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结肠定位给药系统实习PPT课件
合集下载
口服结肠定位给药系统页PPT文档
![口服结肠定位给药系统页PPT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974ea5f1d15abe23482f4df2.png)
脂质体(liposome)系指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形
成的薄膜中间所制成的超微型球状药物载体制剂。
亲水性药物可被包裹在脂质体内部的亲水相,疏水性药物 可以被包裹在其脂质层中。
由于其结构类似生物膜,可包封水溶性和脂溶性药物,具 有减少药物剂量、降低毒性、减轻变态反应和免疫反应、 延缓释放、降低体内消除速度、改变药物在体内的分布, 并能靶向性释药等优点而得到广泛注意。
小分子肽等物质,其吸收功能的实现主要是通
过内容物在结肠长时间的滞留来完成,也有一 些药物可通过被动扩散而吸收 .
结肠的主要功能特点有:
①吸收水分、电解质,使肠内容物固化为粪便;
②结肠含有400 种以上的有益菌群, 某些细菌可产 生β-葡萄苷酸酶、β-葡萄苷酶、纤维素酶、硝基 还原酶、偶氮还原酶、α-脱羟酶、胆固醇脱氢酶 等,结肠菌丛产生的酶可催化多种药物代谢反应;
该系统是利用在结肠较高PH环境下,溶解的PH依赖性 高分子聚合物,如聚丙烯酸树脂、醋酸纤维素酞酸酯等, 使药物在结肠部位释放发挥疗效。
根据胃( pH 0.9 ~ 1.5) 、小肠( pH 6.0 ~ 6.8) 及结肠 ( pH 6.5 ~ 7.5) pH 的差异而设计, 因此选择合适的、pH 敏 感的、在结肠可溶解的包衣材料是其关键所在。
③结肠处药物转运速度缓慢, 药物的停留时间较长, 因而一定时间内可排除代谢产物;
④药物通过结肠的时间与药物制剂的体积成反比, 可通过减小药物制剂体积来增加其在结肠的滞留 时间, 从而延长其疗效。
此类结肠给药系统是利用结肠中的偶氮还原 酶、多糖酶以及糖苷酶等达到结肠释药的目的。
免疫脂质体在结肠定位中的应用
脂质体和靶细胞之间是通过内吞、融合、接触释放、吸 附、脂质交换等方式起作用的,未经修饰的脂质体微粒大 部分运转至肝脏和脾脏等网状内皮系统丰富的部位,小量 被肺、骨髓及肾摄取,经过改造的脂质体可以被结肠中的 癌细胞摄取。
口服药物的吸收 (5)PPT课件
![口服药物的吸收 (5)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dfaad336137ee06eef918ef.png)
胞饮作用(pinocytosis): 摄取的药物为溶解
物或液体
吞噬作用(phagocytosis)1/9/25
14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四十六分。
三、胃肠道的结构与功能
胃肠道是口服药物的必经通道,由胃、 小肠、大肠三部分组成。
2021/9/25
15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四十六分。
一、消化系统因素
(一)胃肠液的成分与性质
-pH环境:1~7.6不等,不同的pH环境决定弱酸性弱碱性物质的解离状态 -含有酶类:胃蛋白酶、胰酶能分解多肽及蛋白质物质 -胆酸盐:表面活性剂,能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提高其生物利
用度。 -粘性多糖-蛋白复合物:某些药物可与其结合而使药物不能或不完全
吸收。
口服药物的吸收 (5)
2021/9/25
1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四十六分。
第一节 药物的膜转运与胃肠道吸收
• 膜转运(membrane transport): 物质通 过生物膜(或细胞膜)的现象。膜转运是重 要的生命现象之一 。
• 药物的吸收(absorption): 是指药物从 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2021/9/25
人体胃肠道解剖图
16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四十六分。
胃肠道生理和药物吸收
部位 胃 十二指肠 空肠
pH 1~4 4~6 6~7
长度(cm) - 20~30 150~250
表面积 小 较大 很大
回肠
6.5~7.5 200~350
盲肠/右结肠 5.5~7.5 90~150
左结肠/直肠 6.1~7.5
• ⑤其他因素:如右侧卧比左侧卧胃排空快,精神因素等也会对胃排空 产生影响。
口服定位给药系统
![口服定位给药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62ad1c7248d7c1c708a145d8.png)
所有负荷剂量药物释放完为止,同时亲水胶体在逐
渐蚀解至完全溶蚀。
胃内膨胀给药系统
胃中的内容物通过幽门排入小肠,如果改变 药物剂型的大小,使之无法通过幽门,则可 延长制剂在胃中的滞留时间。
胃内膨胀-控释组合给药
