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实验室研究方法概述

合集下载

会计研究方法论(第3版)实验研究方法

会计研究方法论(第3版)实验研究方法

第二节实验研究方法在会计研究中的应用
二、早期应用实验研究方法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实验环境 1.实验任务 在会计实验研究中,实验任务的目的是模仿出会计研究者感兴趣的行为 。 如何确定一项实验任务的适当性呢? 在会计研究中,以下几项标准十分关键: (1)任务所需要的智力或身体技能; (2)任务的内在趣味性; (3)被试在接触实验情境前对任务的熟悉程度; (4)任务的难度。
在决策支持方面,实验研究关注管理会计决策和判断的质量、影 响管理会计决策质量的因素等。在决策影响方面,实验研究关注隐性 信息(逆向选择)、隐性行为(道德风险)等如何影响组织控制,什么样 的辅助手段可以被用来更有效地监督和激励内部员工。
第二节实验研究方法在会计研究中的应用
一、实验研究方法在各会计分支领域的应用价值
四、关于实验是否“现实”的争论
第一种现实性是指,被试真实地感受到实验情境,相信实验情境的存在,自愿 或被动地认真看待实验任务,或是研究者设计的刺激因素在实验过程中确实对被 试的行为产生了影响;这样的现实性称为实验里的现实性。
第二种现实性则是指,实验中设计的情境或事件在现实世界中也很可能发生; 这样的现实性称为现实世界里的现实性。 所有实验研究者都在努力实现实验里的现实性。当然,有的研究者成功地在实验 中影响到了被试,而有的则失败了(甚至未能引起被试对刺激因素的注意)。 Swieringa and Weick认为,如果一项实验能够实现实验里的现实性,那么就没有 什么必要追求现实世界里的现实性。他们的具体考虑如下: 其一,现实世界里的现实性纷繁复杂,各种变量混杂在一起共同作用于个体行为 。 其二,对于研究而言,除了理解现有的现象,另一个重要的功能是预判那些尚未发 生但正在讨论或想要做的事情的内在规律。 其三,追求现实世界里的现实性,可能增加实验的构建难度。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知识点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知识点

班级姓名学号
引言
1.物理学是的科学,是的科学,是蕴含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科学。

2.开创了以实验和数学相结合进行科学研究的道路的科学家是;经典物理学大厦的奠基者是;提出时空观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看法的科学家是。

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
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 、。

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是实验的重要环节;是科学发现的重要环节;;
1.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2.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符号是,比它大的有,比它小的有(依次填写,注明符号) 、、、、,换算关系是:、、、、。

3.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符号是,比它大的有, ,比它小的有.换算关系
是, , .
4.使用刻度尺之前,先观察, , ;
使用刻度尺时:(1)刻度尺要与被测物;(2)零刻度线或某一刻度线要与被测物一端;(3)刻度线要与被测物;(4)读数时视线要与.
5. 物理实验中测长度要估读到。

测量结果由和组成的。

记录测量结果
的三要素是、、。

6.测得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误差。

任何测量结果都有,错误是可以的。

7.一本书宽28.57cm,则用于测量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8.小花用某一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记下几组数据:1.1cm,1.2cm,1,1cm,则该物体长度应记为cm.
9.我们在研究某一问题时,因素A、B、C、D会造成影响,现在我们要探究因素B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要控制因素不变,改变因素,这种研究方法叫。

医学科研方法学概要

医学科研方法学概要

医学科研方法学第一章概论研究(researcl是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探索和创造的过程。

一、科学研究的概念: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索未知的现象,揭示客观规律,创造新理论、新技术、开辟知识新应用领域的智力性劳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界定的科技活动包括研究与试验性发展活动(R&D、科技教育与培训活动(STET、科学技术服务活动(STS。

在我国科研工作一般特指R&D。

科研活动的主要特征有:1.探索性与创新性:这是科研工作区别于一般劳动性工作之所在。

探索的目的在于获得新的认识、发现新的事实、阐明新的规律、建立新的理论、发明新的技术、研制新材料、新产品,探索是手段,创新是目的。

2.继承性和积累性:科学研究工作必须建立在科学的方法和知识的基础上,而这些方法和知识是人们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所积累发展形成的,我们利用了这些方法和知识,就体现了科学研究的继承性,同时我们在科学研究中的创新,也为科学的发展积累了知识。

科学研究首先是收集和积累相关信息,对他人的研究工作、思路、方法进行分析、评价,提出自己的研究目标、任务和方案。

二、医学科学研究的特征医学科学研究具有一般自然科学研究的特征,还具有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和研究工作的复杂性。

1•医学研究的三个层次:①群体水平;②器官组织水平;③细胞分子水平。

2•医学研究的对象:①人,包括正常人和病人;②离体组织细胞;③动物。

3•医学研究的方法:①观察法;②实验法;③理论法。

4•医学研究的场所:①社区②医院;③实验室。

5.医学研究的三个基本环节:①设计;②衡量;③评价。

三、医学研究的基本过程1.选题2.设计3.实施4.分析5.报告四、医学研究的分类1.按照科技活动类型分①基础研究:增加知识、探索未知、解决理论问题。

基础医学主要研究的内容。

产生社会效益。

②应用研究:利用基础理论针对某一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和方法。

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主要研究的内容。

产生社会效益为主。

③开发性研究:研制新产品、新技术,产生经济效益。

实验室方法确认

实验室方法确认

实验室方法确认实验室方法确认,是对实验室所采用的方法进行科学认定的过程。

它包括对方法的准确性、可靠性、稳定性、可重复性、可维护性等方面的评估。

实验室方法确认是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实验室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确定需要确认的方法:实验室根据自身的业务范围和检测需求,确定需要确认的检测方法。

