钣金与成型第3章 弯曲
第三章 弯曲
第三章弯曲及弯曲模具设计一、目的与要求宽板立体纯塑性弯曲时的应力分布情况和应力应变中性层位置的确定,板料的最小弯曲半径及其影响因素,如何防止或减少弯曲件的回弹;掌握弯曲件的工艺性好坏及如何改进。
熟悉弯曲模的典型结构,管料的弯曲加工方法,能安排弯曲件的工艺。
其它内容作一般性了解。
二、主要内容弯曲模基础弯曲模实例分析三、难点与重点弯曲件回弹的控制方法四、授课方式多媒体授课。
五、思考题3-1 弯曲的概念。
333333弯曲:将板料及棒料、管料、型材弯曲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弯曲制件的冷冲压工序称为弯曲。
弯曲的方法有压弯、折弯、滚弯和拉弯等。
其中,在压力机上利用模具对板料进行压弯加工在生产中用得最多。
本章主要介绍在压力机上进行板料压弯加工的工艺和模具设计问题。
弯曲工艺及模具设计就是搞清弯曲过程及特点及工艺性、确定弯曲工艺方案、设计相应3.1 弯曲变形过程及特点aabbαaabb(a)(b)3、宽度变化:当板料较窄(B<3t)时,宽度断面成内宽外窄,如图3-4(a)所示。
当板料较宽(B>3t)时基本保持原状,如图3-4(b)所示。
当板料的宽度很大,厚度又较薄,宽度方向的刚性较差时,板料弯曲的弯曲线容易产生纵向弯曲。
4、回弹:当凸模完成弯曲回程后,由于弹性变形的回复,弯曲件的弯曲半径r、弯曲角α与凸模圆角半径r p、中心角αp并不一致,这种现象称为回弹。
5、弯裂:若弯曲变形程度太大,变形区外层材料所受拉应力达到材料的强度极限时,材料表面将被撕裂,这种现象称为弯裂。
3.2 弯曲件的工艺性3.2.1 弯曲件的工艺性弯曲件的工艺性:指弯曲件的材料、形状、尺寸、精度要求和技术要求等对弯曲工艺的适应程度。
一、弯曲件的材料弯曲件的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塑性,较低的屈服极限和较高的弹性模量。
最适宜于弯曲的材料:有钢(含碳量不超过0.2%))、紫铜、黄铜、软铝等。
脆性较大的材料,如磷青铜、铍青铜、弹簧钢等,要求弯曲时有较大的相对弯曲半径。
西北工业大学飞机钣金零件成形弯曲课件
弯曲力
自由弯曲力 校正弯曲力
摩擦 板厚偏差
摩擦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增大弯曲变形区的拉应力,可 使零件形状接近于模具的形状。 如果毛坯的厚度偏差大时,对于一定的模具来说,其实 际间隙是忽大忽小的,因而回弹值也是波动的。
飞行器制造工程系
37
弯曲
六、弯曲回弹与补偿措施
3.
减小回弹的措施
在工件设计上采取措施 在工艺上采取措施 在模具结构上采取措施
1.
板料弯曲过程
飞行器制造工程系
11
弯曲
二、板料弯曲的基本原理
1.
板料弯曲过程
立体纯塑性弯曲阶段
1)应变中性层位置从板料中间逐 步向内层移动,变形量愈大, 内移量也愈大。
α tlb = π (R − r ) b 2π
2 2
l = αρ 0
R = r + ξt
1 r ξ ρ 0 = + ξt = r + ξt ξ 2 t 2
y y ε θ = ln ≈ ρ 1 + ρ y σ θ = Eε θ = E
飞行器制造工程系 ρ
σ max ≤ σ s
E ≤σs 2r 1+ t
r 1 E ≥ − 1 t 2 σ 10 s
弯曲
二、板料弯曲的基本原理
弹—塑性弯曲阶段和线性纯塑性弯曲阶段
材料的机械性能
r 相对弯曲半径 t
2.
影响弯曲回弹的主要因素
弯曲角度 弯曲方式和模具结构 弯曲力 摩擦 板厚偏差
飞行器制造工程系
33
弯曲
六、弯曲回弹与补偿措施
σ S / E 越小,回弹越小。
第三章弯曲工艺及弯曲模具设计复习题答案
第三章弯曲工艺及弯曲模具设计复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将板料、型材、管材或棒料等弯成一定角度、一定曲率,形成一定形状的零件的冲压方法称为弯曲。
2.弯曲变形区内应变等于零的金属层称为应变中性层。
3.窄板弯曲后起横截面呈扇形状。
窄板弯曲时的应变状态是立体的,而应力状态是平面。
4.弯曲终了时,变形区内圆弧部分所对的圆心角称为弯曲中心角。
5.弯曲时,板料的最外层纤维濒于拉裂时的弯曲半径称为最小弯曲半径。
6.弯曲时,用相对弯曲半径表示板料弯曲变形程度,不致使材料破坏的弯曲极限半径称最小弯曲半径。
7.最小弯曲半径的影响因素有材料的力学性能、弯曲线方向、材料的热处理状况、弯曲中心角。
8.材料的塑性越好,塑性变形的稳定性越强,许可的最小弯曲半径就越小。
9.板料表面和侧面的质量差时,容易造成应力集中并降低塑性变形的稳定性,使材料过早破坏。
对于冲裁或剪切坯料,若未经退火,由于切断面存在冷变形硬化层,就会使材料塑性降低,在上述情况下均应选用较大的弯曲半径。
轧制钢板具有纤维组织,顺纤维方向的塑性指标高于垂直于纤维方向的塑性指标。
10.为了提高弯曲极限变形程度,对于经冷变形硬化的材料,可采用热处理以恢复塑性。
11.为了提高弯曲极限变形程度,对于侧面毛刺大的工件,应先去毛刺;当毛刺较小时,也可以使有毛刺的一面处于弯曲受压的内缘(或朝向弯曲凸模),以免产生应力集中而开裂。
