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教育体制对比浅析word精品文档3页
比较中国和德国的教育体系的异同?
比较中国和德国的教育体系的异同?教育体系作为一个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国家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将以中国和德国两个国家的教育体系为例进行比较,一起来看看它们的异同点吧。
一、教育政策的制定中国:教育体系在中国属于国家的重要部分,政治和经济因素对其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中国政府认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因此实施了长期的教育规划,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德国:德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并制定了包括小学、中学和高中在内的全面的教育法规。
德国政府不仅提供教育经费支持,还实施了有针对性的教育政策,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二、教育内容的差异中国:中国的教育内容注重基础知识的教授,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强调文化传承和科学素质的培养。
此外,体育教育、美术教育也占据一席之地,但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教育还有待加强。
德国:德国教育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育体系中有很多启发性教育的内容,也非常注重社交和文化交流。
除了进行传统的学科教学之外,德国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这样可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
三、学校教育的组织形式中国:中国的教育主要是通过中小学和大学进行,学生是根据教育规划的年龄段分别进入小学、中学和高中的,然后可以选择进入大学深造。
教育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农村地区的学生学习条件相对较差。
德国:德国教育主要流程与中国类似,但是德国的教育体系相对多元化,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科进行学习,大学是德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设置齐全,为德国年轻人的未来提供了不断扩大的发展空间。
四、师资力量不同中国:中国注重对学生的纪律和礼貌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对较高,教师队伍建设一直是教育部门着力加强的一个方向。
不过,由于中国师资力量的薪资体系还存在不足,很多教师有转行的想法。
德国:德国的师资力量相对更加优秀,德国教师队伍中拥有很多高素质的人才,受过良好的职业培训,对专业知识都非常熟悉。
德国的教育界发展态势较好,教育工作相当受欢迎,这意味着教育积极分子源源不断。
中德职业教育体系比较
中德职业教育体系比较摘要:2022年5月我国职业教育法的修订实施,标志着我国已经建立起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得到法律的确认和提高,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快车道。
在我国职业教育实践过程中,学习德国的职业教育实践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本文从中德两国各自的职业教育体系构成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比较和研究。
关键词: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法一、中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我国职业教育法第三条规定: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在法律层面上确定了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为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
并且在职业教育法专列第二章(第十四条至第十九条)为“职业教育体系”,系统的规定了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
1、我国的职业教育分为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二者并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并非泾渭分明的关系,强调两种类型的协调发展。
强调以学校为载体的职业学校教育和以其他组织架构为载体的职业培训协调发展,为完善职工的终身教育培训奠定法律基础。
2、我国的职业学校教育分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高等职业学校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由高级中等教育层次的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实施。
我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毕业(根据地区不同,有地方小学五年,初中四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学六年,初中三年)。
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之前,学生们学习的科目基本相同。
完成义务教育后,一部分学生进入普通高中学习,为进入更高一级学校进行为期三年的高中学习,另一部分不能够进入普通高中学习的初中毕业生将会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普职分流”,可以看成是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第一次分流,这也是最近几年初中毕业生家长普遍感到焦虑的事情,由于当前中职教育的现状以及国人根深蒂固的执念,造成了中考堪比高考的现状,几乎没有多少家长心甘情愿让孩子读中职,这也是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极大困境之一。
中国教育与德国教育之对比
中国教育与德国教育之对比一、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不同。
德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其成功之处就在于有一个完整的从中级到高级的职业教育系统。
德国的教育体系主要分三个阶段:1—4年级的小学教育为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为初、中等教育,学生在初中毕业后,根据不同职业要求和学生及其家长的意愿,进入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技术教育或完全中学接受普通教育;第三阶段为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中学进入职业技术学校学习的学生,可以进入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习,也可以进入普通高等学校学习。
这种“立交桥”式的高校入学方式,为进入职业学校的青年学生在有一技之长的前提下,又提供了一条进入理论研究的道路。
一些在完全中学接受普通教育的学生也可进入职业高校学习,但入门条件一般包括最少一年以上的职业技术工作实践或职业教育经历。
中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包括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短期培训等几部分。
中等职业教育基本上是“终结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升入高职院校的机会很少;高等职业教育是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专科层次,且缺乏与其的沟通和衔接,进入高职院校就像进入了一条死胡同,多数人的出路是去社会就业,无法满足部分学生继续学习的需要。
针对中国职业教育内部沟通不畅、层次割裂的现状,可以借鉴一些国家的先进经验,考虑学分互换制度,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各层次之间的相互衔接和沟通,尤其是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和沟通,构筑一个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
此外,改革单一的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在加强专科层次职业技术教育的同时,加大本科层次的培养力度,同时在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进行一些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试点。
目前社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人才的实际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结构高移已是大势所趋。
二、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不同。
德国的职业教育以双元制为代表在世界享有盛名,其显著特点是培养目标明确,培养一线技术工人、技术农民或服务人员及管理人员;企业与学校相互协调配合,并以企业为主,企业居于主导地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能力培养为主,实践课时比例占到60%以上。
中国和德国在教育方面的区别是什么?
