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再别康桥[人教版]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赏析《再别康桥》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
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
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
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
1928年秋,徐志摩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
《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
诗中那鲜明的意境、流动的画面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诗人以"轻轻的""走""来""招手""作别云彩"起笔,接着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
诗人避开了一般别离诗的告别对象。
这首诗告别的却不是人,是"西边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执手相看泪眼"或寒暄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诗人为离别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气氛。
一般离别,或执手叮咛,或牵手顿足,其中总带点"伤离别"的味道。
而这首诗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轻""悄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离别中因"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的成分。
诗中的意象独具特色。
照一般情况设想,诗人告别康桥时,当有送行的人,诗人的眼中也会看到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耳中也会听到机械的轰鸣。
但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摄入镜头,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创造出一种清新优美的意境。
7《再别康桥》课件人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
4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 志摩诗歌的风格。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 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 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 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诗人关于它的作品较多, 1922年有诗《康桥,再会罢》,1926年又有散 文《我所知道的康桥》,可见诗人对康桥的感 情深切。究其原因: 一方面,康桥充满了这位浪漫诗人所需的古老、 宁静,充盈梦幻色彩的氛围; 另一方面,康桥是诗人一生“真愉快”时光的 所在。
5
英国剑桥大学
6
, !
______
康 河 是
我 敢 说
世
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最
美
的
徐 志 摩
一 条 水
7
“ 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
世界上最秀丽的一条水。”弯弯曲曲的清澈见底的河
水,河水里飘着柔长的青草,两岸四季长青的绿茵茵的 草坪,斜依在桥的两端的棵棵垂柳,矗立于岸边的宏伟 的教堂,庄严秀丽的各学院的建筑群……徐志摩非常喜 欢这个地方,为这优雅、秀丽、宁静、和谐的大自然所 陶醉。清晨,或傍晚,他常常在织锦一般的草地上读书, 有时俯身观看康河里的流水,有时仰头眺望天上的行云, 有时撑一只长篙在康河里划船,有时则在夕阳西下的晚 景里,骑上一辆自行车,独自去追赶天边阔大的太 阳……
10
河畔(pàn) 荡漾(yàng) 青荇(xìng) 长篙(gāo) 漫溯(sù) 笙(shēng)箫
11
鉴赏 . 品味
1.体会这首诗章法整齐、 韵律优美的艺术特点。
(语言美)
2.体会全诗意境鲜明, 富有流动的画面美。
(意境美)
12
第1节,连用三 个“轻轻的”,实 写只身悄悄来到和 离开康桥时的情景, 同时透露了难分难 舍的离情。并且以 轻微跳跃的节奏, 衬托了缓步飘然而 去的形象,给全诗 定下抒情的基调。
再别康桥[PPT课件白板课件思维导图知识点]部编统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共46页
教版初中语文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再别康桥》课件 (共31张)
动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温柔情意,不忍心让康桥与我一同伤 感。这一节不是对第一节的简单重复,而是更加深情,更 加眷恋。至此,将诗人对康桥“浓得化不开”的感情于 “沉默”、“悄悄”、“轻轻”中表现了出来,同时排出 了“伤离别”的沉重感,增加了洒脱之感。
《再别康桥》
我但自喜楼高车快的文明, 不曾将我的心灵污抹, 今日我对此古风古色,桥影藻密, 依然能坦胸相见,惺惺惜别。 康桥,再会吧!
