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第四部分 古诗文阅读第三章古诗词鉴赏练习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项训练 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及解析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古诗词,完成小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曲中的“昏鸦”是指________(2)下列对“夕阳西下”一句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点明流浪旅人思秋的特定时间。
B. 渲染既温情又悲凉的特殊氛围。
C. 使得全曲情境交融,浑然一体。
D. 烘托抒情主体怅惘若失的心绪。
【答案】(1)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2)C【解析】【分析】(1)理解词语意思先要理解诗句的意思,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昏:傍晚。
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2)“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美。
A.“流浪旅人思秋的特定时间”表述错误。
B.“温情”表述错误,无中生有。
D.“怅惘若失的心绪”。
应是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故答案为:⑴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⑵C【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词语的理解能力。
难度不大,考生在理解诗歌的内容基础上就能完成。
⑵本题考查句子的做的鉴赏,考生要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领悟诗人的情感及诗歌的写作特点,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能够判断出正误。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 诗歌采用乐府古题“行路难”,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
B. 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著”“拔剑四顾”,透露出内心的迷惘痛苦。
C. “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
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
D. 诗人反复感叹“行路难”,唱出了无穷忧虑、焦灼不安的心声。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C(2)这两句话充满对现实理想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执着追求的豪迈情怀。
古诗鉴赏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阅读与理解通关必备
四炼拟声词。运用拟声词的艺术效果:给读者以听觉的感受,使诗文更加 生动形象;引发视觉、触觉的感受,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如临其境。如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句中的“萧萧”“滚滚”二词就极富 动感,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 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五炼数量词。经过诗人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可以写出奇特的景象与感 情,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如“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 轻”一句中选用“三四”“一两”,犹如画家于白描之上随意点了一两笔,却 把一个极其幽静的去处活画了出来,使读者仿佛看见那池边树木郁郁葱葱,池 中小石点缀着青苔,听见那林荫深处偶尔传来黄鹂鸟的几声啼鸣。显然这里的 数词含有动态,有声响,有色彩,把听觉和视觉感受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优 美的意境,给人以想象和玩味的余地。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 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 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是推己及人,表现出忧国忧民的 情怀。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 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
二炼形容词。运用形容词的艺术效果: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 为有形,使人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临其境。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 圆”一句中的“直”和“圆”两字的使用堪称经典:一个“直”字,表现了一 种劲拔、坚毅之美;一个“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圆”“直”两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 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2.炼字 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推敲和创造性 的搭配,使所用的字或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古 诗词中的炼字主要包括动词、形容词、叠音词、拟声词、数量词的锤炼,具体 如下。 一炼动词。运用动词的艺术效果:使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赋予画面 动态感;使意境特点更加鲜明。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中的 “生”和“入”两字就是精心锤炼的结果:用“生”字、“入”字使海日、江 春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家 乡的思念。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古诗词赏析(知识点+例题+答案)
初中语文专题讲解古诗词赏析一、知识点(一)诗歌内容方面题型一: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意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再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诗意。
