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选修1-1:第一章全章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1)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选修1-1全册教案

人教版物理选修1-1全册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选修1-1(2016-2017学年度第1学期)任教学科:高二物理编写时间:2016年9月第一章电场电流第一节电荷库仑定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点电荷量的概念.2.了解静电现象及其产生原因;知道原子结构,掌握电荷守恒定律3.知道什么是元电荷.4.掌握库仑定律,要求知道知道点电荷模型,知道静电力常量,会用库仑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二)过程与方法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3、类比质点理解点电荷,通过实验探究库仑定律并能灵活运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认识理想化是研究自然科学常用的方法,培养科学素养,认识类比的方法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重点: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和库仑力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库仑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具:丝绸,玻璃棒,毛皮,硬橡胶棒,绝缘金属球,静电感应导体,通草球,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1节电荷库仑定律(一)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闪电撕裂天空,雷霆震撼着大地。

师:在这惊心动魄的自然现象背后,蕴藏着许多物理原理,吸引了不少科学家进行探究。

在科学史上,从最早发现电现象,到认识闪电本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一些人还为此付出过惨痛的代价。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果本第2页“接引雷电下九天”这一节,了解我们人类对闪电的研究历史,并完成下述填空:电闪雷鸣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蒙昧时期的人们认为那是“天神之火”,是天神对罪恶的惩罚,直到1752年,伟大的科学家___________冒着生命危险在美国费城进行了著名的风筝实验,把天电引了下来,发现天电和摩擦产生的电是一样的,才使人类摆脱了对雷电现象的迷信。

师强调:以美国科学家的富兰克林为代表的一些科学家冒着生命危险去捕捉闪电,证实了闪电与实验室中的电是相同的。

高二物理【选修1-1】教案.docx

高二物理【选修1-1】教案.docx

物理选修1・1全册教案第一章电场电流第一节电荷库仑定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点电荷量的概念•2 . 了解静电现象及其产生原因;知道原子结构,掌握电荷守恒定律3•知道什么是元电荷.4.蹴握库仑定律,要求知道知道点电荷模型,知道静电力常量,会用库仑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二)过程与方法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f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3、类比质点理解点电荷,通过实验探究库仑定律并能灵活运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认识理想化是研究自然科学常用的方法,培养科学素养,认识类比的方法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重点: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和库仑力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撩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库仑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教具:丝绸,玻璃棒,毛皮,硬橡胶棒,绝缘金属球,静电感应导体,通草球,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1节电荷库仑定律(第1课时)(一)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闪电撕裂天空,雷霆震撼着大地。

师:在这惊心动魄的自然现象背后,蕴藏着许多物理原理,吸弓I了不少科学家逬行探究。

在科学史上,从最早发现电现象,到认识闪电本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一些人还为此付出过惨痛的代价。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果本第2页"接引雷电下九天"这一节,了解我们人类对闪电的研究历史,并完成下述填空:电闪雷鸣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蒙昧时期的人们认为那是"天神之火",是天神对罪恶的惩罚,直到1752年,伟大的科学家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冒着生命危险在美国费城进行了著名的风筝实验,把天电引了下来,发现天电和摩擦产生的电是一样的,才使人类摆脱了对雷电现象的迷信。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第一章《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第一章《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附件2:对教案修订的要求按规定模式书写,采用Word电子文档,A4型纸,页边距设置上、下为2.54cm,左、右为3.17cm;课题用小二号黑体,内容正文用小四号宋体,1.5倍行距,正文下方请标明页码。

文字表述清晰、准确、简洁;专业符号规范。

以下是范例:《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设计【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选修1-1第一章第三节【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内容分析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本节内容主要是了解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并解释一些简单的静电现象,知道避雷的方法,了解应用静电和防止静电的事例。

【学生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准备有:电荷库仑力电场2.学生的障碍:电场的概念比较抽象,场强的定义式和场强的方向不好掌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简单的静电现象。

知道尖端放电,了解一些静电现象和避雷方法。

了解人类应用静电荷防止静电的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理解静电现象和尖端放电。

在学习静电现象的过程中,学会“科学猜想、分析验证、归纳总结”的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一些静电现象和避雷方法,认识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如何适应自然,建立人类必须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发展的认识。

【重点难点】本节重点:静电现象和静电的防止本节难点:尖端放电和避雷原理【教法学法】教法:以指导学生实验探究为主,讲授法为辅学法:主动探究、互相协作、抽象提炼【教学准备】1、教师将学生六人分为一组,为每组准备碎纸屑、塑料梳子2、避雷针模拟实验仪器【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一、放电现象:1、火花放电2、接地放电二、雷电和避雷1、尖端放电2、避雷针三、静电的应用和防止1、静电的应用2、静电的危害3、静电的防止【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程当中,整体思路设计比较合理,也注重了学生探究以及对学生的任务驱动,但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列举如下:a)给学生展示的课件有点欠缺。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 1全册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 1全册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 1全册导学案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全册导学案物理选修课1-1课堂指导案例课题学习目标一、电荷、库仑定律1.理解电荷量和元电荷的概念。

2.能用物质的微观模型和电荷守恒定律分析简单静电现象,知道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一、课前导学1.1752年,伟大的科学家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在美国费城进行了著名的风筝实验,把天电引了下来,证明闪电是一种放电现象,发现天电和摩擦产生的电是一样的,才使人类摆脱了对雷电现象的迷信。

2.自然界有且只有两种电荷:玻璃棒跟丝绸摩擦玻璃棒带正电;橡胶棒跟毛皮摩擦橡胶棒带负电。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用q表示,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用符号c表示。

到目前为止,科学实验发现的最小电荷量是电子所带的电荷量,质子、正电子带有等量的异种电荷。

这个最小电荷用e表示,它的数值为1.60×10-19c。

实验指出,所有带电物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它,或者是它的整数倍,因此我们把它叫做元电荷。

3.物质的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

原子核的正电荷数量与周围电子的负电荷数量一样多,所以整个原子对外表现出电中性。

电荷守恒定律:无论那种方法都不能创造电荷,也不能消灭电荷,只能使电荷在物体上或物体间发生转移,在此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一些束缚得不紧的电子往往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失去电子带正电,两个物体带上等量异种电荷,叫做摩擦起电。

一个不带电的金属导体跟另一个带电的金属导体接触后分开,不带电的金属导体便带上了电荷的现象,叫做接触起电。

如果两个导体相同,则它们平分了原来小球所带的电荷量而带上等量同种电荷。

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小球互相接触时,电荷量为0,电荷发生中和。

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的现象,叫做感应起电。

根据同种排斥,异种吸引,电子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全套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全套导学案

