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

合集下载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尿的形成过程,知道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各器官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尿的形成过程,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 难点:肾单位的结构及尿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

2. 利用动画演示尿的形成过程,增强学生的理解。

3. 设计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泌尿系统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

2. 制作尿的形成过程动画演示。

3. 准备实践活动所需材料。

4. 分组讨论的问题及指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泌尿系统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关注泌尿系统的组成。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各器官的作用。

3. 课堂讲解利用动画演示尿的形成过程,详细讲解肾单位的结构及功能。

4. 实践活动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尿的形成过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5.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人体生理健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持泌尿系统健康。

7. 板书设计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肾: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泌尿系统组成及功能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尿的形成过程的理解。

3. 考察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如能正确描述尿的形成过程。

4.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对保持泌尿系统健康的生活习惯的认识。

七、课后作业1. 绘制泌尿系统图,并标注各器官名称及功能。

2. 写一篇关于如何保持泌尿系统健康的小短文。

3. 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等,以便于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医院泌尿科,实地了解泌尿系统的相关知识。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的设计通过回忆“血液”的组成和血浆的功能之一是运输代谢废物等,由人体产生的废物等必须得及时地排出体引入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接着由学生总结出人体在生命活动中产生的废物种类,由我讲解排泄和排遗的概念;再由排泄主要是以尿的形式进行的来引入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

这样的导入顺其自然,合情合理。

二、新课教学的设计1.制作flash动画“进入肾脏的三管液体的流动”及视频资料“肾的结构等”,引导学生从中获取与肾脏相关的知识。

由flash动画“进入肾脏的三管液体的流动”作出推想:⑴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⑵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关系2.将课本中的资料分析分解为三分资料,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去分析问题、发现问题、作出假想、得出结论等。

在其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抽象思维的能力等。

这是突破本节难点的策略之一。

3.制作flash动画演示尿液形成的两个过程“过滤与重吸收”,由此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这是突本节难点的策略之二。

4.教学内容的顺序更动为:先讲尿液的形成,再讲尿液的排出,再总结出泌尿系统的组成。

目的是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更多的时间获取信息,更多的时间去分析数据,以便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巩固练习和布置作业的设计由于本节内容量大,学生自始到终都处在教师的引领下积极地主动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状态,实际用于练习的时间不多,故此环节我将之设为由学生对照板书进行小结,教师则用彩色笔勾出重点的方式,然幻灯片显示两道思考题供学生课后思考。

所设计的思考题,其中一道为理论联系实际的题(见幻灯片7),另一道为拓展练习题(见幻灯片8),要求学生能够灵活地将本节知识与上一章血液循环的内容联系起来。

[教学理念]采用认知发现说的问题解决法进行教学。

即创设一个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或推想,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信息,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能。

在这种方式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主动的建构新认知结构的过程,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新的认知结构是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并将新旧知识相联系而建构起来的。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教案标题:尿的形成与排出教学目标:1. 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和主要组成成分。

2. 理解尿液的排出方式和作用。

3. 掌握尿液形成与排出的相关专业术语。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投影仪、幻灯片或教学板书、实验器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使用幻灯片或教学板书展示一个尿液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尿液的认知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你们曾经想过尿液是如何形成和排出的吗?知识讲解:1. 通过讲解幻灯片或教学板书,介绍尿液的形成过程和主要组成成分,包括肾脏的过滤、重吸收和分泌功能,以及尿液中的水、废物和溶质。

2. 解释尿液的排出方式,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作用。

实验设计: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模拟尿液的形成过程。

2. 提供实验器材和材料,如玻璃漏斗、滤纸、砂糖溶液和水。

3. 引导学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验:a. 将砂糖溶液倒入玻璃漏斗中,代表血液进入肾小球。

b. 观察滤液通过滤纸的过程,代表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c. 将滤液倒回玻璃漏斗中,加入一些水,代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d. 观察滤液的变化,代表肾小管的分泌作用。

e. 最后,将实验液倒入容器中,代表尿液的排出。

实验讨论:1.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比较实验前后液体的变化。

2. 提问学生:你们认为实验中的滤液和尿液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知识总结:1. 教师进行知识总结,强调尿液的形成与排出过程。

