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江城县岩脚铅锌矿构造控矿特征浅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江城县岩脚铅锌矿构造控矿特征浅析
岩脚铅锌矿位于”西南三江”成矿带南端。本文以大量的现场地质资料为基础,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矿区构造特征开展综合地质研究。探讨构造对铅锌矿(化)的控制作用,深化构造控矿的理论认识,为找矿预测提供依据。
标签:构造控矿特征构造热液型铅锌矿床岩脚铅锌矿“西南三江”成矿带1岩脚铅锌矿概述
岩脚铅锌矿位于“西南三江”成矿带南端,属昌都—兰坪—思茅Cu、Pb、Zn、Ag多金属矿成矿带。昌都—兰坪—思茅Cu、Pb、Zn、Ag多金属矿成矿带是三江地区最重要的以Cu、Pb、Zn、Ag为主的成矿带之一,该带中已发现世界著名的超大型金顶Pb-Zn矿床,大型Cu、Pb、Zn、Ag、Sr、As、Sb矿床11处,中型Cu、Pb、Zn、Ag矿床、矿(化)点及矿化异常数百处。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有多批地质工作者在勘查区内开展过地质工作,1992—1995年,云南省地质局第五地质大队物探分队进行1/20万区域化探测量,圈出了马厂(38乙1)等多元素组合异常,系统总结了区内地球化学特征。岩脚铅锌矿位于为当时圈出的马厂(38乙1)多元素组合异常区内。
据史料记载,清朝时期,曾有人在马厂(岩脚)铅矿进行开采。经过近几十年的地质研究,认为马厂矿区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近3年来,岩脚铅锌矿矿权持有人澜沧铅矿投入了大量的钻探、坑探等工程对矿区地质现象进行揭露,在资源找矿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目前,矿区Pb、Zn资源均已达到中型规模矿床。
2岩脚铅锌矿区构造研究
矿区位于坡脚~过克梁子背斜西翼,坡脚~过克梁子背斜经坡脚、江边寨、别马新寨、雾露坑、过克梁子一带分布,向南东延入老挝,东、西、北三面为断层所限,中部被三条横断层切割。此外,在背斜南段,大致平行轴向在核部两侧有两条纵断层往北归并为一条走向一致的纵断层(那帚~过克梁子逆断层),它们贯穿整个背斜,背斜进一步遭到破坏,形态复杂化,在该断层东盘往往形成次一级的牵引向斜,西盘形成牵引背斜。但背斜总的轮廓还是比较清晰。该背斜长26km,宽16km,轴向320°。核部由P2l组成,向外依次为J2x、J2h、J3b、K1j、K1w、K1m。岩层倾角30~60°,轴面大体直立。
2.1褶皱
1号区挠曲。1号区挠曲主要分布于F10断裂以东的白垩系下统景星组下段地层中,由北向南挠曲,轴部沿断层F4出露,该挠曲的形成是由断层F4左行牵引所成,地层走向从西向东由N50°W变为近EW,核部地层从出露情况看,明显彭大,具穹窿特点,过该挠曲还有近东西向断层F9、F12横切,1号区铅锌
矿体主要集中于该挠曲的核部和挠曲产状急变部部位。该挠曲及近东西向断层控制了矿体的形态、产状。
2.2断层
区内构造主要表现为断裂构造。褶曲构造规模小,为层间褶曲,不太发育。通过工作区的断裂主要有北西向断层、北东向断层、近南北向断层、近东西向断层。
2.2.1北西向断层
F1断裂:区域上起于工作区的北西部,向南在本次核实工作区内变为近南北向交于F10断裂上,具弧形展布特征,断层错断所经过的地层,错距90m,并使两侧地层局部倾向相反。断层产状西侧为203~225°∠59~80°,向南变为近南北向,倾向西,倾角65°。为压扭性正断层。
F2断裂:断层分布于矿区中部侏罗系中统和平乡组(J2h)地层中,向南错断侏罗系中统和平乡组(J2h)与下白垩统景星组下段(K1j1)的分界断裂F10,使下白垩统景星组下段(K1j1)地层向北平移,平移距离160m,该断层产状为N45°W∠82°NE,区内长约2km。沿断裂见构造角砾、断层泥和泉水出露,断裂破碎带宽2~3m。破碎带中具较强的褐铁矿化及褪色现象,断层面上还发育较多的不规则擦痕。该断层为平移正断层。
