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导论笔记
《新闻学导论》经典笔记讲义(超级整理版)
《新闻学导论》经典笔记讲义(1)绪论一、新闻学1.任何一门学科都以客观世界(包括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某一特定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2.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媒体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媒体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3.新闻学的中心议题: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4.新闻学的内容:大致分为理论、历史、应用三部分。
新闻理论:总结、阐明人类新闻活动(主要是新闻媒体)的基本规律。
它从新闻实践中抽象出来,又指导新闻实践。
新闻史:评述和研究有史以来人类的新闻活动的历史,重点是新闻媒体产生、发展的历史。
它提供理论科学的历史材料,可为当前的新闻工作者借鉴。
新闻业务:总结、研究各种业务知识和新闻工作的技能技巧,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摄影、报刊发行等。
5.三个部分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如果只有理论、历史,没有实际应用的新闻业务部分,理论、历史就不能有力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果只有实际应用的新闻业务部分,没有理论、历史,那么也会使人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6.本书:主要介绍新闻学和新闻媒体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观点,为今后进一步探索新闻理论、研究新闻史、从事新闻业务工作打下基础。
7.世界的新闻学从18世纪开始发韧,到19世纪末初步形成。
在西方发达国家,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闻学逐渐带入大众传播学。
8.中国的新闻学在20世纪20年代初步形成。
徐宝璜的<新闻学大纲>(1918年在北京大学演讲,1922年正式出版),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1923年出版),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1927年出版)三本著作构筑了中国新闻学的基础框架。
二、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本书涉及新闻学的三部分内容,三者之中又侧重于新闻理论。
新闻理论来源于实践,但不是实际经验的简单堆砌,而是实际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是对实际经验中所含的具有普遍性的新闻工作客观规律的认识,因而它又对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电视新闻笔记
专题报道,,如《两会的报道》。和消息交叉类,连续,系列报道。
(3)评论类新闻节目。
二,发展历程。
社会进步的需要,科学技术的进步创造条件。
(一)世界。
口播新闻,胶片新闻,电子摄录(ENG,DNG设备),卫星传播(SNG,SDNG).
后两者有机结合使电视新闻成为最重要的新闻来源和受众最多,最有影响的新闻媒介,电视被成为当代社会的“第一媒介”。
专题访谈:
如《面对面》、《实话实说》
¨专题调查报道:如《新闻调查》
¨专题报道:两会的报道
¨和消息类交叉:连续、系列报道
评论类新闻节目:
是评论员、评论集体或电视机构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社会问题表示意见和态度,是电视新闻的灵魂和旗帜。
和专题类节目有交叉:新闻评论节目,如:《焦点访谈》;新闻杂志型节目,如《中国周刊》、《世界周刊》等
(5)电视新闻的社会化
内容的社会化:三贴近
制作的社会化
报道方式的社会化
如何吸引人们更容易打开电视,如何让人们在方便的时候看到有价值的新闻节目,应该是未来电视新闻发展的总趋势。
新闻学的基本知识
一、新闻(媒体)的功能
1、提供信息是新闻的首要功能
新闻首要要向社会公众提供广泛而及时的信息,满足受众的需求(尤其是你的目标受众)。
一,课程的重要性
1,新闻部门在电视机构中的地位:国内,立台之本;国外,第四势力(美国)。
2,常见新闻节目种类。三大媒体:电视,报纸,广播。
二,课程内容
1,概论,定义,分类,特点,新闻基本理论,电视新闻节目制作流程
2,采访及拍摄,剪辑。3,写作4,策划,编排。
5,节目:消息类。专题类。评论类。
《广播电视新闻》笔记重点整理
绪论1、名词解释:广播电视新闻广播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或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变动或正在变动的事实信息的传播。
2、广播的显著优势与劣势显著优点:先声夺人,时效性强;覆盖面广,渗透力强;声情并茂,生动感人;群众性强,随身收听效果好。
弱点:广播按顺序播出,选择性差;广播声音不留痕迹,稍纵即逝。
由此决定广播新闻要扬长避短:更快捷,更简练,更新鲜。
3、电视的显著优势与劣势显著优点:直接传播,现场感强;视听兼备,声画并茂;面对面传播,近距离观赏;便于受众参与并介入。
弱点:图像有表面性、浅显型弱点;有些声像事过境迁,无法再现。
因此电视新闻一定要发挥现场报道特别是直播的优势,注意发挥多种传播符号组合的功能。
第一章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符号1、新闻规律:新闻规律是新闻传播活动固有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必然性的品格。
2、双重价值律:新闻报道既要讲新闻价值,又要讲宣传价值,这种“双重价值”律是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新闻报道的特殊规律。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新闻报道不仅要反映实际,客观报道,还有改造社会、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任务,因而在选择什么样的事实进行报道时,必须讲究“双重价值”律。
