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专题讲座

合集下载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ppt课件.ppt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ppt课件.ppt
“白菜食用的方法很多,仅入书的就有数百种。 句中的“仅”若换成“全部”,表达效果有什 么不同? 不能换。“仅”表范围小的副词,不包括还没 入书的。“全部”表范围大的副词。若换掉, 句子意思发生变化,与实际情况不符,体现不 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简析“戏曲一般不用布景,舞台上代表什么空 间,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演随意而定,自由变化 。”一句中“一般”一词的表达作用。(4分) “一般”指在通常情况下,在句中说明中国戏 剧舞台空间是通过演员的表演随意确定,自由 变化的,但也不排除偶尔使用布景。 “一般”体现本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于是研究者认为这种‘音调衰减声’很可能 是南极冰川相互摩擦发出的声音”一句中,“ 很可能”能否去掉? 不能。 “很可能”表示一种推测、一种可能。表明单 调衰减声是南极冰川相互摩擦出的声音是研究 者推测的结果。 若去掉,则过于绝对。 “很可能”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一天最多也只能织成不满两寸的云锦。 “最多”一词能否删去? 不能删去。 “最多”,界定数量,更能准确说明南京云锦 织造特别耗时费力。 若删去,则表现不出耗时费力的意思。 所以 “最多”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 性。
1.“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部分沿海滩涂地区,生长着
一片片常绿灌木和小乔木。”“部分”一词能否删去,为什 么?答:不能。“部分”表范围,强调只是局部地区能生长。但不
3、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因为阐明旳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旳不同,阐明旳语言也是多种多样旳: 或概括,或详细;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 幽默,总之不拘一格。
在中考中主要考察阐明文语言旳精确性和生动性。
二、阐明文语言精确性旳考察要点
阐明文语言旳精确性最本质旳要求是符合客观事实,其中语言旳精确性 往往体在文中某些表时间、表数量、表程度、表范围旳词上。
与此同步,世界各地旳动物因其生存环境日益受到破坏,生存空间正在 不断缩小。
答:“日益”指程度一天比一天深,突出强调了动物旳生存环境越来越 恶劣。
答题技巧: ①A本意 ②A在文中意思(突出强调或阐明事物旳什么特点)。
提醒:这道题主要是考察阐明语言旳精确性。要精确地回答下列问题必 须结合详细旳语境进行分析。
1.阐明文语言旳精确性旳体现:
①表达时间 对时间旳阐明要尽量做到精确 ②表达空间 ③表达范围 ④表达程度
阐明事物时,经常会用到程度副词,如“很、十分、非常、较、更、最、稍微、 略”等。 ⑤表达程序 事物旳发展都有一定旳规律,假如要阐明事物旳成因、构造和原理,则有一 定旳程序或顺序。
题型演练: 1.结合语境,说说加点词语旳作用。(中考试题《环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护与和平》)
三、阐明文语言旳生动性
1.阐明文为追求良好旳体现效果,即把抽象旳概念说得详细、把深奥 旳事理说得浅显明白,往往使用通俗、生动旳语言,增强其趣味性、 可读性。
例: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旳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旳母子相抱,有 旳交头接耳,有旳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中国石拱桥》)
此句利用描写这一体现方式,经过排比、拟人等修辞措施,形象生动地描绘出 了卢沟桥上石刻狮子旳特点。
阐明文语言——精确性和生动性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8页PPT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8页PPT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说明文阅读讲练之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阅读讲练之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阅读讲练之体会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是客观地介绍某种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是给人介绍知识。

因此,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表示时间对时间的说明要尽量做到精确,如:一天有24小时,每小时有60分种,每分钟有60秒。

但是像“这座桥(赵州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

”(茅以升《中国石拱桥》),这里的两处数字说明,由于年代久远,只能用推测的方法,表面上看似乎不精确,实际上正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二、表示空间“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叶圣陶《苏州园林》)这里的“绝大部分”表明并非所有的“宫殿”和“住房”都是对称的,也有少部分并不对称,这种客观的说明同样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三、表示范围“死海地处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南北走向的大裂谷的中段,它的南北长80公里,东西宽约5至17公里,海水平均深度300米,最深的地方大约有400米。