中国和德国在教育方面的区别是什么?教育,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尤为重要。
中国和德国,作为两个文化背景不同,教育制度有所差异的国家,其教育方面的差异显而易见,那么它们之间的区别究竟是什么呢?一、课程设置中国的教育着重注重竞争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会更倾向于重视“考试科目”如语数外,物理化学等,而较少关注实用性强、与社会发展潮流一致的课程。
而在德国,国家课程设置宽广,除了基础课程外,课程设置还包括社会学、法律、哲学等领域,这一特点使得德国学生在学业上更具综合素质。
1.中国注重竞争力的培养- 以语数外、物理化学等考试科目为主- 忽略实用性强、跟社会发展潮流一致的课程2.德国课程设置宽广- 设置有基础课程之外的非常规课程,如社会学、法律、哲学等- 培养综合素质更强的学生二、学生教学方式中国学校更加注重智力方面的开发,会采取更多宣传辞让学生跟随国家政策或社会领域最新的方针进行改变。
相较之下,德国的教学方式更注重学生的个体意识,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性地开展学习。
德国老师更多的是通过知识引导和启发来助推孩子的学习。
1.中国智力开发更为突出- 宣传及进口最新政策与方针,指导学生思考- 改变学生的观念,使其符合国家或社会潮流2.德国个体意识意识更为强烈- 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性地开展学习- 采取知识引导和启发来助推学生的学习三、学习压力差异相较于德国大学相对开放、高自由度的教学方式,中国学生在其“一考定终身”的教育模式下承受巨大的考试压力,而相较之下,德国学生在欧洲国家教育模式的背景下享有着较小的学习压力。
1.中国考试压力巨大- 学习竞争日益强烈,学生面临着各种升学考试- 一考定终身教育模式下,学生需要一次性考好所有科目2.德国学习压力相对较小- 大学中度量化程度较低,给了更大的自由度- 每个人都可以以自己想要学习的方式来学习结论总体来看,中国和德国的教育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课程设置和学习方式上,德国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中国则更着重于智力开发和竞争力的培养。
中德教育制度比较
初等学校(小学)
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中国的小学被分为 六年,但是在一些省份,小学为五年制。 通常认为一年级至三年级为“低年级”即 小学基础阶段,而四年级至六年级为“高 年级”即小学拓展阶段。在这六年年中, 学生通常要学习的课程为: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 健康、科学、音乐、美术、信息技术。
学前教育
中国的学前教育一般从3岁开始,进入幼儿 园分为:小班(3-4周岁)、中班(4-5周 岁)、大班(5-6周岁)。
在有的幼儿园和小学中还办有“学前班”, 为不满6周岁的儿童进行适应学校生活的教 育。在幼儿园生活包括一日三餐,游戏为主; 学前班类似学校上课,但时间短,有许多户 外活动。
第十五页,共22页。
职业学校,德国职业教育的类型,依据不同专业的需求有不同新的 发展,而德国义务教育的年限是到18岁,因此为了符合工作领域上的各项
专业以及强制学习年龄的要求,有许多针对不同的情况所设立的学校
第九页,共22页。
德国的高等教育Hochschulen
德国高等教育体系大概含括了340所高等学校Hochschulen, 其中大部分是公立,大约有160所的大学、神学院、教 育学院以及艺术学院,每年约有3/4的大学生都是集中在 这里学习;其余的学生则分属于应用技术大学
工程硕士学位:Diplom-Ingenieur,或Diplom-Ingenieur(FH),特指高等专科学校
(Fachhochschule)毕业生文凭。除了工科学位以外还包括理科、经济、社会科学、人 文及艺术学科等。授予这类学位要求学生具有较广泛的专业及相关知识。一般要求 修完第一专业和第二专业,国内也其称为主专业和副专业(Hauptfach und Nebenfach),这样毕业生就业范围广。获得硕士学位后,成绩优秀者可申请攻读博士学
德国和中国在教育制度及学术研究方面的区别?