3、广播电视新闻的特殊规律电视新闻的特殊规律:包括直线律、顺序律、近距离亲切律、完整律、分立对位律等五种。
广播新闻的特殊规律:直线律、顺序律、完整律三种。
这三种是广播电视新闻共有的特殊规律。
(1)直线律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形态与报纸新闻不同,报纸新闻平面展开在报纸上,按空间顺序编排文字信息,自上至下,自左至右。
(2)顺序律从报道结构与技法看,报纸新闻为了突出重大信息,让人先睹为快,往往采用“倒金字塔”式结构,按新闻事实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编排整条新闻的段落;广播电视新闻在表述事物发展过程时,一定要顺着时间程序,不可打乱顺序段落结构。
(3)完整律人的听觉对于声音语言有一种完整性的要求,这种要求称为完整律。
电视新闻电子笔记 (自动保存的)
电视新闻第一章电视新闻概述第一节电视新闻的界定与分类一、电视新闻的界定“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这一定义兼顾了电视新闻作为新闻的共性与电视传播的个性:“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界定了电视新闻较之报纸新闻、广播新闻的个性特征,其中,“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将电视新闻与作为印刷媒介的报纸区分开来;“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又将电视新闻与以声音为传播符号的广播新闻区分开来。
视听双通道传播信息,是电视新闻的个性特征,也是其传播的优势所在。
“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界定了电视新闻作为新闻的共性。
“正在”,对这一关键词的强调,是建立在新的传播技术手段的基础上的。
“发现”,是对电视新闻报道题材和报道深度的拓展。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有许多报道内容从时效上看,并非刚发生的新鲜事,但这并不影响其作为“新闻”的属性,因为这些报道具有新的“发现”。
传递了新的观点、见解,在思想深度上有新的开掘。
目前新闻的摄录方式包括:1、ENG,“电子新闻采集”ENG设备实现摄录一体,使用便捷,可以使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随着事态的发生、发展进行同步现场。
是一种前期拍摄、后期编辑的新闻素材采集、加工方式。
2、EFP,“电子现场制作”,是以一整套设备连接为一个拍摄和编辑系统进行现场拍摄与现场编辑的工作方式。
在拍摄同时进行编辑,追求前期拍摄与编辑制作一次完成,与播出系统连接,现场采集、现场编辑,可实现现场直播3、SNG,“卫星新闻采集”是将ENG或EFP与卫星相连,实现电视拍摄、编辑与播出同步合一的工作方式。
4、DNG,“数字化新闻采集”是数字技术在电视领域中的应用。
指在前期拍摄中以数字技术录制声音和图像,在后期进行数字化、非线性编辑的工作方式。
数字摄录设备改进了模拟式摄录设备的信号记录、处理、储存等方式,可以避免多代扶着、远距离传送造成的信号质量严重下降的问题。
广播电视新闻学期末复习笔记(精简版)
广播电视新闻学期末复习笔记一、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共性(一)广播电视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二)广播电视要反映和引导舆论(三)广播电视是大众化媒体,具有公共性二、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个性(一)利用现代电子技术传播声像符号信息(二)兼具新闻性和视听艺术综合性(三)以信息传播为主,兼具监视环境、文化传承和怡情悦性等多种功能三、广播与电视的共同特点(一)具有直接感受性(二)时效性强,可实现同步传播(三)无远弗届,受众覆盖面广(四)兼具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特点(五)时间媒体,按照时间顺序线性接收(六)接收方式的非竞争性,可群体接收四、广播的传播特点(一)可非专注性接收(二)灵活性强(三)绿色媒体五、电视的传播特点(一)声、像互动的传播方式(二)符号系统的兼容性强六、广播电视观念(性质和功能)(一)新闻信息媒介(二)文化教育机构(三)市场竞争主体(四)抑或兼而有之七、广播电视体制广播电视体制是指在一定的广播电视观念基础上建立的关于广播电视发展的基本法律规则和组织结构的方法。
十、广播电视体制之国家经营型也称政府经营型广播电视体制,它是由国家经营的广播电视事业,其领导机构是国家政府部门。
广播电视属全民所有,由政府规定其工作任务,任命领导人。
经费全部或部分由国家拨款,或兼营广告以筹措经费。
国家经营的电台、电视台是党和政府的宣传机构,是宣传党、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喉舌,也是人民获得信息、知识、娱乐和表达意愿的工具,除执政党、政府之外,任何人、任何团体均无权插手广播电视事业。
电台、电视台以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为任,强调电台、电视台宣传和教育的作用,以争取社会效益为惟一的或主要的目标。
十一、国家经营型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特点(一)新闻节目、教育节目占有主要地位,(二)强调新闻节目和教育节目的政治性、思想性,(三)娱乐性节目强调节目的品位,以健康为前提,(四)没有商业广告或商业广告比例较小。
十二、国家经营型广播电视节目的缺点(一)严肃庄重有余,生动活泼不够(二)信息来源单一(三)有些节目说教味浓(四)节目的知识性、娱乐性不足(五)节目更新慢十三、广播电视体制之公共机构经营型也称公共事业型。
电视新闻笔记
“脱口秀”,电视节目中的第四次浪潮。
(三)发展前景。
1,CNN的启示,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1)快速,直播,独家。(2)详尽全面(3)现场(4)深度。
CNN的成功推动了世界范围的电视新闻竞争。
2,我国电视新闻的发展趋势。
(1)电视新闻的直播化。
现场直播是最能体现电视特色的报道新闻方式。
