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典吉他独奏曲《大霍塔舞曲》的演奏及教学
(花城版)音乐四下第5课大号独奏曲查尔达斯舞曲说课稿

(花城版)音乐四下第5课大号独奏曲查尔达斯舞曲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查尔达斯舞曲》是一首非常著名的匈牙利民间舞曲,它以其热情洋溢、节奏明快、旋律优美而著称。
这首乐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快速的查尔达斯,第二部分是缓慢的溶岩流。
在本课中,我们将学习如何用大号演奏这首曲子。
二. 学情分析我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大号的使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正确地演奏《查尔达斯舞曲》,他们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比如如何把握乐曲的速度和力度,如何准确地演奏跳音等。
三. 说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查尔达斯舞曲》,我希望学生能够:1.掌握乐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2.学会如何正确地使用大号演奏乐曲;3.理解乐曲的情感表达,能够准确地传达给听众。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重难点是如何正确地演奏《查尔达斯舞曲》。
这包括如何准确地把握乐曲的速度和力度,如何演奏跳音,以及如何表达乐曲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帮助学生克服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示范法:我将亲自示范如何演奏《查尔达斯舞曲》,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正确的演奏方法;2.分段教学法:我将将乐曲分成若干小段,逐一教授,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整个乐曲;3.视听结合法:我将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查尔达斯舞曲》的录音,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乐曲的情感表达。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我会通过播放一段《查尔达斯舞曲》的录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授:我会逐一教授乐曲的各个部分,让学生反复练习,直到熟练掌握;3.练习:学生将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集体练习和个体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4.展示:学生将在全班面前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老师和其他同学将进行评价;5.总结:我将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作业。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乐曲的节奏、旋律和演奏技巧等内容,以便学生随时查阅和复习。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主要包括学生课堂表现、练习成果和课后作业等方面。
42首古典吉他名曲简析

42首古典吉他名曲简析1、《阿尔汉布拉宫的回忆》——塔雷加这是被尊称为“近代吉他音乐之父”的西班牙著名吉他作曲家兼演奏家塔雷加的一首最有名的代表作品。
乐曲描绘了作曲家对西班牙格拉纳达城的一座宫殿的印象。
全曲的旋律从头至尾都用轮指来演奏,同进配有分解和弦的伴奏,颤的效果发挥得淋漓尽致,无论从演奏技巧或是表现意境方面都有相当的深度。
既精妙地描画出阿尔汉布拉宫宫殿的辉煌华丽的景致,又给人以深的感受和回想。
不了解吉他的人很难想像是由一把吉他的独奏来完成的。
2、《阿兰胡埃斯协奏曲》——华金罗德里格马德里东南30英里有一座小城名叫阿兰胡埃斯,这里原是波旁王朝的夏宫,西班牙作曲家华金'罗德里格60年前创作的一首吉他曲让它名扬天下,名字就是阿兰胡埃斯协奏曲。
整个乐曲充满一种西班牙式的忧伤,绝不同于欧洲其他地方的那些伤感音乐,具有无比伦比的震撼力,被誉为三大吉他协奏曲之一。
3、《大教堂》——巴里奥斯全曲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D大调本属于节奏明快的调性,却展现出了略带忧郁的感觉。
仿佛祈祷的人站在空旷的教堂中央,缓慢的度步,阳光从巨大彩色的玻璃中透过来,使宁静的教堂带上了斑斓而温暖的色调。
第二部分:这是属于天国的声音。
庄重的和弦表现出最崇高的、不可违抗的上帝的律令。
似乎在描写天堂的同时勾勒出了人间的疾苦。
人世的苦难众多,但是低沉、稳健的低音区奏出了坚强甚至有些悲壮的音符:顶着风雨前进:这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这部分是最能够引起人内心的伤感同时又最能给予人力量的一部分。
福田好啊。
好啊。
好的不能用语言形容啊。
第三部分:进入教堂祈祷的人们,男男女女,老老少少。
各人都有各人的不幸,但是得到的答复都是相似的:因为上帝的安慰不会因人而异。
4、《华尔兹》——索尔华尔兹是一种轻快的三拍子舞曲。
这一首华尔兹在世界现代的吉他教材中很常见,指法并不难,但是很好听。
它可以帮助初学者找到旋律声部和伴奏声部的层次感。
5、《幻想曲》——穆达雷幻想曲史上最令人激动人心的吉他曲子,穆达雷的幻想曲没有扫弦,没有轮指,只是拨弦,只能靠曲子本身打动人心,但是他做到了,老练的拨弦手法,优美起伏的曲子令人神往。
浅析古典吉他独奏曲《大霍塔舞曲》的演奏及教学

四川音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浅析古典吉他独奏曲《大霍塔舞曲》的演奏及教学摘要:《大霍塔舞曲》在古典吉他演奏方面有着不可超越的造诣,本文就针对塔雷加的《大霍塔舞曲》的创作及其演奏技巧方面分析古典吉他的演奏,分析其所展现出的艺术价值和魅力,也了解一下它之所以可以流传至今的原因所在。
同时,经过对《大霍塔舞曲》的分析,总结出在教学中如何进行《大霍塔舞曲》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古典吉他;演奏、《大霍塔舞曲》;教学序言古典吉他是一种根据200多年前式样成型的以尼龙弦(100年前为羊肠)发声的乐器。
首先从乐器的角度理解:古典吉他的构造与其他乐器(弗拉门戈吉他、匹克吉他、民谣吉他以及电吉他等)有明显不同;其次从演奏方法上讲:古典吉他以独奏为主、兼顾一定量的重奏、协奏等;手指直接弹奏(不使用拨片等物件)并结合各种特殊演奏技巧;从音乐的表现来讲:古典吉他以演奏古典乐为主,兼顾一定量的现代经典乐曲。
细腻而多变的音色,丰富的多声部和声演奏能力,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民族的音乐都能诠释自如。
古典吉他作为这样一件历史悠久的弹拨乐器,在西方音乐舞台中拥有者同“钢琴”、“小提琴”同等的地位,并称为“西方三大乐器”。
在西方国家中,许多音乐学院的教学都是从吉他开始入门的,首先要掌握了吉他的弹奏方式和技巧才能进行下一步的音乐培训,而非向我国以钢琴为音乐入门的教学方式。
并且,在西方国家中还会专门设置古典吉他专业,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使得古典吉他方面的教学人士和演奏人才辈出。
古典拥有着巨大的作品库,从文艺复兴时期一直到现代的各个时期的音乐都可以通过古典吉他来展现。
虽然,古典吉他在西方如此的受到重视,但是在我国依然属于非主流的音乐地位,与国外的发展也相差甚远。
主要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我国缺乏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因此从主观上就会使人们的意识产生偏差;另一个方面是我国缺乏专业的古典吉他教授的人才,从理论缺乏专业性的指导。
但是,我国在古典吉他的教育方面虽然缺乏理论知识的支撑,但是在古典吉他的演奏技巧上却达到了较高层次的发展,并且还涌现出了一些国际知名的演奏家。
小学音乐《霍拉舞曲》听课体会与收获