题型二:概括诗歌描绘的景物有何特点?(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表述,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注意要能恰如其分地吻合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二)诗歌语言方面题型一:赏析词语(1)解释该词在句中的含义或分析该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妙处)?(2)点出该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抒发、蕴含)了怎样的情感?答题步骤:释含义/修辞+析效果(点情境)题型二:赏析句子: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即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这个诗句如何具体的体现)。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注意用具体地词语表达出来,如依依惜别、惆怅伤怀、慷慨激昂、孤苦冷寂、答题模式:这首诗采用了何种手法(即修辞/表现手法),具体体现了(意象)的……特点,表现(突出)了……思想、感情。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互文、双关、对比、借代、反复等。
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结合。
(三)诗歌情感方面题型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怎样的志向和抱负?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孤独,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等。
但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或者对“什么”而“哀伤”。
答题模式: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为……(对……)的……之情思考途径:1、从标题入手2、从诗歌的题材入手常见的诗歌题材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
中考语文一轮诗歌鉴赏复习(含答案)
中考语文一轮诗歌鉴赏复习(含答案)古诗阅读春江晚景张九龄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释】①那:同“哪”。
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1.诗中与题目中“江”字相照应的词有“江林”、“”和“客船”。
2.情由景生。
在本诗首联的写景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3.下列各项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意为“西北边塞上的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之意”。
B.“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意为“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睡,将军白了鬓发,士兵泪满衣襟”。
C.“枯藤老树昏鸦”意为“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D.“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为“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4.下列各项中,对两首诗歌的内容与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渔家傲·秋思》表现了戍边将士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建功立业的决心;《天净沙·秋思》表现悲秋思乡的情感。
B.《渔家傲·秋思》描绘的是西北边境的军旅生活;《天净沙·秋思》刻画出一个骑着瘦马、远离家乡、羁旅漂泊的游子形象。
C.《渔家傲·秋思》描绘边地奇异的秋景,给人以苍凉悲壮之感;《天净沙·秋思》描绘出一幅秋郊夕照图,创造出一种恬静明丽的意境。
D.“长烟落日孤城闭”,一个“闭”字隐隐透出当时军事态势的严重;“古道西风瘦马”,一个“古”字给人以苍凉之感。
阅读《渔家傲·秋思》和《从军行》,完成下面小题。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 50题专项练习题汇编(精选2022年中考真题,含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50题专项练习题汇编2022年中考全国各省市古诗词鉴赏试题汇编1.(2022·天津·中考试题)下面对《钱塘湖春行》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首联点题,交代游踪。
诗人从孤山寺北到贾公亭以西,远眺西湖,见到了春水初涨,云脚与湖面相接的开阔景象。
B.中间两联抓住早莺、新燕、乱花、浅草四种景物,描绘了暮春时节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
C.尾联直抒胸臆,写诗人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D.全诗准确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加以描绘,形象鲜活,色彩鲜明,富有画面感。
2.(2022·广西·中考试题)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A.这是一首歌行体古诗。
以七言为主,辅以二言、九言,体现了“歌”的特点;连续的韵脚变换,体现了“行”的动感。
B.本诗根据主题的需要,叙写了“秋风破屋”“群童抱茅”“娇儿踏被”“屋漏床湿”等情节,为后文蓄势。
C.本诗语言既朴实准确,又形象生动,使诗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如“倚杖”词,准确生动地描摹出诗人年迈、无奈的形象D.全诗先叙事,后抒情议论,既写了诗人贫困悲苦的窘状,也表达了诗人甘愿为天下穷苦人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愿望。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项训练 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宣州谢朓楼①饯别校书②叔云③(唐)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注】①谢朓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
②校书:官名,即校书郎。
③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判断正误。
①这首诗的一,二两句直接抒写了诗人郁积的烦忧和苦闷,表现了诗人长期以来政治上遭受挫折,理想和现实的矛盾长期纠缠在诗人心头,使他难以解脱。
②第三、四句是个转折,从极度苦闷突然进入辽阔开朗的境界,点出在楼上饯别的主题,展示出诗人豪迈宽广的襟怀。
