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奇迹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五年级语文《爱的奇迹》优质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爱的奇迹》优质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爱的奇迹》优质教案《爱的奇迹》讲述了在一个度干旱的季节里,六岁的男孩比利为了挽救中暑脱水的野生小鹿的生命,一次次的捧水给小鹿喝的故事。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爱的奇迹》优质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五年级语文《爱的奇迹》优质教案一第 1课时学生活动时间(约)34 分钟教师活动时间(约)6 分钟教学要求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本课生字词。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5)我们以前曾经学过很多关于爱的文章,谁来说一个?(给予树小珊迪等)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关于爱的故事:爱的奇迹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0)1.轻声读课文,画出你认为容易读错的字。

2.指名说,教师重点提示:勉强恶劣挽救目不斜视小心翼翼蹑手蹑脚若隐若现自由读——指名读——齐读3.再读课文,力争做到读正确、流利。

4.同桌互读检查三、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3)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可以画下相关的语句。

2.学生自学,边读边批画。

小组交流四、集体汇报,感受理解。

(22)备注第 2课时学生活动时间(约)33 分钟教师活动时间(约)7 分钟教学要求细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比利是个有同情心、爱心的孩子。

教学过程一、课题质疑,导入课文。

(2)爱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也正是因为有爱,我们才感到生活特别的幸福、美好,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充满爱的故事。

(板书课题)由题目大家想到了什么?(爱的奇迹是指什么?为什么是爱的奇迹?)(设计意图: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一开始,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质疑,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5)1.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浏览课文,想一想,一会儿说给大家听。

2.同学们说到在这件事中,妈妈也就是文中的“我”的思想感情一直发生着变化,有哪些变化呢?你能再次浏览课文,读一读描写“我”怎样想和怎样做的语句,用几个词来概括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吗?(好奇---担心---感动)三、细读课文,读文悟情。

爱的奇迹 教学设计

爱的奇迹 教学设计

爱的奇迹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爱的奇迹》一、教学目标:1. 了解《爱的奇迹》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歌手。

2. 学习并掌握《爱的奇迹》的歌词和曲调。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学习并掌握《爱的奇迹》的歌词和曲调。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准备:1. 录音或视频资源:《爱的奇迹》的原唱版音频或视频。

2. PPT或投影仪:呈现歌曲的歌词和相关配图。

3. 乐器:如键盘乐器或吉他,用于演奏伴奏。

4. 打印歌词和曲谱:给学生分发,方便学习和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a. 教师向学生介绍《爱的奇迹》这首歌曲,简单介绍歌手和背景。

b. 播放《爱的奇迹》的开始部分,引导学生注意歌曲节奏和旋律。

2. 学习歌词:a. 呈现《爱的奇迹》的歌词,逐句教学生认读。

b. 整体跟读歌词,加深学生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3. 学习曲调:a. 播放歌曲,全班一起跟唱,让学生熟悉歌曲的曲调和旋律。

b. 分组练唱,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歌词部分,协作完成演唱。

4. 演奏伴奏:a. 打印歌曲的简谱或弹唱谱,给学会乐器的学生演示如何演奏伴奏。

b. 学会乐器的学生可以自愿参加演奏伴奏,其他学生可以拍拍节奏或跟着唱歌。

5. 创作:a. 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思考关于“爱”的主题和感受,以及自己对于爱的定义。

b. 鼓励学生创作属于自己的歌词或曲调,可以进行个别或小组创作。

6. 演唱和分享:a. 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创作,进行演唱。

b. 学生可以选择个别演唱或小组合作演唱,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和创造力。

五、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学习成果,包括学唱歌曲和创作歌词的内容来评价。

2. 观察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并做出评价。

六、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创作录制下来,制作成音乐视频或音频。

2. 组织音乐比赛或音乐会,让更多的人欣赏和分享学生的创作。

七、黑板设计:爱的奇迹导入:- 介绍《爱的奇迹》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歌手。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新部编本 爱的奇迹 1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新部编本 爱的奇迹 1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爱的奇迹教学目标:1.学会10个生字(其中1个多音字:强qiǎng)及新词,认读6个字。

2.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题的意思;体会“我”的思想感情。

3.体会第1自然段的作用。

4.知道比利是个有同情心、有爱心的孩子,树立保护动物、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比利是个有同情心、有爱心的孩子。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说这是‘爱的奇迹’”。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课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爱”,你可以向大家讲一讲发生在你身上“爱的故事”吗?你们相信“爱”能产生奇迹吗?今天,我们就学习课文《爱的奇迹》。