这些方法可能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客户指定方法等。

制定确认计划:实验室根据方法的特性,制定详细的确认计划。

计划应包括方法的研究设计、实验操作步骤、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不确定度评估等内容。

实施确认实验:实验室按照确认计划进行实验操作,并对实验数据进行详细记录。

在实验过程中,要对实验的重复性、稳定性、可靠性等方面进行评估。

分析确认结果:实验室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评估方法的准确性、可靠性、稳定性等性能指标,并形成确认报告。

审批确认报告:实验室将确认报告提交给相关领导或客户进行审批,以确保报告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更新确认记录:实验室应定期对确认记录进行更新和维护,以确保方法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提高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实验室方法确认,可以保证实验室所采用的检测方法具有准确性、可靠性、稳定性等性能指标,从而提高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满足法规和客户要求:实验室方法确认是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之一,也是满足相关法规和客户要求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验室方法确认,可以保证实验室的检测结果符合相关法规和客户的要求。

提高实验室的竞争力:通过实验室方法确认,可以提升实验室的技术实力和管理水平,提高实验室的竞争力,有利于实验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促进实验室持续改进:通过对方法的确认过程进行总结和分析,可以发现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实验室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和方向。

实验室方法确认是保证实验室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水平和技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和医药等领域的分析仪器,对于实验室中的科研人员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临床研究方法学概述

临床研究方法学概述

(三)用途
• 描述疾病或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特征,
进行社区诊断;
• 描述、分析某些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态之间的
联系,从而为进一步研究疾病病因、危险因素 提供线索;
• 为评价疾病控制或促进健康的对策与措施的效
果提供信息。
第4页,共83页。
(四)类型
• 历史或常规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 病例调查和系列病例研究 • 现况研究 • 纵向研究 • 生态学研究等
随机分配的,而是在研究之前已客观存在的,这是队 列研究区别于实验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 设立对照组:队列研究必须设立对照组以资比较。对照组的
设立使之有别于描述流行病学而成为分析流行病学的共同 特点之一;
第27页,共83页。
(三)特征
• 由“因”及“果”:在队列研究中,一开始(疾病发生
之前)就确立了研究对象的暴露状况,而后探求暴露因 素与疾病的关系,即先确知其因,再纵向前瞻观察而究 其果; • 能确证暴露与结局的因果联系:由于研究者能切实知道研 究对象的暴露状况及随后结局的发生,且结局是发生 在确切数目的暴露人群中并在暴露之后,所以能据此 准确的计算出结局的发生率,估计暴露人群发生某结 局的危险程度,因而能判断其因果关系。
第17页,共83页。
四、生态学研究
(一)概念 如果一项研究的观察和分析单位是整个
人群组而不是个体;这种研究称为生态学研 究(ecological studies)。
生态学研究是以人群为观察单位,测量 观察人群的暴露和疾病信息,人群可以是学 校的班级、工厂、城市、县甚至国家。
第18页,共83页。
(二)原理 • 如果同一时间不同观察单位间的暴露和疾病
之间存在相关,或者同一观察单位不同时间 的暴露和疾病之间存在相关,我们就认为暴 露和疾病之间可能存在因果关系,前者称为 生态比较研究,后者称为生态趋势研究。

物理化学实验概述

物理化学实验概述

第一章 概述
2.要求 (1)实验预习
由于物理化学实验需要使用仪器,所以实验之前,学生 要阅读相关的实验教材、参考书和仪器说明书,预先了解实 验的目的和原理,所使用仪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实验操作 过程和步骤,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撰写实验预习报告。 其内容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和原理;主要实验仪器、 试剂;实验(主要)操作步骤;在此基础上,应该初步设计一 个合理的原始数据记录表。
密度就越高,σ可以用作评价测量精度的标准,因此σ 又称
为标准误差。
第一章 概述
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δ随测量次数n的增加而减小:
limlim n
1n
n n i1
i 0
可见,增加测量次数可以减少偶然误差的影响,以提
高测量的精密度和重现性。 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虽然有着本质的不同,但在一定
条件下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如一批容量瓶中每个瓶子 的系统误差不相同,它们之间的差异是随机的,属于偶然 误差。当只使用其中一个容量瓶时,这种偶然误差转化成 系统误差。
根据误差的性质和来源,可以将误差分为系统误差、 偶然误差和过失(人为)误差几种。
第一章 概述
▲ 系统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由某种未发觉或未确认的影 响因素起作用而引起的误差。系统误差的一个最显著的特 点是:使测量结果永远朝着一个方向偏移,其大小和符号 在同一实验中完全相同。系统误差的来源有: ①仪器误差:由于仪器不良或校正、调节不当所致,可以 被发觉和改正; ②试剂误差:试剂纯度未达到实验要求所致; ③环境误差:仪器使用环境不当或外界条件发生恒向变化; ④方法误差:测量方法所依据的理论不完善所致,可以通 过不同的测量方法的对比实验来进行检核; ⑤人身误差:测量人发不当视读习惯、偏向或感官不完善。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复习课程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复习课程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单元教材解读:本章是初中物理的开篇章,共有三节,均为物理学科的启蒙课。