12.为了提高弯曲极限变形程度,对于厚料,如果结构允许,可以采用先在弯角内侧开槽后,再弯曲的工艺,如果结构不允许,则采用加热弯曲或拉弯的工艺。
13.在弯曲变形区内,内层纤维切向受压而缩短应变,外层纤维切向受受拉而伸长应变,而中性层则保持不变。
14.板料塑性弯曲的变形特点是:(1)中性层内移。
(2)变形区板料的厚度变薄。
(3)变形区板料长度增加。
(4)对于细长的板料,纵向产生翘曲,对于窄板,剖面产生畸变。
15.弯曲时,当外载荷去除后,塑性变形保留下来,而弹性变形会完全消失,使弯曲件的形状和尺寸发生变化而与模具尺才不一致,这种现象叫回弹。
第3章 弯曲工艺与模具设计
3.2.2、影响回弹的因素 材料的机械性能 相对弯曲半径 弯曲中心角 模具间隙 弯曲件的形状 弯曲力
3.2.3、回弹值的确定 目的:作为修正模具工作部分参数的 依据。 经验公式: 1.小半径弯曲的回弹( r / t 5 ~ 8 )
0 t
rt r 1 3
90
90
6)弹性材料的准确回弹值需要通过试模对凸、 凹模进行修正确定,因此模具结构设计要便于拆 卸。 7)由于U形弯曲件校正力大时会贴附凸模,所以 在这种情况下弯曲模需设计卸料装置。 8)结构设计应考虑当压力机滑块到达下极点时, 使工件弯曲部分在与模具相接触的工作部分间得 到校正。 9)设计制造弯曲模具时,可以先将凸模圆角半 径做成最小允许尺寸,以便试模后根据需要修整 放大。
当工件局部边缘部分需弯曲时,为防 止弯曲部分受力不均而产生变形和裂纹, 应预先切槽或冲工艺孔(如图所示) 5.弯曲件的几何形状 如果弯曲件的形状不对称或者左右弯 曲半径不一致,弯曲时板料将会因摩擦阻 力不均匀而产生滑动偏移(如图所示), 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应在模具上设 置压料装置,或利用弯曲件上的工艺孔采用 定位销定位(如图所示)
第 3 章 弯曲工艺与模具设计
3.1
3.2
弯曲的基本原理 应变中性层位置、最小弯曲半径的确定及回弹现象 弯曲力和弯曲件的毛坯尺寸计算 弯曲件的工艺性 弯曲模具的设计
3.3 3.4
3.5
3.1 弯曲的基本原理
弯曲是使材料产生塑性变形,形成一 定曲率和角度零件的冲压工序(如图所示) 弯曲材料:板料、棒料、型材、管材 弯曲方法:压弯、折弯、拉弯、滚弯、 辊弯
3.1.1 弯曲变形过程 (图3.1.1) 1、变形毛坯的受力情况 从力学角度,弯曲分为: 弹性弯曲 弹塑性弯曲 纯塑性弯曲 无硬化弯曲
钣金制作的基本工艺
图3-31
中部凸鼓工件的火焰矫正
2、边缘波浪形工件的火焰矫正: 步骤1:用卡子将板料三面压紧在平台上,波浪形变形集中的一边不 要卡紧,如图3-32所示。 步骤2:用线状加热方式先从凸起两侧平的地方开始加热,再向凸起 处围拢,加热次序如图3-32中的箭头所示。 说明:加热线长度一般为板宽的1/3~1/2,加热线距离视凸起的 高度而定,凸起越高,距离应越近,一般取20~50 mm。若经过第一次加 热后还有不平,可重复进行第二次加热矫正,但加热线位置应与第一次 错开。
(2)滚压已预先成型的工件: 滚压方法:如图3-26所示,首先将工件下面的辊子换成较工件之上的 辊子曲率略小的辊子,然后利用急松装置将底辊升起,同时将工件置于辊 子之间,调整底轮的压力,使工件能在适度的压力之下在辊子间滑动。
图3-26
滚压已预先成型的工件
注意:要全面滚压,以免局部延展伸长。要随时利用样板核对工件 的曲率。将钣金件在一个方向依次滚压完后,再将工件调转90°,重复 以上操作,滚压线路与原来方向交叉进行,如图3-27所示。 (3)滚压平钣金件的波形皱纹: 滚压方法:如图3-28所示,滚压时金属板移动的方向与原来移动的 方向成对角线,压力保持均匀,并平稳地移动,以免再度造成波纹。
图3-4
凸鼓面矫正
图3-5
边缘翘曲的矫正
(3)对角翘曲的矫正: 步骤1:将翘曲板料放在平台上,左手按住板料,右手握锤。 步骤2:先沿着没有翘曲的对角线开始敲击,依次向两侧伸展,使其 延伸而矫正,如图3-6所示。 步骤3:板料基本矫正后,再用木锤进行一次调整性敲击,以使整个 组织舒展均匀。 (4)板料的拍打矫正: 如图3-7所示,用拍板(甩铁)在板料上拍打,使板料凸起部分受压 变短,同时张紧部分受压伸长,从而达到矫正的目的。
弯曲工艺和弯曲模具设计复习题答案
第三章弯曲工艺及弯曲模具设计复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 、将板料、型材、管材或棒料等弯成一定角度、一定曲率 . 形成一定形状的零件的冲压方法称为弯曲。
2 、弯曲变形区内应变等于零的金属层称为应变中性层。
3 、窄板弯曲后起横截面呈扇形状。
窄板弯曲时的应变状态是立体的.而应力状态是平面。
4 、弯曲终了时. 变形区内圆弧部分所对的圆心角称为弯曲中心角。
5 、弯曲时.板料的最外层纤维濒于拉裂时的弯曲半径称为最小弯曲半径。
6 、弯曲时.用相对弯曲半径表示板料弯曲变形程度.不致使材料破坏的弯曲极限半径称最小弯曲半径。
7、最小弯曲半径的影响因素有材料的力学性能、弯曲线方向、材料的热处理状况、弯曲中心角。
8 、材料的塑性越好.塑性变形的稳定性越强.许可的最小弯曲半径就越小。
9 、板料表面和侧面的质量差时.容易造成应力集中并降低塑性变形的稳定性 .使材料过早破坏。
