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术发明的原因
10《纸的发明》(教案)-2021-2022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一、说教材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纸的发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的文章,本单元主要讲的是深厚的传统文化。
《纸的发明》主要描写了蔡伦之前书是用竹片、木片做的,很笨重,后来字写在帛上,虽然解决了重量问题,但是由于价格昂贵,无法普及。
西汉时期用麻造纸,但是粗糙难写。
蔡伦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轻便好用的纸张。
蔡伦的造纸术原料容易得到,价格便宜,很容易满足人们的需要。
同时蔡伦发明的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
造纸术是中国古达四大发明之一,我们要热爱自己祖国的文化。
二、说学情掌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学生,这个年级的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思维活跃,有着强烈的求知欲。
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但阅读分析能力较弱,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文章大意的能力。
教学生用自由读、默读、指名读等方式展开教学,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且能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理清纸的发明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感受到做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清纸的发明过程。
教学难点:从纸的发明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和身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及首尾呼应的写法。
五、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我国是文明古国,在历史上,我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你们知道是哪四大发明吗?(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你知道它是谁发明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纸的发明》。
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原理
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原理蔡伦是中国古代著名发明家之一,他对造纸术的改进有着重大的贡献。
造纸术是一项将纤维素材料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后制成纸张的技术,而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原理主要体现在材料处理的效率和纸张质量的提升上。
首先,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原理之一是使用原料的优化。
在蔡伦改进造纸术之前,古代的造纸术主要使用植物纤维作为原料,如桑树的皮、麻和葛等植物纤维。
然而,由于植物纤维的纤维结构比较复杂,处理起来相对费时费力。
为了提高制造速度,蔡伦采用了单一纤维素原料,即栽培的新苗,这种原料纤维结构相对简单,易于处理,成为纸张的理想原料。
其次,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原理还体现在纤维的处理方法上。
传统的造纸术中,纤维的处理主要采用手工方法,如将纤维进行剥离、研磨和漂白等。
然而,这种手工方法不仅耗时耗力,而且效率低下,无法满足大规模制造纸张的需求。
为此,蔡伦改进了纤维的处理方法,他首先将原料纤维进行粉碎和淘洗,然后用水煮炼成浆状,最后加入一些辅助材料如黏合剂、染料等,使纸浆的品质得到提高。
这种处理方法大大减少了手工操作的时间和劳动力,同时也提高了纸张的质量。
另外,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原理还包括纸张的制作工艺。
传统的造纸术中,纸张的制作主要采用手工操作,如将纸浆均匀地倒在平整的表面上晾干。
但这种方法制成的纸张往往不平整、质量参差不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蔡伦改进了纸张的制作工艺。
他设计了一种纸张模具,将纸浆倒入模具中,然后轻轻晃动让纸浆均匀分布,再将多余的水分挤压出去,最后将纸张反复晾晒。
这种制作工艺使得纸张的厚度一致,质量更加稳定,提高了纸张的使用效果。
此外,蔡伦还改进了造纸术中的漂白工艺。
传统的造纸术中,漂白工艺主要依靠日晒等自然因素来除去纸张的杂质和颜色。
然而,这种方法制造的纸张漂白效果有限,不够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蔡伦改进了漂白工艺,他利用植物灰作为漂白剂,将纸浆浸泡在灰水中,然后经过晾晒和反复搓洗,最终得到了白色纸张。
这种漂白工艺有效地去除了纸张的杂质和颜色,使纸张更加洁白。
造纸术发明的故事
造纸术发明的故事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纸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
一起来看看造纸术的发明故事,欢迎阅读!造纸术简介纸是用以书写、印刷、绘画或包装等的片状纤维制品。
一般由经过制浆处理的植物纤维的水悬浮液,在网上交错的组合,初步脱水,再经压缩、烘干而成。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根据考古发现,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8年,我国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
质地粗糙,且数量少,成本高,不普及。
造纸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
古人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
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
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
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蹏或方絮。
这表明了中国造纸术的起源同丝絮有着渊源关系。
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植物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
自从造纸术发明之后,纸张便以新的姿态进入社会文化生活之中,并逐步在中国大地传播开来,以后又传布到世界各地。
“赫蹄”的传说在讲纸的发明以前,这里先讲一个关于“赫蹄”的小故事。
西汉末年,赵飞燕姐妹二人都被召入宫,得到了汉成帝的宠幸,一个当了皇后,一个当了昭仪。
宫中有个女官叫曹伟能,生了一个孩子,按说应该是皇子。
赵昭仪知道了,就派人扔掉孩子,把伟能监禁起来,给她一个绿色的小匣子,里面是用“赫蹄”包着的两颗毒药,“赫蹄”上还写着:“告伟能,努力饮此药,……,”就这样,伟能被逼着服毒死了。
这张包着药还写上字的“赫蹄”,究竟是什么东西呢?二世纪末叶,我国学者应邵东汉著作家。
字仲远。
汝南南顿今河南项城西南人。
少时笃学博览。
献帝时,任泰山太守。