一、定义:
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声音、
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
现的事实的报道。
陆定一:新闻,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比较:共同点:1、事实,新闻的本质
¨2、报道:可以查证事实的客观叙述多报道、少判断
¨3、新近
¨区别:1、正在
¨2、发现
¨二、新闻节目的分类
¨1、狭义:《新闻联播》等消息类新闻节目
(5)电视新闻的社会化。
三贴近,制作的社会化,报道方式的社会化。
、我国电视新闻发展趋势
2011-08-29 9:07
(1)电视新闻的直播化
现场直播是最能体现电视特色的报道新闻方式
直播类节目不足,原因:
观念:看得太重,要求“题材大,影响大,投入大”
除了新闻事件的直播外,它是日常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连线报道
专题访谈:
如《面对面》、《实话实说》
¨专题调查报道:如《新闻调查》
¨专题报道:两会的报道
¨和消息类交叉:连续、系列报道
评论类新闻节目:
是评论员、评论集体或电视机构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社会问题表示意见和态度,是电视新闻的灵魂和旗帜。
和专题类节目有交叉:新闻评论节目,如:《焦点访谈》;新闻杂志型节目,如《中国周刊》、《世界周刊》等
电视新闻导论笔记
电视新闻导论(赵淑萍)第一讲媒介特征与电视新闻的拓展电视新闻的基本含义: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流动画面、声音、文字为传播符号,对新近发生、发现和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电视新闻的发展历史既是一个在短时期内迅猛发展,变化的惊人历程,又是一个多钟因素相互促动、相互催化的复杂过程划时代的突破30年代电视新闻采拍由单一的转播发展到流动的采拍40年代电视采拍由使用35mm胶片过渡到16mm50年代电视采拍开始尝试使用达到实用水平的磁迹摄像机60年代通讯卫星将电视报道推向最高水准——同步化,同时,电子新闻采集系统(ENG)在60年代末问世70年代 ENG普遍推广,电视采拍确立优势——声画同步80年代 ENG更新换代,一体化摄像机又使电视采访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CNN 24小时全天候新闻报道,带动全球电视新闻采访活动90年代数字化金属磁带使画面质量达到更高的标准,卫星直播、大型电缆电视、电视节目频道化21世纪高清电视普及,无磁带硬盘录像技术的应用不断拓展,大中小型SNG灵活运转,新闻直播节目朝着常态化发展国际互联网使用,带动电视节目与观众互动;电视与网络结合,打造新传播平台;台网互动、充分利用电视的信息资源,网络视频直播,进一步彰显电视图像的优势第一讲重点*1、电视新闻基本含义【变化】2、在即时通讯的时代,技术的进步可以使电视记者用过去难以想象的方式、手段、速度进行采访报道。
3、追根溯源,职业记者的采访活动已有500多年历史,公元15世纪末——16世纪初,就出现了以传递信息为主的手抄新闻,活页小报,专门从事采集消息的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记者开始了较随意的采访活动。
4、17世纪初至末,定期印刷报纸产生。
*5、电视新闻采访报道突破了以往的范围,不仅成为新闻节目内容,而且应用于其他类型节目中,新闻报道方式成为节目突出表现形态;电视采访画面不但展现记者提问技巧,而且树立记者形象;电视新闻发挥画面优势,而且利用多种表现元素,在技术推动下,实现采访、报道、播出同步化。
电视新闻学笔记
广播电视新闻学笔记“做片如做人”参考书目:《现代电视新闻学》叶子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孙玉胜三联书店背景材料:一、电视节目和电视新闻的诞生:1936年11月2日,BBC于伦敦区亚历山大宫播出电视节目。
1939年,美国无线电公司于纽约世博会展示电视技术,实况播放罗斯福总统世博会讲话,是世界公认最早有声音和图像的电视新闻。
二、当今电视新闻呈现出的几个突出特点:1、个性化;2、深度化;3、现场化:例,记者出镜率上升;4、立体化。
小技巧:1、对角线构图:上方景物对下放的景物有压迫作用。
例:《快饿死的小女孩》2、仰拍人物:塑造崇高、庄严的形象;以简洁的天空作为背景,突出主体,同时更好地烘托崇高的形象。
3、电视解说词:字要响——多用平声字;词要双——多用双音节词,这样观众容易听得明白(例:仍=仍然)。
上篇:电视报道意识☆专题一电视新闻记者的素质要求一、时空意识1、追踪热点空间(1)上层热点:会议、政府信息等;下层热点:社会新闻(2)创意来源于生活的热情和积累。
(3)“加热”新闻(吃透两头)的能力:找关联性;注重趣味性(细节,eg:《常委挥手见个性》)2、第一线的空间意识(勇于任事)例:“自我反射”的拍摄方法。
3、开拓新空间(前卫意识)(1)卓越的新闻敏感①快而准地判断新闻事实的政治意义(大背景)。
②快而准地判断新闻事实能否引起观众的广泛兴趣。
挖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抓住观众的情感共鸣点。
③快而准地判断新闻事实是否新鲜,是否能对全局产生积极作用和影响。
④快而准地判断同一事件中的许多事实哪些重要,哪些次要。
(2)出众的超前性从纷繁复杂的事实中看出事物的发展趋势。
4、记者的个人空间二、三种精神、四种知识、五种意识1、勤业精神、敬业精神、协作精神;2、新闻知识、专业知识、科技知识、理论知识;3、质量意识、廉政意识、忧患意识、更新意识、超前意识。
三、记者与现场1、现场报道:概念: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面向摄像机和观众,以采访者、目击者或参与者的身份做出图像报道。
电视新闻导论(0422-9)
电视新闻导论(0422-9)电视的纪录精神(一):什么是纪录【引子】纪录和纪录语法这部分内容,在滨外我已经是第3年讲了。
现在手边上摊开了5、6本关于纪录片的书,还有kindle电脑里的几本。
这么多书,基本上没有两本讲的问题是相同的,或者说,对于纪录片是什么这样的本体问题,对于纪录手法究竟包括哪些,不包括哪些这类的问题,每本书每个学者几乎都给了不同的答案。
中国的纪录片和国外不同,不是起于电影,而是后发后觉的被电视人引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受到怀斯曼等人的巨大影响。
复旦的吕新雨教授称之为“新纪录运动”。