2. 学生记录重要的知识点和关键术语。

拓展活动:1. 学生小组展示他们设计的实验,并分享实验结果和观察。

2. 引导学生思考:尿液的形成与排出对维持身体内环境的稳定有什么重要作用?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尿液形成与排出的小论文,包括相关知识和实验结果的分析。

2. 鼓励学生使用图表和实验数据支持他们的论点。

评估方法:1.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来评估他们对尿液形成与排出的理解程度。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案)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案)

教学过程(1)肾的形态特征是怎样的?(2)肾的结构分为哪几部分?(3)为什么肾的皮质部分比髓质部分颜色深?4.入球小动脉内流动的是动脉血,出球小动脉内流动的是静脉血。

对吗?为什么?5.形成尿液的器官是什么?这个器官与哪些血管相连?这与血液循环有什么关系?6.血液在肾单位中是怎样流动的?探究二:尿液的形成1.通过比较血浆与肾小囊中液体成分差异,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作用有什么特点?2.通过比较尿液和原尿成分的差异,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3.健康人一昼夜能够形成150升原尿,但是排出的尿液只有1.5升,这是什么原因?探究三:尿液的排出1.尿液和血浆的成分有什么不同?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了哪些物质?2.水对人体是非常重要的,而排尿时会失去大量的水,为什么人在缺水的情况下还要排尿呢?(三)教师精讲点拨1.体内废物排出的两种方式:(1)排泄:人体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2)排遗:消化后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

2.肾单位的结构中,肾小球是个毛细血管球,属于循环系统,又是肾脏的结构,属于泌尿系统,因此属于双系统;肾小球两端连的血管都是动脉,且肾小球、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内流的都是动脉血,原因是在肾小球处没有消耗氧气。

3.入球小动脉较粗,出球小动脉较细,这样能保证肾小球处有较高的滤过压;出球小动脉两端连的都是毛细血管网,一端是肾小球毛细血管网,一端是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

4.尿的形成过程:5.血液成分的变化:6.血浆中的大分子蛋白质不能被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但小分子蛋白质可以。

所以,原尿中含有少量的蛋白质。

7.与血液相比,原尿中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与血浆相比,原尿中没有大分子蛋白质;与原尿相比,尿液中没有葡萄糖;与血浆相比,尿液中没有大分子蛋白质和葡萄糖。

8.与肾动脉相比,肾静脉中明显减少的物质有尿素、氧气等。

(四)知识迁移。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教学设计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教学设计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分析血浆、原尿和尿液成分的数据,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验人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关注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

(2)尿液的形成过程。

2、教学难点(1)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尿液形成过程中物质成分的变化。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括泌尿系统的组成示意图、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尿液形成过程的动画等。

2、模型:肾单位模型。

3、实验材料:新鲜的猪肾、解剖盘、解剖刀、镊子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张人体泌尿系统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每天排出的尿液是怎么形成和排出的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奥秘。

”(二)讲授新课1、泌尿系统的组成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泌尿系统的组成示意图,讲解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同时,介绍各个器官的位置和功能。

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暂时储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2、肾单位的结构教师展示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结合模型,讲解肾单位的组成,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

肾小球:是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的血管球。

肾小囊:套在肾小球的外面,下接肾小管。

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

3、尿液的形成过程(1)肾小球的过滤作用教师播放肾小球过滤作用的动画,讲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教师播放肾小管重吸收作用的动画,讲解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教学重点:1. 泌尿系统的组成。

2.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教学难点:1.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2.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机制。

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图片展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尿液的形成过程。

2. 动画演示:通过动画演示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机制。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向学生介绍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展示图片:展示泌尿系统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其组成。

3. 展示动画:播放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过程。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机制。

第二章:肾脏的结构和功能教学目标:1. 了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肾小球和肾小管的作用。

