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二战知识点归纳
高二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总结doc
![高二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总结doc](https://img.taocdn.com/s3/m/858db0e6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6f.png)
高二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总结doc第三章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基础知识点:慕尼黑阴谋;《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德国突袭波兰;莫斯科保卫战;德国突袭苏联;珍珠港事件;《大西洋宪章》;《联合国家宣言》。
能力培养:分析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及影响,进一步认识绥靖政策的实质及后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不断扩大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必然性和重大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一、慕尼黑阴谋慕尼黑阴谋背景①1938年3月,德国吞并了奥地利,接着以保护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德意志少数民族利益为借口,对捷提出了领土要求。
②英法企图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与希特勒达成妥协,并希望德国把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慕尼黑协定①时间:1938年9月。
②签订者:张伯伦(英)、达拉第(法)、希特勒(德)、墨索里尼(意)③地点:德国慕尼黑。
④内容: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在场的情况下,强行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史称“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影响①德国更加肆无忌惮,1939年控制捷克斯洛伐克全境。
②苏联对英法更加不信任,1939年8月,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西线形势二战爆发①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军以闪电战突袭波兰。
波军奋起抵抗、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②波兰覆亡a.波军武器装备陈旧、战术落后。
b.英法宣战后,没有对德军发动大规模进攻,致使波军孤军奋战。
c.苏联趁德军侵入波兰之际,开始向西扩展疆域,建立“东方战线”西线形势①进攻北欧和西欧诸国a.时间:1940年4、5月。
b.过程:占领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比利时等国,同时,绕过马奇诺防线,侵入法国境内。
②敦刻尔克大撤退:被德军逼到敦刻尔克的四十多万英、法军队,经过拼死奋战,大部分撤到英国,为未来的反攻保存了有生力量。
③法国投降:1940年6月,德军对法发动总攻,意大利对法宣战。
不久,法国投降。
④进攻英国:1940年7~10月,德军对英国发动空袭和潜艇战,丘吉尔坚持抗战,粉碎了希特勒的阴谋。
高中历史《第三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复习纲要
![高中历史《第三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复习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d773e95b7fd5360cba1adbf8.png)
第三章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一、慕尼黑阴谋(1)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接着以保护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德意志少数民族的利益为借口,对捷提出领土要求。
(2)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德国慕尼黑签订协定,在没有捷代表参加情况下,强行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这就是“慕尼黑阴谋”,又称“慕尼黑协定”,至此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
(3)慕尼黑协定产生了极其消极的影响:德国更加肆无忌惮,第二年,控制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苏对英、法更加不信任。
1939年8月,苏与德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规定双方互不侵略对方,并划定了两国在东欧的势力范围。
二、二战爆发(1)1939年9月1日,德军以“闪电战”突袭波兰,波兰节节败退。
(2)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英法宣战后未对德发动大规模进攻,不久,波兰覆亡。
(4)苏联趁机向西扩展疆域,建立“东方战线”。
三、德军西线进攻和法国沦陷(1)1940年4、5月,德军开始在西线进攻北欧和西欧诸国,占领了丹、挪、卢、荷、比等国。
(2)同时,德军绕过马奇诺防线,侵人法国。
40多万英、法军队从敦刻尔克撤退到英国,为来来的反攻保存了有生力量。
(3)1940年6月,德军对法发动总攻,意对法宣战,1940年6月22日,法国投降。
戴高乐领导“自由法国”运动。
(4)1940年7~10月,德军对英发动了“不列颠之战”,丘吉尔首相领导英国军民坚持抗战。
四、苏德战争爆发(1)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军突然对苏联发动全面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爆发和初期战况:节节失利,军队损失惨重,德国控制苏联40%人口和大部分工业区。
(2)1941年10月~1942年初,莫斯科保卫战苏联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歼敌50万。
五、日军偷袭珍珠港(1)希特勒肆虐欧洲之际,日本法西斯向东南亚扩张,企图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建立霸权。
(2)日本的政策损害了美英的利益.美、英等国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日本决定取得战争主动权。
高几学的二战历史知识点
![高几学的二战历史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9314243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16.png)
高几学的二战历史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是20世纪最大规模的全球性冲突,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高中历史课程中可能会学习到的关于二战的一些关键知识点:1. 战争背景:了解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和平条约、经济大萧条、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兴起等。