20XX级高二物理选修1-1导学案课题:1.1电荷库仑定律(一)设计人:包翠霞审核人:于孟娟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20XX年9月5日[学习目标]1、了解正、负电荷;2、知道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及其实质;3、掌握电荷守恒定律并能解答问题;4、了解元电荷的含义。

【自主导学】1.两种电荷:(1)物体带电:物体有了的性质,表明它带了电,或者说有了电荷。

(2)两种电荷①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叫做正电荷。

②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叫做负电荷。

(3)自由电子和离子:金属中离原子核最远的往往会脱离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这种电子叫做;失去电子的原子便成为带电的离子,简称;得到电子的原子便成为带电的离子,简称。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

2.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1)摩擦起电:互相摩擦的物体因而发生了,一些束缚力差的电子,于是原来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电。

如: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从而带负电,则毛皮带电;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从而带正电,则丝绸带电。

例1、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什么电荷,为什么?A.毛皮带正电,因为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B.毛皮带负电,因为毛皮上的一些负电荷转移到了橡胶棒上;C.毛皮带正电,因为橡胶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毛皮上.D.毛皮带负电,因为橡胶棒上的一些负电荷转移到了毛皮上;(2)感应起电: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的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或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远离的一端带,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应。

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叫做。

如图所示:①将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导体A时,A、B上的金属箔将张开。

+ A B CA②感应起电有严格的操作步骤:1.使带电体C靠近相互接触的两导体A、B;2.保持C不动,用绝缘工具分开A、B;3.移走C,则A带电,B带电。

思考:若先移开C,再分开A、B,那么后来A、B带电情况如何?规律:近端感应电荷、远端感应电荷(近异远同)例2当一个金属球A靠近验电器上的金属小球B时,验电器中金属箔片的张角减小,则A.金属球A可能不带电B.金属球A一定带正电C.金属球A可能带负电D.金属球A一定带负电(3)接触带电:①一个物体带电时,电荷之间会相互排斥,如果接触另一个导体,电荷会到这个导体上,使这个导体也带电,这种方式称为。

人教版物理选修1-1全册教案(含三维目标)

人教版物理选修1-1全册教案(含三维目标)

人教版物理选修1-1全册教案第一章电场电流第一节电荷库仑定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点电荷量的概念.2.了解静电现象及其产生原因;知道原子结构,掌握电荷守恒定律3.知道什么是元电荷.4.掌握库仑定律,要求知道知道点电荷模型,知道静电力常量,会用库仑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二)过程与方法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3、类比质点理解点电荷,通过实验探究库仑定律并能灵活运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认识理想化是研究自然科学常用的方法,培养科学素养,认识类比的方法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重点: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和库仑力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库仑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教具:丝绸,玻璃棒,毛皮,硬橡胶棒,绝缘金属球,静电感应导体,通草球,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1节电荷库仑定律(第1课时)(一)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闪电撕裂天空,雷霆震撼着大地。

师:在这惊心动魄的自然现象背后,蕴藏着许多物理原理,吸引了不少科学家进行探究。

在科学史上,从最早发现电现象,到认识闪电本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一些人还为此付出过惨痛的代价。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果本第2页“接引雷电下九天”这一节,了解我们人类对闪电的研究历史,并完成下述填空:电闪雷鸣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蒙昧时期的人们认为那是“天神之火”,是天神对罪恶的惩罚,直到1752年,伟大的科学家___________冒着生命危险在美国费城进行了著名的风筝实验,把天电引了下来,发现天电和摩擦产生的电是一样的,才使人类摆脱了对雷电现象的迷信。

师强调:以美国科学家的富兰克林为代表的一些科学家冒着生命危险去捕捉闪电,证实了闪电与实验室中的电是相同的。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电场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电场教案

电场教法建议指点迷津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概念多,关系复杂,是学生感到很难理解的一章。

第一,要重点讲述关于场的一些重要概念,如电场强度、电场线、电势差、等势面等。

“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它看不见,摸不到,在教学中,做好演示实验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同时要注意把复习旧知识跟学习新知识结合起来,如讲电势差、电势能时,可利用学生熟悉的重力做功来进行类比,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

第二,带电体在电场中运动问题,也可能是带电体在复合场合运动问题,属于场类问题与动力学规律的综合应用,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生在初学时,往往不能正确运用前面学习的力学规律进行正确解题。

应当通过典型例题进行分析,总结出解题思路,让学生有针对性地练习,使学生牢固掌握基本解题方法。

第三是关于静电的防止和应用,应结合教材,联系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如在梳头和脱化纤衣服时产生的放电现象等都是静电现象,结合静电除尘,把静电学的知识与生产实际联系起来,丰富学生的实际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近几年高考中对本章知识考查频率较高的是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这两个知识点。

尤其在与力学知识的结合中巧妙地把电场概念、牛顿定律、功能关系等命题联系起来,对学生能力有较好的测试作用。

另外,平行板电容器也是一个命题频率较高的知识点,且常以小综合题出现,其他库化定律、增强叠加等虽命题率不高,但往往出现需深刻理解的叠加问题,也是复习中不能忽视的。

学海导航思维基础本章概念抽象,学生应当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概念,掌握公式,弄清哪些量是矢量,哪些量是标量,以及公式中各量正负号的意义。

其次,要把前面所学力学规律应用在电场中,处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

电荷的相互作用及库仑定律自然界中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电荷既不 能凭空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物体的另一部分——电荷守恒定律。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选修1-1高中物理文选修1-1导学案3.2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选修1-1高中物理文选修1-1导学案3.2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课题:3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感应电动势。

2了解什么是磁通量以及磁通量的变率。

3在实验基础上,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内容及表达式,会用该定律分析与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4通过实验培养类比推和通过观察、实验、归纳寻找物规律的能力。

【自主导】复习提问:1:要使闭合电路中有电流必须具备什么条件?这个电路中必须有,因为电流是由引起的2:如果电路不是闭合的,电路中没有电流,电的电动势是否还存在呢?3、电磁感应现象中,闭合电路中出现了感应电流,那么有存在么?一、感应电动势1、感应电动势:在产生的电动势叫。

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那部分导体就是。

(如图中的导线b)【问题1】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感应是感应存在的必要条件,有不一定有(要看电路是否闭合),有一定有。

2几点说明:⑴不论电路是否闭合,只要穿过电路的磁通量,电路中就产生感应电动势,产生感应电动势是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