小学音乐《霍拉舞曲》听课体会与收获小学音乐《霍拉舞曲》听课体会与收获如下:
《霍拉舞曲》又叫《顿音霍拉》,创作于1906年,原为罗马尼亚民族器乐曲,后改编为管弦乐曲和小提琴等独奏曲。
《霍拉舞曲》具有轮舞体裁特征,乐曲一开始即以明快活泼的伴奏引出小提琴以断弓技法奏出的顿音主题,如同鸟鸣般婉转的颤音和飞泉般奔泻的快速的顿音,形成了一个欢腾的乡村舞会场面,充满了炽烈的欢乐气氛。
全曲犹如一首无穷动,主题素材不断展开,使乐曲逐渐形成高潮,最后再现主题,突然结束。
霍拉是一种罗马尼亚的民间舞蹈,是当地一种大众化的娱乐形式。
1.能够在聆听中感受音乐所表现的充满炽烈的欢快气氛和舞蹈性特点,并初步了解霍拉舞的简单知识。
2.能够根据旋律选择图形谱,并用简单的肢体动作感受。
3.了解小提琴的音色、构造与演奏姿势。
花城版音乐四下第5课大号独奏曲查尔达斯舞曲-教案

花城版音乐四下第5课大号独奏曲查尔达斯舞曲-教案一. 教材分析《查尔达斯舞曲》是一首具有匈牙利民族风格的大号独奏曲,选自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五课。
这首乐曲旋律优美,节奏变化丰富,能够很好地展示大号的音乐魅力。
通过学习这首乐曲,学生可以了解和感受匈牙利民族音乐的特点,提高对乐器性能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演奏技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乐器有一定的了解。
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部分学生可能对大号这种乐器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魅力,激发他们对大号音乐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匈牙利民族音乐的特点,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2.学习大号独奏曲《查尔达斯舞曲》,培养学生的演奏技巧。
3.通过学习这首乐曲,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乐曲的节奏变化和音准。
2.学会用适当的方法演奏大号,表现出乐曲的风格特点。
3.理解乐曲的结构,分析乐曲的匈牙利民族风格。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奏乐曲,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乐曲的风格特点。
2.讲解法:教师讲解乐曲的背景、结构、演奏技巧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乐曲。
3.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大号乐器,确保演奏效果。
2.准备音响设备,播放乐曲供学生欣赏。
3.准备乐谱,分发给学生。
4.准备相关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演奏《查尔达斯舞曲》,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风格特点。
引导学生谈论对乐曲的直观感受,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乐曲的背景、结构、演奏技巧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乐曲。
同时,展示大号乐器,让学生对大号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关注学生的节奏把握和音准控制,指导他们正确演奏大号。
《浅析古典吉他名曲《大霍塔舞曲》创作成功的原因》

浅析古典吉他名曲《大霍塔舞曲》创作成功的原因内容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和总结西班牙着名吉他演奏家、作曲家塔雷加的传世之作《大霍塔舞曲》的创作成功的原因,以展现此曲的艺术价值和魅力,从而明确其能流传至今的原因所在。
关键词:古典吉他塔雷加〈〈大霍塔舞曲》创作成功原因《大霍塔舞曲》全称《演奏会用大型霍塔舞曲》,是着名的西班牙古典吉他演奏家、作曲家塔雷加的传世之作。
霍塔舞曲是西班牙阿拉贡地区的民间传统舞蹈音乐,属中快速度的三拍子节奏,常由西班牙民间乐器和吉他演奏。
由于其极具西班牙地区风情,加之作者忠实地继承了霍塔舞曲的传统风韵,又具有高度专业性的艺术创新,并刻意运用和发展了西班牙古典吉他的一些特殊演奏技法,因而,在世界古典吉他乐坛上占据显赫地位,属名曲中的精品,被后人称为古典吉他演奏艺术的金字塔。
由于霍塔音乐在西班牙是家喻户晓的,人们只要听到这种音乐,马上就知道这是霍塔舞曲,因此塔雷加在写〈〈大霍塔舞曲》时并没有固定霍塔舞曲的主题。
虽然没有固定霍塔舞曲的主题,但是我们却感到主题无处不在,整曲虽变奏繁多,但却丝毫不感觉到支离破碎,恰恰相反,它给人带来的是一种自然天成浑然一体的艺术感觉。
乐曲以优美动听的旋律、充满激情的节奏、绚丽多彩的音色以及变化多端的织体塑造了西班牙人民在盛大的欢乐节日里,众多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舞者形象,展现了勤劳、纯朴的西班牙人民的勇敢、乐观、进取的精神面貌。
塔雷加一生创作的大量作品中有不少是不朽名作,如〈〈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阿拉伯风格随想曲》《泪》〈〈梦》〈〈晨歌》等。
但他的绝大多数作品都是以突出古典吉他的音乐性、抒情性为主要方面,唯独〈〈大霍塔舞曲》全面汇集了古典吉他的各种各样的特殊演奏技巧,充分展现了古典吉他丰富的表现力和极高的艺术价值。
这首乐曲之所以能在广袤的音乐长河里经久不衰,肯定有其原因,分析〈〈大霍塔舞曲》创作成功的原因,笔者以为应归结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者生平和创作的历史背景因素1.对古典吉他浓厚的兴趣、广博的音乐知识、丰富的生活经历是塔雷加成功创作〈〈大霍塔舞曲》的前提这一点,从塔雷加的生平我们就能清晰看出。
(花城版)音乐五上第10课大管独奏曲《加沃特舞曲》说课稿

