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 危险、有害识别表

合集下载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 自然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自然危险、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地震、雷击、暴雨、地质、高气温和严寒等不良气象条件。

1.1 地震该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强烈的地震可能造成建筑物和设备装置的破坏,同时使生产系统中的CO、H2、N2、H2S、甲醇等危险化学品大量泄漏,进而引发燃烧爆炸、中毒、窒息等灾害事故,并造成人员伤亡。

1.2 雷击厂内有许多充满易燃易爆介质的大型贮罐、塔、反应器、换热器、高空排气管和金属管道、电力设施、设备等,有可能遭受雷电侵袭破坏,甚至引起火灾爆炸,伤害人员。

1.3 暴雨该地区夏季多雨,年平均降水量824.4mm。

最大日降水量207mm,存放危险品的建筑物和设备,因局部排水不畅,有可能造成有毒有害物质外溢、泄漏、污染环境。

1.4 地质该地区处淮河冲积平原,黄土覆盖层较厚,建筑物、设备基础设计应充分考虑地质坚实程度,如果地质基础不坚固,可能造成建筑物、设备基础下陷,导致设备事故,造成危险物质泄漏,进而引发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发生。

1.5 高气温及严寒该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

极端最高温度41.5℃,因此在夏季和烈日暴晒下,一些露天储存的贮罐内的甲醇等易燃易爆有害物质极易挥发泄漏,生产人员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易出现操作失误。

该地区极端最低温度-23.4℃,最大冻土深度为19cm。

在严寒条件下,某些备用或停用的输水管道及水冷换热设备内的积水可能会因结冰胀破管道和设备,低气温也会造成人员冻伤。

2 主要危险、有害物质的特性合成甲醇生产过程中,可能会给安全和健康带来危险危害的主要物质分布如下:煤气化、甲醇生产装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硫化氢气体、甲醇、硫等;空分装置:氧气(液)、氮气(液)冷冻装置:丙烯火炬系统辅助燃料系统:液化气循环冷却水站:液氯除盐水站:盐酸(30%)、烧碱(40%)循环流化床锅炉点火及助燃系统:轻柴油各物质的危害、有害特性如下:2.1 一氧化碳CO【危险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理化性质】无色无臭气体。

高炉煤气危险、有害因素识别表

高炉煤气危险、有害因素识别表

灭火方法 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毒性
CO属于高毒物品
接触限制
中国MAC(mg/m3)
30
急性中毒
LC5083776mg/m3,4h(大鼠吸入)
毒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大鼠吸入0.047~0.053mg/L, 4~4h/天, 30天后出现缓慢
性 增长,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量增高,肝脏的琥珀酸脱氢酶及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受
性 密度:1.295kg/m3
溶解性: 微溶于水、乙醇。
质 发热量:3558.8~3977.5kJ
在空气中着火温度700℃
燃烧性: 易燃
燃烧分解产物: CO2
燃 燃烧时火焰温度: 1400℃最大爆炸压力: 77.9 Nhomakorabea/cm2
烧 爆炸极限: 30.84~89.49%
最易传爆浓度: 18%
爆 最易引燃浓度: 15~21%
急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 救 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生产生活用气必须分路。
个体防护空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
防 护
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 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穿防静电工作服,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产生最大爆炸压力的浓度: 21%
炸 火灾危险性: 乙类
危 危险特性: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星、高温有燃烧爆炸性 险 灭火方法:本品易燃,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失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 性 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处灭火。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

危险化学品一氧化碳危险特性及有害识别表

危险化学品一氧化碳危险特性及有害识别表

危险化学品一氧化碳危险特性及有害识别表品名一氧化碳分子式CO英文名危险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危规编号21005化学类别非金属氧化物主要物化性质纯品一氧化碳无色、无嗅、无味的气体。

熔点(0C)-199.1 沸点(0C)-191.4 相对密度(水=1) 0.79 相对密度(空气=1)0.97 临界温度(0C) -140.2 临界压力(MPa) 3.5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多数有机溶剂。

