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与性别传播PPT课件
《文化研究·性别》PPT课件
社会性别概念被大量地运用到 对两性不平等关系的分析中, 为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高潮的 到来推波助澜;
同时大量理论著作的出现标志 着女权主义建立起了自己的理 论体系和分析方法,有了独立 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视角。
二、女权主义理论
女权主义理论可以被划分 为宏观理论和微观理论两 大类。
• 穆勒当时提出了一个著名的 论断:“一个性别从属于另 一个性别是错误的。”他认 为,女性的能力看上去确实 低于男性,但这是长期社会 压迫和错误教育的结果,是 压抑一方激励另一方的结果。
以沃斯通克拉夫和穆勒 等人的女权主义启蒙理 论作为代表,第一次女 权主义运动浪潮在英国、 法国和美国兴起:
通过了保护女工立法,减少劳 动时间,改善工作条件,提高 工资和保障福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世界范围内的各种解放运 动为女权主义的发展提供 了契机,并在60年代形成 了女权主义运动的第二次 高潮。
但是在美国,女权主义出现了一次 短暂的消退期。60年代美国的所谓 “快乐的家庭主妇”现象是指妇女 退回到了家庭,充当小康家庭的贤 妻良母,一些工作的女性也大多从 事图书管理员、秘书之类的辅助性 工作,更为关键的是,当时的社会 舆论认为职业女性不符合女人的天 性。
“女权主义”一词最早在19世纪90年代出 现在法国,后传到欧洲和美国,并逐渐流 行开来;五四时期,“女权主义”传入中 国,“男女平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旗帜 之一,直接促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妇女 解放运动。
一、女权主义运动
在欧洲,女权主义的 思想源远流长,薄迦 丘、蒙田、乔叟等人 文主义先驱都曾发出 “男女平等”的呼吁;
• 因此,性别是一组不断重 复的行为,一种看起来自 然的存在,这就意味着男 人和女人可以跨性别来扮 演另一种性别角色。
大众传媒与社会性别观念的传播
大众传媒与社会性别观念的传播摘要:大众传媒在传播性别观念方面有两面性,一方面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性别成见,主要表现为对男女两性的性格、形象、智力、社会分工、家庭角色等方面的定型化。
媒介所强化的性别成见最终影响受众的性别观念和行为。
另一方面,如果媒体从人文主义立场出发,以社会性别为视角,以具有生命的个体为着眼点,发现和建构入的主体精神,使两性构成平等、对话、互补的良性关系,将有助于改变社会的性别成见,推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关键词:大众传媒;性别成见;社会性别理念现代社会人与传播媒介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以致有人说21世纪是传媒的世纪。
传媒不仅是信息传递的通道,媒介还是社会文化观念的塑造者。
尤其是在大众传媒力量无孔不入的情况下,媒介所传播的性别意识和价值观对大众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传媒神话与性别成见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超越了人际传播的局限,将信息和观念传播到更为广阔的地域空间,使不同国家、种族、地区、性别、阶层都能有效地共享信息资源,达到文化的传播、交流和创造。
大众传媒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公共权力,有着构建公共空间、增强信息与意见交流、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大众传媒也有公权私用、为了某种政治和经济利益歪曲事实制造虚假新闻、违背公平与正义的媒介审判以及传播错误理念误导受众的负面影响。
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美国新闻理论家李普曼很早就注意到了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巨大影响,他不仅对大众媒介的性质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而且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概念:“拟态环境”(pseudoenviron-ment)与“刻板成见”(stereotype)。
这两个概念戳穿了传媒神话,准确揭示了传媒神话的本质。
所谓“拟态环境”是说大众传媒呈现给受众的内容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通过对客观事件或信息进行主观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之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然而,由于这种加工、选择和结构化活动是在一般人看不见的地方(媒介内部)进行的,所以,通常人们意识不到这一点,而往往把“拟态环境”作为客观环境本身来看待。
大众传媒与社会性别
大众传媒与社会性别(文章来源:传媒学术网姜红)在商业文化席卷全球的今天,大众传媒的繁盛是有目共睹的。
这个大众与现代传媒携手掀起的声势浩大的“狂欢节”正方兴未艾。
但是,透过光怪陆离的表象和日益先进的传播手段,我们却发现,传媒给人们带来的,并不都是积极的生活方式,或进步的思想观念。
1995年在我国召开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上,189个国家政府和观察员签署了《行动纲领》。
《纲领》确定的十二个重大关切领域之一是“妇女与大众传媒”,认为“在大多数国家,大众传媒并没有用均衡的方式描绘妇女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对社会的贡献,相反宣传报道的往往是妇女的传统角色,或有关暴力、色情等行为。
