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吸收技术 制药单元操作技术(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化工原理吸收教学课件PPT
5.1.1 化工生产中的传质过程
一、均相物系的分离
均相混合物的分离,首先要设法制造另外一个相,
使得物质从一个相转移到另外一相。
根据不同组分
某种过程
均相物系
两相物系
在各相中物性 的差异,使某
组分从一相向
实现均相物系的分离
另一相转移: 相际传质过程
相际传质过程
均相物系分离
相际传质过程的推动力:浓度差
5
分离
均 相 混 合 物 非 均 相 混 合 物
动量传递 三传 热量传递
质量传递
-----在浓度差、温度差、压 力差等推动力作用下,物质从 一处向另一处的转移过程。包 括相内传质和相际传质两类。
利用某种性质差异
方法 加 加入 入能 另量 外一种分 物离 质剂 作为 加场,如浓度场、电 温场 度、磁场
4
13
5.1.7 吸收操作的分类
按被吸收 组分数目
单组分吸收
多组分吸收√ 气体混合物 液体
气体 吸收
按吸收有无 化学反应
按溶质组 成的高低
按吸收的 温度变化
物理吸收
化学吸收√
低浓度吸收
高浓度吸收√
等温吸收
非等温吸√收
溶质A S
惰性组分B 吸收剂
相界面
本章只讨论单组分、低浓度、等温、物理吸收过程 的有关原理和计算。
ExA p*A
y*Ap*A/ pxAE/ p
p*A ExA
∴
mE p
y*A mxA
26
在低浓度气体吸收计算中,通常采用基准不变
的比摩尔分数Y( 或 X)表示组成。
由yA*mxA
得
YA* 1YA*
mX*A 1 X*A
吸收技术—确定吸收操作条件(制药单元操作技术课件)
在气相中,才能完成溶质与惰性组分的分离。随着溶质在溶解过程的进
行,液相中溶质越来越多,气相中的溶质越来越少,最终达到两相处于
平衡的状态。当溶液的浓度不大时,其气相中的溶质分压与在液相中的
平衡浓度成正比,这就是亨利定律。
6
任务二
确定吸收操作条件
02
一、吸收过程中相组成的表示法
吸收过程中,混合物系各组分的组成表示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示方法:
y
Y
气相中惰气 B的摩尔数 1 y
液相中溶质 A的摩尔数
x
X
液相中溶剂 S的摩尔数 1 x
9
任务二
确定吸收操作条件
02
每1000g水中含有18.7g氨,试计算氨的水溶液的摩尔浓度c、
摩尔分率x、及摩尔比X。
10
任务二
确定吸收操作条件
02
18.7
n
17 1.1mol / L
利于解吸操作。
16
任务二
确定吸收操作条件
02
250
0 oC
10
oC
20 oC
500
30 oC
40 oC
50 oC
0
17
溶解度/[g(SO2)/1000g(H2O)]
溶解度/[g(NH3)/1000g(H2O)]
1000
20
40
60
80
pNH3/kPa
100
120
200
0 oC
150
10 oC
100
XB*> XB,说明溶质必须从液相
中部分解吸才能使溶质在气液两
相达到平衡,故B点对应的是解
吸状态。
28
任务二
行,液相中溶质越来越多,气相中的溶质越来越少,最终达到两相处于
平衡的状态。当溶液的浓度不大时,其气相中的溶质分压与在液相中的
平衡浓度成正比,这就是亨利定律。
6
任务二
确定吸收操作条件
02
一、吸收过程中相组成的表示法
吸收过程中,混合物系各组分的组成表示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示方法:
y
Y
气相中惰气 B的摩尔数 1 y
液相中溶质 A的摩尔数
x
X
液相中溶剂 S的摩尔数 1 x
9
任务二
确定吸收操作条件
02
每1000g水中含有18.7g氨,试计算氨的水溶液的摩尔浓度c、
摩尔分率x、及摩尔比X。
10
任务二
确定吸收操作条件
02
18.7
n
17 1.1mol / L
利于解吸操作。
16
任务二
确定吸收操作条件
02
250
0 oC
10
oC
20 oC
500
30 oC
40 oC
50 oC
