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技术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转基因动物新技术研究进展

转基因动物新技术研究进展

cl ( Scl) w i a rvd da lraiew yt eiepuioet tm el o reai l wi xe dte el i el , hc h s o ie naen t a od r l p t e cl fl g nma , le t s P s h p t v v r ns s a s l n h
连 H R DT S(ei ) 21 年5 E E I B i g 01 月 A j n
I N05—72 W Wci gn. S 23 7 S 9 W . n ee R ha C
DoI 1 . 7 4 S . . 0 5 2 1 . 0 4 : 0 3 2 / P J 1 0 . 0 10 4 9
r s a c ft n g n c tc oo y t e d v l p n a h s . n t i r v e v ro sk n so a s e i e h o o i s e e r h o a s e i e h l g a n w e e o me t l a e I s e i w, a iu i d f r n g n ct c n l ge , r n o p h t i c u i g s ma i el u l a a s e, e eta s e d a e y ta s o o , e ek o k u e i td b n l dn o t c l n ce t n f r g n r n f r c r r me it db n p s n g n n c o t d ae yRNA t re e c , r m i e f r n e n a d zn — n e u l a e — e e t r ei g t c n l g ,a e s mma i e . c n l,t e s c e s o n u e lrp tn tm n i c f g r n c e s sg n a g t e h o o i n y r u rz d Re e t y h u c s fi d c d p u i o e t s e

转基因技术在植物遗传改良中的研究进展

转基因技术在植物遗传改良中的研究进展

转基因技术在植物遗传改良中的研究进展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种植业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要,对于种植业的改良和提高来说,遗传改良技术一直是关键所在。

转基因技术在种植业中的应用,尤其是在植物遗传改良方面,近年来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转基因技术在植物遗传改良中的研究进展。

一、转基因技术简介转基因技术是指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将来自不同物种的基因或DNA片段导入到宿主细胞中,从而以改变宿主细胞和整个有机体的遗传信息。

转基因技术可以使植物在抗虫、抗病、耐旱、耐盐等方面的性状得到有效改善。

这项技术对现代农业的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转基因技术在植物遗传改良中的应用2.1 农业稳产增收在植物种植的过程中,植物常常遭遇各种环境压力和病虫害的侵袭,这些情况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产量。

如果运用转基因技术,将含有抗虫、抗病、耐旱、耐盐等抗逆性状的基因导入到植物中,不仅可以提高植物的抗逆性,也可以提高植物的生长和产量,最终达到稳产增收的目的。

例如,使用Bt基因将其导入到棉花中,可以使棉花对除炭疽病外的多种害虫表现出强烈的抗性,从而保证了棉花的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2.2 新品种的培育转基因技术还可以在植物遗传改良中培育出新品种,例如经过转基因改造的植物可以表现出其他植物所没有的优异性状,比如耐盐、耐旱、抗寒、抗病、抗虫等,但是也必须保证其安全性。

通过对基因的剪裁和重新组合,使其适应不同的自然环境,例如对主产区域状况和需求的精准调整和优化,可以大幅提高新品种的产量、品质和离子营养水平。

2.3 拯救灭绝物种随着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许多珍稀濒危物种濒临灭绝的境地。

在这种情况下,转基因技术可以被用来拯救灭绝物种——通过在其DNA上插入其他物种的基因,使其具有另一种抗病、抗虫的能力。

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使这些物种重新获得生存的能力并在自然环境中重新生长繁衍。

三、转基因技术存在的问题尽管转基因技术在植物遗传改良中具有巨大的潜力,但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玉米转基因研究进展

玉米转基因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1005-0906(2000)03-0014-04玉米转基因研究进展3赵久然,郭景伦,滕海涛,尉德铭,郭 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北京100089)[摘 要] 玉米转基因的方法主要有农杆菌、基因枪、PEG介导等方法,受体主要是愈伤组织和幼胚等生活较旺盛的部位。

目前在玉米上的成功应用是抗玉米螟的Bt转基因玉米、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等种类。

转基因技术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关于环境和食物链的问题。

也就未来玉米的转基因发展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玉米;转基因;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S513103513[文献标识码]A 转基因也称重组DNA技术,创立于1972年。

1985年首先在烟草上获得转基因植株。

随着研究的深入,植物基因工程在农业上取得了巨大进展。

到1997年初,美国已经批准的转基因田间实验已经达到2584项,批准17例转基因植物商业化释放。

我国已经批准商业化生产4项,环境释放4项,中间实验10项(吴志平)。

转基因可以使优良的生物基因在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进行交流,将其他生物上的优良基因转移到玉米内,弥补某些遗传资源的不足,丰富种质库。

玉米是我国和世界主要农作物之一,是植物遗传研究的模式植物,玉米的生产对于解决世界和我国的粮食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有必要了解玉米基因现状。

1 玉米中的转基因技术111 转基因的主要技术类型农杆菌是转基因中经常应用的一种手段。

根癌农杆菌是许多双子叶植物肿瘤病的病原菌,其中带有一种T i质粒,其中的DNA能够转移到植物基因组上,而使植物得到转化。

利用农杆菌在双子叶植物中的转化已经十分完善,但是因为玉米等单子叶植物不是其天然的寄主,转化工程比较困难。

G rismly(1987)年将玉米条锈叶病毒的cDNA克隆到[收稿日期]2000-03-24[作者简介]赵久然(1962-),男,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目前主要从事玉米新品种选育、高产优质配套技术及种子产业化等研究,承担多项国家和北京市课题。

