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自考劳动关系与劳动法串讲资料(北大版)--2016年最新版考试必备
自考劳动法串讲
自考劳动法串讲第一章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一、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狭义上的劳动法,一般指国家最高立法机构制定颁布的全国性、综合性的劳动法,即法典式的劳动法,这样的法律对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进行统一调整。
我国于1994年7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该法于1995年1月1日开始实施。
狭义上的劳动法具有以下特征:1.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颁布的法律;2.该法统一适用于全国范围;(港澳台除外)3.该法内容包括涉及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各个方面。
广义上的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其特征:1.调整两部分社会关系,劳动关系;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
2.是法律规范的总称,不仅仅包括法典式的劳动法,也包括了宪法中的相关规定;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布的部门规章;地方性劳动法规;各部门联合颁布的规章等。
劳动法的渊源,劳动法的表现形式(识记,选择题)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指其所调整的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是指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社会劳动关系。
(选择题)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1.国家进行劳动力管理中的关系;2.社会保险中的某些关系,如生育保险、养老保险等;3.工会组织与企业在执行劳动法、工会法过程中发生的关系;4.处理劳动争议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关系;5.其他有关管理机关在监督劳动法执行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关系。
例题: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是()A.劳动者甲与劳动者乙发生的承揽合同关系B.公司与职工签署的入股协议C.家庭保姆与雇主签订的合同D.某青年被宾馆录用为服务人员签订的合同答案是D。
第二章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本章为劳动法发展历史,简单的掌握和了解即可。
2016年10月自学考试06089《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历年真题及答案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试卷(课程代码06089)本试卷分为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1页至第4页,共4页。
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上按要求填涂,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第5页,共1页。
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在现代社会,使得劳动关系成为经济社会最普遍、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由于劳动社会形式的A.差异性B.同一性C.趋同性D.对立性2.劳动关系的经济环境主要包括经济结构、市场状况和技术状况等因素,其中对劳动关系影响最为直接的经济因素是A.劳动力市场状况B.国际环境和失业状况C.技术状况D.所有制和分配制度状况3.劳动关系运行当中最主要、最直接的动因是A.市场需求B.国家政策C.人的需要和利益D.人的理想和信念4.被视为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劳动法规是A.法国1791年《夏勃里埃法》B.英国1799年《结社法》C.英国1802年《学徒健康与道德法》D.英国1875年《企业主和工人法》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试卷第1页(共5页)5.指出“在劳动关系系统中,行为主体、环境、意识形态以及规则网是构成劳动关系系统的基本要素”的学者是A.马克斯.韦伯B.邓洛普C.桑德沃D.安德森6.1974年,哈里.布雷弗曼在其论著《劳动与垄断资本》中首次阐述的理论是 A.变权管理理论 B.劳动过程理论C.利益相关者理论D.决策过程理论7.最早的工会组织形式是A.同行工会B.半技术与非技术工人工会C.白领工会D.行业工会8.新保守主义中最有影响力的政府理论是A.管理主义理论B.公共选择理论C.精英理论D.正统多元主义理论9.劳动力市场中最能体现社会正义的政策是A.社会保障立法B.最低工资立法C.最长工时规定D.劳动保护立法10.下列不雇主产业行动的是A.关闭工厂B.雇主充当罢工破坏者C.复工运动D. “好名单”“恶名单”11.我国劳动法的主要调整对象是A.劳动关系B.雇佣关系C.劳务关系D.人事关系12.我国劳动法对人的适用范围是有限的,以下不适用劳动法调整的人员是A.某商业银行的职员B.某国家机关招聘的实行合同制的驾驶员C.某县公安局的民警D.某乡镇企业的农民工13.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A. 10%B. 20%C. 25%D. 30%14.