二、自学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画出并分析生字、新词。

2.小组交流自学情况:(1)分析生字的音、形、义。

(2)读课文。

(3)理解生词。

三、初步了解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默读课文,学生自学:(1)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2)文章可以分成几部分?3.在小组中交流自学收获。

4.教师指导:课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2)“我”居住的地区遭到了严重的干旱。

第二部分(3—8)小比利用双手捧水,一次次得给因中暑而脱水的小鹿喂水喝。

第三部分(9)“我”决心把小比利培养成优秀的科学家,让更多的人获得生命之水。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只是初步了解了课文,下节课我们将重点探讨“‘爱的奇迹’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是‘爱的奇迹’”。

五、作业:A.抄写生字、新词。

B.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齐读课题:《爱的奇迹》问:课文围绕“爱的奇迹”讲了一件什么事?二、理解背景的作用:1.过渡:“爱的奇迹”发生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了严重的干旱)2.布置自学任务:大家默读描写旱情严重的段落,思考:(1)旱情严重到什么程度?(2)从这段背景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自学后汇报:估计学生可以理解到以下程度:问题(1):①一个月没有看见一滴雨;②小河和小溪干涸了;庄稼都干死了;奶牛不再产奶;③破产;④政府救济,但配水可怜问题(2):突出了当时水的宝贵,及对挽救小鹿生命的重要,突出了小比利捧水喂小鹿这一行动的意义和小比利的心地善良。

教学:说课 《爱的奇迹》

教学:说课  《爱的奇迹》

活动5 观看视频:了解生殖过程。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麻巍巍。

我今天抽到的题目是活动5 观看视频:了解生殖过程。

目标人群:小学五年级学生活动目标:了解生殖过程,形成健康的性观念。

下面我开始微课环节。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青春健康活动现场,我是今天的主持人麻巍巍。

这次活动我们要交流的话题是《观看视频:了解生殖过程》。

为了使活动顺畅有序的开展,我们的活动公约和往常一样,“尊重,开放,参与,保密”大家看可以吗?可以的话掌声通过一下。

小时候你一定问过:“我是从哪里来的?”大人们是怎么回答你的呢?啊,我听到了,这边的同学说,爸爸妈妈讲我是捡来的。

这边的同学说是超市买东西送的。

哈哈,这是家长在和我们开玩笑。

今天我们要来探索人类生殖的奥秘。

现在我请大家带着三个问题来观看视频《爱的奇迹》。

问题一,你看后的第一感受是什么?问题二,你印象最深的精彩情节是什么?问题三,精子遇到了哪些困难与挑战?好的,视频已经看完了,接下来我们就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下以上的三个问题,时间为三分钟。

好的,时间到,请这组说一说,(生)我们看到受精卵从那么小,到最后变成了一个胎儿,生命很神奇!(师)是的,非常神奇!那你们看到了什么困难?(生)因为阴道呈弱酸性,虽然每次射精有3亿到5亿个精子,但是进入阴道时有近1/5失去活性,损失非常惨重!(师)是的,损失惨重。

其他组呢?来,这组说一说。

(生)剩下的精子又会遇到子宫颈的阻碍。

子宫颈平时有厚厚的粘液堵在那里,只有在排卵期才能进去,这时只剩下几千个了。

这一组呢?(生)我们看到精子很小很小,但它要从子宫游到输卵管,虽然听起来只有15厘米长,但对于那么小的精子来讲,这就是一次万里长征。

最后能胜利到达的精子只有几百个。

(生)我们组看到最后还会遇到卵细胞的壳状保护膜的阻碍。

最后只有一个形成受精卵,这是几亿个精子中的冠军呀!太厉害了!(师),是的,你说的太对了,我们是最棒的一个!生命之初,我们已经在那么难的竞争中成为了冠军,相信这份经历会鼓舞我们面对人生的各种压力和挑战!(师)这一组呢?(生)我们看到从阴道里生出孩子来好吓从,我以后不想生了。

北京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爱的奇迹》教案及反思

北京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爱的奇迹》教案及反思

北京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爱的奇迹》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学会10个生字(其中1个多音字:强)及新词,认读6个字。