(花城版)音乐五上第10课大管独奏曲《加沃特舞曲》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加沃特舞曲》是花城版音乐五上第10课的一首大管独奏曲。
这首曲目起源于16世纪的法国,后来流传到英国,并在英国宫廷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首曲目具有明确的节奏和独特的旋律,非常适合用来教学。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通过学习这首曲目,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加沃特舞曲的风格特点,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开始本节课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
大部分学生应该已经熟悉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如音名、音符、节拍等。
但是,对于加沃特舞曲这种特定风格的曲目,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这种风格的特点。
三. 说教学目标1.了解加沃特舞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认识加沃特舞曲的风格特点。
2.能够正确地演唱《加沃特舞曲》,把握其节奏和旋律。
3.通过学习《加沃特舞曲》,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加沃特舞曲的风格特点,演唱《加沃特舞曲》。
2.教学难点:《加沃特舞曲》的节奏和旋律,对于加沃特舞曲的理解和感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讲授法,讲解加沃特舞曲的起源、发展历程和风格特点。
2.采用示范法,演奏《加沃特舞曲》,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其风格特点。
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分组练习演唱《加沃特舞曲》,教师进行指导。
4.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加沃特舞曲》的理解和感受,相互交流学习。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加沃特舞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详细讲解加沃特舞曲的风格特点,如节奏、旋律等。
3.示范:演奏《加沃特舞曲》,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其风格特点。
4.练习:让学生分组练习演唱《加沃特舞曲》,教师进行指导。
5.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加沃特舞曲》的理解和感受,相互交流学习。
6.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加沃特舞曲的风格特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加沃特舞曲的起源、发展历程、风格特点等内容。
古典吉他曲

古典吉他曲古典吉他曲1.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简介:在空旷的宫殿里,充满了历史的沧桑音律,似乎是洞穿古今的大音稀声。
这是一首古典吉它的"名曲之名曲",作者塔雷加兼有作曲家与演奏家的天赋,是近代古典吉它之父。
此曲运用了吉它技巧中的"轮指"来演奏,极其发挥了轮指技巧的魅力,仿佛将大家带到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
演奏难度比较大,充分发挥了吉它音色的特质,此曲也是吉他演奏者最喜爱的曲目之一。
2.爱的罗曼斯简介:是1952年耶佩斯根据西班牙的一只传统民谣的旋律改编而成的吉他曲,并作为法国影片《被禁忌的游戏》的电影配乐曲(而且这部电影只用一把吉他为整部影片配乐)。
随着电影的上映,这只曲子开始广为流传,乐曲优美纯朴的旋律与清澈的分解和弦完全溶和成一体,给人以极深的印象。
《爱的罗曼斯》甚至成为古典吉他的代名词。
并成为了许多著名吉他演奏家的保留曲目,演奏技术相对比较简单。
3.大教堂简介:《大教堂》被算做巴里奥斯4类作品中巴洛克风格的作品之一,然而曲子本身展现的对于人性的关怀和强烈的画面通感又使其极具浪漫时期的人文色彩。
全曲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D大调本属于节奏明快的调性,却展现出了略带忧郁的感觉。
仿佛祈祷的人站在空旷的教堂中央,缓慢的度步,阳光从巨大彩色的玻璃中透过来,使宁静的教堂带上了斑斓而温暖的色调。
第二部分:这是属于天国的声音。
庄重的和弦表现出最崇高的、不可违抗的上帝的律令。
似乎在描写天堂的同时勾勒出了人间的疾苦。
人世的苦难众多,但是低沉、稳健的低音区奏出了坚强甚至有些悲壮的音符:顶着风雨前进:这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这部分是最能够引起人内心的伤感同时又最能给予人力量的一部分。
第三部分:进入教堂祈祷的人们,男男女女,老老少少。
各人都有各人的不幸,但是得到的答复都是相似的:因为上帝的安慰不会因人而异,此曲演奏难度非常大。
4.魔笛主题与变奏简介:是费尔南德斯?索尔根据莫扎特歌剧《魔笛》第一幕第三场的主题而改编。
世界十大吉他名曲欣赏

世界⼗⼤吉他名曲欣赏1、《阿尔汉布拉宫的回忆》这是弗朗西斯科·塔雷加的杰作。
阿尔汉布拉宫在西班⽛格拉那达,是⼀座著名的古代宫殿。
这⾸曲描写了对阿尔汉布拉宫的印象和回忆,全曲⽤轮指弹奏,从⽽流露出颤动性的抒情曲调,既精妙地描画出阿尔汉布拉宫宫殿的景致,⼜给⼈以深的感受和回想。
2、《阿兰胡埃斯协奏曲》马德⾥东南30英⾥有⼀座⼩城名叫阿兰胡埃斯,这⾥原是波旁王朝的夏宫,西班⽛作曲家华⾦•罗德⾥格60年前创作的⼀⾸吉他曲让它名扬天下,名字就是阿兰胡埃斯协奏曲。
整个乐曲充满⼀种西班⽛式的忧伤,绝不同于欧洲其他地⽅的那些伤感⾳乐,具有⽆⽐伦⽐的震撼⼒,被誉为三⼤吉他协奏曲之⼀。
3、《爱的罗曼史》原为⼀⾸西班⽛民谣,后被作为电影《被禁⽌的游戏》中的主题曲,纳西索·耶佩斯将此曲改编成吉他独奏曲。
曲中的旋律在分散和⾳中缓缓流出,充满温柔和浪漫的⽓息,是吉他曲中的⼀⾸不朽名作。
4、《⼤教堂》⼤教堂是巴⾥奥斯最精致的吉他⾳乐代表作之⼀。
描写的是巴⾥奥斯进⼊⼀家⼤教堂,听着管风琴演奏巴赫⾳乐时的印象。
5、《魔笛主题变奏曲》这是索尔的代表作。
西班⽛著名的作曲家和吉他演奏家索尔被后世尊称为"吉他史上的贝多芬"。
《魔笛主题变奏曲》根据莫扎特的歌剧《魔笛》中的⼀段改编的变奏曲,在那个年代是吉他的“⾼难度技巧”的代名词。
6、《伟⼤的独奏》索尔的作品中,此曲⼦是较为著名且常演奏的曲⼦。
此曲⽐起《⽉光》来说,含有更丰富的管弦乐的韵味。
曲⾸是慢速的序曲,继⽽进⼊快板,衔接圆滑⽽且有富丽堂皇之感。
当⼈们听到这多彩的曲⼦时,使⼈⽆不赞赏贝多芬所说的“吉他就是⼩管弦乐团”这句话。
7、《阿拉伯风格绮想曲》《阿拉伯风格绮想曲》是作曲家弗朗西斯科·塔雷加创作的作品,这⾸曲⼦中飘忽变化的旋律,表现了抒情悠扬的⼩夜曲风格,使⼈在⼴阔⾳域中欣赏到吉他的美妙的⾳⾊。
8、《⽉光狂想曲》《⽉光狂想曲》展现了⼀幅⽥野、河流、村庄在朦胧的⽉光下,万籁俱寂、⼤地⼀⽚银光的美丽画⾯,适合晚上独奏。
hotel california 乐器 解析