教学重点:1. 肾脏的结构。

2. 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功能。

教学难点:1. 肾小球和肾小管的作用。

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图片展示肾脏的结构。

2. 动画演示:通过动画演示肾小球和肾小管的作用。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功能。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向学生介绍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2. 展示图片:展示肾脏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其结构。

3. 展示动画:播放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作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功能。

第三章:尿液的形成过程教学目标:1. 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

2. 掌握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的作用。

教学重点:1. 尿液的形成过程。

2. 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的作用。

教学难点:1. 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的作用。

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图片展示尿液的形成过程。

2. 动画演示:通过动画演示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的作用。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的作用。

尿的形成和排出优质课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优质课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胶南市藏南镇中学逄焕香一、教学设计概述(一)教材内容分析《尿的形成和排出》侧重于从尿液形成的生理结构和功能的角度来安排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规律,结合具体的事例和生活中的材料,编者编写了这些内容:泌尿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和尿的排出,还有观察与思考和资料分析,通过所提供的材料,引导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理解尿液形成的大致过程,并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互适应的基本观点,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可增强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并感悟健康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1、因为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习基础一般,但他们学习生物已快一年了,已掌握了一般的基础知识,并且探究学习中容易和生活实际相联系,敢于质疑,并且做到了学中用、用中学的好习惯。

2、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难度并不很大,但对各种能力的培养上有所差异,在分析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时,学生的理解能力也许会有欠缺。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②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科学推测能力以及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讲究卫生,注重健康,形成人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重点:概述尿液的形成过程教学难点:描述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四)教学突破引导学生观察泌尿系统的构成及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分析尿液形成过程中各物质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五)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种多媒体课件和泌尿系统的模型,学生提前预习本节内容搜集有关尿液的资料。

(六)教法和学法本课教学总的设计思想是通过多种开放式的教学活动,构建互动的课堂教学形式,努力体现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提供来自于生活中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理解。

尿的形成和排出-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一、概述
本节课将主要探讨尿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我们将学习到人体是如何通过肾脏、泌尿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来将废物物质如尿素、尿酸等排出体外的。

二、尿的形成过程
人类的肾脏通过不断的过滤血液来将废物物质从血液中清除出去。

这些废物物质包括尿素、尿酸、氨和各种盐类等。

这些废物物质被清除出去后形成的液体称为原尿。

原尿在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处理后,被输送到肾盂中。

在输送的过程中,肾小管对原尿中的有用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水分等的重吸收。

经过重吸收处理后的尿液,被称为终尿。

三、尿的排出过程
人体通过泌尿系统来排出尿液。

泌尿系统的主要部分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泌尿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将人体的废物物质排出体外。

在泌尿系统中,肾脏排泄出来的终尿经由输尿管输送到膀胱中。

在膀胱中,尿液被暂存,等待排出。

当尿液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人体会通过排尿的方式将尿液排出体外。

当人体感觉到排尿的需要时,膀胱内的肌肉会开始收缩。

同时,尿道口的门也会打开,尿液顺着尿道排出体外。

当大便排出后,肛门会进行收缩以防止尿液和大便共存。

四、小结
在这节课中,我们深入了解了尿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肾脏作为泌尿系统的重要部分,通过过滤血液和重吸收的方式将废物物质从血液中清除出去。

在泌尿系统中,膀胱的收缩和尿道的门的打开才实现了排尿的过程。

通过学习这一知识,我们加深了对人体泌尿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认识,也明白了人体排泄废物的过程。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人体的泌尿系统组成及其功能。

理解尿的形成过程,包括滤过、重吸收和分泌。

掌握尿液排出的途径和机制。

1.2 技能目标能够使用图表和模型展示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能够进行简单的尿液检测实验,了解尿液成分。

1.3 情感目标培养对身体健康的重视和自我保护意识。

培养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泌尿系统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输尿管:作用和位置膀胱:储存尿液的作用尿道:排尿的通道2.2 尿的形成过程滤过:血液在肾小球中的过滤作用重吸收:有用物质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分泌:废物和多余物质被排出体外2.3 尿液排出机制排尿的信号传导过程膀胱的收缩和松弛尿道的开启和关闭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功能和尿的形成过程。