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题的意思;体会“我”的思想感情。

体会第1自然段的作用。

知道比利是个有同情心、有爱心的孩子,树立保护动物、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比利是个有同情心、有爱心的孩子。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说这是“爱的奇迹”。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会10个生字(其中1个多音字:强)及新词,认读6个字。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什么是奇迹?齐读文章的课题,你有什么样的问题?二、新授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在文中画出读不准字音的字,自学生字新词。

出示幻灯,指名读准带点字的字音。

干涸勉强小心翼翼蹑手蹑脚挽救多音字组词:强中几尽交流在自学中理解了哪些词语。

勉强:在本课是“将就、凑合”的意思。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小心谨慎,不敢有丝毫的疏忽。

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若隐若现:形容隐隐约约。

课文指看起来不是很清楚。

2.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回忆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归纳。

在一个极度干旱的夏季里,6岁的男孩比利为了挽救中暑脱水的小鹿的生命,一次次地用双手捧水给小鹿喝。

3.全班接龙读课文。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哪几部分?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1)(1——2):写“我”居住的地区遇到了严重的干旱。

(2)(3——8):6岁的比利用双手捧水,一次次地给因中暑而脱水的小鹿喝水。

(3)(9):“我”决心把小比利培养成优秀的科学家,让更多的人获得生命之水。

5.齐读课题,围绕课题进行质疑。

爱的奇迹是什么?是谁创造了爱的奇迹?是怎样创造爱的奇迹的?为什么说是爱的奇迹?……课后小结:段落比较复杂学生分段效果不好,特别是段中分层,正确率更低。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分析理解,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题的意思;体会“我”的思想感情。

五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爱的奇迹

五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爱的奇迹

五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爱的奇迹【课本剖析】:《爱的稀奇》一课是北京市义务教诲课程改革试验课本第九册第三单位的一篇记事写人文,文章议决在一个过度干旱的夏季里,6岁的男孩比利为了挽救中暑脱水的小鹿的生命,一次次地用双手捧水给小鹿喝这个感人的故事,表现了小比利对动物的关爱,使读者感受到小比利金子般的怜悯心和爱心。

【设计思路】:在传授这篇课文之前,我认真地研读了课本,深入思考了文后的三道阅读思考题,从而制定出了两课时传授的内容和目标:第一课时引导学生正确、娴熟的朗读课文,并运用所学概括记事写人文主要内容的要领概括本文内容,初步感受小比利的高尚品格;第二课时在明白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两条线索引导学生品读文本,一条是母亲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好奇→担心→感动→自豪),一条是比利挽救小鹿生命的线索(捧水→喂水→接水),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称这件事为“爱的稀奇”。

【传授目标】:1、抓住比利的行动、神态,关联干旱情形,揣摩他的想法,领会他是个有怜悯心、有爱心的孩子,树立保护动物、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2、抓住描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领会“我”的感情。

3、理解课文的意思,理解“爱的稀奇”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是“爱的稀奇”。

4、领会第1自然段的作用。

【传授重、难点】:重点:明白课文内容,知道比利是个有怜悯心有爱心的孩子。

难点:理解为什么说这是“爱的稀奇”。

【传授历程】:第一课时一、朗读课文,正确、娴熟。

二、生字词学习1.校正字音:卑劣挽救波折纤弱干涸面颊折磨炙热重点夸大(在语境中读准字音,明白字义):(1)配给(查字典根据字义,选择读音)(2)勉强(查字典,明白字义,并组词)“强”是一个多音字,你知道它的别的两个读音吗?分别组两个词。