③“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一句,语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谐统一,是诗中最精彩的一句,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矛盾的心情,也是千百年来描绘愁绪的名言。
④“惧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进一步渲染了长空万里的秋雁激发起来的壮思逸兴,用现实主义手法,把诗人的性格和昂扬豪迈之气表现得淋漓尽致。
⑤最后四句诗人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回到现实,豁达乐观,意境高远。
(2)简要赏析“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答案】(1)①正确;②正确;③正确;④错误;⑤错误。
(2)人生在世是如此的不如意,倒不如明天就散披着头发,驾着扁舟到海上遨游去吧!这两句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不能伸,宦途不得意,心情抑郁,思欲远离这愁人的环境,摆脱烦忧,到一个逍遥的新世界去。
【解析】【分析】(1)④句,“惧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运用的是浪漫主义手法,不是现实主义手法。
理解错误。
⑤句,从诗歌最后的四句诗来看,“抽刀”二句,也在抒写强烈苦闷的同时表现出倔强的性格。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写出了李白的进步理想与黑暗现实的矛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他总是陷于“不称意”的苦闷中,而且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
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项训练 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初中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含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柳(唐)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①断肠天:令人销魂的春天。
全诗写柳,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
请结合全诗内容分析作者所写之景、所抒之情。
【答案】首句中,诗人追想了“柳”在春日的样子,“逐东风”“拂舞筵”,好似与宴会上的舞女融为一体,婀娜多姿,翩然起舞。
后两句中,作者看见了“清秋”“斜阳”“秋蝉”,点染了环境的凄凉,也写出了所处凄凉环境下柳条的枯凋。
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
诗人正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表达了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
【解析】【分析】对比手法:①诗写的是写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在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
你看,在士女如云的乐游苑上,在繁华似锦的春日,婀娜多姿的春柳和飘然起舞的舞女在热闹的舞筵上结合了起来,分不清谁是舞女,何为柳枝,意境是何等的优美!而眼前的秋柳,却是完全相反的另一种景象。
“清秋”“斜阳”“秋蝉”点染了环境的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
诗人正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表达了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
全诗句句写柳,却不着一个“柳”字。
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
诗人年轻时充满幻想和信心,怀有远大抱负,正如洋溢着勃勃生机的春柳。
然而由于党争倾轧,诗人一直过着一种沉沦的生活,诗中经历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自伤迟暮、自叹身世的真实写照。
②以春柳作比,来写秋日之衰柳,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
李商隐青年时就中进士,怀有“欲回天地入扁舟”的远大抱负,然而由于党争倾轧,长期沉沦下僚,此时悼念亡妻,悲叹前路,其心情之惨苦可想而知,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不正是诗人自伤迟暮、自叹处世的生动写照?故答案为:首句中,诗人追想了“柳”在春日的样子,“逐东风”“拂舞筵”,好似与宴会上的舞女融为一体,婀娜多姿,翩然起舞。
中考语文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古诗词阅读习题精品课件
(1)全诗洋溢着一种“ 乐(乐哉) 的一个词作答)(2分)
”的气息。(请用原诗中
【解析】首先通读全诗,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其次抓住明确点出关于环境氛围的句子, 即“安排筑圃忙”或“乐哉今岁事”,据此分析即可得出全诗所洋溢的气息应落在“乐” 上。
诗人长年漂泊异乡,又逢端午,乡愁满腹。“鹤发垂肩”,可见诗人历尽 沧桑。他叙说乡愁,但儿童未谙世事,惊讶发问“何方是故乡”,更触动 了诗人心中无限的苦痛。“鹤发”与“儿童”年龄跨度巨大,形象差异鲜 明,形成对比,更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心中的深沉愁思和无法言说的悲凉。
11. (2018衢州)参照示例,根据提示,赏析《三衢道中马上口占》。(4分) 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相近。
【译文】清晨的风催促我挂帆远行,春天乘船在江面行驶,两 岸长满绿草好像与整个堤岸相平。长水塘下了三天的雨,菜花
散发的脉脉清香在春风里一阵阵掠过整个秀州城。
浙江中考真题精 选
(一)山水田园
1.(2018杭州)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 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① [宋]范成大
怅然,感慨系之。
【译文】《春雨》:春雨滋润了犁过的新田,小牛犊回家,老母牛安睡。 大家欢笑着摘来菜蔬,漉清家酿的酒,夜晚点上灯,一起谈论今年应该是
个丰收年。 《雨夜》:在一个下雨的夜里,听着窗前雨声,心烦意乱。独坐在清冷的 书房里,感慨万千。今夜朋友可是寄宿于江中的船上过夜啊,雨点打在船
篷上,该引起多少愁思啊,他能受得了吗?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项训练 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含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沁园春·雪(节选)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惜”字统领下文,请说说“惜”包含哪些意味。