利用图片、模型等辅助教具进行直观展示。

3.2 实验法进行简单的尿液检测实验,观察尿液成分。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理解尿的形成过程。

3.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尿液排出的机制和健康生活方式。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彼此的理解和观点。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

收集学生的小组讨论记录和实验报告。

4.2 知识测试进行尿的形成和排出相关的知识测试,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分析学生的测试成绩,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具和材料泌尿系统模型、图片和图表尿液检测实验器材和试剂5.2 教学媒体使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进行辅助教学。

提供相关的在线资源和阅读材料,供学生自主学习。

第六章:教学过程6.1 引入新课通过引入问题或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尿的形成和排出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泌尿系统的重要性及其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6.2 讲授泌尿系统组成使用泌尿系统模型、图片和图表,讲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分享自己的理解。

6.3 尿的形成过程实验进行简单的尿液检测实验,观察尿液成分。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教案:“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目标:1.理解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2.掌握尿液的组成成分以及其排除废物的作用。

3.能够描述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并理解肾小球、肾小管和肾单位的作用。

教学重点:1.尿液形成的过程以及尿液的组成成分。

2.肾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肾小球、肾小管和肾单位的作用。

教学难点:1.理解肾小球和肾小管在尿液形成中的作用。

2.理解尿液的排出过程。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5分钟):1.教师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人体是如何产生和排出尿液的吗?”2.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记录学生的回答。

知识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肾脏的结构,并介绍肾脏的基本功能。

2.教师讲解肾脏中的肾单位,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的作用。

3.教师讲解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

4.教师讲解尿液的组成成分以及尿液中废物的排出方式。

小组讨论(10分钟):1.学生组成小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a.肾脏的结构和功能是什么?肾脏是如何形成尿液的?b.尿液中的主要组成成分是什么?这些组成成分的排出方式是什么?c.肾小球和肾小管在尿液形成中的作用是什么?合作学习实践(25分钟):1.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负责人,负责整理小组成员的讨论结果,并准备汇报。

2.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讨论。

3.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和澄清。

实验探究(30分钟):1.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模拟实验,以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

2.实验步骤:a.将黑胶纸卷成管状,并用夹子夹住一端,做成“尿液收集管”。

b.在黑胶纸管上贴上多层滤纸,做成“肾小球”。

c.将水倒入“肾小球”中,观察滤液流入“尿液收集管”。

d.根据实验现象,讨论并总结尿液的形成过程。

3.学生完成实验后,进行实验报告的书写。

小结和评价(10分钟):1.教师进行小结,复习尿液的形成过程和肾小球、肾小管的作用。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回答问题:“你认为你对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有了什么新的了解?你有什么问题或困惑?”3.教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进行总结。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知道尿液的形成过程。

2. 使学生掌握排尿的意义,了解排尿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2. 尿液的形成过程3. 排尿的意义4. 排尿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尿液的形成过程,排尿的意义。

2. 教学难点:尿液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尿液的形成过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4. 进行实物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尿液是从哪里来的吗?尿液有什么作用?”2. 讲授新课1. 讲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2. 展示多媒体课件,讲解尿液的形成过程3. 讲解排尿的意义及其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3. 课堂互动1.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4. 实物操作1. 学生动手操作模型,加深对肾脏结构的理解2. 学生观察尿液样本,了解尿液的成分5. 总结反馈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3. 布置作业:绘制肾脏结构和尿液形成过程的思维导图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对肾脏结构、尿液形成过程和排尿意义的理解,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评估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 实物操作:检查学生在操作模型时的准确性和理解程度,评估学生的动手能力。

4. 作业完成情况:通过学生提交的思维导图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医学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了解肾脏疾病和健康饮食。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观察尿液样本,进一步了解尿液检测的知识。