⑵磁通量是电磁感应的根本原因。

若磁通量变了,电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再若电路又是的,电路中将会有感应电流。

⑶产生感应电流只不过是一个现象,它表示电路中在输送着电能;而产生感应电动势才是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它表示电路已经具备了随时输出电能的能力。

注意:①电路闭合时有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

②电路断开时有感应电动势,但无感应电流。

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1探究:影响感应电动势大小的因素观察实验一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感应电流的大小是不同的。

说明感应有大小的不同。

【问题2】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那些因素有关呢?观察实验二导线切割磁感线运动速度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导线切割磁感线运动速度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小。

观察实验三螺线管和电流表组成闭合电路,当磁铁穿进(或抽出)的速度时,电流表指针偏转大;当磁铁穿进(或抽出)的速度时,电流表指针偏转小。

观察实验四螺线管和电流表组成闭合电路,当开关闭合,通电螺线管电流变越时,电流表指针偏转大;通电螺线管电流变,电流表指针偏转小。

最新【精品】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全册教案名师优秀教案

最新【精品】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全册教案名师优秀教案

【精品】2014年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全册教案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全册教案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教案目录第一章第一节电荷库仑定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点电荷量的概念(2(了解静电现象及其产生原因;知道原子结构,掌握电荷守恒定律3(知道什么是元电荷(4(掌握库仑定律,要求知道知道点电荷模型,知道静电力常量,会用库仑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二)过程与方法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3、类比质点理解点电荷,通过实验探究库仑定律并能灵活运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认识理想化是研究自然科学常用的方法,培养科学素养,认识类比的方法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重点: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和库仑力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库仑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教具:丝绸,玻璃棒,毛皮,硬橡胶棒,绝缘金属球,静电感应导体,通草球,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1节电荷库仑定律(第1课时)(一)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闪电撕裂天空,雷霆震撼着大地。

师:在这惊心动魄的自然现象背后,蕴藏着许多物理原理,吸引了不少科学家进行探究。

在科学史上,从最早发现电现象,到认识闪电本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一些人还为此付出过惨痛的代价。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果本第2页“接引雷电下九天”这一节,了解我们人类对闪电的研究历史,并完成下述填空: 电闪雷鸣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蒙昧时期的人们认为那是“天神之火”,是天神对罪恶的惩罚,直到1752年,伟大的科学家___________冒着生命危险在美国费城进行了著名的风筝实验,把天电引了下来,发现天电和摩擦产生的电是一样的,才使人类摆脱了对雷电现象的迷信。

师强调:以美国科学家的富兰克林为代表的一些科学家冒着生命危险去捕捉闪电,证实了闪电与实验室中的电是相同的。

高中物理选修1-1全册教案

高中物理选修1-1全册教案

高中物理选修1-1全册教案第一章:牛顿运动定律1.1 教案内容:学习目标: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概念,掌握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在联系,掌握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2. 讲解:讲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定义、内容和适用范围。

3.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

1.2 教学资源:教材:高中物理选修1-1教材。

课件:牛顿运动定律的图片、示意图等。

练习题:选择一些有关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题。

1.3 教学评价:评价方法:通过课堂讲解、练习题和课堂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评价内容:学生对牛顿运动定律的定义、内容和适用范围的理解,以及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功和能量2.1 教案内容:学习目标:了解功和能量的基本概念,掌握运用功和能量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功的计算、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理解功的计算方法,掌握能量转化和守恒的应用。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与能量的关系。

2. 讲解:讲解功的定义、计算方法和能量转化守恒定律。

3.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功和能量原理解决问题。

2.2 教学资源:教材:高中物理选修1-1教材。

课件:功的计算示意图、能量转化和守恒示意图等。

练习题:选择一些有关功和能量原理的应用题。

2.3 教学评价:评价方法:通过课堂讲解、练习题和课堂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功和能量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评价内容:学生对功的计算方法、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的理解,以及运用功和能量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机械振动与机械波3.1 教案内容:学习目标:了解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基本概念,掌握运用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全册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全册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 全册教案目录1.1.1电荷库仑定律1.1.2电荷库仑定律1.2.1电场强度电场线1.2.2电场强度电场线1.2电场1.4生活中的静电现象1.4电容器1.5电流和电源1.6电流的热效应2.2电流的磁场2.3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2.4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2.5磁性材料3.1电磁感应现象3.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3.3交变电流3.4变压器3.5高压输电3.6自感现象涡流4.1电磁波的发现4.2电磁波谱4.3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4.4信息化社会教学设计第一节、电荷库仑定律一、接引雷电下九天说明:电闪雷鸣是常见的自然现象,有时甚至表现得神秘恐怖。

蒙昧时期的人们认为雷电是“天神之火”,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对雷电充满畏惧。

欧洲的文艺复兴使得科学精神得到解放,人们开始对雷电现象进行思考。

18 世纪,各种静电现象首先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和研究。

问:我们周围有哪些静电现象呢?(①冬天在漆黑的房间里脱毛衣的时候可以看到火星②天气干燥的时候,手摸到铁器的时候会发麻)说明:那么天上的雷电和我们平时接触到的静电有没有联系呢?如果有,会有什么联系呢?1746 年,富兰克林胃着生命危险在美国费城进行了著名的风筝实验。

问:他是如何做这个实验的呢?(他用绸子做了一个大风筝.在风筝顶上安了一根细铁丝,一根麻线的一端连接铁丝,另一端拴一把钥匙并塞在莱顿瓶中。

他和儿子一起把风筝放到天上,牵着风筝的一根丝绳系在遮雨棚内。

当雷电打下来,他看见麻线末端的纤维散开,并且莱顿瓶也带上了电。

问: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有什么意义吗?(证明了闪电是一种放电现象,与摩擦产生的电没有区别。