该给药系统是由膨胀室和控释体系组成,膨胀 室中含一种液体在体温下产气使室在胃内膨胀 漂浮。 组合系统的制法是将膨胀室与控释体系连在一 起装入胶囊内,控释体系为 ①含饱和药物的聚 合物基质即控制蚀解(骨架)体系和 ②渗透压 控释体系。
结肠的生理与药物的吸收
结肠是介于盲肠和直肠之间的部分,可分为
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四部分。
乙状结肠是多种疾病的易发区,临床上极为
重视,一般也是口服结肠定位给药的部位。
结肠不能主动吸收糖、氨基酸和小分子肽等物质。
但其内容物在结肠内滞留的时间较长,可发挥其
吸收功能,一些药物也可通过被动扩散而吸收。 在结肠大量的消化酶均已失活,结肠丰富的淋巴 组织为口服大分子药物特别是多肽蛋白类药物的 吸收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目的一类新型释药系统,其特点是能将
药物选择性地输送到胃肠道的某一特定
的部位,以速释或缓释的形式释放药物。
其优点为:
① 改善口服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避免某些药
物在胃肠生理环境下失活; ② 提高生物利用度; ③ 改善个体差异/胃肠运动造成的药物吸收不 完全现象。
胃内滞留制剂
胃肠道是多数药物的有效吸收部位,故而延长 制剂的胃肠内滞留时间,可以达到增加药物的 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的目的。 胃内滞留给药系统是一种可以延长药物在胃内 滞留时间的给药系统,包括胃漂浮系统、胃内
合物在结肠内降解较慢,一般 6h 以上,所以药物
能否全部释放还有待研究。
渐蚀解至完全溶蚀。
胃内膨胀给药系统
胃中的内容物通过幽门排入小肠,如果改变 药物剂型的大小,使之无法通过幽门,则可 延长制剂在胃中的滞留时间。
胃内膨胀-控释组合给药
该给药系统是由膨胀室和控释体系组成,膨胀 室中含一种液体在体温下产气使室在胃内膨胀 漂浮。 组合系统的制法是将膨胀室与控释体系连在一 起装入胶囊内,控释体系为 ①含饱和药物的聚 合物基质即控制蚀解(骨架)体系和 ②渗透压 控释体系。
结肠的生理与药物的吸收
结肠是介于盲肠和直肠之间的部分,可分为
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四部分。
乙状结肠是多种疾病的易发区,临床上极为
重视,一般也是口服结肠定位给药的部位。
结肠不能主动吸收糖、氨基酸和小分子肽等物质。
但其内容物在结肠内滞留的时间较长,可发挥其
吸收功能,一些药物也可通过被动扩散而吸收。 在结肠大量的消化酶均已失活,结肠丰富的淋巴 组织为口服大分子药物特别是多肽蛋白类药物的 吸收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目的一类新型释药系统,其特点是能将
药物选择性地输送到胃肠道的某一特定
的部位,以速释或缓释的形式释放药物。
其优点为:
① 改善口服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避免某些药
物在胃肠生理环境下失活; ② 提高生物利用度; ③ 改善个体差异/胃肠运动造成的药物吸收不 完全现象。
胃内滞留制剂
胃肠道是多数药物的有效吸收部位,故而延长 制剂的胃肠内滞留时间,可以达到增加药物的 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的目的。 胃内滞留给药系统是一种可以延长药物在胃内 滞留时间的给药系统,包括胃漂浮系统、胃内
合物在结肠内降解较慢,一般 6h 以上,所以药物
能否全部释放还有待研究。
口服定位给药系统
![口服定位给药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7d4725e7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8b.png)
.
21
口服结肠给药系统
.
22
结肠靶向给药即通过药物传输系统,使药物口服 后,在上消化道不释放,将药物输送至人体回盲 部后开始崩解或蚀解并释放出来,而在大肠发挥 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结肠靶向给药系统已受到越 来越多的关注,形成了多种给药类型,开发出多 种靶向性材料。
.
23
传统的口服或直肠给药不仅毒副作用较大,还 存在专一性差、患者不易接受等问题。 而结肠靶向给药直接将药物输送至患处,可提 高药效或降低剂量,同时也可减小不良反应, 方便患者使用。
.
27
口服结肠给药系统的临床应用特点
① 有些药物容易被胃酸破坏或者被胰酶代谢而 失去治疗作用,而药物在结肠就不受这些影响, 把这些药物制成结肠靶向给药系统可以增加其 生物利用度。
.
28
② 蛋白多肽类药物往往在上消化道中被酶降解, 使口服给药遇到很大困难,而大肠中蛋白水解酶 含量很低,把药物运送到大肠部释放,可以解决 酶屏障问题,而且发现多肽类药物在小肠末端的 吸收性很好,结肠靶向给药系统有望解决多肽类 药物的生理屏障问题。
.
