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特殊儿童教育分析
第一章 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概述
![第一章 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ddacdeebc8d376eeaeaa31aa.png)
第一章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概述第一节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历史探源(一)中国个别化教育思想孔子:(公元前551~前479),我国伟大的教育家,他重视了解学生个性,指出:子路有治兵之才,冉求有做邑宰之才,公西华有外交之才。
他说:“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在教育时则按学生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如:同样问仁、问学、问孝,孔子对每个学生的答复都对症下药,由于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各自长处,使学生成就各不相同,有的长于“德行”,有的长于言语,有的长于政事,有的长于文学(《论语.先进》)。
“因材施教”孟子:(公元前372~前287),战国中期山东邹县人。
自称“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活动在当时,于后世都有深远影响。
他十分重视教育作用,教学法上继承孔子的因材施教,并有发展,他说:“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诸,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
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尽心上》)孟子为了适应不同程度、才质的学生,教育教学法各异。
因人而异”一)中国个别化教育思想张载:(公元l020~1077),长安人,北宋著名哲学家、理学先驱。
张载的宇宙论、人性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他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民胞物与”,他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西铭》)他认为既然大家同根而生,每个人与万物都是相依为命的,应彼此爱护,对鳏寡孤独、残疾等不幸的人,好比是我们哀苦无告的亲兄弟应予特别的关怀照顾,在教育问题上,张载主张:“教人至难,必尽人之材,乃不误人。
观可及处,然后告之。
”(《礼记说》)。
张载认为《论语》上孔子对“问同而答异者”是因人之才性或观人之所问意思言语,及所居之位“而有不同教答”(《正蒙·中正篇》)。
张载主张要因人施教、因材施教,要了解受教育者。
“尽人之才”王守仁(阳明):(公元l472~1528),明代浙江人,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御史。
王阳明承程朱理学,提出“致良知,明人伦”的教育目的,继承道学家陆象山“心即理”,有了“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心学体系。
特殊儿童教育
![特殊儿童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491c48a4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48.png)
特殊儿童教育怎样对待委靡不振的弱智儿童?智力落后儿童有的特别简洁兴奋,经常活动不停,也有的表现为少动,或者说经常萎靡不振。
这类儿童好像成天睡不醒似的,一坐下来就想睡。
对待这类儿童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了解他的生活习惯,是不是因夜晚环境过于嘈杂而睡眠不足。
假如是这样的话,可以让他白天多睡两三小时,以补足睡眠:另一种是大脑掏过程较强,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打”不进他的脑子,也就是说,一般的事物引不起他的爱好。
这时,可以加大刺激强度,以吸引他的留意和爱好。
比如,加大对他说话的音量,呈现教学材料时既有看的内容,又有协作的解释,从视、听两个通道来进行教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加进一些需要身体活动的内容,比如到院子里跑一跑,做做简洁的律动动作等,这样可以提高他的兴奋性。
千万不能任凭批判孩子“懒”,由于这是他的一种病态,而不是行为问题。
什么是脑性瘫痪?它与弱智有关吗?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一种由脑病变引起的运动机能障碍、运动失调、智力低下的综合病症。
在胎儿期,母亲患病,如风疹、妊娠中毒症、胎盘早期剥离:诞生时,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诞生后,婴儿期的各种脑炎、脑膜炎、脑外伤、脑缺氧等,都可能形成脑性瘫痪。
新生儿溶血病或其他高胆红素血症所致的核黄疸影响更为严峻。
由于脑受损害的部位与程度不同,表现的症状也不同。
最常见的为痉挛性脑瘫,患儿多在生后四五个月时被发觉。
患儿四肢动作少,尤其是下肢,肌张力明显增加,俗称“剪刀腿”;多数为中、重度智力低下,不会说话,可并发癫痫。
其他还有:弛缓性瘫痪,表现为四肢肌张力减低,智力低下;运动障碍性脑瘫,有特殊不自主运动,且动作不协调,步态不稳,智力有障碍;脑性偏瘫、单瘫或截瘫,智力也是低下的。
脑瘫如已形成,治疗是很困难的,关键在于预防。
在孕期要防止孕妇患病,特别是风疹,不要让孕妇跌坠,留意不要让孩子早产;在分娩时要防止孩子窒息、颅内出血等;在孩子诞生后,要留意孩子的肤色,及早发觉并乐观治疗新生儿溶血症和新生儿期的其他高胆红素血症。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完整版).doc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完整版).doc](https://img.taocdn.com/s3/m/b2c1b941fab069dc5122016f.png)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周红云每个人身上,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都有太阳❖海伦·凯勒(HelenKeller 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国盲聋哑女作家和残疾有障碍的教育家。
出生19个月就因为一场大病失去了视觉、听觉和说话能力,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又盲又聋又哑的重度残障者,却创造了人生的奇迹。
在老师安妮·莎利文的教育和帮助下,她不仅学会了读书、写作和说话,并且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在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四年的学业,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文学学士学位的盲聋人。
不但如此,她还为改善盲聋人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四处奔走,为美国盲人基金会和美国海外盲人基金会广筹善款,创立慈善机构,积极为残疾人造福。
除此之外,她一生还勤于写作,共创作了14部文学作品。