禁忌物:强氧化剂、碱类。

燃烧(分解)产物:二氧化碳。

主要用途主要用于化学合成,如合成甲醇、光气等,用作精炼金属的还原剂。

包装运输包装分类:Ⅱ包装标志: 4,14 包装方法:钢质气瓶危险特性燃烧性易燃闪点(0C)<-50 爆炸下限(%)12.5 爆炸上限74.2 引燃温度(0C) 610 最小点火能(mJ)无资料最大爆炸压力(MPa) 0.720危险特性: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和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健康危害对人体侵入途径主要为吸入,其健康危害是一氧化碳通过肺泡进入血液,立即与血红蛋白结合而形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大近300倍,致使血携氧能力下降,同时新形成的HbCO 的解离速度却比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慢3600倍,且HbCO的存在影响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因此,阻碍了氧的释放,导致低氧血症,引起组织缺氧。

急性中毒时,如系轻度中毒,中毒者头痛、头晕、耳呜、心悸、恶心、呕吐、无力、意理模糊,甚至昏迷,但昏迷时间短,经脱离现场进行抢救,可较快苏醒。

重度患者深度昏迷,瞳孔缩小,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休克、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等。

部分患者昏迷苏醒后,约经2-60天的缓解期后,又可能出现迟发性脑病,以意识精神障碍、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为主。

不同浓度的一氧化碳对人体的危害见下表,可供参考:CO浓度(ppm)滞留时间(h)对人体的影响程度5-30 对呼吸道患者有影响30 >8视觉及神经机能受障碍,血液中CO-Hgb达5%40 8 气喘70-100 1 中枢神经受影响200 2-4头重、头昏、头疼、血液中CO-Hgb达40%500 2-4剧烈头疼、恶心、无力、眼花、虚脱1000 2-3脉搏加速、痉、昏迷、潮式呼吸2000 1-3 死亡3000 0.5 死亡资料还表明,当一氧化碳中混有其他有害气体时,其毒性成倍增长。

一氧化碳危险浓度标准

一氧化碳危险浓度标准

一氧化碳危险浓度标准
空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达到不同数值时,对人体的影响和危害不同,具体如下:
1. 空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达到50ppm,成年人置身其中所允许的最大含量,超过这个含量,就会对人体产生伤害。

2. 空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达到200ppm,成人置身其中2-3小时后,会有
轻微的头痛、头晕、恶心等不良症状。

3. 空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达到400ppm,成人置身其中2h内前额痛,3h
后将有生命危险。

4. 空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达到800ppm,成人置身其中45min内头痛、恶心,2-3小时内死亡。

5. 空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达到1600ppm,20min内头痛、恶心,1h内死亡。

至于国家规定的一氧化碳报警器限值,通常情况下一氧化碳的二级报警设定值应小于或等于200%OEL,也就是32 ppm。

当现有探测器的测量范围不
能满足测量要求时,一氧化碳的二级报警设定值不得超过10%IDLH,也就
是136 ppm。

此外,根据国家规定,一氧化碳浓度达到24PPM可以正常工作,车间空气中CO的最高容许浓度为30mg/m³。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具体准确的浓度值,建议咨询相关气体专家或查阅气体安全方面的文献资料。

一氧化碳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一氧化碳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一氧化碳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具有一些重要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本文将介绍一氧化碳的理化性质以及其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

理化性质1. 溶解性一氧化碳是一个高度可溶于许多常见溶剂的气体。

它可以溶解在水中,并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形成一氧化碳溶液。

2. 熔点和沸点一氧化碳的熔点为-205.02摄氏度,沸点为-191.5摄氏度。

它在常温下是气态的,只有在极低的温度下才能转变为液态或固态。

3. 密度一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轻,约为空气的0.97倍。

这意味着一氧化碳可以在空气中向上升起,并形成容易扩散的气体。

4. 许可爆炸浓度一氧化碳的许可爆炸浓度范围广,通常在12%至75%之间。

在这个浓度范围内,一氧化碳可以与空气形成可燃混合物,当达到爆炸极限时,可能引发爆炸。

危险特性1. 毒性一氧化碳是一种强毒性气体。

当人体呼吸进入一氧化碳后,它会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导致血液中氧气供应不足。

这可能导致中毒症状,包括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昏迷甚至死亡。

2. 难以察觉一氧化碳无色无味,难以察觉。

人们在没有适当的监测设备的情况下,很难察觉到一氧化碳的存在,增加了中毒的风险。

3. 爆炸危险当一氧化碳与空气形成可燃混合物并达到爆炸极限时,可能引发爆炸。

这对于或封闭空间中积聚的一氧化碳特别危险。

4. 环境影响一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存在对气候变化产生负面影响。

它还可以与其他化学物质反应,产生有害的气体,对环境造成污染。

结论一氧化碳是一种具有高毒性和危险特性的气体。

了解和认识一氧化碳的理化性质以及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有助于我们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预防和减少一氧化碳的相关风险。