hotel california 乐器解析
1. 吉他:歌曲以两把电吉他的演奏为特色。
一把吉他负责弹奏主要的旋律和节奏部分,而另一把吉他则添加了丰富的和弦和装饰性的音符,营造出浓郁的摇滚氛围。
2. 鼓:鼓在歌曲中扮演了重要的节奏支撑角色。
鼓手通过复杂的鼓点和变化多样的节奏,为整首歌曲提供了稳定的基础。
3. 键盘:键盘在歌曲中添加了丰富的和声和音色。
合成器的使用为音乐带来了一种迷幻和复古的感觉。
4. 贝斯:贝斯在歌曲的低音部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与鼓和吉他形成了良好的和声关系。
5. 口哨和人声:在歌曲的前奏和间奏部分,使用了口哨声和人声的和声,为音乐增添了一种独特的氛围。
总体来说,《Hotel California》的乐器编排非常精细,各种乐器相互配合,营造出一种迷幻、复古而富有张力的音乐氛围。
这首歌曲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出色的乐器演奏和编曲。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5 《霍拉舞曲》 ︳人音版 (五线谱)

《霍拉舞曲》教案教学目标:1、在聆听中能够感受到音乐所表现的欢乐气氛和舞蹈性特点,并初步了解霍拉舞的简单知识。
2、在音乐图形谱的帮助下能够掌握本首乐曲中三个主题的节奏特点以及它们的变化与再现,并能随各个主题的音乐节奏做出相应的反应。
3、通过《霍拉舞曲》和《瑶族舞曲》的对比,了解东西方舞曲的差别和特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验舞曲的炽烈与欢乐情绪。
教学难点:在设计的音乐活动中充分体验乐曲三个主题的不同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提琴教学过程:导入:聆听《霍拉舞曲》,感受歌曲乐曲情绪与速度。
简单介绍霍拉舞曲的乐曲背景及特点。
介绍演奏乐曲的乐器:钢琴、小提琴。
通过乐器的称号和乐器的发展历史,帮助学生了解两种乐器的构造、声音及演奏方法。
乐曲赏析:1、欣赏第一乐段,学生边听边发现乐曲中独特的演奏方法,向同学介绍颤音的演奏方法和符号。
2、再次欣赏第一乐段,跟随音乐画旋律线,了解歌曲旋律的起伏变化,熟悉第一乐段的旋律。
3、聆听全曲,找一找第一乐段还在哪一部分出现,通过学生认真聆听和自己发现,更能加深对音乐的印象。
了解乐曲a+b+a 的结构特点。
4、介绍霍拉舞,向同学介绍霍拉舞的跳舞特点,通过图片展示霍拉舞跳舞的场景。
播放音乐,学生和着音乐一起跳舞。
体验《霍拉舞曲》的氛围和跳舞的欢快气氛。
音乐拓展:用小提琴演奏《瑶族舞曲》,学生认真聆听说一说《瑶族舞曲》和《霍拉舞曲》节奏上的不同。
简介《瑶族舞曲》的创作背景和瑶族的舞蹈特点。
通过东西方舞曲的不同特点,进而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人的性格及思想上的差异。
《瑶族舞曲》和《霍拉舞曲》在结构上很相似,但速度和机构上的差距很大,正反应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别,帮助学生了解舞曲的特点及东西方的舞曲差距。
浪漫主义时期曲目解说吉他大师帕肯宁教学连载(91)

浪漫主义时期曲目解说吉他大师帕肯宁教学连载(91)接上期:浪漫主义时期(1850-1910)被誉为“音乐会黄金时代”的浪漫主义时期,诞生了今天我们在音乐厅里能听见的大多数的严肃音乐。
随着听众人数的增加,作曲家们需要提高音量,扩充配器组成,并提供多样化的自由表达。
他们在旋律和和声对位上开发出更多的包括速度与节奏的丰富变化。
这一时期乐曲结构和调式趋向自由的表现情感流露。
尽管作曲家仍在沿用一些古典主义时代的创作手法,包括奏鸣曲、小奏鸣曲、交响曲和练习曲,却也有大量短小精悍,饱含热情的作品相继问世。
这类型作品用吉他天然固有和富于变化的音色弹出,曲调更加优美。
本章我们辑录了部分。
代表人物:阿尔贝尼兹、柏辽兹、比才、勃拉姆斯、肖邦、德沃夏克、埃尔加、法雅、弗兰克、格拉纳多斯、格里格、李斯特、马勒、门德尔松、穆索尔斯基、普契尼、奥芬巴赫、里穆斯基-科萨科夫、圣桑、舒伯特、舒曼、西贝柳斯、施特劳斯、柴可夫斯基、瓦格纳、韦伯。
吉他方面:巴里奥斯、佛蒂亚、梅尔兹、普霍尔、塔雷加。
法国印象主义派人物:德彪西、普朗克、拉威尔、萨蒂埃。
演奏提示塔雷加《练习曲》(p.111)介绍:尽管比塔雷加的其他作品知名度要小,这首小练习很动听也很容易上手。
它的旋律落在每小节的第2,3,4拍上,同时低音始终在第1拍。
低音和旋律分别往下行进时,你可以发现整曲的大致规律。
中声部的两个音一起合起来构成了下面的三音琶音,组成了简明的旋律线的基础。
而和声的音调也很规范,一直停留在C大调及相关的和弦上。
如果和声进行出现一个转调和弦,如5.7和11小节,可在色彩和音量上做出一些变化,以丰富音乐表现力。
当旋律走向达到高峰处(第3和15小节的高A, 和第6小节的高C),可稍作停顿并将其凸显出来。
技术:旋律使用靠弦法。
注意第3和15小节低音的附点,此处要求第一个手指弹F应在1弦进行。
到第4拍时将右手拇指停靠6弦上,顺势中止因和弦转换带来的不必要的声音。
与此类似,第8和16小节,右手ima 三指要放在高音弦上来中止因弹上一个低音遗留下来的余声。
《霍拉舞曲》PPT