其中在大学时代写下的自传性作品《我的生活》,出版后就在美国引起了强烈反响,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她也因此而赢得全世界的尊崇,被视为20世纪最富感受召力的作家之一;她的著名作品还有《中流》、《走出黑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课程介绍课程性质及设置目的❖《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是全国高等教育中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设置的基本目的是为了适应我国特殊教育“回归主流”的国际化趋势,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特殊儿童教育观念,弄清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普通学前教育环境中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教育方法,并能综合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正确恰当地分析学前教育机构中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并施以恰当的教育,为提高学前儿童的教育质量,促进全体儿童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和方法指导。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涉及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各类在学前期常见的特殊儿童及其教育,包括身心障碍儿童与超常儿童的教育以及有关特殊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本课程以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家庭教育学等课程为基础课,与其他专业课的主要区别在于教育对象是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
第一章学前儿童特殊教育概述
![第一章学前儿童特殊教育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a8097eb1650e52ea551898fc.png)
第一节 学前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特殊教育的发展概况: 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同为教育的组成部分。 特殊教育产生于18世纪末期的西方国家,主要是由宗教团体所开办的盲
聋学校。 特殊教育在20世纪的中期才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特殊教育的对象已经由青少年扩展到婴幼儿和大学生。 学前特殊教育在当今的社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二)学前特殊教育产生的原因 1、学前特殊儿童的成长需要是学前特殊教育产生的本质原因。 (1)根据天赋人权的思想,学前特殊儿童首先是自然人,所有的自然人都具
有生存的权利; (2)在当今的社会里,人人都需要发展,作为社会人的学前特殊儿童也不例
外,同样需要发展,具有发展的权利。 2、教育科学研究的快速发展是学前特殊教育产生的理论支撑。 3、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是学前特殊教育产生与发展的动力和保证。
学前特殊教育成功案例: 聋儿王超琪,当时妈妈把他送到邱新会老师在漯河创办郾城区聋儿语训
中心学习的时候,就没有报多大希望,认为孩子长大了能学会喊爸喊妈, 能认识男女厕所就行了。但是,这个孩子2014年夏天参加全国统一高考, 以537分的成绩考上了大学,现在是郑州轻工业大学的一个本科生。
王瑞杰,王超琪参加中央电视台《越战越勇》节目的亲友团
二、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 (一)发展的阶段:根据特殊教育的发展轨迹可分为三个阶段 1、启蒙阶段(18世纪末——19世纪初) 特点:讨论的是特殊婴幼儿应不应该接受教育以及接受什么样的教育等为内容。 教育者及教育形式:宗教团体及社会人士,以收容和保护措施为主。 对象:轻度残疾的特殊儿童。 内容:教给特殊儿童一些基本的生存与交往的能力训练。
还处于探索独立的早期阶段。
(二)我国学前特殊教育发展的趋势 我们的学前特殊教育发展的时间比较短。 1、学前特殊教育与学前普通教育逐渐融合。 早期的学前特殊教育是与普通学前教育隔离的,其场所是在特殊教育学校、
特殊教育概论
![特殊教育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a2b4c946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73.png)
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1.特殊儿童和特殊教育的定义。
P2-P42.特殊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什么?P8-113.我们国家特殊教育的基本方针是什么?P174.世界特殊教育进展的主要趋势怎样?P18-P235.何为零拒绝?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目标的?P8其次章特殊儿童的随班就读1.什么叫随班就读?P242.随班就读有哪些性质和作用?.P26-293.随班就读同学有哪些安置原则?P334.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的职责是什么?P43第三章教育法规和特殊教育的服务1.你了解上海市有关随班就读的法规、文件吗?P50-532.当你面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你知道应用什么工具和方法去进行教育诊断吗?P61-633.对特殊教育影响较大的法律法规有哪些?P47-494.教育诊断中应留意哪些问题?P66-685.什么是资源老师方案?它有哪些性质和功能?P73-76第四章有效的学校管理与教学1.举例说明课堂教学中的胜利性原则及应用。
P872.举例说明课堂教学中的个别性原则及应用。
P883.什么是合作教学?并说明其理论依据。
P106-1074,什么是伙伴教学?并说明详细做法。
P111-1125.什么是个别化教学?一份完整的个别教育方案应包括哪些内容?P102-105第五章早期干预1.什么是早期干预?早期干预的对象是什么?它有何作用?P125-1302.常用的婴幼儿评估工具有哪些?评估中应留意些什么?P132-1363.早期干预的内容和方法是什么?如何对其效果进行评价?P136-1394.早期教育有哪几种模式?各有哪些优缺点?P144-1475.如何对■智力落后幼儿进行早期干预?P148-1526.如何对听觉障碍幼儿进行早期干预?P152-156第六章学习困难同学1.学习困难的定义。
P1602.学习困难的鉴别标准。
P16LP1633.造成学习困难的缘由有哪些?P166-1704.训练学习困难同学可用哪些方法?P175-1775.鉴别学习困难有哪些方法?P164-165第七章弱智同学1.试述弱智的定义。
第一章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概论
![第一章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82210d8e960590c69ec37645.png)
特殊儿童就是“不正常的”、“异常”的儿童。 特殊儿童是指在生理上、心理上及智能上异 于普通儿童,具有特殊的教育需要的儿童。 必须借助特殊方法,才能使其有最大的发展。
(二)什么是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为0-6岁的、有特别需要的儿童提供的 特别的帮助和支持,以促进他们的发展。
三层含义:
采用不同的安置状态、教材教法、辅助器材等, 使受教育者能达成最佳的学习效果。 为不同发展需要的儿童创设有利于他们潜能发展 的教育计划,促进他们的潜能发展 在早期提供支持性教育环境,使他们在关键期内 获得良好的发展机会。
本章主要内容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概述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意义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 学前特殊儿童概述
一、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基本概念 教 儿 育 童 施加的积极的影响 0-18岁 0- 6岁 特别的、与常态不一样
学
前
特 殊
(一)什么是“特殊儿童”? 用几个词来描述你所见过的特殊儿童 哪些儿童属于特殊儿童?