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A. 1小时B. 1.5小时C. 2小时D. 3小时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试卷第2页(共5页)15.以下不属于按照劳动合同期限来划分的劳动合同种类是A.固定期限劳动合同B.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C.全日制劳动合同D.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16.根据我国《劳动法》规定,以下属于劳动合同法定条款的是 A.试用期限 B.社会保险C.培训D.保守商业秘密条款17.以下不哮实施劳务派遣的工作岗位是A.促销员B.保洁员C.收银员D.财务会计18.我国国有企业实行企业民主的最基本形式是A.职工代表大会B.工会会员代表大会C.厂务公开制度D.工人监事和工人监事制度19.最早颁布的集体合同法律的国家是A.英国B.美国C.新西兰D.西班牙20.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A. 6个月B. 1年C. 18个月D. 2年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北京自考06089《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题库(444道)
北京自考06089《劳动关系与劳动法》1、不属于雇员范畴的是——[单选题]A 警察B 教师C 农民D 医生正确答案:C2、“劳动三权”不包括()——[单选题]A 集体交涉权B 决策权C 结社权D 争议权正确答案:B3、劳动关系的实质是冲突与()。
——[单选题]A 协调B 合作C 矛盾D 稳定正确答案:B4、以下不属于冲突的背景根源的是()——[单选题]A 广泛的社会不平等B 客观的利益差异C 劳动力市场状况D 工作本身的属性正确答案:B5、劳动关系理论中认为服员与企业的利益基本一致的学派是——[单选题]A 新保守派B 管理主义学派C 正统多元论学派D 自由改革主义学派正确答案:B6、自由改革主义学派主要关注的问题是——[单选题]A 减少不公平和不公正B 效渤最大化C 雇员忠诚度最大化D 均衡效率与公平正确答案:A7、新保守派主要关注的是()。
——[单选题]A 品牌价值最大化B 员工福利最大化C 经济效率最大化D 高层权利最大化正确答案:C8、管理主义学派主要关注的问题是()——[单选题]A 经济效率的最大化B 人员福利的最大化C 雇员忠诚度的最大化D 高层权力的最大化正确答案:C9、没有将新保守派思想作为其主流思想的国家是()——[单选题]A 美国B 加拿大C 瑞典D 爱尔兰正确答案:C10、传统型企业认为影响生产力的直接因素是——[单选题]A 生产工具B 劳动者C 劳动对象D 工会正确答案:B11、协约自治模式具体分为劳资抗衡和()。
——[单选题]A 劳资平衡B 劳资制衡C 劳资合作D 劳资独立正确答案:B12、不是亚当•斯密观点的是( )——[单选题]A 工资越低,利润越高B 工资越高,利润越低C 劳动是国民财高的源泉D 企业获得的利润是国民财富的源泉正确答案:D13、早期工业化时代,雇主为了获得暴利,往往会——[单选题]A 改善工作环境B 改进生产设备C 增加劳动强度D 减少劳动时间正确答案:C14、资本主义发展的微观基础是()。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法】知识串讲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法】知识串讲劳动法,作为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对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以及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劳动法是一门重要的课程,下面就为大家进行一次全面的知识串讲。
一、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劳动关系是劳动法的主要调整对象,它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实现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
劳动关系具有从属性、有偿性、职业性等特点。
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包括劳动行政关系、劳动服务关系、劳动团体关系等。
例如,劳动行政部门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就属于劳动行政关系;职业介绍机构与劳动者或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则属于劳动服务关系。
二、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一)劳动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原则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国宪法规定,劳动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这一原则体现了国家对劳动的重视和对劳动者的保护。
(二)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这是劳动法的首要原则。
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因此法律要着重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健康以及获得合理的劳动报酬等。
