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对我们的要求也是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学习简报

第6 期

主编:赵建行2012 年9月20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对我们的要求也是责任

青年学子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要怀爱国之情、树报国之志、践强国之行。要努力学习,不要虚度年华。

《少年中国说》

“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各位老师好!

我们的学习已经进入到了九月底,按照上级的进度安排,要完成专家设置的作业。

到目前为止,专家为我们设置了作业,但是我们班提交作业的人数还不多。希望老师们抽时间完成作业。

从灵魂观念产生到英雄神话传说看先民早期的价值取向

►如果从时间的一维性看,我国境内人类历史有如下几个数字需要我们了解:约250万年前安徽繁昌孙村猿人就生存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大地上,历史经过了220万年进化,马坝人、丁村人时期标志着我们的祖先由猿人进入到了古人时代,历史又跨过了至少26万多年的进化到了山顶洞人、柳江人时期,我们的祖先进化到了新人时代。而距今1万年时他们大都会使用新的更为复杂的打砸石器,祖先们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开始了氏族社会生活。我们民族真正有文字以来的历史不过5千年,那已经是华夏的文明时代了。

话说到此,有几个标志性的数字:250万年前、30万年前、3万年前、1万年前和5000年前(另一种说法:直立人即猿人自250—10万年前孙村、元谋、蓝田、北京人,早期智人即古人10—4万年前丁村与马坝人,晚期智人即新人4—1万年前山顶洞、柳江人), 我们祖先在进化过程中时间的阶段性跨度越来越小,但所跨越的台阶高度却越来越大:智慧推进文明,文明加速跨越。人类凭着智慧把自己的文明进化速度提得越来越快。这种提速不是成倍,而是成几十倍或几百倍。这样的发展速度,很容易让人类自己丢失自己,而传统是使人类不会丢失根的重要纽带。

►我们要想了解文字产生以前的历史与文化,只有两条途径:一是凭借被确证了的考古发掘,二是梳理真假难辨、假中有真的远古传说。我们从山顶洞人的遗址发现,人死后要被掩埋,葬墓里还有陪葬的生活用品、装饰品,以及生产工具。而且在尸体的四周撒有“赤铁粉”。这已经是一套完整的埋葬习俗,或者是埋葬仪式。

那就是说,至少在新石器中期,我们的祖先已经意识到,人死了并不是一切的结束,只是当时活着的人看不到了,但他们在另一个世界还需要生活用品,还需要生产工具,还需要被保护、防止被意外袭击。这就是最早的活人表达的对生死两个世界的理解,这里的核心观念已经蕴含着对生命有身体与灵魂两部分内容的理解。

而反映母系氏族社会的半坡遗址呈献给我们的就更为具体生动了:活人有自己的生活社区,死去的人也有固定而集中的墓地、墓群,也就是死人自己的社区。入葬的人在墓穴中姿势相同,头脚的方向与面部的朝向都一致。

►这暗示着一种组织观念与向往意愿。而且夭折了的孩子,则是埋在活人生活的社区内,并且用来敛尸的陶棺还留有一个小孔,以便幼小灵魂的出入和得到活着的大人们的庇护。认真的对待死去的人,这就是我们民族“慎终孝思”、“老老,幼幼”的根。

灵魂观念是个体面对死亡,在思索生命的走向与归宿时所产生的想象,它是随着人类的进化而必然要产生的一个观念现象,是人类精神的需要,也是人类情感的释放。这与万物有灵的观念几乎是同时出现的。但随着氏族社会的发展,家庭与婚姻关系的相对稳定,血缘脉络衍生的清晰,便出现了个体对生命来源的探讨,这样就有了认祖归宗的意识,形成了祖先崇拜观念。

每一个氏族、每一个部落都有自己的祖先,他不仅是本氏族或本部落的生命之源,而且还是永久的保护神。所以他的后代对他充满了感激、敬畏和崇拜之情,于是族人们便经常的聚集在一个地方,怀着肃穆的心情举行活动,这里有怀念、有感恩、有敬畏、有崇拜(人类学称