第一节《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主要使学生认识科学探究的工具,了解科学探究的环节。

教材设计各个板块的主要目的,其一是通过奇妙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其二是了解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其三是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认识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其四是让学生体验物理学的实用性、趣味性,以及物理学习的实践性,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不仅需要动脑,还需要动手,不仅好玩,还非常有用。

第二节《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主要介绍长度的测量,即刻度尺的使用,因为长度的测量是基本的测量,只有掌握了刻度尺的使用,其他测量仪器的使用才容易理解。

安排学习本部分测量知识,可为学生以后学习物理打下基础。

教材中还简单介绍了误差的初步知识,说明误差不可避免,不能消除,只能设法减小。

如果不能掌握误差知识,在学习物理规律时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相等、正比、反比等关系就困难了,这些知识都是学习物理的基础知识,也是基本技能。

第三节《活动:降落伞比赛》是一节活动课,其实也是一节探究课,通过“降落伞比赛”这一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为学生以后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进行科学探究指明方法。

总的来看,本章是对物理学习中的科学探究进行“入门教育”,为整个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教学打下基础。

单元总体目标:1.认识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2.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聚,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

3.使学生了解统一计量的意义,熟悉长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以及与其他单位的换算。

4.学习使用刻度尺,了解零刻度线、分度值、量程等概念。

5.了解误差,练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的方法;学习记录、分析、表达数据和结果。

6.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7.知道长度、时间与面积测量的基本原理。

8.通过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培养其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单元学情分析及教学建议:物理课程是八年级学生接触的一门新课程,学生都有新鲜感和好奇心。

01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

01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

一、实验室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是运用专门实验仪器测试被试者(个人 或群体)心理特质和行为的研究方法,是当前组织行为学 研究的一种主要方法。实验室实验法的最大特点在于, 研究工作是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 实验室实验法的优点是其控制条件严格,可以避免 许多其他因素的干扰,其研究结果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但是,实验室实验为达到精确性和可控性而牺牲了现实 性和普遍性,再加上人工实验室脱离了活生生的组织环 境,增添了人为因素,真实性较差。因此,对于实验室 的结果不能迷信,对其实验结果的推广和应用,必须持 慎重态度。此外,许多心理和行为规律,如群体行为中 的情绪感染、冲突等,难以在实验室内进行实验。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
本章提要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系统内的个体、群体、组织 及其关系的行为规律,以提高管理者描述、解释、预测 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与组织运作绩效的科学。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大家理解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 象、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通过把握组织行为学的内容 体系,了解学习组织行为学的目的;通过了解组织行为 学的历史沿革,把握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比较组织 行为学和相近学科的关系,正确理解组织行为学的学科 性质。
四、现场观察法
现场观察是在自然条件下(即在正常工作和劳动情景), 有目的、有系统地观察、研究对象以获得数据,作出结论。如 对领导的工作能力、工作作风的研究,对于职工的工作技能、 工作压力等的研究都可以用现场观察怯。运用现场观察法,必 须明确了解“观察什么”、“怎样观察”和“怎样记录”等问 题,以便不失时机地捕捉到有关信息。 现场观察的最大优点在于:对于所研究的群体不施加任何 影响,不改变活动进程,因此能够掌握研究对象的许多生动活 泼的实际材料,所以它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资料的可靠性、可 信度较高。但这种研究方法也有一定的缺点,研究者对于被研 究者的情况即使了解得很清楚,但任何群体都有其特殊性,因 此很难把研究成果运用于其他的群体中去。

《定性研究方法》第1章 定性研究方法论

《定性研究方法》第1章 定性研究方法论

第一节 科学研究的本质
第一节 科学研究的本质
❖ 当今社会,科学与人们越来越近,也越来越密切。 ❖ 崇尚科学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风气,科学也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口号、一面旗帜,具有巨
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 人们尽力把科学作为一种标准,来审视和评判各种观念、方法和社会行动,甚至有人把科
学当作一种象征符号,来标榜和确立自己的意识权威。 ❖ 那么,究竟什么是科学?科学之于人类社会生活的意义何在?如何进行科学研究?
❖ 社会科学研究也常常运用自然科学原理来解释社会,其中包括机械定律、进化定律、系统 定律和覆盖定律。
本章要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社会科学研究通常包括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两大类。定量研究是指运用变量、假设、分析 和因果解释而进行的研究,其特征有:逻辑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方法论取向;强调事实的 客观性;用数量关系解释客观规律;注重经验材料和实证;借助数理逻辑和统计;遵循价 值中立原则。定性研究是与社会事象的性质和特征有关的研究,通常包括对事物的性质、 质量、特征、意义和趋势的评价、估计、判断、再现和预计,其基本取向有:非实证取向 ; 实践逻辑取向;非线性路线。
❖ 范式是常规科学讨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所谓范式,是指科学研究共同体在实际科学活动中形成 的、为多数实践者所公认的范例和模式,其中包括人们公认的定律、理论、应用范围和方法。根 据库恩的观点,常规科学中的范式对科学家来说,就像既定的轨道一样,对研究活动起着支配性 作用,在相互对立的范式之间,科学家只能选择一种。
❖ 社会科学研究在收集事实的过程中,有两种主要方式:经验和资料。社会科学研究需要用 语言来转换事实,并通过思想来产生概念和理论。对真实现象的认识,存在逻辑实证主义 、科学证伪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三种不同观念。