——《再会吧,康桥》
“星光下听水声,听近村晚钟声,听 河畔倦牛刍草声,是我康桥经验最神秘 的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 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地淹入你 的性灵。”
⑤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第五节,诗人迷恋的感情 达到了高潮。在流连忘返的 观景过程中,诗人似乎已经 忘了他即将要离别康桥。想 象自己撑着一杆长篙泛舟到 青草更青处去寻找那“彩虹” 似的梦。到晚上归来时,水 波与星光交相辉映,诗人情 不自禁的想要“放歌”,快 乐的情绪达到顶点。
首句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 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 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 的云彩。”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首阙回环对 应。潇洒地来,又潇洒地走。挥一挥衣袖,抖落的是 什么?已毋须赘言。既然在康桥涅槃过一次,又何必 带走一片云彩呢?——首尾回环呼应、结构严谨,给 人以整体之美。
5陶醉
撑篙寻梦图
4眷恋
榆阴清潭图
3执着
水草招摇图
2喜爱
河畔金柳图
1惜别
作别云彩图
6 失落
夏虫沉默图
人教版本-语文-高一-人教必修一第2课《再别康桥》教案
人教必修一第2课《再别康桥》教案【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并尝试背诵。
2、体会作者浓郁的思想感情,分析本诗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作者浓郁的思想感情,分析本诗的意境美。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康桥,可以说是徐志摩的精神之乡。
那么当他离开康桥时,作者是怎样诉说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再别康桥》吧!一、初读——正音,感知诗歌的建筑美做注音题。
两生板演,(2分钟),订正,点讲,齐读字音,不会的难点写在积累本上。
1、正音:漫溯(su )、朔月(shuo )、斑斓( lan )长篙(gāo)、蒿莱(hāo)、嵩山(song )、枯槁(gāo)记载(zǎi)、一年半载(zǎi)、载歌载舞(zài )、下载(zài )河畔(pàn)、挑衅(xìn )大家自由朗读一遍,一注意读准字音,二注意建筑美在具体的句子和每节的排列形式。
1分钟后,提问。
2通过诵读,我们基本熟悉了这首诗歌,那么我们看看诗的外形,分析一下它在外部结构形式上又有什么特点:共七节,每节两句四行,字数相近(每句字数6—8字,大致相等)、错落排列(单行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匀称,给人以美感,而这便是建筑美。
二、范读——听录音,感知诗歌的音乐美。
1、指导朗诵:①《再别康桥》是一首意境优美的诗歌,听录音的范读,仔细感受它的意境。
②徐志摩作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诗歌也具有音乐美的特点,要认真感受他的断句、韵脚、节奏。
2提示:注意音乐美往往体现在有韵脚、韵律节奏、音步(几字一节)。
本首诗的音乐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叠音词和叠韵词的使用。
诗中使用的叠音词有“轻轻”“悄悄”“油油”,叠韵词有“荡漾”“招摇”“斑斓”。
这些词的反复使用,使得诗歌语言语调轻盈,音韵和谐,节奏舒缓,读起来朗朗上口。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再别康桥》
完美体现新月派诗的风格
三
•
建筑美—— •
四行一节,错落排列,字数 相近,回环呼应。
美 • 音乐美—— • 节奏轻快, 韵律柔和,抑扬 顿挫,朗朗上口。
• 绘画美—— • 云彩、金柳、青荇、清泉、 星辉、夏虫。
“梦”的意脉:个人、潇洒、无声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过去/现在
“沉默”、“悄悄”
独特的情感
再 别 ?
1922年,第一次离开剑桥,写下长诗
《康桥,再会吧》
1926年,第二次旅游英国,留下散文 《我所知道的康桥》
1928年,第三次去剑桥,告别剑桥, 留下佳作
《再别康桥》
我但自喜楼高车快的文明, 不曾将我的心灵污抹, 今日我对此古风古色,桥影藻密, 依然能坦胸相见,惺惺惜别。 康桥,再会吧!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软泥上的/青荇,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在康河的/柔波里,
悄悄的/我走了,
我/甘做/一条水草!
正如我/悄悄的来,
那榆阴下的/一潭,
我/挥一挥/衣袖,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不带走/一片云彩。
第一节最引逗我们情思的是那三个 “轻轻”,使我们体会到 康桥是美丽
朗读课文,读准节奏,读出情感。
轻轻的/我/走了,
揉碎/在浮藻间,
正如/我/轻轻的来。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我/轻轻的/招手,
寻梦?撑一支/长篙,
作别/西天的/云彩。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那/河畔的/金柳,
满载/一船星辉,
是/夕阳中的/新娘。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波光里的/艳影,
人教版语文《再别康桥》教案
人教版语文《再别康桥》教案《再别康桥》这首诗像一首肖邦的小夜曲。
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的字数基本上是6、7字(间有八字句),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
此外,“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
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了解诗中的意象2、感受诗歌的独专门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3、通过咀嚼、吟诵,学会鉴赏现代诗歌的“意象美”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从诵读加深理解,通过理解提高诵读能力。
教学难点:从诗的意象中掌握徐志摩诗的艺术美、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迄今为止,我们差不多学过了不止一篇送别诗作。
古人云:黯然伤魂者唯别而已矣!因此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豪迈,也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更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伤感,这些都是古人关于离别的理解,那么现代人是如何看待离别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人笔下的别离之情!(板书:再别康桥)二、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1、阅读注释① 回答问题:由康桥您想到了什么?[解释]:康桥=剑桥想到了英国的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以及美国的哈佛大学等世界名校。
2、作者徐志摩出身于富商家庭,笔名云中鹤。
曾经在美国、英国留过学,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与胡适等人成立了新月社,为新诗代表人物。
用他本人的话说,在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文学期间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生活。
这首《再别康桥》是作者在1928年第三次来到康桥后的归国途中写下的切身感受。
特别可惜,诗人在他35岁时乘飞机从南京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
三、指导朗读1、学生自由朗读(2分钟)2、指名朗读3、欣赏配乐诗朗诵4、体会、找差距①感情:能够感受到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感情,那么这种感情是浓依然淡呢?(浓)(板书:依依惜别的深情)②全诗的高潮在第几节?(第五节)因此全诗的感情是起伏跌宕的、③句式:四行一节(整齐)④节奏:每节押韵、节节换韵⑤语气:舒缓、轻柔、低沉(悄悄、轻轻、沉默)5、学生默读、体会感情(2分钟)6、指名朗读,注意感情与节奏四、分析鉴赏——引导学生感受意象美1、[问]:读了许多遍课文,大伙儿除了能感受到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外,关于作者所描写的康桥有什么印象?(美丽)能够说是风光如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再别康桥》课件 (50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再别康桥》 课件 (50张PPT)课件PPT部编版课件统 编版课 件优质 课课件 免费课 件PPT
诗歌赏析
5.星辉 “寻梦”的“梦”指什么?第五节写什么?