对于冲裁或剪切坯料.若未经退火.由于切断面存在冷变形硬化层.就会使材料塑性降低 .在上述情况下均应选用较大的弯曲半径。
轧制钢板具有纤维组织. 顺纤维方向的塑性指标高于垂直于纤维方向的塑性指标。
10 、为了提高弯曲极限变形程度.对于经冷变形硬化的材料.可采用热处理以恢复塑性。
11 、为了提高弯曲极限变形程度.对于侧面毛刺大的工件.应先去毛刺;当毛刺较小时.也可以使有毛刺的一面处于弯曲受压的内缘(或朝向弯曲凸模) .以免产生应力集中而开裂。
12 、为了提高弯曲极限变形程度.对于厚料.如果结构允许.可以采用先在弯角内侧开槽后.再弯曲的工艺.如果结构不允许.则采用加热弯曲或拉弯的工艺。
13 、在弯曲变形区内.内层纤维切向受压而缩短应变.外层纤维切向受受拉而伸长应变.而中性层则保持不变。
14 、板料塑性弯曲的变形特点是:( 1 )中性层内移( 2 )变形区板料的厚度变薄( 3 )变形区板料长度增加( 4 )对于细长的板料.纵向产生翘曲.对于窄板.剖面产生畸变。
15 、弯曲时.当外载荷去除后.塑性变形保留下来 .而弹性变形会完全消失 .使弯曲件的形状和尺寸发生变化而与模具尺才不一致 .这种现象叫回弹。
钣金弯曲理论
3.1 弯曲变形分析 1、弯曲变形过程 2、弯曲变形特点 3、弯曲变形时的应力应变状态
《冲压工艺学》
第3章 弯曲工艺
3.1 弯曲变形分析
3.1.1 弯曲变形过程 (图3.1.1)
根据变形程度,弯曲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弹性弯曲 2)弹塑性弯曲 3)纯塑性弯曲
《冲压工艺学》
第3章 弯曲工艺
《冲压工艺学》
第3章 弯曲工艺
《冲压工艺学》
第3章 弯曲工艺
《冲压工艺学》
第3章 弯曲工艺
《冲压工艺学》
第3章 弯曲工艺
《冲压工艺学》
第3章 弯曲工艺
3.2 弯曲成形质量分析
弯曲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 弯曲回弹的概念、表示方法 弯曲回弹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如何解决弯曲回弹的问题
《冲压工艺学》
第3章 弯曲工艺 弯曲时的主要质量问题: 拉裂、截面畸变、翘曲(图3.1.4)及回弹 1、拉裂 外层纤维受拉变形而断裂。 开裂原因: (1)弯曲线方向 (2)板料表面和冲裁断面的质量剪切表面有缺陷,不光 洁,有毛刺 采取措施: 1)采用表面质量好无缺陷的材料; 2)工件弯曲半径大于最小弯曲半径; 3)弯曲线与材料的纤维方向垂直; 4)毛坯中有毛刺的一面作为弯曲内侧。
自由弯曲 1)V形弯曲 2)U形弯曲
《冲压工艺学》
校正弯曲 1)V形弯曲 2)U形弯曲
第3章 弯曲工艺
1. 自由弯曲力
0. 6kbt 2 b V形件 F 自= r +t
U形件
0. 7kbt 2 b F 自= r +t
F自—冲压行程结束时的自由弯曲力 k—安全系数,取1.0 ~ 1.3 b—弯曲材料的宽度 t—弯曲材料的厚度 r—弯曲件的内弯曲半径 b—材料的强度极限 《冲压工艺学》
第三章_钣金制作的基本工艺--钣金工培训课...
图3-32
边缘波浪形工件的火焰矫正
第二节
钣金件手工制作工艺
常见的钣金件手工制作工艺有弯曲、放边、收边、拔缘、拱曲、卷 边、咬缝及制筋工艺。
一、弯曲
板料弯曲是钣金成型基本操作工艺,弯曲形式一般有两种,即角形弯 折和弧形弯曲。
1、角形弯折:
板料角形弯折后出现平直的棱角。弯折前,板料根据零件形状划线 下料,并在弯折处画出折弯线,一般折弯线画在折角内侧。 如果零件尺寸不大,折弯工作可在台虎钳上进行。将板料夹持在台虎钳 上,使折弯线恰好与钳口衬铁对齐,夹持力度合适。当弯折工件在钳口 以上较长或板料较薄时,应用左手压住工件上部,用木锤在靠近弯曲部 位轻轻敲打,如图3-33所示,如果敲打板料上方,易使板料翘曲变形。
图3-36
弯S形件的程序
(2)弯n形件。如图3-37所示,先弯成α角,再用衬垫弯成β角, 最后完成θ角。弯曲封闭的盒子时,其方法步骤与弯形件大致相同, 最后夹在台钳上,使缺口朝上,再向内弯折成形。
图3-37
弯n形件的程序
2、弧形弯曲:
以圆柱面弯曲为例,首先在板料上画出若干与弯曲轴线平行的等分 线。作为弯曲时的基准线,后用槽钢作为胎具,将板料从外端向内弯折。 当钢板边缘接触时,将对接缝焊接几点。将零件在圆钢管上敲打成形, 再将接缝焊牢。捶击时,应尽量使用木锤,以防板料变形,如图3-38所 示。
图3-27
将钣金件转90°后滚压
图3-28
滚压平钣金件的波形皱纹
(4)大型钣金件的成型方法: 成型方法:如图3-29所示,根据工件的要求在滚压大型钣金件时 需要两个人把持工件,在滚压机上按以上描述依次前后移动。
三、火焰矫正工艺
(一)火焰矫正原理: 火焰矫正就是对变形的钢材采 用火焰局部加热的方法进行矫正。 金属材料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 火焰矫正正是利用这种新的变形去 矫正原来的变形。
飞机钣金成形工艺课程型材拉弯实验指导书