”(《死海不死》)这段话运用数字说明,说明了死海的长度、宽度和深度,给人以清晰的印象。

四、表示程度说明事物时,常常会用到程度副词,如“很、十分、非常、较、更、最、稍微、略”等。

如:“后三宫往北就是御花园。

御花园面积不很大,有大小建筑二十多座,但毫无拥挤和重复的感觉。

”(黄传惕《故宫博物院》)这里的“很”表明御花园虽然面积不小,但不是特别大,因为它只有大小建筑二十多座。

又如:“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

”(竺可桢《向沙漠进军》)其中的“最”说明沙漠危害人类之大,程度之深。

五、表示程序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如果要说明事物的成因、结构和原理,则有一定的程序或顺序。

如:“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其中“渐渐”和“次第”,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变化过程,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

又如:“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培训课件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培训课件

本文题档所型提一供的—信—息仅限当供之参制处考性,之请用词联,语系不能本能作人为或否科网删学站依删去据除?,。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例:“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中“几乎”是否 能够删去 ,为什么?
分析:不能。“几乎”起修饰限制作用,表程度,是“接 近”的意思。说明石拱桥接近到处都有,但不是到处都有。 去掉后,就变成到处都有了,不符合实际情况。 “几乎”一词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
太 绝对了 5.“xx”一词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题型二——x当x之词处,能请否联系替本人换或为网站另删一除。个词语?并说 明理由。
示例:“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 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中的“略” 能否换成“很”,为什么?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题型三——当x之x处词,请语联有系本何人或作网用站删?除。
示例: “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 征”这句话中 “往往 ” 有何作用?
答: “往往”起修饰限制作用,表频率, 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说明 了天上的薄云经常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也 不排除特殊情况。“往往” 一词的运用体 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
表范围——一切、部分、全部、都、大多 数、少 数、之一、总共……
表数量——多、有余、很少、许多……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能够体现当之说处明,请文联系语本人言或网准站确删除性。 周密性的 常用词语: 表估计(或推测)——大约、可能、左 右、上下、可算、也许……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专题讲座

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专题讲座

暑期专题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主要是用来传播知识的。

要使传播的知识准确无误,必须使用准确的语言客观地解说事物,阐明事理。

否则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所谓准确性,是指使用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词语要字斟句酌、注意分寸,准确无误。

一、如何把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呢可从准确分析说明文中关键性词语的作用入手。

所谓关键性词语是指:(一)具有修饰限制性的词语;(二)表示估计和猜测的词语;(三)动词的使用与搭配;(四)关联词语的使用;(五)准确分析确数、约数类词语的使用。

下面一一论述:(一)分析具有修饰限制性词语的作用。

恰当地使用表程度、范围的副词和数量词,可使语言表达得更具体、全面,增强严密性、准确性。

如“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最长的石桥。

”“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

这样才更符合实际情况。

若去掉了就成了到现在也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桥了。

与现在的实际不相符了。

(二)分析表示估计、猜测词语的作用。

准确恰当的使用表示估计、猜测等模糊性词语,也正是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

若不使用,反而让人觉得不可信,不真实了。

如《中国石拱桥》里有一句:《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千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加点词“大约”、“可能”,表示在现有的条件下,对“旅人桥”的建成时间、记载进行的推测。

若去掉后,就成为事实了,与历史记载不符。

“几乎”一词也是同理。

这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科学性。

(三)分析动词使用与搭配。

说明文中恰当的使用动词,能使说明的对象更加准确生动,能更好的把握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

如《苏州园林》一文“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暑期专题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主要是用来传播知识的。

要使传播的知识准确无误,必须使用准确的语言客观地解说事物,阐明事理。

否则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所谓准确性,是指使用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词语要字斟句酌、注意分寸,准确无误。

一、如何把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呢可从准确分析说明文中关键性词语的作用入手。

所谓关键性词语是指:(一)具有修饰限制性的词语;(二)表示估计和猜测的词语;(三)动词的使用与搭配;(四)关联词语的使用;(五)准确分析确数、约数类词语的使用。

下面一一论述:(一)分析具有修饰限制性词语的作用。

恰当地使用表程度、范围的副词和数量词,可使语言表达得更具体、全面,增强严密性、准确性。

如“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最长的石桥。

”“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

这样才更符合实际情况。

若去掉了就成了到现在也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桥了。

与现在的实际不相符了。

(二)分析表示估计、猜测词语的作用。

准确恰当的使用表示估计、猜测等模糊性词语,也正是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

若不使用,反而让人觉得不可信,不真实了。

如《中国石拱桥》里有一句:《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千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加点词“大约”、“可能”,表示在现有的条件下,对“旅人桥”的建成时间、记载进行的推测。