(三)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通过劳动法的调整,实现劳动力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用人单位之间的合理配置,提高劳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三、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据劳动法律规范,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它具有以下特征:1、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特定,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
2、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具有法定性,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由法律明确规定。
3、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双重属性,既有平等性,又有从属性。
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主体、内容和客体。
主体即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内容是指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客体则是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如劳动行为、劳动条件等。
自考劳动法串讲--简答题word精品文档11页
3.劳动法学与劳动法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劳动法学与劳动法有着密切的联系。
劳动法是我国法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而劳动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部门。
劳动法是劳动法学的研究对象,而劳动法学是劳动法在我国法学体系中的分支,劳动法学与劳动法也有明显的区别。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劳动关系和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它关系,而劳动法学则是以劳动法及其发展规律作为研究对象。
4.学习劳动法学的意义和方法?意义:学习劳动法学,可以使我们了解我国劳动法学的基本理论以及我国劳动法对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协调维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的重要性,也可以使我们了解劳动法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使我们更加自觉地学习和研究劳动法学,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法学的建立和发展。
1)学习和研究劳动法学要从我国国情出发;2)学习劳动法学要加强调查研究;3)学习和研究劳动法学还要善于用历史分析的方法;4)学习劳动法学还应对外国的劳动法学和国际劳动立法进行比较研究和借鉴。
6.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特征?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是指在实现社会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所在单位(即用人单位)之间的社会关系。
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具有以下特征:1)劳动关系是在实现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与劳动有着直接的联系;2)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提供生产资料的用人单位;3)劳动关系的一方劳动者要成为另一方用人单位的成员,并遵守用人单位的内部劳动规则。
7.劳动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劳动法的地位是指劳动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何种法律地位的问题,即是否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法律部门的划分主要取决于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性质和内容,劳动法主要调整劳动关系,这种关系具有区别于法律所调整的其他社会关系所特有性质,劳动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内容也有其特点,它不仅包括经济方面的内容,而且也包括政治方面的内容、文化方面的内容、人身保护方面的内容等。
自考劳动法考试背诵重点
劳动法考试背诵重点题型:单选题20*1+多选题10*2+名词解释题4*3+简答题3*5+论述题1*15+案例分析题2*91.劳动法:包括宪法规定的基本劳动制度及劳动主体的权利义务一系列子法、行政法规、规章及司法解释等。
2.劳动:契约上义务,从属的关系,职业有偿的劳动。
3.劳动法的渊源/劳动法的形式,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国际劳工公约;规范性劳动法律、法规解释。
其他如特别行政区法律、国际惯例等。
4.劳动法5功能:◆保护权益,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组织社会劳动,提高生产率◆规范市场,完善法律保障体系◆维护和发展稳定劳动关系,促定团结。
◆推进社会进步。
5.劳动关系: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
5特征:主体;存在过程之中;兼有双重性质;具有相互交错的特征;主要内容。