转基因动物应用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转基因动物应用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3、生物反应器:转基因动物可以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具有重要价值的生 物制品,如药物、工业原料等。
然而,要实现这些目标,还需要在政策、技术和社会接受度等方面取得更多 的支持。
三、关键技术
转基因动物应用的关键技术包括基因编辑技术和合成生物学等。基因编辑技 术可以通过对动物基因进行精确的改造,实现对动物性状的改良。合成生物学则 通过设计和构建新的生物部件,实现对动物基因组的全面改造。这些技术的不断 发展,为转基因动物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结论
总的来说,转基因动物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虽然仍存在一些技术和社会层 面的挑战,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挖掘,转基因动物将在未来生物 科技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国际合作、政策推动和公众教育,我们可 以期待转基因动物在未来的发展中实现更多的突破和创新。
引言
转基因动物研究是生物技术领域的一项重要前沿课题,旨在通过改变动物的 遗传信息来提高其性能、增强其抗性或用于疾病治疗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 步,转基因动物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从提高畜禽生产效率到治疗人类疾病等 方面,转基因动物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次演示将介绍转基因动物的研究进 展及未来发展趋势。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需要科研人员继续深入研究转基因动物的机制和安全性 问题,并加强国际合作和技术交流。同时,需要制定更加科学、严格的法规和伦 理指导原则,以确保转基因动物研究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结论
转基因动物研究是生物技术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巨 大的价值。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科研人员已经在提高畜禽生产性能、增强抗性、 构建疾病模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然而,仍需转基因动物的安全性、法规 和社会接受程度等问题。未来,随着科研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法规体系的不断完善, 转基因动物研究将有望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加重要的贡献。

安全转基因技术研究进展

安全转基因技术研究进展

转化 技术 、终止 子技术 、雄 性不育 技术 、外 源基 因删除 技术 。其 中, 源基 因删 除技术 为实现 转基 因 生物的安 外
全 应用 展 示 了诱人 的前景 。最后,对探 索新 的安全 转基 因技 术策 略保 障转基 因生物安全 提 出 了建 议。
关 键词 :转基 因生物;生物安全性;安全转基因技术;外源基 因删除技术
Ad n e n t a g nec n a nm e tt c o o i s va c s0 r ns e o t i n e hn l g e Z NG Qi Z NG J e g, U nF n Z HA a , HA nF n F We — e g, HANG Ho gJ g, UA Wl . n n i n —i Y N e J n n u
综 述
安全 转基 因技术 研 究进展
张茜 ,张金凤 ,付 文锋 ,张鸿景 2 袁文 军
1 北 京 林 业 大 学 ,林 木 育 种 国 家工 程 实 验 室 ,国家 林 业 局 树 木 花 卉 育 种 与生 物 l程 重 点 开 放 实 验 室 , 木 、 . T 林 花卉 遗 传 育 种 教 育 部 重 点 实 验 室 ,北 京 10 8 ; 003 2 河 北 省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院 , 家庄 0 0 6 : . 石 50 1 3 河 北 省 围场 满 族 蒙 古族 自治县 林 业 局 ,围场 县 0 85 . 640
摘 要 :转基 因生物安全性 问题 已5起 了公众的普遍担忧, 重制约 了转基 因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近年来,研 『 严
究 者探 索 了不 同 的技术 策 略来 解 决转 基 因生 物 的安全 性 问题 ,安全 转基 因技术 成 为 当前 转基 因研 究 的热 点之

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研究进展1.转基因技术概述转基因技术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它物种中,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遗传物质得到改造的生物在性状、营养和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类需要的目标转变。

其主要过程为:从生物有机体复杂的基因组中,分离出带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或者人工合成目的基因;在体外,将带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连接到能够自我复制并具有选择标记的载体分子上,形成重组DNA分子;将重组DNA分子引入到受体细胞(亦称宿主细胞或寄主细胞);带有重组体的细胞扩增,获得大量的细胞繁殖体,从大量的细胞繁殖群体中,筛选出具有重组DNA分子的细胞克隆;将选出的细胞克隆的目的基因进一步研究分析,并设法使之实现功能蛋白的表达。

转基因技术根据人们的意愿操作, 对基因进行修饰、改造, 从而定向地改变生物遗传特征, 培育生物新品种的技术。

简而言之转基因技术就是把大自然不同物种的优秀基因组合到另一个新的物种里面,新的基因信息可以按照要求转入另一种机体, 借以提供一种手段来改造农作物的性状和改良家畜品种, 或生产安全高效的药物, 或制作预防严重疾病的疫苗, 或进行基因治疗, 或制作一系列的食品或蛋白质等,它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 对于发展工业生产和医药学,解决人类的粮食、健康、能源、环境等问题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意义。

转基因按照对象可分为植物转基因和动物转基因。

1.1植物转基因植物转基因是基因组中含有外源基因的植物。

它可通过原生质体融合、细胞重组、遗传物质转移、染色体工程技术获得,有可能改变植物的某些遗传特性,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剂等的作物新品种。

而且可用转基因植物或离体培养的细胞,来生产外源基因的表达产物。

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的遗传转化方法主要有农杆菌介导法、病毒介导转化法、基因枪转化法、电激转化法、花粉管通道法、真空渗透转化法以及聚乙二醇介导法等。

1.1.1农杆菌介导法农杆菌介导的大豆遗传转化最早始于1985 年。

转基因作物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转基因作物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转基因作物的现状与研究进展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农业生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如何在有限的耕地上生产更多的粮食,如何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保持农作物的高产和品质成为了当代农业科技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而在这个过程中,转基因技术,一种可以改变农作物基因组成的技术,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转基因作物是指人为将外源基因导入农作物中,以改变其基因组成,使其具有新的性状或性能。

转基因作物改进了植物的抗病性、抗虫性、耐药性等方面,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转基因作物也引发了不少的争议。

一方面,转基因作物可以为人类带来诸多好处。

例如,转基因玉米能够抵抗玉米螟等虫害,不仅增加了玉米产量,还降低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了环境污染。

转基因水稻也能够增加水稻植株的抗性和耐盐碱性,使其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为有限的耕地提高了生产能力。