该实验统一了天电和地电,使人类摆脱了对雷电现象的迷信)富兰克林的实捆正明闪电是一种放电现象,与摩擦产生的电没有区别。

他统一了天电和地电,使人类摆脱了对雷电现象的迷f 言。

富兰克林为我们揭开了天电的奥秘一一它跟地上的电是·样的富兰克林吞到J ’欧洲人表演的电学实验。

高中物理选修1-1全册教案

高中物理选修1-1全册教案

高中物理选修1-1全册教案第一章:直线运动1.1 教学目标理解直线运动的概念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学会运用运动学公式进行计算和分析1.2 教学内容直线运动的概念和分类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和计算直线运动的图像分析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实验观察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直线运动的特点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培养学生的计算和分析能力1.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直线运动概念的理解程度通过练习题和测试题,评估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计算和分析能力第二章:力和运动2.1 教学目标理解力的概念和作用掌握二力平衡和牛顿运动定律学会运用力和运动的公式进行计算和分析2.2 教学内容力的概念和分类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应用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和解释力和运动的公式和计算2.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示范,让学生直观感受力的作用和效果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培养学生的计算和分析能力2.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力的概念和作用的理解程度通过练习题和测试题,评估学生对二力平衡和牛顿运动定律的掌握情况第三章:能量和功3.1 教学目标理解能量的概念和类型掌握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学会运用能量和功的公式进行计算和分析3.2 教学内容能量的概念和类型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的解释和应用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机械能守恒和能量转化的实例分析3.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示范,让学生直观感受能量的转化和功的效果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培养学生的计算和分析能力3.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能量的概念和类型的理解程度通过练习题和测试题,评估学生对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的掌握情况第四章:机械振动4.1 教学目标理解振动的概念和特点掌握简谐振动和阻尼振动的特点和计算学会运用机械振动的公式进行计算和分析4.2 教学内容振动的概念和特点简谐振动的特点和计算阻尼振动的特点和计算机械振动的图像分析4.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实验观察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振动的特点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培养学生的计算和分析能力4.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振动的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程度通过练习题和测试题,评估学生对简谐振动和阻尼振动的计算和分析能力第五章:机械波5.1 教学目标理解波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机械波的传播和反射、折射现象学会运用机械波的公式进行计算和分析5.2 教学内容波的概念和特点机械波的传播条件和方式反射和折射现象的解释和应用机械波的图像分析5.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示范,让学生直观感受波的传播和反射、折射现象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培养学生的计算和分析能力5.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波的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程度通过练习题和测试题,评估学生对机械波的传播和反射、折射现象的掌握情况第六章:分子动理论6.1 教学目标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掌握分子运动速率和扩散现象学会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宏观现象6.2 教学内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分子运动速率的分布和统计规律扩散现象的解释和应用宏观现象与分子动理论的关系6.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示范,让学生直观感受分子运动和扩散现象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培养学生的计算和分析能力6.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通过练习题和测试题,评估学生对分子运动速率和扩散现象的掌握情况第七章:热力学7.1 教学目标理解热力学的基本概念掌握热力学定律和能量守恒学会运用热力学的公式进行计算和分析7.2 教学内容热力学的基本概念热力学定律的解释和应用能量守恒定律的证明和应用热力学公式的使用和计算7.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示范,让学生直观感受热力学现象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培养学生的计算和分析能力7.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热力学的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通过练习题和测试题,评估学生对热力学定律和能量守恒的掌握情况第八章:电磁感应8.1 教学目标理解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原理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学会运用电磁感应的公式进行计算和分析8.2 教学内容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原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解释和应用电磁感应公式的使用和计算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观察8.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示范,让学生直观感受电磁感应现象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培养学生的计算和分析能力8.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通过练习题和测试题,评估学生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掌握情况第九章:电磁场9.1 教学目标理解电磁场的基本概念和特性掌握电磁场的产生和传播规律学会运用电磁场的公式进行计算和分析9.2 教学内容电磁场的基本概念和特性电磁场的产生和传播规律的解释和应用电磁场公式的使用和计算电磁场现象的实验观察9.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示范,让学生直观感受电磁场现象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培养学生的计算和分析能力9.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电磁场的基本概念和特性的理解程度通过练习题和测试题,评估学生对电磁场的产生和传播规律的掌握情况第十章:光学10.1 教学目标理解光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光的传播和反射、折射现象学会运用光学的公式进行计算和分析10.2 教学内容光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光的传播和反射、折射现象的解释和应用光学公式的使用和计算光学现象的实验观察10.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示范,让学生直观感受光学现象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培养学生的计算和分析能力10.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光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通过练习题和测试题,评估学生对光的传播和反射、折射现象的掌握情况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六章:分子动理论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理解分子、原子作为物质基本单元的性质和行为。

新课标人教版1-1选修一第一章《电流》单元教案3

新课标人教版1-1选修一第一章《电流》单元教案3

新课标人教版1-1选修一第一章《电流》单元教案3第一节电荷库仑定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点电荷量的概念.2.了解静电现象及其产生原因;知道原子结构,掌握电荷守恒定律3.知道什么是元电荷.4.掌握库仑定律,要求知道知道点电荷模型,知道静电力常量,会用库仑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二)过程与方法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3、类比质点理解点电荷,通过实验探究库仑定律并能灵活运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认识理想化是研究自然科学常用的方法,培养科学素养,认识类比的方法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教学重点: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和库仑力教学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库仑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教具:丝绸,玻璃棒,毛皮,硬橡胶棒,绝缘金属球,静电感应导体,通草球,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1节电荷库仑定律(第1课时)(一)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闪电撕裂天空,雷霆震撼着大地。

师:在这惊心动魄的自然现象背后,蕴藏着许多物理原理,吸引了不少科学家进行探究。

在科学史上,从最早发现电现象,到认识闪电本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一些人还为此付出过惨痛的代价。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果本第2页“接引雷电下九天”这一节,了解我们人类对闪电的研究历史,并完成下述填空:电闪雷鸣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蒙昧时期的人们认为那是“天神之火”,是天神对罪恶的惩罚,直到1752年,伟大的科学家___________冒着生命危险在美国费城进行了著名的风筝实验,把天电引了下来,发现天电和摩擦产生的电是一样的,才使人类摆脱了对雷电现象的迷信。

师强调:以美国科学家的富兰克林为代表的一些科学家冒着生命危险去捕捉闪电,证实了闪电与实验室中的电是相同的。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精品学案 章末整合 第一章 电场 电流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精品学案 章末整合 第一章 电场 电流