6.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劳动立法的7个主要内容及特点:缩短了劳动时间,扩大了适用范围;改善劳动条件;工资保障法律;工会组织合法地位的法律;社会保险法;解决劳资纠纷的法律。
7.当代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劳动法4特点:关系缓和。
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
经济全球化冲击和挑战。
信息化结构性影响。
8.国际劳动立法的4形式:组织章程。
公约和建议书。
组织的决议和会议结论。
对国际劳动组织章程以及公约的解释和“判例法”。
9.国际劳动立法的4内容(核心劳动标准):自由结社与集体谈判:废除强迫劳动:平等权:禁止使用童工10.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立法,指导思想和在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时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4条件:贯穿始终,体现核心和灵魂;执法的基本准则,法律规范的最高效力;立法和约束劳动执法相对的稳定性;立法、法和执法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11.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的5内容:维护合法权益;按劳分配;平等竞争与公平保护;劳动行为自主与劳动基准制约相结合;法律调节与“三方”对话相结合。
12.劳动法律关系:之间,在过程中,依据,形成的劳动权利与劳动义务关系。
劳动关系学自考复习资料
劳动关系学自考复习资料第一篇:劳动关系学自考复习资料*三方协商,指由政府,雇主,劳动者三方代表,根据一定的议事规则或程序,通过特定的形式开展协商谈判而形成的共同参与决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制衡的一种制度*三方协商的特点1三方主体的独立性2主体权利的对等性3协商过程的民主性4协商目的的合作性*政府在三方协商中的作用:*1组织作用:⑴政府在制定法律和重大经济政策,在调整劳关及相关劳动问题时,如制定工时制度,确定最低工资标准,劳动条件标准,劳动保护措施和社会保险福利制度等,都吸取并听取劳资双方的意见组织劳资双方共同进行讨论⑵对劳动力市场的宏观干预。
主要是根据法律创造条件,采取措施,促进失业人员就业,制定消除就业歧视的政策和措施,对雇主的大量裁员进行干预⑶对劳资双方的协商谈判,采取直接介入和间接介入,主动介入和被动介入,争议前介入和争议后介入等方式,进行协商,促使劳资双方合作,达成协议⑷实施劳动行政管理,全面规范劳资双方的行为2平衡作用:劳资双方在某一时期或某一问题上出现分歧,一方力量明显大于对方时,劳资关系的协商会困难重重,协商结果也不利于共同合作,这对于发展经济和安定社会都会产生消极影响。
政府的作用就是采取强硬的调整措施,使双方力量保持平衡。
特别是当劳工运动一旦危及到经济发展和雇主的利益时,政府往往会使用权力,对工会采取强硬措施,以平衡劳资关系。
其方法一般情况下是介入劳资双方进行调停,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采取强制手段3监督作用:现代社会中,政府对劳资关系的直接干预程度越来越小,而监督的作用于越来越强。
当劳资关系的调整进入劳资双方依法进行协商谈判,签订集体合同的时期后,劳资双方的行为纳入法制轨道,劳资关系的稳定具有了一定程度的法律保障。
因而政府在三方协商格局中主要发挥监督作用*4服务作用:⑴政府通过立法,建立完整的劳资关系法律体系,为劳资关系的法律调整提供依据,制定标准⑵按国际劳工组织1981年163号建议书的要求,政府部门对参加集体协商,集体谈判的劳资双方组织予以承认,并在谈判过程中提供必要的资料⑶政府对劳资双方在建立劳关,进行合作方面给予指导帮助,提供中介,咨询服务,发布各种信息⑷为劳资关系双方进行人员和业务培训,组织国际的合作与交流*我国三方协商机制的组织机构:中国劳关三方协商机制首先在部分省市进行试点,并取得积极效果。
劳动关系学自考串讲笔记
劳动关系学自考串讲笔记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第一节劳动关系的概述一、劳动关系的概念(一)劳动关系的内涵劳动关系是劳动者(雇员)与雇主(我国称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统称。
劳动关系究竟应包含哪些内容,一直存在很大争议。
一些学者将劳动关系界定在一个较窄的范围之内,仅指劳资之间、以及工会与管理方之间的关系。
另一些学者则采用更宽泛的定义,认为劳动关系覆盖了雇佣关系的各个方面,包括了与工作相关的各种问题。
(二)我国劳动关系的概念目前我国劳动关系的具体含义是指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经济社会关系。
劳动关系是发生在劳动过程中的社会关系,劳动过程即劳动力与生产资料两种要素的动态结合过程。
在我国,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还有其特定的内涵。
主要包括:(1)从主体上看,它是以职工(雇员)身份所从事的劳动。
(2)从目的上看,它是作为一种谋生手段的职业劳动。
(3)从性质上看,它是履行劳动法律义务的劳动。
(4)从形式上看,它是用人单位内部有组织的集体劳动。
二、劳动关系的本质劳动关系的本质是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它会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双方以集体协议或劳动合同的形式,甚至是以一种心理契约的形式,规定彼此的权利义务、是非曲直。
劳动关系双方选择合作还是冲突,取决于双方的力量对比。
力量分为劳动力市场的力量和双方对比关系的力量。
劳动力市场力量,反映了工作的相对稀缺程度,是由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供求中的稀缺性决定的。
