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第7版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
药理学人教版7重点知识归纳总结大全
![药理学人教版7重点知识归纳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13999fdb50e2524de5187e8d.png)
药理学人教版7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
药物的不良反应: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受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配体,能激活受体的配体称为激动药,能阻断受体活性的配体称为拮抗药。
激动药:既有亲和力双有内在活性。
拮抗药:有较强的亲和力,但缺乏内在活性。
分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第二信使:环磷腺苷(cAMP)、环磷鸟苷( cGMP)、肌醇磷脂、钙离子、廿烯类第三章药动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即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解离型药物极性大,脂溶性小,难以扩散;而非解离型药物极性小,脂溶性大,易跨膜扩散。
第六章胆碱受体激动药一、M、N胆碱受体激动药:乙酰胆碱(ACH) 作用:1、M样作用:心率减慢、血管扩张、心肌收缩力减弱,扩张几乎所有血管,血压下降,胃肠道、泌尿道及支气管等平滑肌兴奋,腺体分泌增加,眼瞳孔括约肌和睫状收缩。
2、N样作用:激动N1胆碱受体,表现为消化道、膀胱等处的平滑肌收缩加强,腺体分泌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强和小血管收缩,血压上升。
过大剂量由兴奋转入抑制。
激动N2胆碱受体,使骨骼肌收缩。
3、中枢作用: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另有:氨甲酰胆碱二、M胆碱受体激动药:毛果芸香碱作用:1、眼:表现为缩瞳、降低眼内压调节痉挛。
2、腺体:分泌增加尤以汗腺和唾液腺。
应用:1、青光眼2、缩瞳另有:氨甲酰甲胆碱三、N胆碱受体激动药:烟碱、洛贝林第七章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一、易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新斯的明:口服吸收小而不规则,不表现中枢作用。
免疫药理学药物对免疫系统的调节
![免疫药理学药物对免疫系统的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20f4d718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5b.png)
免疫药理学药物对免疫系统的调节免疫系统作为人体的天然防御机制,对抗外界的病原体和有害物质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有时免疫系统可能会出现过度活跃或抑制不足的情况,导致一系列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
为了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科学家们研发出了一系列免疫药理学药物,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一、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免疫抑制剂是一类药物,旨在降低免疫系统的活性,从而减少对自身正常组织的攻击。
这类药物通常在器官移植术后使用,以防止机体发生排斥反应。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环孢素A、他克莫司等。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T细胞的功能,减少免疫反应的程度,从而延长移植器官的存活时间。
二、免疫增强剂的作用与免疫抑制剂相反,免疫增强剂旨在增强免疫系统的反应能力,以对抗病原体的入侵。
这类药物对于免疫系统低下或免疫功能衰竭的患者尤为重要。
目前,常见的免疫增强剂包括重组人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等。
它们能够促进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增强机体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
三、免疫调节剂的疗效免疫调节剂是一类既可以抑制免疫系统反应,又能增强免疫系统功能的药物。
这类药物在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性肿瘤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
常见的免疫调节剂包括环孢素A和MTX等。
它们能够修复机体的免疫平衡,调节免疫反应的程度,使免疫系统恢复正常功能。
四、免疫抗炎剂的研究进展免疫抗炎剂作为免疫药理学的热点研究领域,旨在抑制和调节炎症反应。
免疫抗炎剂有望在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性肠病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系列免疫抗炎剂的候选药物,并进行了临床试验。
这些药物能够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组织损伤,对改善免疫系统功能具有潜在疗效。
五、免疫药理学药物的副作用尽管免疫药理学药物在调节免疫系统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免疫抑制剂可能导致感染和肿瘤发生率的增加,而免疫增强剂可能引起免疫系统的过度兴奋,导致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
因此,在使用免疫药理学药物时,医生需要权衡利与弊,合理规划治疗方案,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状况。
药理学研究药物对免疫相关疾病的影响
![药理学研究药物对免疫相关疾病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6d74e588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58.png)
药理学研究药物对免疫相关疾病的影响药物在医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于调节免疫系统、治疗免疫相关疾病起到了关键作用。
药理学作为一门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作用机制的学科,通过研究药物的药效和副作用,揭示药物对免疫相关疾病的治疗效果和潜在机制。
本文将探讨药理学在研究药物对免疫相关疾病影响方面的重要性,介绍常用的药物类别及其应用,以及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优化。
一、药理学在免疫相关疾病研究中的重要性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作用过程中的相关规律和机制的学科。
在研究药物对免疫相关疾病的影响时,药理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药理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药物与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关键过程,从而揭示药物对免疫系统的调节和治疗效果的机制。
其次,药理学可以研究药物的药效和副作用,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通过药理学的研究,可以优化免疫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常用药物类别及其应用1. 免疫调节剂免疫调节剂是一类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的药物,常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免疫相关的炎症性疾病。
比如,糖皮质激素是最常用的免疫调节剂之一,广泛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的治疗。
