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地壳运动和变化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3《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授课课件(共29张PPT)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3《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授课课件(共2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31156034afe04a1b171de48.png)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仍将持续……
读图与分析
反馈训练
1 .在图中A、B、C、D四处中,属于背斜的是__D__ 判断的依据是_中__心_岩__层_较__老_,__两_翼__岩_层__较_新___________。
2 .C地地质构造的名称是 _向_斜___,判断的依据是 ___中__心_岩__层_较__新_,__两_翼__岩_层__较_老_______________。
(三)内力作用---变质作用
地下深处岩石
高温高压 变质作用
变质岩
石灰岩 受热 大理岩
页岩
受挤压
板岩
一、地质作用 二、内力作用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课 堂
(一)岩浆活动
小
(二)地壳运动
结
水平运动 1 .运动形式 垂直运动
褶皱 类 型
2 .地质构造
断层
背斜 向斜 地垒 地堑
研究意义
(三)变质作用
我们往往用“海誓山盟”,“坚如 磐石”,“稳如泰山”来形容稳定和 不变,然而通过对地壳运动的了解, 我们认识到了我们脚下的大地正处在 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今天我们所见 到的地壳表面面貌,仅仅是地壳漫长 发展历史中的一个镜头!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8/62021/8/6August 6, 2021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8/62021/8/62021/8/62021/8/6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背斜
褶
岩层受
皱
向斜
挤压弯 曲变形
岩层上拱 岩层下弯
常形成 山岭
谷地或 盆地
读图与分析
反馈训练
1 .在图中A、B、C、D四处中,属于背斜的是__D__ 判断的依据是_中__心_岩__层_较__老_,__两_翼__岩_层__较_新___________。
2 .C地地质构造的名称是 _向_斜___,判断的依据是 ___中__心_岩__层_较__新_,__两_翼__岩_层__较_老_______________。
(三)内力作用---变质作用
地下深处岩石
高温高压 变质作用
变质岩
石灰岩 受热 大理岩
页岩
受挤压
板岩
一、地质作用 二、内力作用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课 堂
(一)岩浆活动
小
(二)地壳运动
结
水平运动 1 .运动形式 垂直运动
褶皱 类 型
2 .地质构造
断层
背斜 向斜 地垒 地堑
研究意义
(三)变质作用
我们往往用“海誓山盟”,“坚如 磐石”,“稳如泰山”来形容稳定和 不变,然而通过对地壳运动的了解, 我们认识到了我们脚下的大地正处在 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今天我们所见 到的地壳表面面貌,仅仅是地壳漫长 发展历史中的一个镜头!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8/62021/8/6August 6, 2021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8/62021/8/62021/8/62021/8/6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背斜
褶
岩层受
皱
向斜
挤压弯 曲变形
岩层上拱 岩层下弯
常形成 山岭
谷地或 盆地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三节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课件 中图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三节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课件 中图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5d51e866b52acfc789ebc9f8.png)
受力的过程;竹片与岩石都具有“刚性”和“塑性”,
竹片的受力变形过程与岩石的受力变形过程比较相近。
栏
5.实验过程:
目
链
(1)两手握住竹片两端加力,竹片产生变形。
接
(2)继续用力,先慢后快,竹片折断。
6.实验现象:竹片折断瞬间,断裂口有震感。
7.实验结果分析:
(1)褶皱、断层和火山(地震)都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2)地貌景观乙和丁的成因差异是(C)
A.前者为流水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流水侵蚀
作用而成
B.前者为风力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风力侵蚀
栏
作用而成
目
链
C.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化学作
接
用为主,后者以机械作用为主
D.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机械作
用为主,后者以化学作用为主
解析:第(1)题,火山喷发为地下岩浆喷出地表的现象,
坝基漏水,还容易诱发地震,影响大坝安全。我国的大
庆油田开采的就是储存在大型背斜构造中的油气层。
►强化训练 1.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下图),图中甲、乙、丙三处 的地质构造分别是(B)
栏 目 链 接
A.断层、向斜、背斜 C.向斜、断层、背斜
B.断层、背斜、向斜 D.背斜、向斜、断层
解析:断层是岩层沿断层面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
8.(1)木片、塑料泡沫或三合板(材料需要既有刚性又有
链 接
塑性)。
(2)向上弯曲处,顶部受张力作用,材料易破碎。
►知识精讲 1.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主.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3.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1)褶皱构造中向斜构造是储水构造,背斜构造是储油和