0
17
溶解度/[g(SO2)/1000g(H2O)]
溶解度/[g(NH3)/1000g(H2O)]
1000
20
40
60
80
pNH3/kPa
100
120
200
0 oC
150
10 oC
100
XB*> XB,说明溶质必须从液相
中部分解吸才能使溶质在气液两
相达到平衡,故B点对应的是解
吸状态。
28
任务二
吸收操作技术—认识工业吸收的过程(化工原理课件)
解吸过程 — 溶质由液相到气相的质量传递过程。
吸收操作的逆过程(即含溶质气体的液体,受到另
一气相的作用使溶质与溶剂分离的过程)称为解吸。吸
收和解吸常是一对相伴的操作,吸收用以提取所需的物 质,而解吸用以分离所需的物质与吸收剂,并使吸收剂 再生而循环使用。
吸收过程的基本流程
(1)一步吸收流程和两步吸收流程 (选用吸收剂 的数目)
③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应对温度的变化比较敏感, 即不仅在低温下溶解度要大,平衡分压要小,而且随 着温度升高,溶解度应迅速下降,平衡分压应迅速上 升。这样,被吸收的气体容易解吸,溶剂再生方便。
④溶剂的蒸汽压要低,不易挥发。一方面是为了减少 溶剂在吸收和再生过程的损失,另一方面也是避免在 气体中引入新的杂质。
• 惰性气体或载体:不能溶解或难溶组分,以B表 示。
• 吸收剂:吸收操作中所用的溶剂,以S表示。
• 吸收液:吸收操作后得到的溶液,主要成分为溶 剂S和溶质A。
• 吸收尾气:吸收后排出的气体,主要成分为惰性 气体B和少量的溶质A。
• 吸收过程在吸收塔中进行,逆流操作吸收塔示意 图如下图所示。
尾气:B(含微量A)
按溶质浓度的高低 低浓度吸收 高浓度吸收
按吸收的温度变化 等温吸收 非等温吸收
四、气液两相的接触方式 连续接触(也称微分接触 ):气、液两相的浓度呈 连续变化。如填料塔。
级式接触:气、液两相 逐级接触传质,两相的 组成呈阶跃变化。 如板 式塔。
填料塔
板式塔
吸收操作必须解决下列问题:
➢ 选择合适的溶剂 ➢ 提供适当的传质设备 ➢ 吸收操作条件的确定
一、吸收的基本定义 工业生产中常常会遇到均相气体混合物的分离问
题。吸收是分离气体混合物的重要单元操作。这种操作 是使气体混合物与选择的某种液体相接触,利用混合气 体中各组分在该液体中溶解度的差异,有选择地使混合 气体中一种或几种组分溶于此液体而形成溶液,其他未 溶解的组分仍保留在气相中,以达到从气体混合物中分 离出某些组分的目的。这种利用各组分溶解度不同而分 离气体混合物的操作称为吸收。
化工原理-3-第八章-气体吸收精品PPT课件
解:求H
PA*
CA H
C A 0.582 kmol m3 ,PA 800Pa
故:H
CA PA*
0.582 0.8
0.7275 kmol m3.kPa
求E E PA* xA
xA
CA CA CS
E
0.8 0.01048
0.582
0.582
1000 0.582 17 18.02
76.33 kPa
0.01048求mFra bibliotekm y x
y PA 0.8 7.897 103 P 101.3
m 0.761
8.3 吸收过程模型及传质速率方程 8.3.1双膜模型
一、吸收过程 吸收过程物理模型:
图(b)中y、x分别表示气相、液相主体浓度;yi、xi分别 表示在相界面处气、液两相的浓度。
以气、液相界面为准,A在相际间的传质过程由以下三步串联而成:
E的含义:
①其数值大小由物系特性和温度决定; ②当物系(溶质、溶剂)一定时,其值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 ③由实验测定。
二、不同表达形式
由于气、液两相组分浓度可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因而亨利定律也有 不同的形式。
1、溶解度系数H
如溶质在液相中的浓度用物质的量浓度CA表示,则亨利定律:
PA*
CA H
式中:CA为单位体积溶液中的溶质的物质量,kmol/m3; H称为溶解度系数,kmol/m3.Pa。
①一般易溶气体,如NH3、HCl等气体,平衡线斜率m 较小,吸收过程通常呈现气相阻力控制;