(2)体会“略输文采”“稍逊风骚”中“略”和“稍”的准确性。
【答案】(1)“惜”中含褒,肯定他们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过巨大的影响;“惜”中有贬,批评他们不擅文治,文学才华欠缺;“惜”中寓志,蕴含后来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2)“略”和“稍”都是程度副词,是“略微”“稍微”的意思。
在句中分别修饰“输”和“逊”,表示程度较浅,并非一概否定,而是在肯定的基础上委婉地指出其不足,具有很强的分寸感。
【解析】【分析】(1)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
诗人于历代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地展开,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一一加以评说。
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又蕴含后来者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惜”字措词极有分寸,“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
(2)“略输文采”“稍逊风骚”中“略”和“稍”都是程度副词,这两个词语,既不全盘肯定,又不一笔抹煞,把诗人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肯定中寓有批判的情感,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
作者以“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表现五位英雄人物缺少文采的形象,含蓄地批评他们长于武功而短于文治,才能不足,表明了自己对他们的评价,委婉地批评这些英雄的不足,他们不擅“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也欠缺。
前面的这些是为最后一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做铺垫,抒发了作者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
故答案为:⑴“惜”中含褒,肯定他们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过巨大的影响;“惜”中有贬,批评他们不擅文治,文学才华欠缺;“惜”中寓志,蕴含后来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2020_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古诗词赏析课内
2020-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古诗词赏析(课内)(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5分)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 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 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D. 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2.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1. C 2. 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景象壮丽。
【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
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
故C项分析不正确。
2.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描绘诗歌中某一句的意境,要先正确翻译,然后再加上自己适当的理解和描写即可。
本句话翻译为: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
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景象壮丽的景象。
(二)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1-2题。
(5分)木兰诗(节选)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对上述节选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用的生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三章 古诗词鉴赏课件.pptx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 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 爱国征战类 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 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
10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所具有的特殊韵味。如“夹 岸桃花蘸水开”很传神。蘸(zhàn),是沾着水面的意思。桃花不 同于柳树,它的枝叶不像柳枝下垂,怎能蘸水呢?因为春天多雨, 湖水上升,距花枝更近了。桃花倒映在水中,波光荡漾,岸上、 动词 水中的花枝连成一片,远处望见,仿佛蘸水而开,这景色美极了。 又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生动地描绘出 了诗人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山景自然地展现在诗人眼前,不 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传达出诗人超然物外、与 自然融为一体的闲适之情。
中考诗词阅读所用的材料大多来自唐诗宋词,以中考说明中的篇 目为主,短小精悍、意蕴识清单
3
一、理解诗词的形象(意境) (一)常见艺术形象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 爱国征战类 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词都 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却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 《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等。
11
如“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的“乱”字 写出了春天来临,百花争艳、姹紫嫣红的景象;“浅” 表示修饰 字写出了早春的勃勃生机。再如“巴山楚水凄凉地”, 的形容词 一个“凄凉”,写尽了诗人无限辛酸的感情。又如“枯 藤老树昏鸦”中的“枯”“老”“昏”等词语,渲染了 深秋悲凉的气氛,蕴含着作者悲苦的秋思。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项训练 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含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柳枝词(宋)郑文宝亭亭①画舸②系春津,直到行人酒半酣③。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注】①亭亭:高高耸立的样子。