献帝初,旧章湮没,书籍罕存,他编集所闻,著《汉官仪》十卷,凡朝廷制度,百官典制,多为他所订立。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含反思)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标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知识线索:一、造纸术的发明1.在纸张出现以前,人民用什么作为书写的载体?(甲骨、青铜器、丝帛、竹简)2.用竹木简或帛作为书写材料有什么缺点?(竹木简太笨重,携带不方便;帛的价钱昂贵,不能大量使用。
)3.什么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西汉)4.东汉时,谁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提高?(宦官蔡伦)5.造纸术发明的伟大意义:造纸术由我国传遍世界,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二、张仲景和华佗1.张仲景:民族:汉族生活时代:东汉末年(今河南人)职业:医学家成就: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辩证分析病情对症治疗和“治未病”理论,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称为“医圣”。
2.华佗:民族:汉族生活时代:东汉末年职业:医学家成就: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
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他还创制一套医疗体操“五禽戏”,以强健身体。
历史巨著《史记》作者:司马迁民族:汉族生活时代:西汉汉武帝时期家乡: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职业:史学家成就:编写了《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鲁迅先生评价《史记》一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四、道教和佛教1.道教:东汉末年,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尊奉老子和黄帝,也吸收了流行在社会上的一些神仙方术。
当时在汉中、巴蜀地区还有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人们只要出五斗米,就可以入道或治病。
2.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
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又称释迦牟尼。
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修行为善,才能得到解脱。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讲义-15.两汉的科技和文化-部编版
初中历史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知识精讲一、造纸术的发明1. 纸发明原因:竹简分量很重,帛虽然轻但价格昂贵,人们使用起来却受到限制。
2. 纸的发明:西汉时期懂得造纸基本方法——缺点:质量差、产量低。
3.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为文化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
(1)造纸原料: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
(2)蔡侯纸的特点:原料容易找到、便宜,质量也提高了。
蔡伦【东汉】4. 造纸术的贡献(或意义):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
材料研读:《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查查看,元兴元年是公元哪一年?明确:公元105年。
二、医学:张仲景和华佗(都是东汉末年)1. 张仲景(医圣):写有《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辩证分析病情,对症治疗,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2. 华佗(神医):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而且能够实施外科手术。
他发明麻沸散、创造五禽戏。
“神医”华佗“医圣”张仲景三、史学:历史巨著《史记》1. 作者:司马迁2. 主要内容:《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3. 地位:《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 鲁迅对《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西汉)5. 评价《史记》:(1)史学成就:《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2)文学成就:《史记》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形象生动,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材料研读: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想一想,司马迁这句名言的含义是什么?明确:人都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却像鸿毛一样轻。
这句话揭示了司马迁较为进步的生死观,表现了他为实现可贵理想而甘受凌辱,坚韧不屈的战斗精神,强调了应该追求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思想观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0《纸的发明》知识点+同步练习
统编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10《纸的发明》知识点课文分析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
远古时代没有纸。
商朝时,将字刻于龟甲、兽骨之上(既甲古文)。
周朝时,用竹简(即竹片)、木简、帛写字著书。
西汉时,劳动人民发明用丝絮造纸,后来用麻纤维造纸。
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采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为原料造纸。
从此,纸的产量大增。
唐朝时,造纸术开始外传朝鲜、日本和阿拉伯、欧洲等地。
这篇课文用对话的形式介绍了纸的发明经过。
全文共5个自然段。
第2、3、4自然段是重点,讲述的是纸的发明和造纸方法的传播,歌颂我们祖先的功绩。
我会写:术shù(算术、术语、武术)伟wěi(伟大、雄伟、伟人)录lù(录取、录音、录用)册cè(上册、史册、纪念册)保bǎo(保护、保存、保证)存cún(存心、存在、存钱)约yuē(约会、大约、节约)验yàn(验算、验血、经验)阿ā(阿姨、阿爸、阿婆)欧ōu(欧洲、姓欧、欧元)洲zhōu(亚洲、非洲、大洋洲)社shè(社会、报社、社团)必会词语:造纸术、伟大、文字、记录、青铜器、保存、方便、学问、轻便、盛放、西汉、大约、东汉、吸收、经验、树皮、破布、原料、切断、价格、满足、朝鲜、半岛、日本、阿拉伯、欧洲、社会、进步、文化、影响多音字:累:lèi(累坏)lěi(积累)léi(果实累累)鲜:xiān(鲜花)xiǎn(朝鲜)重:zhòng(重量)chóng(重复)近义词:笨重—沉重轻便—简便粗糙—粗陋吸收—吸取改进—改善促进—推动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反义词:文明—野蛮贡献—索取笨重—轻巧粗糙—光滑促进—阻止理解词语: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大。
普及:普遍推广,使大众化。
粗糙:不精细;不光滑。
传承:传授和继承。
促进:促使前进;推动使发展。
世界上最早的纸是什么时期发明的?