但是究竟什么是纪录片,学界业界的争论很大,学界和业界之间相互攻讦……可能文科教学就是这样吧,没有哪个概念和领域是边缘清晰的。
所以我们干脆绕开这种争论,就从纪录片的“纪录手法”入手,看看哪些手法是纪录式的,可以在我们未来的新闻工作中借鉴。
今天要说的是纪录片。
我们开篇先来看几部纪录片。
引子里说过了,我们要研究的大约不是纪录片的定义,所以我们把一些纪录片的发展和流派放到下面的总结性的语段去。
第一部片子是我们看过的《归途列车》。
这是近期一部获奖比较多,受到关注比较大的作品。
我们只看其中一个段落。
看过之后,我们简单分析一下。
摄像机好像就是默默在场的,如果不是画面内极度缺乏变化,一般不进行镜头切换,就是保留长镜头的感觉(但长镜头在本片并不明显)。
大家再看看机位的拍摄角度,正前方的镜头也有,但是在人物交谈时,用了什么角度?我们看,男主人公买票不成回来时,面对妻子的交谈,我们一般要用正反打的,但是本片用了一个侧向的,甚至是侧后的镜头。
类似的还有,比如妻子给女儿打电话的镜头,完全的侧向,电话断掉后几乎是侧后向了。
还有两人在缝纫机后工作、对谈的镜头声音来源来看,基本上都是同期声。
即便是没有人,没有人物活动的空镜,也注意了同期收音。
(大家可以看看本片摄影师的手记,关于同期收音的部分)摄影机就好想是一个在旁默默观察的人,不发声,也不介入。
新闻学导论笔记
新闻学导论笔记绪论1. 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2. 新闻学的中心议题: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3. 中国新闻学的基础框架:徐宝璜的《新闻学大纲》、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4. 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第一. 指导新闻工作者自觉地从事创造性的工作第二. 指导新闻事业不断地进行正确的改革第三. 指导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国外新闻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第四. 指导我们正确地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第一章新闻活动第一节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第二节新闻活动是人类社会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1.在原始社会,新闻活动是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
结论:客观世界的变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人类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需要;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2.在奴隶社会,社会条件有了很大变化:产生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出现了日益庞大的国家统治机器。
出现了社会分工。
社会关系比原始社会复杂。
人们不但需要了解自然界变动,还必须了解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的变动。
这就使奴隶社会的的新闻活动比原始社会频繁得多,规模大得多。
3.在封建社会,社会关系进一步复杂化,人们联系更加密切,社会对新闻需求量更大。
第一.国家形式更加完备,建立了中央集权制。
第二.常有战争和武装起义,需要新闻(情报)传递工作。
第三.农民需要了解一定的情况来维持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第四.地主阶级需要用精神麻醉品奴化农民。
第五.分工明确,城镇出现,城乡、城镇内各行业之间联系频繁,需要有更多的新闻活动。
4.从奴隶到封建社会,新闻活动有两点共同:第一.从事新闻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第二.从事新闻活动的原因是人类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客观世界的永恒变动。
5.从奴隶到封建社会,新闻活动的发展:1活动规模越来越大2内容大大丰富、复杂了3传递手段多样了6.结论:变动产生新闻;关系决定需要。
电视新闻学知识点总结高中
电视新闻学知识点总结高中一、电视新闻的基本概念电视新闻是指利用电视方式,通过图像、声音和文字等手段,将新闻信息进行传递和报道的一种新闻形式。
它是一种新闻传媒,与报纸、广播、互联网新闻等有着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二、电视新闻的发展历史和特点电视新闻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自20世纪初的黑白简单播出,到现在色彩鲜艳、画面清晰,报道内容更加多元化和立体化。
电视新闻的特点主要包括图像化、声音化、直观性、及时性、娱乐性和互动性等。
三、电视新闻的基本要素电视新闻的基本要素包括新闻信息的来源、新闻报道的方式、新闻编辑的技巧、新闻传播的渠道和新闻受众的群体等。
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电视新闻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四、电视新闻的播出形式电视新闻的播出形式有直播、录播和混合形式等。
不同的播出形式适用于不同的新闻场合和报道方式,有利于电视新闻的快速传播和深入报道。
五、电视新闻的报道手法电视新闻的报道手法主要包括采访、记录、环境拍摄、镜头转换、画面剪辑等。
这些手法能够使新闻报道更加生动、形象和有效。
六、电视新闻的道德要求电视新闻的道德要求主要包括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和道德责任等。
只有严格遵守道德要求,才能确保电视新闻的报道质量和观众信任度。
七、电视新闻的观众心理分析观众在观看电视新闻时,会受到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包括情感因素、认知因素、文化因素和社会因素等。
了解观众的心理特点,有利于电视新闻报道的设计和制作。