此外,免疫抑制剂也属于免疫调节剂的一种,用于器官移植后的免疫抑制,以预防排异反应。
2. 免疫增强剂免疫增强剂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常见的免疫增强剂包括免疫球蛋白、维生素C等。
免疫球蛋白是一种通过注射给予的外源性免疫物质,可以短期内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常用于治疗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3. 抗炎药物抗炎药物广泛应用于治疗免疫相关的炎症性疾病,如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是最常用的抗炎药物之一,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组织损伤和疼痛等症状。
其他抗炎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也常用于治疗免疫相关的炎症性疾病。
三、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优化在制定药物治疗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的药效、副作用、安全性和患者的个体差异。
药理学重点(人卫第七版)
![药理学重点(人卫第七版)](https://img.taocdn.com/s3/m/91e8f1296137ee06eef918d3.png)
一名词解释 1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生物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与机制的科学。
2 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包括药物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响。
3 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作用,包括药物在机体的吸收,分布,代与排泄过程。
4 半衰期:指血药浓度下降到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5肝肠循环:是指某些药物经肝脏转化为极性较大的代产物并自胆汁排出后,又在小肠中被相应的水解酶转化成原型药物,再被小肠重新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6 生物利用度:指血管外给药时,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相对数量。
7亲和力:是指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
8在活性〔效应力〕:是药物本身在固有的,与受体结合后可引起受体激动产生效应的能力,是药物最大效应或作用性质的决定因素。
9 不良反响:指不适合用药目的而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响。
10 耐药性:病原体与肿瘤细胞等对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降低。
11 耐受性: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响强度递减,增加剂量才可以保持药效不减。
12二重感染:长期大剂量应用广谱抗生素,敏感菌被抑制,破坏了体正常菌群生态平衡,致使一些抗药菌和真菌乘机繁殖,造成的再次感染,又称菌群交替症。
13 肝药酶诱导剂:能诱导肝药酶的活性,加速自身或其它药物的代,便药物效应减弱。
14 肝药酶抑制剂:能抑制肝药酶的活性,降低其它药物的代,使药物的效应增强,甚至引起毒性反响。
15 药物效应:药物作用的结果,机体反响的表现,对不同脏器有选择性。
16 首关效应:指口服给药后,局部药物在胃肠道,肠粘膜和肝脏被代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
17成瘾性:病人对麻醉药品产生了生理、心理的依赖,一旦停药后,出现严重的生理机能混乱,如停药吗啡后病人出现严重的戒断症状。
18 受体激动剂: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有较强的在活性物质。
19 受体拮抗剂: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在活性的药物。
20 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的翻转:给药后迅速出现明显的升压作用,而后出现微弱的降压作用。
药物对免疫系统的药理学作用
![药物对免疫系统的药理学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cded4008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13.png)
药物对免疫系统的药理学作用药物对免疫系统的药理学作用是指药物通过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和免疫反应。
免疫系统是人体内的一道防线,它可以识别和攻击入侵的病原体,以保护机体免受疾病和损伤。
药物的干预可以在免疫病理学上发挥重要作用,包括增强免疫应答、抑制免疫应答或调节免疫应答。
本文将探讨不同类型的药物在调节免疫系统方面的药理作用。
一、免疫增强剂免疫增强剂是一类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
在免疫系统受损或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使用免疫增强剂可以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
免疫增强剂主要通过增加免疫细胞数量、活性和功能来增强机体的免疫反应。
常见的免疫增强剂包括干扰素、白细胞介素和免疫调节剂等。
干扰素是一类天然产生于人体的蛋白质,主要具有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
干扰素可以激活巨噬细胞和T细胞,增加它们对病原体的识别和杀伤能力,从而增强免疫反应。
此外,干扰素还能促进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调节免疫应答过程。
白细胞介素是一类细胞因子,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生长、发育和功能。
白细胞介素的不同亚型具有不同的免疫调节作用。
白细胞介素-2可以促进T细胞的增殖和活化,增强免疫应答。
而白细胞介素-10则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过度激活。
免疫调节剂是一类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的药物。
它们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平衡机体的免疫应答。
免疫调节剂通常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免疫调节剂的范围很广,包括免疫抑制剂、免疫增强剂和免疫调节素等。
二、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是一类可以抑制机体免疫反应的药物。
它们可以减少免疫细胞的数量和活性,阻碍免疫反应的进行。
免疫抑制剂通常用于器官移植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病情需要的情况。
免疫抑制剂主要有免疫抑制素、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
免疫抑制素是一类可以抑制免疫细胞活性的药物。
免疫抑制素主要通过阻断免疫细胞的信号传导、抑制免疫细胞的增殖和活化来抑制免疫反应。
药物对免疫系统药理学的影响研究
![药物对免疫系统药理学的影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3c8cf01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5a.png)
药物对免疫系统药理学的影响研究免疫系统是保护人体免受外界入侵和内部病变的重要系统。
药物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来治疗疾病,这是药物对免疫系统药理学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探讨药物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并深入了解药物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一、药物对免疫系统的影响1. 免疫调节剂:免疫调节剂是一类能够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的药物。