世界上最早的纸是什么时期发明的?造纸术(Papermaking technique/Paper Making technics)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是促使人类文化传播的伟大发明。
造纸术相传是由中国东汉时代的蔡伦发明,但是也有考古证据说明,造纸术早就存在,蔡伦只是改进造纸术的重要发展者,使造纸的成功率更高,成本更低。
在造纸术发明的初期,造纸原料主要是树皮和破布。
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蔡伦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
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
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纸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纸是用以书写、印刷、绘画或包装等的片状纤维制品。
一般由经过制浆处理的植物纤维的水悬浮液,在网上交错的组合,初步脱水,再经压缩、烘干而成。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根据考古发现,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8年),中国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
质地粗糙,且数量少,成本高,不普及。
远古以来,中国劳动人民就已经懂得养蚕、缫丝。
秦汉之际以次茧作丝绵的手工业十分普及。
这种处理次茧的方法称为漂絮法,操作时的基本要点包括,反复捶打,以捣碎蚕衣。
这一技术后来发展成为造纸中的打浆。
此外,中国古代常用石灰水或草木灰水为丝麻脱胶,这种技术也给造纸中为植物纤维脱胶以启示。
纸张就是借助这些技术发展起来的。
历史上关于汉代的造纸技术的文献资料很少,因此难以了解其完整、详细的工艺流程。
后人虽有推测,也只能作为参考之用。
总体来看,造纸技术环节众多,因此必然有一个发展和演进的过程,绝非一人之功。
它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在造纸术发明的初期,造纸原料主要是树皮和破布。
当时的破布主要是麻纤维,品种主要是苎麻和大麻。
据称,我国的棉是在东汉初期,与佛教同时由印度传入,后期用于纺织。
当时所用的树皮主要是檀木和构皮(即楮皮)。
有关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问题的简单论述
有关造纸术的发明与发展等有关问题的简单论述院系:通识教育学院班级:税务二班姓名:奚凌艳学号:41028090指导老师:文兴吾2010年10月13日完成论文摘要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随着纸的普及,它逐渐取代了龟甲、兽骨、简牍、缣帛等成为了传播知识、记录信息的最佳载体沿用至今。
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和创新,造纸原料从麻单种扩展到多种,造纸技术也不断完善。
而后它向外传播,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一章从造纸术的发明、改进开始讲起,进行简单基本情况的介绍第二章讨论造纸术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造纸术的改进及高超的水平。
因篇幅有限只做简单描述。
第三章造纸术向外的传播,以向西方国家的传播为主,总结促进其传播的主要因素。
第四章造纸术的远大意义正文第一章造纸术的发明与造纸工艺第一节造纸术发明于何时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起源于何时,我国学术界长期存在着“东汉蔡伦发明纸说”与“蔡伦前发明纸说”两种观点,它们之间的争论已有40多年。
据史料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纸。
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摘自《后汉书》)后人认定是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的原因之一,就是《后汉书》在当时的地位。
而考古方面1957年,陕西出土了灞桥纸,1974年,甘肃居延金关汉代亭燧故址出土了金关纸,1978 年,陕西扶风中颜村西汉窑藏出土了中颜纸,经过考古专家的考证和断代,证实这些纸是西汉初期到晚期的,年代都比东汉早。
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再次发现了西汉时期的放马滩纸。
这张目前为止世界上所知最早的天水放马滩纸,当时成为中国在西汉早期就有优秀纸张的惟一物证“蔡伦之前的纸不是纸”的观点受到了冲击。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潘吉星指出:早在蔡伦之前的西汉时期中国就有纸,蔡伦不应是造纸术的发明人,中国造纸的历史起码要向前推进两三个世纪。
造纸术发明的历史介绍
造纸术发明的历史介绍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纸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
以下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造纸术发明的历史介绍,希望你喜欢。
造纸术发明的历史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
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
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纸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纸是用以书写、印刷、绘画或包装等的片状纤维制品。
一般由经过制浆处理的植物纤维的水悬浮液,在网上交错的组合,初步脱水,再经压缩、烘干而成。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根据考古发现,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8年),中国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
质地粗糙,且数量少,成本高,不普及。
远古以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就已经懂得养蚕、缫丝。
秦汉之际以次茧作丝绵的手工业十分普及。
这种处理次茧的方法称为漂絮法,操作时的基本要点包括,反复捶打,以捣碎蚕衣。
这一技术后来发展成为造纸中的打浆。
此外,中国古代常用石灰水或草木灰水为丝麻脱胶,这种技术也给造纸中为植物纤维脱胶以启示。
纸张就是借助这些技术发展起来的。
历史上关于汉代的造纸技术的文献资料很少,因此难以了解其完整、详细的工艺流程。
后人虽有推测,也只能作为参考之用。