八、电视新闻报道的影响力和社会责任电视新闻报道对社会和个人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它既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可能存在误导和负面影响。
因此,电视新闻媒体具有相应的社会责任,需要严格把握其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九、电视新闻报道的案例分析通过对一些典型电视新闻报道的案例分析,可以深入了解电视新闻报道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这有助于我们更客观地评价电视新闻报道的质量和价值。
总之,电视新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通过对电视新闻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电视新闻媒体,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影响力。
电视(财经)新闻知识点总结大全
电视(财经)新闻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一篇:电视(财经)新闻知识点总结大全电视财经新闻一、电视新闻节目概况1.新闻——电视节目的主体(1)电视新闻界说·杨伟光的定义: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立足于概括共性和个性)·个性:视听双通道传播信息;·共性中的外延:①正在:电视新闻改善了新闻时效性②发现:由纯客观事实报道扩展到有新意的思想、观点的传播,由传播事件的简要信息到详尽解读信息。
(2)电视新闻节目分类·狭义的电视新闻通常指《新闻联播》等消息类电视新闻。
·广义的电视新闻概念,则是指电视屏幕上所有传递新闻信息的各种新闻节目的总称。
A.三大类①消息类新闻节目:迅速、广泛、简要的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事态。
②专题类新闻节目:对新闻事实作详尽的、有深度的报道。
③评论类新闻节目:评论者、评论集体或电视机构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社会问题、社会现象表达意见、态度,是电视新闻的旗帜、灵魂。
B.横跨类别的报道与节目形态①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对同一新闻题材作多次连续的报道。
②新闻杂志节目:借鉴杂志多栏目的编排方式,用不同栏目、版块构成整体节目,这是一种节目的传播形式,可以承载多方面内容。
③新闻评论性节目:集深度报道与评论于一体。
④电视新闻纪录片:对新闻题材用纪录片的手法做报道,可分为报道与政论两大类。
⑤特别节目:电视媒体对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要纪念日而做的详尽、深入、全面的立体报道的统称。
2.科技——电视新闻发展的支撑(1)科技对电视新闻的推动 A.口播新闻阶段·1936.11.2,BBC正式播送电视节目,被公认为电视诞生之日,电视新闻也随之诞生;·1939年,美国无线电公司实况播出罗斯福讲话,为最早的有现场图像的电视新闻; B.影片新闻阶段·1947年,美NBC和哥伦比亚CBS用摄影机拍摄电视新闻,以形象画面传播;·1958年,我国电视起步之初就同时采用了影片新闻和口播新闻; C.电子新闻摄录阶段·70年代,电子新闻采摄手段(ENG)在美国电视界率先开始运用,摄录同步;·80年代初,央视开始采用ENG,90年代后普遍运用; D.卫星传播阶段·1958年,前苏联发射第一颗实验通信卫星,开始了通信卫星传送节目的实验;·1962年7月10日,美国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专门用于传送电视节目的“电星一号”卫星,开创了卫星传播电视的时代。
《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笔记——简略版
第一章广播、电视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广播、电视的概念1.广义的广播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人们传送声音节目,或图像和声音节目的传播媒介。
按传输方式、按传播符号。
P32.狭义的广告专指声音广播。
P33.声音广播又称音频广播或广播,指通过一定的电声转换设备,用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节目、供人们收听的传播媒介。
P44.广告机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广播节目的采编、制作、传送活动。
P45.广播电台运用无限电波传送节目的机构。
P46.广播站运用导线传送广播节目的机构。
P47.无线和有线无线广播,可以进行长距离传播。
有线广播,无。
P48.调频和调幅调频广播特点:具有噪音小、音质好、抗干扰强,但覆盖面小。
P4调幅广播即长、中、短波的声音广播。
特点:覆盖范围广,但容易受干扰。
9.模拟和数字广播P410.地面和卫星广播P4第二节广播、电视的产生和发展11.广播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初创、发展、繁荣三个时期。
P612.初期中的基础知识?a.英国科学家麦克韦在总结前人对电和磁的实验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电磁波理论,并证明这种波是以光的速度向外传播的。
P6b.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是1920年11月2日由美国匹兹堡西屋电气公司开办的商业广播电台,呼号为KDKA. P713.发展时期有哪些特点a.迅速在世界各国普遍发展起来。
(数量上)P7b.调频电台出现。
P8c.对外广播也迅速发展。
1927年,荷兰成为世界上最早正式开办对外广播的国家。
P814.繁荣时期有那些特点a.技术进步。
60年代后,广播的技术手段迅速发展,收音机日益小型化,成为“随身听”。
b.立体声。
P8c.网络广播异军突起。
P9d.趋向“榨播”。
P915.电视产生发展经历的时期a.诞生期-1)无限“电视之父”:在电视发展史上,苏格兰人约翰。
洛吉。
贝尔德。
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电视无线传输。