2.理解词语的意思:小心翼翼蹑手蹑脚若隐若现目不斜视三、整体感知,明白课文主要内容、布局。

1.把握课文布局,给课文划分段落,写出段落的仔细。

2.概括课文内容——根据事情的因由、议决、终于概括。

五年级语文上册 爱的奇迹 6教案 北京版 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 爱的奇迹 6教案 北京版 教案
〔一〕学习第一局部,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在你的头脑当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学生展开想象:“如果再不下雨,我们将失去一切〞,我们会失去什么?
〔二〕学习重点局部。
1.作为母亲的“我〞亲眼目睹的爱的奇迹指什么?
〔指的是小比利一次次用双手捧水给中暑脱水的小鹿喝,挽救小鹿的生命。〕
2.小比利是如何拯救小鹿的呢?
课题
10 爱的奇迹
课时数
2
教材
学情
分析
这是一篇以写人为主的文章。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比利这个人物有同情心、有爱心的特点。为此,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抓住比利的动作理解人物特点。其中包括他为小鹿接水、捧水、喂水的动作。
第二:要抓住妈妈的感受,理解小比利的人物特点。
第三: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对旱情的想象等等。
学习提示: 默读第二局部,画出描写小比利动作的语句,进展品味,将自己的感受在旁边做简要的批注。
3.学生自学
组内交流。
4.班内汇报
★品读重点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重点句1:比利尽可能地将水开到最小,然后蹲在那里小心地接着水龙头里流下的水滴。水一滴一滴地聚集在他的小手上,炙热的太阳烘烤着他纤弱的背。
板书:接水
2.体会第一自然段的作用。
3.知道比利是个有同情心的,有爱心的孩子,树立保护动物,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知道比利是个有同情心,有爱心的孩子。




理解“为什么说这是‘爱的奇迹’。〞






10 爱的奇迹
捧水——喂水——接水
有同情心,有爱心

爱的奇迹

爱的奇迹

《爱的奇迹》教学设计[作者:东罗园小学王歆华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580 更新时间:2008-11-5 文章录入:东罗园小学]一、教材分析:《爱的奇迹》一课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材第九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记事写人文,文章通过在一个极度干旱的夏季里,6岁的男孩比利为了挽救中暑脱水的小鹿的生命,一次次地用双手捧水给小鹿喝这个感人的故事,表现了小比利对动物的关爱,使读者感受到小比利金子般的同情心和爱心。

二、设计思路: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我认真地研读了教材,深入思考了文后的三道阅读思考题,从而制定出了两课时教学的内容和目标:第一课时引导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运用所学归纳记事写人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概括本文内容,初步感受小比利的高尚品质;第二课时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两条线索引导学生品读文本,一条是母亲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好奇→担心→感动→自豪),一条是比利挽救小鹿生命的线索(捧水→喂水→接水),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称这件事为“爱的奇迹”。

三、教学目标:1、抓住比利的动作、神态,联系干旱情景,揣摩他的想法,体会他是个有同情心、有爱心的孩子,树立保护动物、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2、抓住描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我”的感情。

3、理解课文的意思,理解“爱的奇迹”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是“爱的奇迹”。

4、体会第1自然段的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比利是个有同情心有爱心的孩子。

难点:理解为什么说这是“爱的奇迹”。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继续学习第10课《爱的奇迹》,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复习课文的内容,揭示文章主线】(二)学习第一部分,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

1、出示:“但是正是在这样的干旱季节里,我亲眼目睹了爱的奇迹。

”指名读。

提问:是怎样干旱的季节?课文哪部分为我们作了说明?2、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课文从几个方面介绍了旱情的严重?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3、课件演示干旱所造成的景象,听提示,想象画面。

北京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爱的奇迹》教案及反思

北京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爱的奇迹》教案及反思

北京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爱的奇迹》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学会10个生字(其中1个多音字:强)及新词,认读6个字。

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题的意思;体会“我”的思想感情。

体会第1自然段的作用。

知道比利是个有同情心、有爱心的孩子,树立保护动物、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比利是个有同情心、有爱心的孩子。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说这是“爱的奇迹”。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会10个生字(其中1个多音字:强)及新词,认读6个字。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什么是奇迹?齐读文章的课题,你有什么样的问题?二、新授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在文中画出读不准字音的字,自学生字新词。

出示幻灯,指名读准带点字的字音。

干涸勉强小心翼翼蹑手蹑脚挽救多音字组词:强中几尽交流在自学中理解了哪些词语。

勉强:在本课是“将就、凑合”的意思。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小心谨慎,不敢有丝毫的疏忽。

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若隐若现:形容隐隐约约。

课文指看起来不是很清楚。

2.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回忆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归纳。

在一个极度干旱的夏季里,6岁的男孩比利为了挽救中暑脱水的小鹿的生命,一次次地用双手捧水给小鹿喝。

3.全班接龙读课文。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哪几部分?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1)(1——2):写“我”居住的地区遇到了严重的干旱。