”[1]那么,女性到底在大众传媒中以什么面目出现?大众传媒中的性别角色在何种程度上受到社会观念的影响?大众传媒所传播的性别文化观念又怎样对受众产生作用?本文力图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分析和阐释这些问题。
所谓“社会性别”(gender),在英语中本指词的阴阳性,用以区分从解剖学角度来区别男性和女性的“生理性别”(sex)概念。
这种区分意在说明,“男女所扮演的性别角色并非由生理所决定,而是由社会文化所规范的。
”[2]一、传媒中的社会性别话语虽然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了半个多世纪,但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男权中心的社会文化价值体系依然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大众传媒更以其复杂和隐蔽的方式巩固着本已不十分坚固的男权观念和男权文化规范。
在中国,女性从未像今天这样获得了打扮化妆自我表现的自由,但同时,今天的女性比共和国历史上任何时期的女性更具有沦为男性的玩物和附属品的可能性。
从传媒不断制造的或为传统的贤妻良母、或为现代的漂亮花瓶等女性形象中,我们已然嗅到了陈腐的、本应式微的价值观和性别观念的气息。
从传媒这块男权文化的布雷区入手,对于清理社会文化观念中的男权污染,提高全社会性别意识水平,都将大有裨益。
从内容上分析,传媒中的男权话语主要有以下几类:1、“第二性”著名女权主义理论家西蒙娜·波伏娃有句名言:“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变成的。
《大众传媒》PPT课件
精选PPT
3
精选PPT
4
“第一接触”媒介接触人群年龄差异
• DCCI 2008上半年调查 数据显示:把互联网作 为“第一接触媒体”的 互联网用户主要集中在 26-40岁的年龄段,这 些年龄段用户对媒介具 有较大的选择权,且网 龄较高,对网络具有较 高的依赖程度。
精选PPT
5
DCCI 2008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08上半年互联网用户人均月互联网消 费211.8元,该数字比2007上半年(186元)增长13.9%,网络消费稳步
• 媒体总能从数以万计的事件或人物中挑选一个出 来,使它变得重要。
• 一些公众人物常常出现在著名周刊封面上。
• 平面媒体只是我们对名人授予地位的一个面向而 已。另一个我们授予地位的方法是在互联网中搜 寻某人信息。在2002年底,GOOGLE这个主要搜 寻引擎,整理该年底全世界各国使用者所做的 550亿次的搜寻,它决定了谁较热门,谁较冷门。 全球5个主要名人:P183
精选PPT
2
课外知识链结
• 7月15日消息,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今日 发布《2008中国互联网网站媒介监测数据 /IMI指数报告-上半年》。报告显示,互联 网“第一触媒”地位进一步巩固。
• DCCI 2008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 上半年中国互联网用户“第一接触媒体” 统计中,互联网占73.2%,超过2007年 67.1%的水平,互联网日益成为网络用户的 “第一接触”媒介,网络依赖程度有增加 趋势。
• 胖——身体矮胖的男人经常被描绘成较不 浪漫、经常大吃、并且经常成为被嘲弄的 对象
• 少数族群在电视节目里经常是被刻板印象 化。在美国,黑人经常被描绘成犯罪的人。
中国:河南人
精选PPT
大众传媒与社会性别(复习)
一、何谓大众传媒大众传播媒介包括报纸、杂志、图书、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作为一种向社会传送信息的行业,它已经渗透进了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它传播迅速,覆盖面广,渗透力强,对于政府的决策的宣传、社会道德伦理的建构及对于人们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的重塑都具有不可轻视的影响力。
因此,作为“第四权力”,媒介通过选择和建构社会知识和社会影像从而对人类的发展与变化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何谓生理性别人类基于生理差异形成了性别,这只是生物学上的区分,也就是生理性别.一)性别的鉴定:1、出生时,生理发育要符合医学鉴定,顺利取得出生证明上明确的性别归属,这个性别证明一般通过第一性特征来确定。
2、在成长过程中完成第二性征的完全发育。
3、染色体来分辨:x和y染色体构成的差异三、什么是社会性别社会性别则是男女两性在生理因素基础上,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形成的性别特征与差异,主要基于社会文化的建构。
社会性别是人在成长过程中被逐渐培养成的,它可以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被改变。
因此,社会性别和性别不一定是一致的,社会性别与性别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任何人都是性别和社会性别的合一。
社会性别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每个人都有社会性别,社会性别源于社会建构,社会性别规范人的行为,决定人的社会角色和行为特征。
而这一理论渊源来自于波伏瓦在《第二性》中的著名的话:“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变成的。
”社会性别具有以下几点含义:1、社会性别与性别是互相嵌入的关系。
2、社会性别研究的出发点是揭示两性不平等的状况。
3、社会性别研究的内容是分析性别不平等和再生产的原因。