-.
作品简介
• 又译《顿音霍拉》,大约 作于1906年,原为罗马尼 亚民族器乐曲,后被改编 为管弦乐曲和小提琴(海飞 茨改编)、小号、长笛等乐 器的独奏曲等,流传很广。
• 罗马尼亚(罗马尼亚语:România)位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 东北部。北和东北分别与乌克兰和摩尔多瓦为邻,南接保加 利亚,西南和西北分别与塞尔维亚和匈牙利接壤,东南临黑 海。面积238391平方公里,人口1994万(2014年12月)。 首都布加勒斯特。
• 罗马尼亚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2004年3月29日加入 北约,2007年1月1日加入欧盟。
罗马尼亚国旗
罗马尼亚建筑
罗马尼亚服装
罗马尼亚风景
欣赏:霍拉舞曲
• 罗马尼亚的历史悠久,祖先为达契亚人,后与罗马人共居融 合,形成罗马尼亚人,在拉丁语里,罗马尼亚是“罗马人的 国家”的意思。14世纪先后组成三个公国,1859年,瓦拉几 亚公国和摩尔多瓦公国合并成为罗马尼亚,1881年改称罗马 尼亚王国,1918年12月24日,特兰西瓦尼亚公国与罗马尼亚 王国合并,罗马尼亚正式统一。1947年成立罗马尼亚人民共 和国,1965年,改名为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大霍塔舞曲

《大霍塔舞曲》赏析《大霍塔舞曲》(Gran Jota de concierto)全称《演奏会用大型霍塔舞曲》,是着名的西班牙古典吉他演奏家、作曲家塔雷加的传世之作。
霍塔舞曲(西班牙文:Jota)是西班牙阿拉贡地区的民间传统舞蹈音乐,属中快速度的三拍子节奏,常由西班牙民间乐器和吉他演奏。
由于其极具西班牙地区风情,加之作者忠实地继承了霍塔舞曲的传统风韵,又具有高度专业性的艺术创新,并刻意运用和发展了西班牙古典吉他的一些特殊演奏技法,因而,在世界古典吉他乐坛上占据显赫地位,属名曲中的精品,被后人称为古典吉他演奏艺术的金字塔。
由于霍塔音乐在西班牙家喻户晓,人们只要听到这种音乐,马上就知道这是霍塔舞曲,因此塔雷加在写《大霍塔舞曲》时并没有固定霍塔舞曲的主题。
虽然没有固定霍塔舞曲的主题,但是我们却感到主题无处不在,整曲虽变奏繁多,但却丝毫不感觉到支离破碎,恰恰相反,它给人带来的是一种自然天成浑然一体的艺术感觉。
乐曲以优美动听的旋律、充满激情的节奏、绚丽多彩的音色以及变化多端的织体塑造了西班牙人民在盛大的欢乐节日里,众多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舞者形象,展现了勤劳、纯朴的西班牙人民的勇敢、乐观、进取的精神面貌。
塔雷加一生创作的大量作品中有不少是不朽名作,如《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阿拉伯风格随想曲》《泪》《梦》《晨歌》等。
但他的绝大多数作品都是以突出古典吉他的音乐性、抒情性为主要方面,唯独《大霍塔舞曲》全面汇集了古典吉他的各种各样的特殊演奏技巧,充分展现了古典吉他丰富的表现力和极高的艺术价值。
这首乐曲之所以能在广袤的音乐长河里经久不衰,肯定有其原因,分析《大霍塔舞曲》创作成功的原因,笔者以为应归结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者生平和创作的历史背景因素1.对古典吉他浓厚的兴趣、广博的音乐知识、丰富的生活经历是塔雷加成功创作《大霍塔舞曲》的前提下,从塔雷加的生平我们就能清晰看出。
弗朗西斯科·德·阿西丝·塔雷加·埃克西亚于1852年11月21日降生在西班牙维拉里尔镇圣·帕斯卡·拜伦大教堂附近的一处民宅里。
第5课《霍拉舞曲》教案

3.课堂实践活动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跟随音乐跳舞时,对节奏的把握仍有一定难度。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节奏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霍拉舞曲的节奏感。
同时,我也意识到以下几点需要改进:
1.在讲解霍拉舞曲的理论知识时,我应该尽量用更生动的语言和例子,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2.对于教学难点,我需要更加耐心地引导和辅导学生,确保他们真正掌握这些知识点。
3.在课堂时间安排上,我应注意分配合理,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让学生充分吸收和消化所学内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第5课《霍拉舞曲》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5课《霍拉舞曲》教案,本节课依据教材第四章《音乐与舞蹈》内容展开,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了解霍拉舞曲的起源、发展与特点;
2.学会欣赏和分析霍拉舞曲的节奏、旋律与情感表达;
3.学习基本的霍拉舞步,体验舞蹈与音乐的结合;
4.分析霍拉舞曲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演变与影响;
5.结合我国民间舞蹈,探讨霍拉舞曲与我国民族音乐的相互借鉴与融合。
-解决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展示霍拉舞曲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讨论。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霍拉舞曲》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接触过节奏明快、旋律活泼的音乐?”(如儿歌、进行曲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霍拉舞曲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霍拉舞曲的奥秘。
人音版音乐二下《霍拉舞曲》说课稿