双方对比关系的力量,是指劳动者进入就业组织后所具有的能够影响资方的程度,其中尤以退出、罢工、岗位三种力量最为重要:劳动关系的本质是劳资双方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的相互交织。
三、劳动关系主体劳动关系主体,是指劳动关系中劳动力的所有者和劳动力的使用者,即拥有劳动力的雇员(劳动者)和使用劳动力的雇主(用人单位)。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法】知识串讲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法】知识串讲劳动法,是保障劳动者权益、规范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
对于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朋友们来说,掌握劳动法的知识至关重要。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对劳动法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和讲解。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劳动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以及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
需要注意的是,公务员和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农村劳动者、现役军人和家庭保姆等不适用劳动法。
劳动合同是劳动法中的重要内容。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并且包含必备条款,如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等。
劳动合同的期限分为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
在签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劳动报酬也是劳动法关注的重点。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
在特殊情况下,如用人单位遇到生产经营困难、资金周转受到影响,在征得本单位工会同意后,可以暂时延期支付劳动者工资,但延期时间最长不得超过 30 天。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方面,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 8 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 44 小时。
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 1 天。
在法定节假日、年休假、婚丧假、探亲假、产假等期间,劳动者依法享受休假权利。
社会保险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制度。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劳动争议的处理也是劳动法中的重要环节。
自考劳动关系复习必看资料
1.劳动关系概念劳动关系,是指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它会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2.劳动关系主体劳动关系主体,是指劳动关系中劳动力的所有者和劳动力的使用者,即拥有劳动力的雇员和使用劳动的雇主。
从狭义上讲,劳动力的主体包括两方,一方是雇员以及工会为主要形式的雇员团体,另一方是雇主以及雇主协会。
从广义上讲,劳动关系的主体还包括政府。
3.冲突与合作的根源以及影响因素合作的根源:合作是指在组织中,管理方与雇员要共同生产产品和服务,并在很大程度上遵守一套既定制度和规则的行为。
合作的根源:被迫和获得满足。
被迫:指雇员迫于压力而不得不合作,即雇员如果要谋生,就得与雇主建立雇佣关系。
获得满足:(1)主要建立在雇员对雇主的信任基础之上,这种信任来自对立法公正的理解和对当前管理权力的限制措施。
(2)大多数工作都有积极的一面,这是劳动者从工作中获得满足的更重要的原因。
(3)管理方也努力使雇员得到满足。
冲突的根源:根本根源和背景根源。
前者是指由劳动关系的本质属性造成的冲突,后者是指由那些更加可变的,取决于组织,产业,地域,国家等因素的属性造成的冲突。
冲突的根本根源:(1)异化的合法化,(2)客观的利益差异,(3)雇佣关系的性质。
冲突的背景根源:(1)广泛的社会不平等,(2)劳动力市场状况,(3)工作场所的不平等,(4)工作本身的属性。
冲突与合作的影响因素:(1)文化因素,(2)非文化因素:a.客观的工作环境,b管理政策和实践,c宏观经济环境和政府决策。
(3)冲突和合作的根源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a人力资源策略的局限性,b理解工会和集体谈判制度。
、4.影响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1)技术环境,(2)政策环境,(3)经济环境,(4)法律和制度环境,(5)社会文化环境。
、5.管理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级代表国家:1.由组织行为学者和人力资源管理专家组成 2.关注就业关系中员工的动机以及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度忠诚度问题 3.雇员与企业的利益是一致的 4.雇员始终认为自己处于被管理的从属地位5.对工会的态度模糊,尊重已建立的工会,尽量避免建立新公会 6.基础是雇佣关系一元主义的信念和价值观。
(完整word版)劳动关系和劳动法复习资料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1、劳动关系-----是雇员(劳动者)与雇主(用人单位)之间在实现劳动的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经济利益关系的统称。