一氧化碳-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一氧化碳-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危险性类别化学品标识危险性标志有毒!易燃!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分子式:CO CAS号:630-08-0危险性理化数据危险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气味:无特殊气味;熔点/凝固点(℃):-205;初沸点和沸程(℃):-191;爆炸上限/下限[%(v/v)]:上限74.2;下限12.5;蒸气压:>101.08kPa;蒸气密度(空气=1):0.97;相对密度(水=1):0.00125;溶解性(mg/L):与水部分混溶;自燃温度(℃):605。

气体。

极端易燃,有爆炸危险。

高压,遇热有爆炸危险。

吸入有毒。

长期暴露有严重损伤健康的危险。

与活泼金属反应具有爆炸性或引起着火。

健康危害现场急救措施头痛,意识模糊,头晕,恶心。

虚弱,神志不清。

由于本品的物理状态,在商业/工业场合中,认为本品不太可能进入体内。

通过割伤、擦伤或病变处进入血液,可能产生全身损伤的有害作用。

眼睛直接接触本品可导致暂时不适。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

用大量肥皂水和清水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就医。

眼睛接触: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如有不适,就医。

吸入:新鲜空气,休息。

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给予医疗护理。

食入:禁止催吐,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

立即呼叫医生。

身体防护措施消防灭火介质可用:小火:干式化学灭火剂或二氧化碳;大火:喷洒水、水雾或普通泡沫。

禁用:不要在泄漏点或安全设备上用水直接喷洒,否则可能会导致结冰。

泄漏处理措施浓度(mg/m3)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名称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MAC:未制定PC-TWA:20 PC-STEL:30 消防中心人民医院火警:119急救:110。

一氧化碳理化性质危险有害特性及应急防护措施

一氧化碳理化性质危险有害特性及应急防护措施

一氧化碳理化性质、危险有害特性及应急防护措施标识中文名:一氧化碳英文名:carbon monoxide分子式:CO 分子量:28.01 CAS号:630-08-0 危险化学品顺序号:2563理化性质性状:无色无臭气体。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多数有机溶剂。

熔点(℃):-199.1 沸点(℃):-191.4 相对密度(水=1):0.79 临界温度(℃):-140.2 临界压力(MPa):3.50 相对密度(空气=1):0.97 燃烧热(KJ/mol):最小点火能(mJ):饱和蒸汽压(KPa):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燃烧分解产物:二氧化碳闪点(℃):<-50 聚合危害:爆炸下限(%):12.5 稳定性:爆炸上限(%):74.2 最大爆炸压力(MPa):引燃温度(℃):610 禁忌物:危险特性: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本品易燃。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毒性LD50:无资料LC50:2069mg/m3,4小时(大鼠吸入)对人体危害侵入途径:健康危害: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皮肤粘膜呈樱红色、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浅至中度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重度患者深度昏迷、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强、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休克、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可高于50%。

部分患者昏迷苏醒后,约经2~60天的症状缓解期后,又可能出现迟发性脑病,以意识精神障碍、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为主。

慢性影响:能否造成慢性中毒及对心血管影响无定论。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危险物品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通用版)

危险物品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通用版)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危险物品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通用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危险物品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通用版)危险物品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2007-05-2008:33进行危险物品的危险、有害性识别与分析时,危险物品分为以下9类:(1)易燃、易爆物质:引燃、引爆后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能量的物质由于具有迅速地释放能量的能力产生危害,或者是因其爆炸或燃烧而产生的物质造成危害(如有机溶剂)。