“梦”是对过去留学生活的真实写照,暗含对逝 去的康桥留学生活的无限留恋之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再别康桥》 课件 (50张PPT)课件PPT部编版课件统 编版课 件优质 课课件 免费课 件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再别康桥》 课件 (50张PPT)课件PPT部编版课件统 编版课 件优质 课课件 免费课 件PPT
诗歌赏析
4.柔波 “甘做”是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写出了诗人对康桥的永久眷恋。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再别
徐志摩
题解
又一次离别
再别康桥
康桥cambridge,即英国剑桥大学。诗人曾在剑 桥大学学习生活过.1928年,诗人第三次漫游欧洲. 在一个明媚的夏日午后,诗人独自悄悄来到康河, 徜徉于昔日的校园,在那一木一花中寻觅当年的 欢声笑语和那洒落其间的青春年华.康河的水开 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他的诗情,于是便吟成了 这首传世之作——《再别康桥》.
诗歌赏析
七年级下册语文《再别康桥》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再别康桥》全诗。
分析并掌握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了解徐志摩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学会从诗歌的、序言、注释等入手,全面理解诗歌内容。
学会欣赏和评价现代诗歌,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康桥的热爱和离别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引导学生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追求真善美。
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背景知识和基本内容。
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分析。
3. 诗歌的情感内涵和审美价值。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情感体验。
3. 诗歌创作手法和审美观念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妙意境。
3. 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徐志摩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要求学生查找诗歌中的一些生僻词语的含义,增加词汇量。
3. 课堂讲解:分析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讲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引导学生欣赏。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康桥”、“夕阳”等,理解其象征意义。
4. 合作学习: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5. 情感体验:让学生闭上眼睛,欣赏诗歌的朗读,感受诗人的情感。
引导学生抒发自己的情感,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
6. 课堂小结:提醒学生注意诗歌的背景知识,全面理解诗歌。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诗歌,加强记忆。
选择一首类似的现代诗歌,进行欣赏和评价。
8. 课后反思: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散文诗二首》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两首散文诗《再别康桥》和《我爱这土地》。
这两首诗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语言表达。
通过学习这两首散文诗,学生可以领略到诗歌的魅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诗歌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和欣赏散文诗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散文诗的美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散文诗;能够理解诗中的生词和难点;能够分析诗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理解和欣赏散文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祖国、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散文诗;理解诗中的生词和难点;分析诗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2.难点:深入理解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欣赏散文诗的美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优美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生词、难点解析等内容。
2.音频:准备与课文相关的音乐、朗读等音频资料。
3.图片: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音乐、展示图片等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优美的学习氛围,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散文诗二首》。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呈现《再别康桥》和《我爱这土地》两首散文诗,学生跟读并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让学生感受散文诗的美感。
七年级语文再别康桥[人教版]
假如你就是诗人徐志摩,请放飞想像 的翅膀,选择喜欢的一两个诗段用散文化 的语言再现志摩“心中美丽的康桥”。 (50字左右)
友情提醒:
1、融情于景 2、发挥想像,善用修辞
示例:黄昏中的夕阳真多情啊!为河边
的柳树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色。金色的 柳条随风摇摆,姿态婀娜,影子映在清 澈的水中,就像美艳的“新娘”,这波 光里的艳影在康河的水波中荡漾,也在 我的心头荡漾,如此美景教我怎能离去!