2.2.2北东向断层
F10断裂:是一区域性张扭性断裂,走向北东,从西向东倾角变缓产状160°∠75°- 60°,贯穿整个工作区,向西延出国境,区内长度大于4km;断裂南盘(上盘)东落,北盘(下盘)西移,更多地表现出平移断裂的特征,水平错动断距达3800m;南盘的景星组地层与北盘的和平乡组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表现出南盘(上盘)下降、北盘(下盘)抬升的张性断裂的特征,并使两侧地层倾向相反,南盘倾向南,北盘倾向北。断裂通过的地方,可见明显的破碎带,宽20—100m 不等,带中角砾、岩石显示张裂特征,破碎、无胶结。断裂使旁侧的和平乡组地层中小褶曲发育,使景星组地层(尤其是景星组下段地层)裂隙发育,为方铅矿细脉、细网脉提供了赋存空间。
2.2.3近南北向断层
F4断裂:分布于下白垩统景星组下段(K1j1)地层中,断层走向N0~30°E,断层在区内长300m左右。该断层压扭性特征明显,北段向北西倾,倾角82°,南段向南东倾,倾角65°。沿该断层岩石破碎,断层面清楚,断层面上见不规则擦痕。该断层错断所经过的地层、构造,并发生明显位移,错距50m左右。沿断裂破碎带及其旁侧层间裂隙、节理、劈理化带见细脉状、网脉浸染状铅锌矿化,该断层为控矿断裂,对2号矿体西端切错破坏。
2.2.4近东西向断层
F8断裂:有探槽TC1、TC001、TC101、TC4、TC501工程控制,产状165°∠74°,出露长500m左右,向西被近南北向断层F5沿走向阻断,向东被北西向断层F1、F6错断,并发生明显位移。断裂破碎带宽2~3m,由断层泥和砂岩角砾组成,断层两侧与之平行的劈理化带发育,褐铁矿化较强,沿断层及两侧浅色石英砂岩中见铅锌矿化,该断层所切穿的地层没有发生明显位移,具正断层性质,为含矿和控矿断裂,1号矿体主要受该断层控制。
3断裂构造与成矿关系
综合地表露头、坑道、钻孔揭露的断裂地质特征以及穿切关系,笔者认为,矿区早期的构造应力以近东西向挤压为主,形成了近东西向的张扭性断裂。后期构造以近东西向的挤压为主,形成了近南北向的压扭性断裂。
分析认为,早期近东西向主应力作用形成的东西向张扭性断裂为矿液的运移提供通道,对铅锌矿的富集提供了有力的地质背景;与之相比,近南北向及北西-南东向压扭性构造认为是成矿期后的构造,具有破坏矿体的特征,表明其形成于矿体之后,为破矿构造。
4结论
岩脚铅锌矿区内矿体分布于F10断裂上盘的景星组下段地层中,含矿岩石以石英砂岩为主,部分为粉砂岩、泥岩,围岩多为粉砂岩、泥岩,局部为石英砂岩。矿体呈似层状、脉状产出,矿体主要受断层构造控制。矿石矿物主要以细脉状、小团块状分布于岩石裂隙中,矿石具半自形、它形—自形粒状结构。矿石矿物以方铅矿为主,次为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脉石矿物为石英、泥质。在石英砂岩中矿化较强,在粉砂岩、泥岩中矿化弱。上述特征反映了成矿与构造的关系密切,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床(构造热液型铅锌矿床)。岩脚铅锌矿区F10构造是矿区主要含矿构造,沿F10构造南盘白垩系景星组下段(K1j1)及北盘侏罗系统中统和平乡组(J2h)附近有很大的找矿潜力。
参考文献
[1]王峰、罗大锋、刘吉金等.云南省江城县岩脚铅锌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2014).
[2]李文昌.”西南三江”地质构造演化及成矿作用(2014).
[3]韩润生、胡煜昭、王学琨等.滇东北富锗银铅锌多金属矿集区矿床模型[J].地质学报,2012,86(2);280-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