例如,免疫抑制剂能够抑制机体的免疫反应,达到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目的;免疫增强剂则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用于治疗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
这些药物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数量和活性,调整机体的免疫状态。
2. 抗炎药物:炎症是免疫系统的一种反应形式,因此抗炎药物也会对免疫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来缓解疼痛和炎症,并显著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
这些药物能够减少炎症过程中释放的炎性介质,从而干扰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3. 抗生素: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
虽然抗生素主要针对细菌,但某些抗生素也会对免疫系统产生影响。
例如,广谱抗生素不仅能杀灭感染的细菌,还会干扰机体的免疫系统,破坏正常的免疫细胞。
这种干扰可以导致机体对细菌感染的抵抗能力下降。
二、药物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机制1. 免疫抑制作用:某些药物能够抑制机体的免疫反应,达到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目的。
这些药物通常通过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干扰免疫细胞之间的通信以及调节免疫相关的细胞因子的产生来实现。
典型的免疫抑制剂有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2. 免疫增强作用:免疫增强剂可以通过增加免疫细胞的数量和改善其活性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这些药物通常通过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提高免疫细胞的活性以及增加免疫相关的细胞因子的产生来实现。
常见的免疫增强剂有丙种球蛋白和白细胞介素。
三、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1. 免疫调节剂的临床应用:免疫调节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13药理学 第十三章 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习题及答案
![13药理学 第十三章 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1ed69d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b9.png)
第十三章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一、选择题【A型题】1.环孢素主要选择性抑制()A.T淋巴细胞B.NK细胞C.B淋巴细胞D.巨噬细胞K细胞2.环磷酰胺主要选择性抑制下列哪种细胞()A.T淋巴细胞B.NK细胞C.B淋巴细胞D.巨噬细胞K细胞3.干扰素不能用于治疗()A.慢性乙型肝炎B.疱疹性角膜炎C.肾细胞癌D.黑色素瘤E.肺癌4.临床常用的免疫抑制药不包括()A.环孢素B.环磷酰胺C.硫唑嘌呤D.肾上腺皮质激素类E.左旋咪唑5.临床上常用的免疫增强药不包括()A.转移因子B.白介素-2C.环孢素D.干扰素E.左旋咪唑6.免疫抑制剂中有明显的肝肠循环的是()A.左旋咪唑B.卡介苗C.IL-2D.环磷酰胺E.环孢素A7.环孢素临床用于()A.抗癫痫B.解热镇痛C.抗晕动症D.器官移植抑制排异反应E.抗肿瘤8.造成环孢素停药或改变治疗方案的主要原因是()A.刺激干咳B.粒细胞减少C.多发性溃疡D.帕金森综合征E.肾毒性9.即可抑制白介素-2的生成,又可抑制干扰素产生的药物是()A.左旋咪唑B.泼尼松C.卡介苗D.环孢素E.环磷酰胺10.可促进B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分化增殖的药物是()A.卡介苗B.环孢素C.干扰素D.白介素E.胸腺素11.主要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吞噬和处理的药物是()A.地塞米松B.左旋咪唑C.环孢素D.硫唑嘌呤E.抗淋巴细胞球蛋白12.对多数病毒都有效的药物是()A.地塞米松B.奥美拉唑C.干扰素D.枸橼酸铋钾E.吗啡【B型题】(13~15)A.环孢素B.泼尼松C.干扰素D.环磷酰胺E.白介素13.小剂量增强免疫,大剂量抑制免疫的是()14.小剂量抑制体液免疫,大剂量抑制细胞免疫的是()15. 只抑制细胞免疫,不抑制体液免疫的是()【X型题】16. 干扰素具有的作用是()A.抗真菌B.抗病毒C.抗肿瘤D.调节免疫E.抑制细胞增殖二、填空题1.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可分为两类:即________、________。
药理学——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
![药理学——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https://img.taocdn.com/s3/m/074c4477de80d4d8d15a4f97.png)
药理学——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考情分析一、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以抑制各种对机体不利的免疫反应,主要用于器官移植和自身免疫疾病。
注意:这类药物选择性差,长期应用可诱发感染、肿瘤、畸胎。
1、环孢素(CsA)【作用】与环孢素受体结合,抑制钙调磷酸酶,从而使IL-2等细胞因子减少→选择性抑制T细胞活化,对B细胞抑制作用弱。
【应用】①器官移植时抗排异反应的首选药②自身免疫性疾病。
【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其严重程度与剂量、血药浓度相关,为可逆性。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肾毒性,用药期间应监测肾功能。
◆有肝毒性◆此外还有继发感染、诱发肿瘤、胃肠道反应等。
2.他克莫司【作用】作用机制与环孢素相似,强效免疫抑制剂。
【应用】主要用于器官移植排异反应与环孢素相比,在降低急性排异反应率和延长患者生存期方面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不良反应】与环孢素相似。
3.麦考酚酸酯(MMF)【作用】——也称霉酚酸酯——MMF进入体内→MPA(次黄嘌呤单核苷磷酸脱氢酶抑制剂)——抑制B细胞抗体形成和细胞毒T细胞活化。
【应用】① MMF主要应用于器官移植,能显著减少急性排异反应的发生。
②其他药物不能耐受或疗效不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对银屑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疗效。
二、免疫增强剂免疫增强剂可增强机体的抗肿瘤、抗感染能力,纠正免疫缺陷。
临床主要用于:免疫缺陷性疾病、恶性肿瘤及难治性细菌或病毒感染。
1.左旋咪唑【作用】双向调节作用——◇对免疫功能正常人无明显影响;◇对免疫功能低下者,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恢复肿瘤患者低下的免疫功能,增强特异性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应用】①免疫低下者的慢性反复感染;②多种肿瘤;③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
2.卡介苗-- 减毒的牛型结核杆菌活菌苗(免疫佐剂)--【作用】——增强各种抗原的免疫原性,加速诱导免疫应答——刺激多种免疫细胞活性,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应用】——黑色素瘤、白血病、肺癌。