章末整合一、对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 1.“总量”:指电荷的代数和.2.起电过程的本质:电子发生了转移,也就是说物体所带电荷的重新分配.3.两完全相同的金属球接触后将平分电荷,即Q 1′=Q 2′=Q 1+Q 22,Q 1和Q 2可以是同种电荷,也可以是异种电荷.例1下面关于电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玻璃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正电,橡胶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负电B.摩擦可以起电,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总同时带等量的异种电荷C.摩擦带电现象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呈电中性的物体得到电子就一定显负电性,失去电子就一定显正电性D.摩擦起电的过程,是通过摩擦创造了等量异种电荷的过程[答案]BC[解析]物体间通过摩擦做功,使电子获得能量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发生转移,哪个物体失去电子决定于其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程度,因此,对同一物体用不同的物体摩擦,该物体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故A错误;但两物体间摩擦时一个物体得到多少电子,对方必定失去多少电子,故B正确;呈电中性的物体得到电子必定带负电,反之带正电,故C正确;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的转移,故D错误.变式训练1原来甲、乙、丙三物体都不带电,今使甲、乙两物体相互摩擦后,乙物体再与丙物体接触,然后,乙、丙分开,最后,得知甲物体带正电1.6×10-15C,丙物体带电8×10-16C.则对于最后乙、丙两物体的带电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CB.乙物体可能带有负电荷2.4×10-15CC.丙物体一定带有正电荷8×10-16CD.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C[答案]AD[解析]由于甲、乙、丙原来都不带电,即都没有净电荷,甲、乙摩擦导致甲失去电子1.6×10-15C而带正电,乙物体得到电子而带1.6×10-15C的负电荷;乙物体与不带电的丙物体相接触,从而使一部分负电荷转移到丙物体上,故可知乙、丙两物体都带负电荷,由电荷守恒可知,乙最终所带负电荷为1.6×10-15C -8×10-16C =8×10-16C ,故A 、D 正确. 二、对电场强度、电场线的理解1.电场强度E =Fq由电场本身决定,与放入其中的试探电荷无关.2.电场线是为形象地描述抽象的电场而引入的假想曲线.电场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该点的电场强度方向一致.3.同一幅图中,电场线的疏密程度可定性地表示电场强度的大小.电场线越密的地方,场强越大;电场线越稀的地方,场强越小.4.电场线任一点顺着电场线的切线方向,就表示该点电场强度的方向,如图1-1所示.图1-1例2两个等量点电荷P、Q在真空中产生电场的电场线(方向未标出)如图1-2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1-2A.P、Q是两个等量正电荷B.P、Q是两个等量负电荷C.P、Q是两个等量异种电荷D.P、Q产生的是匀强电场[答案] A变式训练2如图1-3所示,AB是某电场中的一根电场线,在线上O点放一个自由的负电荷,它将沿电场线向B点运动,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图1-3A .电场线由B 指向A ,该电荷做加速运动,加速度一定越来越小B .电场线由B 指向A ,该电荷做加速运动,由题设条件知其加速度大小的变化不能确定C .电场线由A 指向B ,电荷做匀加速运动D .电场线由B 指向A ,电荷做加速运动,加速度一定越来越大 [答案] B[解析] 负点电荷在O 点向B 点运动,说明该负点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方向由A 指向B ,而负点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电场力方向与电场强度方向(即电场线方向)相反,所以电场线应由B 指向A ,选项C 错;因一根电场线无法判断其疏密程度,也就不能判断该电场在A 、B 两处哪点的场强大.所以不能确定负电荷由O 向B 运动时受到电场力(或加速度)大小的变化,选项A 、D 错,选项B 正确. 三、库仑定律的理解及应用1.大小:依据F =k q 1q 2r 2,q 1、q 2代入绝对值计算.2.方向:沿连线方向,且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3.相互性:两个点电荷间的库仑力为相互作用力,满足牛顿第三定律.例3关于库仑定律的理解,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对任何带电体之间的静电力计算,都可以使用库仑定律公式B.只要是点电荷之间的静电力计算,都可以使用库仑定律公式C.两个点电荷之间的静电力,无论是在真空中还是在介质中,一定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D.摩擦过的橡胶棒吸引碎纸屑,说明碎纸屑一定带正电[答案] C[解析]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为真空中的两点电荷,库仑力作用满足牛顿第三定律.变式训练3两个分别带有电荷量-Q和+3Q的相同金属小球(均可视为点电荷),固定在相距为r的两处,它们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两小球相互接触后将其固定距离变为r2,则小球间库仑力的大小变为()A.112FB.34F C.43F D .12F[答案] C[解析] 因为相同的两带电金属小球接触后,它们的电荷量先中和后均分,所以接触后两小球带电荷量均为Q ′=-Q +3Q 2=Q ,由库仑定律得:接触前F =k 3Q 2r 2,接触后F ′=k Q ′2(r 2)2=k 4Q 2r 2.联立得F ′=43F ,故选C.。

高中物理 人教版选修1-1 第1章 第4节 电容器 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物理 人教版选修1-1   第1章 第4节 电容器  教学设计、教案