医学心理学:概述及研究方法(复习版)

医学心理学:概述及研究方法(复习版)

• 作为一门学科,医 学心理学的诞生出 现于19世纪中叶。 1852年德国哥顿挺 大学洛采 (Lotze,RH.18171881)在其撰写的 《医学心理学》一 书中,首次提到 “医学心理学”一 词。
• 1、心理学一直从属于哲学,直到1879年德国学者 冯特(W. Wundt)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 一所心理实验室,才使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 科出现于世 2、1890年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J.M.Cattel) 首先提出心理测验的概念,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和 临床应用热点转向了心理测验。 3、1908年在美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卫生 协会。
医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 交叉学科 -医学心理学是医学与心理行为科学的 交叉学科。 • 基础学科 -是医学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就象解 剖学、生理学、药理学等基础医学课程一样。 • 应用学科 -首先,医学心理学的知识、理论与技 术,可以结合应用于医学的各个工作领域。其次, 医学心理学的知识与技术,可以独立应用于社会 人群,以帮助人们解决那些与健康有关的心理问 题与痛苦。
• 第一章 概述 • 1、医学心理学基本界定 • 2、医学模式的转变与医学心理学 • 3、医学心理学简史 • 4、医学心理学的分支和相关学科
• 一、神经心理学 • 神经心理学(neuropsychology)研究大脑与 心理活动的具体关系,包括各种心理活动的 大脑机制问题。 • 二、生理心理学 • 生理心理学(physiological psychology) 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主要内容包括神 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本能、动机、情绪、睡眠、学习和记忆等心 理和行为活动的生理机制等。
3.生物医学模式
• 在文艺复兴开始不久, 笛卡尔提出健康是生 理躯体的一种状态, 在理论上为生物医学 模式奠定了基础,推 动医学摆脱宗教影响, 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实验室实验法名词解释

实验室实验法名词解释

实验室实验法名词解释1. 实验室实验法的概述实验室实验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在实验室中精确控制条件和变量,进行一系列可重复的实验来验证科学假设、观察现象、收集数据以及进行定量分析。

实验室实验法广泛应用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领域,也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得到应用。

2. 实验室实验法的特点和目的特点:•控制条件:实验室实验法通过在实验过程中准确控制各种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可重复性:通过精确记录操作步骤和测量数据,其他科研人员可以按照相同的方法进行复制实验,以验证结果或进一步扩展研究。

•提供定量数据:实验室实验法通常能够提供定量的测量数据,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可以得出科学结论。

•排除干扰因素:在实验过程中排除非目标因素对结果的影响,以便更好地研究和理解所关注的现象。

目的:•验证科学假设:实验室实验法可以用来验证科学假设的正确性。

通过设计实验并观察测量结果,可以判断假设是否成立。

•观察和研究现象:实验室实验法可以用来观察和研究各种现象,包括物理现象、化学反应、生物过程等。

通过控制条件和变量,可以深入研究这些现象的本质。

•收集数据:实验室实验法能够提供定量的测量数据,这些数据可以用于进一步分析和研究。

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和比较,可以得出结论并支持科学理论。

•指导工程实践:实验室实验法在工程领域中也有广泛应用。

通过在实验室中模拟真实环境,并进行各种测试和试验,可以指导工程设计和改进。

3. 实验室实验法的步骤和要求步骤:1.确定研究目标:明确想要研究或验证的科学问题或假设。

2.设计实验方案:根据研究目标,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实验条件、变量设置、测量方法等。

3.准备实验材料和设备:根据实验方案的要求,准备所需的实验材料和设备。

4.进行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方案中规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实验操作,注意记录关键数据和观察结果。

5.数据处理与分析:对实验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统计、图表绘制等。

科学研究方法--实验法

科学研究方法--实验法
特点:持续时间相对较短 场所是“实验室” 严格控制变量以分离因果因素 细致的观察和测量
实验室实验
优点:1 可控制性 2 精确性 3 重复性 4 方便性 5 节约时间 6 操纵自变量 7 实验者可以随机安排被试,使他们的特点在各种实 验条件下相等,从而暴露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 关系 8 可信性 9 内在效度高
实验室实验
缺点:1 耗资大:实验室的使用率大多不高 2 人为的环境:实验室条件与现实生活条件相去甚远 得出的结论常常受人质疑。 3 在实验室环境中难以消除被试者的反应倾向性和实 验者对被试者的影响。 4 研究被试的代表性 5 外在效度差
自然实验法
定义:在日常生活等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和 控制一定的条件来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特点:主动性、目的性、系统性
优点:1 比较接近人的生活实际,易于实施 。 2 减少实验室实验法的人为性,有良好的内在效度和 较高的外在效度。 3 兼有实验室法和观察法的优点。
缺点:1 由于实验控制不严,难免有其他因素加进来 2 因为研究工作要跟随事件发展的本来顺序进行,因 此花费时间较长。
现场实验法
8.控制实验与现场实验的结合使用,可以提高实验的外在效 度,这里主要解决的是控制实验的环境问题。
九、举例
网络用户信息选择行为的实验研究 1、提出假设
网络用户信息选择行为中产生次序效应中的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注: 次序效应:判断结果因信息呈现次序的不同而 导致差异。 首因效应: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 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近因效应: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 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定义:指在真实的现实情境中,对被试的行为进行一切可能 的控制,来揭示自变量和因变量间的关系。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提纲及主要知识点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提纲及主要知识点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提纲及主要知识点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原理第一节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界说一、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属于社会科学研究范畴,是按照某种途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认识教育现象和建构教育理论的过程,是以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程序,搜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资料,以获得教育规律的过程。