学生班级:学号:姓名:课代表:实验日期:实验地点:成绩:指导教师:小组长:组员及分工:实验三:型材拉弯一、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拉弯机的工作原理、结构和拉弯过程,掌握拉弯成形回弹及材料应变的测量方法,从而理解和掌握拉弯工艺的特点。
二、实验设备和器材三、拉弯原理综述(一)拉弯工艺的主要特点◆能成形尺寸大、相对弯曲半径大、变曲率的型材弯曲件◆成形精度高◆能成形材料屈强比大的型材弯曲件◆柔性制造,能成形形状复杂的型材弯曲件飞机的框肋缘条、长桁等零件均是由型材加工而成的型材弯曲件。
此类零件为纵向尺寸大、相对弯曲半径大和形状准确度要求高的受力件,在生产中普遍采用拉弯成形方法制造。
(二)拉弯工艺过程拉弯工艺过程主要包括:1.安装拉弯模胎2.夹持毛料(根据型材断面形状选装夹头)3.施加纵向预拉力P4.初始贴靠(毛料与拉弯模胎刚刚接触)5.施加侧向压力Q6.施加弯矩M(转台转动,毛料受力并逐步向拉弯模胎贴靠)7.卸除载荷8.松开毛料两端并取出弯曲件9.模胎和夹头复位(四)拉弯过程中可能引发的零件质量问题经过拉弯成形的型材弯曲件,因工艺问题引发的零件质量问题表现为:◆腹板起皱◆内弦板凸凹交替◆外弦板部分变薄超差◆外弦板破裂◆回弹大◆回弹量不稳定◆断面畸变◆整体翘曲(五)解决回弹问题的工艺措施拉弯成形技术是在安全成形条件下,为提高型材弯曲件形状和尺寸精度所采用的工艺措施。
回弹是影响型材弯曲件形状和尺寸精度的主要问题。
目前,解决回弹问题的工艺措施包括:●修改拉弯模胎的形状和尺寸●改变拉弯的工艺类型●改变预拉力●改变补拉力●改变侧压力修改拉弯模胎的形状和尺寸的优点是可以完全补偿回弹,缺点是必须通过试验进行,显得费时费力,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措施。
四、实验方法五、实验过程1.确定试件材料的机械性能参数:E、σs、σb、εs、εb等。
2.估算预拉力P的取值范围,P min=A0σs,P max= 0.8 A0σb其中A为型材横断面原始面积。
钣金模具成型及工艺讲解
一、拉深变形过程
(二)拉深变形过程及特点(续)
2.金属的流动过程
工艺网格实验
材料转移:高度、厚度发生变化。
3.拉深变形过程
外力
凸缘产生内应力:径向拉应力σ1;切向压应力σ3 凸缘塑性变形:径向伸长,切向压缩,形成筒壁
直径为d高度为H的圆筒形件(H>(D-d)/2) 拉深单元变形动画
二、拉深过程中坯料内的应力与应变状态
(冲压)产品设计
相互关联
冲压成形工艺设计
冲压模具设计
相互影响
造流程图
四、冲模设计与制造的要求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包括冲压工艺设计、模具设计与模具 制造三大基本工作。
冲压工艺设计是冲模设计的基础和依据。 冲模设计的目的是保证实现冲压工艺。 冲模制造则是模具设计过程的延续,目的是使设计图样,通 过原材料的加工和装配,转变为具有使用功能和使用价值的模 具实体。
冲 模 制 造
冲模设计与制造场景
多工位精密级进模
冲 压 成 形 产 品 示 例 一 日 常 用 品
——
第二章 冲裁工艺与冲裁模设计
第一节 概述
冲裁:利用模具使板料沿着一定的轮廓形状产生分离的一种
冲压工序。
冲裁模:冲裁所使用的模具叫冲裁模,它是冲裁过程必不可少
的工艺装备。凸、凹模刃口锋利,间隙小。
2.筒壁的拉裂
主要取决于:
一方面是筒壁传力区中的拉应力; 另一方面是筒壁传力区的抗拉强度。 当筒壁拉应力超过筒壁材料的抗拉强度时,拉深件就会在 底部圆角与筒壁相切处——“危险断面”产生破裂。
防止拉裂:
一方面要通过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筒壁抗拉强度; 另一方面通过正确制定拉深工艺和设计模具,降低筒壁所 受拉应力。
第三章 弯曲
第三章 弯 曲
弯曲:将板料、型材、管材或棒料等按设计要求弯 成一定的角度和一定的曲率,形成所需形状零件的 冲压工序。 弯曲毛坯的种类:板料、棒料、型材、管材
本章与第2章相比:
准确工艺计算难,模具动作复杂、结构设计规律性不强。
弯 曲 成 形 典 型 零 件
生活中的弯曲件
压弯的典型形状: 典型压弯工件:
内层切向应力
内 2 3 n 1 B n 1 1 - ln 0 n 1 - - ln R 0 n 1 - - ln 0 n 3 - 1 9
§3.3 宽板弯曲时的应力和弯矩的计算
二、按宽板弯曲的平面应变状态计算变形区的应力数值 外层宽度方向上的主应力
曲
8、9-螺钉
模
10-定位板
用模具成形的弯曲件之一
用模具成形的弯曲件之二
连续弯曲模拟 闹钟双铃提环弯曲模模拟 阶梯件弯曲模 双摆块弯曲模 摆块式形件弯曲模 圆筒形件一次弯曲 自动卸料机构的摆块弯曲模
§3.1 板料的弯曲现象及其原因
(a)
(b)
(c)
(d)
在弯曲过程中,板料的弯曲半径r1、r2…rn与支点距离l1、 l2…ln随凸模下行逐渐减小,而在弯曲终了时,板料与凸、凹
第三章 弯 曲
§3.1 板料的弯曲现象及其原因 §3.2 窄板弯曲和宽板弯曲时的
应力应变状态分析 §3.3 宽板弯曲时的应力和弯矩的计算 §3.4 弯曲力计算和设备选择 §3.5 弯曲件毛坯长度计算 §3.6 最小相对弯曲半径rmin/ t的确定 §3.7 弯曲回弹 §3.8 弯曲模工作部分的尺寸计算