总体来看,造纸技术环节众多,因此必然有一个发展和演进的过程,绝非一人之功。
它是中国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在造纸术发明的初期,造纸原料主要是树皮和破布。
当时的破布主要是麻纤维,品种主要是苎麻和大麻。
据称,我国的棉是在东汉初期,与佛教同时由印度传入,后期用于纺织。
当时所用的树皮主要是檀木和构皮(即楮皮)。
最迟在公元前2世纪时的西汉初年,纸已在中国问世。
最初的纸是用麻皮纤维或麻类织物制造成的,由于造纸术尚处于初期阶段,工艺简陋,所造出的纸张质地粗糙,夹带着较多未松散开的纤维束,表面不平滑,还不适宜于书写,一般只用于包装。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10课《纸的发明》讲解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10课《纸的发明》讲解知识点课文分析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
远古时代没有纸。
商朝时,将字刻于龟甲、兽骨之上(既甲古文)。
周朝时,用竹简(即竹片)、木简、帛写字著书。
西汉时,劳动人民发明用丝絮造纸,后来用麻纤维造纸。
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采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为原料造纸。
从此,纸的产量大增。
唐朝时,造纸术开始外传朝鲜、日本和阿拉伯、欧洲等地。
这篇课文用对话的形式介绍了纸的发明经过。
全文共5个自然段。
第2、3、4自然段是重点,讲述的是纸的发明和造纸方法的传播,歌颂我们祖先的功绩。
我会写:术shù(算术、术语、武术)伟wěi(伟大、雄伟、伟人)录lù(录取、录音、录用)册cè(上册、史册、纪念册)保bǎo(保护、保存、保证)存cún(存心、存在、存钱)约yuē(约会、大约、节约)验yàn(验算、验血、经验)阿ā(阿姨、阿爸、阿婆)欧ōu(欧洲、姓欧、欧元)洲zhōu(亚洲、非洲、大洋洲)社shè(社会、报社、社团)必会词语:造纸术、伟大、文字、记录、青铜器、保存、方便、学问、轻便、盛放、西汉、大约、东汉、吸收、经验、树皮、破布、原料、切断、价格、满足、朝鲜、半岛、日本、阿拉伯、欧洲、社会、进步、文化、影响多音字:累:lèi(累坏)lěi(积累)léi(果实累累)鲜:xiān(鲜花)xiǎn(朝鲜)重:zhòng(重量)chóng(重复)近义词:笨重—沉重轻便—简便粗糙—粗陋吸收—吸取改进—改善促进—推动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反义词:文明—野蛮贡献—索取笨重—轻巧粗糙—光滑促进—阻止理解词语: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大。
普及:普遍推广,使大众化。
粗糙:不精细;不光滑。
传承:传授和继承。
促进:促使前进;推动使发展。
造纸术的发明和发展
造纸术的发明和发展纸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物品,无论读书、看报,或是写字、作画,都得和纸接触。
在工业、农业和国防工业生产中,也离不开纸。
今天,如果没有纸,那简直是不可想像的。
纸在交流思想、传播文化、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方面,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和材料。
回顾历史,这种重要物质就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
造纸术和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并称为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科学文化发展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最初的纸是作为新型的书写记事材料而出现的。
在纸没有发明以前,我国记录事物多靠龟甲、兽骨、金石、竹简、木牍、缣帛之类。
商代的甲骨文、钟鼎文实物资料,本世纪以来不断出土;战国到秦汉的竹简、木牍和帛书、帛画,近年来也有大量出土实物。
但是甲骨不易多得,金石笨重,缣帛昂贵,简牍所占空间很大,都不便于使用。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迫切需要寻找廉价易得的新型书写材料。
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终于发明了用麻绳头、破布、旧鱼网等废旧麻料制成植物纤维纸。
关于造纸术的起源,过去多是沿用公元五世纪的历史家范晔(398 —445)在《后汉书?蔡伦传》中的说法,认为纸是东汉的宦官蔡伦(62—121)于汉和帝永元十七年(公元105年)发明的。
但是本世纪以来的考古发掘实践动摇了蔡伦发明纸的说法。
1933年新疆罗布淖尔汉烽燧遗址中出土了公元前一世纪的西汉麻纸,比蔡伦早了一个多世纪。
1957年西安市东郊的灞桥再次出土了公元前二世纪的西汉初期古纸。
经笔者对这纸的分析化验,确认它主要由大麻和少量苎麻的纤维所制成。
继这之后,1973年在甘肃省居延的汉代金关遗址、1978年在陕西省扶风中颜村的汉代窖藏中,也分别出土了西汉时的麻纸。
值得指出的是,1986年甘肃天水市附近的放马滩古墓葬中更出土西汉初文帝、景帝时期(公元前179年到前141年)的绘有地图的麻纸,这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植物纤维纸。
1990年冬在教煌甜水井西汉邮驿遗址中发掘出三十多张麻纸,其中三张纸上写有文字。
造纸术发明的传承发展和贡献
造纸术发明的传承发展和贡献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其发明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05年的汉武帝时期。
此后,造纸术在中国的发展和传承历经了数千年。
造纸术的传承发展,为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造纸术发明的传承发展和贡献。
一、技术手段的不断改进造纸术的发明初期,制造纸张还需要大量的人工劳动,制作效率极低,成本高昂。
但是,伴随着历代古代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制纸的工艺技术日益完善和提高。
唐朝时期,古代阿拉伯旅行家马可波罗曾到过中国,并在写给西洋的勘探报告中描述了中国的造纸技术,称之为「又白又薄,在书上写字如毛发之密」,显示出了当时的造纸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宋朝时期,华夏发展的创举之一是造纸机的发明。
由此,纸张的制造效率大大提高,纸张的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到了明朝时期,印刷术的发明使得纸张这一基础材料的需求量迅速增加,于是制纸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二、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纸张的发明不仅促进了文字的发展,而且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毋庸置疑,古代的纸张相较于现在还是比较粗糙的,但是制造纸张的工艺技术和使用的原料是当时可获得和使用的最优材料。