2. 主要参战国:识别并了解主要的参战国家,包括轴心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和同盟国(英国、苏联、美国等)。
3. 重要事件:- 德国的扩张:1938年的慕尼黑协定、1939年的波兰入侵。
- 法国的陷落:1940年德国入侵法国,导致法国的迅速投降。
- 英国的抵抗:1940年的不列颠之战,英国空军对抗德国空军。
- 苏联的参战:1941年德国发动的巴巴罗萨行动,苏联加入同盟国。
- 珍珠港事件:1941年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导致美国加入战争。
4. 战争转折点:- 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1943年,苏联在斯大林格勒的胜利被视为战争的转折点。
- 阿拉曼战役:1942年英国在北非的阿拉曼战役中击败德国。
- 诺曼底登陆:1944年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的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5. 科技与战争:二战期间的科技发展,如雷达、喷气式飞机、原子弹等。
6. 大屠杀:纳粹德国对犹太人和其他少数群体的大屠杀,以及国际社会对这一暴行的反应。
7. 战争结束:1945年,随着德国和日本的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8. 战后影响: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包括联合国的成立、冷战的开始、欧洲的重建等。
9. 历史教训: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吸取的教训,包括对和平、国际合作和人权的重视。
10. 个人与社会:战争对个人生活的影响,以及社会如何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和重建。
这些知识点为高中历史课程中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内容,学生应通过阅读教材、参与课堂讨论和完成作业来加深对这些内容的理解。
二战历史知识点
![二战历史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fe5c69f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7f.png)
二战历史知识点第一章战前背景二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于1939年至1945年的一场全球战争。
在深入了解二战的过程和影响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该战争爆发前的一些背景知识。
1. 经济危机和大萧条二战爆发前的20世纪30年代,全球经济正遭受着严重的危机,这被称为大萧条。
股市崩盘、失业率的上升、国际贸易的萎缩等都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不稳定性和紧张氛围。
2. 德国纳粹兴起在德国,纳粹党崛起并夺取政权。
希特勒和纳粹党的极端主义思想迅速蔓延,将犹太人等少数群体定为敌人,并开始实施一系列歧视和迫害政策。
3. 意大利法西斯主义与德国类似,意大利也出现了法西斯政权。
墨索里尼领导下的意大利法西斯国家政府迅速扩大了对国内外的影响力,并采取了侵略行动。
4. 日本扩张主义在东亚,日本一直试图扩大其领土和影响力。
日本在中国东北发动了侵华战争,并于1937年占领了中国大部分沿海区域。
第二章战争爆发二战的爆发始于1939年。
以下是一些导致战争爆发的事件和原因。
1. 波兰入侵纳粹德国于1939年9月入侵了波兰。
这一行动标志着二战的正式爆发,引发了欧洲各大国的冲突。
2. 盟国和轴心国在战争期间,各国分为两个阵营。
英国、法国和苏联等国家组成了盟国,而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则组成了轴心国。
这两个阵营之间爆发了一系列的战争和冲突。
第三章战争进展及关键战役二战经历了许多重要的战役和战斗,其中一些对战争结果产生了重大影响。
1. 斯大林格勒攻防战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中最具象征意义的战斗之一。
苏联军队成功阻止了德国军队对该城市的攻击,这一胜利对于盟军取得战争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
2. 中途岛海战中途岛海战是太平洋战争中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海战。
美国海军在该战役中击败了日本海军,并扭转了战局。
3. 诺曼底登陆诺曼底登陆是盟军发起的一次重要的军事行动。
该行动成功地打破了德国在欧洲的防线,为盟军在欧洲战场取得胜利铺平了道路。
第四章终战和战争影响二战最终以盟军的胜利结束。
高考历史二战知识点
![高考历史二战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d44b49e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fe.png)
高考历史二战知识点二战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时间段之一,其对世界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了解二战历史,特别是对于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理解并掌握二战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简要介绍二战的一些关键知识点,帮助学生们在备考历史时更好地掌握相关内容。
1.二战爆发的原因二战爆发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第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遗留问题未能得到妥善解决,各国间的紧张关系日益升级;第二,德国法西斯纳粹政权崛起,希特勒上台后扩张野心勃勃;第三,日本进攻中国,充满军国主义思想导致了战争的蔓延。
2.德国法西斯纳粹的崛起希特勒通过民粹主义和反犹主义的政治手段迅速崛起,并成立了纳粹党。
1933年,希特勒上台成为德国总理,并很快将德国转变成一个极权政权。
在希特勒的领导下,德国开始重新武装并违背了凡尔赛条约的限制。
3.德国侵略行动的启动德国侵略行动的起始可以追溯到1939年,德国发动了对波兰的入侵,这也是二战正式爆发的导火索。
随后,苏联、英国和法国等国纷纷对德国宣战。
接下来的几年中,德国展开了西线和东线的军事行动,试图占领整个欧洲。
4.盟国在二战中的作用在二战中,由英国、美国和苏联领导的盟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英国的坚持和抵抗精神在战争初期对德国发起了有效的挑战,美国的加入则大大增强了盟军力量。
苏联则在东线上打败了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等战役中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
5.太平洋战争和原子弹爆炸除了欧洲战场上的战争,太平洋战争也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本袭击珍珠港后,美国加入了战争,并在太平洋地区发动了多次大规模的战役。
最终,为了结束战争,美国使用了原子弹,对广岛和长崎进行了核打击。
6.战争的后果和影响二战导致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资源损失,也对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后,联合国成立,并制定了宪章以促进和平与安全。
此外,二战也标志着殖民地体系的终结和一些国家独立运动的兴起。
7.纳粹战犯审判二战结束后,为了追究纳粹的战争罪行,纳粹战犯在纽伦堡进行了审判。
高中历史选修三复习 二战
![高中历史选修三复习 二战](https://img.taocdn.com/s3/m/7e730254168884868762d692.png)