(2)(3——8):6岁的比利用双手捧水,一次次地给因中暑而脱水的小鹿喝水。

(3)(9):“我”决心把小比利培养成优秀的科学家,让更多的人获得生命之水。

5.齐读课题,围绕课题进行质疑。

爱的奇迹是什么?是谁创造了爱的奇迹?是怎样创造爱的奇迹的?为什么说是爱的奇迹?……课后小结:段落比较复杂学生分段效果不好,特别是段中分层,正确率更低。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分析理解,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题的意思;体会“我”的思想感情。

爱的奇迹

爱的奇迹
师:读了这段话,你对“小心翼翼”这个词还有新的理解吗?
生:比利不想让妈妈发现自己做的这件事。
师: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比利为什么怕妈妈知道?
(一周前他在玩水的时候,我曾经训斥过他,告诉他浪费水是多么恶劣的事。)
怕妈妈知道,为什么还这样做?
(尽管妈妈的训斥还犹如在耳边,但在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小鹿渴坏了,它需要水。)
(5)师:此时此刻,文中的“我”看到儿子正一步步向危险靠近,又会是什么心情呢?读描写“我”此刻感受的句子
(6)师:“我”想这下子比利肯定受伤了。“我”为什么如此肯定呢?读了下面的资料,你会找到答案。
出示课件:(野生动物危险性的资料)
学生谈感受
师:大家可能不知道,大鹿的尖角连凶猛的老虎都要畏惧三分,何况是一个年仅六岁的孩子呢?再读这句话。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课,请大家齐读课题《爱的奇迹》。
2、师:回想一下,“奇迹”是什么意思?(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
课文中“爱的奇迹”指的是什么呢?(比利挽救小鹿的故事)(师随即板书)
3、师:作者为什么把这件事称之为“爱的奇迹”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二、学习重点部分,感受比利美好的心灵。
(1)师:带着自豪和激动的心情,“我”跟随比利来到家里的水龙头前。我又看到了什么呢?
生读比利接水的句子
(2)师:比利为什么不把水龙头开大一点,好少晒一会儿啊?
生:因为水很宝贵。
师:你是从课文的那段文字了解到的?读给大家听。
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这段话中的那些语句令你印象深刻?
师:这段话的结尾写道:如果再不下雨,我们将失去一切。展开想象,都会失去什么?(庄稼奶牛农场生命…)
2、这怎么不让人感动呢?因为有生以来我看到了最美的心灵。请大家轻声读最后一句。体会“我”的感情。

北京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爱的奇迹》教案及反思

北京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爱的奇迹》教案及反思
03
02
01
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展示课文背景、生字词、重点句子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多媒体课件
使用教学挂图展示课文中的关键场景和人物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挂图
准备相关的教学道具,如爱心卡片、感恩日记等,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爱的伟大和无私。
教学道具
03
教学过程设计
通过播放与“爱”相关的音乐或视频,营造温馨、感人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3
家长可以通过检查孩子的家庭作业和了解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来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家庭作业和课堂表现
家长可以与孩子进行定期的交流,询问他们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与孩子的交流
家长可以与教师进行定期的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学习进度,以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
与教师的沟通
家长信和教师反馈
1
2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爱的力量,懂得珍惜生命和关爱他人,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感恩之心。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习困难
认知特点
学习需求
作业完成度高
学生们能够按时完成作业,且作业质量较高,体现了对课堂内容的良好掌握。
需要加强的部分
少数学生在作业中表现出对某些知识点的掌握不够扎实,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对个别学生的关注和引导,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同时,可以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北京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爱的奇迹》教案及反思

北京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爱的奇迹》教案及反思

北京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爱的奇迹》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学会10个生字(其中1个多音字:强)及新词,认读6个字。

了解课文内容,明白得课题的意思;体会“我”的思想感情。

体会第1自然段的作用。

明白比利是个有同情心、有爱心的小孩,树立爱护动物、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明白比利是个有同情心、有爱心的小孩。

教学难点明白得什么缘故说这是“爱的奇迹”。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会10个生字(其中1个多音字:强)及新词,认读6个字。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什么是奇迹?齐读文章的课题,你有什么样的问题?二、新授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在文中画出读不准字音的字,自学生字新词。

出示幻灯,指名读准带点字的字音。

干涸将就小心翼翼蹑手蹑脚挽救多音字组词:强中几尽交流在自学中明白得了哪些词语。

将就:在本课是“将就、凑合”的意思。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小心慎重,不敢有丝毫的疏忽。