P102)1936年11月2日,英国在伦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电视(BBC),向公众播出黑白电视节目。
当代广播电视新闻笔记
当代广播电视新闻学第一章广播电视的发展与现状第一节广播电视的诞生一.广播的诞生1.信息传播方式的三次革命①语言的形式与使用②文字的创制与应用③无线电技术2.广播的早期发明与发展①理论先驱:电磁理论②无线电报发明:理论的实际应用(1895年)③1906年美国费森登做出了第一次广播播出的实验④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兹堡KDKA电台世界传播史上第一座正式电台二.电视的诞生1.理论关键:解决光电转换问题,前提是硒元素的发现(1817年发现)2.1926年电视之父的英国科学家贝尔德实现了最早的电视直播3.1936年11月2日,英语广播公司BBC在亚历山大宫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
第二节中国传播电视的诞生一.早期发展的简史1922年12月,中国第一座广播电台由奥斯邦在上海建立1927年5月1日中国政府在天津办了第一座电台1928年8月1日国民党政府在南京建立了中央广播电台开始播音,这才是中国广播事业的真正开始二.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广播事业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简称,中国广播纪念日。
三.电视的产生1958年5月1日中国大陆建立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始试验播出黑白电视,同年9月2日正式开播,直播到1965年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成为中央电视台第三节广播电视的基本概况一.广播电视: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区域传送声像节目,统称为广播与其他相比:①物质技术基础:印刷-----无线电技术、光电转换②信息载体:纸张---无线电波二.广播电视的特征:1.对象广泛2.时效性强3.丰富直观4.接收随意5.顺序接收(不足)6.转瞬即逝(不足)第四节广播电视组织结构与体制一.国家拥有和经营型二.公共结构经营型三.私有经营型第五节广播电视的作用与社会功能第二章广电传播观念与传播功能的新发展第一节广电传播的信息观与时效性一.广电传播中的信息与时效1.新闻与信息的关系新闻的本质是信息,新闻的魅力主要是信息本身的力量。
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重点笔记
第一篇总论绪论1. 广播、电视是把信息传播和电子技术结合起来的两种新型媒介。
2. 广播电视出现后,现代新闻传播媒介形成了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两大类第一章广播、电视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广播电视的概念1. 广义的广播(Broadcast)与狭义的广播(Radio)的区别答:广义的广播指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人们播送声音节目,或图像和声音节目的传播媒介。
狭义的广播:专指声音广播2. 了解声音广播与电视广播的几种分类声音广播:无线广播和有线广播调频广播和调幅广播数字广播和模拟广播地面广播和卫星广播电视广播:无线电视和有线电视甚高频和超高频数字电视和模拟电视地面电视和卫星电视3. 什么是数字广播,有何特点?答:数字广播指采用数字技术的音频广播。
特点:音质纯正,抗干扰强,增加利用频率数,能够提供传输数据等多种业务。
第二节广播电视的产生和发展1. 产生发展[广播]1893年西奥多·普斯卡在匈牙利将700条电话线连在一起,进行新闻广播,组成所谓的“电话报纸”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型有线广播系统。
1895俄国的波波夫和意大利的马可尼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无线电收发机。
1906年加拿大费森登教授在美国建立了无线电广播实验室,是人类利用无线电传送声音的开端。
1920.11.2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由美国匹兹堡西屋电气公司开办的商业广播电台呼号为KADA.(1923年中国境内出现最早的广播电台)1925 日内瓦成立国际广播联盟,决定把全世界的广播域分为15个波长。
(1925年电视雏形产生)1927荷兰成为世界上最早正式开办对外广播的国家。
1935年安蒂文·H·阿姆斯唐发明调频广播后,调频广播电台开始出现。
90年代中期出现的数字音频广播(DAB)[电视]电视之父:苏格兰人约翰·洛吉·贝尔德。
利用尼普库原理在1925年制造了第一台电视机的雏形。
1935年英国广播公司创建了世界上第一家电视服务社。
新闻学导论笔记(完整版)
新闻学导论笔记(完整版)绪论◎ 1新闻学:定义、中心议题、研究内容◎ 2新闻学和新闻工作:新闻工作极其相关涉及内容◎ 3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理论: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社会责任论、发展新闻学、党报理论◎ 4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一、名词解释:1、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想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它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研究的内容是新闻理论、新闻史(重点是新闻事业的发展的历史)、新闻业务。
2、新闻学的中心议题:客观世界的诸条件对人类社会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3、新闻主导理论:是各国新闻立法、制定新闻政策的理论依据,也是影响新闻人观念的一个决定理论主张。
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理论有四种: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社会责任论、发展新闻学、党报理论。