一.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⒈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⒉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⑴原因: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后,于1935年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埃塞俄比亚发动侵略⑵时间:1935年——1936年⑶结果:意大利吞并了埃塞俄比亚⑷失败原因:①意强大装备先进,准备充分,训练有素,埃弱小埃塞俄比亚武器装备极其落后。
抗意战争领导方面有错误②西方大国绥靖政策的影响⒊西班牙反法西斯战争⑴背景:①西班牙人民阵线1936年在大选中获胜、成立共和国后,采取了一些进步措施,打击法西斯势力。
②佛朗哥等反动军官发动叛乱,内战开始。
③德意全力援助叛军,公开进行武装干涉,使原来的内战变成了一场西班牙人民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民族战争⑵时间:1936年——1939年。
⑶各方政策和态度:①英、法等——“不干涉政策”,②苏联、国际纵队——国际援助。
⑷结果:共和国政府被颠覆,建立了以佛朗哥为首的法西斯独裁政权。
⑸败因:内:力量有限外:西方绥靖政策。
⒋特点:反法西斯侵略为中心各国纷纷建立反法西斯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主要特点)⒌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⑴背景:①法西斯国家获得了巨大的财力、人力资源,占据了许多战略要地,实力大增。
②由于英、法、美等国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也使法西斯国家更加有恃无恐。
⑵原因:在侵略扩张过程中,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与英法美等国的矛盾日益加剧。
出于共同的利益需要,法西斯国家进一步勾结,互相支持利用.⑶结盟招牌:“反共”(利用与苏联的矛盾欺骗英法美等国)⑷过程:1936年德意签订《德意志议定书》形成柏林—罗马轴心,1936年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1937年意加入。
形成轴心国集团。
⑸影响:德、意、日三国轴心形成,从此,法西斯国家互相支持,肆意扩大侵略战争,世界大战迫在眉睫。
二.走向世界大战⒈英、法、美的绥靖政策⑴目的:①,避免战争,保住既得利益②祸水东引。
⑵实质:自私自利,姑息养奸(利己主义)⑶主要推行者:英、法、美⑷对象:德意日法西斯国家⑸表现:①对1931年日入侵中国,国联未真正制裁日本②对意入侵埃塞俄比亚,国联只进行有限的制裁,美推行“中立”③对德意入侵西班牙,英法采取“不干涉政策”,美推行“中立”政策④对德破坏《凡尔赛和约》听之任之1935年起,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后又吞并苏台德区。
二战知识点整理
![二战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8ed9b19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b4.png)
二战知识点整理二战是20世纪全球性的战争,时间跨度长达六年半,从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8月15日结束。
本篇文章将从多个角度整理二战相关的知识点。
一、二战的爆发1、希特勒登上权力宝座纳粹党在1925年成立,由阿道夫·希特勒领导。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
随后,希特勒逐渐加强政治权力,于1934年8月2日成为德国的最高领袖,并建立起极权主义政权。
2、德国入侵波兰1939年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德国和苏联就瓜分波兰达成共识。
不久以后,德国侵入波兰,正式拉开了二战的序幕。
3、盟军宣战1939年9月3日,英法两国宣布对德国宣战,随后纳粹德国的盟友意大利、日本也相继加入了战争。
二、二战的军事战场1、欧洲战场德国在战争初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先后侵占了丹麦、挪威、比利时、荷兰等国。
1940年5月,德国占领了法国,计划侵略英国,但由于英国皇家空军的坚强抵抗,最终失败。
1941年6月,德国对苏联发动了入侵行动,并一路向东推进。
然而,在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联军队成功地抵挡了德国的攻势,还以优势反攻,并成功地解放了苏联的大部分领土。
2、太平洋战场日本在1941年12月7日偷袭了美国夏威夷珍珠港,引发太平洋战争。
日本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成功地占领了东南亚、太平洋上的很多岛屿。
然而,在1942年的中途岛海战和1944年的关岛战役中,美国军队取得了重要的胜利,打破了日军的优势。
三、二战的影响1、全球经济的重构二战中大量的破坏和国家间的战争行动,导致了全球经济体系的重构。
二战后出现的一系列经济组织和协议,如联合国、布雷顿森林协议、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都成为了全球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各国社会的转型二战不仅改变了国际经济体系,也深刻地影响了各国社会机构的转型。
战争前后,许多国家经历了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变革,例如西欧国家实行了福利国家制度、苏联仍维持集中计划经济、日本开始追求经济增长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整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5ae8b3f58fb770bf78a55fe.png)
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整理战争起因经济危机法西斯独裁一战祸因双方阵营轴心国阵营同盟国阵营战争经过防御阶段转折阶段反攻阶段结束阶段主要战场东欧战场波兰战役、苏德战争西欧战场法国战役、敦刻尔克大撤退、不列颠空战、西西里岛登陆战役、诺曼底登陆太平洋战场中途岛海战、珍珠港战役、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珊瑚海海战亚洲战场中国战场(抗日战争、苏日战争)缅甸战场(滇缅战争)非洲战场阿拉曼战役、突尼斯会战大西洋战场大西洋海战敦刻尔克大撤退敦刻尔克大撤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英法联军的军事撤退行动。
偷袭珍珠港偷袭珍珠港是指由日本政府策划的一起偷袭美国太平洋海军舰队基地珍珠港的军事事件,它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诺曼底登陆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战役发生在1944年6月6日早6时30分,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
柏林战役战役于1945年4月16日发起,25日对柏林形成包围。
经激烈巷战,于4月27日突入柏林中心区,29日苏军开始强攻国会大厦。
30日希特勒在总理府地下室自杀。
1945年5月2日柏林战役结束。
战争评价第二次世界大战深刻地改变了人类历史。
其影响广泛地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和科技各个层面。
以军事科技的发展为中介,人类的智慧与自然界的能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被极大地释放出来,战争的破坏力空前增大、战争手段空前增多、战争样式空前丰富、战争空间空前广阔。