3、语言发展障碍 言语异常:构音异常、发音异常、流畅度 异常 语言发展异常:速度、程度低(不会说话 或说话令人费解) 语言与读写障碍
二、学前特殊儿童的类别
4、情绪和行为问题 孤独症(自闭症) 多动症(注意缺陷障碍) 社会适应性问题
二、学前特殊儿童的类别
5、超常儿童 智力超常(智商高) 语言超常(阅读与写作能力强) 艺术超常(音乐、美术) 创造性超常 领导型超常
心理上接受——行为上帮助
(二)有助于家长减轻精神和物质方面的负 担 有专门机构教管,减轻家长精神负担 费用不高,大多数在家长能够支付范围内。
三、社会效益——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1、特殊儿童在经济上变消费者为生产者
幼儿园特殊儿童辅导方案分享 幼儿园特殊儿童
![幼儿园特殊儿童辅导方案分享 幼儿园特殊儿童](https://img.taocdn.com/s3/m/6076be04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22.png)
辅导方案共享一、背景介绍1.1 幼儿园特殊儿童的定义在幼儿园教育中,特殊儿童通常指那些在身体、智力、情感、社交和行为方面存在一定障碍的儿童,包括但不限于自闭症、注意力不集中、过动症、学习障碍等。
1.2 特殊儿童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挑战特殊儿童在幼儿园教育中常常面临着种种挑战,包括融入园内集体生活的困难、学习进度的落后、与其他儿童的互动问题等。
二、幼儿园特殊儿童辅导方案2.1 个性化教育方案针对不同类型的特殊儿童,制定具体的个性化教育方案,包括针对其特殊需求的课程设置、专门的辅导计划等。
2.2 多元化教学手段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例如情景模拟教学、互动游戏教学、艺术表现教学等方式,帮助特殊儿童更好地融入到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中。
2.3 家校协作加强与特殊儿童家长的交流和合作,共同制定特殊儿童的教育计划,并提供家庭支持和指导,帮助家长更好地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
2.4 专业辅导教师团队幼儿园设立专门的特殊儿童辅导教师团队,他们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为特殊儿童提供个性化的教育辅导。
2.5 心理情感支持针对特殊儿童的心理情感特点,提供情感支持和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培养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情感。
三、幼儿园特殊儿童辅导方案实施效果3.1 学习进步通过个性化教育方案和专业辅导教师团队的支持,特殊儿童在幼儿园教育中取得了明显的学习进步,学习成绩得到了提高。
3.2 社交融入经过家校协作和心理情感支持的努力,特殊儿童在幼儿园中逐渐融入园内集体生活,能够更好地与其他儿童进行交流和互动。
3.3 自我认知和情感管理多元化教学手段和心理情感支持的帮助下,特殊儿童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学会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感,逐渐具备了自我成长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四、结语幼儿园特殊儿童辅导方案的实施,对于特殊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专业化的教育方案和精心的辅导工作,能够帮助每一位特殊儿童更好地融入到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中,享受幸福的童年教育时光。
第一、二章 特殊教育概论
![第一、二章 特殊教育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af12803a482fb4daa58d4b64.png)
有人说:特殊教育是国家和社会的负担。 有人说:特殊教育的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和教
育水平的重要标志。
对于一个又聋又盲又有肢残的儿童,需要不需要教 育?如果需要,教育有什么意义?说说你的意见和 理由。
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关系
• 1、发展的阶段——纵向 • ①产生于普通教育,随普通教育发展而发展; • ②融合度越来越高。
• 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使用一般或
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教学
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及评价体系),对
有特殊需要儿童进行的旨在达到一般和特
殊培养目标的教育。
•
——《特殊教育辞典》
其他定义
➢ 方俊明:是根据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教育需要,采用 一般的或特殊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受教 育者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拥有良好品 德,提高适应能力的一种教育。
• 法国人伊塔德受洛克、卢 梭先进思想影响,对野男 孩维克多进行教育开创了 训练智力障碍人之先河 ;
• 产生期: • 塞甘于1839年在巴黎创办
世界上第一所智力障碍教 育学校。
二、 中国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特殊教育的萌芽和产生阶段
1.我国特殊教育的产生
(1)第一所盲校:1874年,传教士穆·威廉在北京创办 “瞽叟通文馆”,后改名为“启明瞽目院”,即现在的北 京盲人学校。
1888年美国建立了聋童幼儿园;
现代意义的特殊教育最早以聋教育为代表产生。
盲教育---萌芽期与产生期:
• 萌芽期: 最早英国盲人兄弟协会
产生期: 1784年法国霍维于巴黎创办世界第一所 盲人学校;
智力障碍教育---萌芽期与产生期
• 萌芽期: • 法国精神病医生皮内尔第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第一章第二章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第一章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06faa31a580216fc700afd99.png)
(三)人本理论 --强调学习就是学习者以自我为中心,学习自己喜欢且
觉得有意义的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个人经验的积 累,是人生成长的历程; --婴幼儿的障碍是因为迷失了自我,不能依赖个人的经 验来积累知识,发展技能,形成人格; --教学重点在于培养自主探索的能力;
第二节 学前特殊教育的概念与理念
一.学前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 (一)学前特殊儿童 学前特殊儿童的概念 --特殊儿童:是指在生理上,心理上及智能上异于普通儿童,
具有特殊的教育需要的儿童; --学前特殊儿童:是指具有特殊需要的0-6,7岁儿童; 学前特殊儿童的类别 --生理发展障碍儿童:视觉,听觉,肢体和身体病弱; --智力异常儿童:智力超常和智力落后儿童; --语言发展障碍儿童:构音异常,流畅度异常,发音异常,
第二节 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生态学基础