二、简答1、新闻学和新闻工作的区别与联系:第一、新闻学仅仅是一门专业学科,新闻工作是多种学科和新闻工作实践经验的综合运用。
第二、新闻语言要求准确、简洁,让人一看(听)就懂;新闻工作设计到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文学、历史学、以及自然科学等;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是新闻工作最重要的素质。
2、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内涵和原则是什么, 第一、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盛行于美国。
其主要内涵是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
第二、其主要内涵是:1)报刊不受政府的干涉。
政府不得采取任何措施干涉、收买或控制报刊,唯一措施是保护新闻自由。
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
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第四势力。
3)"自由意见市场"和"自我休整"理论。
让人民群众和各党派都利用报纸充分自由地表达各自的意见。
前提是给予人民各项事务的充分信息。
4)对事实的信念。
报道的最终目的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
第三、本理论把客观地向公众提供事实作为新闻报道的最高标准和新闻人的职业道德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新闻导论笔记电视新闻导论(赵淑萍)第一讲媒介特征与电视新闻的拓展电视新闻的基本含义: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流动画面、声音、文字为传播符号,对新近发生、发现和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电视新闻的发展历史既是一个在短时期内迅猛发展,变化的惊人历程,又是一个多钟因素相互促动、相互催化的复杂过程划时代的突破30年代电视新闻采拍由单一的转播发展到流动的采拍40年代电视采拍由使用35mm胶片过渡到16mm50年代电视采拍开始尝试使用达到实用水平的磁迹摄像机60年代通讯卫星将电视报道推向最高水准——同步化,同时,电子新闻采集系统(ENG)在60年代末问世70年代ENG普遍推广,电视采拍确立优势——声画同步80年代ENG更新换代,一体化摄像机又使电视采访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CNN 24小时全天候新闻报道,带动全球电视新闻采访活动90年代数字化金属磁带使画面质量达到更高的标准,卫星直播、大型电缆电视、电视节目频道化21世纪高清电视普及,无磁带硬盘录像技术的应用不断拓展,大中小型SNG灵活运转,新闻直播节目朝着常态化发展国际互联网使用,带动电视节目与观众互动;电视与网络结合,打造新传播平台;台网互动、充分利用电视的信息资源,网络视频直播,进一步彰显电视图像的优势第一讲重点*1、电视新闻基本含义【变化】2、在即时通讯的时代,技术的进步可以使电视记者用过去难以想象的方式、手段、速度进行采访报道。
3、追根溯源,职业记者的采访活动已有500多年历史,公元15世纪末——16世纪初,就出现了以传递信息为主的手抄新闻,活页小报,专门从事采集消息的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记者开始了较随意的采访活动。
4、17世纪初至末,定期印刷报纸产生。
*5、电视新闻采访报道突破了以往的范围,不仅成为新闻节目内容,而且应用于其他类型节目中,新闻报道方式成为节目突出表现形态;电视采访画面不但展现记者提问技巧,而且树立记者形象;电视新闻发挥画面优势,而且利用多种表现元素,在技术推动下,实现采访、报道、播出同步化。
第二讲电视新闻节目类型一、每日新闻节目在固定时间播出的以动态性新闻事件为主要内容的节目每天分为早、午、晚、夜间四个时间段播放我国早、午、夜间新闻为15分钟,晚联播为30分钟,美国等西方国家早间新闻时间为1小时,除硬性新闻外,软性轻松新闻占有一定比例,夜间新闻一般趋向深度报道,时间在30分钟至1小时之间。
二、新闻综述节目一般是对一周重大新闻的回顾或点评。
三、新闻专题节目对典型新闻事件,重大社会问题,社会现象所进行的只有一定深度报道的节目。
节目侧重报道社会问题,开创了连续报道形式和电视记者纪录片的形式。
专题报道具有时效性,纪录片有情节、过程、结果、观点、主题、哲理,专题节目介于两者之间。
四、新闻杂志节目为了摆脱广告对电视控制,杂志型节目时间长、容量大(广度、深度、长度)五、新闻评论节目特色是围绕人的关心的事件、社会问题、风尚、现象,人们发表不同见解、不同看法,从而传播信息,引导舆论。
评论节目形式可以在演播室讨论,也可以走出演播室到现场进行评论。
(现场会有偏差,不够谨慎)电视评论是代表电视机构发言。
六、人物专访节目就某个事件,社会问题对权威人士、专家、新闻事件当事人进行专门的访问;对新闻人物、名人进行专门访问。
人物专访节目围绕信息、观点、个性三个方面展开访问,无论是针对事件、问题还是人物,都力求向观众提供信息,披露观点,揭露个性。
格式可以在演播室专访,也可以到采访对象场所。
第三讲动态性新闻节目特点及报道要领依据不同的报道方式,电视动态新闻主要有这样几种形式,活动图像新闻、日播新闻、图片组合新闻、现场口头报道、简明新闻、综合新闻、新闻特写。
间。
新闻特写:把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放大”或“再现”,留下深刻印象,有视觉冲击力。
口头报道:1、感受画面的“规定情景”,体会画面传达内容。
首先,记者采访要使自己情绪同画面表现的内容相吻合。
2、为观众做“现场编辑”:设想观众会通过屏幕怎样接受信息。
Blablabla缺两讲Blablabla第六讲新闻调查性节目特点及报道要领调查采访报道的目的在于披露事实的真相,其题材相当广泛,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1、起源2、调查报道采访的特点西方新闻界观点:调查采访报道不能作为一种独立规范的报道体裁存在,更没有对它进行所谓研究的必要,因为“一切好的报道都要进行报道”。
调查性报道与一般报道的“调查”比较:与一般报道形式相比,调查性报道必须努力发现为了某种目的而被隐藏起来的事实,更注重挖掘已发生的事物内在联系。