人类的战争活动由此由盲目走向自觉、由浮躁走向理智、由幼稚走向成熟,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二战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战争所带来的血腥杀戮,所造成的巨大破坏,长久的反映在战后人类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1、成立联合国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烈,根据雅尔塔会议协定,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中、英、美、苏、法为首的同盟国在1945年10月24日发起成立了联合国,中、美、苏、英、法则成为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二战历史知识点
![二战历史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a47bd6a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f9.png)
二战历史知识点二战是20世纪上半叶最具影响力的战争之一,涉及到了全球范围的冲突,共有超过70个国家参与其中。
本文将介绍二战的几个重要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段历史。
一、战争爆发的原因1.凡尔赛体系的失败:一战结束后,凡尔赛和约的条款使德国承担了沉重的赔款和领土割让。
这导致了德国经济的疲弱和国内不满情绪的高涨,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2.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和日本侵略中国:20世纪三十年代,意大利和日本相继侵略了弱小国家。
这种侵略行径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担忧,为后来战争的爆发提供了助推力。
3.德国法西斯的兴起:在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德国出现了纳粹党及其领袖希特勒。
希特勒上台后,通过鼓吹民族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思想,通过侵略行动谋求德国的复兴,引发了战争的爆发。
二、主要战场和决定性战役1.欧洲战场:二战的主要战场之一,包括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等国家。
其中,诺曼底登陆是欧洲战场的一个关键战役,盟军成功从海上登陆,最终在1945年击败了纳粹德国。
2.太平洋战场:二战的另一个主要战场,包括日本、美国、中国等国家。
珍珠港事件是太平洋战场爆发的导火索,日本袭击了美国的珍珠港海军基地。
而中途岛海战是太平洋战场的一个决定性战役,美国海军击败了日本海军,扭转了战局。
三、纳粹大屠杀和二战的人道主义危机1.奥斯威辛集中营大屠杀: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实施了大规模的屠杀犹太人的行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奥斯威辛集中营。
数百万犹太人在集中营中被杀害,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之一。
2.南京大屠杀:日本在二战期间侵略中国,南京大屠杀是日军对中国南京实施的一系列暴行。
据统计,数十万中国平民和士兵在南京遭到杀害、强奸和虐待,这也是二战期间的重要人道主义危机之一。
四、二战的结束和影响1.核武器的投掷:为了尽快结束日本的抵抗,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用核武器的事件,也使得日本无力继续战斗,最终宣布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总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ea1b2dd49649b6648d74734.png)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总结)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爆发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主要原因; 生产和市场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金融市场的不稳定.2. 爆发:1929年10月,美国纽约的股市崩溃,危机从美国开始,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界3.表现: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失业人数激增;农产品价格下跌4.特点:来势猛;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5.影响: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6.罗斯福新政背景:面对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胡佛政府无力扭转经济颓势罗斯福以新政为竞选口号,1933年入主白宫目的:摆脱困境,实现经济复兴内容: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稳定农产品价格,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推行“以工代赈”,刺激消费和生产。
评价: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缓和了社会矛盾,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7.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原因:客观原因:经济危机引起社会动荡,垄断资产阶级希望建立独裁政府主观原因:纳粹党打着社会主义、民族主义的招牌,进行欺骗宣传建立:1932年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1933年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标志着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的形成内外政策:政治上:实行一党独裁统治,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共产党,迫害犹太人,种族灭绝经济上: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文化上:控制文化教育,钳制思想军事上:废除《凡尔赛和约》,扩军备战外交上:退出国联;1936年德国军队开进莱茵非军事区8.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原因:客观原因: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垄断资产阶级希望建立独裁政府主观原因:军部法西斯势力的推动建立:1936年广田弘毅组阁,标志着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的形成内外政策:内政:独裁和扩军备战;外交:制定《基本国策纲要》,积极准备扩大侵略战争9.共产国际七大背景:全世界受到了法西斯侵略和战争的威胁;世界人民和法西斯国家的矛盾成为全世界最主要矛盾内容:号召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加强各国共产党的自主性意义:指导了各国共产党的活动,推动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难点辨析:1. 意大利法西斯与德日法西斯上台的背景不同,不是经济危机爆发之后上台,而是在此之前;德国法西斯是以政党形式通过合法途径上台的,而日本则是以军部为核心的法西斯势力通过一系列兵变和恐怖活动上台的。
二战知识点
![二战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333b4d0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8e.png)