在这个条件下,中国古代的文化在它的传播中早已离开了上个时代较为原始的的容器(如竹头、木板等),改用可塑性更强的纸张。
晋代道士现存的《齐民要术》卷五,介绍了居民使用纸张事项,如把纸细磨,可以制作文件皮,贴在衣物上可成为防火布,甚至连酒在多日后浸泡于纸中能杀死对身体不利的细菌。
三、经济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造纸术的发明和传承,给中国的经济贸易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纸张在中国古代是必不可少的物品,使得纸张的需求量非常大。
造纸业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产业,兵马、工役、赋税、布政等官府机构,私家书院、公共信托、文人出版行业等各地纸铺税挂的分支机构,其工艺之复杂、生产之规模甚至超过当时 Europe的各国。
在纸张逐渐成为日常商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后,这一产业也快速发展起来。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10课《纸的发明》讲解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恰当的动词
)文字
(
)发展
)在水里
(
)造纸术
)经验
(
)欧洲
三、重点段落品析 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 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张既轻便又好用的纸。用这种方法 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 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4.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 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你体会到了 什么?
我体会到: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搬运和保存也方便,蔡伦真聪明⋯⋯
5.我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邻近的朝鲜半岛和日本,后来又传到阿拉伯 世界和欧洲, 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影响了全 世界。我国的造纸术传到朝鲜,朝鲜的人们会说些什么? 中国人太伟大了, 竟然用这么容易找到的便宜材料做出这么实用的纸 来,以后我们写东西、阅读、搬运、保存再也不发愁了。
影响
2.蔡伦改进造纸术之前,那些可以写字的事物有什么特点? 龟甲、兽骨、青铜器、竹片和木片很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 方便;帛比竹片、木片轻便,但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普 及;篾席上的薄片产量太小;麻纸粗糙不便书写。
3.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课文写这段有什么作用? 这段写的是纸发明前人们记录、阅读、携带、保存文字的不便,表现 出我国劳动人民在“纸”上的探索不断,也使得纸的发明显得非常迫 切,正是因为这些探索使得后来的纸的发明水到渠成。也与后文“⋯⋯ 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呼应,为后面蔡伦改进造纸术做好 的了铺垫。
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
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是造纸术。
造纸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发明,它不仅为古代中国的文化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对整个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造纸术的起源、发展以及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1. 起源和发展造纸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5年的东汉时期。
当时,一个名叫蔡伦的宫廷官员发明了纸张制作的方法,并将其推广使用。
蔡伦的发明技术基于竹子和麻将等植物纤维的加工和精细处理。
他首先将这些纤维研磨成浆状,然后将其均匀地散布在竹帘上,再经过一系列的压实、干燥和装裱等步骤,最终制成了纸张。
随着时间的推移,造纸术在中国逐渐得到推广和发展。
宋朝时期,中国的造纸技术达到了巅峰水平。
宋代造纸工艺相比于东汉时期有了许多创新和改进,如利用各种植物纤维、添加鱼腥草等物质来改善纸张质量。
此外,宋代还建立了专门的造纸厂,使得纸张的生产能够规模化,并且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2. 社会影响造纸术的出现对古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造纸术的发明使得书写材料从竹简和丝绸等贵重材料转向了纸张。
纸张相比于竹简来说更为轻便、便宜,而且可以更容易地储存和传播。
这就为古代学者和文人提供了更多的书写和表达的机会,促进了知识的传承和文化的繁荣。
其次,造纸术的推广和使用使得书写和文化活动得到了普及。
在造纸术之前,书写和出版等活动都是相对富裕阶层的专利。
而随着纸张的广泛使用,普通人也有了接触书写和学习的机会。
这对整个社会的知识普及和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造纸术的发展也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纸张的广泛应用使得商业交流变得更便捷,书籍的出版和销售等行业也逐渐兴起。
纸张成为了重要的商品之一,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 文化影响中国的造纸术不仅对中国社会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也对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和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造纸术逐渐传播到了其他地区。
首先,造纸术的传播促进了文明的交流和互通。
蔡伦发明造纸术的故事
蔡伦发明造纸术的故事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纸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