德国和中国在教育制度及学术研究方面的区别?一、教育制度方面:1. 教育体制德国的教育体制是由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共同负责的,根据联邦宪法和各州法律制定。
中小学的教育由各州政府负责,而大学则由联邦政府统一管理。
相反,中国的教育体制是由中央政府统一制定和管理的,包括中小学和大学。
2. 教育内容在德国,实用主义和学术主义并存,中小学的教育以基础知识的学习为主,大学则注重经典学科和应用型学科的结合。
而在中国,中小学的教育更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大学则更强调理论知识的讲解和研究。
3. 学制在德国,中小学为12年制,大学则为4年制;而在中国,中小学为9年义务教育,大学为本科4年、硕士3年、博士3-4年。
二、学术研究方面:1. 科研制度在德国,大部分科研机构都是非营利性的,由政府出资,而大学的科研则主要来自于外部的赞助或者项目资助。
中国则主要依靠政府出资来开展科研。
2. 学术合作德国的科研机构更注重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并且机构之间的界限比较模糊,可以更方便地进行合作研究。
而中国的科研机构之间一般是各自为政,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的机会较少。
3. 学术成果在德国,因为科研机构和大学之间的紧密合作,学术成果更加丰硕,例如在自然科学和数学等领域的成果长期位列世界前列。
而在中国,则存在学术诚信问题以及学术成果水平没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问题。
综上所述,德国和中国在教育制度及学术研究方面存在很多的不同,对于两国之间的教育交流和学术合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但是双方也可以通过学习对方的优点,不断改进自身的教育体制和科研环境,推动两国之间的交流合作更加友好,也更加有益于双方的发展。
浅谈中国与德国的教育体制的差异
浅谈中国与德国的教育体制的差异一、中德两国教育体制的对比1、初级教育与我国国家的基本情况一样,德国的学生入学年龄也是6周岁,有寒暑假期,但是唯一不同的是德国的小学生只有在早晨的时候是上课时间,而每学年大概只有两次考试,除了学习基本的文化知识之外,学校会给学生上烹饪课、园艺课以及手工课等等。
但是在中国,小学生上课一般是上午和下午,除了课间十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之外,学校并不会给学生安排其他的娱乐活动,在小学期间老师和家长就会告诉学生知识改变命运,只有不断的学习努力的学习才会有更美好的未来和光明的前途。
中国式的教育主要是以说教为主,旨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德国教育重点在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集体观念,让学生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前边也有提到了中国小学生的课业较重,而德国小学生的课业较轻,这是两国初级教育的最大区别,但无论是哪种教育体制都与国家发展的大背景有直接关系。
2、中等教育德国的中学可以划分为三种,即普通中学、实科中学和文理中学,其中普通中学的学制为4年,一般大部分的学生会选择进入普通中学进行学习,这与我国的初中体制相差无几,在普通中学毕业之后学习可以选择接受职业教育。
实验中学的学制为6年,在德国37%的就业人士来源于实验中学。
在实验中学毕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就读专科学校或者是专业学校,并取得专业资格证书,从而赢得就业的机会。
而最后的文理中学,是指在中学时期就开始进行文理分科学习,文理中学学制为9年,这也是学习时间最长的一个阶段,毕业于文理科学校的学生可以获得进入高等学府学习的机会。
由于德国在初中时期就开始分科学习,所以目前德国一种介于三者之外的学校,那就是综合性中学,在综合性初中毕业同样也得到德国联邦各州教育部门的认可。
中国的中学阶段包括初中和高中,在初中时期属于综合性学习时期,学生需要学习文理方面的知识,初中升高中之后开始分文科和理科。
中国是一个以应试教育为主体的国家,也就是说在经历小学、初中、高中一步一步的学习之后,通过高考才可以进入到高等学府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面临来自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压力。
浅析中德教育制度
最权威的国际教育服务平台
资料来源:教育优选 /
浅析中德教育制度
德国的教育质量在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都是被认可的,它的教育制度可分为三个等级:小学初中、高中、高等院校。
国民中学Hauptschule 的毕业生可去申请职业院校、技术院校或者文理高中。
只有文理高中的毕业生才能去申请德国的高等院校(FH,UNI 等院校),它的课程设置比较丰富也有一定的难度,有的也会涉及到大学的专业课衔接。
这点有些像中国的教育制度也,初中过后可以申请职高院校或者高中,如果想念国内大学也必须要经过正式的高考。
德国人虽然很注重教育质量同时他们国家更加看重学生的课后生活,所以他们在大学之前课外活动是非常多的,课程安排相对于中国来说也比较轻松一些。
德国的大学分为三类: 一是双元制大学,相当于国内的专科院校;
二是应用技术类大学,建校年头较短几十年左右,专业设置较少,主要侧重于实践,更加顺应了未来的工作需求;
三是综合类大学,建校年头百年左右,专业课程设置较多,偏重于研究方向,为以后考取博士奠定基础,不论是综合类还是应用类大学,德国都是三年制。
博士学位学习时一定要有自己的论文导师来指导自己的博士学习过程。
中国的大学教育制度现在也同德国一样要修满学分制,以及大学四级英语通过后才可拿到学士学位。
德国的大学已学分制度来评定是否毕业,也就是说修满总学分以后就可以拿到学位证书了,德国的学位分为: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分别要修够学分以及论文答辩通过即可毕业。
中国和德国在教育方面的差异是什么?