若去掉后,就成为事实了,与历史记载不符。

“几乎”一词也是同理。

这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科学性。

(三)分析动词使用与搭配。

说明文中恰当的使用动词,能使说明的对象更加准确生动,能更好的把握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

如《苏州园林》一文“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讲究”一词运用得恰当准确。

若换为别的词像“注意”等就显得不够庄重与正式了。

再如“布局”“配合”“映衬”“层次”与前面的词语也搭配合理。

若“布局”与“配合”一换,就显得不恰当了。

因为布局一般指较大的建筑、房屋等,而配合一般指相对较小的事物。

明白了这词语的意思,也就知道本文按照从高到低、从主到次的写作顺序来写的了。

(四)分析关联词语的使用。

恰当地使用关联词语,可使语言表达更连贯、更严密,更好地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例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一句,准确地使用了“不但……而且”这一组关联词,层次清楚地说明了这种设计的优越性。

同时,用递进的句式还进一步突出了“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这一实用效果。

要理解这一点,还必须认真阅读,仔细推敲,结合语法功能和具体语言环境去分析,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五)分析确数、约数类词语的使用。

说明文中有些事物的特点表现在数量上,这就需要用具体的数字加以说明。

数字有确数与约数两种。

对客观事物的了解达到全面而又精确的地步,应用确数予以说明;对客观事物的了解和认识尚未达到全面、精确的地步,则应用约数加以说明。

运用列数字可使模糊的概念变得清晰,使读者对事物的了解更为真切具体。

如《死海不死》一文中“海水平均深度一百四十六米,最深的地方大约有四百米。

” 这句中写平均深度时使用的是确数,而写最深的地方使用的是约数。

这平均深度是达到全面而又精确的地步,所以用确数,而写深度了解不够精确,所以用约数。

这些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总之,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来把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当然注意准确的同时也要考虑语言的简洁。

所谓简洁,就是能用简练、概括的语言来介绍事物的本质特征。

具体到一篇说明文,由于说明对象、读者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其语言特色可以平实见长,也可以生动活泼见长。

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都可根据具体的文章而定。

不论平实说明还是生动说明,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二、答题技巧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的动物因其生存环境日益受到破坏,生存空间正在不断缩小。

答:“日益”指程度一天比一天深,突出强调了动物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

答题技巧:①本意②在文中意思(突出强调或说明事物的什么特点)。

温馨提示:这道题主要是考察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要准确地回答问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

2、……和“龙”比肩的物种——“虎”,9个亚种已灭绝4个;仅仅50年亚洲的虎总量就由6万只锐减为2000余只。

……(中考试题《忧天》)说说加点的词的作用。

答:“仅仅”是说明时间短,突出强调老虎数量减少之快。

3、如小麦抽穗时遇上连续3天以上的大雾,就容易引起赤霉病。

……文章第③段中加着重号的“容易”能否去掉请说出理由。

答:不能去掉。

“容易”在文中就起到了限制作用,限制了小麦发生“赤霉病”的可能性,表示小麦患“赤霉病”的可能性大;如果去掉所说的内容就绝对化了,与实际不符。

所以不能去掉。

答题技巧①不能去掉②A在文中作用(本意+文中意)③如果去掉……与实际不符④所以不能去掉4、例如:“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几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不能去掉。

因为“几乎”对“到处都有”作了限制,“几乎”强调了石拱桥分布范围很广,但并不是石拱桥“到处都有”,如果去掉,就变成石拱桥到处都有,这不符合客观实际,所以不能去掉。

5、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中考试题《海洋是未来的粮仓》)问题:第①段中加点的词“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答:不能去掉。

因为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除了人口剧增,资源短缺外,还有其它环境问题,如果去掉,与实际不符,所以不能去掉。

6、2006年随州卷《请重视“弹性水库”》“天旱时,植物的叶子向大气蒸腾水分,甚至可以把它所吸收的水分放出99%。

”句中“甚至”一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3分)答案:不能去掉。

去掉后就不能准确地说明树在干旱时放出水分的客观事实,因为能放出99%水分的只是特例,是极限值。

四、随堂练习1、这不仅仅是巧合。

研究者们做了大量的试验,发现几乎所有的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的运动机制中都存在这个神奇的常数。