一.发生生态学的基本观点 --认为婴幼儿处在多元的生态环境中,影响其身心发展的因
素必然是多方面的,而不是单一的,必须考虑社区及家庭 结构问题,贫穷,教育体制,家庭成员的互动等因素对婴 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 (一)发展的复杂性 婴幼儿的发展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二)发展的关联性 婴幼儿所处的环境危险因素越多,则发展的结果越差; (三)发展的互动性 婴幼儿身心发展是其与家庭,学校,社会环境持续相互作用 的必然结果; (四)发展的规约性 环境即社会构造在规约人类适应其社会的方式,正如基因在 规约每一个体的身体发展结果一样;
业培训中心,康复中心); 3.教育部门主办的残障儿童幼儿园(中小学盲校,聋校,弱
智学校,孤独症儿童幼儿园和训练机构等); 4.普通教育中开办的特殊教育班(智力落后儿童班,行为训
特殊教育概论分析
![特殊教育概论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8c8fa9f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06.png)
特殊教育概论》目录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第一节特殊教育的概念 (P1-2) 第二节 特殊教育的对象 (P2-6) 第三节 特殊教育的意义 (P6-7) 第二章 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国外早期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中国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融合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章 特殊儿童观 第一节 特殊儿童的存在 第二节 特殊儿童的发展 第三节 特殊儿童的教育 第四章 特殊教育的体系 第一节 国际上的特殊教育体系 第二节 我国的特殊教育体系 第五章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 第一节 视力残疾学生 第二节 听力残疾学生 第三节 智力障碍学生 第四节 其他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 第六章 特殊教育目标、课程与教学 第一节特殊教育的目标 第二节 特殊教育的课程 第三节 特殊教育教学组织 第七章 特殊教育教师 第一节 教师的职业性质 第二节 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特点 第三节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的的基本条件 第四节 特殊教育教师的结构和培养 第八章 特殊教育的多方支持与合作 第一节 特殊教育多方支持与合作的意义 第二节 特殊教育的多方合作的主要内容第一章 特殊教育概述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明确特殊教育的对象范围,熟悉我国特殊儿童的基本状况,了解特殊教育对象称谓变化的原因,明确特殊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特殊教育的概念,特殊教育的对象及其称谓的演变,特殊教育的意义。
教学难点:广义的特殊教育、狭义的特殊教育;广义的特殊教育对象、狭义的特殊教养对象、一切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缺陷、残疾、障碍;特殊教育。
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辅以讨论法、自学辅导法等。
教学课时:4导言自有人类,就有包括残疾人在内的特殊群体;自有人类,就有教育的活动。
然而,残疾人教育并没有因残疾人的客观存在而随之发生,特殊教育的产生远远落后于普通教育,至今也只有短短几百年的历史。
幸运的是,人类始终是在朝着科学、文明的方向前进着,特殊教育也正是在这种进步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
特殊教育概论第一章
![特殊教育概论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891864f2aef8941ea76e052c.png)
第二节 特殊教育发展历程 一、欧洲和北美特殊教育发展历程 (一)听觉障碍教育 1.最早从事特殊教育尝试的是西班牙修道士庞塞 (Ponce pedrode Leon,1520—1584)。 2.西班牙人波内特(Juan Pablo Bonet)于1620 年在英国出版了第一本有关聋人的个别化教育 的著作。在书中,介绍了庞塞的教学方法,并 列出100个手势字母表。 3.1760年,法国神父莱佩(1712—1789)在巴黎创 办了第一所公立聋校,为世界特殊教育发展拉 开序幕。
4.1767年,英国数学教师布莱德沃在爱丁堡创 立英国第一所聋校。融合口语和手语教学因素。 5.1778年德国教师海尼克在莱比锡建立德国第 一所公立聋校。纯口语教学方法,强调唇读语 发音技巧。并得到教育先驱海尔的进一步发展, 成为全世界口语教学方法的基石。 6.1817年加劳德特和克拉克共同建立了美国第 一所聋校,也是美国第一所特殊教育学校。采 用的是手语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二)视觉障碍教育 1.1784年,法国慈善家霍维(Valentin Hauy,1745—1822)在巴黎建立了第一所盲校 (国立盲童学校)。创立了凸字教学方法。,印 制了第一本盲人用书。 2.1829年,美国医生豪威(Samuel Gridley Howe,1801—1876)建立了美国第一所盲校。 (现帕金斯盲校,Perkins School for the Blind) 3.法国人布莱尔(Louis Braille,1809—1852)于 1829年创造了用凸起的点字代替字母的方法, 后发展为布莱尔盲文系统。
第三节
中国特殊教育体系与发展趋势
一、特殊教育体系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构建了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 育、职业教育、高级中等以上教育在内的完整 的特殊教育体系,形成了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 导,残联、民政、卫生等多个相关部门协调运 作的特殊教育管理体系。 (一)学前教育 1.国家对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的要求 2.安置方式:(1)普通幼儿教育机构 (2)残疾儿童福 利机构 (3)残疾儿童康复机构 (4)普通小学的学 前班和特殊教育学校的学前班。
《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各章节重点内容
![《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各章节重点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6e3c0576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29.png)
《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各章节重点内容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各章节重点内容
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
1. 特殊教育的定义与意义;
2. 特殊儿童及其分类;