(2)有害物质:人体通过皮肤接触或吸入、咽下后,对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

(3)刺激性物质:对皮肤及呼吸道有不良影响(如丙烯酸酯)的物质。

有些人对刺激性物质反应强烈,且可引起过敏反应。

(4)腐蚀性物质:用化学的方式伤害人身及材料的物质(如强酸、碱)。

腐蚀性物质的危险有害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人的化学灼伤。

腐蚀性物质作用于皮肤、眼睛或进入呼吸系统、食道而引起表皮组织破坏,甚至死亡;二是腐蚀性物质作用于物质表面如设备、管道、容器等而造成腐蚀、损坏。

腐蚀性物质可分为无机酸、有机酸、无机碱、有机碱、其他有机和无机腐蚀物质等五类。

腐蚀的种类则包括电化学腐蚀和化学腐蚀两大类。

腐蚀的危险与有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类:①腐蚀造成管道、容器、设备、连接部件等损坏,轻则造成跑、冒、滴、漏,易燃易爆及毒性物质缓慢泄漏,重则由于设备强度降低发生裂破,造成易燃易爆及毒性物质大量泄漏,导致火灾爆炸或急性中毒事故的发生。

②腐蚀使电气仪表受损,动作失灵,使绝缘损坏,造成短路,产生电火花导致事故发生。

学校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家庭自查表

学校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家庭自查表
是□否□
10.热水器在使用完毕后,是否坚持必须关闭气源阀门,避免燃气泄漏造成事故。
是□否□
11.燃气热水器判废年限为8年,到期后不允许再使用。是否到了报废年限还在使用?
是□否□
12.是否听说洗澡时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死亡事件教训,或教师、家长讲过事例?
是□否□
回执(必须100%回收)
1.是□否□2.是□否□3.是□否□4.是□否□5.是□否□
是□否□
3.强排式(强制排气DQ和强制给排气PQ)燃气热水器:阳台、厨房等通风处可使用强排式热水器。半闭密式(烟道式)、强排式热水器燃烧所需的空气取自室内,使用时易导致室内缺氧,甚至产生一氧化碳,严重者可致人死亡。浴室内严禁安装强排式或烟道式热水器。浴室内是否安装强排式或烟道式热水器?
是□否□
4.平衡式燃气热水器(代号为P):浴室内须安装平衡式(密闭式)热水器。烟道从墙壁通向室外,由抽风机从室外抽空气给热水器燃烧使用,产生的废气由抽风机通过烟道排出室外,对室内空气无污染,但安装时需要像装空调一样预留通道。浴室是否安装平衡式热水器?
附件2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家庭自查表号为Z):因燃烧时会将废气排在浴室内导致一氧化碳中毒可致人中毒死亡,已被国家明令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非常危险。家中是否安装使用?
是□否□
2.烟道式燃气热水器(代号为D):通过烟道将废气排到室外,或者通过排风扇将烟气排出室外。否则容易产生一氧化碳中毒。是否通过烟道将烟气排外或安装排风扇排外?
是□否□
5.强排式或烟道式燃气热水器是否安装在浴室外?是否专业人士安装?
是□否□
6.浴室内应安装排气扇,是否安装?
是□否□
7.洗澡时是否适当打开窗或门,或窗门留有通气孔?
是□否□

一氧化碳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一氧化碳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一氧化碳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理化性质
- 化学式:CO
- 分子量:28.01 g/mol
- 外观和物理状态:无色无味的气体
- 熔点:-205 °C
- 沸点:-191.5 °C
- 密度:1.250 g/L
- 可溶性:低溶解性于水
危险特性
-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它具有以下危险特性:
- 毒性:一氧化碳是一种强大的血液中毒物质,它与血红蛋白结合,阻止氧气的传递到身体的组织和器官中,导致缺氧和中毒症状。

- 易燃性:一氧化碳是易燃气体,与空气形成可燃混合物,可在遇到明火或高热源时发生爆炸。

- 爆炸性:一氧化碳与空气的爆炸限是12.5% - 74%。

在高浓度下,一氧化碳可以引发爆炸。

- 非可见性:一氧化碳无色无味,在环境中很难察觉。

安全措施
- 预防:为了避免一氧化碳的积聚和暴露,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 定期检查和维护燃气设备,包括燃气炉、热水器和锅炉。

- 安装一氧化碳探测器,特别是在睡眠区域和燃气设备附近。

- 不在室内使用燃气或煤炭烧烤设备。

- 应急响应:如果发生一氧化碳泄露或中毒,应采取以下措施:- 立即离开泄露源,并通知相关部门。

- 寻求新鲜空气,并在急救人员到达前提供急救。

- 避免直接接触或呼吸一氧化碳。

- 后果管理:如若不慎暴露于一氧化碳,应咨询医生,因为一
氧化碳中毒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死亡。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数据请参阅可靠资源或咨询相关专业
人员。