四、电容器[先填空]1.作用:电容器是储存电荷的装置.2.组成:两个彼此绝缘且又互相靠近的导体.3.充电:把电容器的一个极板与电池组的正极相连,另一个极板与电池组的负极相连,就能使两个极板分别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这个过程叫做电容器的充电.[再判断]1.任意两个彼此绝缘且又相互靠近的导体都可组成电容器.(√)2.使电容器带电的过程叫做充电.(√)3.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两极板间的电场为匀强电场.(√)[后思考]电容器是如何工作的?【提示】电容器是通过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进行工作的.1.充电过程电路如图1­4­1所示.图1­4­1特点:(1)有电流,电流方向为流入电容器正极板,电流由大到小.(2)电容器所带电荷量增加.(3)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升高.(4)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场强度增加.当电容器充电结束后,电容器所在电路中无电流,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与充电电压相等.2.放电过程电路如图1­4­2所示.图1­4­2特点:(1)有电流,电流方向是从正极板流出,电流由大变小.(2)电容器所带电荷量减少.(3)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降低.(4)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场强度减弱.当电容器放电结束后,电路中无电流.电容器的放电过程实际上是正、负电荷中和的过程.1.下列关于电容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容器由两个彼此绝缘的正对金属极板构成B.电容器只能储存同种电荷C.照相机闪光灯应用电容器放电发出强光D.电容器既能充电,也能放电【解析】电容器的两极板带有等量异种电荷,不可能带同种电荷,所以选项B错误.【答案】 B2.在如图1­4­3所示的实验中,关于平行板电容器的充、放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4­3A.开关接1时,平行板电容器充电,且上极板带正电B.开关接1时,平行板电容器充电,且上极板带负电C.开关接2时,平行板电容器充电,且上极板带正电D.开关接2时,平行板电容器充电,且上极板带负电【答案】 A3.电路如图1­4­4所示,当把单刀双掷开关S打在1上的瞬间,判断R上的电流方向;然后把S打在2上,此时流过R的电流方向又如何?图1­4­4【解析】S打在1上,电容器充电,电流方向:b→R→a.S打在2上,电容器放电,电流方向:a→R→b.【答案】见解析电容器充电结束后两极板带有等量异种电荷;放电是正、负电荷的中和过程.[先填空]1.影响因素:电容器极板的正对面积越大、极板间的距离越近,电容器的电容就越大.极板间电介质的性质也会影响电容器的电容量.2.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容的单位是法拉,简称法,符号是F,常用单位还有微法(μF)和皮法(pF),它们的关系是:1 μF=10-6F,1 pF=10-12F.3.物理意义:电容是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再判断]1.其他条件不变,只增大电容器极板的正对面积,则电容增大.(√)2.电容器极板间的距离越大电容越大.(×)3.电容的单位法拉是一个很小的单位.(×)[后思考]1.电容器所带电荷越多电容就越大吗?【提示】不是,电容器的电容由电容器极板的正对面积、极板间的距离和电介质的性质决定,和所带电荷量无关.2.充电后的电容器是否储存了能量?【提示】是,因为充电后的电容器能够对外做功,如使闪光灯能够发光.对电容器电容的理解1.物理意义电容是表示电容器容纳(储存)电荷本领大小的物理量,在电压相同的情况下,电容器极板上储存电荷量越多,表示电容器的电容越大.2.决定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1)因素:①极板的正对面积;②极板间的距离;③极板间电介质的性质.(2)关系:一般来说,电容器极板的正对面积越大、极板间距离越小,电容器的电容就越大,极板间电介质的性质也会影响电容器的电容,而电容的大小与带电荷量及两板间电压无关.4.(多选)下列关于电容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电容器是储存电荷的容器,只有带电的容器才能称为电容器B.任何两个彼此绝缘而又相互靠近的导体,就组成了电容器,跟这两个导体是否带电无关C.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是指每个极板所带电荷量的代数和D.电容器充电过程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变成电容器的电场能并储存起来,电容器的放电过程是将电容器储存的电场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解析】电容器既然是储存电荷的容器,它里面有无电荷不影响其储存电荷的能力,选项A错误,B正确;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指任一极板电荷量的绝对值,若求两极板电荷量的代数和,则恒为零,选项C错误;电容器的充、放电伴随能量转化,选项D正确.【答案】BD5.关于电容器的电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越多,电容就越大B.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压越高,电容就越大C.电容器所带电荷量增加一倍,电容就增加一倍D.电容是描述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解析】电容由电容器本身的构造决定,对于确定的电容器,其电容是一定的,与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及两板间的电压无关.【答案】 D6.如图1­4­5所示是一个测定液面高度的传感器,在导线芯的外面涂上一层绝缘物质,放在导电液体中,导线芯和导电液体构成电容器的两极,把这两极接入外电路,当用外电路中的电流变化来说明电容增大时,导电液体的深度h变化为( )图1­4­5A.h增大B.h减小C.h不变D.无法确定【解析】由题意知,导线芯和导电液体构成电容器的两极,类似于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当液面高度发生变化时,相当于电容两极的正对面积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电容的变化.可见,电容器的电容变大时,导线芯和导电液体的正对面积增大,所以导电液体的深度h增大.【答案】 A电容器的电容由本身决定,与是否带电无关.。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第一章《焦耳定律》教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第一章《焦耳定律》教案

5焦耳定律教学重点难点电功和电热的计算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围绕这个教学重点,具体实施教学时,会出现这样几个教学难点:电流做功的表达式的推导,纯电阻电路和非纯电阻电路在能量转化过程中的区别。

问题1:用电器通电后,可以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请同学们列举生活中常用的用电器,说明其能量的转化情况。

参考示例:电灯把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电炉把电能转化为内能;电动机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电解槽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用电器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就是电流做功的过程。

即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电流做功的多少等于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数量。

问题2:电流做功的多少及电流做功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所谓电流做功,实质上是导体中的恒定电场对自由电荷的静电力在做功,电荷的电势能减小,其他形式的能增加。

推导电流做功的表达式一段导体长为L,横截面积为S,电阻为R,在导体两端加上电压U,通过导体的电流为I。

图2.5-1推导电流做功的表达式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I,在时间t内,通过这段电路上任一横截面的电荷量q=It。

这相当于在时间t内将这些电荷q由这段电路的一端移到另一端。

对于一段导体而言,两端电势差为U,把电荷q从一端搬至另一端,电场力的功W=qU,在导体中形成电流,且q=It(在时间间隔t内搬运的电荷量为q,则通过导体截面电荷量为q,I=q/t),所以W=qU=IUt。

这就是电路中电场力做功即电功的表达式。

1、电功(1)定义:电路中电场力对定向移动的电荷所做的功,简称电功,通常也说成是电流的功。

(2)表达式:W=IUt。

①物理意义:电流在一段电路上的功,跟这段电路两端电压U 、电路中电流I 和通电时间t 成正比。

②适用条件:I 、U 不随时间变化——恒定电流。

③单位:焦耳(J) 1 J =1 V·A·s 。

度(kw.h )【注意】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减少而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即电功等于电路中电能的减少,这是电路中能量转化与守恒的关键。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全册导学案(版61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全册导学案(版61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全册导学案(版61页)
第一章电流
一、电荷库仑定律 (2)
二、电场 (6)
三、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10)
四、电容器 (12)
五、电流和电源 (13)
六、电流的热效应 (15)
第二章磁场
一、指南针与远洋航海 (18)
二、电流的磁场 (20)
三、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22)
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24)
五、磁性材料 (26)
第三章电磁感应
一、电磁感应现象 (28)
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30)
三、交变电流 (32)
四、变压器&五、高压输电 (34)
六、自感现象涡流 (36)
第四章电磁波及其应用
一、电磁波的发现 (39)
二、电磁波谱 (40)
三、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四、信息化社会 (42)
1 / 1。

人教版物理选修1-1全册教案(3)(含三维目标)

人教版物理选修1-1全册教案(3)(含三维目标)

人教版物理选修1-1全册教案第三章电磁感应第一节、电磁感应现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收集有关物理学史资料,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发现过程,体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2、知道磁通量,会比较“穿过不同闭合电路磁通量”的大小3、通过实验,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过程与方法通过试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从个性中发现共性,再从共性中理解个性,从现象认识本质以及事物有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学难点:磁通量的理解教具:磁铁、螺线管、电流表、学生电源、电键、滑动变阻器、小螺线管A、大螺线管B教学过程:一、划时代的发现说明:1820 年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说明电流能够产生磁场,人们很自然地思考,能不能根据磁来产生电呢,为此很多科学家做出了很多的尝试,其中最著名的科学家就是法拉第,他进行了长达10 年的艰苦探索。