二战知识点二战是人类历史上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战争之一。
它发生于1939年至1945年,涉及了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伤亡。
下面是关于二战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二战的起因二战的起因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被迫承担了大量的赔偿费用和政治责任。
由此导致了德国经济的崩溃和社会动荡。
而日本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实施对外扩张政策,接连侵占了中国的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
这些因素逐渐积累,使得国际紧张局势升级,最终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2. 盟军与轴心国二战期间,形成了两个对立的阵营。
盟军包括了英国、苏联、美国和其他反法西斯国家。
轴心国则由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等国家组成。
这两个阵营之间进行了长期的激烈战斗。
3. 希特勒和纳粹党的崛起希特勒是德国纳粹党的领导人,他借助经济危机和民族主义情绪,成功地在德国崛起。
纳粹党以种族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为核心理念,并通过秘密警察恐怖统治、煽动仇恨、迫害犹太人等手段来控制国家。
4. 轴心国的侵略二战开始后,轴心国展开了一系列侵略行动。
德国先后侵占了波兰、法国、奥地利和捷克等国家,奠定了欧洲的统治地位。
日本则开始侵略中国、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
5. 庞大的战争机器和战略武器二战是历史上第一次全面动员的战争,各大国家动员了海军、陆军和空军等庞大的军事力量。
同时,二战也出现了一些新型的战略武器,如德国的V2火箭、苏联的T-34坦克和美国的原子弹等。
这些武器的出现改变了战争的性质。
6. 盟军的反攻承受了一段时间的侵略后,盟军逐渐发动了反攻。
苏联在东线战场上一度取得了重要的胜利,德国军队被迫撤退。
同时,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本展开了猛烈的进攻,最终成功地将日本逼到了绝境。
7. 大屠杀和种族灭绝二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种族压迫和灭绝行动。
纳粹德国在战争期间对犹太人、吉普赛人和其他民族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
据统计,约有600万犹太人在纳粹集中营和毒气室中被杀害。
8. 二战的结束和影响1945年,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欧洲的战争基本结束。
二战必考知识点总结
![二战必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f1bb83a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54.png)
二战必考知识点总结一、背景知识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二战的爆发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战后,德国遭受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因此对后来纳粹党的崛起产生了重要影响。
2. 纳粹党的兴起:纳粹党是由希特勒在1920年创建的极右翼政党,纳粹党的兴起对二战的爆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933年,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这标志着纳粹党正式掌握了德国的政权。
3. 英国和法国的对立:英国和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是同盟国,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两国之间逐渐产生了对立。
这对后来二战的爆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 意大利和日本的扩张政策:在二战爆发前,意大利和日本在国际上通过侵略行为进行了扩张。
这对二战的爆发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5. 德国侵犯波兰:1939年9月,希特勒下令德国军队侵犯波兰,引发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这是二战爆发的直接导火索。
二、战争爆发与战争进程1. 波兰战役:1939年,德国发动了对波兰的侵略战争,这标志着二战的爆发。
随后,英国和法国宣布对德国宣战。
2. 战争迅速蔓延:随后,德国迅速侵略了比利时、卢森堡、荷兰和法国,形成了对法国的快速击溃。
3. 苏联介入:苏联在1939年与德国签署了莫洛托夫-里宾特洛夫协定,协定要求苏联和德国在东欧实行非侵略政策,并对波兰进行瓜分。
而在1941年,德国突袭苏联,引发了东部战线的激烈战争。
4. 日本的扩张: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东北,1939年与苏联进行了边境冲突。
1941年,日本偷袭了珍珠港,美国因此宣布对日本宣战,拉美国卷入了二战。
5. 太平洋战争:与欧洲战场相反,在太平洋地区,美国在与日本的战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中途岛海战和瓜达尔卡纳尔战役中,美国军队取得了战略上的重要胜利。
6. 非洲战役:在非洲地区,英国和德国军队进行了激烈的对抗,最终英国军队在北非取得了胜利。
7. 英国空战:在英国上空的空战对二战的结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1940年的英国空战中,英国在德国空军的挑衅下取得了胜利,这对后来的战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高中历史二战知识点
![高中历史二战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6b05a51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f4.png)
高中历史二战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
它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伤痛,也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格局。
以下是关于二战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二战的爆发1、纳粹德国的崛起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被迫接受了苛刻的《凡尔赛和约》。
这使得德国国内民族情绪高涨,经济陷入困境。
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趁机崛起,通过宣扬民族主义、种族主义和复仇主义,获得了广泛的支持。
2、希特勒的侵略政策希特勒上台后,积极扩军备战,先后吞并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
1939 年 9 月 1 日,德国入侵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二战的主要战场1、欧洲战场(1)德国的闪电战德国采用闪电战战术,迅速占领了欧洲大片领土。
包括比利时、荷兰、法国等国家都在短时间内沦陷。
(2)不列颠空战德国试图通过空袭征服英国,但英国皇家空军奋勇抵抗,最终使德国的计划破产。