18
如吡罗昔康聚碳酸酯空心微球,表面有大量的孔 道和空腔,使其能漂浮在胃肠液中,实验结果表 明该微球在人工胃液中无突释,约 8h 释完,释
药速率与含药量成正比。
.
19
生物黏附给药系统
该类给药系统希望把药物结合在胃黏膜或上皮细 胞表面,达到延长胃内滞留时间的目的,其基本 机制是该给药系统中的聚合物同黏膜通过静电吸 引或由于水化形成氢键而相互结合。
.
32
利用胃肠道pH差异设计 一般在消化道内胃的pH为0.9~1.5,小肠pH为 6.0~6.8,在结肠pH为6.5~7.5。 所以口服结肠定位的体外研究方法一般以 0.1mol·L-1 HCl模拟SCDDS在胃中的情况,pH6.8 磷酸盐缓冲液(PBS)模拟SCDDS在小肠的情况, pH7.2PBS模拟SCDDS在结肠的情况。
药剂学课件 -第19章-2-口服定时与定位缓控释制剂
![药剂学课件 -第19章-2-口服定时与定位缓控释制剂](https://img.taocdn.com/s3/m/0008820c76a20029bc642d62.png)
型制剂。
影响漂浮性能的因素
材料的选用 制备工艺的影响 干制剂的密度和持浮力 生理因素的影响
2.胃内膨胀型滞留系统
胃内膨胀型制剂是一种可在胃内迅速膨胀至无 法通过幽门进入肠道的程度,从而滞留在胃中 释药的给药系统。
膨胀剂的选择是此给药系统设计的关键。
为安全起见,膨胀型胃内滞留制剂在 临床使用前应具备如下条件:
以片剂的漂浮性、漂浮过程中的完整性及体外 释放百分率对时间的关系(F2t)为指标,依次对 片剂制备的处方和工艺因素进行考察,确定影响 片剂释放和漂浮的主要因素及其水平。
漂浮性能的测定:在恒温(37.0±0.5)℃,转速 100r/min搅拌的释放介质中,胃内漂浮型缓释片 均在3min内起漂且表面很快形成一层凝胶屏障, 体积迅速膨胀并可保持片剂形状,持续漂浮一定 时间。
缓 释
脉 冲
脉冲片释放与体积变化曲线
控释层包衣增重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柱塞型定时释药胶囊
组成:水溶性囊帽,水不溶性囊体,药物贮库, 定时塞(膨胀型、溶蚀型、酶降解型)。
膨胀型定时塞:亲水性凝胶材料如HPMC与PEO, 用柔性膜包衣,水可渗入。
溶蚀型定时塞:L-HPMC,PVP,PEO 酶降解型定时塞:果胶与果胶酶 释放:当定时脉冲胶囊与水性液体接触时,水溶
2. 片芯的包衣
(1)时滞衣:取适量羟乙纤维素(易溶于水)溶于50 %乙醇中,搅拌12h,制成固含量为5%的包衣液。将 片芯置包衣锅内,转速20r/min,包衣液喷速810ml/min,片床温度45℃,时滞衣膜每片增重120mg。
(2)控释衣:取乙酸纤维素-致孔剂羟丙纤维素HPC-L (在水中溶胀成胶体溶液)(7∶3,w/w)溶于丙酮-乙 醇(10∶1,v/v)中,搅拌12h,制成固含量为4%的包 衣液。
影响漂浮性能的因素
材料的选用 制备工艺的影响 干制剂的密度和持浮力 生理因素的影响
2.胃内膨胀型滞留系统
胃内膨胀型制剂是一种可在胃内迅速膨胀至无 法通过幽门进入肠道的程度,从而滞留在胃中 释药的给药系统。
膨胀剂的选择是此给药系统设计的关键。
为安全起见,膨胀型胃内滞留制剂在 临床使用前应具备如下条件:
以片剂的漂浮性、漂浮过程中的完整性及体外 释放百分率对时间的关系(F2t)为指标,依次对 片剂制备的处方和工艺因素进行考察,确定影响 片剂释放和漂浮的主要因素及其水平。
漂浮性能的测定:在恒温(37.0±0.5)℃,转速 100r/min搅拌的释放介质中,胃内漂浮型缓释片 均在3min内起漂且表面很快形成一层凝胶屏障, 体积迅速膨胀并可保持片剂形状,持续漂浮一定 时间。
缓 释
脉 冲
脉冲片释放与体积变化曲线
控释层包衣增重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柱塞型定时释药胶囊
组成:水溶性囊帽,水不溶性囊体,药物贮库, 定时塞(膨胀型、溶蚀型、酶降解型)。
膨胀型定时塞:亲水性凝胶材料如HPMC与PEO, 用柔性膜包衣,水可渗入。
溶蚀型定时塞:L-HPMC,PVP,PEO 酶降解型定时塞:果胶与果胶酶 释放:当定时脉冲胶囊与水性液体接触时,水溶
2. 片芯的包衣
(1)时滞衣:取适量羟乙纤维素(易溶于水)溶于50 %乙醇中,搅拌12h,制成固含量为5%的包衣液。将 片芯置包衣锅内,转速20r/min,包衣液喷速810ml/min,片床温度45℃,时滞衣膜每片增重120mg。
(2)控释衣:取乙酸纤维素-致孔剂羟丙纤维素HPC-L (在水中溶胀成胶体溶液)(7∶3,w/w)溶于丙酮-乙 醇(10∶1,v/v)中,搅拌12h,制成固含量为4%的包 衣液。
中药微生态调节剂结肠定位给药系统的研制与质量评价课件
![中药微生态调节剂结肠定位给药系统的研制与质量评价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9c2edfc6bd97f192379e9b6.png)
13
统的研制与质量评价
(2)实验方法及分组 正常对照组, 模型组 0510组 中药组 丽珠肠乐 自然恢复组
中药微生态调节剂结肠定位给药系
14
统的研制与质量评价
(3)治疗后肠道菌群恢复情况
表2 治疗10天后各组肠道菌群数 量检测结果比较 (㏒N/g, ±s,N=6)
肠道菌群
双歧杆菌 乳杆菌 肠杆菌 肠球菌 类杆菌
模型组小肠绒毛脱落、断裂、倒伏情况 严重,长短不一,排列紊乱。
中药微生态调节剂结肠定位给药系
20
统的研制与质量评价