中国和德国在教育方面的差异是什么?随着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不断加深,人们对于其他国家的教育模式也越加关注。
中国和德国作为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亚洲与欧洲的大国,在教育方面也有许多差异。
以下是中国和德国在教育方面的几个区别:1. 教育体制在中国,教育体制是由政府直接负责,实行统一管理,对于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都进行严格管理。
而在德国,教育体制相对来说是分散的,由各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负责,并且德国非常注重高等教育的自主性。
2. 学生管理中国的教育制度重视学生的批量化管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被视为群体而不是个体,而德国则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化教育。
在德国,学生能够自由选择自己的学科和学习内容,同时也非常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兴趣爱好。
3. 教育内容中国的教育内容往往偏重于科学和技术方面的知识,强调考试成绩和竞争性。
而德国的教育内容更加注重人文与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4. 教育资源由于中国人口众多,教育资源有限,导致国内的学生面临着较为激烈的教育竞争。
而德国教育资源十分丰富,不仅拥有高质量的教学资源,也有完善的校外学习环境和社会活动。
同时,德国政府也非常注重对于弱势群体的教育资助和帮助。
5. 教育形式在中国,教育形式就是认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学生需要听从教师的摆布,德国则认为教育应该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应该相互尊重和相互合作。
总之,中国和德国在教育方面存在着许多的差异。
中国强调群体教育和学生管理,而德国则注重个性化教育和自由教学;中国的教育内容更加注重科技,而德国则更加注重人文与社会科学;中国的教育形式强调教师的地位,而德国则注重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和合作。
无论怎么样,不同国家的教育模式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局限性,我们应该互相借鉴和学习,在发展自身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多关注周边国家的教育模式和文化。
从中德职业教育的差异看中德职业教育的差距10页word
从中德职业教育的差异看中德职业教育的差距武汉市新洲高级职业中学童西元⏹2010年1月18日至2月8日,来自武汉市各中职学校的23名双师型教师,在市××局陈处长、张处长的带领下,在德国进行了职业教育培训和考察。
虽然时间较短,但感触较深、收获较大。
⏹中德两国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在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多的差异。
通过20天的培训学习,我们感到的不仅仅是差异,更多的是差距。
⏹由于时间较短,语言不通,有些问题还学习研究得不够、不透,有些问题只能看到一些表象,因此,有些看法和想法不尽正确。
一、从教育体制结构看职业教育的地位⏹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职业教育的国家之一。
早在12世纪,手工业行会中就出现了“学徒式”的职业教育,经过数百年的演变,这一传统在100年前就基本形成了类似于今天的政府与企业合作的职业教育模式,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德国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但战后的德国职业教育及其设施很快得到了重建与恢复,并在原来基础上进行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德国目前有各种职业学校9000多所,专业多达350多个。
⏹德国是联邦制国家,除职业教育和义务教育的原则框架由联邦立法规范外,其余各教育法律法规则由各州立法,因此,只有职业教育是在全德统一实施。
⏹上世纪60年代以来是德国职业教育发展最快的时期,1969年德国颁布了《职业教育法》,之后又相继出台了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如《职业教育促进法》、《手工业条例》、《实训教师资格条例》、《企业基本法》、《青年劳动保护法》等,2019年通过新的《职业教育法》把原来的两法(1969年的《职业教育法》和1981年的《职业教育促进法》)全新修订合而为一。