地理课件高一地理课件高一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地理课件高一地理课件高一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https://img.taocdn.com/s3/m/f8b8660d10661ed9ad51f3d7.png)
第三单元 陆地和海洋
3.2 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一、地壳的变动
1、地表形态的变化
海陆的变迁,千姿百态的地表形 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
2、地质作用
(1)概念: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 地壳及其地表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 用。
(2)分类: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 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3)能量来源: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 于地球内部,主要是地球内部的热能; 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地球外部,主要 是太阳能。
(4)主要表现形式:内力作用表现为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外 力作用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沉 积和固结成岩作用。
二、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
1、地壳运动
水平运动 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
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常 常造成巨大的褶皱山系、裂谷或海洋。 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大西洋扩张、 东非大裂谷的形成、阿尔卑斯山脉的 形成。
在地表形态的形成和变化中, 一般说来,内力作用是主导。
1、概念
(1)地质构造:由地壳运动引起 的地壳变形、变位。
(2)构造地貌:由地质构造形成 的地貌。
2、褶皱
(1)概念
当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生的强 大挤压作用时,便会发生弯曲变形, 这叫做褶皱。
(2)基本形态与地质构造
背斜
岩层形态: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岩层 新老关系: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部 分岩层较新。构造地貌:山岭。
向斜
岩层形态: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岩层 新老关系: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部 分岩层较老。构造地貌:谷地或盆地。
(3)地形倒置:不少背斜顶部因受 到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槽部 受到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反 而成为山岭。
3、断层
(1)概念:岩体受力破裂并沿破裂 面有明显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岩体 受到压力或张力,发生破裂,并且沿 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的错动、位移, 叫做断层。
3.2 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一、地壳的变动
1、地表形态的变化
海陆的变迁,千姿百态的地表形 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
2、地质作用
(1)概念: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 地壳及其地表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 用。
(2)分类: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 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3)能量来源: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 于地球内部,主要是地球内部的热能; 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地球外部,主要 是太阳能。
(4)主要表现形式:内力作用表现为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外 力作用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沉 积和固结成岩作用。
二、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
1、地壳运动
水平运动 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
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常 常造成巨大的褶皱山系、裂谷或海洋。 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大西洋扩张、 东非大裂谷的形成、阿尔卑斯山脉的 形成。
在地表形态的形成和变化中, 一般说来,内力作用是主导。
1、概念
(1)地质构造:由地壳运动引起 的地壳变形、变位。
(2)构造地貌:由地质构造形成 的地貌。
2、褶皱
(1)概念
当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生的强 大挤压作用时,便会发生弯曲变形, 这叫做褶皱。
(2)基本形态与地质构造
背斜
岩层形态: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岩层 新老关系: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部 分岩层较新。构造地貌:山岭。
向斜
岩层形态: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岩层 新老关系: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部 分岩层较老。构造地貌:谷地或盆地。