5、结论
5.1 首次将双歧杆菌(益生菌)和促进益生菌生长的中药合用,并 以卡波姆为辅料,将中药微生态调节剂0510的剂型设计为口服结肠 定位粘附系统。 5.2通过X线实验证实中药微生态调节剂0510在结肠定位释放,对肠 道粘附效果明显,达到了结肠靶向给药的目的。 5.3通过动物实验证实中药微生态调节剂0510是安全、有效的微生 态调节剂,其扶植肠道正常菌群、调整微生态失调的作用优于单纯 自选中药及丽珠肠乐。 5.4中药微生态调节剂0510之所以作用最佳,是因为将其剂型设计 为符合微生态调节剂作用特点的口服结肠定位粘附系统,避免了双 歧杆菌在胃及小肠的损失,双歧杆菌与扶植双歧杆菌生长的中药同 时并用,有利于双歧杆菌生长的生长及在结肠的定植。为微生态调 节剂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中药微生态调节剂结肠定位 给药系统的研制与质量评价
中药微生态调节剂结肠定位给药系
1
统的研制与质量评价
一、仪器与药品
二、中药微生态调节剂0510结肠粘 附给药胶囊的制备
中药微生态调节剂结肠定位给药系
2
统的研制与质量评价
图1 中药微生态调节剂0510胶囊
口服定位给药系统
![口服定位给药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a29f4a83ad51f01dc381f151.png)
精品课件
目前研究较多的是胃内滞留制剂及结肠 定位给药系统,是近几年来比较引人注 目的一类新型释药系统,其特点是能将 药物选择性地输送到胃肠道的某一特定 的部位,以速释或缓释的形式释放药物。
精品课件
其优点为:
① 改善口服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避免某些 药物在胃肠生理环境下失活; ② 提高生物利用度; ③ 改善个体差异/胃肠运动造成的药物吸收不 完全现象。
精品课件
传统的口服或直肠给药不仅毒副作用较大,还 存在专一性差、患者不易接受等问题。 而结肠靶向给药直接将药 方便患者使用。
精品课件
口服蛋白质多肽类药物往往在被吸收之前就被胃 肠道内众多的蛋白酶类水解而失去活性。 结肠部位的蛋白水解酶浓度远小于消化道其他区 段,而且药物在该部位停留时间较长(可达48h 以上),结肠壁对大分子穿透的阻力也比小肠壁 小,有利于药物充分吸收,因此结肠靶向给药无 疑为蛋白多肽类药物的口服给药提供了一个最佳 的吸收场所。
精品课件
根据胃壁因附有黏蛋白而能自卫的机制而设计 含药的生物黏附聚合物与黏蛋白分子结合并保 持在上皮表面,延长药物胃滞留时间。 根据狗的胃排空试验,生物黏附聚合物在胃中 的停留时间,比非生物黏附聚合物长4~8倍, 药物分子恒定地加生物黏附聚合物释放。
精品课件
口服结肠给药系统
精品课件
结肠靶向给药即通过药物传输系统,使药物口服 后,在上消化道不释放,将药物输送至人体回盲 部后开始崩解或蚀解并释放出来,而在大肠发挥 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结肠靶向给药系统已受到越 来越多的关注,形成了多种给药类型,开发出多 种靶向性材料。
精品课件
胃内滞留控释剂型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生物有效 给药系统,但还存在问题有待解决。 例如,人直立时,胃于左腹上部如一钩状囊斜 着悬挂,即胃呈立位,但如人倒卧,胃成横位, 胃排空时,浮起该制剂有可能先于食物而被排 出,故此类制剂不宜睡前服。
目前研究较多的是胃内滞留制剂及结肠 定位给药系统,是近几年来比较引人注 目的一类新型释药系统,其特点是能将 药物选择性地输送到胃肠道的某一特定 的部位,以速释或缓释的形式释放药物。
精品课件
其优点为:
① 改善口服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避免某些 药物在胃肠生理环境下失活; ② 提高生物利用度; ③ 改善个体差异/胃肠运动造成的药物吸收不 完全现象。
精品课件
传统的口服或直肠给药不仅毒副作用较大,还 存在专一性差、患者不易接受等问题。 而结肠靶向给药直接将药 方便患者使用。
精品课件
口服蛋白质多肽类药物往往在被吸收之前就被胃 肠道内众多的蛋白酶类水解而失去活性。 结肠部位的蛋白水解酶浓度远小于消化道其他区 段,而且药物在该部位停留时间较长(可达48h 以上),结肠壁对大分子穿透的阻力也比小肠壁 小,有利于药物充分吸收,因此结肠靶向给药无 疑为蛋白多肽类药物的口服给药提供了一个最佳 的吸收场所。
精品课件
根据胃壁因附有黏蛋白而能自卫的机制而设计 含药的生物黏附聚合物与黏蛋白分子结合并保 持在上皮表面,延长药物胃滞留时间。 根据狗的胃排空试验,生物黏附聚合物在胃中 的停留时间,比非生物黏附聚合物长4~8倍, 药物分子恒定地加生物黏附聚合物释放。
精品课件
口服结肠给药系统
精品课件
结肠靶向给药即通过药物传输系统,使药物口服 后,在上消化道不释放,将药物输送至人体回盲 部后开始崩解或蚀解并释放出来,而在大肠发挥 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结肠靶向给药系统已受到越 来越多的关注,形成了多种给药类型,开发出多 种靶向性材料。
精品课件