【不良反应】·注射局部可见红斑、硬结和溃疡;·亦可出现寒战、高热、全身不适等;·反复瘤内注射可发生过敏性休克或肉芽肿性肝炎;·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可出现播散性结核;·剂量过大,可降低免疫功能。
药理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13篇
![药理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434925bed630b1c58eeb553.png)
药理学核心知识点归纳与整理第一篇总论(1-4章)第一章绪言第二章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第三章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动学第四章影响药效的因素第二篇外周神经系统药理(5-10章)第五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第六章胆碱受体激动药和作用于胆碱酯酶药第七章胆碱受体阻断药第八章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第九章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第十章局部麻醉药第三篇中枢神经系统药理(11-18章)第十一章全身麻醉药第十二章镇静催眠药第十三章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第十四章抗精神失常药第十五章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第十六章中枢兴奋药第十七章镇痛药第十八章解热镇痛药与抗痛风药第四篇内脏系统药理(19-28章)第十九章抗心律失常药第二十章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第二十一章抗心绞痛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第二十二章抗高血压药第二十三章利尿药和脱水药第二十四章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理第二十五章消化系统药理第二十六章呼吸系统药理第二十七章组胺受体阻断药第二十八章子宫平滑肌兴奋药和子宫平滑肌松弛药第五篇影响内分泌系统和其他代谢药物药理(29-33章)第二十九章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第三十章性激素类药与避孕药第三十一章甲状腺激素与抗甲状腺药第三十二章胰岛素与口服降血糖药第三十三章影响其他代谢的药物第六篇抗病原微生物药物药理(34-41章)第三十四章抗菌药物概述第三十五章喹诺酮类、磺胺类与其他合成抗菌药物第三十六章β-内酰胺类抗生素第三十七章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与其他抗生素第三十八章氨基糖苷类与多粘菌素类抗生素第三十九章四环素类与氯霉素第四十章抗真菌药与抗病毒药第四十一章抗结核病药与抗麻风病药第七篇抗寄生虫病的药理(42-45章)第四十二章抗疟药第四十三章抗阿米巴病药与抗滴虫病药第四十四章抗血吸虫病药与抗丝虫病药第四十五章抗肠道蠕虫病药第八篇抗恶性肿瘤药物和影响免疫功能药物药理(46-47章)第四十六章抗恶性肿瘤药第四十七章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第一篇总论(1-4章)第一章绪言第二章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一.名词解释二.简答题题目:答案:三、论述题题目:答案:第三章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动学一.名词解释二.简答题题目:答案:三、论述题题目:答案:第四章影响药效的因素第二篇外周神经系统药理(5-10章)第五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一、名词解释二、简答题题目:简述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基本作用答案:三、论述题题目:根据作用性质的不同及对不同受体的选择性,试述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分类,并举例说明。
药理学试题集(带参考答案)
![药理学试题集(带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d857020740be1e650e9adc.png)
目录第一篇总论 (1)第一章绪言 (1)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5)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学 (21)第四章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及合理用药原则 (43)第二篇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 (53)第五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53)第六章胆碱受体激动药 (57)第七章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 (59)第八章胆碱受体阻断药(I)— M胆碱受体阻断药 (63)第九章胆碱受体阻断药(II)— N胆碱受体阻断药 (68)第十章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71)第十一章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77)第三篇中枢神经系统及传入神经系统药理学 (82)第十二章局部麻醉药 (82)第十三章全身麻醉药 (88)第十四章镇静催眠药 (93)第十五章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99)第十六章抗帕金森病药 (105)第十七章抗精神失常药 (109)第十八章镇痛药 (114)第十九章中枢兴奋药 (120)第二十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123)第四篇心血管系统药理学 (129)第二十一章钙拮抗药 (129)第二十二章抗心律失常药 (133)第二十三章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 (140)第二十四章抗心绞痛药 (146)第二十五章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150)第二十六章抗高血压药 (152)第五篇内脏系统药理学及组胺受体阻断药 (158)第二十七章利尿药及脱水药 (158)第二十八章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 (163)第二十九章组胺受体阻断药 (169)第三十章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173)第三十一章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179)第三十二章子宫平滑肌兴奋药和抑制药 (184)第六篇内分泌系统药理学 (188)第三十三章性激素类药及避孕药 (188)第三十四章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193)第三十五章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 (200)第三十六章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205)第七篇化学治疗药物及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 (210)第三十七章抗菌药物概论 (210)第三十八章β-内酰胺类抗生素 (216)第三十九章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221)第四十章氨基苷类抗生素 (225)第四十一章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230)第四十二章人工合成抗菌药 (233)第四十三章抗真菌药及抗病毒药 (240)第四十四章抗结核病药及抗麻风病药 (245)第四十五章抗疟药 (250)第四十六章抗阿米巴病药及抗滴虫病药 (254)第四十七章抗血吸虫病药和抗丝虫病药 (258)第四十八章抗肠蠕虫药 (261)第四十九章抗恶性肿瘤药 (265)第五十章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 (272)常用药名中、英文对照 (275)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绪言选择题A型题1.