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四节 群落的演替

合集下载

第4节 群落的演替(34张PPT)

第4节 群落的演替(34张PPT)
2、演替的终点不一定是森林阶段,如干旱荒漠 地区很难形成森林。
3、演替不一定是丰富度高的群落取代丰富度低 的群落,也可能出现负演替。
三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至少有两种因素在小路周围的杂草分布中 起作用:
一是人的践踏,从耐践踏而言,车前草最强, 狼尾草次之,狗尾草最弱;
二是植物之间的竞争,在远离人践踏的地方, 茎秆较高的狗尾草优先获得阳光,车前草等 处于劣势。
二、演替的类型: 1.例: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5)灌木阶段
二、演替的类型:
1.例: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1)裸岩阶段
(2)地衣阶段 (3)苔藓阶段 (4)草本植物阶段 (5)灌木阶段 :更高的灌木在竞争中占
势;各种鸟类迁优入;群落结构较稳定,抵 御环境变化能力增强
二、演替的类型: 1.例: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在种群演替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 群通常是“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
请思考
是不是群落的演替只能发生在光裸 岩石的地区? 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演替过程是否 相同?
二、演替的类型: 2.例: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耕种的农田
(1)杂草阶段
二、演替的类型:
2.例: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1)杂草阶段 :一年生杂草生长;多年

2、如果小路被废弃后,人的践踏活动停止了, 在路周围会慢慢长出茎秆较高的植物,逐渐成 为优势植物。于是,就会出现“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的景象。
三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在影响着群落的演替
过度放牧 导致草原退化
过度砍伐 导致森林破坏
污水排放, 破坏水域生物 群落
三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二、演替的类型: 1.例: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土壤条件不断改善)

《群落的演替》 说课稿

《群落的演替》 说课稿

《群落的演替》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群落的演替》。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群落的演替”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 3 第四章第四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动态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反映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的延伸:是对群落结构和种间关系等知识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2、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

3、价值观的树立: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的变化,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对种群和群落的概念、特征等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群落的动态变化——演替,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高二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理解群落演替的过程和机制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阐明群落演替的概念。

(2)举例说明群落演替的类型。

(3)描述群落演替的过程。

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群落演替的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2)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政策,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群落演替的概念和类型。

(2)群落演替的过程。

2、教学难点群落演替的过程和机制。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请看另一个例子:弃耕农田的演替



一.演替的两种类型 初生演替:
指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是原 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 的演替.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 的演替.
次生演替:
指在原有植被已经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 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地下茎等)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后的草原、 过量砍伐后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的演替.
森林阶段
在灌木群落 形成的湿润土壤 上,各种乔木种 子萌发.乔木比 灌木有更强的获 得阳光的能力,生长占优势,成为优势树 种.树林的形成进一步改善了生物生存 的环境,物种进一步多样化,生物与环 境间的关系变的更丰富多样,于是群落 演替到了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

光裸的岩地怎么能长出森林 呢?大致经过哪些阶段?
地衣分泌的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成土 壤并积累了有机物,为苔藓的生长提供 了物质基础. 苔藓生长后,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 获得更多的阳光,处于优势地位,所以 逐渐取代了地衣.
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
本植物和灌木吗? 请猜一猜答案:
当然存在 演替的概念中提到“代替”或“取 代”两个词的含义:是指一些种群的优 势被另一些种群的优势取代,而不是将 整个种群消灭.
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 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 林阶段,这是一个漫长而且艰难的 演替过程.
为什么首先在裸岩上定居的是地
衣,而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 地衣:能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 风化形成土壤的过程.土壤颗粒 和有机物增多. 苔藓和草本植物则不能.
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什么
基础?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

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下提能:第四章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下提能:第四章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含解析

第四章第4节群落的演替课下提能一、选择题1.有关群落演替的表述错误的是()A.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B.保留植物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C.在干旱的荒漠地区,群落演替很难形成森林D.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但不能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解析]选D人类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所有的自然因子,因为人类生产活动通常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的,可以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关系起着促进、抑制、改造和重建的作用,所以人类活动不仅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也可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

2.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经若干年后能演替成森林。

在此过程中()A.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B.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化C.群落优势种无明显变化D.森林形成后苔藓会消失[解析]选B弃耕的农田进行的是次生演替;在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会增加,群落中的食物链增加,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在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优势种会发生更替,这也是演替的本质;森林群落形成以后,苔藓植物会减少,一般不会消失。