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专门轻。

若隐若现:形容模模糊糊。

课文指看起来不是专门清晰。

2.说一说课文要紧讲了一件什么情况。

回忆归纳要紧内容的方法,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归纳。

在一个极度洪涝的夏季里,6岁的男孩比利为了挽救中暑脱水的小鹿的生命,一次次地用双手捧水给小鹿喝。

3.全班接龙读课文。

4.默读课文,摸索:课文能够分为哪几部分?课文能够分为三部分:(1)(1——2):写“我”居住的地区遇到了严峻的洪涝。

(2)(3——8):6岁的比利用双手捧水,一次次地给因中暑而脱水的小鹿喝水。

(3)(9):“我”决心把小比利培养成优秀的科学家,让更多的人获得生命之水。

5.齐读课题,围绕课题进行质疑。

爱的奇迹是什么?是谁制造了爱的奇迹?是如何样制造爱的奇迹的?什么缘故说是爱的奇迹?……课后小结:段落比较复杂学生分段成效不行,专门是段中分层,正确率更低。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分析明白得,了解课文内容,明白得课题的意思;体会“我”的思想感情。

五年级语文上册 爱的奇迹 3教案 北京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 爱的奇迹 3教案 北京版

爱的奇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10个生字(其中1个多音字:强)及新词,认读6个字。

能力目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题的意思;体会“我”的思想感情。

体会第1自然段的作用。

情感目标:知道比利是个有同情心、有爱心的孩子,树立保护动物、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比利是个有同情心、有爱心的孩子。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说这是“爱的奇迹”。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会10个生字(其中1个多音字:强)及新词,认读6个字。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什么是奇迹?齐读文章的课题,你有什么样的问题?二、新授。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在文中画出读不准字音的字,自学生字新词。

出示幻灯,指名读准带点字的字音。

干涸勉强忙碌迹象小心翼翼蹑手蹑脚脸颊几乎中暑炙热纤弱尽可能恶劣跋涉挽救多音字组词:强中几尽交流在自学中理解了哪些词语。

勉强:在本课是“将就、凑合”的意思。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小心谨慎,不敢有丝毫的疏忽。

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若隐若现:形容隐隐约约。

课文指看起来不是很清楚。

2.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回忆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归纳。

在一个极度干旱的夏季里,6岁的男孩比利为了挽救中暑脱水的小鹿的生命,一次次地用双手捧水给小鹿喝。

3.全班接龙读课文。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哪几部分?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1)(1——2):写“我”居住的地区遇到了严重的干旱。

(2)(3——8):6岁的比利用双手捧水,一次次地给因中暑而脱水的小鹿喝水。

(3)(9):“我”决心把小比利培养成优秀的科学家,让更多的人获得生命之水。

5.齐读课题,围绕课题进行质疑。

爱的奇迹是什么?是谁创造了爱的奇迹?是怎样创造爱的奇迹的?为什么说是爱的奇迹?……课后反思:段落比较复杂学生分段效果不好,特别是段中分层,正确率更低。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分析理解,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题的意思;体会“我”的思想感情。

五年级语文学案 爱的奇迹-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五年级语文学案 爱的奇迹-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爱的奇迹【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会认写十三个生字,会认读六个生字。

2.借助课文插图和多媒体情境,了解词语意思。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诵读课文,培养语感,积累词语。

【学习重点】识字、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难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爱的奇迹”指什么。

【学习过程】一、新知学习。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爱的奇迹是什么?是谁创造了爱的奇迹?是怎样创造爱的奇迹的?为什么说是爱的奇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文学习,交流研讨。

1.在学习小组内讨论,说一说令你感动的句子,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感情诵读,谈谈你对比利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谈一谈,你们身边有类似于比利的人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自己的表现如何?你有什么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的奇迹
教材分析:
这是一片写人为主的文章,通过讲述在一个极度干旱的夏季里,6岁的男孩比利为了挽救中暑脱水的小鹿的生命,一次次的用双手捧水给小鹿喝,表现了小比利对动物的关爱,说明他是各有同情心、有爱心的孩子!文章主要写小比利给小鹿接水、捧水、喂水的动作,要让学生通过比利的动作理解人物的特点,所以我安排了大量的阅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

并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活动;展开对当时旱情,比利两次给小鹿喂水的情景想象,从而让学生更海的把握比利这个人物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其中一个多音字:强qiang)及新词,认读6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题意思,体会“我”的思想感情。