(3)地形倒置:不少背斜顶部因受 到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槽部 受到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反 而成为山岭。
3、断层
(1)概念:岩体受力破裂并沿破裂 面有明显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岩体 受到压力或张力,发生破裂,并且沿 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的错动、位移, 叫做断层。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1.4 地球的演化(共21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1.4 地球的演化(共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ce44b702b160b4e767fcffc.png)
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演化
一、地层和化石 地层是指地壳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时代含义的成层的 岩石和堆积物。
美国科罗拉多峡谷出露的地层
化石是岩石形成过程中保存下来的石化的古代生物遗体或遗迹。在
地层中保存有各种化石,它们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
三叶虫化石
大羽羊齿化石
1.生物是从简单向复杂、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地进化的。 不同时代的地层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而相同时代的地 层往往保存着相同或近似的化石。
中期,出现了脊椎动物——鱼类;
后期,鱼类逐渐演化成两栖类,动物从海洋向陆地发展。
中后期,陆地上出现了大片植物,特别是蕨类植物繁生,从海滨地带到大 陆内部,出现了万木参天、郁郁葱葱的景象。
晚古生代时期,陆地上的蕨类植物繁茂、形成广阀森林,这是当时主要的造煤植物。石 类一二叠纪成为地质史上一个重要的成煤时代。
(二)显生宙 按照早晚顺序,显生宙依次划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1. 古生代
古生代是地壳发生剧烈变动的时期,许多地方反复上升和下沉。到 了中后期,陆地面积大大增加,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的雏形基本形 成,我国东北、华北抬升成陆地。
古生代早期,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的时代,海水中出现 了许多种动物,如三叶虫、珊瑚等;
澳大利亚沙克湾的叠 层石由原始藻类在周 期性生长过程中.黏 结泥沙后层层相叠而 成
3、在元古宙,现在的陆地仍大部被海洋所占据。那时地壳运动剧烈。 元古宙晚期,出现了若干大片陆地。
元古宙时,海水中的生命活动明显加强,除单细胞生物外,还出现了 藻类、海绵等低等的多细胞生物。地球进入了一个生命大发展的阶段。
元古代(距今25亿~5.41亿年)元古代的 地壳经过多次构造运动,在太古代小规模陆地 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在元古代末期,已经形 成了许多稳定的古陆地。元古代的地层中含有 比较丰富的矿产,主要是铁矿。元古代的藻类 日益繁盛,它们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吸收二氧 化碳,释放氧气。因此,地球上的大气从缺氧 状态发展到存在较多游离氧的状态。元古代中 期,地层中开始出现紫红色石英砂岩和赤铁矿 层,这说明大气和水体中已存在相当多的游离 云台山元古代紫红色石英砂岩 氧。
一、地层和化石 地层是指地壳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时代含义的成层的 岩石和堆积物。
美国科罗拉多峡谷出露的地层
化石是岩石形成过程中保存下来的石化的古代生物遗体或遗迹。在
地层中保存有各种化石,它们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
三叶虫化石
大羽羊齿化石
1.生物是从简单向复杂、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地进化的。 不同时代的地层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而相同时代的地 层往往保存着相同或近似的化石。
中期,出现了脊椎动物——鱼类;
后期,鱼类逐渐演化成两栖类,动物从海洋向陆地发展。
中后期,陆地上出现了大片植物,特别是蕨类植物繁生,从海滨地带到大 陆内部,出现了万木参天、郁郁葱葱的景象。
晚古生代时期,陆地上的蕨类植物繁茂、形成广阀森林,这是当时主要的造煤植物。石 类一二叠纪成为地质史上一个重要的成煤时代。
(二)显生宙 按照早晚顺序,显生宙依次划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1. 古生代
古生代是地壳发生剧烈变动的时期,许多地方反复上升和下沉。到 了中后期,陆地面积大大增加,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的雏形基本形 成,我国东北、华北抬升成陆地。
古生代早期,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的时代,海水中出现 了许多种动物,如三叶虫、珊瑚等;
澳大利亚沙克湾的叠 层石由原始藻类在周 期性生长过程中.黏 结泥沙后层层相叠而 成
3、在元古宙,现在的陆地仍大部被海洋所占据。那时地壳运动剧烈。 元古宙晚期,出现了若干大片陆地。
元古宙时,海水中的生命活动明显加强,除单细胞生物外,还出现了 藻类、海绵等低等的多细胞生物。地球进入了一个生命大发展的阶段。
元古代(距今25亿~5.41亿年)元古代的 地壳经过多次构造运动,在太古代小规模陆地 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在元古代末期,已经形 成了许多稳定的古陆地。元古代的地层中含有 比较丰富的矿产,主要是铁矿。元古代的藻类 日益繁盛,它们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吸收二氧 化碳,释放氧气。因此,地球上的大气从缺氧 状态发展到存在较多游离氧的状态。元古代中 期,地层中开始出现紫红色石英砂岩和赤铁矿 层,这说明大气和水体中已存在相当多的游离 云台山元古代紫红色石英砂岩 氧。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优质课件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0681797da38376baf1fae61.png)
上升 陆地 下沉 海洋
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相伴发生,主要以水平运动 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