3.在裸岩上发生的演替过程中,苔藓之所以能代替地衣,是因为()A.苔藓能进一步使岩石分解,使土层加厚,有机物增多B.苔藓比地衣的进化地位高,适应性比地衣强C.苔藓比地衣长得高,在与地衣争夺阳光的竞争中处于优势D.苔藓比地衣需要的有机物少,更适合于在裸岩上生存[解析]选C在裸岩上首先定居的是地衣,它分泌的有机酸可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的过程,这样,使土壤颗粒和有机物逐渐增多,在此基础上,苔藓才能生长起来。

因为苔藓比地衣长得高,在与地衣争夺阳光的竞争中处于优势,于是就逐渐取代了地衣。

苔藓的生长会进一步使岩石分解,土层加厚,有机物增多,土壤中微生物群落也越来越丰富。

4.下列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B.群落的初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以发生C.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D.沙丘、火山岩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农田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解析]选B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均存在竞争,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更容易形成森林。

人教版群落的演替课件必修三第4章第4节(1)

人教版群落的演替课件必修三第4章第4节(1)

农田
弃耕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A
一年生杂草
多年生杂草B小灌木源自C灌木林D
树林
{
在干旱的荒漠上很难形成
思考 内蒙古大草原为什么没有演替为树林?
(1)杂草阶段
一年生杂草生长 多年生杂草迁入 土壤条件改善
(2)灌木阶段
灌木替代 草本植物 占优势, 形成灌木 丛.
(3)乔木(树林)阶段
在光照强度、水肥适宜的环境中灌木演替出树林.
外来物种的入侵:
(一)自然入侵 (二)无意引进 (三)有意引进
生物入侵的种类
• 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1.紫茎泽兰 2.薇甘菊 3.空心莲子草
4.豚草
5.毒麦
6.互花米草
7.飞机草
8.凤眼莲 9.假高梁
10.蔗扁蛾
11.湿地松粉蚧
12.强大小蠹
13.美国白蛾
14.非洲大蜗牛 15.福寿螺 16.牛蛙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 度和方向进行
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人类活动往往是有目的、有意识地进 行的,可以对生物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之 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 甚至可以改造或重建起新的关系.
外来物种
外来物种:对于一个生态系统而言,
原来并没有该物种的存在,是借助人类活动 越过不能自然逾越的空间障碍而进入该生态 系统的物种。
群落的演替
1883年火山爆发: 裸岩
几年后 小草 蜘蛛
1909年 1919年
202种动物 621种动物
1934年 小树林 880种动物
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 代替的过程.
一.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高中生物必修3讲义:第4章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含解析

高中生物必修3讲义:第4章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含解析

第4节群落的演替[学习目标] 1.群落演替的概念和类型。

2.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知识点一演替的概念和类型知识梳理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01代替的过程。

2.类型(1)初生演替②过程(以裸岩上发生的演替为例)裸岩阶段→□04地衣阶段→苔藓阶段→□05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③特点:经历的时间□06长,速度□07缓慢。

④影响因素:自然因素。

⑤举例:沙丘、□08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2)次生演替②过程(以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为例)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12小灌木→灌木丛→乔木→树林。

③特点a.经历的□13时间短,速度□14快。

b.具有一定方向性,预见性。

④影响因素:人为活动较为关键。

⑤举例:火灾过后的草原、□15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等。

3.群落演替的结果(1)演替方向: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能□16预见的或□17可测的。

(2)结构:一般生物种类□18越来越多,群落的结构□19越来越复杂。

(3)稳定性: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稳定性□20越来越高。

[问题思考] 1.初生演替为什么比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长?提示:因为初生演替没有土壤条件,要经过漫长的地衣阶段和苔藓阶段,所以初生演替所经历的时间长。

2.所有群落都会演替到森林阶段吗?举例说明。

提示:不一定。

群落演替主要受环境条件影响,还受人为因素影响,如果气候条件适宜,可能演替为森林;如果在干旱的条件下,群落的演替就很难形成树林,或许只发展到草木阶段或稀疏的灌木阶段。

3.在森林阶段内,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灌木吗?提示:能。

群落演替中一些种群取代另外的一些种群,指的是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

典题分析题型一演替的过程及类型分析[例1](2015·全国卷Ⅰ)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解题分析]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过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大致要经历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灌木阶段较高的灌木取代了部分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增加,A错误;物种丰富度增加,群落的空间结构更复杂,B错误;物种丰富度增加,营养结构更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更强,C错误。