3. 开展健康宣传活动,让学生向家人和朋友宣传排尿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教案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教案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教案基础信息课题名称:尿液的形成与排出教材:人体与健康教材年级:高中生物课教学目标:1.了解尿液的形成与排出的过程;2.了解尿液的组成成分及其功能;3.掌握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重点:1.了解尿液的形成与排出的过程;2.了解尿液的组成成分及其功能。

教学难点:1.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1.人体器官模型;2.教学PPT。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5分钟)1.教师出示图片问学生:“你们知道人体的废物是怎么排出体外的吗?”2.引导学生们思考并回答问题,然后介绍尿液的形成与排出。

第二步:尿液的形成(25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肾脏的位置,并讲解肾脏的结构与功能。

2.引导学生了解肾单位的结构(肾小球、肾小管)及其功能。

3.讲解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4.通过实例解释尿液的形成过程:滤过、再吸收和排泄,确保学生对尿液形成过程有清晰的了解。

第三步:尿液的排出(20分钟)1.教师解释尿液形成后的储存和排出方式。

2.讲解尿液从肾脏到膀胱的过程。

3.解释排尿的神经调节。

第四步:尿液的组成及功能(20分钟)1.教师介绍尿液的主要组成物质,如水分、尿素、尿酸、氨、尿酸盐等。

2.讲解尿液中各组成物质的功能和重要性。

第五步:总结与提问(10分钟)1.教师进行简要总结,并强调尿液的形成与排出对维持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性。

2.进行提问环节,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巩固。

教学拓展:1.请学生在家中收集相关的资料,并做一份关于尿液形成与排出的小册子;2.鼓励学生观察自己的尿液,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尿液的形成与排出,通过讲解肾脏的结构与功能,使学生了解尿液形成的基本过程和肾单位的作用。

通过教学PPT和实例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尿液的形成与排出过程。

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问题回答。

此外,拓展活动的设置也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范文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范文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通用12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定位《尿的形成和排出》是一级主题“人与生物圈”中二级主题“人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的内容。

本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之后安排的,起到一个延伸和完善的作用。

第五章内容为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如果缺乏泌尿系统等排泄相关结构,调节只能是一纸空文。

因此这一章节也为后面内容做铺垫,才能使教学具有整体性。

本节课包括“肾”、“尿液的形成”和“尿液的排出”三部分内容,并安排了一个演示实验、一个观察思考和一个分析讨论。

希望通过学习学生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泌尿系统的图片,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2、通过观察肾及相关的示意图,说出肾的结构特点;3、通过观看视频,分析图表数据,区分血浆、原尿及尿液,并能描述尿液的形成过程。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肾结构和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肾结构的精妙性,认同其形态结构特点与其形成尿液是相适应的;2、让学生养成好的卫生习惯,确立珍爱生命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排泄的概念;肾脏的结构;尿的形成过程。

2、教学难点:肾单位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

二、学情分析1、心理和生理特征:七年级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敢于质疑和讨论,对于生物学这门课充满兴趣但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优于理性思维,自控能力较差,自主探究能力还不够强。

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地完成学习任务。

2、知识现状:他们学习生物学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基础。

学生学习的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呼吸及物质的运输等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1一、教材内容分析《尿的形成和排出》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消化、物质的运输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

本节是本章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解决好尿的形成和排出,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课标要求学生能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交流讨论尿液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二、学情分析学生学习生物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基础,他们思维活跃,敢于质疑和讨论,对于生物学这门课充满兴趣。

在生活中,学生对尿的形成和排出这一生理现象虽熟悉,但对尿是怎样在肾脏中形成还不清楚,尤其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学生更是不了解,因此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形成尿液的过程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组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对血浆、肾小球中液体以及尿液成分的分析比较,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肾单位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形成人体结构和功能相互适应的观点。

(2)通过对泌尿系统卫生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保健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教学重点1、肾脏的结构2、尿液形成的过程五、教学难点1、肾单位的结构与尿液形成的关系。