药物在体内要发生药理效应,必须经过下列哪种过程?A.药剂学过程B.药物代谢动力学过程C.药物效应动力学过程D.上述三个过程E.药理学过程2.药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因为它:A.阐明药物作用机制B.改善药物质量,提高疗效C.可为开发新药提供实验资料与理论依据D.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E.具有桥梁科学的性质3.对于“药物”的较全面的描述是:A.是一种化学物质B.能干扰细胞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C.能影响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D.是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而对用药者无害的物质E.是具有滋补营养、保健康复作用的物质4.药理学是研究:A.药物效应动力学B.药物代谢动力学C.药物的学科D.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与原理E.与药物有关的生理科学5.药物代谢动力学(药代动力学)是研究:A.药物作用的动能来源B.药物作用的动态规律C.药物在体内的变化D.药物作用强度随剂量、时间变化的消长规律E.药物在体内转运、代谢及血药浓度随时间的消长规律6.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A.药物的临床疗效B.药物的作用机制C.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D.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E.药物在体内的变化7.药物作用的完整概念是:A.使机体兴奋性提高B.使机体抑制加深C.引起机体在形态或功能上的效应D.补充机体某些物质E.以上说法都不全面8.“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性的”,这意味着:A.用动物实验研究药物的作用B.用离体器官进行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C.收集客观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D.用空白对照作比较、分析、研究E.在严密控制的条件下,观察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B型题A.有效活性成分B.制剂C.生药D.药用植物E.人工合成同类药9.罂粟是:10.阿片是:11.阿片酊是:12.吗啡是:13.哌替啶是:A.《神农本草经》B.《神农本草经集注》C.《新修本草》D.《本草纲目》E.《本草纲目拾遗》14.我国最早的药物专著是:15.世界上第一部药典是:16.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的巨著是:C型题A.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原理B.机体对药物的影响及其规律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17.药物效应动力学是研究:18.药物代谢动力学是研究:19.药理学是研究:K型题20.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1)阐明药物作用基本规律与原理(2)研究药物可能的临床用途(3)找寻及发明新药(4)创制适用于临床应用的药剂21.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1)找寻与发现新药(2)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根据(3)应用药物探索生命奥秘(4)阐明并发扬中医理论22.临床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1)以人体为对象的药理学(2)制定临床用药规范和方案(3)评价新药(4)鉴别伪劣药品23.学习和(或)研究药理学的目的是:(1)合理使用药物(2)寻找和发展新药(3)了解机体功能的本质(4)淘汰对人体有潜在危害的药物24.新药开发研究的重要性在于:(1)为人们提供更多更好的药物(2)发掘疗效优于老药的新药(3)具有肯定药理效应的药物,不一定都是临床有效的药物(4)开发祖国医药宝库25.新药进行临床试验必须提供:(1)系统药理研究数据(2)慢性毒性观察结果(3)LD50(4)临床前研究资料X型题26.药理学是:A.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B.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原理C.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基本理论D.为防病和治病提供基本理论E.医学基础科学27.新药研究过程有:A.临床前研究B.毒性研究C.临床研究D.疗效观察E.售后调研28.关于新药开发与研究,下列叙述哪些正确?A.安慰剂是不含活性药物的制剂B.双盲法是药剂人员和病人均不能辨别的试验药品和对照品C.单盲法是病人不能辨别的试验药品和对照品D.售后调研是在药物广泛推广使用中重点了解长期使用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和远期疗效E.临床前研究是要弄清药物的作用谱和可能发生的毒性反应填空题29.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________包括_________间相互作用的_______和_______的科学。
药理学名词解释人卫第七版
![药理学名词解释人卫第七版](https://img.taocdn.com/s3/m/665dc1452b160b4e767fcf0e.png)
药理名词解释1、药理学(pharmacology):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既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药物效应动力学),也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药物代谢动力学)。
2、首过消除(first pass elimination):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液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则使进入全身血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
3、再分布(redistribution):首先分布到血流量大的脑组织发挥作用,随后由于其脂溶性高又向血流量少的脂肪组织转移,以致病人迅速苏醒,这种现象称为药物在体内的~。
4、肝肠循环(enterohepatic cycle):被分泌到胆汁内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经由胆道及胆总管进入肠腔,然后随粪便排泄出去,经胆汁排入肠腔的药物部分可再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经肝脏进入血液循环,这种肝脏、胆汁、小肠间的循环称~。
5、一级消除动力学(first-order emilination kinetics):是体内药物在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百分率不变,也就是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与血浆药物浓度呈正比,也称线性动力学(linear kinetics)。
TD:大多数药物属于、比率恒定、半衰期=0.69/k。
6、零级消除动力学(zero-order emilination kinetics):是药物在体内以恒定的速率消除,即不论血浆药物浓度高低,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不变也称非线性动力学(nonlinear kinetics)。
TD:少数药物属于、半衰期可变。
7、稳态浓度(steady-state concentration,Css):等量等间隔连续多次给药,经4~5个半衰期后,血药浓度稳定在某一水平,称为~,亦称为坪值。
TD:消除药量与吸收药量相等、水平波动在有效浓度和中毒浓度之间、坪值波动与每次剂量和给药间隔呈正比、达坪时间与半衰期呈正比、首剂加倍立即达坪。
综考药理学复习资料(杨宝峰主编第7版教材)
![综考药理学复习资料(杨宝峰主编第7版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611fb8f74afe04a1b071de6a.png)
