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赏析 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设计
福州二中语文组白杨青教学目标:感受情感美,感受人物命运的悲剧情感。
鉴赏音乐美,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绘音乐形象的写作特点。
学情分析:《琵琶行》面对的是高一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大多十七八岁,处于青春期的他们都对易受感染,喜爱音乐,将音乐描写作为重点来讲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但是他们对音乐的认识大多停留在感性层面,因而教师一方面要从音乐描写的旋律、气氛等方面对其进行点拨,使其认识达到一个理性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对音乐描写的手法等方面进行归纳讲解,并进行仿写训练,使学生学会音乐描写。
重难点: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绘音乐形象的写作特点。
理解作者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的感情融为一体。
教学过程:
一、诗歌的基本内容在上节课已梳理完毕,先让学生回顾诗歌内容,用四个数字串联全诗。
1、一段精妙绝伦的音乐描写
2、两个主要人物(琵琶女白居易)
3、在江边的三次闻曲
4、琵琶女与白居易经历的四种相同之处
二、感受白居易音乐描写的魅力
1、以袁枚《随园诗话》中“诗家两题,不过‘写景、言情’四字”。一句引出主题。让学生了解在古代诗歌作品中,写景言情、题画状物者比比皆是,唯以诗摹声者为鲜,而其中佳品更少。原因就在于音乐是诉诸人的听觉形象给人以听觉上的美学感受,但毕竟不是实体的存在,听曲虽真,却不如眼见为实。
2、用ppt展示两副学生习作,让学生互相点评。
在上一节课,让学生当堂聆听琵琶名曲《十面埋伏》,用文字来描摹乐曲。
3、点评完学生习作后,引导学生自己去发掘白居易音乐描写的高明之处。
比喻:运用博喻的手法,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
拟声词:增加诗歌语言的音乐感
气氛的渲染:以听众的静来凸显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
弹者与听者的情感交流:声情结合、以情绘声
留白之美:此时无声胜有声、大音希声
总结:诗人连续使用急雨、私语、珠落玉盘、花下莺鸣、冰下流泉、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等一系列精妙的比喻,把乐声从急骤到轻微,从流利、清脆到幽咽、滞涩,再到突然激扬的过程极为形象地摹写出来,可谓把乐声的无尽美妙与节奏的无穷变化描绘得至纯至真,把难以捕捉的音乐形象摹画得立体可感,动人心魄。
4、绘制乐曲的旋律图,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曲调的丰富变化和乐曲变化背后演奏者的情感变化。
第一部分是前奏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强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于是音乐进入第二部分欢乐曲:“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年时代。青年时代的她,色艺超群,名噪京华,故而旋律清脆圆润轻快舒徐。然而,好景不长,时光不再。“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女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回忆到这儿,琵琶女怎不肝肠寸断?所以旋律又进入第三部分沉思曲:“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故而旋律缓慢渐进无声。最后一部分是悲愤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空船独守。这现实更使她痛
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收拨一划,“四弦一声如裂帛”,是愤激的哀号,更是对命运的抗争。
三、同是天涯沦落人,找出白居易和琵琶女经历的四点相同之处。
1、来历相同(琵琶女:自言本是京城女白居易:我自去年辞帝京)
2、才华相同(琵琶女:名属教坊第一部白居易:歌咏佳句尽为白公所占)
3、遭遇相同(两人都是由备受赏识沦落到如今的凄凉境地)
4、情感相通(同病相怜同声相应)
四、延伸拓展,ppt投影白居易在被贬之前所写的诗歌《太行路》
太行之路能摧车,若比人心是坦途。
巫峡之水能覆舟,若比人心是安流。
人心好恶苦不常,好生毛羽恶生疮。
与君结发未五载,岂期牛女为参商。
古称色衰相弃背,当时美人犹怨悔。
何况如今鸾镜中,妾颜未改君心改。
为君熏衣裳,君闻兰麝不馨香。
为君盛容饰,君看金翠无颜色。
行路难,难重陈。
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
行路难,难于山,险于水。
不独人间夫与妻,近代君臣亦如此。
君不见左纳言,右纳史,朝承恩,暮赐死。
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
同样是写女性的诗歌,《琵琶行》与《太行路》有什么样的区别?
明确:1、《太行路》一诗借夫妇以讽君臣之不终,白居易代女子作闺音,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女性的遭遇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诗歌中纵然有对于女子不幸遭遇的同情,但更多的是将她作为一个符号,一个抒发自己情感的工具而已。他在诗歌中流露出对女性的同情也是基于士大夫这样一个身份,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来对待女性。反观《琵琶行》中的琵琶女这一形象,是非常生动鲜活的。作者花费了大量笔墨去描摹音乐,叙写她的身世,是将琵琶女放到和自己同等的地位。白居易的命运如同以色事人,色衰爱弛的琵琶女有相似之处,为臣者与为妻者的得幸与见弃,完全取决于主君者与为夫者的手中。被贬之臣与被弃之妻,完全没有自我保护和被他人呵护的权利。尽管身份、地位相差悬殊,但在白居易的眼里,琵琶女俨然是自己流落他乡的一位知己。
2、要让学生理解诗歌中音乐和情感的关联性,二者并不是割裂的。
明确:结合先前的背景介绍和诗歌第四段,我们可以大体想象到白居易的贬谪生活不尽如人意。官场失意,身体抱恙,飘零异乡,知己寥寥,连自己最为喜欢的音乐都听不到,他的情感是极度苦闷和落寞的。苦闷的诗人在这样一个秋风瑟瑟的夜里送别客人,心情想必更加沉重。恰恰在这时,听到曾经非常熟悉带有京城味道的琵琶声,心情想必已起波澜。随着琵琶女第二次演奏的乐声,白居易听出了曲调变化背后的情感波动,和自己是何曾相似啊。当琵琶女自述完身世之后,白居易发现眼前这个女子不再是萍水相逢的一位歌女,她的遭遇让他感同身受,她的乐曲让他动容落泪。琵琶声作为情感的载体,让白居易的极度苦闷的内心打开一角,压抑许久的情感喷薄而出。江州司马青衫湿,他为琵琶女而哭,更是为自己而哭。
五、总结
引导学生用较为精炼的语言,概括诗歌的主旨。
琵琶声——尽诉心中悲凉情
青衫泪——同是天涯沦落人
六、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