3. 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第二章:学前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和心理特点
1. 学前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
2. 学前特殊儿童的心理特点;
3. 学前特殊儿童的行为特点。
第三章:学前特殊儿童的康复教育
1. 学前特殊儿童的康复;
2. 不同类型学前特殊儿童的康复训练;
3. 康复训练中家长的角色及其应对策略。
第四章:学前特殊教育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1. 学前特殊儿童的教学方法;
2. 学前特殊儿童的策略;
3. 学前特殊儿童的评估和监测。
第五章:学前特殊教育的管理与服务
1.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机构的管理;
2.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机构的服务;
3. 学前特殊儿童的社会适应问题。
以上是《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的各章节重点内容,通过本书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前特殊教育的定义、意义、教育需求和心理特点,掌握康复教育、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及学前特殊教育的管理与服务等方面的内容。
(完整word版)特殊教育概论
![(完整word版)特殊教育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95a6ec5add36a32d73758191.png)
特殊教育概论》目录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第一节特殊教育的概念(P1-2)第二节特殊教育的对象(P2-6)第三节特殊教育的意义(P6-7)第二章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国外早期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中国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三节融合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三章特殊儿童观第一节特殊儿童的存在第二节特殊儿童的发展第三节特殊儿童的教育第四章特殊教育的体系第一节国际上的特殊教育体系第二节我国的特殊教育体系第五章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第一节视力残疾学生第二节听力残疾学生第三节智力障碍学生第四节其他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第六章特殊教育目标、课程与教学第一节特殊教育的目标第二节特殊教育的课程第三节特殊教育教学组织第七章特殊教育教师第一节教师的职业性质第二节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特点第三节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的的基本条件第四节特殊教育教师的结构和培养第八章特殊教育的多方支持与合作第一节特殊教育多方支持与合作的意义第二节特殊教育的多方合作的主要内容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明确特殊教育的对象范围,熟悉我国特殊儿童的基本状况,了解特殊教育对象称谓变化的原因,明确特殊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特殊教育的概念,特殊教育的对象及其称谓的演变,特殊教育的意义。
教学难点:广义的特殊教育、狭义的特殊教育;广义的特殊教育对象、狭义的特殊教养对象、一切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缺陷、残疾、障碍;特殊教育。
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辅以讨论法、自学辅导法等。
教学课时:4导言自有人类,就有包括残疾人在内的特殊群体;自有人类,就有教育的活动。
然而,残疾人教育并没有因残疾人的客观存在而随之发生,特殊教育的产生远远落后于普通教育,至今也只有短短几百年的历史。
幸运的是,人类始终是在朝着科学、文明的方向前进着,特殊教育也正是在这种进步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
进入21世纪的特殊教育已不是最初意义上的特殊教育。
因此,没有特殊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不了解特殊教育,就不能全面地了解教育。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945bfc450722192e4536f6aa.png)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第一章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概论识记:1学前特殊儿童:指学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换言之,是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发展特别需要的0~6岁儿童。
2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是为各种不同特殊需要儿童所提供的促进其发展的特别帮助和支持。
3个别差异:是在儿童发展的群体中彼此间存在着的某一身心特质上的差异状况。
4补偿性发展:是给各种有不同教育需要的儿童提供特别的支持性教育环境,是成人负责而认真的对儿童的各种特殊需要和行为做出的反应。
5支持性教育环境:在学前特殊教育环境中,若特殊需要儿童和家长,教师构成了良好的互动模式,就会对儿童未来发展形成良性的影响,促使儿童的发展朝着比较理想的方向迈进。
6早期干预:针对6岁以下的特殊需要儿童的发展及其特殊发展需要,设计对他们进行早期教育的环境条件和方式。
7回归主流:从传统的将特殊教育隔离于普通教育之外,到将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结合;从摒弃漠视救济残疾儿童,到尊重残疾儿童的权利,改变对特殊儿童的态度;从单纯的肯定盲聋哑残疾儿童为特殊教育对象,到将服务范围扩大至各类需要在教育上给予特别扶助的轻度障碍儿童。
8全纳性教育:全纳性教育用特殊需要儿童的概念,来替代过去常用的“残疾儿童”和“特殊儿童”的概念。
领会:1学前特殊儿童的类别与分类角度答:(1)认知发展障碍儿童,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障碍,主要表现在智力落后和学习困难两方面(2)生理发展障碍儿童,学前儿童的生理发展障碍包括儿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感官动作和身体健康的问题。
(3)语言发展障碍儿童,指儿童在早期语言获得过程中出现了发展性的异常现象。
(4)情绪和行为问题儿童,是行为与社会要求相违背,从而妨碍了个人适应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一类儿童。
(5)超常儿童,把智力发展突出优异或具有某方面的特殊才能儿童成为超常儿童。
2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对特殊需要儿童发展的重要性答:(1)直接效益—对特殊儿童成长的意义。
第一章 特殊儿童教育..