另一方面,由于人为操纵了植物的基因,转基因作物也被认为可能会带来不可预测的健康风险和环境风险。

虽然多项研究表明,转基因食品没有明显的食品安全问题,但是这种技术的风险仍然存在着不确定性,需要科学家们持续关注和研究。

在转基因作物的研究中,一些新的技术逐渐成为了重要的研究方向,为转基因作物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例如,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精准地切除或修改某个基因,与传统的转基因技术相比,基因编辑更为安全,也更为可控。

不仅如此,基因编辑还可以通过人为改变植物的基因组,实现更多元化的农作物品种。

此外,在转基因作物的研究中,科学家们还注重了将转基因作物的性状与疾病、营养等方面进行关联,进一步增加作物的使用价值。

例如,通过修改某个基因,科学家成功地让作物中产生更多的维生素A,从而减少视力丧失病例,提高了食品的营养价值。

总的来说,虽然转基因作物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争议和风险,但是在当前农业生产面临的挑战下,其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科学家的不断努力和研究,转基因作物的应用范围和功能将不断拓展,为我们创造出更多的生产和生活便利。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研究的新进展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研究的新进展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研究的新进展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转基因食品也逐渐走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然而,由于其涉及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对其安全性评价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正因为如此,近年来,国内外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本文将就其中的一些新进展进行介绍。

一、研究对象的扩展以往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多是局限于对单一基因转移的作物进行评价,比如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等。

而现在,研究对象的范围已经扩展到了多种转基因食品。

比如,近年来国外就对一种名为CRISPR-Cas9的转基因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应用,这种技术可以实现对多种植物品种进行基因编辑。

这就意味着,在未来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中,将涉及到更多种类的转基因食品。

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传统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方法主要是基于生物学、化学和营养学等方面进行分析。

而如今,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采用系统生物学的方法进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

这种方法包括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器官水平甚至到整个生物水平来进行综合评估。

这种方法相对于传统方法来说,更加细致、全面,更容易发现转基因食品的潜在问题,对未来的食品安全评价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三、安全性评价的长期性过去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多以短期和中期评价为主,而如今,研究人员开始注重对转基因食品的长期安全性评价。

长期安全性评价可以更好地反映出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使得人们更加放心地消费。

同时,也需要注意的是,长期安全性评价的时间跨度需要足够长,这样才能够准确地反映出转基因食品的潜在问题。

四、合理科普对于广大公众来说,转基因食品一直存在一定的警惕心理。

因此,在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研究中,科普教育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这不仅可以帮助公众理性看待转基因食品,也可以预防不必要的恐慌和误解。

因此,在未来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应该加大对科普教育的宣传力度,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转基因食品。

总之,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研究是一个不断更新的领域,前景十分广阔。

转基因技术的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

转基因技术的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

转基因技术的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转基因技术是一种将外源基因嵌入到生物体中,从而增强或改变其特定功能的方法。

自从转基因技术问世以来,它牵动着人们的心弦,引发了惊人的争议。

一方面,多数科学家和生产商认为,转基因农作物可以提高作物耐病能力和适应性,增加生产量,从而解决全球粮食短缺和营养不良;另一方面,对生态环境、动植物的影响还有潜在的人类健康风险问题等因素却成为了反对转基因技术的主要表述。

本文将对转基因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1. 转基因农作物的研究进展2006年,中国通过了第一个转基因大豆的商业化申请,标志着中国转基因技术商业化进程正式启动。

中国的转基因作物种类正在迅速扩展,种类已经包括棉花、玉米、水稻等多个品种。

近年来,转基因技术的可持续发展趋势日益明显,逐渐形成了高效、安全的基因工程技术路线。

2. 转基因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科学家们正在不断探索基因组编辑技术,不仅可以准确地修改、删除和插入基因,还可以在不改变DNA序列的一些细微变化中精细调节基因表达,同时也可以增强技术的可重复性和效果。

例如,具有“修剪”功能的CRISPR-Cas系统,不仅用于研究和基因治疗,同时也代表了农业文明中的一个巨大的机遇。

预计,未来基因编辑技术将成为改良传统作物的一种新手段,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在转基因技术应用上,肯定还有更多的变化和挑战。

未来,人们需要进一步优化转基因作物品种的设计,以下导表达的肖像表达改进的抗逆性。

相信在人类长期坚持开放创新的方式下,拥有高效、精准和安全的基因工程技术是有可能的。

3. 转基因技术的未来应用前景在转基因技术的未来应用前景上,我们认为转基因肉类是一种非常值得探索的产品——尤其是用于参数环境下的生产。

从持续性视角来看,肉类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的主要经济命脉。

然而传统的养殖方法却面临了许多挑战,如临床病毒传染,(改进中的不善利用资源)。

纵观全球各地的转基因动物实验,许多科学家都表示,转基因养殖动物要么增加抵抗病毒的能力,要么提高粮食利用率,要么提高农产品的质量,甚至还可以在避免生荷尔蒙、激素和抗生素的使用,并减少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

转基因技术的新进展

转基因技术的新进展

转基因技术的新进展转基因技术是一种在生物体内部插入陌生基因序列的技术,它在植物育种和畜牧业生产中具有广泛应用。

基于生物学原理,转基因技术可以通过插入目标基因来使生物产生新的特定蛋白质,以实现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植物抗病能力的目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转基因技术也不断取得了新的成果,本文将对转基因技术的新进展进行讨论。

一、转基因技术在粮食产业中的广泛应用转基因技术在粮食产业中的应用尤为广泛。

我国南方地区的水稻产量较高,但是由于病虫害和环境因素等影响,稻谷的产量和质量很难保证。

因此,科技工作者利用转基因技术对水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良,并成功地开发出了多个转基因水稻品种。