四、大众传媒与社会性别的关系女性主义媒介研究都关注大众传媒与社会性别互相作用的关系,对大众传媒在社会性别特征建构方面发挥的作用进行评估和判断,形成了一种新兴的传媒批评类别——女性主义传媒批评。
社会性别与大众传媒关系的研究主要包括对大众传媒以下三个方面的检视和批评。
1、制作领域2、文本领域3、对受众的影响1、制作领域。
《大众文化概述》课件
大众文化与个人身份认同
大众文化对个人身份认同具有重要影响,人们通过接受和追求特定的文化元 素来表达自己的身份认同,并与其他人产生关联。
大众文化与社会认同
大众文化不仅能够影响个人,还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通过共同参与大众文化活动,人们建立起相似的 评判标准和价值观,形成社会认同感。
大众文化与消费文化关系
大众文化与消费文化密不可分,文化产品的推广和销售成为消费主义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文化也 受到商业利益的影响。
大众文化与电影
电影文化
电影作为大众文化的核心元素 之一,通过电影创作与观影体 验,人们共同分享和交流文化 价值。
影片制作
电影创作的流程与技术也是大 众文化中的重要部分,推动了 电影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商业化
大众文化成为商业利益的重要方向,产生了 丰富的文化产品市场。
大众文化的影响力
1
个人生活
大众文化对个人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影响人们的娱乐选择、消费行为等。
2
社会价值观
大众文化承载着一定的价值观,对社会价值观念的塑造与传递起到重要作用。
3
文化认同
大众文化也是人们认同自己文化身份的重要依据,塑造个人和群体的文化认同感。
电影院体验
观影是人们追求娱乐的一种方 式,电影院成为人们感受大众 文化的重要场所。
大众文化与音乐
1
音乐流派
音乐作为大众娱乐的重要形式,各种音乐流派的出现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喜好和需 求。
2
音乐产业
音乐产业的发展,推动了音乐文化的传播与演变,促进了音乐艺术的多元化。
3
音乐社交
音乐也成为人们交流和互动的重要方式,通过音乐分享与讨论,人们建立起相互 联系与共鸣。
基因、文化和性别资料30页PPT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பைடு நூலகம்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基因、文化和性别资料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学习课件】第一章大众文化概述
文学作品 构成论
文学创作论
文学接受论
完整版ppt
5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说
世界
读者 作家
作品
艾布拉姆斯 M.H.Abrams
完整版ppt
6
二、文学理论应有品格
文学理论的实践性
➢ 来源于文学活动实践 ➢ 为文学活动实践所检验
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
➢ 一种意识形态 ➢ 民主、科学、现代的取向
完整版ppt
7
第二节 文学理论的形态
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 依据
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
完整版ppt
8
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
文学理论认识的客体:文学活动的整体
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
➢ 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
➢ 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
完整版ppt
9
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
文学哲学 文学社会学 文学心理学 文学符号学 文学价值学 文学信息学 文学文化学
完整版ppt
17
“物感”说
➢ 《毛诗大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 动于中而形于言。”
➢ 《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 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 陆机《文赋》:“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 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人禀七情,应物斯感, 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第一编 导论
完整版ppt
1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完整版ppt
2
第一节 文学理论的性质
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
完整版ppt
3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大众文化与性别传播ppt课件
ppt精选版
12
话题讨论
大众文化中的社会性别形象
ppt精选版
在一个由性别的不平衡所安排的世界中, 看的快感分裂为主动的/男性和被动的/女 性。起决定性作用的男人的眼光把他的幻 想投射到照此风格化的女人形体上。女人 在她们那传统的裸露癖角色中同时被看和 被展示,她们的外貌因编码而具有强烈的 视觉和色情感染力,从而能够把她们说成 是具有被看性的内涵。”
大众文化与性别传播
ppt精选版
1
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