②画舸(gě):即画船。
③半酣:半醉。
(1)诗中短语“烟波与风雨”一语双关,请写出你的理解。
(2)这首诗从多个不同角度表现离愁别恨,试选择两个角度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1)既指现实中的烟波和风雨,又指社会的险恶,生活中的困难、挫折、逆境。
(2)①诗题中“柳”,谐音“留”,暗含惜别之意;②首句描写“画舸”“春潭”,以乐景衬哀情,反衬离别时的不舍之情;③面对离别,借酒浇愁;酒只半酣,船却起锚,隐含离别的不舍和无奈;④画船、柳枝、春潭几个意象构成静谧优美的意境,反衬了离别时愁绪的零乱;⑤末句中“载将离恨”,将抽象无形的离恨化为可载之物(化虚为实),突出离愁的深重。
【解析】【分析】(1)公元975年(北宋开宝八年)宋灭南唐后,郑文宝仍被宋朝廷录用,被任命广文馆生。
此诗乃作者宦途中所作,抒写诗人在运河之上、隋堤之畔的客舟之中的一段离情别恨。
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和最后一句诗的内容,可知“烟波与风雨”一语双关既指现实中的烟波和风雨,又指社会的险恶,生活中的困难、挫折、逆境。
(2)诗人表达自己的感情可以有多种方法,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侧面烘托等。
因此答题的时候只需任选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如从“题眼”方面分析,诗题中“柳”,谐音“留”,暗含惜别之意;从衬托手法分析,首句描写“画舸”“春潭”,以乐景衬哀情,反衬离别时的不舍之情;画船、柳枝、春潭几个意象构成静谧优美的意境,反衬了离别时愁绪的零乱。
故答案为:⑴既指现实中的烟波和风雨,又指社会的险恶,生活中的困难、挫折、逆境。
⑵ ①诗题中“柳”,谐音“留”,暗含惜别之意;②首句描写“画舸”“春潭”,以乐景衬哀情,反衬离别时的不舍之情;③面对离别,借酒浇愁;酒只半酣,船却起锚,隐含离别的不舍和无奈;④画船、柳枝、春潭几个意象构成静谧优美的意境,反衬了离别时愁绪的零乱;⑤末句中“载将离恨”,将抽象无形的离恨化为可载之物(化虚为实),突出离愁的深重。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项训练 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点绛唇·兰花姚述尧潇洒寒林,玉丛遥映松篁底。
凤簪斜倚。
笑傲东风里。
一种幽芳,自有先春意。
香风细。
国人争媚。
不数桃和李。
(1)词中为什么要写松篁和桃李?(2)赏析词中画线的句子。
【答案】(1)词中写松篁和桃李,都是为了突出兰花的君子之品,为写兰花作铺垫和陪衬。
(2)诗句用拟人手法描绘了兰花于松竹底下悄然开放,虽然在不显眼处,但依然故我灿烂绽放,虽无人在意,却笑迎春风。
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兰花的高贵品质。
【解析】【分析】⑴松篁,竹与松,另比喻坚贞的节操。
桃李花开代表春天的到来。
这几种植物起到铺垫和衬托的作用,兰花和它们都不一样,在幽暗处悄然开放,春意盎然,具有不显眼、不媚俗的高贵之美。
⑵这两句描写突出兰花格调高雅,是世间不俗之物,“ 斜倚、笑傲”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兰花人的性格,兰花于松竹底下悄然开放,虽然在不显眼处,但依然故我灿烂绽放,虽无人在意,却笑迎春风。
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兰花的高贵品质。
故答案为:⑴词中写松篁和桃李,都是为了突出兰花的君子之品,为写兰花作铺垫和陪衬。
⑵诗句用拟人手法描绘了兰花于松竹底下悄然开放,虽然在不显眼处,但依然故我灿烂绽放,虽无人在意,却笑迎春风。
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兰花的高贵品质。
【点评】⑴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意象。
答题时应注意,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分析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⑵本题考查赏析重点句子。
答题时应注意,古人作诗讲究炼句,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句子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孤立起来谈,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分析。
解释句子的内容和含义。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名词解释:酬和诗,一般为通过答诗的形式,对酬和对象在诗中提到的话题进行相应的关切,或寄托劝勉鼓励之情,或仅是朋友间情趣的表达。
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项训练 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初中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含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这两句诗句描写了________ 的场面,反衬了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2)下列选项中,对“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一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这句运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来表达作者内心的冲突。
B. 表达了作者渴望遇到明君建功立业的愿望,对前途仍抱有希望。
C. 作者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增加了信心。
D. 作者想和“姜尚”和“伊尹”一样过着悠闲洒脱的生活。
【答案】(1)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2)D【解析】【分析】(1)李白被“赐金放还”时,友人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意思是: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两句用夸张的笔法描写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2)D.有误。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遇到明君建功立业的愿望,对前途仍抱有希望。
故选D。