(3)苏德战争1941 年 6 月 22 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入侵苏联。
这场战争是二战中规模最大、最残酷的战役之一。
2、太平洋战场(1)日本的侵略扩张日本在亚洲地区侵略中国、朝鲜等国家,并企图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
(2)珍珠港事件1941 年 12 月 7 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海军基地,美国随即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3、北非战场德国和意大利的军队与英、美等国的军队在北非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三、二战中的重要战役1、斯大林格勒战役这是苏德战争中的一场关键战役,也是二战的转折点。
苏联红军经过艰苦的战斗,最终击败了德军,扭转了战局。
2、中途岛战役美日之间在太平洋上的重要战役,美军以少胜多,重创日本海军,使太平洋战场的局势发生了有利于盟军的转变。
3、诺曼底登陆1944 年 6 月 6 日,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德国的灭亡。
四、二战中的重要人物1、希特勒纳粹德国的元首,二战的发动者之一,其极端的种族主义和侵略政策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灾难。
高一历史一战二战知识点
![高一历史一战二战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1cc7640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68.png)
高一历史一战二战知识点一战(1914-1918年)是20世纪上半叶最具影响力的战争之一,也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之一。
一战的爆发导致了世界格局的巨大变革,对后来的二战产生了深远影响。
下面将介绍一战和二战的关键知识点。
一、一战知识点1. 一战爆发的原因一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是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的继承人弗朗茨·费迪南德大公在波斯尼亚首都萨拉热窝遇刺身亡,这引发了一系列的冲突和宣战。
然而,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军备竞赛、民族主义和同盟体系等深层次的矛盾。
2. 重要战役和条约一战期间发生了许多重要的战役和签订了一些重要的条约。
例如,马恩河战役、索姆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契河战役等。
此外,凡尔赛条约是结束一战的主要条约,其对德国的制裁措施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3. 倒戈现象一战中,由于战争的残酷和士兵们长时间的战斗疲劳,倒戈现象时有发生。
这导致了士兵们的士气下降,以及军队的损失和战争进程的变化。
二、二战知识点1. 二战爆发的原因二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是1939年,纳粹德国侵占波兰,引发了战争的爆发。
然而,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一战后留下的经济危机、国际关系紧张、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思想的兴起等。
2. 战争的主要参与国和阵营二战期间,主要的参与国和阵营包括了盟军国家(英国、美国、苏联等)和轴心国(德国、日本、意大利等)。
这两个阵营之间进行了激烈的战争。
3. 重要战役和条约二战期间发生了许多重要的战役,如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珍珠港事件等。
同样,波茨坦会议和日本投降后的日本无条件投降条约都是结束二战的重要事件。
4. 大屠杀和纳粹集中营二战期间,纳粹德国进行了大屠杀和建立了集中营。
其中,大屠杀的代表事件有犹太人大屠杀和南京大屠杀。
这些事件成为二战的罪行,也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总结:一战和二战作为20世纪上半叶最重要的战争,对人类历史和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了解一战和二战的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两场战争的原因、结果和影响。
高中历史二战知识点归纳
![高中历史二战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5d5113b6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e0.png)
高中历史二战知识点归纳高中历史二战爆发的原因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矛盾发展。
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惩罚性规定,使战后德国民族主义复仇主义情绪蔓延,成为法西斯势力正式成为兴起的土壤。
战胜国之间也矛盾重重,意大利和东洋不满已也已得利益,伺机重新瓜分世界;费煜之间的矛盾不断发展。
还有资本主义与两种不同制度之间的矛盾。
2.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对二战的爆发起了催化剂的作用。
经济危机惹来政治危机,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形成了欧、亚三个战争策源地。
3.城镇化帝国主义北欧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垄断资本对于利润的追求中亚国家导致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随着各国实力对比的变化,急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日益激烈。
高中历史绥靖政策2.《慕尼黑协定》是大国强权政治的产物,是绥靖政策进一步发展的公署乙醛,是该财政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
它严重地侵犯了捷克斯洛伐克的主权,助长了法西斯德国的嚣张气焰,加速了越战的爆发。
同时,这一协定的签订,也加深了苏联对英法的不信任,促使苏联与德国草签《互不侵犯条约》,推行祸水西指的自保政策。
高中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1.日本是一个岛国,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这使日本垄断资产阶级向外谋求出路。
2.太平洋战争是日、美争夺以中国为重点的国际上亚太地区的螺科岩。
3.战争经济的韩国需要是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经济根源。
东京的国力经不起长期的战争禁不起消耗。
随着战争的不断扩大,日本帝国主义把越来越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在中国战场上为,英美等国对日本实行的贸易禁运,对战略物资沈重严重依赖进口的日本打击沉重,促使日本下了“对美一战”的决心。
4.德国在欧洲战场上的胜利及攻势,普遍性上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成为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外部动因。
高中历史战争与和平的思考“二战”是人类历年来规模、对世界战事影响相当深远的一次战争,对后世的借鉴极其作用尤为重大。