![第一章 特殊儿童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3b622340ddccda38376baf64.png)
第一章特殊儿童教育定义:1美国:(特殊教育专家柯克和加拉斯)强调:特殊儿童在生理、心理和行为方面有偏离常态特征。
2台湾:特殊教育专家郭为藩:主张:从教育的角度来界定特殊儿童,生理缺陷不能构成特殊儿童充分条件。
中国大陆特殊教育专家朴永馨广义:把正常发展的普通儿童之外的各类儿童狭义:专指生理或心理发展上有缺陷的残疾儿童我们采用北师大教育学院韦小满定义;在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某一方面或多个方面明显的偏离普通儿童的发展水平,有特别的学习和讨论问题:有明显差异就是特殊儿童吗?比如矮小、肥胖?如何获得最大限度发展?你如何判断哪些是特殊儿童,哪些是普通儿童?第二章与普通儿童的共性和差异共性远大于差异,这是国内外学者的共识。
(1)共性1遵循生理发育的自然规律。
同样经历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等2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2)差异1大部分特殊儿童有生理和心理缺陷,这些缺陷妨碍了他们以正常的方式或速度学习与发展。
(例如盲童、弱智儿童)2特殊儿童的个体间差异和个体内差异明显大于普通儿童。
个体间——天才儿童与弱智儿童有巨大差异,盲童接受外界信息的方式明显不同于聋哑儿童。
即使同一类型的弱智,造成异常的原因不同。
启发:在实施教育教学之前,对他们要进行鉴别和分类。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群体间的差异性由于特殊儿童独特的身心特点,造成其与普通儿童群体间的巨大差异,群体间的差异在广度上表现在认知、情感、意志与个性心理倾向与特征等各个方面,在深度上表现为其某一或某些心理或生理属性处于正态分布的两个极端(残障或资优儿童)。
特殊儿童在心理和学习能力上的发展差异感知机能上的发展差异感知机能是“感觉、知觉及肌肉动作的能力”,儿童透过协调控制机体活动去接收、组织及阐释外界的信息,以便学习。
大机能机能→感知感知→机能感知感知概念概念认知上的发展差异认知上的发展差异:儿童在认知发展上出现问题时会有智能障碍、学习障碍、阅读困难、注意力不足及记忆力不足等多方面的现象注意力:是指儿童的集中专注能力。
特殊教育概论
![特殊教育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9cb1f9a90066f5335a8121ea.png)
一、特殊儿童
(一)定义 • 如前所述,特殊儿童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术
语,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它尚无统一解释 ,所以,我们在了解特殊儿童的含义时, 必须首先区分以下一些相关概念:残疾儿 童(障碍儿童/缺陷儿童)、异常儿童(偏常 儿童)、特殊儿童、特殊需要儿童、特殊 教育需要儿童、学校处境不利儿童。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大陆地区已基本形成以随班 就读和特殊教育班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的残 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安置体系。
2020/4/10
瀑布式安置体系
2020/4/10
(八)特殊教育的从业人员及相关服务人员
为满足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特殊教育需 要各个领域的人员共同介入。目前常见的 人员有:特殊教育教师、教师助理、心理 学家、听力学家、咨询师、诊断和评估人 员、职业治疗师、物理治疗师、康复咨询 师、学校社会工作者、言语病理学家等。
2020/4/10
(六)特殊教育的过程
预防 诊断 教育与训练 就业培训
2020/4/10
(七)特殊教育的安置形式
对不同的特殊儿童来说,所需要的适宜教育安置环境 有所不同。
1970年,美国特殊教育专家迪诺(Eyelven Deno)提 出了特殊儿童的“瀑布式安置体系”(cascade of services),即通过教育安置的改变或调整,以适应儿 童的教育需求。经过多年的实践,这种安置观念已经 被广泛地接受。
2020/4/10
(二)分类
• 1.美国残疾人教育法(IDEA,2019)将特殊儿童 分为以下13类:学习障碍、言语或语言障碍、智 力障碍、情绪障碍、多重障碍、听觉障碍、肢体 障碍、其他健康障碍、视觉障碍、自闭症、聋-盲 、外伤性脑损伤、发展迟缓。
• 2.2019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残疾 类别为: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 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和多重残疾七类,其 中每类残疾按其程度分为1-4级。
00883学前特殊儿童教育-重点整理资料
![00883学前特殊儿童教育-重点整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e5f3b320b4c2e3f57276341.png)
第一章 学前特殊儿童概述1.殊需要的儿童,即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发展特别需要的0-6岁儿童。
学前特殊儿童是为了各种不同需要儿童所提供的促进其发展的特别帮助和支持。
2.展障碍儿童、智力落后发展障碍儿童、语言发展障碍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儿童、超常儿童等。
3. a 、直接效益:对特殊需要儿童成长的意义。
主要表现为帮助具有特殊需要儿童在发展的关键期内建立全面发展的基础,充分促进学前特殊儿童的潜能的发展,以及有效预防学前特殊儿童第二障碍的出现b 、间接效益:对特殊需要儿童家庭的意义。
学前特殊儿童有助于家长正确认识孩子的特殊需要,并且积极参与到教育过程中以帮助短自已的孩子,有助于家长减轻精神和物质方面的负担,为特殊需要儿童的成长提供更好的家庭条件。
C 、社会效益:对社会发展的意义:为社会发展增加建设者的力量,有效地减少社会承担的特殊教育和残疾费用,同时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4. 干预的趋向:当代世界范围内对儿童早期教育的提倡和重视,使得SET 出现了突出的“早”之倾向。
世界各国都试图通过一系列的方针。