人音版音乐二下《霍拉舞曲》说课稿教学目标:1、能够在聆听中感受音乐所表现的充满炽烈的欢乐气氛和舞蹈性特点,并初步了解霍拉舞的简单知识。
2、在音乐图形谱的帮助下了解本首乐曲三个主题的节奏特点以及它们的变化与再现,能随各个主题音乐节奏做出适当的反应。
3、在各种音乐活动中以自己的方式表现音乐,并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验乐曲无穷动式如鸟鸣般婉转的炽烈与欢乐情绪。
教学难点:在各种音乐活动中体验乐曲三个主题的不同特点。
教材分析:《霍拉舞曲》为降E大调,4/2拍,具有轮舞体裁特征。
曲式结构:a+b+c+b +c+a (再现),一开始便以明快活泼的伴奏引出小提琴以断弓技法奏出的顿音主题,如同鸟鸣般的颤音和飞瀑般奔流的快速的顿音,形成了欢腾的乡村舞会场面。
充满了炽烈的欢乐气氛。
全曲犹如一首无穷动,主题素材不断展开,使乐曲逐渐形成高潮,最后再现主题,突然结束。
霍拉是一种罗马尼亚民间舞蹈,是当地一种大众化的娱乐形式。
音乐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参加者可达数百人。
跳时大家联成一个圆圈,向前一步,向后一步,相左三步,向右五步,如此反复进行,使圆圈逐渐旋转。
教学设想:本节旨在通过激趣、感悟、创造、表现等教学方法与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表现欲,教师通过图形谱、音乐活动等自己设计的各个教学环节,唤起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审美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准备:音乐图形谱、课件、音响、自制沙锤与打击乐器若干教学方法:音乐图谱教学法、表现法、感受法、合作法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随着《嘀哩嘀哩》歌曲音乐师生律动进入教室。
教学设想:师生一起做拍手游戏并相互交流,随着歌曲生生律动、师生律动,拉近距离感,同时感受歌曲欢快情绪,为导课做好铺垫。
二、导入乐曲,整体感受师:歌中的春天真美丽,在这美好的季节里,你最想做一件什么样有意义的事情来表达你对春天的喜爱?(学:画一幅画、郊游等)师:今天老师就满足你们其中的一个要求,我们到一幅有声音的画里去郊游,请大家先听声音——一首乐曲。
《霍拉舞曲》教案

《霍拉舞曲》教案教学目标:1、在聆听中能够感受到音乐所表现的欢乐气氛和舞蹈性特点,并初步了解霍拉舞的简单知识。
2、在音乐图形谱的帮助下能够掌握本首乐曲中三个主题的节奏特点以及它们的变化与再现,并能随各个主题的音乐节奏做出相应的反应。
3、在音乐活动中能以自己的方式表现音乐,并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验舞曲的炽烈与欢乐情绪。
教学难点:在设计的音乐活动中充分体验乐曲三个主题的不同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律动表演随着《恰利利恰利》歌曲音乐的律动,师生进入教室。
二、导入乐曲。
整体感受(放舞曲,学生聆听。
)设问:音乐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心情?(学生发表看法,教师适当做总结。
)三、音画相融,融会贯通1、教师点击图谱,学生聆听观看。
2、聆听乐曲第一主题,随教师点第一段图谱,并记住图中走过的路线。
3、复听第一主题后,请学生用自制沙锤摇奏出音乐中的长音,并用短音XX节奏为音乐打出节拍,由教师指挥。
再听一遍,全体独立完成。
4、听第二段音乐(b+c主题),用肢体动作来表示节拍,长音处摇晃双手或轻轻跺脚,短音处拍手、腿、肩等。
教师点第二段图谱。
5、复听第二段音乐。
6、聆听第三段音乐(b+c主题变化与重复)。
这段音乐长音最多,请学生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长音。
教师点第三段图谱。
7、复听时,教师不点图谱,学生独立完成长音与节拍的表现。
8、听第四段音乐(即第一主题再现),请学生点动图谱,并引导学生说出和第几主题音乐旋律相似。
9、再听结尾句。
教师:音乐是突然结束的,还是一点一点渐弱、渐慢结束的呢?学生:突然结束。
10、为结尾进行定格造型的表演。
教师:你能为这突然结束、戛然而止的结尾音,摆一个突然定格的造型吗?11、播放结尾句,进行表演。
教师鼓励学生的大胆想象与精彩表演。
四、全曲表现,提升情感1、教师根据图谱将五种乐器加入到长音和节拍的节奏表现中,乐器逐段增加,表现出音乐高潮的不断推进。
最新人教版音乐六年级下册课件 2霍拉舞曲

霍拉舞曲为流行于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等地区得一种民间歌舞体裁, 又称多伊那,产生于牧民地区。通常分为两种形式:一类多为悠长 得歌调,犹如牧人得悲歌;另一类则为活泼得轮舞,常用2/4拍, 且多用装饰音和颤音。本曲具有轮舞类型得霍拉舞曲体裁特征。
乐曲一开始即以明快活泼得伴奏引出小提琴以断弓技法奏出得顿音主 题,如同鸟鸣般婉转得颤音和飞泉般奔泻得快速得顿音,形成了一 个欢腾得乡村舞会场面,充满了炽烈得欢乐气氛(片段1)。主题 素材得不断展开,使乐曲逐渐形成高潮。最后再现主题,突然结束。
《霍拉舞曲》