金柳夕照
假如你就是诗人徐志摩,请放飞想像 的翅膀,选择喜欢的一两个诗段用散文化 的语言再现志摩“心中美丽的康桥”。 (50字左右)
作别云彩
金柳夕照
青荇招摇
清潭虹影
泛舟寻梦
1、课后阅读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 《沙扬娜拉》。 2、背诵全诗。
在干涸的嘴唇上我引歌浇灌, 在心灵的稻田里我用诗歌插秧。 年轻的你, 走进诗吧! 给她春风 , 梦会起航! 给她翅膀 , 她将飞翔!
2.初步感知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总体语调:舒缓、低沉 节奏:轻柔、和谐
请同学再读诗歌,同桌思考交流以 下问题: 你知道诗人将离别之情寄托在哪些 景物上吗?借助这些景物诗人为我们营 造了关于康桥的哪些画面?(请你抓住景 物为每幅画面取个动人的名字)
作别云彩
金柳夕照
青荇招摇
清潭虹影
泛舟寻梦
选择你最欣赏的一两个美的画面读一读,说 说你是如何处理具体段落的语速、语调的?请简 述理由。
“漫步”康桥
走进诗歌
英国剑桥大学
徐志摩(1897~1931), 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 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 浙江海宁人。1918年赴美 国学习银行学。1920年赴 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 攻读博士学位。1931年 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 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 近触山,机坠身亡。
《再别康桥》(人教版高一必修).doc
教学目标:1、学习新诗的鉴赏方法,在逐步深入的朗读中领会诗歌的音乐美、意象美和建筑美。
2、通过《再别康桥》一诗中意象和语言的赏析,体会诗人内心深厚的感情.3、通过《再别康桥》一诗的学习,让学生逐步做到爱读诗,会诵诗能品诗。
教学重点:诗歌的朗读和鉴赏。
.教学难点:在逐步深入的朗读中领会诗歌的音乐美.意象美和建筑美.教学工具: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导入:展示康桥优美风光图片,由此引出诗歌《再别康桥》及作者徐志摩。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再别康桥》,首先我想听听大家对本诗作者徐志摩的了解.(学生自由发言).明确:(出示课件)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
: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28年秋,作者重到英国,再一次来到康桥,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
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董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
是20世纪中国最出色的一首别离诗,犹如一首小夜曲.诗人的自由天性,潇洒飘逸的风格与康桥宁静优美的自然风光融合成别具•格的诗境Z 美.徐志摩特别喜欢康河,为康河的优雅.宁静.和谐所陶醉.正如徐志摩所说:”康河.我敢说是世界上最秀丽的一条河.一、朗读诗歌,体会诗人内心深厚的感情。
师:老师在准备课件时,在网络上搜索了很多这首诗的配乐朗读,但我不想急着在课堂上播放, 因为我想先听听你们读,我也想让你们听我读,最关键的是,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完成这项任务,好不好,(学生齐答:行).师:首先请同学们将诗歌齐读一遍。
学生齐读.师评:(老师认真听,对学生的朗读适当的做出点评。
)对于诗歌的朗读,我们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注意停顿,节奏和重音.通过课题,我们知道这是一首离别诗.自然而然要带有一点伤感和不舍.师:对于本诗应该怎样去读呢.老师首先来示范读第…节.老师示范开头第■节:(板书)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七年级语文再别康桥
不同风格诗歌鉴赏方法
古典诗歌鉴赏
古典诗歌注重意象的营造和语言的锤炼,鉴赏时应注意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语言特点。同时, 还应了解诗人的其他作品及时代背景等元素来鉴赏该诗。
现代诗歌鉴赏
现代诗歌注重表现内心感受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鉴赏时应注意体会诗中的情感和思想内涵,分析诗中的语言和艺术 手法。同时,还应了解诗人的其他作品及时代背景等元素来鉴赏该诗。
离别背后的思考
除了表达离别之情外,诗中还隐含着对人生、爱情、时光等主题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离别这一场景,表达了对 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人生的期许,同时也揭示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这些思考使得诗歌具有了更丰富的内涵 和更深远的意义。