其中最为经典的便是绿色革命的代表之一“金稻”,它使得我国稻米的含铁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因此也被誉为“问鼎”世界的“黄金米种”。

类似的,转基因技术也在玉米、小麦等其他作物的育种中广泛使用。

通过插入外源基因,可以使得作物获得更高的产量、更快的生长速度以及更强的抗病能力。

这样的技术进步不仅能够促进粮食产业的发展,也为解决全球粮食问题提供了一定的技术保障。

二、肉类产业中的新进展除了植物领域的进展,转基因技术也在畜牧业中取得了很多的成果。

以瘦肉型猪的育种为例,科技工作者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在猪体内插入一些特定的基因,可以使得猪获得更少的脂肪,并拥有更为优质的肉质。

这样的技术进步受到了全球农业界的高度关注,不仅推动了我国的畜牧业的发展,也使得可持续的农业发展的目标逐步变为现实。

三、可持续发展的新视野转基因技术不仅可以用于传统农业作物和畜禽育种,它也可以成为实现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技术。

例如,在种植中草药和蔬菜方面,转基因技术可以提高植物本身的药效,建立更为稳定的种植体系。

自然保护领域的研究者们也希望利用转基因技术进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减缓环境退化的进程。

自此,转基因技术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关乎生产技术和农业产能的提高,也成为了人们探索远程星球农业模式的一种可靠途径。

转基因技术在大豆育种上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转基因技术在大豆育种上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转基因技术在大豆育种上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摘要:近年来,转基因技术在大豆上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建立高效再生体系和稳定地遗传转化体系方面,随着遗传转化技术的发展,我国已获得了抗病、抗虫转基因的大豆植株并取得突破性进展。

本文就大豆遗传转化在受体系统(器官发生受体系统、体细胞胚胎发生受体系统、原生质体受体系统)以及转化方法(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大豆转基因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豆;遗传转化;转基因;农杆菌;基因枪1 大豆再生体系研究进展大豆的组织培养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一直到80年代分别建立了组织、细胞、原生质体水平的植株再生技术,为大豆的外源DNA导人提供了有效的受体系统。

1.1 大豆体细胞胚胎发生再生系统大豆体细胞胚胎发生本身繁殖快、单细胞起源、两极性等优点,是遗传转化的基础,不会出现嵌合体问题,而且体细胞胚团高密度高质量,遗传上稳定,可以一次获得大量植株;体细胞胚团可以在适宜的条件下保存,仍然具有再生能力,因此是基因枪和农杆菌转化的最适宜的受体系统。

大豆体细胞胚胎发生再生系统采用的外植体主要为未成熟子叶、胚轴、完整幼胚。

诱导培养基主要为Ms以及改良培养基,生长调节物质主要为2,4.D和NAA。

80年代初期,Christianson等旧1以幼胚轴为外植体,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首先获得再生植株。

随后,Ranch等对2,4.D诱导的大豆未成熟胚的体细胞胚胎发生系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

Lazzeri等用10mg.L~2,4.D诱导了大豆幼胚子叶的体细胞胚胎发生。

他们认为2,4一D诱导大豆体细胞胚胎发生虽然频率高,但形态不正常,难以萌发形成完整植株。

NAA诱导的大豆体细胞胚胎发生虽然频率低,但是形态正常,可以不经过愈伤组织而直接生成子叶期体细胞胚。

最后获得可育再生植株。

周思军等通过大豆幼胚培养,经过体细胞胚胎发生和组织培养获得再生植株,并对影响大豆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

转基因研究的现状及进展

转基因研究的现状及进展
(3)不了解哪些基因操纵多数生理进程,不了解基因表达的发育操纵和组织特异性操纵的机制。
(4)制作转基因动物的效率低,这是目前几乎所有从事转基因动物研究的实验室都面临的问题,也是制约着这项技术普遍应用的关键。
(5)对传统伦理是一种挑战,对人类的生存有必然的负面作用等。
固然,咱们不能因为这些缺点的存在就否定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价值。因为它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配合其他相关的生物技术将具有广漠的应用前景。随着这一技术日趋成熟,许多问题有望慢慢取得解决。
我国已经开展了棉花、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等方面的转基因研究,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多研究功效,尤其是在转基因棉花研究方面成绩突出。但是,真正进行大规模商业化的品种却并非很多。真正规模种植的只有抗病毒甜椒和延迟成熟西红柿、抗病毒烟草、抗虫棉等6个品种。有专家以为,我国一样也存在着大量的转基因食物,市场调查显示,在我国市场上70%的含有大豆成份的食物中都有转基因成份,像豆油、磷脂、酱油、膨化食物等等,因此很多公众实际上是在不知不觉中和转基因食物有了联系。另外我国一些入口食物中含有转基因成份。在我国流行的快餐食物店麦当劳和肯德基的食物中,转基因的含量也都很高。
迄今为止,转基因牛羊、转基因鱼虾、转基因粮食、转基因蔬菜和转基因水果在国内外均已培育成功并已投入食物市场。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平安委员会委员、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彭于发研究员介绍,全世界的转基因作物在问世后的7
年中整整增加了40倍,转基因生物以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为多,其中植物是最普遍的。从1983年研究成功后,转基因作物从1996年的170万公顷直接增加至2003年的6770万公顷,有5大洲18个国家的700万户农户种植,其中转基因大豆已占全数大豆种植的55%,玉米占11%,棉花占21%,油菜占16%,这些作物的国际贸易出口额也在增加。

转基因食品成分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转基因食品成分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转基因食品成分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转基因食品成分检测技术是一种用于确定食品中是否存在转基因成分的分析方法。

转基因食品是指通过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将外源基因导入食品作物中,使其具有新的特性或优势的食品产品。

转基因食品在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方面引起了广泛关注,因此开发准确、快速、可靠的转基因食品成分检测技术非常重要。