一、内力作用
4.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
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 态的基本格局,
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二、外力作用
1.能量来源: 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风化作用
2.表现形式:
总的趋势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浆岩 变质岩 沉积岩
2020/9/5
沉积岩
变质岩
岩浆
岩浆岩
谢谢!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堆积作用
2020/9/5
2020/9/5
2020/9/5
海浪侵蚀作用
峡湾—— 冰川侵蚀作用
U形谷—— 冰川侵蚀作用形成
2020/9/5
2020/9/5
海浪堆积作用
二、外力作用
3.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
外力通过风化、侵蚀作用不断对地表进行破坏, 并把破坏了的物质从高处搬运到低处堆积起来。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优质课件
2020/9/5
2020/9/5
一、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 来自地球外部放,射性元素衰变 产生的热能。
2.作用速度:有快有慢 地壳运动
3.表现形式: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2020/9/5
一、内力作用
水平运动
地壳运动
垂直运动
挤压 褶皱山(喜马拉雅山) 张裂 断裂带(东非大裂谷)
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相伴发生,主要以水平运动 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
一、内力作用
4.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
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 态的基本格局,
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二、外力作用
1.能量来源: 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风化作用
2.表现形式:
总的趋势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浆岩 变质岩 沉积岩
2020/9/5
沉积岩
变质岩
岩浆
岩浆岩
谢谢!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堆积作用
2020/9/5
2020/9/5
2020/9/5
海浪侵蚀作用
峡湾—— 冰川侵蚀作用
U形谷—— 冰川侵蚀作用形成
2020/9/5
2020/9/5
海浪堆积作用
二、外力作用
3.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
外力通过风化、侵蚀作用不断对地表进行破坏, 并把破坏了的物质从高处搬运到低处堆积起来。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优质课件
2020/9/5
2020/9/5
一、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 来自地球外部放,射性元素衰变 产生的热能。
2.作用速度:有快有慢 地壳运动
3.表现形式: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2020/9/5
一、内力作用
水平运动
地壳运动
垂直运动
挤压 褶皱山(喜马拉雅山) 张裂 断裂带(东非大裂谷)
高一地理必修1《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中图版课件
![高一地理必修1《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中图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c3d1949f46527d3250ce008.png)
思考:岩石表面为什么 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 种变化称为什么?
思考:这是什么 原因形成的“蘑 菇”形状地貌景 观?
思考:为什 么在河口会 形成“三角 洲”?
思考:沙尘 暴是由什么 引起的?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外力地质作用
风化作用: 岩石或接近地表的地方,在温度变 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发生 的破坏作用。 其分为: 物理风化 化学风化 生物风化
(1) 在 图 中 标 出 箭 头 , 表 示 三 大类岩石循环转化过程。
(2) 图 中 各 箭 头 所 表 示 的 含 义 分 别 是 : A________ , B高__温__熔__化__,C_外__力__作__用_,D_变__质__作__用_。 冷却凝固 (3)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可概括为:从___岩__浆___到形成 各__类__岩__石__,又到新的___岩__浆___形成。
沉积作用: 是指被流水、风、冰川等搬运的物质在一 定条件下沉积、堆积的过程。
其包括: 冰川沉积 流水沉积 风力沉积 海流沉积
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
岩石圈物质循环
已形成的岩
石,经过风
化、侵蚀、 搬运、沉积
风 化 侵
作用之后, 蚀
岩岩浆浆岩岩
冷重 却熔 凝再 固生
已地形下成深的处岩熔 石融,状在态地的下岩 深浆处在高强温大、压 高力压作条用件下下喷,来自(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②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
③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④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B (2)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 ( )
①沙尘暴②水土流失③泥石流④土地荒漠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思考:这是什么 原因形成的“蘑 菇”形状地貌景 观?
思考:为什 么在河口会 形成“三角 洲”?