为了赢得战争,双方调动一切经济力量,使得世界经济五国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基础知识总结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基础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d4e136aaf1ffc4ffe47ac72.png)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结构】一、历史背景: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法西斯兴起原因:A、历史原因:(1)本国是通过改革的方式或者是王朝战争的形式,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的,缺乏民主传统,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2)三国对于新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存在不满情绪。
B、现实原因: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
2、法西斯发展表现:3权统治;对外鼓吹民族优越论和进行侵略扩张,企图称霸世界。
同时,法西斯运动还蛊惑人心的提出一些限制资本家和地主、保护中下层劳动者的口号,以笼络普通群众。
3、法西斯政权建立,战争策源地形成:(1)意大利:1922年,建立起以墨索里尼为首相的法西斯政权。
(注意其特殊性:经济危机爆发前)(2)日本:1931年,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936年,二二六政变的发生,标志着日本法西斯体制的确立。
(3)德意志:1932年,纳粹党成为国会中的第一大党。
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掌握了国家政权,标志着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二、局部战争的发生:1、30年代的侵略战争:(1)非洲:1935年——1936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要求掌握原因:主要从埃塞俄比亚的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和经济的落后回答)(2)欧洲:德国意大利干涉西班牙内战。
(要求掌握原因:主要从西班牙的战略位置的重要性来考虑,注意西班牙内战性质的转变:内战——反侵略战争)德国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
(3)亚洲:日本发动全面侵华。
2、局部反法西斯战争:(1)中国:最早进行了反法西斯战争,从防御阶段转入相持阶段。
(2)西班牙:在共产国际的倡导下,建立了西班牙人民阵线政府,并且进行了积极的抵抗,其中还受到了世界进步人士的支持:国际纵队。
(3)意大利:坚强反抗。
3、大国的反应:绥靖政策(1)英法的绥靖政策:(表现)A、埃塞俄比亚战争发生后,英法操纵的国联不得不宣布意大利为侵略者,对其进行经济制裁,但石油却不在制裁之内,而且,侵埃战争结束不久,制裁便被取消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笔记&知识点整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笔记&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19c3becc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bf.png)
《第二次世界大战》笔记&知识点整理
1)二战背景:①(根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②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扩张。
③英法的绥靖政策和美国的中立政策客观上促进了二战的爆发。
2)绥靖政策的表现:①1931年日本入侵中国。
②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③德国干涉西班牙内战。
3)慕尼黑阴谋的影响:①绥靖政策到达顶峰。
②德国更加肆无忌惮。
③苏联对英法更加不信任,与德国签定《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4)《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定影响:①德国就为发动战争时免于两线作战,解除了后顾之忧。
②苏联也避免了首先遭到德军的攻击,赢得了备战时间。
③不利于世界反法西斯同谋的早日形成。
5)二战爆发的原因:(根本原因)①帝国主义是现代战争爆发的根源。
②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直接原因)①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6)二战爆发的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https://img.taocdn.com/s3/m/2803280a998fcc22bdd10d04.png)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次世界大战含义: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所进行的规模最大的全球性战争。
战争最高潮时全球有61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有19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
交战双方是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等国组成的反法西斯同盟与以德国,日本,意大利等法西斯国家组成的轴心国集团。
战火遍及欧洲、亚洲、美洲、非洲及大洋洲五大洲;交战双方同时也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及北冰洋四大洋展开战斗。
1945年5月8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概况:1、原因:①根源:由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起的。
②经济危机是加速二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部隐含的矛盾的激化是二战爆发的诱因。
④法西斯侵略扩张势力,是二战的罪魁祸首。
⑤绥靖主义政府的影响:绥靖主义者充当了二战的帮凶。
⑥苏联客观上的绥靖主义作用。
⑦30年代各国的反法西斯斗争没有能够阻止世界局势朝着新的世界大战的方向发展。
2、战争:(1)局部:①对日本制造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国际联盟没有采取真正的制裁措施。
②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英法控制的国联不把石油等战略物资列入对意大利的禁运范围;英国掌控下的苏伊士运河照旧供意军使用;美国推行“中立政策”,禁止美国船只向交战双方运送武器。
③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英法采取所谓的不干涉政策;拒绝援助西班牙人民的政策;美国执行《中立法》,利利于叛军。
④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⑤二战爆发后:英法没有对德军发动大规模进攻,史称“奇怪战争”。
(2)全面:①爆发: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二战爆发。
②扩大: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
1941年12月,日军突袭珍珠港。
③转折:中途岛海战、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
④胜利:1943~1945年,意、德、日先后投降。
3、影响:①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
②摧毁了法西斯主义,争取和平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练习