目前,转基因食品成分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PCR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是最常用的转基因食品检测方法之一、它可以特异性地扩增转基因植物中的特定DNA序列,并通过电泳分离和检测扩增产物来确定食品中是否存在转基因成分。

2.即时PCR法:即时PCR法是PCR技术的一种改进,可以在PCR反应过程中实时监测扩增产物的积累。

这种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快速分析的优势,适用于大规模的转基因食品筛查。

3.数字PCR法:数字PCR法是一种新的转基因食品检测方法,可以实现对样品中转基因成分的绝对定量。

与传统PCR方法相比,数字PCR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能够在低转基因成分水平下检测到微量的转基因成分。

4.荧光定量PCR法:荧光定量PCR法是一种利用荧光染料标记的探针对转基因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与传统PCR法相比,这种方法可以减少误判概率,提高检测灵敏度和可靠性。

5.下一代测序技术:下一代测序技术是目前最先进的基因测序技术之一,可以对DNA样品进行高通量的测序分析。

利用这种技术,可以对转基因食品样品中的整个基因组进行测序,并确定是否存在转基因成分。

总体来说,转基因食品成分检测技术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这些技术不断提高着转基因食品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为监管机构和消费者提供了更可靠的食品安全保障。

然而,由于不断涌现的新的转基因食品和转基因成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以满足市场需求并确保食品安全。

新型转基因技术的研究进展

新型转基因技术的研究进展

新型转基因技术的研究进展转基因,是指通过人工干预,将特定的基因导入到目标生物体细胞中,并使其继续遗传下去。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转基因技术也由传统的基因编辑技术向更加高效、精准和安全的新型技术转变。

本文将就新型转基因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CRISPR/Cas9技术的广泛应用CRISPR/Cas9技术是近年来最受关注的新型转基因技术之一,它是一种基于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序列和Cas9蛋白的基因编辑技术,能够对基因进行精准剪切甚至更改。

这项技术因为具有成本低廉、高效率、精度高、可扩展性强等优点,已经在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植物方面,CRISPR/Cas9技术已经被应用于小麦、水稻、玉米、番茄等多个作物的基因编辑,大大缩短了传统育种的时间。

同时,通过CRISPR/Cas9技术的改造,植物还可以获得更好的品质、抗性和适应性。

在动物方面,CRISPR/Cas9技术也已经被用于猪、奶牛、小鼠等多个物种的基因修正和改造。

通过编辑动物基因,可以提高其产量、减少某些疾病的发生率,还可以用于基因治疗等方面。

二、CRISPR/Cas9技术的安全问题虽然CRISPR/Cas9技术广泛应用,但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最显著的是它可能会“闯入”非目标基因,从而引发意想不到的变化和后遗症。

此外,由于CRISPR/Cas9技术具有高度普适性,可能被黑客用于犯罪和破坏。

专家们目前正在积极研究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引入放大自注册项限制因子的技术,通过“自我检测自我修复”的方式,避免了CRISPR/Cas9技术的误切和误修。

三、RNA干扰技术的发展RNA干扰技术是一种采用小分子RNA干扰或靶向RNA分子的技术,能够抑制细胞中的特定基因表达。

在基因编辑、基因治疗等领域,RNA干扰技术也有着重要作用。

转基因杨树研究进展

转基因杨树研究进展

转基因杨树研究进展转基因技术是指通过人为的方式,将外源基因引入到植物或动物的基因组中,从而使其具备其中一种特定的性状或功能。

转基因杨树是指利用转基因技术对杨树进行改良和优化,使其具备更好的生长特性和抗逆性能。

近年来,转基因杨树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首先,研究人员成功地利用转基因技术,将抗虫和抗病基因导入杨树中,从而使其具备更强的抵抗虫害和病害的能力。

例如,研究人员通过转基因技术将来自于苹果、樟脑树和南美榆的抗虫基因导入杨树中,使其对杨木天牛和斑点叶蝉等害虫具有较强的抗性。

同时,研究人员还利用转基因技术引入了来自拟南芥和土壤杆菌的抗菌基因,使杨树在抗病方面也有了显著提升。

其次,转基因杨树的研究还包括改善杨树的生长特性和木材质量。

研究人员利用转基因技术,成功地调控了杨树中相关的生长调控基因,使杨树在高温、干旱和寒冷等恶劣环境下能够维持良好的生长状态。

此外,研究人员还通过调控杨树中木质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使其产生更多的木质素,提高木材质量和耐久性。

然而,尽管转基因杨树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但也面临诸多挑战和争议。

其中,转基因植物对生态环境的风险和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等问题被广泛关注。

此外,转基因杨树作为一种农作物,还需要面临伦理道德问题、法律法规问题和市场接受度问题等方面的挑战。

因此,未来的研究应继续探索转基因杨树的潜力和应用前景,同时需要加强对其生态和环境风险的评估和管理,并加强公众对转基因杨树的科学认知和社会接受性。

只有在科学和人类福祉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利用转基因技术来改善杨树的品种和产业,推动林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趋势

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趋势

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趋势近年来,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备受关注,其研究和应用已经覆盖了许多领域,包括基础科学、医疗健康、环境保护、农业产业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基因工程技术的新进展基因工程技术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操作的技术,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其研究领域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例如,CRISPR基因编辑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对植物、动物和人类基因进行编辑;细胞夹杂技术则是在多种细胞之间进行交流与相互作用,为人类医疗健康领域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基于人工智能的基因预测技术和计算机仿真技术也为基因工程技术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虽然基因工程技术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技术,但该技术的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和挑战。

例如,基因编辑技术会带来新的道德和法律问题,如何平衡风险和益处是实现技术研究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二、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前景转基因技术是在基因水平对生物进行改良的技术,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例如,转基因农业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耐病性和适应性,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类口粮需求。