(名解)2、劳务关系---是劳动者与用工者根据口头或书面约定,由劳动者向用工者提供一次性的或是特定的劳动服务,用工者依约定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的一种有偿法律关系。
(名解)3、优势需要---在人的多种需要中,在某种条件下只会有一种需要排在第一位,在需要结构中占据优势,其他需要排在它的后边,这排在第一位的需要就是优势需要。
(名解)4、管理方--是指在生产组织中通过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职能,率领其隶属人员完成既定工作的各级管理人员。
(名解)5、三方协商机制---是指政府(通常以劳动部门为代表)、雇主和工人之间,就制订和实施经济与社会政策而进行的所有交往和活动,即由政府、雇主组织、工人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运作机制共同处理所有涉及劳动关系的问题。
(名解)6、雇主—是指一个组织中,使用雇员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且向雇员支付工资报仇的法人或自然人。
(名解)7、工会—由工人组成的旨在维护并改善其工作条件的连续组织。
(名解)8、劳动法---是国家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而制定和颁布的法律。
(名解)9、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由劳动法律规范调整而形成的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即雇员与雇主在实现现实的劳动过程中依据劳动法各自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
(名解)10、工资--是雇主依据国家法律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规定,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名解)11、事实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但劳动者在事实上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的一种劳动关系。
(名解)12、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
(名解)劳动合同鉴证,是指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审查、证明劳动合同真实性和合法性的一项行政监督、服务措施。
06089《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考试大纲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试行)课程名称: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课程代码:06089 2012年10月版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独立本科)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之一,它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性较强的课程。
本课程围绕劳动关系管理概述、劳动关系理论、劳动关系的历史和制度背景、管理方、工会、政府、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员工参与、惩处与申诉、集体谈判、集体合同、三方协商机制、劳动争议处理当代劳动关系的发展等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的核心问题,借鉴和整合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反映了劳动关系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全貌,系统地介绍劳动关系的框架、技术与管理方法和劳动法的制度构成及其应用,以构建其未来知识发展与职业发展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设置本课程,为了使考生能够牢固掌握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实用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有效进行劳动关系管理的实践工作,充分开发各项人力资源潜能,为实现组织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树立现代劳动关系管理理念,掌握劳动关系管理主要流程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学会用劳动关系管理理论与制度正确地分析和解决现代劳动关系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从事劳动关系管理工作的基本职业素养。
本课程的重点章节是第四、六、七、八、十、十三、十四章。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综合性。
它是《人员测评》、《工作分析》、《人力资源实验》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其他课程的基础课。
在学习本门课程前,需先修《经济法》、《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课程,掌握相关管理学和法学理论。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影响劳动关系的外部因素,理解劳动关系的概念和实质、个别劳动关系和集体劳动关系、合作的根源等概念,掌握对冲突的根源和背景的描述、冲突与合作的表现形式。