教育科学研究与一般的经验总结、新闻报导不同。

如果说经验总结、新闻报导只是事后总结的话,那正式的研究是事先有计划、有组织的对教育现象的探索和研究。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历史发展1、从古希腊到16世纪的直觉观察时期;2、17世纪至于9世纪末的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3、20世纪到达20世纪50年代的形成独立学科时期;4、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变革时期.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1、提高教师的教研的理论程度。

2、具有多元性、多样性、统一性的特点。

3、关注教育研究的社会性和价值标准性。

4、具有可操作性。

第二节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结构一、分类和体系结构(一)按研究的目的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预测研究。

(二)按研究方法分:调查研究、比较研究、实验研究、历史研究等。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两种基本形式1、观察分析教育对象,用归纳法得出结论(归纳法:特殊到一般、形象具体思维)。

2、推论验证的演绎法(演绎法:一般到特殊,抽象思维范畴)。

三、教育研究的认识层次和水平两个层次:1、经验层次; 2、理论层次。

四种水平:1、直觉观察水平:这一水平的研究主要是为了了解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些事情应不应该发生,存在什么问题,问题的性质是什么等。

2、探究原因水平: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会发生种现象?能否解决这个问题?怎么改变这种状态?等。

3、迁移推广水平:回答的问题是:在不同的情况下会发生同样的现象吗?4、理论研究水平:回答的问题是:研究中有哪些潜在的基础理论的原则?四、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1、选择确定研究课题2、实施研究并收集资料3、分析总结第三节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以及方法论原则一、作用1、是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的基础。

实验法ppt课件

实验法ppt课件
17
观测 因变量
六、控制方法
1 引入新因素 2 从实验中排除因素 3 保持因素恒定 4 随机选择被试群体 5 使用控制组 6 盲法控制法:双盲控制和单盲控制 7 统计控制法 8 重复实验控制法
2实证的观察与测量 3确定原因:导致观察结果发生的因素
3
实验法概述
内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归因于自变量的操作的程度,即 排除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的无关因素,使研究者 相信实验结果确实是由实验变量引起的程度,即 达到实验目的地程度。
外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的“可推论性”的大小程度,即被 操作因素(自变量)与结果(因变量)之间的关 系,可以普遍应用于其它不属于此实验情境的程 度,把实验结果推广于同类事物的正确程度。
3 实验设计最简单,没有控制组也没有前测,只有一 个实验刺激。
4 隐蔽性、真实性和概括性都较高。 5 外在效度高 缺点:对自变量控制程度较低,无关因素影响的可能性较 大,难以保护被试者的权利和安全。
16
五、逻辑框架
操纵
干扰变量 干扰变量
控制
保持恒定
自变量 干扰变量 干扰变量
个体变量
注:自变量—实验条件 因变量—所需测定的特征或方面 干扰变量—可能影响因变量,但与该次实验研究目的无关的变量 个体变量—被试个体固有的特征,如年龄、性别、智力水平等
在简单实验设计中,受试者首先作为因变量接受测 量(前测),然后接受自变量刺激,之后作为因变量在 接受测量(后测)。因变量前后测之间的差异,视为自 变量的影响力。
消除实验本身影响的首要方法是采用对照组。简单 说,我们把受到刺激的组称为实验组,没受到或者受到 不同刺激的组称为对照组。
人们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关注程度不同可能会影响 实验结果,未来避免这种结果,在实验之前,连实验者 本人都不知道那组是实验组,这样可以避免心理侧重造 成的偏差。

科学研究方法1-3章

科学研究方法1-3章

国家创新体系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取决于它的自主创新 能力。国家创新体系的功能就是提高自主 创新能力,即提高国家竞争力。 以培养和造就创造创新型人才为核心,以 全面推进社会各方面、各领域的创造创新 活动及获得创造创新成果为任务,以提高 和发展国家、民族的创造创新能力水平为 目标,具有多元性和开放性的网络体系。
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严重问题
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我国的人均资源拥 有量相对短缺,很多重要资源的人均拥有量大大低于 世界平均水平。 人均耕地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0%, 人均淡水资源量只有25%, 人均森林占有面积仅为20%, 45种主要矿产人均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50% 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和铝土矿等重要矿产 资源人均储量分别只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 4.5%、42%、18%和7.3%。
四大文化因素阻碍科技创新
在教育上
重知识传播,轻质疑精神和创新能力 强调对老师的尊重和继承,不敢超越
在传统上
在人事上