综考药理学复习资料(杨宝峰主编,第7版教材)一、填空题1.药物与受体结合作用的特点是、、和、。
2.常用的肝药酶诱导剂是,当与双香豆素使用时,可使后者的作用减弱。
3.每隔1个半衰期(t1/2)等量给药1次,经过半衰期后可达稳态血药浓度。
4.易逆的胆碱酯酶抑制药是,难逆的胆碱酯酶抑制药是。
5.毛果芸香碱的作用机制是,对和的作用最强,而对系统无明显影响。
6.对阿托品最敏感的腺体是和。
7.肾上腺素可激动受体,使血管收缩,又可激动受体,使心脏,血压升高。
8.巴比妥类药随着剂量的增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药效依次出现、、抗惊厥和,剂量过大可麻痹生命中枢而死亡。
9.乙酰水杨酸引起的出血可用对抗。
10.阿斯匹林通过抑制而产生、、和作用。
11.解热镇痛药对各种慢性钝痛均有良效,但对和无效。
12.强心苷临床适应症包括、、、。
13.硝酸酯类与普萘洛尔合用,前者可克服后者,而后者可克服前者的不良作用。
14.氢氯噻嗪的降压机制是和。
15.氨基糖苷类药对第八对脑神经损害(耳毒性)主要表现为和。
16.直接扩张血管平滑肌的降压药有和。
17.氢氯噻嗪的药理作用有、和。
18.强心苷不良反应有、、。
19.常用抗心绞痛药分为、、三类。
每类药的代表药分别是、、。
20.抗高血压药中,钙通道阻滞药的代表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的代表药物有;利尿降压药的代表药有。
21.糖皮质激素药理作用“三抗”指的是、和。
22.庆大霉素与羧苄西林合用,可用于感染。
23.通过抑制蛋白质合成而发挥抗菌作用的药物有、、、、。
24.头孢菌素通过抑制的活性,从而抑制粘肽的交叉联结,阻碍细胞壁粘肽合成。
第三代头孢菌素主要用于。
25.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是、、和。
二、是非题1.氯丙嗪可阻断DA受体及α、β受体,产生抗精神病作用。
()2.NA可升高血压,因而可纠正氯丙嗪引起的血压降低。
()3.氯丙嗪可用于各种呕吐,晕动病呕吐也不例外。
()4.长期使用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不易产生耐受性。
药理学总结(人卫第七版)重点突出必记内容
![药理学总结(人卫第七版)重点突出必记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3af747c19ec3d5bbfd0a74ff.png)
药理学复习总结(人卫第七版)一、药理学口诀拟胆碱药拟胆碱药分两类,兴奋受体抑制酶;匹罗卡品作用眼,外用治疗青光眼;新斯的明抗酯酶,主治重症肌无力;毒扁豆碱毒性大,作用眼科降眼压。
阿托品莨菪碱类阿托品,抑制腺体平滑肌;瞳孔扩大眼压升,调节麻痹心率快;大量改善微循环,中枢兴奋须防范;作用广泛有利弊,应用注意心血管。
临床用途有六点,胃肠绞痛立即缓;抑制分泌麻醉前,散瞳配镜眼底检;防止‚虹膜晶体粘‛,还能治疗心动缓;感染休克解痉挛,有机磷中毒它首选。
东莨菪碱镇静显著东莨菪碱,能抗晕动是特点;可治哮喘和‚震颤‛,其余都像阿托品,只是不用它点眼。
肾上腺素α、β受体兴奋药,肾上腺素是代表;血管收缩血压升,局麻用它延时间,局部止血效明显,过敏休克当首选,心脏兴奋气管扩,哮喘持续它能缓,心跳骤停用‚三联‛,应用注意心血管,α-R受体被阻断,升压作用能翻转。
去甲肾上腺素去甲强烈缩血管,升压作用不翻转,只能静滴要缓慢,引起肾衰很常见,用药期间看尿量,休克早用间羟胺。
异丙肾上腺素异丙扩张支气管,哮喘急发它能缓,扩张血管治‚感染‛,血容补足效才显。
兴奋心脏复心跳,加速传导律不乱,哮喘耐受防猝死,甲亢冠心切莫选。
α受体阻断药α-R受体阻断药,酚妥拉明酚苄明,扩张血管治栓塞,血压下降诊治瘤,NA释放心力增,治疗休克及心衰。
β受体阻断药β-R 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是代表,临床治疗高血压,心律失常心绞痛。
三条禁忌记心间,哮喘、心衰、心动缓。
传出N药在休克治疗中的应用(一)药物的种类抗休克药分二类,舒缩血管有区分;正肾副肾间羟胺,收缩血管为一类;莨菪碱类异丙肾,加上α受体阻断剂;还有一类多巴胺,扩张血管促循环。
(二)常见休克的药物选用:过敏休克选副肾,配合激素疗效增;感染用药分阶段,扩容纠酸抗感染,早期需要扩血管,山莨菪碱为首选;后期治疗缩血管,间羟胺替代正肾。
心源休克须慎重,选用‚二胺‛方能行。
说明:‚二胺‛指多巴胺和间羟胺局麻药丁卡表麻毒性大,普卡安全不表麻;利多全能腰慎选,室性律乱常用它镇静催眠药镇静催眠巴比妥,苯二氮卓类安定;抗惊抗癫抗焦虑,中枢肌松地西泮。
药理学(7)
![药理学(7)](https://img.taocdn.com/s3/m/e6bf472367ec102de2bd89fc.png)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610
下述哪个药物属于抗过敏平喘药
A.特布他林
B.异丙肾上腺素
C.布地奈德
D.异丙托溴氨
E.色甘酸钠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
611
属于糖皮质激素类的药物是
A.特布他林
B.乙酰半胱氨酸
C.布地奈德
D.氨茶碱
E.酮替芬
药理学
共771题
601
可强烈促进血小板凝聚的是
A.PGE1
B.PGI2
C.TXA2
D.5-HT
E.PGF2α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602
不属于环氧酶途径生成的产物是
B.硫糖铝
C.硫酸镁
D.地芬诺酯
E.甲氧氯普安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
633
对非淄体类抗炎药引起的消化性溃疡有特效的药物是
A.米索前列醇
B.昂丹司琼
C.硫酸铝
D.多番立酮
E.三硅酸镁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634
具有抗炎作用,促进溃疡愈合的药物是
C.氨茶碱
D.肾上腺素
E.麻黄碱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624
糖皮质激素类平喘药的给药途经中,下列哪种药物途径不良反应最小
A.口服治疗
B.肌内注射治疗
C.皮下注射治疗
D.直肠给药
E.吸入治疗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
625
可产生成瘾性的镇咳药是
B.前列腺素
C.苯巴比妥
药理学——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
![药理学——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https://img.taocdn.com/s3/m/bcec2a07c850ad02de80419f.png)
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
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
抗原性异物,保护机体不受外来侵害的 特性。
免疫应答分期 感应期: 巨噬细胞和免疫活性细胞识别和处理抗原 增殖分化期: 淋巴细胞被抗原激活,分化增殖产生免疫活 性物质 效应期: 活化的T细胞或抗体与相应的靶细胞或抗原 接触,产生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
环孢素A时代:
20世纪70年代发现一种从挪威高原土 壤中分离出的生物活性物质环孢素A 。
环孢素A的出现也使心肺联合移植以 及胰、骨髓等器官移植等得以实现。
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
1984年,日本藤泽药厂从放线菌的分泌中提取 FK506,其分子结构与环孢素A完全不同,但抑制效 应相似。FK506的应用不仅使肾脏、肝脏、心脏和 肺的移植效果得到较大的改善,它还使小肠及其它 所有的腹腔脏器移植成为可能。
云芝多糖K
从担子菌的杂色云芝体内提取的一种蛋白多糖。 • 一种新的免疫增强剂,能增加食欲,保护肝
细胞; • 用于慢性肝炎的治疗 • 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改善癌症患者的症状。
牛膝多糖
• 从中药牛膝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小分子量多 糖化合物。
• 对于因化疗和放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的促 恢复作用临床有效,同时可恢复肿瘤患者 免疫系统的损伤;
1963年,人类成功地实施了第一例人体肝脏移 植,但在之后的10年内肝脏移植并未能广泛开 展,原因在于器官移植后,移植受者的血液淋 巴系统识别移植物,并视其为外来异物,从而 引发免疫反应,导致移植物被破坏。 GVHD(Graft vesrsus host disease)
临床的需求:
器官移植领域面临最重大的挑战!