自考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自考复习资料_简答及答案汇总[1]
自考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简答及答案汇总简答:1.劳动关系的法律主要的三个功能?答:1)保护劳动关系双方的自愿安排并为之提供保护。
2)解决纠纷。
劳动法不仅赋予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和保障权,而且还规定了保证这些权利实现的司法机制,这是民主法制的基本要求。
3)确定基本劳动标准。
2.劳动法如何调整劳动关系?答:劳动法是通过平衡雇员和雇主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达到调整劳动关系的目的,通过规定雇员和雇主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将其行为纳入法制的轨道。
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同时,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权利与义务是一致的,相对应的。
劳动者的权利,即是用人单位的义务,反之,劳动者的义务,即是用人单位的权利。
为了强调用人单位的义务,我国《劳动法》第4条特别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
3.劳动法的本质是?答:是指由劳动法内容所反映并决定和影响劳动法存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劳动法的主旨是保护雇员即劳动者的利益;二是,劳动法所确定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标准,是劳动关系双方所遵循的最低条件和标准。
4.劳动法的特征是?答:1)是一个不断变革的过程。
2)是公法和私法的统一体。
3)遵循三方性原则。
4)更具有国际性。
5)遵循综合调整两种劳动关系原则。
6)是实体法和程序法的统一体。
5.劳动关系的法律类型主要有哪些?答:1)宪法。
2)法律。
3)劳动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行政规章6)法律解释7)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6.简述劳动关系的调整机制?答:1)法律调理机制:劳动关系在社会关系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对劳动关系进行规范和调整,是各国劳动法的重要任务,也是劳动法产生的社会条件。
自考《劳动法》复习资料完整版
节
知识点名称
主观题
第一节劳 动法律关 系概述
1、名词解释:劳动法律关系一般认为,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 劳动法律关 间,在实现劳动过程中依据劳动法律规范而形成的劳动权利与劳动义务关系。 系的概念★
第四节劳 动法基本
原则
维护劳动者 合法权益原
则★★
1、试述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论述题)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和劳 动法的基本要求,结合法律部门基本原则的确认依据,我们认为劳动法的基本原 则应包括以下五项: (1)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 (2) 贯彻按劳分配原则 (3) 坚持劳动者平等竞争与公平保护原则 (4) 实行劳动行为自主与劳动基准制约相结合的原则 (5) 坚持法律调节与“三方”对话相结合的原则
3
1、试述劳动合同的订立原则。(论述题) (1) 合法原则。合法原则,亦称遵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原则,它是劳动合 同有效的前提条件。这一原则的具体要求是:第一,劳动合同的当事人必须具备法 定资格;第二,劳动合同的内容必须合法;第三,劳动合同的形式要合法,除非全 日制用工外,劳动合同需要以书面形式订立。 (2) 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是指劳动合同的内容应当公平、合理。将公平原则作 为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可以防止劳动合同当事人尤其是用人单位滥用优势地位; 损害劳动者的权利,有利于保护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和平衡当事 劳动合同订 人之间的利益。 立的概念和 (3) 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原则。所谓平等,是指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 原则★★ 所谓自愿,是指劳动合同的订立,完全出于合同当事人的意愿,任何一方不得强制 对方接受某种条件,第三人也不得干涉劳动合同的订立。协商一致,是指在订立劳 动合同的过程中,劳动合同订立与否、劳动合同内容如何,应当在双方当事人以协 商的方式达成一致意见的基础上确定。 (4) 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当事人在订立、履行合同,以及劳动合 同终止后的全过程中,都要诚实、讲信用,相互协作,将诚实信用原则作为指导劳 动合同当事人订立合同、履行合同的行为准则,有利于保护劳动合同当事人的合法 权益,更好地履行合同义务,如果劳动合同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而法律又没有规 定的,可以根据诚实信用原则进行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题回顾