的现象
长期存在“近亲繁殖”和“出成果,走捷
我国国民的科学素养现状
有关科学素养的米勒模型:
1、对科学术语和基本概念的基本了解 2、对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的基本了解 3、对科学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基本了解 中国人的科学素养(2003年)为1.98% 广东公众科学素养(2003年)为1.41% 广东中心城市公众科学素养为2.12% 广东北部山区公众科学素养为0.94%
我国在国际比较中的差距
全球竞争力排名中国内地下降7位 香港升至第2位 能够真正实现竞争力提升的“引擎”是科学、技术、金融、 教育等 低质量成长的路越走越窄,数量丰收、效益减产 高科技电子产品同样因缺乏自主知识产权而难以增收: 苏州旺达无线鼠标在美国零售价为40美元,其中: 总部分得8美元, 分销商和零售商分得15美元, 零部件供应商分到14美元, 留给苏州基地的只有3美元(包括工资、水、电、房租 以及运输成本)。为此,地方还要提供一系列的税收优惠 等,付出环境和经济的代价。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概述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概述
景中个体行为表现和心理发展的类似性和差异性,即相对于不同的文 化背景,哪些教育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具有普遍性,哪些则是特定性的。 跨文化研究对于丰富教育学研究成果、弄清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和规律及其适用范围等基本问题意义重大,已成为教育学研究一种新
的范式。 • 4.研究方法的综合化 •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趋势主要表现在:①主张采用多种方法去 研究和探讨教育现象及其规律,以对不同方法所得的结果进行相互比 较、补充和验证;②强调(qiáng diào)和大量采用多变量设计,以揭 示教育活动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③强调(qiáng diào)采用综合设计 方式,如兼有纵向设计与横向设计优点的聚合式交叉设计;④注重将 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结合起来。
主要(zhǔyào)内容 教育学与其他有关学科如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的协作。
17世纪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后
应用科学方法以解决教育问题的一个历程
人类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第十三页,共28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发展(fāzhǎn)的新 趋势
• 3.研究范式的跨文化特点 • 随着教育学研究的深入和理论的发展,研究者越来越重视个同文化背
第十四页,共28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fāngfǎ)发展的 新趋势
• 5.研究手段的现代化 •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心理学研究中,录音、录像、摄像、
照相设备以及各种专门研究仪器、工具(如运动房屋、视崖装置、信 号发生器、面部情绪变化测试仪、运动分析器、自动记录仪、分析仪、 眼动仪等)都得到了广泛采用,一批现代化的观察室和实验室纷纷建 立。其中,计算机技术在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中数据处理、实验控制、 心理过程模拟等多个环节的大量应用,是研究手段现代化最突出的表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提纲及主要知识点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提纲及主要知识点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提纲及主要知识点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原理第一节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界说一、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属于社会科学研究范畴,是按照某种途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认识教育现象和建构教育理论的过程,是以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程序,搜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资料,以获得教育规律的过程。

教育科学研究与一般的经验总结、新闻报导不同.如果说经验总结、新闻报导只是事后总结的话,那正式的研究是事先有计划、有组织的对教育现象的探索和研究。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历史发展1、从古希腊到16世纪的直觉观察时期;2、17世纪至于9世纪末的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3、20世纪到达20世纪50年代的形成独立学科时期;4、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变革时期。

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1、提高教师的教研的理论程度。

2、具有多元性、多样性、统一性的特点。

3、关注教育研究的社会性和价值标准性。

4、具有可操作性。

第二节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结构一、分类和体系结构(一)按研究的目的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预测研究。

(二)按研究方法分:调查研究、比较研究、实验研究、历史研究等.二、教育科学研究的两种基本形式1、观察分析教育对象,用归纳法得出结论(归纳法:特殊到一般、形象具体思维).2、推论验证的演绎法(演绎法:一般到特殊,抽象思维范畴).三、教育研究的认识层次和水平两个层次:1、经验层次;2、理论层次。

四种水平:1、直觉观察水平:这一水平的研究主要是为了了解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些事情应不应该发生,存在什么问题,问题的性质是什么等。

2、探究原因水平: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会发生种现象?能否解决这个问题?怎么改变这种状态?等。

3、迁移推广水平:回答的问题是:在不同的情况下会发生同样的现象吗?4、理论研究水平:回答的问题是:研究中有哪些潜在的基础理论的原则?四、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1、选择确定研究课题2、实施研究并收集资料3、分析总结第三节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以及方法论原则一、作用1、是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的基础。

社会心理学第二版金盛华主编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第二版金盛华主编复习资料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研究方法:2.观察法(observation method):指通过有目的、有组织的直接观察,收集有关人类社会行为的各种非语言资料,从而分析、判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之间存在何种关系的方法。

分类:参与观察(公开与隐蔽)与非参与观察(前者研究人员为参与者,后者为旁观者)3.观察法的主要优点在于它的现实性。

它主要研究在现实生活条件下发生的过程,没有研究者人为安排的场面;而且这种研究可以在长时间内进行,因而能够得到有关行为发生顺序和发展过程的资料。

4.观察法的主要缺点是:第一,由于对自变量缺乏控制,所以难以得出因果关系的结论;第二,在使用观察法时,如果被观察者意识到他们正在受到观察,那么行为表现就有可能不同,使得观察结果不够真实;第三,观察者自身的主观愿望易于影响观察过程及观察结果。

5.实验法(experiments method):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系统地操纵一个或多个变量,对额外变量进行控制(使其对所有被试保持常数,消除可能使结果出现误差的方面和挑选条件相同或近似的被试者),并观察这种操纵对其他变量的影响,从而发现因果关系的一种方法。

分类:实验室实验、模拟实验、自然(现场)实验6.调查法(survey method)又称询问法。

它的基本做法是研究者拟定一系列问题,向被调查者提出,要求他们作出回答,然后整理所获得的资料,从中得出结果。

调查法分为两种,一种是访谈法(interview method),另一种是问卷法(questionaire method)。

访谈法是研究者亲自访问被调查者,向他们直接提问,并对回答作出记录;问卷法则是以书面形式向被调查者提问,让他们填写问卷。

7.采用调查法进行社会心理学研究时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要注意研究范围,有针对性地设计出一套问题。