胃内滞留控释剂型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生物有效 给药系统,但还存在问题有待解决。 例如,人直立时,胃于左腹上部如一钩状囊斜 着悬挂,即胃呈立位,但如人倒卧,胃成横位, 胃排空时,浮起该制剂有可能先于食物而被排 出,故此类制剂不宜睡前服。
口服药物的吸收演示ppt(ppt)
![口服药物的吸收演示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f02703903c1ec5da50e270f6.png)
—— + +
——
—— ——
+ +
顺 有机弱酸或弱碱
顺
营养物质
逆
营养物质
逆
大分子物质
三、胃肠道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一)胃
柱状上皮细胞
1.特点:有褶壁,但无绒毛;含有胃蛋白酶为主的酶 类,盐酸; pH为1.0
2.药物吸收:药物多被崩解、分散、溶解;吸收有限; 弱酸性药物易吸收,
(二)小肠 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 1.特点:含环状褶壁,绒毛,微绒毛,表面积很大。 2.药物吸收: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 pH为5.0-7.0,弱
药物借助膜上的载体蛋白,透过生物膜被吸收的过程。 带电离子和分子量稍大的水溶性分子,采用该方式转运。
分为促进扩散和主动转运两种
1.促进扩散(易化扩散)
(1)概念:指一些物质在细胞膜载体蛋白的帮助 下,以物质的浓度梯度为动力,而不需要代谢能量 穿膜运输方式。
(2)特点:高浓度到低浓度;不耗能 ;转运快
(一)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 膜两侧的物质服从浓度梯度即从高浓度一侧到
低浓度一侧的转运方式。 特点:①高浓度到低浓度 ②不消耗能量 ③非解离型脂溶性药物易通过此方式转运 ④大多数药物在消化道内的吸收方式
Hale Waihona Puke 被动转运分为单纯扩散和膜孔转运
1.单纯扩散 • 绝大多数有机弱酸和有机弱碱药物在消化
胃 pH为1.0左右,弱酸性药物 小肠 pH为5.0-7.0左右,弱碱性药物
大肠 pH为8.3-8.4 主动转运的药物的吸收不受消化道pH变化的影响。
2.胃肠液中含有的其它成分影响药物的吸收
(1)酶类: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能分解多肽及蛋白质物质。 (2)胆盐:能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 (3)粘多糖-蛋白质复合物:与药物结合而干扰药物的吸收。 (4)不流动水层:是高脂溶性药物透膜吸收的屏障。
口服结肠定位给药系统实习护理课件
![口服结肠定位给药系统实习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8b460a7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a0.png)
患者评估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患者的病情、 用药情况等,为后续护理提供依据。
健康宣教
向患者及家属宣传疾病知识和治疗措施,提 高患者的自我管理和保健能力。
04
口服结肠定位给药系统的维护 与保养
日常维护
每日检查
每日检查系统是否正常工作,包 括电源、显示屏、按键等。
清洁外壳
定期使用柔软的湿布擦拭外壳表面, 保持清洁。
特点
具有定位准确、药物释放缓慢、 副作用少等优点,适用于治疗肠 道疾病和局部药物输送。
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口服结肠定位给药系统通过特殊设计 的药物载体,在经过胃和小肠后,到 达结肠时才开始药物释放。
关键因素
药物载体的材料、药物释放机制、肠 道环境等都影响其工作效果。
应用领域
应用领域
口服结肠定位给药系统广泛应用于治疗肠道疾病,如炎症性 肠病、结肠癌等。
总结词 严格管理、安全用药
药物储存
确保药物储存环境符合规定,避免药 物受潮、变质等问题。
药物发放
核对药物名称、剂量、使用方法等信 息,确保药物发放准确无误。
用药指导
向患者提供详细的用药指导,包括用 药时间、剂量、注意事项等,确保患 者正确使用药物。
患者护理问题
总结词
细心护理、人文关怀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和疏导,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
患者指导
向患者解释口服结肠定位 给药系统的原理和操作过 程,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 项,取得患者的配合。
操作流程
01
02
03
04
核对药物和工具
在操作前核对药物和工具的名 称、剂量和使用方法,确保准
确无误。
《口服定位给药系统》课件
![《口服定位给药系统》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d5225bc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8f.png)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口服定位给药系统是一种药物传 递系统,旨在将药物准确地输送 到胃肠道的特定部位,以提高药 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