这些法律法规包括了上岗前和上岗后培训(转岗培训);培训企业和受培训者的关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培训机构与人员资格的规定;对实施培训条例的监督和考试;对职业教育的组织管理和职业教育研究的规定等。
以法律形式完善了职业教育的管理和运行,使职业教育真正纳入了有法可依、依法治教的法律体系,促进了职业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
中德教育体制对比浅析
中德教育体制对比浅析一.中德教育体制对比1.初级教育。
德国孩子一般在6岁入学,与中国入学年龄一致,每学年有两个学期,有寒暑假。
德国小学生通常只有早晨上课,家庭作业量远比我国小学生的家庭作业的少,且考试都以开卷考试,每学年只有两次考试,而中国小学的考试日益频繁增多,且考试为闭卷。
德国的小学初级教育提倡教育多样化,课程多样化,除了书本知识外,烹饪,园艺,手工等专题课也是孩子们的必修课程。
德国的小学教育一般为4年,而中国小学教育则为5年或6年。
中国的小学生,一天平均为8节课,比德国小学生多了一倍的课时量,同时家长给学生安排了很多课外学习课程,比如器乐类,书法,奥数,舞蹈等联盟,而这些在中国并不是学校的必修课,这些课外课程是在每天繁重的作业后,中国家长监督孩子们带领孩子们在机构学校完成学习的,除了这些兴趣爱好课,中国家长还为了孩子们的专业课给孩子们补习英语课程在校外。
2.中等教育。
德国的中学分为普通中学,实科中学,和文理中学三类。
约有半数的学生会进入实科中学学习,毕业后通过专科学习对口普通白领,通常德国的孩子们继接受职业教育.实科中学学制为6年,即从五年级到十年级.,培养的目标是“中等教育毕业生”学生所授教育介于普通中学和文理中学之间.实科毕业生具备就读专业学校和专科学校的资格,毕业于实科中学的学生,就业率相对高。
文理中学学制为9年,即从五年级到十三年级.文理中学是德国传统的“高级中学”,德国最好的中學。
只有毕业于文理学校的学生才有资格进入高等院校继续深造.近些年来在德国出现了综合中学,也叫全科学校.毕业于综合中学,同样可以获得德国联邦各州教育部门的认可.这和中国高中分科,高考后选择专业的形式截然不同。
3.高等教育。
德国的高等院校是由各联邦州的国力设施,教会大学不包含其内.授课形式一般分为讲座和练习。
德国大学入学和中国相对比,难度较低;但是,大学毕业在德国并不容易。
由于很多德国本土学生和外国学生半工半读,德国高等学府又是一个学分制教育体系,因此,德国的大学生,有的甚至读了7、8年才毕业.德国大学的毕业考试有三种形式,理工、文科和国家考试.德国的国际硕士为文科硕士和理科硕士。
中国和德国的教育系统有何不同?
中国和德国的教育系统有何不同?教育是每个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体系的差异,反映了不同国家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环境等因素。
本文将从教育制度、教师资格、教学方法和纪律处分等几个方面,对中国和德国的教育系统进行对比。
一.教育制度●中国教育制度中国的教育制度是由国家教育部门统一颁布的方案来控制的。
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是教育系统中的两个主要方面。
高中阶段是为大学入学做准备的关键阶段,其主要课程为语言、文学、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和地理等科目。
●德国教育制度德国的教育制度是由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协调制定的。
德国实行一种三级教育模式,分别为初中、高中和大学教育。
从初中开始,学生可以选择继续进行学术教育质量普遍较高的高中阶段教育,或者参加技术学校接受职业培训。
适用于此模式的学制长达13年左右,学生需要通过各自的高中考试才能进入大学。
二.教师资格●中国教师资格教师的学历和教学经验都是很重要的。
教师必须通过教育部门组织的国家考试,获得教育从业资格才能从事教育工作。
目前,中国中小学教师的平均薪水较低。
●德国教师资格德国教师必须拥有相关学历,并通过国家认可的专业考试。
此外,德国政府严格奖励体制、合理的工资水平和良好的工作条件,吸引到了很多优秀的教师。
在德国,教师薪水较高且得到更好的社会地位。
三.教学方法●中国的教学方法中国大多数学校实行的是传统教学模式,注重背诵和记忆。
教师通常占主导地位,学生则被视为一个被灌输知识的接收者。
此外,在中国,学生的学习成绩是高中考试和高考成绩,这些成绩对学生的未来产生了重大影响。
●德国的教学方法德国的教育注重主动学习和配合的教学方式以促进学生的语言和创造性思维。
教师通常会尽可能地让学生了解或理解某一概念的背景或含义,而不是盲目地追求分数成绩,这种方式帮助学生考虑到自己的未来职业。
四.纪律处分●中国的纪律处分在中国,违反学校的纪律和行为准则会受到惩罚,例如,强制要求学生进行特殊工作、禁止学生进入教室、给予警告信等。
德国和中国在教育体制上的区别是什么?