汉族劳动人民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
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
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
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蹏或方絮。
这表明了中国汉族造纸术的起源同丝絮有着渊源关系。
造纸术发明之前,人们都是把字写在竹简和丝帛上,由于承载的笨重和价格的昂贵,制约了文化的传播。
东汉宦官蔡伦发明造纸术,对当时乃至后世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造纸术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蔡伦,东汉桂阳今湖南郴州人。
他出身低微,很小就入宫做了太监,服侍汉和帝。
蔡伦聪明勤奋,人又谨慎好学。
平时他不喜欢和人交往,经常把自己关在屋里读书思考。
汉和帝即位后,蔡伦被提升为中常侍,出入宫廷内外,平时服侍皇帝,负责掌管文书,传达皇帝的命令。
当时许多外官经常和宦官结交,但是蔡伦却能坚守原则,并不随便与人交往,因此汉和帝更加信任他。
蔡伦敢于指出和帝不对的地方,因此也很受和帝的器重,经常参与朝政。
蔡伦是一个喜欢思考和有所发明的人,汉和帝永元九年公元97年,蔡伦升任尚方令,负责掌管皇帝的手工作坊。
这个作坊是皇家的私人作坊,主要是为皇家服务。
蔡伦在监管作坊期间,经常和匠人一起切磋制造器械的技术,由他监管制造的各类军械非常精良、锋利,被天下人赞叹。
他在这方面的才能也开始逐渐显露。
东汉以前,人们通常都用竹简和丝帛作为记载文字的工具,有些很长的奏章要用许多竹简,翻阅起来非常不方便,也难于随身携带,而用丝帛作为书写的载体,虽然方便,但是很昂贵,普通人家根本承担不起这样的费用。
蔡伦平常喜欢读书,对于书简带来的种种不便深有感触,如何制造出一种轻便的、价格低廉的书写工具,成为蔡伦的一个梦想。
造纸术发明的历史介绍
造纸术发明的历史介绍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
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
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纸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纸是用以书写、印刷、绘画或包装等的片状纤维制品。
一般由经过制浆处理的植物纤维的水悬浮液,在网上交错的组合,初步脱水,再经压缩、烘干而成。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根据考古发现,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8年,中国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
质地粗糙,且数量少,成本高,不普及。
远古以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就已经懂得养蚕、缫丝。
秦汉之际以次茧作丝绵的手工业十分普及。
这种处理次茧的方法称为漂絮法,操作时的基本要点包括,反复捶打,以捣碎蚕衣。
这一技术后来发展成为造纸中的打浆。
此外,中国古代常用石灰水或草木灰水为丝麻脱胶,这种技术也给造纸中为植物纤维脱胶以启示。
纸张就是借助这些技术发展起来的。
历史上关于汉代的造纸技术的文献资料很少,因此难以了解其完整、详细的工艺流程。
后人虽有推测,也只能作为参考之用。
总体来看,造纸技术环节众多,因此必然有一个发展和演进的过程,绝非一人之功。
它是中国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在造纸术发明的初期,造纸原料主要是树皮和破布。
当时的破布主要是麻纤维,品种主要是苎麻和大麻。
据称,我国的棉是在东汉初期,与佛教同时由印度传入,后期用于纺织。
当时所用的树皮主要是檀木和构皮即楮皮。
最迟在公元前2世纪时的西汉初年,纸已在中国问世。
最初的纸是用麻皮纤维或麻类织物制造成的,由于造纸术尚处于初期阶段,工艺简陋,所造出的纸张质地粗糙,夹带着较多未松散开的纤维束,表面不平滑,还不适宜于书写,一般只用于包装。
直到东汉和帝时期,经过了蔡伦的改进,形成了一套较为定型的造纸工艺流程,第一是原料的分离,就是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第二是打浆,就是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帚化,第三是抄造,即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器篾席捞浆,第四是干燥,即把湿纸晒干或晾干,揭下就成为纸张。
纸的发明 听课心得
纸的发明听课心得在造纸术发明以前,甲骨、竹简和绢帛是古代用来供书写、记载的材料。
但是甲骨、竹简都比较笨重,秦始皇一天光阅读奏章,就要整整一车;绢帛虽然轻便,但是成本非常昂贵,也不适于书写。
到了汉代,由于西汉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甲骨和竹简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了,从而促使了书写工具的改进——纸被发明出来了。
造纸是一项重要的化学工艺,纸的发明是中国在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上,所做出的一项十分宝贵的贡献,是中国史上的一项重大的成就,对中国历史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纸的发明过程及历史意义。
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引导学生学习《纸的发明》时,我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遇到疑难,小组合作、探究,自行解决问题。
这样,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讨论中学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辩,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
2、在学生反复研读课文,并对课文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我又适时地引导学生深入把握作者纸的发明过程进行讨论;由于课前学生对课文进行了反复的诵读,所以,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的非常透彻,这让我看到了学生的巨大潜能。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学富五车”的意思。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领悟本文的中心思想。