“女人并不是生就的,而宁可说是逐渐形成 的。在生理、心理或经济上,没有任何命运 能决定人类女性在社会的表现形象。决定这 种介于男性与阉人之间的、所谓具有女性气 质的人,是整个文明。”
——西蒙娜波伏娃:《第二性》
ppt精选版
2
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的几种定义:
ppt精选版
3
“社会性别一词用来指社会文化形成的对男 女差异的理解,以及在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属 于女性或男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 (《英汉妇女与法律词汇释义》)
ppt精选版
4
作为个体,社会性别由以下要素构成: 生理性别类型 社会性别身份认同 社会性别化的婚姻和生育地位 社会性别化的性取向 社会性别化的个人性格 社会性别的形成过程 社会性别信念 社会性别展示
——劳拉穆尔维《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
ppt精选版
9
健康与苗条:身体的规训与操纵
“那些拥有与正确的身体形象不符的体形的女 性——特别是那些‘胖女人’——则始终被置 于窘境之中:她们得节食,得运动,得做所有 能起减肥作用的事情,原因只不过是她们的体 形不够‘自然’,或者说不够健康。”
ppt精选版
“泛指社会对两性及两性关系的期待、要求 和评价。社会性别常常在社会制度(如文化、 资源分配、经济体制等)中以及个人社会化 的过程中得到传递、巩固。”(《联合国计 划开发署社会性别与发展培训手册》)
第三章文化与性别差异-PPT精选文档
性别恒常性由三种对性别理解的不同成熟度组成: 即性别同一性、性别稳定性和性别一致性。
2~3岁的儿童获得性别同一性,能够分清自己和 他人的性别。随着对性别理解的成熟度提高,儿 童在4~6、7岁期间获得性别稳定性概念,知道 性别不会随时间变化而改变。6~7岁的儿童开始 知道性别也不随一个人的外表、服饰和活动的改 变而改变,已获得性别一致性概念。
4、社会文化
社会文化是影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一个 较宏观的因素,它能够通过作用于以上三 种中介对儿童的发展产生影响。美国人类 学家马格丽特· 米德指出,在两性之间没有 普遍的或近乎普遍的人格,相反,是社会 文化导致了两性间各种各样的气质差异。
米德对新几内亚的三个原始部落,即山地居民——阿拉佩 什人、河边居民——蒙都哥莫人及湖边居民——昌布里人 进行研究发现,适合男女的角色形态因其文化形态不同而 迥然不同。三个部落中,昌布里部落社会有明显的性别分 化现象,表现出阴刚阳柔,即 “女人掌权,重实际、冷 酷,是主要的经济支柱,男子纤柔、多愁善感,在修饰仪 表及艺术追求上消磨时光;蒙都哥莫部落社会中无论男女, 一律表现出强暴和具有竞争性,表现出刚毅、凶悍的性格, 这个部落也是凶残的食人肉部落;而阿拉佩什部落中,男 女具有相似的温和、合作与母性,一律表现出温柔、平和 的性格特征。”
(二)文化对性别角色形成的影响 1、家庭环境 婴儿出生后与家庭成员(主要是母亲和父 亲)的接触是社会化的第一步,儿童可能 以父母的行为作为观察学习以及模仿的榜 样,也可能从父母那里获得有关性别的知 识、态度和信念。
父母的抚养方式对幼儿性别角色的形成和发展有 直接的的影响。孩子还未出世,父母就按照社会 流行的性别角色价值观,对孩子的性别怀有期望。 孩子一降生,就因性别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待遇。 父母对男孩的教育是期望型的,着重于教授他们 如何获取成功以及控制自身情绪的方法,而对女 孩子的教育是保护型的,总是向她们给予较多的 保护。
性别文化问题研究 - POWERPOINT PRESENTATION-文档资料
第一讲 性别与文化研究
一、什么是文化?
1.文化与文明 (1)泰勒的文化定义:包括知识、信仰、
艺术、道德、法律、习惯以及作为社会成 员的人所获得的任何其他才能和习性的复 合体(1871)。 (2)威廉斯的文化定义 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整体)。
(3)文化与文明的互动关系
物质文明
(自然与人化自然)
四、性别文化行为组成,通过证明某种价
值观、期望、意义和行为模式的正当性, 反映并维护某种社会秩序。
(1)性别是文化生活的核心
性别文化:性别结构→社会性别
性别行为→家庭秩序
(2)两性关系(合作与冲突)决定人类历 史进程(海伦与特洛伊战争)
2.性别文化观念(意识、理念)
李银河《生育取向》,出生性别比社会风 险问题。100/119。哈市:100/117。最 高为100/140。常态102~107。1981: 108.47(正常)。1990:111.87。全国 2/3省份出生性别比在108~117之间。第 五次人口普查:117。1999:高达123.7。 1985~2000年,15岁以上男比女净多出 1883万。(10~20年后5000~7000万光 棍)。
1998 (3)[美]波利·扬——艾森卓:《性别与欲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2003 (4)[日]江原由美子:《性别支配是一种装置》,商务印书馆,
2005 (5)[英]伊·赖特:《拉康与后女性主义》,北大出版社,2005 (6)陶东风:《文化研究读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巴
特勒《身体事关重大》、朗格《女性主义与文化研究》 (7)罗岗主编:《视觉文化读本》,广西师大出版社,2003
活 五、同性恋的社会交往与价值观念 六、福柯的性权力话语理论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6
两性气质刻板印象
男性气质/主体:认知主体、自我、独立性、 主动性、主体性、理性、事实、逻辑、阳刚、 秩序、确定性、可预见性、控制性、精神、 抽象、突变性、自由、智力、文化、文明、 掠夺性、生产、公众性
女性气质/客体:认知客体、他者、依赖性、 被动性、客体性、情感、价值、非逻辑、阴 柔、无序、模糊性、不可预见性、服从性、 肉体、具体、连续性、必然、体力、自然、 原始、被掠夺性、生殖、私人性
.