3.体会第一自然段的作用。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知道比利时个有同情心、有爱心的孩子,懂得应该热爱生活、关爱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比利是个有同情心、有爱心的孩子。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说这是‘爱的奇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词语,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勉强.挽救恶劣.尽.可能救济.配给.几.乎纤弱
目不斜视小心翼翼蹑手蹑脚若隐若现
荆棘避开跋涉嘟囔水瓢
2、指名范读课文。

二、指导学生熟读课文,在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把课文分为三部分
三、作业:
1.多音字祖词:强、尽、给
2.熟读课文,思考:小比利留给你什么印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知道比利是个有同情心、有爱心的孩子。

2.理解“为什么说这是‘爱的奇迹’”,体会我的思想感情。

3.体会第一自然段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6岁的小男孩,他叫比利,还知道了关于他的一个故事,让我们在一起重温这个感人的故事吧!(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内容:
1.读了这个故事,6岁的比利留给你什么印象?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学生自由发言(有爱心、有同情心、爱小动物等)
2.我们通过比利给中暑脱水的小鹿喂水这个故事我们感受到小比利的爱心。

自学提示:
(1)请默读课文找一找比利是怎样接水、捧水、喂水的?请你用笔把它划下来,想一想小比利为什么这样做。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适当指导。

(1)他走路的姿势不像平常那样轻松愉快,而是目不斜视,好想面对一个严肃的目标。

(2)我从他背后看过去,他双手好想努力捧着什么重要的东西。

(3)几分钟后,他树林里出来了,快步向家里跑去。

过了一会儿,他又一次慢慢的向树林里走去,然后快步跑回来,他这样反反复复的将近两个小时,还是没有停止的迹象。

(学生边说教师边引导:小比利去时小心翼翼,回来时快步跑回说明什么?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小比利心里想的是什么?他做这件事时是一种什么态度?)
(4)“我”当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我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学习、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过度:原来比利是在给一只中暑脱水的小鹿喂水,他没有躲避树枝、荆棘,也不担心大鹿会伤着自己,它蹲下身给小鹿喂水这是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引导学生揣摩他的心理),小比利与不熟悉的小鹿是那么的和谐、有好,这是一幅多么令人感动的画面呀!在炙热的阳光下,小比利再次来到水龙头前,他是怎样接水的?(学习、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5)比利尽可能将水开到最小,然后蹲在那里小心的接着水龙头里留下的水滴。

水一滴一滴的聚集在他的小手上,炙热的阳光烘烤着他纤弱的背。

过度:小比例为什么这么小心翼翼的接水呢?他心里想的是什么?(引出课文第一自然段)
(6)学习第一自然段,(“一个月没有看到一滴雨了”、“小河和小溪干涸了,地里的庄稼都干死了,奶牛也不再产奶了”、“一些农场破产了,每家配给的水少得可怜”)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干旱情景,体会第一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
(7)这个故事正是发生在这样极度干旱、极度缺水的情况下发生的,水在当时是多么宝贵呀!从这里我们看到6岁的小比利有一颗善良的心!他的心灵是多么美好!“我”的泪水从脸庞滑落,这是什么样的泪?(感动)所以“我”也加入了比利的这次“活动”,看着他给小鹿喂水,看到了有生以来见过的最美丽的心灵!
想象:小比利这次是怎样给小鹿喂水的?..................
(4)小节全文:我相信小比利感动得不仅是他的妈妈,还有我读过这个故事的每一个人,甚至还包括“老天”也被他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这真是奇迹!这真是爱
的奇迹!(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爱的奇迹”的?为什么说这是爱的奇迹?
...........................)让我们再一次重温这个感人的故事吧!
(5)指名读课文。

三、作业:
1、你想对小比利、比利妈妈、被救的小鹿说些什么吗?请选择一个或几个
把想对他们说的话写下来。

2、“我”是怎样想、怎样做的?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体会“我”的思想
感情。

第三课时
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再读第一自然段,体会它在文章中的作用。

三、体会文章的表达顺序:“我”是怎样想、怎样做的?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体会“我”的思想感情。

四、把你想对小比利、比利妈妈、被救的小鹿说的话说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10、爱的奇迹
一次次接、捧、喂水
小比利(同情心、爱心)中暑脱水的小鹿(获救)、
极度干旱、极度缺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