此外,转基因植物和转基因菌株也可以生产工业原料和药物;转基因猪可以产生更多的蛋白质和疫苗,以帮助人类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

然而,转基因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风险。

例如,转基因植物会对农业生态系统造成潜在的影响,如导致生态系统不平衡、对有利昆虫和蜜蜂等害虫进行杀灭等。

然而,广泛使用转基因作物种植可以减少使用化肥和农药,从而减少污染和环境影响。

因此,对于转基因技术的应用,需要平衡风险和收益,制定科学和严格的监管政策。

三、基因工程及其应用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基因工程技术和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

未来几年将会出现新的研究领域和应用方向,如基因工程医学的应用将变得更加成熟和广泛,例如基于个体定制基因的治疗方式、低成本基因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等;基于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的基因工程技术也将带来多种新的技术突破。

转基因育种研究进展(精选)

转基因育种研究进展(精选)

作物转基因育种研究进展摘要:近年来,植物基因工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转基因技术由于其巨大的产业价值,特别是在作物品质改良、产量和抗逆性提高等方面的明显优势,一直是国际农业高新技术竞争的焦点和热点。

本文主以棉花、玉米、水稻为例就转基因育种技术在作物上的研究进展进行相关的介绍。

关键词:作物,棉花,玉米,水稻,转基因育种,研究进展植物转基因技术是指利用重组技术、细胞DNA培养技术或种质系统转化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基因组,并能在后代中稳定遗传,同时赋予植物新的农艺性状,如抗虫、抗病、抗逆、高产、优质等。

常规育种常常受有性杂交亲和性的制约,而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打破物种界限、克服有性杂交障碍,快速有效地创造遗传变异,培育新品种、创造新类型,大大缩短新品种育成的时间。

因此,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植物转基因技术也蓬勃发展[1]。

1 转基因棉花育种的研究与进展近年来,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生物技术来创新棉花种质资源和培育新品种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极大地推动了棉花遗传育种的发展[2]。

中棉所是世界上唯一可以同时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花粉管通道法、基因枪轰击法快速获得转基因抗虫棉新材料的技术平台,能将植物嫁接技术成功应用于转基因棉花的快速移栽,成活率超过90%。

未来3~5年,中棉所将挖掘、整合与优化抗病、抗除草剂等基因10个,筛选高产因子、高品质纤维等基因或分子标记150个,创造转基因棉花育种新材料100份以上,培育重大新品种(组合)3~5个。

1.1转抗虫基因1991年成功将外源Bt基因导人棉株中,1992年人工合成了全长1824bp的CrylAb和CrylAc融合的GFMCry1A基因,并于1993年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和外源基因胚珠直接注射法成功导入晋棉7号、中棉12、泗棉3号等主栽品种,获得了高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棉花株系;包含CryIAc和AP基因双价抗虫基因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冀合321胚性愈伤组织,经6代筛选后培育出抗棉铃虫90%的纯合品系,且农艺性状均优于对照。

转基因番茄研究进展

转基因番茄研究进展

转基因番茄研究进展摘要: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已经获得延熟、抗病、抗虫、抗逆、抗除草剂和品质改进的转基因番茄,并主要介绍转基因技术在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进展,此外简单介绍了转基因番茄的优势及其展望。

关键词:转基因番茄进展番茄〔Lycopersicon eseulentem.Mil〕是茄科( Solanaceae) 番茄属( Lycopersicon) 的一年生或多年生植物,是世界上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

番茄需求量大,种植广泛,同时对其的遗传理论研究较为深入,番茄已经成为蔬菜基因工程研究的模式植物之一,且在1994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例商品化生产的转基因作物——转基因延熟番Flavr-SavrTM,其由美国Calgene公司培育成功并获准进入市场。

其后几年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抗病虫害、抗除草剂、抗逆和高品质的优良番茄品种。

番茄的基因转化技术主要采用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化方法。

此外,黄永芬等[1]利用花粉管导入法进展番茄的基因转化,将整合了抗冻蛋白基因的Ti 质粒直接注入番茄子房或花粉管中进展转化获得了抗冻番茄。

1.转基因番茄研究进展1.1延熟转基因番茄目前利用基因转化技术延熟番茄有两种方法,一是抑制细胞壁的降解,二是抑制乙烯的合成,在防止其腐烂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1.1抑制番茄细胞壁降解的研究细胞壁水解酶对果实的成熟有促进作用,通过抑制阻止细胞壁水解酶活性,可抑制果实细胞壁的降解,延缓成熟与衰老。

主要包括两类酶,一类是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可将细胞壁中的多聚半乳糖苷降解为低聚半乳糖苷,在果实成熟过程中,PG的mRNA水平可提高100倍。

叶志彪等[2]将PG基因的Hindfi 片段反向克隆在植物转化载体Bin19的花椰菜病毒( CaMV) 的35S启动子和3' 端非翻译区( nos) 终止子之间,经农杆菌与番茄无菌苗子叶外植体共培养,获得转化植株,这种转反义PG基因的番茄果实中,PGmRNA水平及PG酶活性在果实成熟阶段明显降低。

转基因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转基因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转基因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作者:马文良来源:《食品安全导刊》2018年第04期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快速发展,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也在不断增加,转基因作物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然而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也引起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和组织的广泛关注。

转基因作物与自然选择导致的进化不同,自然选择是一种十分缓慢的进化,转基因作物由于基因受到了人为的修改,使这些作物能够迅速改变,因此这些作物的安全性很难判断。

为了维护人们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已有超过40个国家相继颁布了转基因相关产品的标识制度。

转基因作物的检测技术转基因作物不仅种类众多、数量庞大,而且深度处理会造成转基因成分的部分或完全降解,极大地增加了检测难度。

为了更好地落实标识管理制度,还需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开发新的检测方法。

目前针对转基因作物的检测技术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蛋白质水平上的检测技术,例如免疫印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试纸条法和蛋白质芯片法等;另一类为基于核酸水平上的检测方法,常见的有核酸分子杂交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基因芯片法以及等温扩增法。