第四节 群落的演替

第四节  群落的演替

• 人类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 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 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 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旁栏思考
• 为什么大面积围湖造田是洪灾频繁发 生的愿意之一?
• 大面积围湖造田,使湖面大大缩小, 减小了蓄洪容积,降低了蓄洪能力, 导致洪灾频繁发生。
沙丘
火山岩
• 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 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 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 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 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农田
弃耕农田


树林
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 你是否留意过下图的现象?
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千百年来人们 一直是土地如生命。为了扩大耕地面 积,不惜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以牺 牲环境为代价的垦殖活动,造成严重 的水土流失,并且成为洪涝灾害频繁 发生的重要原因。
• 为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 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国政府明确提出 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颁布了 《退耕还林条例》,自2003年1月20日起施 行。这项浩大的生态工程已经在全国24个省 (直辖市、自治区)的1580个县8全面启动。 预计到2010年,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等 地区75%的坡耕地和46%的沙化耕地将被林 草覆盖,湖泊面积明显扩大,调节气候和洪 水流量的功能将大大增强,这些地区的生态 环境有望得到明显改善。
练 习
1. 唯一能为丝兰传粉的丝兰蛾, 以丝兰的花蜜为食,雌蛾只有把卵产 在丝兰子房内,幼虫才能发育。丝兰 蛾与丝兰的关系( A )
A. 共生

4.4 群落的演替知识点整理

4.4 群落的演替知识点整理

第4节群落的演替
1.群落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演替的类型:依据为起始条件的不同
(1)初生演替:
概念: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发生的演替。

时间:持续时间长
速度:缓慢
影响因素:自然因素
实例:裸岩上的演替: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2)次生演替:
概念: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
子或其它繁殖体的地方(如火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发生的
演替
时间:经历的时间短
速度:较快
影响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实例: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丛→乔木森林
3.特点:
(1)群落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变化的有序过程,往往能预见或可预测
(2)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可逆的变化
(3)顶级群落是演替达到最终稳定状态,并不是绝对稳定,而是处于不断变化的相对稳定。

4.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人类活动方式:不合理方式:砍伐森林,围湖造田,捕杀动物
合理方式: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建立人工群落
(2)影响结果: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第4章 第4节 群落的演替》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第4章 第4节  群落的演替》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群落的演替》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对群落演替的概念有深入理解,能够区分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

2. 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分析,了解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

3.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观察和分析群落演替的过程,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二、作业内容1. 课堂笔记:学生需整理《群落的演替》课程中的主要概念、理论、图表和实验步骤,形成课堂笔记。

2. 概念理解:学生需完成一份简短的填空题和选择题,考察他们对群落演替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3. 案例分析:学生需分析以下案例,并写出分析报告:在一个特定区域,群落经历了怎样的演替过程?这个过程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这个案例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启示?4. 实践作业:学生需在校园或附近的公园等地方选择一处自然环境,观察并记录该环境中群落的演替过程,拍照或录像作为证据,并制作一份观察报告。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作业需学生独立完成后提交,家长和老师只提供指导,不代劳。

2. 按时提交: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作业,不接受延期申请。

3. 真实有效:实践作业需真实有效,如有不实将视情况扣分。

4. 反思与总结:学生需在作业提交后进行反思和总结,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寻求改进。

四、作业评价1. 作业评价标准:根据学生提交的课堂笔记、概念理解题、分析报告和实践报告进行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对群落演替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实践操作和观察能力。

2. 评价方式: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定学生的作业水平。

教师主要对学生的课堂笔记、分析报告和实践报告进行评价;学生互评则主要针对概念理解题和选择题。

3. 评分与反馈:根据评价结果,给予学生相应的分数和反馈。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对于表现欠佳的学生,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水平。

五、作业反馈1. 作业反馈的形式:作业反馈可以通过书面评语、电子邮件或在线平台等方式进行。

2. 反馈的内容:反馈应包括学生的优点、不足和建议,以及针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建议。

第四章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第四章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第四章第4节群落的演替编者:顾鹏审核:陆德平一、群落演替1.演替的类型2.演替的过程(1)裸岩上发生的演替: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____→→______;(2)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弃耕的农田→_________ ______杂草→杂草→灌木丛→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进行。

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的危害:水土流失,是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

