选取了2个生态类热点进行命题。
2008年,2个;2018年,4个<截止9月13号)。
由此可见,生态类主题的命题趋势具有两个特点:
一、随着经济问题的热度逐渐膨胀。
生态文明建设近年来得到了命题人的青睐,这与科学发展观成为党和政府执政根本理念是密切相关的,低碳经济、生态经济等经济热点现象的出现,给未来“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结合起来进行命题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二、备受国考命题人的青睐。
2008年与2018年的国考,仅仅相隔一年,就再次从生态领域寻求内容进行选材命题,可见生态环境类热点的敏感及热度。
随着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全面贯彻落实,生态环境领域中的选材内容与命题思路也将会变得丰富多样起来,地方各省市也将会以国家的命题、选材为导向,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与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