最初,法拉第认为.很强的磁铁或很强的电流可能会在邻近的闭合导线中感应出电流。

他做了多次尝试,经历了一次次失败,都没有得到预想的结果。

但是,法拉第坚信:电与磁有联系,电流能产生磁场,磁场也就一定能产生电流。

在这些信念的支持下,1 831 年他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把两个线圈绕在一个铁环上,一个线圈接电源,另一个线圈接“电流表”,当给一个线圈通电或断电的瞬间,在另一个线圈上出现了电流。

二、电磁感应现象问: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三、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说明:在什么条件下能够产生电磁感应?要产生感应电流的前提条件线圈当然要是闭合线圈,那还有什么条件呢?请看下面的实验说明:为了说明产生电磁感应的条件.要用到一个物理盘--磁通量。

什么是磁通量?我们可以用“穿过一个闭合电路的磁感线的多少”来形象地理解:“穿过这个闭合电路的磁通量”思考与讨论:P47、思考与讨论磁通量发生变化演示实脸实验仪器:磁铁、螺线管、电流表实验过程:①将螺线管和电流表连接②N极插入线圈的过程中,观察指针有没有偏转?如何偏转?N极停在线圈中,观察指针有没有偏转?如何偏转?N极从线圈中抽出的过程中,观察指针有没有偏转?如何偏转?S极插入线圈的过程中,观察指针有没有偏转?如何偏转?S极停在线圈中,观察指针有没有偏转?如何偏转?S极从线圈中抽出的过程中,观察指针有没有偏转?如何偏转?问:N极在插入线圈的过程中,磁通量是否发生变化?(变化)N极停在线圈中,磁通量是否发生变化?(不变化)N极从线圈中抽出的过程中,磁通量是否发生变化?(变化)S极在插入线圈的过程中,磁通量是否发生变化?(变化)S极停在线圈中,磁通量是否发生变化?(不变化)S极从线圈中抽出的过程中,磁通量是否发生变化?(变化)演示实脸实验仪器:学生电源、电键、滑动变阻器、小螺线管A、大螺线管B、电流表实验过程:①将小螺线管A套在大螺线管B中;将大螺线管B和电流表连接;将学生电源、电键、滑动变阻器、小螺线管A连接②开关闭合的瞬间,观察指针有没有偏转?如何偏转?开关断开的瞬间,观察指针有没有偏转?如何偏转?开关总是闭合的,滑动变限器也不动,观察指针有没有偏转?如何偏转?开关总是闭含的,但迅速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观察指针有没有偏转?如何偏转?问:归纳以上的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①闭合线圈②磁通量发生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电流第一节电荷库仑定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点电荷量的概念.2.了解静电现象及其产生原因;知道原子结构,掌握电荷守恒定律3.知道什么是元电荷.4.掌握库仑定律,要求知道知道点电荷模型,知道静电力常量,会用库仑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二)过程与方法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3、类比质点理解点电荷,通过实验探究库仑定律并能灵活运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认识理想化是研究自然科学常用的方法,培养科学素养,认识类比的方法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教学重点: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和库仑力教学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库仑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教具:丝绸,玻璃棒,毛皮,硬橡胶棒,绝缘金属球,静电感应导体,通草球,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1节电荷库仑定律(第1课时)(一)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闪电撕裂天空,雷霆震撼着大地。

师:在这惊心动魄的自然现象背后,蕴藏着许多物理原理,吸引了不少科学家进行探究。

在科学史上,从最早发现电现象,到认识闪电本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一些人还为此付出过惨痛的代价。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果本第2页“接引雷电下九天”这一节,了解我们人类对闪电的研究历史,并完成下述填空:电闪雷鸣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蒙昧时期的人们认为那是“天神之火”,是天神对罪恶的惩罚,直到1752年,伟大的科学家___________冒着生命危险在美国费城进行了著名的风筝实验,把天电引了下来,发现天电和摩擦产生的电是一样的,才使人类摆脱了对雷电现象的迷信。

师强调:以美国科学家的富兰克林为代表的一些科学家冒着生命危险去捕捉闪电,证实了闪电与实验室中的电是相同的。

雷电是怎样形成的?(大气中冷暖气流上下急剧翻滚,相互摩擦,云层就会积聚电荷,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瞬间发生大规模的放电,就产生了雷电)物体带电是怎么回事?电荷有哪些特性?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遵从什么规律?人类应该怎样利用这些规律?这些问题正是本章要探究并做出解答的。

师:本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解几种静电现象及其产生原因,电荷守恒定律(二)新课教学复习初中知识:师:根据初中自然的学习,用摩擦的方法可使物体带电,请举例说明。

生:用摩擦的方法。

如: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橡胶棒带负电。

演示实验1:先用玻璃棒、橡胶棒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然后用绸子摩擦玻璃棒或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再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让学生分析两次实验现象的异同;并分析原因。

教师总结:摩擦过的物体性质有了变化,带电了或者说带了电荷。

带电后,能吸引轻小物体,而且带电越多,吸引力就越大,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我们说此时物体带了电。

而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就叫做摩擦起电。

人类从很早就认识了摩擦起电的现象,例如公元1世纪,我国学者王充在《论衡》一书中就写下了“顿牟掇芥”一语,指的是用玳琩的壳吸引轻小物体。

后来人们认识到摩擦后的物体所带的电荷有两种: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的所带的电荷是一种,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另一种。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一、电荷:1、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富兰克林命名)①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②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3、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符号:Q或q 单位:库仑符号:C“做一做”验电器与静电计为了判断物体是否带电以及所带电荷的种类和多少,从18世纪起,人们经常使用一种叫验电器的简单装置:玻璃瓶内有两片金属箔,用金属丝挂在一条导体棒的下端,棒的上端通过瓶塞从瓶口伸出(图甲)。

如果把金属箔换成指针,并用金属做外壳,这样的验电器又叫静电计(图乙)问:是否只有当带电体与导体棒的上端直接接触时,金属箔片才开始张开?解释看到的现象?1、摩擦起电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特别是离核较远的电子受到的束缚较小。

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一些束缚得不紧的电子往往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实质:电子的转移.结果: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得到电子:带负电;失去电子:带正电问:摩擦起电有没有创造了电荷?生:没有,摩擦起电是带电粒子(如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师:很多物质都会由于摩擦而带电,是否还存在其它的使物体起电的方式?在学习新的起电方式之前,我们先来学习金属导体模型。

金属导体模型也是一个物理模型P3(动画演示)自由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

带正电的离子:失去电子的原子,都在自己的平衡位置上振动而不移动。

2、感应起电【演示】取一对用绝缘柱支持的导体A和B,使它们彼此接触。

起初它们不带电,帖在下部的金属箔是闭合的。

①把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彼此接触的异体A,B(参见课本图1.1-1).金属箔有什么变化?实验现象:可以看到A,B上的金属箔都张开了,表示A,B都带上了电荷.提出静电感应概念:(1)静电感应: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的现象。