4
作为个体,社会性别由以下要素构成: 生理性别类型 社会性别身份认同 社会性别化的婚姻和生育地位 社会性别化的性取向 社会性别化的个人性格 社会性别的形成过程 社会性别信念 社会性别展示
.
5
作为社会制度,社会性别由以下要素构成: 社会性别地位 劳动的社会性别分工 社会性别化的亲属关系 社会性别化的性规则 社会性别化的个人性格 社会性别化的社会控制 社会性别意识形态 社会性别形象
大众文化与性别传播
.
1
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
“女人并不是生就的,而宁可说是逐渐形成 的。在生理、心理或经济上,没有任何命运 能决定人类女性在社会的表现形象。决定这 种介于男性与阉人之间的、所谓具有女性气 质的人,是整个文明。”
——西蒙娜波伏娃:《第二性》
.
2
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的几种定义:
“泛指社会对两性及两性关系的期待、要求 和评价。社会性别常常在社会制度(如文化、 资源分配、经济体制等)中以及个人社会化 的过程中得到传递、巩固。”(《联合国计 划开发署社会性别与发展培训手册》)
.
12
话题讨论
大众文化中的社会性别形象
.
13
.
8
“在一个由性别的不平衡所安排的世界中, 看的快感分裂为主动的/男性和被动的/女 性。起决定性作用的男人的眼光把他的幻 想投射到照此风格化的女人形体上。女人 在她们那传统的裸露癖角色中同时被看和 被展示,她们的外貌因编码而具有强烈的 视觉和色情感染力,从而能够把她们说成 是具有被看性的内涵。”
——劳拉穆尔维《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
.
9
健康与苗条:身体的规训与操纵
“那些拥有与正确的身体形象不符的体形的女 性——特别是那些‘胖女人’——则始终被置 于窘境之中:她们得节食,得运动,得做所有 能起减肥作用的事情,原因只不过是她们的体 形不够‘自然’,或者说不够健康。”
.10Biblioteka 一名饮食紊乱症研究专家对芭比娃娃的批判: “我曾经希望这些身材离谱的塑料娃娃会从当 今这个具有健康意识的时代渐渐消失;情况根 本不是这样……再次欢迎你,脸上挂着永恒微 笑、胸脯高耸的芭比,连同你那细棍子般的双 腿和不出汗的健身操。我很担心她给我们的年 轻人带来了什么样的角色榜样。无疑,当文化 正铁面无情地不断告诉你如何向着苗条和完美 身段的目标而奋斗的时候,一个赛璐珞小人叫 人很难接受。”
.
7
身体技术在男女性别中的不同规训
“身体技术”是描述“人们在不同社会 了解如何使用自己身体的种种方式。”。 对身体的行动而言,没有“与生俱来” 的形式,对于像走路、游泳、吐痰、挖 掘、行军甚至注释或是分娩等等行为而 言没有反人类的、前文化的、普遍的或 遗传的形式。相反,身体的行为是因历 史和文化条件而不同的,是后天获得的 属性。
.
11
性别、空间与权力
“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区分
“想一想你小时候的家。谁坐在桌子的上席— —那个属于领袖的位置?在大多数父母双全的 异性恋家庭,那个座位属于男主人,象征着他 在家庭中的领导地位。你的父亲有自己的房间、 空间或座椅吗?你的母亲也有吗?许多男性拥 有自己的私人书房、私人创作室或者其他私人 空间,而拥有这样的私人空间的已婚已育女性 则很少。”
“社会性别关注男女之间由于社会结构性原 因所形成的差别。社会性别不仅指个体层次 上的认同和个性,而且指结构层次上的在文 化预期和模式化预期下的男子气和女子气。” (《牛津社会学词典》)
.
3
“社会性别一词用来指社会文化形成的对男 女差异的理解,以及在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属 于女性或男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 (《英汉妇女与法律词汇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