临床应用 器官移植:降低器官移植后排异反应与感染发 生率,增加存活率。主要用于肾、肝、心、肺、 角膜和骨髓等组织器官的移植手术, 自身免疫病: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 斑狼疮、银屑病等
中药免疫药理学
![中药免疫药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9e6c8ce5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49.png)
中药免疫药理学1.荆芥:Ⅲ型变态反应,与血管炎有关的疾病可以用。
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
2.连翘:含有大量维生素P,帮助维生素C保持血管的脆性,维持毛细血管完整性。
3.防风:双向调节免疫。
抑制体液免疫,提高细胞免疫。
玉屏风散用防风提高细胞免疫水平。
桂枝芍药知母汤中有防风。
自身免疫病,过敏性疾病也可用防风抑制免疫。
4.麻黄:拟肾上腺素作用,显著的抗过敏作用。
副作用,心脏搏动加速,收缩变强。
5.苍耳子:抗过敏,用于多种过敏性疾病,能够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6.当归:抗炎。
慢支,雷诺综合征,麻黄升麻汤治疗难治性感染,四妙勇安汤治疗脉管炎,升麻鳖甲汤治疗红斑狼疮,当归拈痛汤治疗类风湿。
7.柴胡:较强抗炎作用。
8.藁本,羌活,独活,白芷,防风都有抗炎,镇痛作用。
白芷能够治疗白癜风。
9.柴胡,黄芩抑制免疫应答,黄芩抗过敏,人参促进免疫。
如小柴胡效差,可加参,多为体虚。
阴虚的患者,舌干少苔,用青蒿代替柴胡。
10.郁金,莪术,姜黄都有免疫抑制作用。
莪术抑制免疫,使用后降低免疫系统功能,可配伍黄芪。
11.徐长卿止痛,具有显著免疫抑制12.秦艽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13.疏肝药物:能够抑制生物活性介质释放。
甲沟炎,小柴胡合四妙勇安。
14.大黄促进排泄,减少蛋白质吸收入血。
15.白花蛇舌草:小于30能够增强免疫。
大于30抑制,治疗肿瘤患者大量使用,配伍党参,太子参,人参。
60g治疗干燥综合征,红斑狼疮。
16.葛根: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17.知母:调节激素分泌的昼夜规律。
炎症易阴虚,激素分泌规律紊乱。
还可以治疗自身免疫病,治疗失眠。
17.甘草:拟皮质激素作用,抑制炎症反应,30—60g,红斑狼疮。
配伍陈皮,苍术防治水肿。
18.大枣:调节cAMP和cGMP水平。
19.人参:增强免疫。
20.黄芪:大量黄芪抑制免疫。
类风湿关节炎,四神煎,黄芪超大量。
21.苦参:强力的免疫抑制。
22.土茯苓,薏仁缓解渗出。
23.附子:双向调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基本要求[TOP]
1.1 掌握免疫抑制药及免疫增强药的各类代表药的作用机制、作用特点、主要适应证及不良反应。
1.2 熟悉免疫抑制药及免疫增强药的分类。
2 重点难点[TOP]
2.1 重点
免疫抑制药(环孢素、他克莫司、环磷酰胺、左旋咪唑、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和免疫增强药(卡介苗、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等)对免疫功能影响及临床应用。
2.2 难点
各药对免疫功能影响的机制。
3 讲授学时[TOP]
建议2学时
4 内容提要[TOP]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
4.1 第一节免疫应答和免疫病理反应[TOP]
4.1.1 免疫应答机体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称为免疫应答反应,可分三期:①感应期:是巨噬细胞和免疫活性细胞处理和识别抗原的阶段;②增殖分化期:免疫活性细胞被抗原激活后分化增殖并产生免疫活性物质;③效应期:致敏淋巴细胞或抗体与相应靶细胞或抗原接触,产生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效应。
4.1.2 免疫病理反应正常的免疫应答反应在抗感染、抗肿瘤及抗器官移植排斥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但当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时,可出现免疫病理反应,包括变态反应(过敏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和免疫增殖病等,表现为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功能过度增强,严重时可导致机体死亡。
4.2 第二节免疫抑制剂[TOP]
免疫抑制药物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①抑制IL-2生成及其活性的药物如他克莫司、环
孢素等;②抑制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药物如皮质激素;③抑制嘌呤或嘧啶合成的药物如硫唑嘌呤等;④阻断T细胞表面信号分子如单克隆抗体等。
4.2.1 环孢素
其具有潜在的免疫抑制活性但对急性炎症反应无作用。
环孢素对多种细胞类型均具有作用。
已广泛用于肾、肝、胰、心、肺、皮肤、角膜及骨髓移植,防止排异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可适用于治疗其他药物无效的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皮肌炎等。
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其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均与剂量、血药浓度相关,多为可逆性。
最常见及严重的不良反应为肾毒性作用,其次为肝毒性,此外还有食欲减退,嗜睡,多毛症,震颤,感觉异常,牙龈增生,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等。
4.2.2 他克莫司
作用机制与环孢素相似。
不良反应同环胞素大致相同但更严重。
肾毒性及神经毒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高而多毛症的发生率较低。
4.2.3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
生理情况下所分泌的糖皮质激素主要影响物质代谢过程,超生理剂量则发挥抗炎抗免疫等药理作用。
作用于免疫反应的各期,对免疫反应多个环节都有抑制作用。
用于器官移植的抗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疾病。