§3.1 板料的弯曲现象及其原因
五、板料横截面的畸变、翘曲和拉裂(畸变)
窄板(B/t≤3) 宽板(B/t>3) 弯曲变形区的横截面变化情况
弯曲工艺和弯曲模具设计复习题答案
第三章弯曲工艺及弯曲模具设计复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将板料、型材、管材或棒料等弯成一定角度、一定曲率.形成一定形状的零件的冲压方法称为弯曲。
2、弯曲变形区内应变等于零的金属层称为应变中性层。
3、窄板弯曲后起横截面呈扇形状。
窄板弯曲时的应变状态是立体的.而应力状态是平面4、弯曲终了时.变形区内圆弧部分所对的圆心角称为弯曲中心角。
5、弯曲时.板料的最外层纤维濒于拉裂时的弯曲半径称为最小弯曲半径6、弯曲时.用相对弯曲半径表示板料弯曲变形程度.不致使材料破坏的弯曲极限半径称最小弯曲半径7、最小弯曲半径的影响因素有材料的力学性能、弯曲线方向、材料的热处理状况、弯曲中心角8、材料的塑性越好.塑性变形的稳定性越强.许可的最小弯曲半径就越小9、板料表面和侧面的质量差时.容易造成应力集中并降低塑性变形的稳定性.使材料过早破坏。
对于冲裁或剪切坯料.若未经退火.由于切断面存在冷变形硬化层.就会使材料塑性降低.在上述情况下均应选用较大的弯曲半径。
轧制钢板具有纤维组织.顺纤维方向的塑性指标高于垂直于纤维方向的塑性指标。
10、为了提高弯曲极限变形程度.对于经冷变形硬化的材料.可采用热处理以恢复塑性。
11、为了提高弯曲极限变形程度.对于侧面毛刺大的工件.应先去毛刺;当毛刺较小时.也可以使有毛刺的一面处于弯曲受压的内缘(或朝向弯曲凸模).以免产生应力集中而开裂。
12、为了提高弯曲极限变形程度.对于厚料.如果结构允许.可以采用先在弯角内侧开槽后.再弯曲的工艺.如果结构不允许.则采用加热弯曲或拉弯的工艺。
13、在弯曲变形区内.内层纤维切向受压而缩短应变.外层纤维切向受受拉而伸长应变.而中性层则保持不变14、板料塑性弯曲的变形特点是:(1)中性层内移(2)变形区板料的厚度变薄(3)变形区板料长度增加(4 )对于细长的板料.纵向产生翘曲.对于窄板.剖面产生畸变。
15、弯曲时.当外载荷去除后.塑性变形保留下来.而弹性变形会完全消失.使弯曲件的形状和尺寸发生变化而与模具尺才不一致.这种现象叫回弹。
弯曲及弯曲模设计
第三章弯曲及弯曲模设计弯曲:将平直的坯料弯折成具有一定角度和曲率半径的零件的成形方法称为弯曲。
所用坯料:板条、管子、棒料、或型材。
按弯曲件形状:V型、L型、U型、Z型、O型等按加工所用设备:压弯、折弯、滚弯、绕弯、旋弯等。
第一节板料弯曲变形分析一、板料弯曲的变形特点纯弯矩作用下的弯曲,圆柱坐标系,板厚方向为径向,即ρ方向;板条纵向为切向,即θ方向;板宽方向,即B方向。
(一)变形区的变形特点外区在切向受拉而伸长,内区受压而缩短,沿板厚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外层与内层的变形最大。
(二)截面的畸变原因:外区切向伸长变形由板宽方向的压缩来补充,板宽减小;内区切向压缩,板宽增大,结果使截面产生了畸变。
(三)变形区板料厚度变薄以变形中性层为界,外层切向受拉而使板厚变薄,内区切向受压而使板厚增加。
由于变形中性层的内移,切向受拉的面积大于受压面积。
(四)弯曲后板料长度增加一般弯曲件均属于宽板弯曲,因此弯曲前后板料宽度基本不变,对于r/t的较小弯曲件,由于板厚有明显的变薄现象,按体积不变,必然造成板料长度的增加。
二、弯曲变形区的应力应变状态:宽板和窄板的径向和切向应力应变相同,而宽度方向则不同。
1、窄板弯曲(b/t≤3):窄板弯曲时,根据塑性力学中最小阻力定律,材料沿宽度方向的流动几乎不受限制,故有σb≈0。
根据体积不变条件εθ+εb+εt=0可知,窄板弯曲时的应力应变分布如图示。
2、宽板弯曲(b/t>3):材料沿宽度方向的流动阻力大,εb≈0。
其应力应变分布如图示。
外层内层bσρσσθσρσbθσεθερbεθερt外层内层ρσσθσρθσεθεbερεθεεbρtb三、弯曲变形的阶段性 (一)弹性弯曲阶段如右图a)示,在弯曲的初期,外弯曲力矩M 的数值较小,在变形区内、外层表层产生的切向应力的数值远小于材料的屈服应力,沿板厚的全部材料层只产生弹性变形。
去掉弯矩,变形将消失。
(二)弹-塑性弯曲阶段如上图b)示,当外弯矩M 增大到一定数值时,内、外表层的切向应力首先达到材料的屈服应力,而进入塑性状态。
第3章弯曲成型
第3章弯曲弯曲(又称压弯)是将板料、棒料、管料等弯成一定角度、曲率和形状的工艺方法,它在冲压生产中占有很大比例。
弯曲件的基本类型,如图3.1所示。
弯曲件可用滚弯机、压弯机、折弯机等设备进行加工,但最常见的是用弯曲模在普通压力机上进行压弯。
图3.1 弯曲件的基本类型3.1 弯曲过程分析3.1.1 弯曲变形过程图3.2所示为板料在V形模内的弯曲变形过程。
在弯曲开始时,板料在凸模作用下,产生弹性变形,如图3.2(a)所示;随着凸模下压,板料与凹模工作表面逐渐靠紧,弯曲半径由R0变为R1,弯曲力臂则由L0变为L1,如图3.2(b)所示;凸模继续下压,板料弯曲区逐渐减小,直到与凸模三点接触,此时曲率半径已由R1变为R2,弯曲力臂也由L1变为L2,如图3.2(c)所示;此后,板料直边部分则向与以前相反的方向变形,直至圆角、直边与模具全部贴合,如图3.2(d)所示,此为弯曲过程的塑性变形阶段。