②难溶气体,如CO2、O2等,由于其溶解度小,平衡 线斜率m大,吸收过程多呈现液相阻力控制
4、改变阻力大小的方法
实际吸收过程的阻力通常多是气相和液相各占一定的比例,且受 气、液两相流动状态影响甚大。通常:
吸收操作技术—吸收计算(化工原理课件)
L, X
进塔气体中溶质组分摩尔比,kmol(A)
混合气 V, Y1
出塔液体中溶质组分的摩尔比,kmol(A)
吸收液 L, X1
吸收剂 L, X2
➢ 在无物料损失时,单位时间进塔物料
中溶质A的量等于出塔物料中A的量
➢ 即,气相中溶质A减少的量等于液相
中溶质A增加的量
➢即
VY1 LX 2 VY2 LX1
或
V (Y1 Y2 ) L( X1 X 2 )
尾气 V, Y2 m
V, Y n
L, X
混合气 V, Y1
吸收液 L, X1
吸收剂 L, X2
一般工程上,吸收效果的好坏用吸收率来
表示。
吸收率:
VY1 VY2 VY1
Y1 Y2 Y1
1 Y2 Y1
在吸收操作中进塔混合气的组成Y1和惰性气 体流量V是由吸收任务给定的。吸收剂初始
整理得
Y
L V
X
Y2
L V
X2
V,Y1 L,X1
单位时间通过吸收塔的吸收剂量
Y和X分别是通过该截面的气相和液相中溶质的摩尔比
单位时间通过吸收塔的惰性气体量
V,Y2
对划定的区域写溶质组分的物料衡 算式。得
VY1 LX VY LX1
整理得
Y
L V
X
Y1
L V
X
1
V,Y1 L,X1
单位时间通过吸收塔的吸收剂量
塔顶液相和气相的组成(X2,Y2)
塔顶浓度是全塔最低的,因此
Y2
塔顶是逆流吸收塔的低浓端
Y*
用气相摩尔比Y表示的相际总推动力
o
Y*=f(X) B
A X*-X
化工单元操作-传质过程(吸收)
• 吸收剂解吸了大部分被吸收的气体后,为了 使气体进一步解吸完全,有时向解吸塔中通 入水蒸气、空气等气体,降压液面上溶质气 体的分压,使吸收剂中溶质气体更完全的解 吸出来。这一过程称为汽提,所用的水蒸气 、空气等气体称为汽提气。
• 2.解吸方法 • 解吸方法有汽提解吸、减压解吸、加热解吸、
加热减压解吸。工程上很少采用单一的解吸方 法,往往是先升温再减压至常压,最后采用汽 提法解吸。 • (1)汽提解吸 也称为载气解吸法。 • 向解吸塔中通入不含溶质的惰性气体或溶剂蒸 气等气体,降压液面上溶质气体的分压,使吸 收剂中溶质气体更完全的解吸出来,常以空气 、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吸收剂蒸气作为 载气。
经济上:X 2L (1.1 ~ 2.0)Lmin
4、塔内返混
吸收塔内气液两相可因种种原因造成少量流体发生
与主流提方向相反的流动,这一现象称为返混。
传质设备发生返混会使传质推动力下降、效率降低
或填料层高度增加。
5、吸收剂是否再循环
吸收剂再循环会降低吸收推动力,使填料层 高度加大,但当喷淋密度不足以保证填料的 充分润湿时,必须采用溶剂再循环。
• 第五节 解吸和吸收流程
一、基本概念——解吸
• 从吸收液中分离岀已被吸收的气体吸收 质的操作称为解吸。显然,解吸与吸收 是相反的过程。生产中解吸的作用有两 个:一个是把吸收剂中吸收的气体重新 释放出来,获得高纯度的吸收质气体; 另一个是使吸收剂释放了被吸收的气体 ,使吸收剂从新具有吸收作用,再返回 吸收塔循环使用,节约操作费用。
1、液气比
操作线斜率L/V称为液气比,是吸收剂与惰性气体摩 尔流量之比,反映了单位气体处理量的吸收剂消 耗量的大小。
当气体处理量一定时,确定吸收剂用量就是确定液 气比,是一个重要参数。
• 2.解吸方法 • 解吸方法有汽提解吸、减压解吸、加热解吸、
加热减压解吸。工程上很少采用单一的解吸方 法,往往是先升温再减压至常压,最后采用汽 提法解吸。 • (1)汽提解吸 也称为载气解吸法。 • 向解吸塔中通入不含溶质的惰性气体或溶剂蒸 气等气体,降压液面上溶质气体的分压,使吸 收剂中溶质气体更完全的解吸出来,常以空气 、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吸收剂蒸气作为 载气。
经济上:X 2L (1.1 ~ 2.0)Lmin
4、塔内返混
吸收塔内气液两相可因种种原因造成少量流体发生