特点
具有定位靶向性、可控制释药性 、安全有效性等优点,为许多难 治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
口服定位给药系统的重要性
01
02
03
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通过定位给药,可以减少 药物在非病变部位的分布 ,提高病变部位的药物浓 度,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广。
发展前景与展望
创新驱动
鼓励技术创新和研发,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临床需求。
合作与联盟
通过与制药公司、医疗机构和其他相关行业的合作与联盟,共同推 动口服定位给药系统的发展。
全球化趋势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速,口服定位给药系统的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大 ,为更多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PART 05
组织特异性识别
药物载体材料能够特异性 地识别病变组织,实现药 物的精准定位。
体内环境响应性
口服定位给药系统能够在 体内特定环境下释放药物 ,如pH、温度、酶等响应 性材料的应用。
药物控制技术
药物剂量控制
口服定位给药系统能够精确控制 药物的剂量,实现个性化治疗。
药物释放速度控制
通过调整药物载体材料的性质和 药物的负载方式,可以控制药物 的释放速度,以达到最佳的治疗
降低副作用
定位给药可以减少药物在 非靶向部位的暴露,从而 降低不必要的副作用和毒 副作用。
改善患者依从性
口服定位给药系统的便利 性和舒适性使患者更愿意 接受治疗,提高了患者的 依从性。
口服定位给药系统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口服定位给药系统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药 物制剂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口服定位给药系统被研 发出来。
结肠靶向ppt课件
![结肠靶向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3dc1a47f5335a8103d22011.png)
蛋白多肽类药物往往在上消化道中被酶降解,使口服给 药 遇到很大困难,而大肠中蛋白水解酶含量很低,把药物运 送到大肠部释放,可以解决酶屏障问题,而且发现多肽 类 药物在小肠末端的吸收性很好,结肠靶向给药系统有望解 决多肽类药物的生理屏障问题;
结肠靶向给药治疗的优点:
在夜间发作的哮喘、心绞痛、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中,药物在 结肠缓慢释放,将发挥长效作用; 治疗结肠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出血性结肠炎、Crohn症,药物 在病变区直接释放将更有效; 治疗结肠直肠癌的靶向给药系统,可以提高局部药物浓度,从而 提高疗效,还可以减少化疗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减少由于胃肠 道吸收所引起的全身性毒副作用;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edicine
图1 FR 介导的内吞作用过程
Methods:
Ternary phase diagrams were constructed in order to obtain the most efficient self-emulsification region, and the formulation of curcuminloaded SMEDDS was optimized by a simplex lattice experiment design. Then, three lipophilic folate derivatives (folate-polyethylene glycoldistearoyl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folate-polyethylene glycolcholesteryl hemisuccinate, and folate-polyethylene glycol-cholesterol) used as a surfactant were added to curcumin-loaded SMEDDS formulations. An in situ colon perfusion method in rats was used to optimize the formulation of FSMEDDS.