调查性报道的要素(1)一些人或组织处于某种目的,企图掩盖真相(2)Blablabla...(3)真相揭露必须由媒体独立完成(4)与其它采访报道相比,制作周期长。
1、调查记者形象的确立《新闻调查》记者经验(1)注重采访过程(2)展示记者调查行动(3)调查路径围绕悬念展开(4)记者要有质疑精神Blablabla缺两讲Blablabla第九讲新闻报道的根本原则、语体风格、基本手法基本理念、概念电视新闻含义(见前)根本原则、语体风格、基本手法新闻报道的共性,即是新闻共同具有的性质,也就是共性规律。
因此,电视新闻报道首先要遵循新闻报道的共性规律概括起来,新闻报道共性规律主要有三个方面(1)根本原则:真实、准确、客观、公正(2)语体风格:新鲜、生动、简洁、明快(3)基本手法:用事实说话第一节新闻的根本原则一、真实,准确需要注意的十个要点1、新闻事件客观存在。
2、时间、地点、人物真实准确。
3、涉及的细节、数字、背景要准确无误。
4、新闻中的间接引语、直接引语要有确切出处,符合人物身份。
5、新闻角度选择要符合客观事物本身特点。
6、新闻提炼观点,主要符合客观实际。
7、新闻传达的人物心理活动,无形事实真实可信。
8、新闻中选择的具体事物不同侧面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真实面貌。
9、新闻中选择的典型材料能够说明事件本质。
10、新闻中带有科技含量的事实,能够恰当地解释科学道理、科学现象。
二、客观,公正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第十讲电视新闻节目的构思活动重点1、电视节目的构思活动是节目孕育过程中一系列多维性思维的体现所谓多维性思维,就是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来认识事物构思是为节目确定基调、内容、框架、形式,是在观念中发生的2、节目构思是体现全体创作人员群体思维的复杂的精神活动。
3、构思不简单是再现客观事物,同时揭示社会意义。
构思三个基本阶段节目构想初步形成,即为创作节目想出一个点子对具体构想再孕育、再认识,是最初的设想进一步明确化对获得材料进行进一步加工改造,精选内容,提炼思想,使节目具有上乘材料。
题型概念、简答、论述概念报道思想:编辑部在一定阶段内或时期内、为达到预期的新闻传播目的而制定的新闻报道设想、意图,包括一个时期的总体设想和具体报道提示。
电视新闻含义: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流动画面、声音、文字为传播符号,对新近发生、发现和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报道主题:记者在反映客观事物时通过具体报道的内容所表达的中心观点,中心思想,新闻主题与文学作品的主题不同,新闻主题具有客观性。
报道策划:首先要根据编辑部的总体报道思想明确主导的传播意向,编辑部总体报道思想是根据国家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中心工作,全局和实际情况,经过通盘考虑综合制定的。
简答电视动态新闻的主要特点有哪些?主要特点:快速、简短、广泛、鲜活快速要求以时效第一为报道原则;简短要求用最简练的语言和最典型的画面呈现事实;广泛要求在一定的节目时间内容纳更多的消息;鲜活要求增强新闻生动性和可视性。
电视新闻调查报道主要有哪些特点?报道目的是把事情原委搞个水落石出,给观众明确的结果;调查报道的结构主线是展示调查的过程;记者采访的过程起到结构全篇的作用;调查记者的形象可以构成画面;现场调查取证增强观众的兴趣和新闻的客观真实;调查记者的出镜采访成为节目形态的突出特征;节目样式一般是电视调查纪录片的模式。
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有哪些基本特征?评论类节目是就新闻事实发表议论,见解,观点的节目类型。
评论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报道事实,评论通过对具体事实的分析,解释,阐明对事实的见解,态度;通过评论借以影响,引导社会舆论。
电视评论类节目主要有:每周新闻回顾,对重要新闻发表评论;新闻述评节目,对新闻事实进行报道的同时加以评论;以问答方式的事实评论节目,媒体评论员,权威人士对当下时事进行评论;除了固定节目外,电视新闻评论的方式还有新闻短评,编后语等,在新闻类节目中采取灵活穿插的方式播出。
论述电视对重大新闻事件纪念日报道的独特视角要点:视角是记者认识客观事物的着眼点,是采访,报道,表现客观事实的侧重点。
重大新闻事件纪念日的报道属于预知性的新闻报道选题,往往经过精心的策划,中外媒体在报道视角上的比较,在这类报道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因此,这类报道往往可以衡量出媒体的策划能力,报道水平。
从发展的走向看,这类报道往往以人为报道主体,通过关注人的变化,人的行为,人的命运来反映事物的一个侧面重大新闻事件纪念日的报道可以采取直播,纪录片,专访,谈话节目等等方式,但是这些报道区别于事件发生时的报道,必须给观众以深刻的思想启迪。
这类报道的主题意义往往比较弱,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思考空间。
选取独特的视角是这类报道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独特视角的选取要考虑三个主要的因素:其一,独特的视角与客观事实本身具有的特点;其二,独特的视角与报道形式的特定要求;其三,独特的视角与电视特色的发挥。
试论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对突发性重大新闻的报道策略要点:在传播方式上:电视对突发性重大事件新闻采取同步直播的方式加以报道,代表了即时传播的发展方向。
直播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采取以新闻频道为平台,集中播出一段时间;二是打破常规播出时段和节目界限,灵活插播和延时播出;三是在不同时段,不同节目中随时跟踪在报道方式上:电视对突发性重大事件新闻采取了多样的报道方式,打破了单一动态消息为主的模式。
目前,所采取的具体报道方式有:视频连线,电话连线,现场口头报道,记者观察,追踪报道,专题报道,调查报道,新闻评论,解释分析,纪录片等。
在传播理念上:电视媒体强化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现代新闻传播理念,进一步增强媒介的竞争意识,体现媒介的权威性,公信力。
例证:汶川大地震,与属地震,矿难,国外特别突发事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