思考题
选择一首现代诗歌
如北岛的《回答》、舒婷的《致橡树 》等,这些诗歌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 征和个性化的表达。
01
02
03
意象的解析
如何理解诗歌中的意象, 把握它们所表达的情感和 象征意义。
情感的领悟
如何深入体会诗歌中表达 的情感,与诗人产生共鸣。
诗歌的鉴赏
如何鉴赏该诗的美,包括 其语言美、意象美、情感 美等。
常见误区提示
忽略时代背景
不要忽略诗人所处的时代 背景,否则难以理解诗歌 的深层含义。
片面理解意象
不要片面理解诗歌中的意 象,需要结合诗人的其他 作品及时代背景等元素来 鉴赏该诗。
忽略诗歌韵律
不要忽略诗歌的韵律和节 奏,否则难以体会其音乐 美。
04 拓展阅读与对比分析
徐志摩其他作品欣赏
《翡冷翠的一夜》
此诗是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翡冷翠的美丽夜景,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和追 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徐志摩独特的艺术风格。
语文:1.2《再别康桥》课堂实录(新人教版必修1)
《再别康桥》课堂实录课题:再别康桥时间:12 月5 日下午2点开始地点:平度一中多功能教室一授课人:高福荣学生:山东省平度第一中学高一(11 )班实录:上课问好师:同学们,今天很高兴能和你们一起来学习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大家知道康桥在什么地方?生:英国师:英国的什么地方?生:剑桥师:剑桥大学是英国的学术中心,也是风景优美的地方师:为什么说再别康桥?(展示图片并讲解)既然是“再别”,当属第二次离别徐志摩先生生前曾三次到过康桥,第一次是在1920——1922年游学于此,在这里生活学习了二年半的时间,回国前夕写下诗歌《康桥,再会吧》表达对康桥的眷恋之情;第二次,1925年诗人再次来到康桥,回国时创作了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第三次,在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旧梦重温,见到这里的一草一木,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传世之作《再别康桥》师:那学习这首诗歌,除了了解这些背景之外,我们还应该了解写这首诗的作者,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作者?(学生交流)师补充:生读大屏幕上的介绍:徐志摩,浙江省海宁人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发表诗作.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新月派创建于1923年,地点在北京,创始人有徐志摩,胡适,闻一多,梁实等人此诗派也被称之为新格律派,讲求诗的格律此诗派著名的艺术主张是闻一多先生提出的三美主张: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再别康桥》是”三美”原则的充分体现.为此,我们确定了今天学习的两个目标:一有感情地朗诵诗歌,二通过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师:首先请大家自由的,大声的朗读一遍诗歌,初步把握诗歌的内容(学生自由朗读)师:读过一遍课文,请同学们抬头看大屏幕,下面字音你注意到了了吗?河畔( ) 荡漾( ) 青荇( ) 榆阴( ) 揉碎( )浮藻( ) 长篙( ) 漫溯( ) 斑斓( ) 笙箫( )生:读师订正并出示答案河畔(pàn ) 荡漾(yàng) 青荇( xìng) 榆阴( yú) 揉碎( róu)浮藻(zǎo) 长篙(gāo) 漫溯(sù) 斑斓(lán ) 笙箫( shēng xiāo )(提示:有不会的或拿不准的都要拿起笔来记到书上)师:读准了字音,有哪个同学把这首诗读一下生:(举手)读课文(掌声)师:(对读书的学生)你的朗读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你自己感觉这首诗要读好应该注意那些问题?生:应该把握作者的情感,带着感情去读;再就是诗歌有韵律美,读的时候把握好语速师:非常好,请坐!(问其他同学)你感觉她读的怎么样?生:我觉得她的优点是她把握了作者的情感,有感情的读课文,而且读出了其中的抑扬顿挫但我感觉她有些地方读得快了些师:那你觉得那些地方应该读得慢一些呢?生:比如说“寻梦?撑一支船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师:不错其他同学有补充吗?生:她有一个地方读错了,“在我的心头荡漾”她读成“在我的心上荡漾了”师:很好,听的很认真!要读准,一个字都不能错!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生:我觉得这首诗很抒情,应该再读得缠绵一些(有学生点头,有学生笑)师:那你能不能带着你的这种理解给我们大家读一遍呢?(生有感情的读诗歌)(掌声)师:(问一个学生)你点评一下生:虽然声音小了一点,但更让人感觉到一种依恋的情感这点很好!