蛋白质水平的检测技术转基因作物所转入的外源基因通过表达会产生外源蛋白,通过抗原抗体的免疫反应对外源蛋白进行分析即可实现对转基因玉米的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ELISA是蛋白质检测中应用最广的技术之一,但是使用ELISA检测转基因作物不仅需要良好的抗体,而且还需要稳定的标准品来制作标准曲线,所以商业化的转基因ELISA检测产品并不多。

ROMER LABS?作为世界知名的转基因检测产品生产商及第三方实验室之一,其产品的抗体有着高灵敏、高特异性的特点,且在试剂盒中包含了稳定的标准品,确保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ROMER LABS?试剂盒的原理是以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为基础,同时结合酶的高效催化反应的一种高灵敏度蛋白检测方法。

目标蛋白与固相载体上的抗体会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再结合酶标的抗体或抗抗体,就能够利用酶的标记作用实现目标蛋白的检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物转基因技术的研究进展摘要:作为生物技术领域的前沿,转基因技术已在多种植物上取得重大进展。

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作物转基因技术的三大主流方法: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介导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并阐述了这几种转基因技术在水稻、小麦、棉花、玉米、大豆,甘薯等几种主要农作物的应用进展状况。

关键词:转基因技术、农作物、应用Genetically Modified---转基因,简称GM,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体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再从结果中进行数代的人工选育,从而获得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

而其衍生出的转基因技术就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目的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达到改造生物的目的,即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

1983年比利时科学家Montagu 等人和美国Monsanto 公司Fraley等人分别将T- DNA上的致瘤基因切除并代之以外源基因,获得了世界上第一株转基因植株———转基因烟草。

自此之后,作物转基因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截至目前,几乎所有的作物都开展了转基因研究,育种目标涉及到高产、优质、高效兼抗性及多用途等诸多方面.一批抗病、抗虫、抗逆、抗除草剂等转基因作物已进入商品化生产阶段.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2 月13 日在京发布的1 份报告显示,全球27 个国家超过1800 万农民,2013 年种植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比2012 年增加了500 万公顷。

此外,首个具有耐旱性状的转基因玉米杂交品种亦于2013 年在美国开始商业化。

据该报告显示,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于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18 年中增加了100 倍以上,从1996 年的170 万公顷增加到2013 年的1.75 亿公顷,其中美国仍是全球转基因作物的领先生产者,种植面积达7010 万公顷,占全球种植面积的40%。

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创始人兼荣誉主席、本年度报告作者Clive James 表示,目前排名前10 位的国家种植转基因作物的面积均超过100 万公顷,这为将来转基因作物的多样化持续发展打下了广泛基础。

在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中,有19 个为发展中国家,8 个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种植面积连续2 年超越发达国家。

目前,作物遗传转化的方法有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电激法、PEG 法、脂质体法、低能离子束法、超声波介导法、显微注射法、花粉管通道法等.但在当前作物基因工程研究中,主要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花粉管通道法,这三种转基因技术也相对较为成熟.一、农杆菌介导法农杆菌介导法是指农杆菌侵染植物时,受到植物受伤后释放的酚类物质的刺激,活化质粒上Vir 区基因的表达,将质粒上的另一段DNA(T-DNA)共价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上,在植物体内表达而改变植物的遗传特性。

农杆菌介导法的转化效率受众多因素影响,如农杆菌侵染外植体的影响因素、外植体再生能力的内在因素和环境条件(pH、温度和光照条件)等[32],此法具有流程简单、仪器设备便宜、拷贝数低[33],且基因沉默少,转移的基因片段长等优点。

农杆菌介导法是获得第一个转基因植物的方法,迄今为止,农杆菌介导法获得的转基因植物占转基因植物总数85%,已成为植物基因转化首选方法。

二、基因枪介导法基因枪法又称微弹轰击法,是将外源基因包裹在直径1~2 nm的钨或金颗粒表面,加速轰击植物外植体靶组织,穿过植物细胞壁和细胞膜而将外源基因带入植物细胞。

因此,通过该方法进行DNA的转移过程不受外植体基因型的限制,可以将外源基因转移至几乎所有的植物细胞、组织器官和原生质体中。

最早的基因枪是由美国Cornel 大学的Sanford 等在1987 年研制成功的。

目前基因枪介导法在小麦中应用最多,其次是玉米和水稻。

优点是不受外植体范围的限制,且载体构建相对简单,但基因枪介导法存在转化效率低、外源DNA片段大小不明确、多拷贝整合比较多、容易发生基因沉默现象等缺点,不利于外源基因在宿主中的稳定表达,而且成本高,操作比较复杂,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局限性[44]三、花粉管通道法上世纪70 年代,周光宇等结合我国远缘杂交的成功经验,提出了DNA 片段杂交假说,为建立花粉管通道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而后周光宇等从分子水平上加以验证,模拟授粉杂交设计出花粉管通道转基因技术,成功地将外源海岛棉DNA 导入陆地棉,培育出抗枯萎病的栽培品种,正式创立花粉管通道法.该方法是在植物授粉后,将含有目的外源基因的DNA 溶液注射或涂抹到子房,利用植物开花,受精形成的花粉管通道,将外源的DNA 导入到受精的卵细胞中,最终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伴随着受精卵的发育而形成转基因新个体.尽管花粉管通道法获得的转基因植株,在性状方面的确发生了明显的变异,但由于缺乏确切的分子生物学证据,致使国内外一些学者对其可靠性提出了质疑.花粉管通道法最突出的优点是不依赖组织培养人工再生植株,技术简单,不需要装备精良的实验室,常规育种工作者易于掌握等.然而由于受到转化时间、转化时温度和湿度、转化载体的DNA 浓度及受体植株花粉发育状态的影响,目前该方法的转化效率仍然较低.外源DNA 片段与受体染色体组交换和重组的随机性决定了转基因后代变异性状也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多向性.外源DNA 导入引起变异的种类多、范围广、幅度大,使得对后代的筛选变得很复杂.转基因技术在大豆上的应用大豆起源于中国,不仅是人类主要的油料作物和植物性蛋白来源,而且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在我国粮食安全及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我国大豆种植受自然条件等逆境因子制约常造成减产,同时大豆品种适种范围窄,严重影响优良品种的大面积种植。