![《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e4df6819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89.png)
《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练习相关知识点梳理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二战全面爆发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二战的主要战场:东方主战场:七七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欧洲西线战场:1940年德国进攻北欧国家。
5月,进攻法国,意大利趁火打劫。
欧洲东线战场:1941年6月,德国向苏联进攻。
10月苏联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太平洋战场: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2.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的转折•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意日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意义:3.《联合国家宣言》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二战的转折: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苏联胜利,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943年9月,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意大利无条件投降。
1944年6月,美英盟军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4. 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雅尔塔会议:时间地点:1945年2月,在雅尔塔召开会议。
参加国及代表: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
会议主要内容: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参加对日作战。
•波斯坦会晤:时间:1945年7月会晤国:美、英、苏主要内容: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斯坦公告》,重申了《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德国投降: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二战知识点归纳
高中历史二战爆发的原因
性规定,使战后德国民族主义复仇主义情绪蔓延,成为法西斯势力兴
起的土壤。
战胜国之间也矛盾重重,意大利和日本不满已得利益,伺
机重新瓜分世界;美日之间的矛盾持续发展。
还有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
两种不同制度之间的矛盾。
2.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对二战的爆发起了催化剂的作用。
经
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形成了欧、亚两个战
争策源地。
3.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垄断资本对于利润的追
求导致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随着各国实力对比的变化,急夺世
界霸权的斗争日益激烈。
4.英法推行缓靖政策。
二战前英法美推行的缓靖政策,助长了法西
斯的侵略扩张,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高中历史绥靖政策
1.“缓靖政策”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以英法为代表的
西方国家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所采取的姑息、退让、妥协、纵容的政策。
其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牺牲别国的利益保护自
己的既得利益;二是将祸水东引,牺牲苏联求得西欧无战事。
绥靖政策
的实质是:以牺牲局部利益和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满足法西斯国家
的侵略欲望,尽可能把法西斯侵略矛头引向社会主义苏联,缓和帝国
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2.《慕尼黑协定》是大国强权政治的产物,是绥靖政策进一步发展
的产物,是该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
它严重地侵犯了捷克斯洛伐克的
主权,助长了法西斯德国的嚣张气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同时,这
个协定的签订,也加深了苏联对英法的不信任,促使苏联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推行祸水西指的自保政策。
高中历史太平洋战争的原因
1.日本是一个岛国,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这使日本垄断资产
阶级向外谋求出路。
2.太平洋战争是日、美争夺以中国为重点的亚太地区的必然结果。
3.战争经济的需要是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经济根源。
日本的国力
经不起长期的战争消耗。
随着战争的持续扩大,日本帝国主义把越来
越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在中国战场上,英美等国对日本实行的
贸易禁运,对战略物资严重依赖进口的日本打击沉重,促使日本下了“对美一战”的决心。
4.德国在欧洲战场上的胜利及攻势,客观上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成为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外部动因。
高中历史战争与和平的思考
“二战”是人类迄今为止规模、对世界影响最为长远的一次战争,
对后世的借鉴作用尤为重大。
为了赢得战争,双方调动一切经济力量,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特别是战后的经济在高科技的推
动下重新起飞之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已成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的潮流。
于是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之时,国际合作也成为绝对必须
之事。
正是这种相互依存的国际经济关系,形成了抑制新的世界大战
爆发的重要因素。
二战后,人们更多地接受了历史的教训,在处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
与危机时表现出更多的谨慎。
今天,“妥协”意味着任何国家都不能
以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意味着各国在捍卫自己核心利益的同时,必须
承认和照顾他国的合理利益,达到某种有取有予的平衡;意味着反对和
抵制国际关系中的任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所有国家理应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只有增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