思考:沙尘 暴是由什么 引起的?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外力地质作用
风化作用: 岩石或接近地表的地方,在温度变 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发生 的破坏作用。 其分为: 物理风化 化学风化 生物风化
(1) 在 图 中 标 出 箭 头 , 表 示 三 大类岩石循环转化过程。
(2) 图 中 各 箭 头 所 表 示 的 含 义 分 别 是 : A________ , B高__温__熔__化__,C_外__力__作__用_,D_变__质__作__用_。 冷却凝固 (3)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可概括为:从___岩__浆___到形成 各__类__岩__石__,又到新的___岩__浆___形成。
沉积作用: 是指被流水、风、冰川等搬运的物质在一 定条件下沉积、堆积的过程。
其包括: 冰川沉积 流水沉积 风力沉积 海流沉积
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
岩石圈物质循环
已形成的岩
石,经过风
化、侵蚀、 搬运、沉积
风 化 侵
作用之后, 蚀
岩岩浆浆岩岩
冷重 却熔 凝再 固生
已地形下成深的处岩熔 石融,状在态地的下岩 深浆处在高强温大、压 高力压作条用件下下喷,来自(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②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
③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④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B (2)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 ( )
①沙尘暴②水土流失③泥石流④土地荒漠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中图版地理必修1《地壳的运动和变化》ppt1
![中图版地理必修1《地壳的运动和变化》ppt1](https://img.taocdn.com/s3/m/343a8e57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de.png)
选择B处开凿,因为岩层向上隆起符合力学原理,不易塌陷 ,同时不易积存地下水。 (3). c处计划修建一座水库,请分析其可行性。
不可行,c处有断层,在此处建水库易诱发断层活动,产 生地震等地质灾害,影响水库大坝的安全;另外断层破碎 带还会造成水库漏水。
序言
下载提示:该PPT课件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 决实际问题。PPT课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课件、地理课件、 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1、岩浆活动
玄武岩 (喷出岩)
花岗岩 (侵入岩)
2、地壳运动
*又称构造运动,按照运动的方向,一般 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不可行,c处有断层,在此处建水库易诱发断层活动,产 生地震等地质灾害,影响水库大坝的安全;另外断层破碎 带还会造成水库漏水。
序言
下载提示:该PPT课件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 决实际问题。PPT课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课件、地理课件、 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1、岩浆活动
玄武岩 (喷出岩)
花岗岩 (侵入岩)
2、地壳运动
*又称构造运动,按照运动的方向,一般 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作用: 2、分类:
分类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影 关系 响
内力 作用
能量来自 地球内部
地壳运动、岩 起建设作 浆活动、变质 用,形成 作用、地震 高山或盆
地
同时存在, 一般内力 作用起主 导。
外力 作用
能量来自 地球外部
风化、侵蚀、 起破坏作 搬运、沉积、 用,将高 固结成岩作用 山削低,
将盆地填 平
2、向斜成山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 被侵蚀
3、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 (3)变质作用 热力变质:大理岩 变质岩 动力变质:板岩
3、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4)地震 概念: 岩石圈的天然震动 分布规律:板块与板块交界处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
⊕震中 震中距 ▲
震源深度
●震源
3、主要表现形式: (4)地震
烈度:
地震发生时,地面受影响、受破坏的程 度
思考:影响烈度的因素有哪些?
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 建筑物抗震强度、地震发生时间、有无 预报、是否及时救灾、人口密度、经济 发达程度等
第三节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科学家在喜玛拉雅山地区考察时, 发现了海生动物的化石,说明什 么?
地质作用 促 使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概念 分类 对地表形态影响
分类
对地形影响
地质构造
分类
构造地貌
对经济影响
地质作用:
1、概念:
由自然力引起的地壳的物质组成、 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 种作用,统称地质作用。
运动为辅
垂直 地壳的抬 运动 升或下沉
引起地表高 相伴发生,就全 低起伏和海 球而言,以水平 陆变迁 运动为主,垂直
运动为辅
地质 构造 背斜
向斜
地垒
岩层形态 岩层新老 关系
岩层弯曲, 中心岩层 背向倾斜 老,两翼
岩层新
岩层弯曲, 中心岩层 相向倾斜 新,两翼
岩层老
岩层断开, 中间岩块 相对上升。
形成地形
一般成山,特殊 成谷
一般成谷,特殊 成山
对生产、生 活影响
良好储油构 造;利于开 凿隧道
利于储水
多形成块状山地 断层岩层断开, 中间岩块 相对下降
多形成沟谷(东 断层不利于 非大裂谷、汾河 工程建设 谷地、渭河平原)
地形倒置:
1、背斜成谷 原因: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
同时存在, 一般内力 作用起主 导。
3、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
(1)岩浆活动
侵入岩 :花岗岩为代表 岩浆岩
喷出岩 :玄武岩为代表
3、主要表现形式:(2)地壳运动
分类 运动方向 和性质
水平 地壳物质 运动 水平位移
对地表影响 关系
形成褶皱山 相伴发生,就全
系、裂谷或 球而言,以水平
海洋
运动为主,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