以上整个过程均为自由弯曲。
而在行程终了时,凸、凹模对板料进行墩压,致使冲床和模具产生弹性变形,弯曲力瞬间急剧增加,使制件形状获得校正,这就是校正弯曲。
(a) (b) (c)(d)图3.2 弯曲过程综上所述,弯曲过程是由自由弯曲和校正弯曲组成,而自由弯曲包括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这两个阶段。
为分析板料在弯曲时的变形状况,可在长方形的板料侧面上画出正方形网格,对它进行弯曲,如图3.3所示。
观察网格的变化,可看出弯曲时的变形特点:1.只有在弯曲中心角α的范围内,网格才发生显著的变化,而在板料平直部分,网格仍保持原来状态。
这表明弯曲变形区域主要是在制件的圆角部分。
2.在变形区内,板料的外层纵向纤维(靠近凹模一边)受拉而伸长,内层纵向纤维(靠近凸模一边)受压而缩短。
由内外表面至板料中心,其伸长和缩短的程度逐渐变小,其间有一层纤维的长度不变,这层纤维称为变形中性层。
(a) 弯曲前3.在弯曲变形区内板料厚度略有变薄。
4.从弯曲件变形区域的横断面看,变形有两种情况:(1)对于窄板(B<3t),弯曲内侧材料受到切向压缩后,便向宽度方向流动,使板宽增大;而在弯曲区外侧的材料受到切向拉延后,则宽(b) 弯曲后度变窄,结果使断面略呈扇形。
浅谈钣金件弯曲质量控制
本文首先分析了钣金件弯曲中回弹和裂纹问题的质量控制,其次针对实际加工中常用的不锈钢和铝板两种材料弯曲时的质量控制进行了阐述。
弯曲是指把板材、棒材、管材或型材加工成具有一定角度和形状的零件的成形方法,是钣金冲压加工中的常见工序。
一般说来,弯曲工序需要保证钣金件弯曲部位的圆角半径、零件的结构、形状、尺寸等几大方面。
实际加工中,钣金件弯曲的质量问题最常见的为回弹,其次是裂纹,其他还包括翘曲、扭曲、尺寸偏移、孔偏移等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加工产生最多的回弹和裂纹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质量控制措施。
钣金零件弯曲质量控制分析钣金件弯曲回弹质量控制弯曲成形过程中,毛坯在外载荷的作用下会产生塑性和弹性两种形式的变形。
一旦外部载荷撤除,产生的弹性变形会即刻消失,而塑性变形还能继续保持。
零件由于弹性变形的存在,形位尺寸会产生与加载方向相反的变形,这个变形就是回弹。
回弹量的大小影响因素较为复杂,要确保回弹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就要分析其影响因素。
⑴影响回弹的因素及控制对策1)材料选择材料选择取决于材料的力学性能,也就是说,材料的屈服极限越高,弹性模量越小,则弯曲后回弹越大,加工硬化现象越严重,回弹量也越大。
因此为防止材料对回弹的影响,工艺设计人员应尽量选择屈服点小、弹性模量大、硬化指数小的材料。
2)钣金件的结构钣金件弯曲时,相对弯曲半径r/t,当此数值较小时,零件内、外表面切向变形的总应变值较大,产生的弹性应变就相应减小,回弹量较小,反之则大。
因此钣金件弯曲时,相对半径必须超出比例系数,但应尽量选择较小的系数值。
此外,在确保钣金件使用的前提下,可以在弯曲区域压制加强筋,从而增加零件界面惯性力矩,从而抑制回弹的产生。
3)零件工艺性原因钣金件弯曲时,弯曲角度越大,变形区长度越大,回弹角也越大;此外,实际生产中,施加的弯曲力越大,变形越大,则回弹量越小;最后,采用无底凹模进行自由弯曲时,回弹量较大,反之采用校正弯曲时,模具采用V 形件进行校正,则回弹量较小。
【钣金技术】压弯.pdf
!第压弯第一节压弯时材料的变形过程压弯时材料的变形过程见表!"#"$。
表!"#"$压弯时材料的变形过程序号压弯过程压弯阶段简图特点$自由弯曲自由弯曲阶段$%材料与上模一点、下模两点接触&%材料的弯曲半径’(,不受压模形式的制约#%弯曲力臂)$最大&接触弯曲接触弯曲阶段$%材料两翼与下模接触&%弯曲力臂从)$")&#%材料的弯曲角度与下模基本相同序号压弯过程压弯阶段简图特点!校整弯曲接触弯曲向校整弯曲过渡"#材料与上模三点、下模两点接触$#材料弯曲角度小于下模角度%校整弯曲校整弯曲阶段"#材料与上、下模全部接触$#弯曲力臂&%达到最小值!#材料的弯曲半径与上模一致第二节常见压弯件的质量分析一、常见压弯件出现的现象常见压弯件出现的现象表%’!’$表%’!’$常见压弯件出现的现象序号出现现象简图说明"回弹去除压力后,材料由于弹性变形而产生回弹,使弯曲半径增大·!"#·第四篇机械弯曲、拉深与压弯序号出现现象简图说明!偏移弯曲力与板料平面不垂直或不对称等原因,会使弯曲线的位置发生偏移,造成工件各边的尺寸不符要求"裂纹压弯半径#!$%&’时需考虑弯曲线方向与板料轧制方向垂直,板料不易断裂,若平行易断裂(断面呈扇形对于板宽)!"’时,板料的内侧宽度增加,外侧的宽度减少,断面呈扇形&挠曲当板宽)*"’时,在板料的宽度方向会造成挠曲现象二、影响回弹的因素和减少回弹的方法影响回弹的因素和减少回弹的方法见表(+"+"和表(+"+(。