德国和中国在教育体制上的区别是什么?教育体制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国家有着自己独特的教育体制。
德国和中国作为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其教育体制之间存在很多差异。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德国和中国在教育体制上的区别吧。
一、教育制度的设置和培养目标德国教育制度分为幼儿教育、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四个阶段,其中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均为全日制。
德国教育尤其注重实践,在高校学习期间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倡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获得知识和技能。
中国教育制度则分为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五个阶段。
中国教育制度注重深入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中国高校毕业生的素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大学生就业信心不足和就业难问题也引起各界的关注。
二、教学模式和教材的差异德国教学活动注重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概念,尊重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探究性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索。
德国教育也注重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在研究性学习方面,学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主张。
中国的教学模式则注重集体主义意识的传统,重视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接受,缺乏个性化的的教学和学习。
中国教育更注重笃实刻苦的传统,着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和基础素质,课程内容相对严谨。
三、教育教师和总体水平的差异在德国,教师需要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参与教学设计和课程设置,它不仅是一份职业,而且是一份责任,因此德国教师的素质普遍较高。
在德国大多数学校,老师能够全天候到学生的家中为其提供帮助,以更好的实现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合作。
在中国,教师队伍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工资低、教学资源和教材不均和学校管理不规范等。
因此,提升教师素质成为一大瓶颈。
四、教育投入的差异德国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是德国的财经体系之一,在教育活动中注重学校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并在教育中注重社会公平和资源配置的均衡。
中国政府也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在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农村中小学教育、特殊教育、学前教育、高等教育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实现了全民教育的基本普及。
德国和中国的教育体系有何不同?
德国和中国的教育体系有何不同?德国和中国是两个具有不同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国家,教育体系也有所不同。
下面将就德国和中国的教育体系的不同点进行对比。
一、课程设置不同德国的教育体系注重知识的深入,因此中学的课程设置非常宽泛和多元。
德国的中学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小学、初中和高中。
初中和高中的学科设置非常广泛,包括语言、数学、科学、历史、地理、艺术和音乐等,能够给学生提供很多的选择余地。
而中国的教育体系则注重知识的广度,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的学科非常多,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和美术等,因此学生的压力很大。
在高中阶段,学生需要选择文理科或艺术科,其课程设置更加精简。
二、对学生自主性的培养程度不同德国的教育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的精神。
德国的老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启发式教育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德国的学生在学习中更多地强调自我发现和自主学习。
相比之下,中国的教育体系更加注重学生的记忆和应试能力。