政策和措施来保证早期干预的实施,注重从法律上保证特殊儿童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的可能性,加强早期发现的研究,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围绕儿童的需要制订早期干预方案,以使他们获得最佳的发展。
b 、一体化融合教育的趋向:一.体化融合教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回归主流的一体化融合教育,主张特殊教育正常化-让特殊儿童回归社会主流,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安置方面,要求尽可能地将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安排在一起接受教育。
二.是全纳性的一体化融合教育,要求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内教育所有学生,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并根据儿童自身的特殊需要为其提供特殊服务。
C 、整合教育的趋向:摒弃陈旧的单纯训练的特殊教育观念方式,在整合观指导特殊儿童教育课程改革下在进行。
从传统的分科教育转入整合教育,从封闭式教育到开放式教育,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向以儿童作为学习主体的“建构式”教学,从传递知识的课堂教学转向激励儿童参与探索与创造的活动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特殊儿童教育定义:1美国:(特殊教育专家柯克和加拉斯)强调:特殊儿童在生理、心理和行为方面有偏离常态特征。
2台湾:特殊教育专家郭为藩:主张:从教育的角度来界定特殊儿童,生理缺陷不能构成特殊儿童充分条件。
中国大陆特殊教育专家朴永馨广义:把正常发展的普通儿童之外的各类儿童狭义:专指生理或心理发展上有缺陷的残疾儿童我们采用北师大教育学院韦小满定义;在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某一方面或多个方面明显的偏离普通儿童的发展水平,有特别的学习和讨论问题:有明显差异就是特殊儿童吗?比如矮小、肥胖?如何获得最大限度发展?你如何判断哪些是特殊儿童,哪些是普通儿童?第二章与普通儿童的共性和差异共性远大于差异,这是国内外学者的共识。
(1)共性1遵循生理发育的自然规律。
同样经历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等2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2)差异1大部分特殊儿童有生理和心理缺陷,这些缺陷妨碍了他们以正常的方式或速度学习与发展。
(例如盲童、弱智儿童)2特殊儿童的个体间差异和个体内差异明显大于普通儿童。
个体间——天才儿童与弱智儿童有巨大差异,盲童接受外界信息的方式明显不同于聋哑儿童。
即使同一类型的弱智,造成异常的原因不同。
启发:在实施教育教学之前,对他们要进行鉴别和分类。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群体间的差异性由于特殊儿童独特的身心特点,造成其与普通儿童群体间的巨大差异,群体间的差异在广度上表现在认知、情感、意志与个性心理倾向与特征等各个方面,在深度上表现为其某一或某些心理或生理属性处于正态分布的两个极端(残障或资优儿童)。
特殊儿童在心理和学习能力上的发展差异感知机能上的发展差异感知机能是“感觉、知觉及肌肉动作的能力”,儿童透过协调控制机体活动去接收、组织及阐释外界的信息,以便学习。
大机能机能→感知感知→机能感知感知概念概念认知上的发展差异认知上的发展差异:儿童在认知发展上出现问题时会有智能障碍、学习障碍、阅读困难、注意力不足及记忆力不足等多方面的现象注意力:是指儿童的集中专注能力。
据研究显示,人的神经系统中具有一些短暂而临时的记忆以储存来自各方面的刺激,经选取分析后,才能成为有用的讯息,而其他没用的讯息很快便被洗去。
3特殊儿童难以接受常规教学,需要特殊教育。
内容对天才儿童过易,对特殊儿童过难方法口头讲述不适合聋童,普通课本不适合盲童。
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显然会导致学习和适应问题。
需要个别教学计划。
作业:你如何看待特殊儿童的共性与差异性?第二节特殊儿童的分类一、关于特殊儿童分类的争论为了便于医疗和教育,18世纪人们就对特殊儿童进行分类安置。
早期粗糙的分法:分类有助于实际工作,但负面效应是贴标签,于是就有了争论划分原因:为了便于医疗、看护和教育。
最早分类时间:18世纪,根据其特点进行安置。
安置地:医院和救济院(缺陷严重)、学校(缺陷较轻)监狱(违法乱纪)关于分类不分类的争议支持:有利于对特殊儿童进行安置、治疗、因材施教。
有利于政府对特殊儿童的福利政策和相关法律的制定。
有利于特殊儿童研究的发展反对:乱贴标签儿童潜能发展受阻易使教育对学生产生刻板印象作业;你赞成分类还是不赞成,为什么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焦点:根据当前的表现以及所需要的教育和服务进行分类:例如1972年伊斯科与佩恩提出,从以下三个方面九个维度进行分类美国:1975年,美国第94届国会通过了第142号法令,即《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将特殊儿童分为学习障碍、言语和语言障碍、弱智、重听、聋、视觉障碍、情感障碍、肢体残疾、其他健康损害、聋盲、多种残疾共11种。
1978年,把注意力缺陷多动和天才归为特殊儿童。
1990年,将重听和聋合为一类,增加了孤独症和脑外伤两类。
合计共14类。
日本:在日本,特殊儿童是指身心有障碍的儿童,共分为7类。
视觉障碍听觉障碍精神薄弱肢残病弱、身体虚弱言语障碍情绪障碍我国对特殊儿童的分类:1997年台湾地区在《特殊教育法》中规定特殊教育对象包括身心障碍和资赋优异等两类人群,其中身心障碍包括智能障碍、视觉障碍、听觉障碍、语言障碍、肢体障碍、身体病弱、严重情绪障碍、学习障碍、多重障碍、自闭症、发展迟缓以及其他显著障碍等12类资赋优异分为智能、学术性向、艺术才能、创造力、领导才能及其他才能。
我国大陆相关文件涉及: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盲、聋和弱智1986年国务院《关于发展特殊儿童的意见》盲、聋和弱智、肢体残疾、学习障碍、语言障碍、情绪障碍7类1990年底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及其他残疾的人。
概括:(1)我们对残疾人(包括残疾儿童)的认识和规定是逐步完善的(2)以上列举的均是狭义的特殊教育对象,即残疾儿童:(3)最新的规定中有8类,已经与各发达国家的相似。