一氧化碳理化性质危险有害特性及应急防护措施

一氧化碳理化性质危险有害特性及应急防护措施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急救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防护
工程防护: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生产生活用气必须分路。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
一氧化碳理化性质、危险有害特性及应急防护措施
标识
中文名:一氧化碳
英文名:carbon monoxide
分子式:CO
分子量:28.01
CAS号:630-08-0
危险化学品顺序号:2563
理化性质
性状:无色无臭气体。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多数有机溶剂。
熔点(℃):-199.1
沸点(℃):-191.4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泄漏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也可以用管路导至炉中、凹地焚之。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LD50:无资料
LC50:2069mg/m3,4小时(大鼠吸入)
对人体危害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急性中毒: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皮肤粘膜呈樱红色、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浅至中度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重度患者深度昏迷、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强、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休克、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可高于50%。部分患者昏迷苏醒后,约经2~60天的症状缓解期后,又可能出现迟发性脑病,以意识精神障碍、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为主。慢性影响:能否造成慢性中毒及对心血管影响无定论。

一氧化碳MSDS

一氧化碳MSDS

一氧化碳MSDS
产品标识及公司名称
- 产品名称:一氧化碳
- 化学品名: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
- 公司名称:XXXX公司
成分/信息
- 主要成分:一氧化碳
- 其他成分:无
危险性概述
- 呼吸道吸入有害;会导致窒息。

- 高浓度有爆炸危险。

急救措施
- 如果吸入过量一氧化碳,立即将受害者转移到新鲜空气中。

- 如果出现呼吸困难或昏迷,立即求医。

防护措施
- 在使用一氧化碳的场所,确保通风良好。

- 接触一氧化碳时,应使用呼吸防护器具。

- 避免接触火源和高温物质。

泄漏应急处理
- 遇到泄露,立即远离泄漏源,保持适当的安全距离。

- 入侵泄漏区域的人员必须佩戴防护装备。

- 封锁泄漏源以防止进一步泄漏。

灭火方法
- 使用适当的灭火剂扑灭火源。

操作处置及储存
- 在操作过程中遵循所有安全操作规程。

- 储存一氧化碳应远离火源和高温区域。

目标器官影响
- 对呼吸和循环系统有危害作用。

环境影响
- 一氧化碳对环境有毒害作用。

废弃物处理
- 废弃物应按照当地法规正确处理,不可随意丢弃。

_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可靠的来源确认信息的准确性。

_。

MSDS-CO(一氧化碳)

MSDS-CO(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一氧化碳化学品英文名称:carbon monoxide技术说明书编码:94CAS No.:630-08-0分子式:CO分子量:28.01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一氧化碳含量CAS No. 630-08-0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不详侵入途径:不详燃爆危险:本品易燃。

健康危害: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皮肤粘膜呈樱红色、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浅至中度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重度患者深度昏迷、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强、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休克、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可高于50%。

部分患者昏迷苏醒后,约经 2~60天的症状缓解期后,又可能出现迟发性脑病,以意识精神障碍、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为主。

慢性影响:能否造成慢性中毒及对心血管影响无定论。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危险化学品一氧化碳危险特性及有害识别表

危险化学品一氧化碳危险特性及有害识别表

危险化学品一氧化碳危险特性及有害识别表品名一氧化碳分子式CO英文名危险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危规编号21005化学类别非金属氧化物主要物化性质纯品一氧化碳无色、无嗅、无味的气体。

熔点(0C)-199.1 沸点(0C)-191.4 相对密度(水=1) 0.79 相对密度(空气=1)0.97 临界温度(0C) -140.2 临界压力(MPa) 3.5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多数有机溶剂。