与主流提方向相反的流动,这一现象称为返混。
传质设备发生返混会使传质推动力下降、效率降低
或填料层高度增加。
5、吸收剂是否再循环
吸收剂再循环会降低吸收推动力,使填料层 高度加大,但当喷淋密度不足以保证填料的 充分润湿时,必须采用溶剂再循环。
• 第五节 解吸和吸收流程
一、基本概念——解吸
• 从吸收液中分离岀已被吸收的气体吸收 质的操作称为解吸。显然,解吸与吸收 是相反的过程。生产中解吸的作用有两 个:一个是把吸收剂中吸收的气体重新 释放出来,获得高纯度的吸收质气体; 另一个是使吸收剂释放了被吸收的气体 ,使吸收剂从新具有吸收作用,再返回 吸收塔循环使用,节约操作费用。
1、液气比
操作线斜率L/V称为液气比,是吸收剂与惰性气体摩 尔流量之比,反映了单位气体处理量的吸收剂消 耗量的大小。
当气体处理量一定时,确定吸收剂用量就是确定液 气比,是一个重要参数。
绪论 制药单元操作技术(教学课件)
绪论
一、制药单元操作过程构成
本课程的学习内容是制药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单元操作过程及设备。其任务是学习
各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的构造和性能以及一般的计算方法。
制药生产过程:用空气、煤、水、天然气等天然资源或玉米、甘薯等农作物为原料 进行加工处理,使其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均发生变化,而制成产品的过程。
3、学习要求 课前预习、课堂记笔记(实训课每人动手操作)、课后复习。
3
• 三、制药工业的特点
由于制药工业生产的产品直接为人民健康服务,因此又具有不同于一般化学工业的特点。
例如: 1、产品质量和规格要求严格 药品是直接供患者服用的,为保证服用者安全,对药品的质量和规格必须提出严格要求。
2、生产量小 制药工业中为适应生产量小的特点,仍以采用间歇操作为多。
结论:制药单元操作与制药生产过程是不同的,任何制药生产过程都是按照不同的
生产要求,由若干个单元操作组合而成。
1
学习任务:(1)掌握各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及基本操作。 (2)了解典型设备的构造、性能及操作原理。 (3)熟悉制药过程和典型设备的基本计算方法,具备化工计算的基本能力。 (4)培养从工程技术观点出发,以考虑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表1 国际单位制的七个基本量
基本量 长度 质量 时间 电流 热力学温度 物质的量 光强度基本单位 mkg
sA
K
mol cd
强调:国际单位制是我国法定单位。 本教材主要采用国际单位制。
3.单位换算 一个复合单位中任何一个单独的单位要换算成其他单位时,要连同换算因数一起换算。
换算因数:即一种物理量用不同的单位表示时,它们的数值大小。
热量传递过程简称传热过程研究传热的基本规律及主要受这些基本规律支配的一些单元操作如传热蒸发结质量传递过程简称传质过程研究物质通过相界面的迁移过程的基本规律及受这些基本规律支配的一些单元操作如精馏吸收萃取干燥等
吸收塔操作—吸收塔操作(制药单元操作课件)
填料吸收塔结构
填料的种类
(一)散装填料
(二)规整填料
(a)木格栅填料
(b)格里奇格栅填料 (c)金属丝网波纹填料
(d)金属孔板波纹填料
(e)脉冲填料
影响吸收效果的因素
1、气流速度 气速小,不利吸收,气速大,有利吸收。过大,会雾沫夹带甚至液泛,不利吸收。
2、喷淋密度 密度过小,有可能填料表面不能被完全湿润,过小,流体的阻力增加,甚至还会引起液
泛。 3、温度
低温有利吸收 4浓度,可以增加吸收的推动力。
吸收操作注意事项
1.检查各个阀门,塔顶放空阀处于开的状态; 2.开车时,先向塔内输送吸收剂,再输送待处理的混合气体; 3.开车时,在输送混合气体之前,塔底部要形成液封; 4.停车时,先停混合气体,再停吸收剂。
填料吸收塔操作
吸收塔操作
大纲
1.药品生产技术简介 2.药品生产技术的发展历程 3.药品生产技术的未来前景 4.药品生产技术的实际操作