口服结肠定位给药系统
![口服结肠定位给药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f570bb05e87101f69e319532.png)
该制剂固体片芯的包衣是 该制剂固体片芯的包衣是疏水物质、表 面活性剂和水溶性聚合物的混合物。包衣设 面活性剂和水溶性聚合物的混合物。包衣设 计成慢慢侵蚀, 计成慢慢侵蚀,并在预定时间后释放药物。用 巴西棕榈蜡、蜂蜡、单油酸聚氧乙烯甘露醇 和HPMC 的混合物作为包衣材料,并对此包衣 的混合物作为包衣材料, 片剂进行了体内、外研究, 片剂进行了体内、外研究,结果表明药物在时 滞后30 min内快速释放 滞后30 min内快速释放 .
脉 冲 塞 囊 时 间 依 赖 性 结 半包衣双层脉冲片 干法压制包衣择时片芯崩解释药系统 薄膜包衣片
双层膜时控-崩解脉冲微丸 双层膜时控 崩解脉冲微丸
脉冲渗透泵片
外形类似于普通明胶硬胶囊,主体是 外形类似于普通明胶硬胶囊,主体是水不溶性 的,不同之处是它有一个贮药的水凝胶泵固定在 不同之处是它有一个贮药的水凝胶泵固定在 胶囊中,外面盖有水溶性胶盖, 肠溶性聚合物包 胶囊中,外面盖有水溶性胶盖,以肠溶性聚合物包 衣。胶囊到达小肠后肠溶衣溶解,水凝胶泵暴露 。胶囊到达小肠后肠溶衣溶解, 并开始溶胀, 并开始溶胀,经过一段时间后自动弹出囊外而释 放药物。该制剂的释放时间与水凝胶的性质、 位置与用量有关,如要延长时间, 位置与用量有关,如要延长时间,可将水凝胶泵更 推向胶囊内部, 推向胶囊内部,或者增大水凝胶泵的体积。
结肠解剖结构及生理特点 可被结肠酶或细菌降解的结肠释药系统 口 服 结 肠 定 口服结肠定位 给药系统的作 用机制及分类 PH敏感型的结肠释药系统 敏感型的结肠释药系统 时间依赖性结肠释药系统 时控和pH 依赖联合型结肠定位释药系统 时控和
有机酸诱导型结肠释药系统 压力控制结肠释药系统 生物黏附系统 其它
口服结肠定位给药 系统的体内外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
2
与胃和小肠的生理环境比较: 结肠的转运时间较长
酶的活性较低
结肠定位释药可延迟药物吸收时间
这种给药系统普遍受到关注,人们逐渐认 识到结肠在药物吸收及局部治疗方面所体现 的优势。
2021
3
结肠定位给药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提高大分子药物如蛋白质、多肽口服给药后 的生物利用度;
提高结肠局部药物浓度,提高药效,有利于 治疗结肠局部病变和一些特殊疾病,如结肠 溃疡、克罗氏病(节段性结肠病) 、结肠癌、 一些传染性疾病和便秘等;
有机酸诱导型结肠释药系统 压力控制结肠释药系统 生物黏附系统
其它
口服结肠定位给药
体外评价方法
系统的体内外评价 2021
体内评价方法
5
结肠是介于盲肠和直肠之间的部分, 按其 行程和部位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 状结肠四部分。从临床上看, 乙状结肠是多种 疾病的易发区, 一般也是口服结肠定位给药的 靶部位。但是结肠不能主动吸收糖、氨基酸、
成了结肠定位的前药。经小鼠试验表明效果良
好。
2021
13
该释药系统是利用包衣材料能特异的被结肠中 的微生物降解和还原的特点制成。
这些材料包括偶氮聚合物 、二硫化物聚合物、 壳聚糖、果胶、瓜耳胶、交联葡聚糖、软骨素、直 链淀粉和乙基纤维素混合物等 。
2021
14
将药物与可被结肠中细菌或酶降解的药 物载体制成骨架片,从而达到药物在结肠中释 放的目的。其材料与上述包衣材料基本相 同。由于药物在结肠中释放较缓慢,因此如果 需要药物迅速释放,细菌激活释药系统就不是 很合适了 。
小分子肽等物质,其吸收功能的实现主要是通
过内容物在结肠长时间的滞留来完成,也有一 些药物可通过被动扩散而吸收 .