2011 年已达到1.6 亿hm2,增长94倍,转基因大豆作为主要的转基因作物,占据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47%(7 540万hm2)。

其中以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Roundup ready soybean,RRS)种植为主[1]。

Hinchee首次报道成功获得大豆转基因植株[3],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RR大豆)和高油酸大豆(HO大豆)在国际上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转基因大豆类型不断增加。

我国研究者主要在大豆抗病虫害、抗逆性及大豆油分等重要农艺性状方面获得转基因植株。

国外转基因大豆产业化引领世界转基因作物的快速发展。

如美国Monsanto公司利用基因枪轰击方法将编码5-烯醇-丙酮酸莽草酸-磷酸合成酶(EPSPS)基因转入大豆,培育出Roundup Ready转基因大豆并大面积产业化[10]转基因技术在水稻上的应用水稻是人类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世界上有二分之一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中国人口众多,是大米生产和消费的大国,水稻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改变,水稻生产受到越来越多的不利因素的限制,如病虫害、环境污染等,严重制约了水稻的高产和稳产,所以必须进行品种改良。

自1988 年获得第一批转基因水稻以来,研究者利用转基因技术对传统的水稻进行改良,成功地获得了许多具有高产、抗性、营养乃至药用价值的转基因水稻。

1991 年Christou 等利用基因枪法轰击水稻幼胚,获得转基因籼稻和粳稻植株,并发现转化性状能传递到子代并符合孟德尔遗传分离规律,同时利用分子生物学杂交证实了外源基因已稳定整合到子代植株中[11,抗除草剂基因转入水稻既可获得抗除草剂水稻品种,也可作为一个遗传标记导入杂交稻组合,以保证杂交稻的制种纯度.除抗除草剂、改良品质基因外,抗病虫、抗逆基因、高产以及与C4光合作用相关的PEPC 基因等都已应用于水稻的遗传转化[12].转基因技术在玉米上的应用玉米为粮、饲兼用的主要作物之一, 在世界农业生产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国为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 对玉米的需求与日俱增。

1986 年Fromm 等用电击法把抗除草剂p at基因转入玉米原生质体中, 开创了玉米遗传转化研究的先河[ 3] , 之后世界转基因玉米研究的发展历程经历了转化方法的探索阶段、直接遗传转化方法的研究与发展阶段, 现已进入商品化阶段。

被批准商品化的转基因玉米主要有两种: 抗虫( Bt ) 转基因玉米和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

转基因技术在甘薯上的应用甘薯(Ipomoea batatas Lam.),又名红薯、白薯等,广泛种植于世界100 多个国家,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作物,同时也是新型的能源植物,具有产量高、营养丰富、用途广泛等特点。

,在我国种植已有400 多年的历史,种植区域除高寒地区外,几乎遍及全中国,主要分布于华南、华东和华北等地区,是世界最大的甘薯生产国[1]甘薯营养丰富,含有多种成分,包括多糖、可溶性蛋白、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和胡萝卜素等初级产物[1],养分平衡,并且具有抗癌、抗氧化、抑制胆固醇生成、抗糖尿病、抗高血压及增强免疫等多种保健功能[2。

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和人类对营养要求的不断提高,对甘薯的研究、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基因枪法也是甘薯有效地遗传转化方法。

目前,甘薯的转基因研究在抗除草剂、抗逆、抗病毒、抗病、抗虫及品质改良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生产对品种改良的要求。

转基因技术在枸杞上的应用枸杞( Lycium Chinense) 为茄科枸杞属落叶灌木植物,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

其中宁夏枸杞( Lycium barbarumL. ) 被认为是道地药材,是唯一被载入《中国药典》的枸杞品种[1]。

构建宁夏枸杞转基因系统,常用方法大同小异: 将外源基因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导入枸杞外植体,经过无性繁殖后得到试管小苗。

根据实际需要,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或无性繁殖的过程有所不同。

目前,利用该技术已获得了抗虫、抗高渗、抗重金属、抗肝炎、可分泌HIV 壳体蛋白的转基因枸杞试管植株,但只有抗蚜虫转基因枸杞在试验园区有较大面积种植。

转基因枸杞系统的建立Wang 等[2]1991 年首次建立了转基因枸杞再生系统,后由Du 等[3]优化。

用叶盘法将含有新霉素磷酸转移酶-Ⅱ( NPT -Ⅱ) 基因的根癌农杆菌导入枸杞离体组织,经过愈伤组织、生芽生根过程后可形成完整植株。

NPT -Ⅱ酶的活性检测和DNA 杂交表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枸杞基因组,并可以表达。

转基因技术在棉花上的应用1987年,美国Ageacetus[3,4]公司首次成功获得转Bt基因的棉花植株,当时转Bt基因棉的毒蛋白毒性较低,没有实际生产价值。

目前的转基因棉花的品种有抗虫,抗除草剂,抗病,品质改良。

印度棉花研究中心称,调查显示,抗虫棉花在保护作物免遭虫害侵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杀虫剂用量从2001年的46%下降到2006年的26%,2009-2010年的21%,农民广泛拥护抗虫棉的使用,在印度,90%以上种植的是转基因棉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