本品较大剂量易引起糖尿病、消化道溃疡和类柯兴综合征症状,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抑制作用较强。
并发感染为主要的不良反应。
4.2.4 抗代谢药类
硫唑嘌呤(azathioprine, Aza)、氨甲蝶呤(methotrexate,MTX)与6-巯嘌呤(6-mercaptopurine,6-MP)等是常用的抗代谢药。
故能同时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但不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主要用于肾移植的排异反应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此外尚有其他一些毒性效应包括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等,口腔食道溃疡,皮疹及肝损害等。
4.2.5 烷化剂
临床常用于防止排斥反应与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和糖皮质激素不能长期缓解的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本品与其他抗肿瘤药物合用时对一些恶性肿瘤有一定的疗效。
此外,尚可用于流行性出血热的治疗,通过减少抗体产生,阻断免疫复合物引起的病理损伤,从而阻断病情的发展。
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出血性膀胱炎及脱发等。
偶见肝功能障碍。
4.2.6 霉酚酸酯
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又名麦考酚酸莫酯,是一种真菌抗菌素的半合成衍
生物,在体内可转化成霉酚酸(mycophenolic acid,MPA),免疫抑制作用的主要机制与MPA 选择性、可逆性地抑制次黄嘌呤单核苷脱氢酶(inosine 5-monophosphate dehydrogenase, IMPDH),从而抑制经典途径中嘌呤的合成,导致鸟嘌呤减少有关。
主要用于肾移植和其他器官的移植,其不良反应为腹泻,减量或对症治疗可消除,无明显的肝、肾毒性。
4.2.7单克隆抗体
巴利昔单抗和达珠单抗是IL-2受体α单链的单克隆抗体,可以阻断Th细胞IL-2受体从而发挥免疫抑制效应。
单克隆抗体可通过静脉注射给药,偶可引起严重的超敏反应。
4.2.8 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防治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可与硫唑嘌呤或糖皮质激素等合用预防肾移植排斥反应,临床还试用于白血病、多发性硬化症、重症肌无力及溃疡性结肠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
常见不良反应有寒战、发热、血小板减少、关节疾病和血栓性静脉炎等。
静脉注射可引起血清病及过敏性休克,还可引起血尿、蛋白尿,停药消失。
4.2.9 来氟米特
来氟米特(leflunomide)是一个具有抗增生活性的异噁唑类免疫抑制药,口服吸收后,在肠道和肝脏内迅速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A771726,通过A771726抑制二氢乳清酸脱氢酶(DHODH)的活性,阻断嘧啶的从头合成途径,影响DNA和RNA的合成,使活化的淋巴细胞处于G1/S交界处或S期休眠。
此外尚可阻断活化的B细胞增殖,减少抗体生成。
不仅有免疫抑制作用,还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半衰期较长,约9天,血药浓度较稳定,生物利用度较高。
不良反应少,主要有腹泻、可逆性转氨酶升高,皮疹。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抗移植排斥反应,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4.3 第三节免疫增强剂[TOP]
免疫增强剂种类繁多,包括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药物如卡介苗等,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的药物如左旋咪唑、转移因子及其它免疫核糖核酸、胸腺素等,提高体液免疫功能的药物如丙种球蛋白等。
4.3.1 免疫佐剂
具有免疫佐剂作用,即增强与其合用的各种抗原的免疫原性,加速诱导免疫应答,提高细胞和体液免疫水平。
除用于预防结核病外,主要用于肿瘤的辅助治疗,如白血病、黑色素瘤和肺癌。
近年来,也用于膀胱癌术后灌洗,可预防肿瘤的复发。
接种部位红肿、溃疡形成、过敏反应。
瘤内注射偶见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剂量过大可降低免疫功能,甚至可促进肿瘤生长。
4.3.2 干扰素
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
INF对感冒、乙型肝炎、带状疱疹和腺病毒性角膜炎等感染有预防作用。
主要有发热、流感样症状及神经系统症状(嗜睡、精神紊乱),皮疹、肝功能损害。
大剂量可致可逆性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
5%患者用后产生抗INF 抗体,原因不明。
4.3.3 白细胞介素-2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恶性黑色素瘤、肾细胞癌、霍奇金淋巴瘤等,尚可与抗艾滋病药物合用治疗艾滋病。
不良反应较为常见。
4.3.4 左旋咪唑
对正常人和动物几乎不影响抗体的产生,但对免疫功能低下者,促进抗体生成。
主要用于免疫功能低下者恢复免疫功能,可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可与抗癌药合用治疗肿瘤,可改善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功能异常症状。
4.3.5 依他西脱
抑制由TNF受体介导的异常免疫反应及炎症过程。
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不良反应主要是局部注射的刺激反应,
4.3.6 转移因子
转移因子(transfer factor,TF)是从健康人白细胞提取一种多核苷酸和低分子量多肽,无抗原性。
可以将供体的细胞免疫信息转移给未致敏受体,使之获得供体样的特异性和非特异的细胞免疫功能。
但不转移体液免疫,不起抗体作用。
临床用于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的治疗,也试用于难以控制的病毒性和霉菌感染及肿瘤辅助治疗。
4.3.7 胸腺素
4.3.8 异丙肌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