2、尿液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六、教学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节内容,在教学中我以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为主线,以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为载体,主要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引导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和肾单位的结构,再根据对血浆、肾小囊中液体以及尿液成分的比较分析,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帮助理解尿液形成的过程,推测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壁的作用,从而解决尿是如何形成的这一教学难点,并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尿的形成和排出》说课教案常州市翠竹中学李红霞一|、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于尿的形成和排出,不要求学生掌握过多的有关肾脏形态结构方面的生理名词和概念,主要是通过观察与思考和资料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理解尿液形成的大致过程,并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互适应的基本观点。

由此可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概述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通过资料分析、观察与思考、讨论等学生自主学习,培养科学推测、科学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互适应的观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为:尿的形成过程。

二、重点的突出与难点的突破: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由“你知道人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中会产生哪些废物吗”这一学生不难回答的问题开始,引导学生运用分类的方法对这些废物进行分类,自然导出“排泄”与“排遗”的概念及区别。

由一句话:人体的“排遗”过程在前面的消化系统中已详细了解,本课来了解人体的排泄过程切入课题。

以提问:人体排泄的废物主要是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来完成,泌尿系统有哪些组成进入“泌尿系统组成”的教学:学生观察“泌尿系统组成图”,同时观察老师提供的泌尿系统模型,能比较容易地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结构的功能。

再小组合作学习81页讨论题,对泌尿系统进一步研究得出尿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密切关系的结论。

提问: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尿液在肾中是怎样形成的呢开始“尿的形成过程”教学:尿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肾单位是个非常微观的结构,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对这一结构不可能有任何了解,而且对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肾单位的理解也需要学生发挥想象,教材中有“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此图的作用是帮助理解以上难点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好这张图。

设计[看:说“发现”的话]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相关文字,结合观察图片,仔细理解文字和图片的内在含义,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教案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尿液的形成与排出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年级:八年级学科:生物教学目标:1. 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及排出途径。

2. 掌握肾单位结构和功能。

3. 能够描述尿液的主要成分。

4. 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 尿液的形成过程。

2. 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难点:1. 尿液的形成机制。

2. 肾脏的过滤与重吸收作用。

教学准备:1. 课件和教学图片。

2. 肾单位模型或图片。

3. 相关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人体排泄系统的组成。

2. 提问:尿液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排出体外的?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

2. 学生观察肾单位模型或图片,认识肾单位的结构。

三、课堂讲解1. 讲解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滤过、重吸收等环节。

2. 讲解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包括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等。

四、课堂互动1. 学生分享自主学习心得。

2.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探讨尿液形成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五、课后作业1. 绘制尿液形成过程的示意图。

2. 总结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尿液的形成过程。

2. 提问:尿液是如何排出体外的?二、课堂讲解1. 讲解尿液排出的途径,包括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皮肤等。

2. 讲解排尿的意义,如维持体内水分平衡、清除废物等。

三、课堂互动1. 学生分享课后作业成果。

2.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探讨尿液排出的重要性。

四、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关于尿液排出的实验。

2. 学生汇报实验设计,教师给予评价和建议。

五、总结与反思1. 总结尿液的形成与排出过程。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2. 课堂问答表现。

3. 实践活动参与度。

六、实验探究:尿液的形成教学目标:1. 了解实验原理,掌握实验操作步骤。

2.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尿液的形成过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的形成和排出
教学目标
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描述其他排泄途径;
教学重点和难点:排泄的概念,肾脏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

课前准备:准备人体泌尿系统及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收集或制作尿的形成的flash动画。

教学设计
重点和难点
1.本章的重点是排泄的概念,肾脏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

因为:
(1)学生对排泄的概念常常有不确切的认识。

他们从大众传播媒体得知排便、排尿都是排泄,这种错误认识往往是根深蒂固的。

若学习了人体生理卫生还不能扭转这个错误认识,不懂排泄的正确含义,本章的学习就失败了。

故排泄的概念是重点。

(2)肾脏是尿液形成的结构基础,尿液是排泄的主要途径。

本章的主题是排泄,主要介绍泌尿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故肾脏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是重点。