吸收操作的目的 (1)制取产品:用吸收剂吸收气体中某些组分而获得产品
如硫酸吸收SO3制浓硫酸,水吸收甲醛制福尔马林液,用水吸收氯化氢制盐酸等 。 (2)分离混合气体:吸收剂选择性地吸收气体中某些组分以达到分离目的。
如石油馏分裂解生产出来的乙烯、丙烯,还与氢、甲烷等混在一起,可用分子量 较大的液态烃把乙烯、丙烯吸收,使与甲烷、氢分离开来。
(3)气体净化:
一类是原料气的净化:如合成氨原料气脱H2S、脱CO2等;另一类是尾
气处理和废气净化以保护环境,如燃煤锅炉烟气等。
吸收剂的选择
(1)溶解度: 对溶质组分有较大的溶解度,则传质推动力越大,吸收速率越快,且吸收剂的耗用量越少。 (2)选择性: 对溶质组分有良好的选择性,即对其它组分基本不吸收或吸收甚微,否则不能实现有效的分离。 (3)挥发性: 应不易挥发, 即挥发度要小,以减少吸收剂的损失量。 (4)粘性:操作温度下的粘度要低,其在塔内的流动阻力越小,扩散系数越大,这有助于传质速率的提高。 (5)其它: 无毒、无腐蚀性、不易燃烧、不发泡、 价廉易得,并具有化学稳定性等要求。
吸收讲课课件
摩尔分率与摩尔比的关系:
y Y 1-y
Y y 1 Y
x X 1-x
X x 1 X
例1:含氨的空气混合物中,已知氨的
含量为5%(体积),求混合物中每kmol 空气中含氨多少kmol? 例2:含氨20%的氨—空气混合气100m3, 用水吸收至混合气中含氨5%,设吸收过 程有中间冷却,使前后温度不变,试求 氨被吸收的体积数?
yA yB y N 1
nA xA x表示液相摩尔分率。 n xA xB x N 1
n
摩尔百分率—摩尔分率×100%
4.质量分率和摩尔分率的换算
nA wA / M A xA n wA / M A (1 - w A ) / M B
DP NA ( p A p Ai ) RTPBm
Dp 令kg RTpBm
则NA kg ( pA pAi )
该式为气膜分吸收速率方程 NA—单位面积的传质速率,mol/s; PA- PAi — 气膜吸收推动力 kg—气膜吸收分系数,mol.s-1.Pa-1.m-2
N A kl (cAi cA ) 液膜分吸收速率方程为 kl—液膜吸收分系数,m.s-1 ㈡吸收总速率方程 * NA K g ( p A p A ) 1.气相总吸收速率方程 Kg— 气相吸收总系数 倒数1/ Kg—气相总吸收阻力 2.液相总吸收速率方程
二、吸收操作的分类 物理吸收: 吸收过程溶质与溶剂不发生显著的化学反 应,可视为单纯的气体溶解于液相的过程。 如用水吸收二氧化碳、用洗油吸收芳烃等。 化学吸收: 溶质与溶剂有显著的化学反应发生。如用 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用稀硫酸吸 收氨等过程。化学吸收能大大提高吸收的 气体量并加快吸收速率。但溶液解吸再生 较难。
制药单元操作技术 传热技术认识换热原理护理课件
2023-2026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REPORTING
优化工艺参数
制药单元操作需通过实验和生产实践不断优化工 艺参数,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和减少环境 污染。
强化过程控制
制药单元操作需采用先进的控制技术和设备,对 各个单元操作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确保产品质 量和稳定性。
制药单元操作技术的发展趋势
自动化和智能化
个性化和定制化
随着工业4.0和智能制造的推广,制药 单元操作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将不 断提高,实现高效、精准的生产和管 理。
换热原理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温度调节
01
利用换热原理调节病人的体温,如使用冷敷或热敷技术来缓解
疼痛或肿胀。
温度监测
02
通过温度传感器和换热技术,实时监测病人的体温,预防高热
或低温带来的风险。
输液温度控制
03