主要研究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政策、策略 和实践的学派被称为( ) A.新保守派 B.管理主义学派 C.正统多元论学派 D.激进学派
B
第三节 劳动关系调整模式
串8:劳动关系的调整模式
冲突的 制度化
1914年到 1944年 二次世界大 战和经济大 危机 行为管理理 论
政府干预产业 发展实施宏观 调控;雇主逐 渐关心员工的 社会性;三方 原则等制度建 立
成熟的 劳动关系
45年到20 世纪80、 90年代 战后展黄 金阶段、 第三次技 术革命 管理理论 的丛林
劳动关系的 处理实现了 制度化、法 制化;劳资 矛盾总体趋 于缓和、合 作成为主流
工会
政府(重点) 三方协商机制(重点)
重点章节:四、六、七、八、十一、十二、十四 考题介绍: (1)单选:做到有印象; (2)多选:多选、错选、漏选不得分, 具有分辨分析能力; (3)简答:熟记概念; (4)论述:记住知识点基础上,具有分析能力; (5)案例:比较好得分,要尽可能多的结合相关 法条进行分析。
《劳动关系》
课程内容
第一篇:基本理论
劳动关系导论
劳动关系理论 劳动关系的历史和制度背景
第三篇:劳动民主 员工参与管理 集体合同、集体谈判和罢工 惩处与申诉(重点) 第四篇:劳动法律及劳动争议 处理(重点) 劳动法 劳动合同法 劳动争议处理
当代劳动关系的发展和问题
第二篇:三方协商 管理方(重点)
冲突的根源 背景根源
第三节 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
串6: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
PEST分析法: 经济环境 技术环境 政策环境 法律和制度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
第二章 劳动关系理论
第一节 劳动关系的理论:各学派的观点
串7:各学派的观点
新保守派 激进派
管理主义 学派 正统多元 论学派
自由改革 主义学派
真题回顾
协约自治模式分为两种形式: 劳资抗衡和劳资制衡模式。 统合模式具体分为:国家统合、 社会统合和经营者统合三类。
第三章 劳动关系的历史和制度背景
串9:五个时期的劳动 关系的特点来自早期工业化 的劳动关系
时间 18世纪中叶 到19世纪中 叶 产业革命
管理时代的 劳动关系
19世纪中叶 到20世纪初 期 第二次技术 革命
B
第四章 管理方
第一节 谁是管理方
串10:管理方的概念 串11:雇主的含义 串12:雇主协会的定义 与作用
第三节 管理模式和实践
串13:职权结构 串14:管理理念 串15:管理模式图
串16:独裁/剥削管理模式特征 串17:集权/宽容管理模式特征 串18:自主/合作管理模式特征
真题回顾
下列管理模式中,适合承包工作任务的 是( ) A.自主/剥削管理模式 B.权威/剥削管理模式 C.自主/宽容管理模式 D.独裁/合作管理模式
劳动关系的 新阶段
从20世纪 80、90年 代开始
经济技术 社会背景
经济全球化、 知识经济时 代 新的管理理 论
各方力量重 新分化组合, 发展方向还 不明确
管理理念
亚当•斯密的 泰勒等人的 管理思想 科学管理理 论
雇主通过强硬 政府出台立法; 手段剥削利润; 雇主改进管理; 政府不干涉; 工人形成了工 工人的冲突和 会组织;集体 斗争分散 谈判制度建立
B
第五章 工会
第一节 工会概念
串19:工会的含义 串20:工会的结构分类 串21:工会发展的三个时期
第二节 为什么及如何组建工会
串22:工会组织运动成功 与否,与雇员的哪 些特征有关
雇员以前的工会经历能够强烈影响其对工会的态 度以及是否决定加入工会。
工会组织运动成功与否,与雇员的某些特征有密切联系: (1)年轻雇员更可能在投票选举中支持工会组织; (2)黑人与妇女在历史上曾经遭遇就业歧视,他们是工会 运动的坚定支持者; (3)蓝领雇员比白领雇员更容易接受工会化; (4)受教育程度不同的雇员在支持工会的倾向方面没有显 著差别; (5)对企业忠诚度高的雇员更倾向于支持工会,而临时工 往往不支持工会组织运动。
劳动关 系的特 征
真题回顾
早期工业化时代劳动关系的主要特点是 ( ) A.政府不干预劳资关系 B.政府立法规范劳动关系 C.国家干预开始制度化、法制化 D.劳动关系实现了制度化、法制化
A
真题回顾
在成熟的劳动关系时期,劳动关系的主 要特点是( )p65 A.政府不干预劳资关系 B.三方原则等制度的建立 C.国家干预开始制度化、法制化 D.劳动关系实现了制度化、法制化
第三节 工会的职能与行为方式
串23:工会的职能 串24:工会的职能分类 串25:工会性的概念 串26:韦布五分法
第六章 政府
第一节 政府的角色
串27:政府的作用 串28:政府的角色—5P
政府在劳动关系中发挥着重要而特殊的 作用。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重要性体现 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政府有权修改劳动关系的各项制度 (二)为劳动关系的发展提供示范“样本” (三)创造和谐劳动关系的制度环境
第七章 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
第一节 劳动法与劳动关系
串29:与劳动关系有关的 法律类型主要有
第二节 工资的法律保障
串30:工资的含义和形式 串31:工资的支付原则 串32:禁止克扣和无故托欠劳 动者工资 串33:特殊情况下工资的支付 串34:最低工资法律制度
第三节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串35:工作时间的种类 串36:加班加点 串37:休息休假 串38:年休假制度
第五节 工作场所的规则
串39:劳动就业标准 串40:女工保护标准 串41:未成年工保护标准
真题回顾
工资的支付应该至少( A.一个月一次 B.两个月一次 C.半年一次 D.一年一次
A
第一章 劳动关系导论
第一节 劳动关系的概念
串1:劳动关系的定义 串2:劳动关系的本质 串3:劳动关系的主体 串4:劳动关系的特点
第二节 劳动关系的实质:冲突与合作
串5:合作和冲突的根源
合作的根源
被迫 获得满足 根本根源 异化的合法化 客观的利益差异 雇佣关系的性质 广泛的社会不平等 劳动力市场状况 工作场所的不平等 工作本身的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