禁忌物:强氧化剂、碱类。

燃烧(分解)产物:二氧化碳。

主要用途主要用于化学合成,如合成甲醇、光气等,用作精炼金属的还原剂。

包装运输包装分类:Ⅱ包装标志: 4,14 包装方法:钢质气瓶危险特性燃烧性易燃闪点(0C)<-50 爆炸下限(%)12.5 爆炸上限74.2 引燃温度(0C) 610 最小点火能(mJ)无资料最大爆炸压力(MPa) 0.720危险特性: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和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健康危害对人体侵入途径主要为吸入,其健康危害是一氧化碳通过肺泡进入血液,立即与血红蛋白结合而形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大近300倍,致使血携氧能力下降,同时新形成的HbCO 的解离速度却比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慢3600倍,且HbCO的存在影响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因此,阻碍了氧的释放,导致低氧血症,引起组织缺氧。

急性中毒时,如系轻度中毒,中毒者头痛、头晕、耳呜、心悸、恶心、呕吐、无力、意理模糊,甚至昏迷,但昏迷时间短,经脱离现场进行抢救,可较快苏醒。

重度患者深度昏迷,瞳孔缩小,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休克、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等。

部分患者昏迷苏醒后,约经2-60天的缓解期后,又可能出现迟发性脑病,以意识精神障碍、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为主。

不同浓度的一氧化碳对人体的危害见下表,可供参考:CO浓度(ppm)滞留时间(h)对人体的影响程度5-30 对呼吸道患者有影响30 >8视觉及神经机能受障碍,血液中CO-Hgb达5%40 8 气喘70-100 1 中枢神经受影响200 2-4头重、头昏、头疼、血液中CO-Hgb达40%500 2-4剧烈头疼、恶心、无力、眼花、虚脱1000 2-3脉搏加速、痉、昏迷、潮式呼吸2000 1-3 死亡3000 0.5 死亡资料还表明,当一氧化碳中混有其他有害气体时,其毒性成倍增长。

一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一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一氧化碳化学品英文名:Carbon monoxideCAS号:630-08-0分子式:CO分子量:28.01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工业及科研用途。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极端易燃气体。

吸入会中毒。

长期或反复接触会对器官造成伤害。

GHS危险性类别:加压气体类别压缩气体易燃气体类别1急性吸入毒性类别3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反复接触类别1生殖毒性类别1A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H220极端易燃气体H331吸入会中毒H372长期或反复接触会对器官造成伤害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10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

禁止吸烟。

——P261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1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使用。

——P260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64作业后彻底清洗。

——P270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01使用前取得专用说明。

——P202在阅读并明了所有安全措施前切勿搬动。

——P280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事故响应:——P377漏气着火:切勿灭火,除非漏气能够安全地制止。

——P381除去一切点火源,如果这么做没有危险。

——P304+P340如误吸入: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体位。

——P311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14如感觉不适,须求医/就诊。

——P308+P313如接触到或有疑虑:求医/就诊。

•安全储存:——P403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P403+P233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保持容器密闭。

——P405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P501按当地法规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和化学危险:极端易燃气体。

健康危害:吸入会中毒。

长期或反复接触会对器官造成伤害。

环境危害:无资料第3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4部分急救措施急救:吸入:新鲜空气,休息。

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给予医疗护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生产生活用气必须分路。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眼睛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中文名:一氧化碳
英文名:carbon monoxide
危规号:21005
分子式:CO
分子量:28.01
UN号:1016
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
CAS号:630-08-0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
溶解性:微溶于水,℃:-140.2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切忌混储混运。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一氧化碳危险、有害识别表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也可以用管路导至炉中、凹地焚之。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侵入途径:吸入毒性:属高毒类
急性毒性:LC502069mg/m3,4小时(大鼠吸入)





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急性中毒: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皮肤粘膜呈樱红色、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浅至中度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重度患者深度昏迷、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强、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休克、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可高于50%。部分患者昏迷苏醒后,约经2-60天的症状缓解期后,又可能出现迟发性脑病,以意识精神障碍、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为主。慢性影响:能否造成慢性中毒及对心血管影响无定论。
稳定性:稳定
爆炸物质级别、组别:ⅡA级T1组
禁忌物:强氧化剂、碱类
危险特性: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相对密度(水=1):0.79
沸点/℃:-191.4
临界压力/Mpa:3.50
相对密度(空气=1):0.97
最小引燃能量/mJ:无资料
饱和蒸汽压/Kpa:无资料
燃烧热/(kJ·mol-1):无资料







燃烧性:易燃
闪点/℃:<-50
聚合危害:不聚合
引燃温度/℃:610
爆炸极限/%:12.5-7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