利用换热原理控制输液的温度,避免因过冷或过热对病人造成
不适。
换热原理在护理中的案例分析
急性胆囊炎的护理
开发新型传热介质
研究开发新型高效、环保的传热介质,提高 传热效率并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加强热量回收利用
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先进的热量回收技术,提 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成本。
强化设备维护管理
加强换热器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定期检查设 备运行状况,确保设备稳定可靠运行。
PART 05
护理中的换热原理实践与 案例分析
优点
传热技术能够精确控制温度,提高产 品质量和安全性;同时,热量回收可 降低能耗,节约成本。
缺点
传热技术需要使用大量的换热器和其 他设备,增加了投资和维护成本;此 外,对于某些特殊药物,传热技术可 能对其产生不良影响。
制药单元操作技术课件 绪论
❖ 某些产品在分离与纯化过程中,还要求无菌操作或除去对人体有害的物 质。
药物分离的基本原理
❖ 1.分类:机械分离与传质分离两大类。 机械分离针对非均相混合物,根据物质的大小
、密度的差异,依靠外力作用,将两相或多相分开 ,此过程的特点是相间不发生物质传递,如过滤、 沉降、膜分离等分离过程。
传质分离针对均相混合物,也包括非均相混合 物,通过加入分离剂(能量或物质),使原混合物 体系形成新相,在推动力的作用下,物质从一相转 移到另一相,达到分离与纯化的目的,此过程的特
❖ 按要求进行设备状态标识,并依据企业制定的生产 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处理相应工艺问题,保障 工艺指标在规定的范围内,不能处理的问题及时向 上级汇报。
❖ 按照当班班长的指示,正确进行设备的开停,倒换 和调节生产负荷。在努力完成当班生产任务的同时 ,为下一班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
❖ 生产过程中要定点进行巡回检查。
❖ 接触易燃、易爆、腐蚀、有毒有害溶剂时,必须穿 戴好防护用品,不能使酸碱溢出;维修酸碱设备时 ,必须戴好防护用品,方可开始作业。
❖ 压力容器的检修,必须在常压,常温下进行检修。
❖ 不准带病或醉酒状态上岗,不迟到、早退,进岗前 按规定着装。
❖ 参加班前会及班后会,做好交接班工作。交接班要 认真、清楚,做到书面、口头、现场三方面交接, 以免发生事故,接班者要对设备运转、使用情况及 阀门状态等进行认真检查。
1.考虑因素 ❖ 产物所存在的位置(细胞内或细胞外) ❖ 原料中产物和主要杂质浓度 ❖ 产物和主要杂质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的差异 ❖ 产品的用途和质量标准等 ❖ 分离过程自身规模和目标产物的商业价值 ❖ 工艺要求。目标产物的纯度;提高每一步的收率;
缩短流程和简化工艺过程,减少投资及运行成本; 降低对环境的负担和原料的循环利用问题。
药物分离的基本原理
❖ 1.分类:机械分离与传质分离两大类。 机械分离针对非均相混合物,根据物质的大小
、密度的差异,依靠外力作用,将两相或多相分开 ,此过程的特点是相间不发生物质传递,如过滤、 沉降、膜分离等分离过程。
传质分离针对均相混合物,也包括非均相混合 物,通过加入分离剂(能量或物质),使原混合物 体系形成新相,在推动力的作用下,物质从一相转 移到另一相,达到分离与纯化的目的,此过程的特
❖ 按要求进行设备状态标识,并依据企业制定的生产 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处理相应工艺问题,保障 工艺指标在规定的范围内,不能处理的问题及时向 上级汇报。
❖ 按照当班班长的指示,正确进行设备的开停,倒换 和调节生产负荷。在努力完成当班生产任务的同时 ,为下一班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