规律:近端感应异种电荷,远端感应同种电荷(2)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叫做感应起电.(3)提出问题:静电感应的原因?带领学生分析物质的微观分子结构,分析起电的本质原因:把带电的球C移近金属导体A和B时,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号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同号电荷。

如上面的这个演示实验中,导体A和B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演示】②如果先把C移走,金属箔又有什么变化?实验现象:A和B上的金属箔就会闭合.③如果先把A和B分开,然后移开C,金属箔又有什么变化?实验现象:可以看到金属箔仍张开,表明A和B仍带有电荷;④如果再让A和B接触,金属箔又有什么变化?实验现象:金属箔就会闭合,表明他们就不再带电.这说明A和B分开后所带的是异种等量的电荷,重新接触后等量异种电荷发生中和.问:感应起电有没有创造了电荷?生:没有。

感应起电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感应起电也不是创造了电荷。

师:无论是哪种起电方式,其本质都是将正、负电荷分开,使电荷发生转移,并不是创造电荷.得出电荷守恒定律.三、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师:电荷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

四、元电荷师:迄今为止,科学家实验发现的最小电荷量就是电子所带的电荷量。

质子、正电子所带的电荷量与它相同,但符号相反。

人们把这个最小的电荷量叫做元电荷。

元电荷: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用e表示。

e =1.60×10-19C注意:迄今为止,发现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等于e的整数倍。

就是说,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

课堂小结巩固练习1、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电荷就是电子B.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量数值相等的电量C.元电荷就是质子D.物体所带的电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2、16 C电量等于________元电荷.3、关于点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体积很小的带电体才能看成点电荷B.体积很大的带电体一定不能看成点电荷C.当两个带电体的大小及形状对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时,这两个带电体可看成点电荷D.一切带电体都可以看成点电荷布置作业课后反思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课时相关知识问:什么是元电荷?答: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用e 表示。

e =1.60×10-19C 。

强调是一个电荷量,不是一个电荷。

问:上一节学过起电的方式有哪些?答:摩擦起电、感应起电和接触起电。

问:摩擦起电、感应起电和接触起电有没有违背电荷守恒定律?答:没有。

问:通过初中的学习,我们知道: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这说明电荷之间存在作用力,那么电荷之间的作用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样的规律?生:……师: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第2课时 库仑定律 提出问题: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跟什么因素有关? 【演示】如图2,先把表面光滑洁净的绝缘导体放在A 处,然后把铝箔包好的草球系在丝线下,分别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给导体和草球带上正电,把草球先后挂在P 1、P 2、P 3的位置,带电小球受到A 的作用力的大小可以通过丝线对竖直方向的偏角大小显示出来。

观察实验发现带电小球在P 1、P 2、P 3 各点受到的A 的作用力依次减小;再增大丝线下端带电小球的电量,观察实验发现,在同一位置小球受到的A 的作用力增大了。

提问四:电荷间作用力大小跟什么有关?答:与电荷间距离及电量多少有关,电荷的作用力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着电量的增大而增大。

带正电的物体和带正电的小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板书】:1、影响两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1.距离.2.电量.师:电荷间的作用力随电荷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这隐约使我们猜想:电荷间的作用力会不会与万有引力具有相似的形式呢?也就是说,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会不会与它们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事实上,电荷间的作用力与引力的相似性早已此起当年一些研究者的注意,卡文迪许和普里斯特利等人都确信“平方反比”规律适用于电荷间的力。

然而,他们也发现,引力与电荷间的力并非完全一样,而且我们上面的实验也仅仅是定性的,并不能证实我们的猜想。

这一科学问题的解决是由法国学者库仑完成的。

【板书】2、库仑定律(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 启发与设问: 18世纪法国物理学家库仑也研究了这个问题,他的猜想是 21,rF Q F ∝∝库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先后克服了,困难一:电荷量的测量问题和困难二:作用力的测量问题,用实验研究了电荷之间的作用力,证实了这个猜测,并提出了以下的规律: 库仑定律:(库仑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实验研究确认) (1)内容表述: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两个点电荷的连线上(2)公式:221rq q k F 静电力常量k = 9.0×109N ·m 2/C 2 适用条件:真空中,点电荷——理想化模型(3)电荷间这种相互作用叫做静电力或库仑力【介绍】(1)关于“点电荷”,应让学生理解这是相对而言的,只要带电体本身的大小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相比可以忽略,带电体就可以看作点电荷.严格地说点电荷是一个理想模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这里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力学中的质点的概念.容易出现的错误是:只要体积小就能当点电荷,这一点在教学中应结合实例予以纠正.(2)要强调说明课本中表述的库仑定律只适用于真空,也可近似地用于气体介质,对其它介质对电荷间库仑力的影响不便向学生多作解释,只能简单地指出:为了排除其他介质的影响,将实验和定律约束在真空的条件下.静电力同样具有力的共性,遵循牛顿第三定律,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课堂小结:巩固练习:1.真空中有两个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A 和B ,相距为r ,带电量分别为q 和2q ,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为F .有一个不带电的金属球C ,大小跟A 、B 相同,当C 跟A 、B 小球各接触一次后拿开,再将A 、B 间距离变为2r ,那么A 、B 间的作用力的大小可为:[ ]A .3F/64B .0C .3F/82D .3F/162.如图14-1所示,A 、B 、C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各点都有一个点电荷,它们所带电量相等.A 、B 两处为正电荷,C 处为负电荷,且BC=2AB .那么A 、B 、C 三个点电荷所受库仑力的大小之比为________.-2×10-2C ,3.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分别带电q 1=5×10-3C ,q 2=它们相距15cm ,现引入第三个点电荷,它应带电量为________,放在________位置才能使三个点电荷都处于静止状态.4.把一电荷Q 分为电量为q 和(Q -q)的两部分,使它们相距一定距离,若想使它们有最大的斥力,则q 和Q 的关系是________.布置作业:课后反思:第二节 电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知道电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形态.2.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式,会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式进行有关的计算,知道电场强度是矢量,知道电场强度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3.认识电场线和电场强度,懂得用电场线、电场强度描述电场,知道匀强电场(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在电场中的不同点,电场力F 与电荷电量q 的比例关系,使学生理解比值F/q 反映的是电场的强弱,即电场强度的概念;知道电场叠加的一般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