2.肾单位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是难点。

因为:
(1)肾单位结构复杂,又不能用眼直接看到。

即使有条件的学校,给学生创造在显微镜下观察肾脏切片的机会,学生也很难找到完整的肾单位。

而肾单位是产生尿液的结构单位,是看不到却很重要的关键知识点。

突破肾单位这个难点可为尿液的形成打好基础。

(2)尿液的形成过程难度更大。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涉及到原尿的形成与成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涉及到终尿形成与成分。

这里必须让学生明白肾单位中血液的来龙去脉和尿液的产生与排出途径,也就是说要血路、尿路都清楚。

然而,让学生理解看不到的结构与其功能确有难度。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同学们在每天的课间时不时地都要往一个地方去。

这地方是哪里?去干什么?人为什么要排尿、排便?
教学设计
教师:介绍排泄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排粪便是不是排泄?”。

学生:分析粪便的成分,比照排泄的定义,得出结论“排出粪便不算排泄”。

教师:给出排遗的定义,引导学生比较排泄与排遗的不同。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如何排出体外的?
学生:根据生活常识,归纳出排泄的途径:排汗、呼吸、排尿、排便。

教师:引出泌尿系统。

学生:有目的的观察泌尿系统的示意图,总结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根据结构特征结合书本,归纳泌尿系统各部分的功能。

根据所学知识,说出血液进出肾脏的路径并得出结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关。

教师: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给学生看尿的形成动画。

学生:根据动画思考:那些物质通过了滤纸,那些没通过?试述血液经肾脏的过滤后成分有何变化。

教师:介绍每个肾由100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每个肾单位犹如一个“过滤工厂”。

展示肾单位的示意图,,指出肾单位是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等组成的。

学生:阅读资料分析,比较尿液和血浆成分的变化。

教师:归纳血液、原尿、尿液成分的不同。

学生: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可以让小分子的物质通过,而大分子的物质仍留在血液中,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有过滤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原尿中大部分成分并没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它们去哪儿了?
学生:分析得出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

教师:出示尿的形成过程的flash动画。

学生:对照动画,试叙述尿的形成过程。

教师:肾脏形成的尿液是怎么排出体外的?
学生:回顾泌尿系统的组成图,说说尿的排出途径。

教师:提出排尿的重要作用和养成及时排尿的习惯。

教学反思
人体结构和生理的知识对学生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关系,理解人的各种生命活动,自觉养成卫生习惯有重要作用而且人体的结构和生理又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涉及的,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所以这部分知识较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但是日常积累的知识并不一定都是正确的、科学的,例如学生常把排尿和排粪便同视为排泄,认为尿液是在排泄系统中形成的等,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纠正不科学的认识。

就宏关而言,泌尿系统的组成是学生熟知的,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时易与学生产生共鸣。

但微观上,具体到肾单位,对学生而言又是陌生的,因此教师注意适时放映出示意图,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

肾脏的过滤作用,以图示为载体,便于理解,也为后面讲解肾小球、肾小囊壁的作用打下基础。

尿的形成过程距离生活常识较远,因此教师讲解完后,需以资料分析使学生比较出血液、原尿、尿液成分的不同,归纳肾单位各部分的作用,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表述出尿液形成的过程,避免了教师全盘托出,学生全盘接受的模式。

尿的排出过程这一知识点较简单,让学生自己描述,教师补充。

最后,教师提示注意泌尿系统的卫生。

课堂检测
1.尿液和原尿相比较,尿液中不含()。

A、葡萄糖
B、尿素
C、无机盐
D、葡萄糖和无机盐
2.当尿液中发现蛋白质和血细胞时,肾脏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A、肾小囊
B、收集管
C、肾小球
D、肾小管
3.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可是尿液的排出是间歇的,这是因为()。

A、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B、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
C、集合管有吸收尿液的作用
D、膀胱有贮存尿液的作用
4.人体中,下列哪一种血管内流动着含尿素最少的缺氧血()
5.某人尿量增加数倍,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A、肾小球
B、肾小体
C、肾小管
D、肾小囊
A上腔静脉 B肾静脉 C肺静脉 D下腔静脉
走进生活
夏天的尿液要比冬天的尿液少,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