❖ 生产过程中要定点进行巡回检查。
❖ 接触易燃、易爆、腐蚀、有毒有害溶剂时,必须穿 戴好防护用品,不能使酸碱溢出;维修酸碱设备时 ,必须戴好防护用品,方可开始作业。
❖ 压力容器的检修,必须在常压,常温下进行检修。
❖ 不准带病或醉酒状态上岗,不迟到、早退,进岗前 按规定着装。
❖ 参加班前会及班后会,做好交接班工作。交接班要 认真、清楚,做到书面、口头、现场三方面交接, 以免发生事故,接班者要对设备运转、使用情况及 阀门状态等进行认真检查。
1.考虑因素 ❖ 产物所存在的位置(细胞内或细胞外) ❖ 原料中产物和主要杂质浓度 ❖ 产物和主要杂质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的差异 ❖ 产品的用途和质量标准等 ❖ 分离过程自身规模和目标产物的商业价值 ❖ 工艺要求。目标产物的纯度;提高每一步的收率;
缩短流程和简化工艺过程,减少投资及运行成本; 降低对环境的负担和原料的循环利用问题。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A 1YA
m XA 1 XA
整理,得
YA
mXA 1(1m)XA
当溶液很稀时,X A 必然很小,上式分母中 (1m)XA 一项可忽略不计,
因此上式可简化为
YA mXA
10
• (3)吸收平衡线 表明吸收过程中气、液相平衡关系的图线称吸收平衡线。在吸收操 作中,通常用 YX 图来表示。
(4)相平衡在吸收过程中的应用
图8-2吸收平衡线
①判断吸收能否进行。由于溶解平衡是吸收进行的极限,所以,在一定温度下,吸收若
能进行,则气相中溶质的实际组成Y A 必须大于与液相中溶质含量成平衡时的组成 Y A
,即 Y A ﹥Y A 。若出现 Y A ﹤Y A 时,则过程反向进行,为解吸操作。
② 确定吸收推动力。显然,Y A ﹥ Y A 是吸收进行的必要条件,而差值 YAYAYA 则是吸收过程的推动力,差值越大,吸收速率越大。
由表8-1中的数值可知:不同的物系在同一个温度下的亨利系数不同; 当物系一定时,亨利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温度愈高,溶解度愈小。
所以亨利系数பைடு நூலகம்愈大,气体愈难溶。
在同一溶剂中,难溶气体的 E值很大,而易溶气体的 E值很小。
8
• (2)亨利定律的其他表达形式
①用量浓度表示 若将亨利定律表示成溶质在液相中的量浓度 c A 与其在气相中的分压
H 剂 EM 剂
M 剂 ——溶剂的千摩尔质量,kg/kmol。
9
• ②用摩尔分数表示 如果气相中吸收质浓度用摩尔分数 y A 表示,
yA
E p xA
mxA
式中m 称为相平衡常数,它与亨利系数 E 之间的关系为 mE p 。由上式可以看出,
m 值越大,表明该气体的溶解度越小。
③用比摩尔分数表示 如果气液两相组成均以比摩尔分数表示时,
平衡时溶质在气相中的分压称为平衡分压,用符号
p
A
表示;
溶质在液相中的浓度称为平衡溶解度,简称溶解度;
它们之间的关系称为相平衡关系。 从图中可见:
在相同的温度和分压条件下,
图8-1气体溶解度曲线
不同的溶质在同一个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
6
•
溶解度很大的气体称为易溶气体,溶解度很小的气体称为难溶气体;
同一个物系,在相同温度下,分压越高,则溶解度越大;而分压一定,温度越低,
11
1.传质的基本方式
三、吸收机理
吸收过程是溶质从气相转移到液相的质量传递过程。由于溶质从气相转移到液相是通过
扩散进行的,因此传质过程也称为扩散过程。扩散的基本方式有两种:分子扩散及涡流扩散,
而实际传质操作中多为对流扩散。
(1)分子扩散 物质以分子运动的方式通过静止流体的转移,或物质通过层流流体,且
p A 之间的关系,则可写成如下形式,即:
式中
p
* A
cA H
H——溶解度系数,kmol/(m3.Pa)。由实验测定,其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H值的大小反映气体溶解的难易程度,对于易溶气体,H 值很大;对于难溶气体,H