·!"#·第三章压弯表!"#"#影响回弹的因素序号项目简图说明$材料的力学性能%相对弯曲半径材料的屈服点越高,则回弹越大,材料弹性模量越大,则回弹越小材料的相对弯曲半径&’(大,回弹也大#零件形状压)形零件的回弹应稍大于*形零件(因压*形件时,模具对板料的摩擦作用使板料受到一定程度的拉伸)!压模间隙*形压弯件的模具间隙越大,回弹也大+弯曲方式自由弯曲比用压模弯曲回弹大表!"#"!减少回弹的方法(,,)序号方法简图具体措施$修正模具形状将凸模减少一回弹角度或底部制成曲面形,利用曲面部分回弹补偿两直边的张开·!"#·第四篇机械弯曲、拉深与压弯序号方法简图具体措施!减少板料与模具的接触面积采用减少与凸模接触面积的弯曲模,加大对弯曲部位的压力"设置加强肋在压弯件上增加加强肋,来提高弯曲部分刚性,达到减少回弹目的#缩小凹凸模之间的间隙正确选择模具间隙$:$%&’!’(&式中$———凸凹模的单边间隙!———板料厚度上偏差,见表#)")*、表#)")+(———按弯边长,和弯曲线长度-决定的间隙系数,见表#)").在实践生产中,为了简便起见,凸凹模之间的间隙按下述方法确定:&/01*22时,$%&&301*22时,$%&’!式中!———材料厚度的上偏差,见表#)")*,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弯
曲
航空航天工程学部 主讲:贺平
内容简介: 弯曲是冲压基本工序。本章在分析弯曲变形过 程及弯曲件质量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介绍弯曲工艺 计算、工艺方案制定和弯曲模设计。涉及弯曲变形 过程分析、弯曲半径及最小弯曲半径影响因素、弯 曲卸载后的回弹及影响因素、减少回弹的措施、坯 料尺寸计算、工艺性分析与工艺方案确定。
r
R
在应力中性层,处于内层与外层径向应力互相平衡,
故由 0, 内 外,可得: ln
2 0
R
0
ln
0
r
1 2 1 22 R r , (r t )r (r t ) t 2 4 1 即:0(r t ) 2 表明塑性弯曲后,应力中性层从中心向内移动
弯曲变形区板料厚度的变薄
弯曲后板料长度的增加 板料横截面的畸变、翘曲和表面拉裂
一、弯曲件的弹性回弹 ㈠V形件的弯曲变形过程
弯曲过程 V形弯曲板材受力情况
板料弯曲变形分析
应变中性层就是受拉与 受压的分层界线,其切向应 变为零。 应变中性层并不与板厚 的几何中心层相重合,而向 曲率中心方向移动,并随着 相对弯曲半径的减小,移动 的距离将增大 。
3.4
变形过程中 弯曲力是变 化的,测量 结果表明分 三个阶段。
弯曲力计算和设备选择 ----弯曲力计算是工艺制定
及设备选择的重要依据。
1-弹性
2-自由弯曲
3-校正弯曲
一、自由弯曲力
以凹模斜面交点为直角坐 标系原点,其任意点的外力弯 矩为M,受凹模平行与垂直于 凸模方向的各分力共作用。
2 2 2 其中F 自由弯曲力;b凹 凹模口部宽度 h-凹模深度; 凹模角; tg 1
假设材料为理想刚塑性,求解变形区(内区、外区)三个主应力。 1、塑性条件:
1 3 s
s
外区:
内区:
s
2、平面应变条件
( 1 3 ) 2 2
外区:
b
( ) 2
内:
b
( ) 2
变薄系数 ξ
r/t ξ 0.1 0.82 0.5 0.92 1 0.96 2 3 ≥4 1.0
0.99 0.992
说明: (1)实验表明当r/t≤4时,系数ξ<1,表明材料减薄。 (2)相对弯曲半径 r/t 越小,应变中性层内移越明显。 (3)应变中性层处的位臵是先受压后受拉。 由应变中性层内移可知,应变中性层处的纤维在弯曲前期的
对于自由弯曲:F压机≧(1.2~1.3)(F自弯+P) 其中 P-有压料或推件装臵的压力
P=(0.3 ~ 0.8)F自弯 对于校正弯曲:F压机≧ (1.2~1.3)F校正 通常压力选择都远大于实际弯曲压力的需要。
3.5
弯曲件毛坯(展开)长度计算
众所周知:弯曲变形中其应变中性层的长度不变, 这是弯曲件展开尺寸计算的基础。
变形是切向压缩,而弯曲后期必然是伸长变形,才能补偿弯曲 前期的纤维缩短,使其切向应变为零。而弯曲后期的纤维伸长 变形,一般来说,仅发生在应力中性层的外层纤维上。由此可 见,应力中性层在塑性弯曲时也是从板料中间向内层移动的, 且内移量比应变中性层还大。
三、变形区板料厚度变薄
板料弯曲时,以中性层为界,外层纤维受拉使厚度减薄, 内层纤维受压使板料增厚。当r/t ≤4的塑性弯曲时,中性 层位臵向内移动。 结果:外层拉伸变薄区范围逐步扩大,内层压缩增厚区 范围不断减小,外层的减薄量会大于内层增厚量,从而使弯 曲区板料厚度变薄。 弯曲时的厚度变薄会影响零件的质量。应采取措施防止 厚度减薄。
二、校正弯曲力
校正弯曲是在弯曲成形后,继续对零件进行增压,从而减少回
弹、提高质量。
F校=A·P
其中:A-校正部分的投影面积; P-单位校正力,查冲压手册
三、冲压设备选择——压力机额定压力的确定 (仅从受力角度选)
计算的弯曲力限制在压力机额定压力的75%-80%,并据此去确 定机械压力机的额定压力。 校形弯曲时,最大弯曲力总是在凸模处于下止点时出现。 选择压力机时,要使其额定压力有足够的富余
应变中性层确定:
tlb ( R 2 r 2 )
2
b
tlb ( R r ) b 2 l R r t
2 2