事实上,只有当这一运动常数的值处于0.2~0.4之间时,动物们才能达到最佳的运动状态。

甚至,不能排除,这一常数很可能对外星生物也同样适用。

很多科学家都表示:“如果在其他星球上真的存在游水生物或飞行生物的话,我们相信,它们的运动也遵循着同样的规律。

”说说第⑤、⑥段中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

几乎:很可能:2、结合语境,说说文章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①“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

”句中的“之一”能否删掉,为什么?②“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

”句中的“悦目”若换成“明显”,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3、美国氢弹之父、物理学家爱德华·特勒去死以前曹有过设想:向空中抛洒铝和硫的粉末,给地球降温。

按照他的计算,向空中抛洒100万吨铝硫粉末,可以使日照减少1 %,从而起到降温作用。

文中第(2)段加点词语“按照他的计算”能去掉吗为什么(2分)4、体会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或许,即使人类不努力登上月球,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各种高科技也会得到发展,但发展速度要比现在慢很多。

删去“或许”似乎并不影响句子的表达,文章为什么还要这么说呢请结合文句简要说明。

5、本文的说明语言是非常严密准确的,试给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作点评。

(3分)据测定,每千克叶能吸硫10克而生长良好。

6、“传说..2500年前我国名医扁鹊就曾经作过剖腹换心的手术”,为什么不能把“传说”这个词去掉(3分)7、请分析“潜水器大体上...可分三种”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2分)8、说明文注重科学性,用词要准确、严谨,而本文第⑧段文字中则写“据植物学家们估计这棵树约有10000岁。

”第⑥段文字中又写了“据估算,这棵将军巨衫总重量达1000吨,也可算是世界上最重的树。

”这些句子中用了“估计”“约”“据估算”“可算”等表示估计、揣测的词语,这与用词准确的要求是否矛盾试说说理由。

(4分)9、虽然有上述很多优点,但目前..电子纸还不完善:一是电子纸不能显示彩色内容;二是不能弯曲、折叠;三是其内容资源比较贫乏,需要更多的内容提供商,包括报纸、期刊、图书出版等行业都在电子纸平台上出售内容产品,并实现版权保护,共同来丰富电子纸的内容资源。

22.选文第⑥段中加点词“目前”不能删去,请你说明理由。

(3分)10、第③自然段“这一新的龙冀化石因此成为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小的无齿的冀龙”中加点的“迄今为止”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11、“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竹子,排出了大量消化不了的纤维素。

”一句的“最少”一词能否删去,并请说明原因。

(2分)1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他对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应该..有过影响,由于他对战争故事的关注,以人物为纹饰题材的作品开始逐渐增多。

13、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分)①通过非并网技术使风电快速进入特定高耗能产业,使“垃圾电”变成“黄金电”。

②一旦试点成功,它将是世界利用风能的最新里程碑。

14、从下面句子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词语,然后结合语境分析该词语的表达效果。

(3分)所幸,在调查中尚未发现大面积野生存活的“加拿大一枝黄花”。

15、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据说”和“多”能否去掉)16、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绝大部分”能否去掉)17、3、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每一个”能否去掉)18、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左右”能否去掉为什么)一、人体内的“夜班”工作你是否想过,当你夜间进入梦乡时,在你自己的机体内还有大量的器官在“值夜班”呢“心脏在值‘夜班’。

”你一定会不假思索地回答。

确实如此。

据记载,心脏停跳又复活的世界记录为3小时24分,但在睡眼环境下,心脏恐怕一分钟也不能停止跳动。

不过心脏并不是一刻不停地工作,它也在抽空休息。

它收缩时在工作,它舒张时是在休息。

每分钟心跳75次时,每一次心跳,心房和心室的收缩时间分别为0.l 秒和0.3秒、而舒张时间分别为0.7秒和0.5秒,休息时间倒比工作时间长。

“肺脏也在值‘夜班’。

”此话不假。

人在夜间睡眠时,生命之火还在燃烧,肺脏就像一台鼓风机,不停地把富含氧气的空气吸入体内“助燃”,把富含二氧化碳的废气排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