中国的老师在教育中更多地采用传授式教育,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试技巧的培养。
在中国的考试制度中,对学生的应试能力有着很强的依赖。
三、校外活动的培养不同德国的教育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注重学生的校外活动。
德国的中学在学校外则会开设各种兴趣班和文艺团体,如学生可以参加管弦乐队、舞蹈队、音乐剧、戏剧和运动队等。
中国的教育体系则注重学生的学习和考试成绩,因此相对注重学生的校内表现。
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中国的学校通常要求学生每天都要在学校内学习,放假几乎没有,一些社团只在周末进行活动,而且又得加分才能参加。
总结德国和中国的教育体系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德国的教育注重知识的深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校外兴趣活动。
相比之下,中国的教育体系注重知识的广度、刺激学生应试能力的提升,注重学生在校内的表现。
未来,随着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两国的教育体系都将不断调整,呈现出更多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中德教育制度比较
中德教育制度比较中德两国教育制度是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两个教育体系,其发展历史悠久,各具特色。
中德两国在教育体系、教育理念以及教育制度方面存在一些共同点和差异。
本文将从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三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
首先,学前教育方面,中德两国均高度重视学前教育,认为学前教育对儿童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在德国,学前教育主要通过幼儿园和托儿所来实施,这些机构提供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和游戏,关注儿童的身体、智力和社交发展。
德国政府为家庭提供了一定的补贴,并且保证了低收入家庭的免费学前教育。
在中国,学前教育主要通过幼儿园实施,幼儿园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社交技能,同时也注重学习基础知识。
但是,由于中国的人口基数过大,学前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导致了一些地区的学前教育普及率不高。
其次,基础教育方面,中德两国也存在一些共同点和差异。
在德国,基础教育从6岁开始,为期四年,然后进入继续教育学校的选修阶段。
继续教育学校会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提供不同的教育课程。
而中国的基础教育从小学开始,为期六年,然后进入初中阶段,为期三年,最后是高中阶段,为期三年。
中国的基础教育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和考试成绩的评价,强调学生的基础能力和学科素养。
德国的基础教育则更加注重兴趣、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最后,高等教育方面,中德两国也存在一些差异。
在德国,高等教育分为大学和应用技术学院两个层次,大学主要以研究为主,而应用技术学院主要以实践为主。
德国的高等教育非常注重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倡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
而中国的高等教育主要以大学为主,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培养。
另外,德国的高等教育普及率相对较高,政府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支持和奖学金制度,使得大多数有能力的学生都能够接受高等教育。
中国的高等教育普及率相对较低,竞争激烈,很多有能力的学生无法进入理想的大学。
总结起来,中德两国教育制度存在一些共同点和差异。
2012年德国留学:德国教育制度和中国有何不同
德国的教育体制、升学制度、学⽣学业、课堂教学、职业教育和教师⼯作等,德国教育和中国有何不同呢?现德国留学专家作⼀简短介绍。
⼀、教育体制----实⾏12年义务教育,⾼中阶段双向分流。
由于德国是⼀个联邦制国家,各个邦、州在教育上各有⼀套,所以教育体制复杂,各种情况并存,但都实⾏12年义务教育。
学⽣从⼩学到中学,不但免去学费,连书费也不要交。
学⽣⽤的教材不是⾃⼰买的,⽽是学校发的。
⼀套教材,上xx届学⽣⽤完后,学校收回,再发给下xx届学⽣⽤,依次类推。
我们在海尔雪中学听课时,就看到学⽣的书上已留下4个不同的名字,说明此教材已经⽤了4年,但仍保存完好。
在德国,上⼤学也是免费的,即使是外国留学⽣,也不需交学费,这⼀举措吸引了许多外国留学⽣前来深造。
我们在汉诺威⼤学的门⼝,就访问了⼀位⿊头发、黄⽪肤的中国留学⽣,这位学⽣他乡遇国⼈,喜出望外,⼗分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德国的教育情况。
在德国,国家实⾏免费义务教育,家长更有责任让⾃⼰的孩⼦读完12年书。