之为“图腾”——TOTEM现象)。这个地方就是中国早期社会人类活动的神圣净土——“社”。人们在这里赞颂祖先,抒发情感,吐露心愿,表达理想,于是留下了大量的英雄神话传说。通过这些传说,我们可以感受到民族文化在它的萌芽状态的观念特点与价值取向。

“神话”是近代引入的概念,源于希腊文“MYTHOS”,也就是我们传统的“传说”、“传奇”和“志怪”等。但一经引进便被学界广泛接受和运用,尤其在文化、文学、历史、哲学、民俗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领域很受欢迎。神话在人类处于蒙昧的后期与文明的早期为展示人类的理想与愿望、观念与信仰、精神与思想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神话是诗,有激情、有感慨、有神韵、有形象;神话是梦,有想象、有幻想、有理想、有超越。神话是民族之魂,神话是文化之本。神话是民族童年的纯朴,神话是童心无猜的浪漫。这里充满了率真的魅力,这里洋溢着青春的旋律,这里闪烁着生命的活力。

成书于战国末期的《山海经》(18篇:山经5篇,海经13篇)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以山海为依托的系统介绍远古神话的书,所以有中华“神怪之渊薮”的美称。关于本书作者,有的说是大禹与伯益合作,实际不可信,因为此二人在书中也是神。简言之,它类似《诗经》非一人一时之作.

女娲其实是中国开天辟地、化生万物的“古神女而帝者”《山海经·大荒西经》。但我们常说“女娲抟黄土作人”《风俗通义》,“女娲炼五色石以补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淮南子·览冥篇》。在战国与秦汉时期女娲的形象仍然是“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那是众神之神。

但到三国时徐整在《三五历纪》中提出盘古开天辟地、化生万物的说法。从此女娲就只有“造人”、“补天”的神功了。而以父系血缘家长制为宗法的社会当然要把这种开天辟地、化生万物的贪天之功归于盘古这样的大男人身上。这就像农业耕作本来是妇女们开发的,但一定要归功于黄帝或后稷这样的男性神一样。强权篡改历史。

《山海经》中还有:后羿射日、夸父追日、鲧禹治水、嫦娥奔月、共工触山、番禹作舟、仓颉造字、吉光为车等等。从这些神话里面我们感受到的是,这些英雄们之所以被敬仰、被称颂、被崇拜,不是因为他们力大无比、威猛超凡,而是因为他们不计个人得失,一心造福大众,惠泽世众。

他们没有希腊神话里那些神的浪漫情爱、力量拼夺,但却充满了为社会大众美好生活的奉献精神与高尚情操。比如说鲧禹治水这个故事。人类在早期都有与洪水斗争的经历,如《圣经》中诺亚方舟的故事。鲧在与洪水的斗争中献出了生命,但没能制服了洪水,儿子大禹承父志,十几年如一日,三经家门而不入,忙得“股无胈,胫无毛”。他吸取父亲的教训,改堵为疏,最终制服了洪水。他们成为民族的英雄、历史的神圣,是因为他们为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作出了贡献。而这个故事同时透出了另一个信息:那就是在很早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就有安土重迁、情衷故乡、爱恋家园的情结。当亚当与夏娃的后代面对洪水时,他们的选择是赶快乘“方舟”离开,找一个更好的地方居住。而他们所面对的洪水期总共不够一年。

可我们的祖先,是两代人几十年面对洪水,选择的做法是坚持到底,绝不迁徙。其实后来的寓言《愚公移山》也是反映了这样一种劲头:“故乡是根”的乡土观念。

不仅《山海经》如此,在其他书籍的记载里,绝大部分的神话英雄都是因为他们奉献“惠民”、功著于世而名垂千古。如有巢氏“构木为巢,以避群害”。燧人氏“钻木取火,以化腥臊”。伏羲氏“田渔取牲,以充庖厨”。神农氏“农作纺织。各得其行”。还有嫘祖养蚕、发明纺织等等。从这些关于神话英雄的传说中,我们感觉到他们虽然各式各样,男女不同、老少有别,但他们共同具有高尚的品德、过人的本事与坚强的意志。这些为后来我们民族的人伦价值观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