故答案为:⑴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⑵D。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2)解答这类选择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即备选项的表述结论,在诗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如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古诗词鉴赏一、(2017·嘉兴)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列各题。
送人之荆门明·浦源长江风扬布帆轻,西入荆门感客情。
三国已亡遗旧垒,几家犹在住荒城。
云边路绕巴山色,树里河流汉水声。
此去郢①中应有赋,千秋白雪②待君赓③。
(选自《明清诗赏析》) 【注释】①郢(yǐng):春秋战国时楚国国都,此处借指朋友去的地方,即荆门。
②白雪:也称“阳春”“阳春白雪”,古代楚国歌曲名,也用以比喻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
③赓(gēng):继续。
1.诗歌的颔联和颈联分别从 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来表现荆门的特点。
(2分) 2.此诗尾联与李白《送友人》诗中的尾联所抒发的情怀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3分)《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7·衢州)古诗阅读。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①[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释】①“安史之乱”中长安被攻陷,岑参写作此诗时长安尚未收复。
1.这首诗与孟浩然《过故人庄》都有“菊”这个意象,它们有什么不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7·长沙)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折杨柳杨巨源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注释】①选自《全唐诗》,“折杨柳”,乐府歌曲名。
杨巨源,唐代诗人,字景山。
②曲尘丝:指颜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
1.全诗写了哪些景象?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的最后两句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2017·兰州)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各题。
金城北楼①高适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②,体道③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④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注释】①此诗作于作者赴边途中经过金城时。
金城,在现今的兰州。
②磻(pán)溪老:指姜太公吕尚。
③体道:是指体悟道理。
④更:经历。
1.诗歌前四句写了晴空万里、_____________、湍上急流、_____________的金城美景。
2.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前两联以景入诗,融情于景;后两联借用典故,抒写情怀。
B.“声若箭”,以呼啸而过的利箭做比,写出了黄河急流的非凡声势。
C. 颈联借姜太公钓鱼和塞翁失马的典故,抒发能一展雄才的豪迈之情。
D. 尾联写对边关形势的担忧,体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安危的深沉情感。
五、(2017·苏州)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一剪梅舟过吴江①蒋捷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②。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③。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①词作于南宋亡后作者飘零于姑苏太湖之滨时期。
②帘招,指酒旗。
③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意思是调弄有银字的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1.上阕中词人是如何渲染他的愁绪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洗客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理期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你对“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2017·德州)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村行王禹傅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诗中颔联、颈联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描绘出山野美丽的景象,请具体分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传达诗人情感的词语,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2017·乐山)诗词鉴赏。
摊破浣溪沙①李清照揉破黄金万点轻。
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②,太鲜明③。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注】①这是一首咏桂花词。
②彦辅:晋代名士乐广的字,以风流清高被人推崇。
③太鲜明:《晋书·刘隗传》载刘纳语:“王夷甫(王衍)太鲜明,乐彦辅我所敬。
”1.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所作,词的上阕前两句都用了___________修辞手法来写桂花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分)2.请分析词的下阕写“梅花”和“丁香”的作用。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2017·泸州)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列各题。
早发[唐]韦庄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
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
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
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
1.诗歌题为“早发”,请简要分析全诗是怎样扣住“早”字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2017·济宁)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