其中,⼩学上6年,前4年相当于我国的初⼩,后2年相当于我国的⾼⼩,德国⼈称之为“预备性学习”或“⽅向性阶段”。
因为在此阶段,家长和学校都要根据学⽣的具体情况,考虑他们今后向哪个⽅向发展----是升⼤学,还是上职业学校。
学⽣⼩学毕业后,进⼊初中读3年,初中毕业后,开始分流:⼀部分成绩较好的学⽣进⼊普通⾼中再学习4年,⼀直读到13年级(其中最后⼀年不是义务教育,需要交费),以后再升⼊⼤学学习。
另外⼀部分学业基础较差的学⽣则进⼊职业学校,再读3年后就业,也有⼈进⼊⾼等职业学校继续学习。
这种双向分流有时也会出现交叉情况,如有学⽣读了⼀阶段的普通⾼中后,常见得学业跟不上,也可转到职业学校就读。
⼆、⾼校升学制度----⽆统⼀的国家⾼考,由学校根据学⽣的毕业考试成绩推荐上⼤学。
德国从来不组织全国统⼀的⾼等学校⼊学考试,学⽣读完13年(12年)后,是继续读⼤学,还是读职业⾼等学校,完全由他们⾃⼰选择决定,学校⽼师只给予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德教育体制对比浅析
一.中德教育体制对比
1.初级教育。
德国孩子一般在6岁入学,与中国入学年龄一致,每学年有两个学期,有寒暑假。
德国小学生通常只有早晨上课,家庭作业量远比我国小学生的家庭作业的少,且考试都以开卷考试,每学年只有两次考试,而中国小学的考试日益频繁增多,且考试为闭卷。
德国的小学初级教育提倡教育多样化,课程多样化,除了书本知识外,烹饪,园艺,手工等专题课也是孩子们的必修课程。
德国的小学教育一般为4年,而中国小学教育则为5年或6年。
中国的小学生,一天平均为8节课,比德国小学生多了一倍的课时量,同时家长给学生安排了很多课外学习课程,比如器乐类,书法,奥数,舞蹈等,而这些在中国并不是学校的必修课,这些课外课程是在每天繁重的作业后,中国家长监督孩子们带领孩子们在机构学校完成学习的,除了这些兴趣爱好课,中国家长还为了孩子们的专业课给孩子们补习英语课程在校外。
2.中等教育。
德国的中学分为普通中学,实科中学,和文理中学三类。
约有半数的学生会进入实科中学学习,毕业后通过专科学习对口普通白领,通常德国的孩子们继接受职业教育.实科中学学制为6年,即从五年级到十年级.,培养的目标是“中等教育毕业生”学生所授教育介于普通中学和文理中学之间.实科毕业生具备就读专业学校和专科学校的资格,毕业于实科中学的学生,就业率相对高。
文理中学学制为9年,即从五年级到十三年级(西德是13年级).文理中学是德国传统的“高级中学”,德国最好的中?W。
只有毕业于文理学
校的学生才有资格进入高等院校继续深造.近些年来在德国出现了综合中学,也叫全科学校.毕业于综合中学,同样可以获得德国联邦各州教育部门的认可.这和中国高中分科,高考后选择专业的形式截然不同。
3.高等教育。
德国的高等院校是由各联邦州的国力设施,教会大学不包含其内.授课形式一般分为讲座和练习。
德国大学入学和中国相对比,难度较低;但是,大学毕业在德国并不容易。
由于很多德国本土学生和外国学生半工半读,德国高等学府又是一个学分制教育体系,因此,德国的大学生,有的甚至读了7、8年才毕业.德国大学的毕业考试有三种形式,理工、文科和国家考试.德国的国际硕士为文科硕士和理科硕士。
对于留学生而言,要想进入高等学府,除了有各国高中毕业证明,(针对有些国家需要大学学习证明),来到德国首先要攻读预科班,也就是语言培训,在学时量满后,必须参加德国国家级别的“DSH”语言测试,通过后方可进修学习作为外籍学生,获得理科硕士学位过程相对短暂,一般约在5年左右,文科硕士的时间则会更长.
而中国的高等教育有自身的特点,比如考大学难,毕业容易;很多高中生进入大学校园后,通过四年本科学习,较容易的就能拿到文凭,同时学校监督力量很大,每个班级都有辅导员,及时将学生在校情况反映给学生家长,监督并督促学生完成课业,按时到校.而德国属于学分制,学生学习完全凭自觉性,因此入大学门容易,毕业获取文凭较难。
二.教学建议
1.重视能力培养。
德国的课程评估方式体现重视能力培养的特点,所以在对德国学生进行汉语教学时,更加要侧重德国学生的参与性,并且相
信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合作学习汉语的能力,口头表达汉语的能力,尽量减少考试,以免引起德国学生的反感与不适。
汉语教师要以德国学生为汉语课堂的中心。
2.教师角色。
在中国的教育传统把教师的职责定位在“传道,授业,解惑”。
而在对德国学生进行汉语教学时,教师应改变自己的姿态,在学生尊重自己的前提下,也尊重学生个体,将德国学生看做自己的朋友,教师的个性特征友善,兴趣广泛,幽默,良好的仪表,宽容。
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能够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态度不能过于严肃,讲课方法不能呆板。
3.课堂行为和课堂管理。
课堂行为建议对外汉语教师应和德国学生多互动,纠错时采用“重述”的方式更好,关注学生的语言意义,不打断德国学生的汉语交际环节,减轻学生的焦虑。
不要对德国学生直接说“不行,不对”。
课堂管理上要求对外汉语教师与学生保持适当的身体距离,要注意德国文化和习俗。
营造和谐而活跃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活动多样化,对德国学生批评时要就事论事,不做人格评价,避免伤害自尊心。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宁可辛苦一阵子,不要苦一辈子。
2、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3、蔚蓝的天空虽然美丽,经常风云莫测的人却是起落无从。
但他往往会成为风云人物,因为他经得起大风大浪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