原来的问题过于注重结果,却忽略了方法与过程,修改后则使这两者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了。
切忌设问不等于问答案,而是问能力。
能力训练,开发潜能,是设问的最终目的。
4、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纸的知识,办一张手抄报。
二、成功之处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1、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明理。
多角度地体验性朗读,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升华了他们的情感体验。
2、采用体验性阅读教学,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进行体验,唤醒了他们的创造潜能,促进了他们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了他们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晋朝的科技与发明造纸术的出现
晋朝的科技与发明造纸术的出现晋朝的科技与发明:造纸术的出现晋朝,作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之一,为科技与发明的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
在晋朝时期,大量的科技成果出现,给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而在众多的发明中,造纸术的出现对于晋朝乃至整个人类的历史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晋朝的科技进步晋朝时期,科技领域的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步,涉及农业、制造业、水利工程等多个领域。
在农业方面,晋朝积极推广灌溉技术和田地整理技术,提高了农田的收益。
在制造业方面,出现了铁工业和瓷器工艺的大规模发展,为国家经济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此外,晋朝还在水利工程上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修建了遏制洪水和引水灌溉的水利工程,有效改善了灾害和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晋朝发明的造纸术晋朝的造纸术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在晋朝前期,纸张还没有出现之前,人们使用的主要写作材料是竹简、木牍等。
然而,这些材料的制备成本高昂,制作工艺也复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晋朝时期的人们开始研究使用植物纤维制造纸张。
根据历史记载,《晋书》中有记载了当时晋武帝时期的官员、司空司马显和御史中丞蔡公,先后发明了造纸的方法。
他们从禀赋用于衣物的植物纤维中提取纤维素,再将纤维素进行加工和压制,最终制成纸张。
这一发明被广泛应用于书写、绘画和经济交流等方面,为当时的文化交流和纸文化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晋朝的造纸术不仅在中国得到了广泛应用,还传入了世界各地。
据史书记载,西亚和埃及等地的人们也开始学习晋朝的造纸术,将其传播到他们的国家。
这一发明对人类历史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信息的传递更加快捷、便利,推动了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
造纸术带来的影响造纸术的出现对于晋朝乃至整个人类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造纸术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进步。
纸张的问世使得书写成为更加便捷和广泛的活动,促进了知识的传承和智慧的积累。
其次,纸张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纸张的使用降低了书写材料的成本,提高了文字的传播速度,使贸易和商业交流更加方便和高效。
造纸术的方法
造纸术的方法造纸术,被认为是中国开创的传世技艺,发明和发展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105年,中国的广播宣传和票不贷就开始了丝绸之路的传奇历程,从汉朝时期的褒品物给,到宋代的科举制度,再到明朝的社会图书馆,中国的文字,文化和经济都是建立在造纸术上,由此可见了这一技艺及其重要性。
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造纸术的历史及其方法。
一、历史中国的造纸术发明于公元前105年,由叶赫那拉氏发明,当时由竹编和丝绸制作成书,但是因其比较脆弱,不能在冷、潮环境中长期使用,因而发明了造纸术,可以用竹、木等木材来制作纸,叶赫那拉氏的发明使得中国的书写艺术从竹简、丝绸简转变为纸张,很快在当时的世界上传播开来,并得到了广大市民的支持。
二、原料造纸术所需的原料,主要是木材,比如竹子、楮、桑、杨树和其他书写兼容的植物,这些植物被细碎成木浆,然后加水搅拌,并过滤成悬浮液,最后滴入模具,让它盐不溶的状态,放在一块抛光的木板上,它就可以形成我们所说的纸张了。
三、制作过程(1)剥离木材的表皮,使木材更加细腻、柔软,木材更贴近悬浮液。
(2)将剥离后的木材用河水或其他淡水浸泡,使木材细腻、柔软,并将木材细碎成木浆。
(3)将木浆和水搅拌,使木浆和水混合在一起,形成悬浮液。
(4)将悬浮液过滤,使其达到造纸术所需的比例。
(5)将过滤后的悬浮液滴入一块模具,让悬浮液在模具中固化,形成纸张。
(6)将固化后的纸张裁剪,并以一块抛光的木板将其合并在一起,即可完成最终的纸张制作。
四、影响造纸术的发明,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书写艺术,使原先的竹编和丝绸制作的书写从传统的竹简、丝绸简转变为可以抵抗时间的纸张,而造纸术的发明同样也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发展。
当时,造纸术的发明使得中国的文化和经济广泛传播,并且得到了广大市民的支持,书写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形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书籍也因此而得以以最快的速度传播,从而使中国文化得到了迅速的传播和发展,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南針 ――先秦
• 發明者: 指南針是方家﹙風水先生﹚首先發明和使用的。
• 發明的時間: 司南約發明於先秦時期,在我國大約沿用了一千多年的時間,指南針 是在宋代才出現的。 • 發明的原因: 我國古代最早是利用太陽及其投射的影子來確定方向的,但這種方法 受天氣影響較大,後又發明了司南和指南針。
為什麼指南針可南北指向呢?