2021
6
2021
7
2021
8
结肠的主要功能特点有:
①吸收水分、电解质,使肠内容物固化为粪便;
②结肠含有400 种以上的有益菌群, 某些细菌可产 生β-葡萄苷酸酶、β-葡萄苷酶、纤维素酶、硝基 还原酶、偶氮还原酶、α-脱羟酶、胆固醇脱氢酶 等,结肠菌丛产生的酶可催化多种药物代谢反应;
脂质体和靶细胞之间是通过内吞、融合、接触释放、吸 附、脂质交换等方式起作用的,未经修饰的脂质体微粒大 部分运转至肝脏和脾脏等网状内皮系统丰富的部位,小量 被肺、骨髓及肾摄取,经过改造的脂质体可以被结肠中的 癌细胞摄取。
2021
12
结肠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其中有不少是结
肠所特有的。将一些药物与特殊的多聚物以Azo 链
③结肠处药物转运速度缓慢, 药物的停留时间较长, 因而一定时间内可排除代谢产物;
④药物通过结肠的时间与药物制剂的体积成反比, 可通过减小药物制剂体积来增加其在结肠的滞留 时间, 从而延长其疗效。
2021
9
此类结肠给药系统是利用结肠中的偶氮还原 酶、多糖酶以及糖苷酶等达到结肠释药的目的。
免疫脂质体在结肠定位中的应用
2021
11
脂质体(liposome)系指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形
成的薄膜中间所制成的超微型球状药物载体制剂。
亲水性药物可被包裹在脂质体内部的亲水相,疏水性药物 可以被包裹在其脂质层中。
由于其结构类似生物膜,可包封水溶性和脂溶性药物,具 有减少药物剂量、降低毒性、减轻变态反应和免疫反应、 延缓释放、降低体内消除速度、改变药物在体内的分布, 并能靶向性释药等优点而得到广泛注意。
2021
15
该系统是利用在结肠较高PH环境下,溶解的PH依赖性 高分子聚合物,如聚丙烯酸树脂、醋酸纤维素酞酸酯等, 使药物在结肠部位释放发挥疗效。
根据胃( pH 0.9 ~ 1.5) 、小肠( pH 6.0 ~ 6.8) 及结肠 ( pH 6.5 ~ 7.5) pH 的差异而设计, 因此选择合适的、pH 敏 感的、在结肠可溶解的包衣材料是其关键所在。
目前较为常用的包衣材料是肠溶型Ⅲ号丙烯酸树脂 ( Eudragit S100) , 但是体内pH 的变异及食物种类等可能影 响包衣材料的溶解度 , 因此单纯利用此系统也有一定的弊 端。可以将此类系统和时控型系统结合,以提高结肠定位 释药的效果。
2021
16
脉冲塞囊
时
薄膜包衣片
间
依
赖
干法压制包衣择时片芯崩解释药系统
口服结肠靶向药物后,需一定的运动时间才 能到达结肠,因而结肠释药研究与时间有密 切相关性;
结肠给药可避免首过效应。
2021
4
结肠解剖结构及生理特点
可被结肠酶或细菌降解的结肠释药系统
口
服 结
肠
定
口服结肠定位
位
给药系统的作 用机制及分类
释
药
系
统
PH敏感型的结肠释药系统 时间依赖性结肠释药系统 时控和pH 依赖联合型结肠定位释药系统
可
被 结
前体药物
肠
酶 或
Azo 凝胶
细
菌 降
包衣片剂、胶囊及微丸
解
的
结
肠
释
药
骨架片的结肠释放
系
统
2021
10
前体药物主要有苷的前体药物、偶氮前体药物、偶氮
双键靶向粘附前体药物等。
药物与苷结合形成的前体药物分子质量高,亲水性强,生 物膜的通透性低,又不会被小肠、胃酶水解,而对结肠酶 却很敏感。
偶氮前体药物分两类:一类是药物或释药系统本身含有 偶氮键,当释药系统口服以后,经胃和小肠进入结肠时,因 受到结肠内细菌所产生的偶氮还原酶的作用,偶氮键断裂, 释放活性成分;另一类是经化学改造成的,含偶氮键的包 衣材料二乙烯偶氮苯聚合物。该材料主要用于肽类和蛋 白质类药物的结肠定位释药系统,这类聚合物缺点是聚合 物重现性差,安全性未确定。
结合,形成前体药物。Azo 链在结肠中被微生物降
解,药物被释放出来,发挥疗效。
9-氨基喜树碱是喜树碱的半合成衍生物,临床
前研究结果显示它对结肠癌、胸腺癌、肺癌有很好
的疗效,但是此药物在胃肠道中不稳定,不能作为口
服给药,所以目前只有注射制剂。但是每次长达72
小时的静注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和痛苦。
Shinji Sakuma 等人将其与嵌段共聚物HPMA 结合,制
口服结肠定位给药系统
(OCDDS)
2021
1
口服结肠定位给药系统( oral colon-specific drug deliverysystem,OCDDS)是通过多种制剂技术 使药物口服后, 在胃及小肠内不释放, 只有到达
回盲部或结肠部位才定位释放药物的一种新型 药物控释系统,是一种定位在结肠释药的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