师:你能给大家读一下吗?生:(犹豫)我感觉我还没有把握好作者的情感师:哦,这不要紧,我们才刚刚接触这首诗,我相信我们学完这首诗后你会读得很好的,先请坐!同学们,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读这首诗,首先让我们来听一听名家是怎么读这首诗的?大家也可以在下面小声地模仿(听录音)刚才大家听得很投入,那你感觉录音和我们自己读的最大的区别在哪里?生:他自己都投入其中了,而且不仅声音有起伏变化,感情也在变化师:感情在变,同学们说对不对?生:对!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诗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先看第一小节,(大屏幕展示)请大家齐读这一节生:(齐读)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师:认真看第一小节,作者在用词上有什么特点?生:用叠词师:请大家思考,为什么是“轻轻地”?生:我感觉是不是作者怕惊动了康桥,所以用“轻轻地”师:那我们再思考,为什么又怕惊动了这个地方呢?我们不妨作一个假设,如果在一个闹市里,我们是不是还害怕惊动了这个地方?生:(摇头)不会师:那说明这里——生:(齐声)安静师:是啊,因为如此安静所以作者“轻轻地”来又“轻轻地”走,那仅仅因为“安静”吗?是不是还透露出作者什么情感呢?生:我感觉还表现作者的万千离愁,师:他愁什么?生:“招手”可以看出作者要走但又舍不得走,对这个地方非常的依恋师:很好,我们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作者对这里是生:(齐声)依依不舍师:板书“依依惜别”带着这种“依依不舍”之情,请一个同学再读一遍这一部分生:读师:我们明显地感觉到这位同学在读的时候语速上慢下来了,来表达这份深深的依恋之情那我们比较一下和这一小节相似的最后一节,(大屏幕展示)生:(齐声读)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师:最后一节和第一节都有哪些异同?生:句式结构上一样,但用词不一样第一节用“轻轻地”而最后一节用“悄悄地”第一节是“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而最后一节是“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师:那你能说说用词的不一样表达地作者的情感是一样的吗?生:不一样最后一节是写作者喜欢康桥的一草一木,但他却不会带走什么,他不想打破这里地宁静师:哦,那这是一种什么情感?换一种说法,作者离开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态度?生:洒脱生:潇洒师:情感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依依不舍”变作“洒脱地走”(板书“洒脱地走”)这种情感是怎么变化的呢?我们研读第二到第六小节,研读地时候我们可以带着这样地问题仔细思考,请看提示(大屏幕展示)每一节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提示:抓住关键字或意象)我们全班同学分成五个小组,每个小组集体研究讨论一个小节(教师分组,学生讨论,然后交流)师:第一小组的同学,把你们的分析和大家分享生:我们认为,“新娘”“艳影”“荡漾”是这节的关键词,我们把这幅图概括为“夕阳金柳图”其中“新娘”一词最关键,大家认为新娘是穿红着绿的美丽形象,婀娜的身材也与柳树相照应而“荡漾”一词,表明这金柳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诗人心中激起波澜师:那又为什么是“艳影”呢?生:因为柳被夕阳镀上了一层金色的,色彩光泽鲜艳好看师:金柳的艳影明明是在波光里荡漾,诗人为什么说“在我的心头荡漾”?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生:“在我的心头荡漾”,是说康桥已经在诗人的心里激起波澜,让诗人难以忘怀,表达了诗人对康桥喜爱之情师:是啊,而且不仅仅是喜爱,它激起心中不尽的情感,也表达了作者深深地依恋这位同学,你来把这一小节读一下生:读(掌声)师:刚才同学们概括说这是一幅“夕阳金柳图”,可以再加一个词,叫“河畔金柳倒影图”再来看下一幅画面生:我们小组认为这是一幅“青荇招摇图”,是从“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这一句得来的“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表达了作者不愿离开康桥的思想感情师:分析得不够细,“什么是青荇”生:水草师:那水草为什么又是“油油的”?生:是不是写水草很茂盛呀师:茂盛?可以,还写出了水草的颜色和生机那又为什么是“招摇”呢?是“招摇撞骗”中的“招摇”吗?生:不是,是“招手摇摆”,仿佛在招手致意,写出了水草对诗人的欢迎态度师:什么态度?生:他留恋康桥的一草一木,对一草一木都很有感情,不愿意离开的感情师:加上“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就是再也不愿离开康桥,表达了诗人对康桥无限的喜爱和永久的依恋来,你领起,你们小组把这一小节齐声读一遍生:读师:下一幅图谁来描画?