教材分析:
《霍拉舞曲》为降E大调,4/2拍,具有轮舞体裁特征。 曲式结构:a+b+c+b+c+a(再现),一开始便以明快活泼的 伴奏引出小提琴以断弓技法奏出的顿音主题,如同鸟鸣般 的颤音和飞瀑般奔流的快速的顿音,形成了欢腾的乡村舞 会场面。充满了炽烈的欢乐气氛。全曲犹如一首无穷动, 主题素材不断展开,使乐曲逐渐形成高潮,最后再现主题, 突然结束。霍拉是一种罗马尼亚民间舞蹈,是当地一种大 众化的娱乐形式。音乐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参加者可达 数百人。跳时大家联成一个圆圈,向前一步,向后一步, 相左三步,向右五步,如此反复进行,使圆圈逐渐旋转。
3、结合歌曲,让学生模唱歌谱,找出歌中有几处la
和si,使学生将对la和si的认识溶入音乐实践活动中。
能结合本课柯尔文手势、结合键盘弹奏音高,让学生感 受、模唱。
三、聆听《霍拉舞曲》
1、初听乐曲。
提示:乐曲给你怎样的感受?
2、复听,要求学生每人用一张白纸用线条为乐曲画 “心电图”,要能看出音乐的变化、停顿、高低,看哪一 个同学找准了乐曲的“脉”,对音乐体会得深刻。
教学难点:
在各种音乐活动中体验乐曲三个主题的不同特点。
教学准备:
音乐图形谱、课件、音响、自制沙锤与打击乐器若干
教学方法:
音乐图谱教学法、表现法、感受法、合作法等
教学过程:
一、表演《哈里啰》
1、完整地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旋律。
提示:听着歌曲拍手的方式拍击节奏,在实践中体验。
2、按节奏读歌词。
3、听着音乐填唱歌词。
3、再次复听,全体学生用手指动作划动自己对音乐的 理解。
学生每人用一张白纸用线条为乐曲画“心电图”,要 能看出音乐的变化、停顿、高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音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浅析古典吉他独奏曲《大霍塔舞曲》的演奏及教学摘要:《大霍塔舞曲》在古典吉他演奏方面有着不可超越的造诣,本文就针对塔雷加的《大霍塔舞曲》的创作及其演奏技巧方面分析古典吉他的演奏,分析其所展现出的艺术价值和魅力,也了解一下它之所以可以流传至今的原因所在。
同时,经过对《大霍塔舞曲》的分析,总结出在教学中如何进行《大霍塔舞曲》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古典吉他;演奏、《大霍塔舞曲》;教学序言古典吉他是一种根据200多年前式样成型的以尼龙弦(100年前为羊肠)发声的乐器。
首先从乐器的角度理解:古典吉他的构造与其他乐器(弗拉门戈吉他、匹克吉他、民谣吉他以及电吉他等)有明显不同;其次从演奏方法上讲:古典吉他以独奏为主、兼顾一定量的重奏、协奏等;手指直接弹奏(不使用拨片等物件)并结合各种特殊演奏技巧;从音乐的表现来讲:古典吉他以演奏古典乐为主,兼顾一定量的现代经典乐曲。
细腻而多变的音色,丰富的多声部和声演奏能力,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民族的音乐都能诠释自如。
古典吉他作为这样一件历史悠久的弹拨乐器,在西方音乐舞台中拥有者同“钢琴”、“小提琴”同等的地位,并称为“西方三大乐器”。
在西方国家中,许多音乐学院的教学都是从吉他开始入门的,首先要掌握了吉他的弹奏方式和技巧才能进行下一步的音乐培训,而非向我国以钢琴为音乐入门的教学方式。
并且,在西方国家中还会专门设置古典吉他专业,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使得古典吉他方面的教学人士和演奏人才辈出。
古典拥有着巨大的作品库,从文艺复兴时期一直到现代的各个时期的音乐都可以通过古典吉他来展现。
虽然,古典吉他在西方如此的受到重视,但是在我国依然属于非主流的音乐地位,与国外的发展也相差甚远。
主要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我国缺乏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因此从主观上就会使人们的意识产生偏差;另一个方面是我国缺乏专业的古典吉他教授的人才,从理论缺乏专业性的指导。
但是,我国在古典吉他的教育方面虽然缺乏理论知识的支撑,但是在古典吉他的演奏技巧上却达到了较高层次的发展,并且还涌现出了一些国际知名的演奏家。
因此,熟练的掌握古典吉他的演奏技巧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大霍塔舞曲》(Gran Jota de concierto)全称《演奏会用大型霍塔舞曲》,是着名的西班牙古典吉他演奏家、作曲家塔雷加的传世之作。
霍塔舞曲(西班牙文:Jota)是西班牙阿拉贡地区的民间传统舞蹈音乐,属中快速度的三拍子节奏,常由西班牙民间乐器和吉他演奏。
由于其极具西班牙地区风情,加之作者忠实地继承了霍塔舞曲的传统风韵,又具有高度专业性的艺术创新,并刻意运用和发展了西班牙古典吉他的一些特殊演奏技法,因而,在世界古典吉他乐坛上占据显赫地位,属名曲中的精品,被后人称为古典吉他演奏艺术的金字塔。
因此本文就通过分析塔雷加的《大霍塔舞曲》,来进一步了解古典吉他的演第一章《大霍塔舞曲》的演奏技巧“多样化的统一”被欧洲古典艺术美学学派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众多美学家视为是艺术创作中最为重要的原则。
而《大霍塔舞曲》在这个方面做的堪称典范。
在这首乐曲中,作者多侧面地、多样化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段,又将它们高度集中地凝聚在同一主题思想上,这种精美的艺术构思在全曲中随处可见。
下面就从两个方面阐述这个问题。
1.错综复杂的多样化音乐织体构建形式是本曲创作的基础第一个表现是音乐形式的多样化。
全曲除序奏以外的各个段落中,给人以大量鲜明的音乐形象感受。
如乐曲在第4变奏中,作者用古典吉他2弦的圆润和4弦的浑厚的音色的对比,仿佛描写了男女歌手边歌边舞的形象;在第7变奏中,作者以上滑音的技巧展示了一位柔美的少女独舞的形象;在第11变奏中,作者以古典吉他大管奏法描写了一个老人载歌载舞的形象,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第二个表现是音响色彩的多样化。
在全曲中,可以听到小提琴的各种音色,民间土琵琶的音色,单簧管的音色,双簧管的音色,大管的音色,还有嘹亮的军号声、铿锵的大鼓声、悦耳明快的小鼓声等,形成了一个绚丽多彩的音响世界。