其中ξ 是变薄系数
可求出应变中性层位臵
r 1 ( ) t (r t ) t 2 2
从公式中可见应变中性层位臵ρ与r/t、变薄系数ξ值有关。
bt2 s 4
若材料n=1,K=E 时 (弹性弯曲) :
Ebt3 s M 120
二、 平面应变状态计算变形区的应力与弯矩
三个假设:
1、塑性弯曲后,弯曲区的横截面仍保持平面;
2、板料宽度方向的变形忽略不计,变形区为平面 应变状态。即: b 0
3、弯曲变形区的等效应力与等效应变之间的关系
1 3 2 2 2 i ( ) ( b ) ( b ) 2 2 2 2 2 2 2 i ( ) ( b ) (b ) 3 3
根据等效应力与等效应变满足幂函数式准则有
1)翘曲
弯 曲 后 的 翘 曲
在宽板的端部出现翘曲与不平
b/t 3
2)畸变
截面变为梯形,内外层 发生翘曲(窄板)
型材、管材弯曲后的剖面畸变
b/t 3
3)拉裂 变形程度过大时,外层出现拉裂。
3.2窄板弯曲和宽板弯曲的应力应变状态
3.3
一、
宽板弯曲时的应力和弯矩的计算 (有二种方法)
F b凹 M 外 x h y cot F 2 b凹 2 2y ) cot( [( x) (h M外
)]
摩擦系数约为0.1
在x=0,y=h外,令M 外 =M内 , 不计加工硬化, bt 2 可以求得F s b凹
通过对V型件的理论分析,弯曲力与模具尺寸、 板料厚度、材质、宽度等有关。此外还与弯曲形 式有关,实践中通常采用经验公式或者对理论公 式进行必要的修正。
0.6 Kbt 2 b 对于V型件弯曲:F r t 0.7 Kbt 2 b 对于U型件弯曲:F r t 其中 : K 为安全系数, 一般取K=1.3, b为材料强度极限 其它如前
四、弯曲后板料长度增加
一般弯曲件,宽度方向尺寸比厚度方向尺寸大 得多,所以弯曲前后的板料宽度可近似地认为是 不变的。但是,由于板料弯曲时中性层位臵的向 内移动,出现了板厚的减薄,根据体积不变条件, 减薄的结果使板料长度必然增加。
相对弯曲半径愈小,减薄量愈大,板料长度 的增加量也愈大。
五、板料横截面的畸变、翘曲和拉裂
1 3 s
解得内区应力分布:
s ln
r
s 1 ln r
b
s
1 2 ln 2 r
将应力中性层以及板料K及n值代入应力表达式可得任 意时刻的各向应力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
由切向应力形成的 弯矩 : M bd
书中介绍了各种弯曲件毛料尺寸的计算公式,有 的尺寸标注在零件外侧、有的标注在内侧,有的一处 弯曲变形、也有的多处弯曲变形。但是无论是那一种 形式,计算中都涉及中性层内移、变形程度、弯曲半 径等许多因素,通常各种冲压手册根据需要制出了许 多表格供使用者查阅。
例
计算图示弯曲件的坯料展开长度。
3.6
实践结果证实弯曲时∈max比单向拉伸时的延伸率大多,说 明它还受其它因素影响。
压缩之间存在着一个既不伸长、也不压缩的纤维层,称为应变
中性层。 2、应力中性层 板料弯曲时,毛坯截面上的应力,在外层的拉应力过渡 到内层压应力时,发生突然变化的或应力不连续的纤维层,称 为应力中性层。
当板料处于弹性状态时:
应力中性层与应变中性层相重合,且通过板料 截面中心。
当材料处于塑性状态时: 应变中性层内移,其位臵可以由体积不变条件 来确定;应力中性层也内移;应力中性层内移量 比应变中性层内移量大。
弯曲前后坐标网格的变化
㈡弯曲变形区的切向应力状态----
a)弹性弯曲 b)弹-塑性弯曲 c)纯塑性弯曲(r/t<3~5)
坯料弯曲变形区内切向应为的分布
实际上:弹性与塑性是相伴、中心弹性层必然存在;
相对弯曲半径、材料性质、模具结构等会影响回弹。
二、中性层位臵的內移
1、应变中性层 板料弯曲时,外层纤维受拉,内层纤维受压,在拉伸与
绝大多数情况下板料弯曲是宽板弯曲(b/t>3)
近似简化计算(将变形区的立体应力状态近似地简化
为只有切向应力作用的单向应力状态)
三个假设(当变形程度较大时,这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误差较大): 1、弯曲后,变形区横截面(垂直于纤维的面)仍保持平面; 2、弯曲前后板料的厚度和宽度不变,应力中性层位臵仍在板料中间; 3、内、外层的切向应力和切向应变关系与单向拉伸状态下的应力应变 关系完全一致。
与单向拉伸时应力应变关系完全一致。
求解步骤: 1、由平面应变状态和塑性变形前后体积不变条件求径 向应变 与切向应变 ,有:
ln(1
y
0
)
( ) 2
2、 由塑性原理知,平面应变条件下,有: b
3、 根据Mises准则,可以求出等效应力与等效应变如下 式:
最小相对弯曲rmin/t半径的确定
一、最小相对弯曲半径的理论计算 在弯曲件外边缘处切向拉应力与拉应变最大,当拉应力
超过材料许可极限时将发生破裂。此时变形程度最大,防止
材料拉裂的rmin/t称为最小相对弯曲半径。 y t/2 1 ; 0 r t / 2 2r / t 1
当 达到极限时r / t为最小, rmin 1 1 rmin 1 故 1 ; 或是 1 t 2 max t 2 其中max 及截面收缩率可由单向拉伸实验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