生:这是一幅“榆阴潭水图”,拜伦潭的周围生长着许多榆树,倒影呈现在潭水中,又因潭中生长着许多浮藻,倒影在水中好像“碎了”一样作者看到这样的情景,回忆起了自己往日的美好理想师:从哪里得知是回忆美好理想?生:“彩虹似的梦”中“梦”一般喻指美好理想师:似乎课本也有提示吧?在哪里?生:注释上师:恩,这是很好的习惯,别忘了课下注释!师:是什么样的美好理想呢?生:我也说不清楚,也可能是学业上的或者感情上的师:在这里,老师给大家补充一下,1920年开始徐志摩在这里生活了两年的时间,这里有他的求学之梦,他要在这里求取知识,求取真理;处在动乱的年代,这里有他求平等、求民主、求和平的爱国之梦;和林徽音女士的相遇,这里还有他美丽的爱情之梦然而作者却说这是“彩虹似的梦”,饱含了一种什么情感呢?生:“彩虹”是易碎短暂的,这是一些难以实现的梦师:难以实现也要追寻吗?下一小组的同学,先读一遍第五节,然后分析生:(读课文)我们小组最初有两种意见,一种是“星夜漫溯寻梦图”,另一种是“撑篙寻梦图”,但经过讨论达成一致,选择了较为详细和浪漫的“星夜漫溯寻梦图”:夜里繁星满天,星辉洒遍小船,诗人撑着长篙,随意地逆流而上,去追求自己的往日的梦,诗人完全沉浸在对往日的美好回忆当中,忘记了自己将要离别康桥,甚至想要放声歌唱,思想感情达到高潮师:你们小组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非常美的夜景图,而且说作者的情感到了一种高潮,你能给我们大家读一读吗?生:(有感情地读)(掌声)师:我看到很多同学似乎被感染了,那同学们自己自由地读一下这一节(生投入地读)但作者歌唱了吗?生:没有师:为什么没有放歌,这个小组来分析一下第六节生:我们认为这一节描绘了一幅“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画面,一幅黄昏夏虫沉默图,我要离开了,在离开之前,内心感到无比的失落,所以作者选择了沉默,而且也感觉“夏虫”也陪我沉默师:“此时无声胜有声”说的真好,而且作者不放歌还因为怕打破这里的“宁静”是啊,“悄悄才是别离的笙箫”“沉默才是今晚的康桥”,你能带着诗人无限的失落和伤感给大家读一下这一节吗?(生读,掌声)师:作者从“轻轻地来”到“悄悄地走”,在这个过程中表达了对自己生活过的这片土地地无限眷恋,从“挥手作别云彩图”到“招手惜别云彩图”,作者的情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边出示幻灯片边讲解)“欢喜和眷恋”“对康桥永久的眷恋”“感情达到高潮”“情绪低落,静思默想”到最后“悄悄作别”,我们也被作者的这种情感所感染,那么就让我们随着作者情感的变化自由地大声的朗读一遍诗歌,来进一步体会其中的感情生:自由读师:我看到大家都沉浸到其中了下面我来放一段音乐,大家推荐一名同学,再次带我们走进徐志摩的诗歌中,走进康桥生:(推荐同学!)老师,我们想两个人一起读,可以吗?师:可以!(音乐起,学生读!)热烈掌声!生:老师,我也读一遍(掌声!)师:当然可以(学生读)师:以读开始,以读结束,让诗歌在我们的朗读中展现它无限的张力和魅力作业:背诵这优美的诗歌,并在随笔本上写一写你读《再别康桥》的感受下课《再别康桥》教学反思这是我在参加青岛市教学能手比赛时上的一节课,课后受到评委们的一致好评回想一下当时课堂上的各个环节,又有了不少的感悟我自已觉得这节课的主要优点是:一、诵读是本节课成功的关键它既是诗歌教学的基本方法,也是理解诗歌的钥匙在备课时,我首先把本课的重点放在了“读”上,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再从作者的情感变化来指导学生进行再次诵读,自读感悟后让学生听名家的范读,比较后再进行个人感悟读,然后进行展示,先是学生个人读,再是集体读,再进行体会读懂得了作者情感的变化之后,再让学生按照这种变化再来诵读诗歌一堂课在琅琅的读书中进行,效果很好二、小组讨论激发了学生的深入思考能力让人感到吃惊的是,学生的回答非常出色因为时间关系,我让学生分组解读每一诗节的画面、情感,小组合作完成,学生讨论热烈,分析较透彻,尤其在语言的挖掘上较有深度三、结尾出彩在这节课的最后,学生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有四个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全诗,赢得了全班同学掌声,课堂达到了高潮当然,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譬如,在解读中间五个诗节的时候,用的时间太长,教师分析的过多另外,在课的最后留的时间较少,以致学生课堂展示的机会较少,这都是以后教学应该注意的地方。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再别康桥》(人教)
关于”单独“
这里可能有一个徐志摩不能明言的真正的秘密。这首诗写于1928 年11月,刊于同年12月《新月》。1920年徐志摩在伦敦10月上旬结识 林长民、林徽因父女。徐志摩和林徽因二人“曾结伴在剑桥漫步”(据 张清平《林徽因》) 。1921年林徽因随父归国。1928年3月,林徽因与 梁思成在加拿大结婚,游历欧亚到8月归。1928年6月赴美国、英国、印 度游历(据韩石山《徐志摩传》)。徐志摩此诗,作于当年11月,当为 获悉林梁成婚之后。据此,可推断,徐志摩此诗当与林漫步剑桥有关。 为什么厅轻轻、悄悄?就是因为,过去的浪漫的回味已经不便公开了。
六、布置作业