值 很小。
溶解度系数 H与亨利系数 E的关系如下:
式中 剂 ——溶剂的密度,kg/m3;
则溶解度越大。这表明较高的分压和较低的温度有利于吸收操作。
所以,加压和降温对吸收操作有利。反之,升温和减压则有利于解吸。
对于同样浓度的溶液,易溶气体在溶液上方的气相平衡分压小,
2.亨利定律
难溶气体在溶液上方的平衡分压大。
(1)亨利定律 在一定温度下,对于稀溶液,在气体总压不高(≯500kpa)的情况下,
5
• 二、气液相平衡关系 吸收的相平衡关系,是指气液两相达到平衡时,被吸收的组分(吸收质)在两相中的浓
度关系,即吸收质在吸收剂中的平衡溶解度。 1.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 平衡状态:在一定压力和温度下,当吸收和解吸速率相等时,气液两相达到平衡。
相平衡关系:吸收过程中气液两相达到平衡时,吸收质在气相和液相中的浓度关系
•
第八章 吸收技术
第一节 吸收的主要任务
一、吸收操作及其在制药生产中的应用 吸收是分离气体混合物的单元操作。
吸收操作:用适当的液体吸收剂处理气体混合物,利用混合气中各组分在液体溶剂
中溶解度的不同而分离气体混合物 分离的依据:混合气中各组分在液体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
分离的对象:气体混合物。 操作性质:气—液相间的传质过程。(单向)
A
mA V
A 式中 A ——混合物中
组分的质量浓度,㎏/m3;
V ——混合物的总体积,m3。
物质的量浓度是单位体积混合物内所含物质的量(用千摩尔数表示)。对于气体混合物,
在压强不太高、温度不太低的情况下,可视为理想气体,则 A 组分,有
cA
nA V
= pA RT
c 式中 A ——混合物中 A 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kmol/m3。
吸收质在液相中的浓度与其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成正比:
pA ExA
式中
p
A
——溶质
A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kPa;
x A ——溶质 A 在溶液中的摩尔分数;
E ——亨利系数,其单位与压力单位一致。
7
• 亨利系数的数值可由实验测得,表8-1列出了某些气体水溶液的亨利系数值。
表8-1某些气体水溶液的亨利系数
传质方向与流体的流动方向相垂直的转移,导致物质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传递,这种传质
方式称为分子扩散。分子扩散只是由于分子热运动的结果,扩散的推动力是浓度差,扩散速 率主要决定于扩散物质和静止流体的温度及某些物理性质。
(2)涡流扩散 在湍流主体中,凭借流体质点的湍动和漩涡进行物质传递的现象,称为
涡流扩散。若将一勺砂糖放入杯水之中,用勺搅动,则将甜的更快更均,那便是涡流扩散的 效果了。涡流扩散速率比分子扩散速率大得多,涡流扩散速率主要决定于流体的流动形态。
吸收质(溶质)——可溶组分(A);
吸收尾气 溶剂
惰性气(载体)——不被吸收的组分(B)
混合气
吸收剂(溶剂)——吸收操作中所用的液体(S);
吸收液
1
B • 组分。在吸收中,B 组分是指吸收剂或惰性气,A 组分是指吸收质。
2.质量浓度与物质的量浓度
质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混合物内所含物质的质量。对于 组A分,有
值(E×10-6/kPa)
气体
E
CO2 SO2 NH3
温度/K
273
0.0737 0.00167 0.000208
283
0.106 0.00245 0.000240
293
0.144 0.00355 0.000277
303
0.188 0.00485 0.000321
313
0.236 0.006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