作业:对特殊儿童你赞成分类还是不赞成,为什么。
教养方式对幼儿个性特征的的影响多媒体对幼儿注意力的影响手势语与儿童早期语言发展幼儿园中男孩和女孩智力差异研究一、心理与教育统计学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和分析心理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按照一定的原理和方法,处理数据、发现信息、找出规律。
具体步骤:1按照理论作出假设2 调查,实验,测量,获取数据 3 按统计学原理和步骤对数据进行:整理、计算、绘制图表、分析、判断和推理。
4 验证并得出结论第二章特殊儿童的教育诊断评估难点:1如何理解特殊儿童评估涵义2举例说明常模参照评估和标准参照评估的不同3操作:设计一张转介表第一节:教育诊断评估的涵义和类型一、教育诊断评估的涵义(一)诊断,是指分析研判会影响特殊需要儿童学习成果的任何生理因素、心理过程或行为表现及原因,以便为进一步的教学策略计划的制定及辅导治疗提供依据。
(二)评估是指使用测验和其他测量手段测量儿童成就和行为,以便做出教育性决定的过殊需要儿童需求的技术和程序。
理解:诊断需要在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判断,同时评估又包含诊断涵义,二者之间有重叠,难以严格区分。
对“评估”理解:1“评估”搜集资料的过程2收集方法有很多3有目的的过程在特殊教育领域,根据评估结果所做的教育决策包括:筛查、转介、鉴别,制定教育计划和教育评价。
(1)筛查:指用一些简单易行的测试工具对儿童进行大范围、快速的测查,从而把有潜在学习、行为或心理问题的个体从儿童群体中区别出来。
(学前儿童50项智能筛查量表)(2)转介:把怀疑有生理、心理、行为或学习问题的儿童介绍到专业机构那里,请有关专家做更细致更严格的评估。
(3)鉴别:根据法定标准对儿童进行区分和归类。
(4)制定个别教学计划(5)教育评价:是指在系统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教育教学有关的资料的基础上,对教育的价值作出判断。
分为三大类型自学部分三特殊儿童的评估取向和范围1、心理计量评估取向2、生态和行为评估取向3、质性发展的评估取向4、评估范围第二节教育诊断评估的内容一、教育诊断评估的内容(一)生理状态————身体检查与医学检查1、一般性的健康检查(身高、体重、呼吸、感觉、神经系统的检查)2、病史询问(1询问儿童母亲的妊娠期2询问儿童的出生史3儿童父母的亲缘关系及家族史4儿童的生长发育史)3、针对性的特殊检查(血液检查、尿味检查、染色体检查、X线检查、CT检查、脑脊液检查)(二)心理表现————心理测验(心理表现包括智力发展、人格发展、情绪行为困扰状况、性向)(三)教育资料————学绩考察与教师问卷(教育资料包括学业成绩、学习常规执行状况、是非判断能力、与老师同伴相处的情况、集体活动、情绪与日常行为、学习能力、兴趣与态度。
)(四)社会适应————社会调查与家长问卷(重要生活事件、亲子关系、求学经历、家长期望与教养态度、方式)第三节教育诊断评估的实施程序一、准备阶段二、测评阶段三、综合评定阶段四、评估结果的应用一、准备阶段(一)明确评估的目的和了解评估对象(二)设计评估方案(1)确定评估的指标体系(或评估项目)(2)选择收集资料的方法、途径和工具,并设计收集资料的程序(即收集资料的时间表)(3)评估人员的选择和训练(4)组织好诊断评估小组(5—9)(5)与儿童家长联系,争取儿童家长的配合与支持(6)物质准备和活动场所的安排二、实施评估阶段三、综合评定阶段评估报告中应该包含的项目(1)基本资料(2)评估目的(3)标准化测验所得资料(4)非标准化测验所得到的资料(5)结果解释(6)建议第四节教育评估注意事项一、明确评估目的二、广泛收集评估资料(家长参与评估的意义何在)三、灵活运用评估资料的收集方法四、多种评估方法相结合;(动态评估静态评估)五、评估与教育、康复训练相结合六、遵守职业道德(1、对自己所做的结论负责2、认识个人能力和学科的局限性3、注意评估资料的隐秘性4、坚持评估的专业标准5、注意测验的安全性)第五节特殊儿童教育诊断评估的意义一、落实特殊教育有关法律法规的需要二、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1)使教育安置及课程设置更符合特殊儿童的发展需要;(2)使教学更能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三、有助于提高特殊教育的管理水平作业:1、常模参照评估和标准参照评估有何不同2 、评估方案中,需要确立那些评估的指标体系3、你认为对特殊儿童评估应由那些人员来参与4、家长参与评估的意义何在?5、你认为评估结果可应用于哪些方面?第三章重点:早期干预的概念特殊儿童早期干预发展趋势第一节特殊儿童早期干预概述(一)发展历史16世纪中期西班牙有关聋童的教育庞塞波内特1784年霍维在巴黎建立一所盲校法国智力障碍儿童的干预19世纪初伊泰————维克多《野孩子》20世纪蒙台梭利(三)我国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几个问题1早期教育对象急剧扩大2家长责任要到位3政府的责任要到位4 提倡预防第一的原则(四)早期干预的概念是指为学龄前儿童中具有发展缺陷或有发展缺陷可能的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各项专业服务:即早期鉴别、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并针对其特殊需要提供医疗、保健、康复、教育、社会服务及家庭育儿指导等综合性服务。
希望通过及早而持续的医疗、康复和教育等措施,协助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儿童在身体、认知、行为、情绪和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发展得以提高。
(四)早期干预的对象(1)促进特殊儿童的健康发展1、能够治疗、补偿或矫正已存在的缺陷2、进行二度障碍的预防,即预防继发性缺陷聋——————助听器————哑3使发展滞后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程度4、消除或减少高危儿童的风险因素,促使其发展。
医学、护理、心理、教育(2)服务特殊儿童的家庭1、树立正确的育儿态度(既不溺爱也不放任)2、提供科学的育儿指导3、减少家庭的负担和压力4、促进社会文明(发展权)(3)为回归主流社会做准备(六)早期干预的发展趋势1、突出早的倾向2、融合教育(建议)3、家长参与4、各部门合作5、医教结合6、多重干预作业:1、早期教育的概念2、什么是融合教育?历史与现状(促进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融合方面,对幼儿教师有哪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