• 西方哥倫布的環球航行 • 提高了航海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 廣泛地使用於軍事、生產、日常生活、地形測量和航海業 等方面 • 航海業中作用最大,應用最廣
印刷術――畢升(1041-1048)
畢升,印刷術的發明者。 他在總結前人的經驗後,在反復的嘗試後,才發明了現在的印刷
術。
印刷術的發源地
• 印刷術的應用離不開紙張,而中國又是發明造紙術的國家。
組別: 2.24 組員姓名: 2L Rachel Lo Losia Ho Joyce Liu Edith Li Kim Kam Sylvia Hui Anna Tsoi
鳴謝: 巫芬芳老師 邱耀祖副校 羅敏晴 (26) 黃秉坤校長 何思聰 (10)
廖雅欣 李苡珊 金 鑫 許倩樺 蔡鴻敏 (25) (24) (14) (13) (37)
士無意中發明的,那時的火藥只是會燃燒和產生毒煙而已。
火藥從術士傳到軍事家的手中,火藥得到迅速的發展,後來才發
展到爆炸和發射,引起了軍事科學的重大改革。
火藥在蒙古之西征時,輾轉傳到阿拉伯再到歐洲。
火藥的主要用途
•
•
作為娛樂用途
發展成為打仗的重要工具
•
利用爆炸力拆卸房屋
火藥沒有被發揚光大的原因
• •
火藥武器的存世量不多,無法作進一步的證實。 科技發展速度,淘汰了火藥。
•
具有殺傷力,危險性高。
火藥的影響
宋代開始,就把火藥運用在軍事上,令到當時國力強大。但隨著
後期的戰事,各國也學會了火藥的方法,更將火藥傳到歐洲。
十三世紀後,阿拉伯人將火藥帶到歐洲,打破了歐洲封建制度, 中古時代也因此結束。 但火藥傳入西方,他們借此研究出更多更具傷害性的武器,加速 了民族相殘的危險,危害了人類的共存。
造紙術對當時的影響
• 皇后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地批閱奏章、寫詔書、閱讀公文
• 官員可以方便傳達政令,隨身帶著輕便的紙張
• 百姓紙張教學,促進當時的學習情況
造紙術對後世的影響
• 促進工業發展 • 幫助教育事宜 • 令社會運作更流暢 • 發展成紙幣,促進文化發展
火藥――晚唐
火藥的發明者不詳,而火藥最初是跟練丹術有關。是那時的術
造紙術發明的原因:
• 甲骨和竹簡已經不能滿足發展的需要 • 當時的鄧皇后喜歡讀書,鍾愛紙墨 • 西漢經濟和文化發展迅速
造紙術的發源地和發展
蔡倫的出現為造紙術帶來了新的突破,但其實早在西漢的時期已 經出現了紙。 在漢朝時,雖然發明了紙,但那時紙還未成為主流的記事工具,而 且較早前的紙,在原料上是有局限的,但蔡倫的造紙技術卻大大改善了 它。 然而,到了魏晉六朝,隨著造紙原料的進一步開發,紙的質量和產 量都大大提升了。
發明
造紙術
火藥
指南針
印刷術
發明者
蔡倫
不詳
方家
畢升
發明的時期 東漢
先秦
唐代
晉代
造紙術---蔡倫(105)
蔡倫是東漢時期的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他在總結了前人的經驗後,採用了樹皮,麻布,廢雨網作為材料製造了
一種既輕便又經濟的紙張。
蔡倫對改革和推廣造紙術有很大的貢獻,被後世傳為造紙術的發明者。
蔡倫對我過人類社會的發展所產生的影響是巨大的,這種影響並在今天 延續下去。
印刷術對當時和現今的影響
• 有助抄寫政令、重要文件 • 幫助教育發展 • 有助生意營運 • 促進文化交流
印刷術的發展
• 由蒙古人傳至歐洲,引發了文藝復興的興起。 • 人類近代文明的先導,為知識的廣泛傳播與交流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 元代著名農學家與機械學家王楨發明和改進了活字印刷術。 • 明清期間得到全面復興,出現了大規模印刷的高潮。 • 八世紀至十五世紀在各地推廣開來,對西方的思想和社會更有深刻的影響 • 引發了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興起,進一步促進印刷術的發展 • 使書籍廣泛發行,教會對知識的壟斷被打破,從而為發展新學問開拓道路 • 促進了歐洲民族文學的發展和民族主義興起。
• ∵地 球 本 身 就 是 一 個 大 磁 體 • ∴地 球 的 自 轉 , 以 致 於 磁 針 並 不 會 完 全 精 確 的 指 向正南北方,而會產生磁偏角,在不同地點,會 有不同的磁偏角
指南針對當時及後世的貢獻
• 航海家在秦漢時期已與朝鮮、日本有海上往來 • 隋唐五代時期,更與阿拉伯各國開展了海上貿易活動 • 宋代以後,我國海上交通得到迅速發展,常常派出龐大的船隊往返於 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上 • 元代,人們已經不論陰晴,都可用指南針來導航 • 明代鄭和七次下西洋的大規模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