模仿《再别康桥》,将王维的《山居秋暝》改写成一首现代诗。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便春芳歇,王孙自可留。Βιβλιοθήκη 四、感受三美建筑美
1.四行一节,每一节诗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行的字数为六七 个字,间或八个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
2.首尾语意类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情势,结构严 谨,给人以整体之美。
五、课堂总结
星辉斑斓里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 往昔动人的回忆———————— 今夕静静地迷恋
诗人默默地回味,自我陶醉,自我欣赏。连夏虫都为他这种秘密的美好的记忆而沉默 了。轻轻、悄悄,不仅是诗人不愿惊动校园,也是校园的一切成全了他,让他悄悄地回忆 自己的秘密。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这种悄悄的、独享也是美好的,充满诗意的,无声是一种美 好的、幸福的音乐。
关于”单独“
“单独是一个耐寻味的现象。我有时想它是任何发现的第一个条件。 你要发现你的朋友的“真”,你得有与他单独的机会。你要发现你自己 的真,你得给你自己一个单独的机会。你要发现一个地方(地方一样有 灵性),你也得有一个单独玩的机会。我们这一辈子,认真说,能认识 几个人?能认识几个地方?我们都是太匆忙,太没有单独的机会 。说 实话,我连我的本乡都没有什么了解。康桥我要算有相当交情的,再次 许只有新认识的翡冷翠了。呵,那些清晨,那些黄昏,我一个人发痴似 的的在康桥!绝对的单独。”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再别康桥》诗两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假如你就是诗人徐志摩,请放飞想像 的翅膀,选择喜欢的一两个诗段用散文化 的语言再现志摩“心中美丽的康桥”。 (50字左右)
友情提醒:
1、融情于景 2、发挥想像,善用修辞
示例:黄昏中的夕阳真多情啊!为河边
的柳树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色。金色的 柳条随风摇摆,姿态婀娜,影子映在清 澈的水中,就像美艳的“新娘”,这波 光里的艳影在康河的水波中荡漾,也在 我的心头荡漾,如此美景教我怎能离去!
2.初步感知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总体语调:舒缓、低沉 节奏:轻柔、和谐
请同学再读诗歌,同桌思考交流以 下问题: 你知道诗人将离别之情寄托在哪些 景物上吗?借助这些景物诗人为我们营 造了关于康桥的哪些画面?(请你抓住景 物为每幅画面取个动人的名字)
作别云彩
金柳夕照
青荇招摇
清潭虹影
泛舟寻梦
选择你最欣赏的一两个美的画面读一读,说 说你是如何处理具体段落的语速、语调的?请简 述理由。
“漫步”康桥
走进诗歌英国剑桥大学徐志摩(1897~1931), 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 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 浙江海宁人。1918年赴美 国学习银行学。1920年赴 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 攻读博士学位。1931年 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 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 近触山,机坠身亡。
徐志摩一手 奠定了中国新诗 坛的基础。
金柳夕照
假如你就是诗人徐志摩,请放飞想像 的翅膀,选择喜欢的一两个诗段用散文化 的语言再现志摩“心中美丽的康桥”。 (50字左右)
作别云彩
金柳夕照
青荇招摇
清潭虹影
泛舟寻梦
1、课后阅读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 《沙扬娜拉》。 2、背诵全诗。
在干涸的嘴唇上我引歌浇灌, 在心灵的稻田里我用诗歌插秧。 年轻的你, 走进诗吧! 给她春风 , 梦会起航! 给她翅膀 , 她将飞翔!
友情提醒:先结合语段中的关键词语,体味诗人
情绪变化,然后确定语速、语调。 思考思路:“我从__一词中,读 出诗人_____的情感,读时应 该 ________。”
“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 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 康桥给我胚胎的。” ——徐志摩《吸烟与文化》
我敢说,康河是世上 最美的一条河! ——徐志摩
徐志摩
多情才子 情系康桥 信仰单纯
美\自由\爱
——梁启超
诗 坛 才 子
再别康桥
徐志摩
志摩与康桥的渊源:1921年春, 诗人在剑桥大学学习,因爱情生活 的失意和痛苦,孤独中,他常来此 观看落日飞霞,或在星光下聆听水 声。康桥曾给予诗人心灵的抚慰, 也是促使他自我意识觉醒、产生个 性解放冲动的地方。
• 请同学大声朗读诗歌 提示:1.读准字音,把握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