第三个表现是古典吉他演奏技法的多样化。
全曲中使用的古典吉他演奏法包括:六音琶音和弦奏法,快速分解和弦奏法,三连音快速音阶奏法,大音程滑音,泛音旋律奏法,闷音奏法,轮指奏法,左手单手涟音奏法,大鼓奏法,小鼓奏法,单簧管奏法,大管(巴松管)奏法、号角奏法等等,集古典吉他演奏技法之大全。
第四个表现是旋律织体面貌的多样化。
从旋律织体线条上看,有以和声全奏描写的旋律的垂直线群,有以音阶展示的旋律阶梯进行,有以单音来体现的自由流动,还有起伏跌宕的双曲线形式等等。
从旋律面貌上看,有高声部旋律,有低声部旋律,有被强拍切断的圆舞曲旋律,有隐藏在三连音、分解和弦的旋律,有双声部的带状旋律,有轮指演奏出的颗粒性的旋律等等。
2.艺术美学思想上“统一性”创作手法恰到好处的运用,是本曲创作成功的灵魂表现手法服务于乐曲内容,全曲运用了大量的创作手法,但都是围绕一个核心,即塑造各式各样的西班牙人民跳舞的形象,尽管形象众多,但在我们欣赏本曲时,因为作者的合理安排,把表现内容作为主要目标,使得整个乐曲给人以天衣无缝、相得益彰之感,充分展示出作者坚持“统一性”的原则。
其主要表现在:创作动机的多样性服从于创作乐思的统一。
虽然作品中有各种各样的创作动机,但都集中体现作曲家唯一的乐思,即:要表现出欢乐的西班牙人民跳舞的场面。
在作曲家塔雷加的眼中,西班牙民族、西班牙故土是如此的可爱,他要通过起源于西班牙这一国度的民族乐器──古典吉他来歌颂勤劳、质朴、欢乐的西班牙人民,最大化地利用霍塔舞曲这一传统乐曲来展现古典吉他的魅力。
表现手法的多样性服从于乐曲风格、体裁的统一。
全曲表现手法再多,也没有超越西班牙霍塔舞曲这一舞曲体裁来写,也没有丢掉西班牙乐曲这一风格,人们不可能在本曲中看到诸如“日本富士山上樱花”等风格迥异的形象,也不可能听到莫扎特弦乐小夜曲的悠悠乐声,所有的这些都表现一个主题,就是西班牙《大霍塔舞曲》。
本文通过分析《大霍塔舞曲》的演奏技巧及教学,论证了《大霍塔舞曲》是一部及集音乐性与技巧性与一体的经典作品,并在该作品的教学上提供了意见与第二章关于《大霍塔舞曲》的教学对于《大霍塔舞曲》的练习和教授教学来说而言,最难的就在于它里面所涉及到多种变奏,也包括了吉他各种各样的技巧,还有许多的特殊技法:快速半音阶,琶音,分解和弦,揉弦,轮指,上下行涟音奏法,滑音奏法,靠弦与不靠弦奏法,泛音奏法,左手单手涟音奏法,大鼓奏法,小鼓奏法,单簧管奏法,大管(巴松管)奏法等等。
可以说这支曲子几乎包括了古典吉他全部技法,《大霍塔舞曲》是由序奏和26段变奏加上尾声组成,是泰雷加独一无二的大型精华曲,包含了吉他独特的艺术性技法。
因此,如果将每个变奏单拿出来弹奏的话很简单,但是当他们放在一个曲子里面进行演奏的时候,就变得难度很高。
同时,《大霍塔舞曲》极具西班牙地区风情,加之作者忠实地继承了霍塔舞曲的传统风韵,又具有高度专业性的艺术创新,并刻意运用和发展了西班牙古典吉他的一些特殊演奏技法,也加大了《大霍塔舞曲》的演奏难度。
也是因为这样,《大霍塔舞曲》中的二十六个变奏在演奏的时候就成为了最要重点练习的地方。
《大霍塔舞曲》的序奏是a小调,3/4拍,较缓慢的行板。
一开始的4小节是强有力的和弦和快速分解琶音组成的两个问答句,每四个和弦加一个快速分解琶音组成一个问答句。
仅仅两个问答句就预示了一场热烈的节日狂欢即将开始。
接下来是一组组的和弦进行,再逐渐加上不断重复的低音,描写准备参加狂欢的人流正缓缓地从四面八方向狂欢场地的中心聚拢。
由一个上行琶音过渡并引出一大段左手单手涟音的华采乐段,这一段三连音全部单独用左手演奏,右手并不拨弦;三连音的第一个音和第二个音用左手上行涟音奏法打出来,第三个音用左手下行涟音奏法勾出来,整个大段的三连音先要放慢速度来练,每个音符都要练到很清晰的程度后再逐渐加快速度来弹。
弹得太慢,或者弹得虽快但不清晰,都是不可取的。
此后是表现技巧的几组半音阶,最后经过快速的下行分解琶音,序奏结束在强有力的主和弦上。
这段音乐告诉人们,狂欢即将开始。
序奏之后马上进入情绪热烈的第一变奏,由于是表现狂欢刚刚开始,所以应该处理得欢快而不是狂热,几个倚音要弹得短一些、轻快一些。
第二变奏由两段下行三连音组成,三连音的第一和第三个音用右手拨出,第二个音用左手下行涟音的方法奏出,情绪要活泼。
此处特别容易弹错的地方是三连音的节奏,如果你对三连音的节奏不熟悉的话,请先把三连音的节奏用口念和心念的方法多练习几遍,在有十分的把握之后再弹出来。
第三变奏由一段持续和弦组成,弹奏持续和弦时要注意两点:第一,右手的a,m,i三指要并拢,这样拨出的和弦声音才不会散;第二,a指的力度要适当加强一点,以突出和弦上方的旋律音。
第四变奏是一段充满柔情的旋律,要弹得有歌唱性。
从第7小节的第3拍起到第8小节的第三拍,这四拍是一个小过门,其色彩的处理要和前面的旋律有所区别;第15小节的第三拍到第16小节的第三拍也是个小过门,也要弹出与旋律的对比。
第五变奏是一段带有旋律的持续和弦,要弹得热情而富于动感,描绘了人群开始起舞,情绪热烈。
第六变奏是由一系列的三连音组成,这些三连音的第一个音连起来是主旋律,要用靠弦奏法来弹,三连音的其他两个音则用不靠弦奏法来弹。
第六变奏是第五变奏情绪的延续,欢快的三连音符中蕴藏的主旋律描写了人们载歌载舞的场面。
第七变奏的旋律抒情,但是比起第四变奏来情绪更加激动一些,描绘恋人们在翩翩起舞中情话绵绵,这段旋律部分的音乐流动,节奏可以自由一些,间断出现的节奏表示舞蹈并没有中断。
第八变奏是第七变奏的继续,恋人们的情绪由于感情交流而愈发兴奋,所以这一段的速度要由慢渐快,并有所变化。
第九变奏的音乐描写舞蹈的人们在不停地旋转,陶醉在欢乐之中。
第十变奏掀起了一个小高潮,这段音乐起伏要大,速度要稍快一些。
第十一变奏和第十三变奏分别用模拟大管和大鼓的奏法演奏,描写广场上狂欢的人们围起了几个人圈,艺人们争相表演,这边是吹奏,那边是敲打,争奇斗艳,互不相让。
大管奏法又称为巴松管奏法,是用右手手掌外侧轻轻接触音孔和琴马的中间部分,然后用p指拨弦,动作与Pizzcato奏法非常相似,只是后者是将右手手掌外侧轻揿住琴弦紧靠琴马的部位。
大鼓奏法是用右手拇指的外侧面在靠近琴马的地方敲击全部琴弦,注意拇指外侧面敲击琴弦的时候要放松并具有爆发力,接触琴弦时要干脆、有弹性。
第十二变奏是第三变奏的重复,第十四变奏用了一大段泛音奏法,给人以飘飘欲仙、脱离现实世界的感觉。
第十五变奏又回到了狂欢的场面。
第十六变奏再次推出一段小高潮,用切分音奏出上行旋律,旋律音要用靠弦奏法,而且是突强音,描写舞蹈的人们一面用脚跟蹬踏地面,一面拍掌呼叫,这是典型的西班牙霍塔舞舞蹈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