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学案17.范进中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七范进中举

名师导航

内容感知

本文的这个故事是《儒林外史》中极为精彩的篇章之一。主人公范进是个士人,他一直生活在穷困之中,又一直不停地应试,考了二十多次,到五十四岁才中了个秀才。小说运用对比手法描绘范进中举前后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以及人们对范进态度的迅速改变,着重刻画了范进中举喜极而疯的丑态和他周围各种人趋炎附势的嘴脸,有力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心灵的扭曲,辛辣讽刺了封建科举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揭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和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

基础梳理

一、字音

1.典型字

作揖.(yī)带挈.(qiè)讳.(huì)腆.着(tiǎn)啐.(cuì)嗑.(hé)兀.自(wù)商酌.(zhuó)轩.敞(xuān)绾.(wǎn)桑梓.(zǐ)攥.(zuàn)拙.病(zhuō)

2.多音字

二、字形

三、词义

1.重点词

醺醺:酒醉的样子。

簇拥:(许多人)紧紧围着。

商酌:商量斟酌。

权变一权变:姑且变一变。

不省人事:文中指人昏迷,失去知觉。

2.近义词

攀谈·交谈

两个词都有“谈话”的意思。区别在于:“攀谈”指一方主动向另一方拉扯闲谈;而“交谈”则是双方相互接触谈话。

3.成语

不三不四:不正派,不像样子。

狗血喷头:形容骂得很凶,也说“狗血淋头”。

四、文学常识

1.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又字文木,安徽省全椒县人,清朝讽刺小说家。代表作

《儒林外史》。

2.《儒林外史》共55回,刻画了100多个人物,但并无一个中心人物为主干,是连缀多个故事而成的长篇小说。全书有明确的中心思想,就是通过对科举制度的弊害和知识分子精神生活的腐朽堕落的描绘,深刻揭露和强烈抨击了封建社会道德风俗的败坏和政治的黑暗。它是一幅刻画入微、形象逼真的封建社会儒林百丑图。

五、名篇名句

1.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2.范进正在一个庙门口站着,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兀自拍着掌,口里叫道:“中了!中了!”

3.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

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你如今既中了相公,凡事要立起个体统来。

剖析:“体统”的实质是封建等级观念,即欺贫爱富、媚上压下。胡屠户虽然只是个杀猪的,却也教训范进要立个“体统”,说明封建观念深入人的思想深处,其实就是要范进摆出读书人的架子,轻视劳动人民,不与普通百姓来往。

2.噫!好了!我中了!

剖析:“好了”一句的含意是:从此我就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了。在封建社会,一旦“中举”,显赫的社会地位、富足的经济生活等都到手了,从此可以改变命运,高居人上,享受荣华富贵。

3.胡屠户道:“我那里还杀猪!有我这贤婿,还怕后半世靠不着也怎的?……”

剖析:一个“靠”字,道破心机。中举不仅可以让范进飞黄腾达,而且“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胡屠户也可以依仗“贤婿”,享受富贵,作威作福。中举前,只说“不知累了我多少”之类,现在称“贤婿”“天上的星宿”,说明钱财、地位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4.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说了一会,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

剖析:“攥”“舒”“缩”“揣”几个动词,如电影特写镜头,刻画细致入微。胡屠户本来见钱心喜,意欲收下,却又装腔作势,假意推辞,贪婪而又虚伪。“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读到此,读者脑海中必然会浮现出胡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的形象。简洁的勾勒使人物形象鲜明,前后对照,活画出一个势利的市侩形象。

二、重点语段

1.从“范进进学回家”至“腆着肚子去了”。

剖析:范进中秀才,虽然全家欢喜,但在胡屠户眼里,毕竟还不是“老爷”,因此一如既往,训导女婿,神气活现。胡屠户的职业、地位、思想意识决定了他只能是个市侩。贺礼是一副大肠、一瓶酒,说明他悭吝得很。“凡事要立起个体统来。”“你怎敢在我们跟前装大?若是家门口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你若同他拱手作揖,平起平坐,这就是坏了学校规矩,连我脸上都无光了。”这些语言,反映了胡屠户思想深处严重的封建等级观念以及欺贫爱富、媚上欺下的性格。“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哩!可怜!可怜!”语含羞辱之意,全然不像贺喜。而本段末句“横披”“腆着肚子”则进一步活灵活现地刻画了一个傲慢粗俗的市侩形象。

2.从“范进迎了出去”至“才敢走出堂屋来”。

剖析:这一段主要写张乡绅拜会范进。张静斋听到范进中举的消息后即刻前来拜访,又是攀

认世弟兄,又是送银子送房子。一个说“我和你是亲切的世弟兄”,一个说“幸得出老先生门下”,彼此拉拢,顾不得真与假,显得虚伪可笑。“贺仪五十两”“空房……三进三间”,一一写明,说明一旦中举,进入特权阶层,立时就有这样的荣华富贵。这与前面“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的描写结合起来,便可见整个社会各色人等的形象,可知世态炎凉。范进中举当天就富有起来,一早一晚的对比有天壤之别。这就点明范进几十年追求功名、一旦中举发起疯来的原因。

审美鉴赏

精湛绝伦的讽刺艺术

鲁迅先生说:“讽刺的生命是真实。”《儒林外史》也用夸张、变形,却保持着生活本身固有的自然形态,具有高度的写实性。范进中举发疯,虽然是夸张,却不失真。首先,读书人热衷科举,醉心功名,几十年不中,一旦成功,荣华富贵就在眼前,于是欣喜若狂,这是导致发疯的心理前提;其次,借报录人之口说出了当时读书人中举发疯即使不是普遍现象,也绝不是唯一,是“会有的实情”(鲁迅语),因而也是真实可信的。作者写范进这个人物,夸张、讽刺主要是在中举发疯这个情节中。通过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情等作多层次的穷形尽相的描写,夸大其疯劲,使人物丑态毕现,从而表现封建制度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

运用对比手法,也是本文讽刺艺术的一个重要手段。小说中的对比是多视角、多维度的。既有人物与人物间的对比,也有人物自身前后的对比。主要有这样几组:第一组对比是范进与胡屠户的对比。1、2段中,范进的窝囊、迂腐,胡屠户的张狂倨傲,个性鲜明。第二组对比是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范进不同的态度,表现了胡屠户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形象。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无不体现出人物对范进截然不同的态度,讽刺性十足。第三组对比是范进中举前后迥异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中举前贫困不堪,穷得揭不开锅,中举当天还不得不卖鸡换米。而一旦中举,乡邻们有送米面的,有送白酒的,仅张乡绅就送来了“贺仪五十两”“三进三间”的干净房子。不仅如此,中举后,范进立即成了“老爷”“新贵人”“天上的星宿”,连老太太也受了众人的尊崇,胡屠户则不再大骂范进,奉承他“才学又高,品貌又好”,称他为“贤婿”,张乡绅来拜,亲切地称他“世弟兄”……如此变化,对读书人诱惑当然很大。第四组对比是众乡邻对范进的态度前后对比,辛辣讽刺了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