第二,要注意对被调查对象的取样问题。

取样正确,才能保证结果有代表性。

8.调查法的优点在于直截了当,针对性强,比较省时省力,收集的信息量较大。

高中化学第一章有机化合物结构特点与研究方法2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学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高中化学第一章有机化合物结构特点与研究方法2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学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二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课程目标1.了解研究有机物应采取的步骤和方法。

2.初步学会分离、提纯有机物的常用方法。

3.掌握蒸馏、重结晶和萃取实验的基本技能。

4.知道通过化学实验和某些物理方法可以确定有机物的组成和结构。

图说考点基础知识[新知预习]一、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步骤二、有机物的分离、提纯1.蒸馏(1)用途:常用于分离、提纯沸点不同的__________有机物。

(2)适用条件。

①有机物热稳定性________。

②有机物与杂质的沸点相差______。

2.萃取(1)萃取类型和原理①液—液萃取待分离组分在两种________的溶剂中的______不同,将其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的过程。

②固—液萃取用________从固体物质中溶解出待分离组分的过程。

(2)萃取剂选择的条件①萃取剂与原溶剂________。

②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____。

③萃取剂与溶液中的成分________反应。

(3)装置3.重结晶(1)用途:提纯____有机物。

(2)溶剂的选择:①杂质在所选溶剂中溶解度__________,易于除去。

②被提纯有机物在所选溶剂中的溶解度受____的影响较大;在热溶液中的溶解度____,冷溶液中的溶解度____,冷却后易于结晶析出。

(3)装置与操作:三、确定实验式、确定分子式1.元素分析(1)定性分析:用化学方法测定有机物分子的元素组成。

如燃烧后,C生成______、H生成______。

(2)定量分析:将一定量的有机化合物燃烧转化为简单无机化合物,并定量测定各产物的质量,从而推算出各组成元素原子的________,然后计算出该有机物分子内各元素原子的__________,即确定其实验式。

2.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质谱法(1)原理:用高能电子流等轰击样品,使有机分子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分子离子和碎片离子。

分子离子、碎片离子各自具有不同的________,它们在磁场的作用下到达检测器的时间因质量不同而先后有别,其结果被记录为质谱图。

化学实验室手册

化学实验室手册
第三章:化学分析方法这一章介绍了各种化学分析方法,例如重量分析法、滴定分析法、光谱分 析法、色谱分析法等等。对于每种方法,都介绍了它的基本原理、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及如 何用这种方法来分析不同类型的化合物。
第四章:实验室安全这一章重点介绍了实验室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风险和如何防范。它涵盖了实验 室建筑、电气设施、危险品管理、紧急处理等方面,为实验室工作人员提供了安全防范的基本原 则和措施。
第五章至第七章分别介绍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实验的原理和实验方法。这些章节包 含了丰富的实验技术和最新的研究进展,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这些领域的实验方法。
第八章至第十章则介绍了化学实验中常用的技术和分析方法,包括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电化学 分析和计算化学等。这些章节不仅介绍了这些技术的原理,还为读者提供了大量的应用实例,帮 助读者更好地应用这些技术。
谢谢观看
个人观点
我认为,《化学实验室手册》是一本极具价值的参考书籍。无论是在实验设计、实验操作,还是 在数据分析方面,它都能为实验人员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同时,它的全面覆盖各个行业的实验知 识,使得它成为了一本真正的“实验室百科全书”。我相信,这本书的实用性和高效性将会使其 成为每一个化学实验室的必备工具书。
目录分析
《化学实验室手册》是一本为化学实验室工作人员提供基础和实用信息的书籍。这本书的目录包 含以下内容:
第一章:实验室基础知识这一章介绍了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设备、安全和卫生措施,以及实验材料 的选取和使用。这一章还介绍了实验室中常见的实验类型,以及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方法。
第二章:实验操作规程这一章详细介绍了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例如混合、分离、过滤、结晶 等等。还详细介绍了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错误,以及如何通过实验操作获得准确的实验结 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具有电磁波性和微粒性,这两种特性使得光成为 地球上一切生命的源泉和动力。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 光是由多种波长的波组成,可区分为3个部分:
可见光(400~760毫微米);
紫外线(290~400毫微米);
红外光(>760毫微米)。
在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光中可见光占39%、红外线 占60%、紫外线占1%,这三种光所起的作用各不相 同。紫外光主要能引起变化,具极大的杀伤力;红外 线能引起热效应,具有增温的作用;可见光能影响鱼 类和其它动物的行为和活动节律;
②研究最适温度范围;
③研究鱼类对剧烈温度变化的忍耐力。
二、研究方法与步骤:
①研究鱼类对温度的耐性限度
在确定鱼类生命活动的极限温度界限时,首先应测定 鱼的休克温度限和致死温度限。当鱼从一个适宜的温度 条件下逐渐转变到不适宜的温度下生活,首先它将产生 不舒服的感觉,然后出现侧卧和仰卧的现象,一旦温度 条件好转,鱼将恢复过来,这时的温度叫休克温度。当 休克温度维持下去,则鱼会最终死亡。
鱼的休克温度限和致死温度限是变化的。
鱼最高温度限的测定:
控温箱中——日升温≤2℃——记录个别鱼开始休克 和全部鱼发生休克时的温度——个别鱼和全部鱼死亡时 的温度。
测定鱼的休克和致死低温限:原理同上
②研究突变温度对鱼类的影响 突升温度的影响试验: 动物原生活水温——每0.5-1℃设梯度,形
成温度序列——记录发生死亡、休克、全无休 克现象的3种温度状态。
水生动物耗氧量的测定
测定水生动物耗氧量的仪器装置和方法很 多。
大致可分为: 密封式静水试验、 密封式流水试验、 敞水式静水试验、 敞水式流水试验。
一、密封式静水试验:
耗氧 (m2 g 量 /gO h)(C 0 P C t1)V
其中,C0为初始溶解氧浓度,C1为试验结束时溶 解氧浓度,V为试验水体体积,P为鱼体重量,t为 试验持续时间。
在渔业生产上的应用:渔具的选择;根据鱼 类的趋光性,灯光诱鱼;
二、研究方法:
光因子主要从3个方面影响鱼类及其他水生 动物:光照强度;光谱成分;光照时间。
常用仪器:测量可见光强度(照度计);测 量热辐射强度(辐射计);测量光谱成分(光 谱镜、分光计);光等级器。
可研究:确定鱼类对光照的选择性(适宜照 度试验);研究鱼类对光色的喜好;研究鱼类 的光阈值;测定鱼类辨认色彩、物体大小、形 状的能力;光照对鱼类活动性、摄食性的影响。
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构建系统 包括的主要要素: 饲养装置 用水处理 环境控制 研究对象
确定需控制的环境参数 系统运行调试 引入实验动物、植物 物种的驯化适应
第一章实验室研究方法概述
臭氧消毒—泡沫分离器 流化生化反应器 生化反应器
调配池(温度、pH)
集水池 紫外线消毒装置
自控式固液分离机
流着净化装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广温性 ( )= 指 1 数 tman xdt m 0 tmin
tmanxd t tmndt
热非对(称 )性 tm 指数 tmin
tmaxtmin
其中: n——该温度条件下出现次数(%); m0——众数(%),鱼出现次数最多的百分数; tmax,tmin,tm——分别为最大、最小和众数温度
研究范围:
针对研究目的、研究尺度、研究对象的不同而各有侧 重。
本课程在个体生态、种群和群落生态、生态系统等层 次上,重点讲授与水产养殖和水生生物相关:
生物能量研究原理与方法; 生物操纵原理与方法; 全生态系统与生态工程原理与方法; 稳定性核素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应用及其方法。
第二节:小型实验生态系统的构建
鱼的选择温度以什么为标准? 平均温度、众数温度:若分布曲线是对称的,
两者相等;若不对称,多用众数温度。 温度分布曲线:曲线的峰度可以表明鱼类的
适应范围,不对称性表明该种鱼类对高温或 低温的生态趋势。 常用广温性指数来表示鱼类对温度适应的范 围,而用热非对称性指数表示鱼类对高温和 低温的生态趋势。
等级适度试验中应注意事项: 应消除其它因子的干扰,鱼被随机引入等级器各区段,有足
够的时间适应试验环境,注意试验动物的驯化温度条件和蓄养时 间。
统计检验:用卡方检验法来检验试验结果的差异是否显著。
热 水 流 向
Brett垂直式温度等级器
冷水流向
原理:通过冷暖水对流形成温度等级
光对鱼类的影响试验
一、光的性质和生态学意义:
注:微生物的耗氧应扣除(设空白对照);试验应 持续一定时间,一般应使试验后水体中的溶解氧下 降为最初氧饱和度的70%,通常需2小时以上。
养殖池
循环水养殖系统工艺流程示意图
第一章实验室研究方法概述
第三节:主要生态因子检测技术
温度影响试验
一、意义:
温度因子是所有生态因子中最重要的因子之 一,它直接影响水产动物的呼吸代谢、营养、 摄食、生长、繁殖发育、成活、分布及洄游等。
包括3方面内容: ①研究所能忍受的最高和最低温度限,即耐 性限度;
突降温度的耐寒性试验:原理同上。(鱼类 无温度适应过程,是立即放入)
③研究鱼类的选择温度
最适度原理是现代生态学的基本概念之一。
最适温度:如果选择成为可能,则大多数个 体都要选择的那种温度。
确定鱼类最适温度区域的意义(研究鱼类的 分布、活动、驯化、生产)。
选择合适的温度等级器——放入实验鱼,应 是随机分布——开启等级器——每5~30min照 相一次——根据结果制作概率分布图——最后 确定选择温度、广温性指数、热非对称性指数。
水中光照条件和空气中条件大不相同。水中 大量存在地颗粒物质和盐类,吸收和散射进入 的光线,强度大大消弱,光谱成分也发生很大 变化。
一般来说:光谱中长波长(红、黄)光在水 的上层被吸收,而短波长的蓝光、紫外光被吸 收的少,可透入较深的水层。
水体中光照条件的好坏与水的透明度、悬浮 物和溶解物质的多少有关。光对生物的作用主 要表现在光源和热源2方面。
实验生态学(硕士研究生)——
第一章 实验生态学实验室研究方法概述
(4学时)
第一节:概述
实验生态学定义:
关于生态学的实验研究方法的科学,通过野 外的直接干预或实验室内的人工模拟,对自然 生态系统或实验生态系统及其组分进行观察和 研究的一门科学。简言之,实验生态学是一门 使用现代实验理论和技术研究生物之间及生物 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