对此应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1.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总能形成树林D.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不大B.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C.演替过程中灌木取代草本的主要原因是草本较低等2.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B.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D.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3.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年龄组成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B.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建立人工群落可将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调控之下D.调查群落中植物和动物丰富度的方法分别是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4.一个湖泊经过一系列的演替,可以变成一个森林,其过程大致为A.湖泊一湿地一草原一森林B.湖泊一草原一湿地一森林C.湖泊一湿地一森林一草原D.湖泊一草原一森林一湿地5.我国东北科尔沁草原地区的农田,在弃耕后开始出现的演替类型和物种的变化情况依次为①初生演替②次生演替③物种的种类增加④物种的种类减少A.①③B.②③C.①④ D.②④6.下列各项属于初生演替的是A.藓一地衣一草本植物B.地衣一草本植物一藓C.地衣一苔藓一草本植物D.草木植物一苔藓一地衣7.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A.灌木繁殖能力较强 B.草本植物寿命较短C.草本植物较为低等 D.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8.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A.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小于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B.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C.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D.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9.在裸岩阶段,能够使岩石加速风化为土壤的生物是A.草本植物B.苔藓植物C.地衣植物D.灌木10.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

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三节群落的结构第四节群落的演替

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三节群落的结构第四节群落的演替

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三节群落的结构第四节群落的演替一、群落的结构特征(1)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差别,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3)种间关系1)捕食:(斗争中最激烈的)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如:羊吃草,狼吃鹿。

2)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互相从对方获利。

如:豆科植物和根瘤;人和肠道细菌。

3)竞争:两种不同生物为争夺资源和空间而斗争。

如:牛和羊,田里的水稻和杂草。

4)寄生: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生物体表或体内,对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有害。

如:植物和菟丝子;噬菌体和细菌;绦虫和猪。

(4)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物种分布,森林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动物的分层与食物和栖息条件有关。

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物种分布,不同地段往往分布不同种群,同一地段的种群密度也有差异。

二、群落的演替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1)群落演替的过程和主要类型①初生演替:在一个从来没有.......,但被彻底消灭........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例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演替的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②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2)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人类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

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1、群落的物种组成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差别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互利共生(如图甲):根瘤菌、大肠杆菌等 捕食(如图乙) 2、群落的种间关系 竞争(如图丙):不同种生物争夺食物和空间(如羊和牛) 强者越来越强弱者越来越弱 寄生:蛔虫、绦虫、虱子、蚤 植物与光照强度有关垂直结构 动物与食物和栖息地有关3、群落的空间结构:水平结构4、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人教生物必修3第4章第4节群落的演替(共34张)

人教生物必修3第4章第4节群落的演替(共34张)
势;各种鸟类迁入;群落结构较稳定, 抵
御环境变化能力增强
高二生物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二、演替的类型: 1.例: 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6)森林阶段
高二生物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二、演替的类型: 1.例: 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1)裸岩阶段 (2)地衣阶段 (3)苔藓阶段 (4)草本植物阶段 (5)灌木阶段 : 更高的灌木在竞争中占优
势;各种鸟类迁入;群落结构较稳定, 抵
(御6)环森境林变阶化段能:力高增大强的乔木在竞争中占优
势;群落丰富度增加;群落结构相对稳定
高二生物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二、演替的类型:
1.例: 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光照强度)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森林阶段
灌木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高二生物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自学指导 ➢根据教材P82, 完成要点分析中的四 四、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高二生物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四、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大量开垦直接导致农牧渔业生产能力和环 境质量下降。开垦的结果是: 水土流失,江 河蓄洪能力下降,以及土地严重退化。这些 问题已引起各方面广泛关注。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 我国已实施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 还湖、退牧还草等重要政策,并从2003年1月 20日起开始实施《退耕还林条例》。 ➢ 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后,调节气候 和洪水流量的功能将大大增强。
(1)裸岩阶段 : 无生物群落
(2)地衣阶段 : 地衣首先定居在裸岩;并 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
(3)苔藓阶段 : 苔藓与地衣竞争阳光处于 优势;进一步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土 壤微生物丰富度增加
高二生物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第四节群落的演替(共20张PPT)

第四节群落的演替(共20张PPT)
可以使林草覆盖面、湖泊面积明显增大,生物多样性增 2、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哪些影响?
改善了生物生存的环境,物种进一步多样化,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丰富多样,群落到了相对稳定阶段。
加,调节气候和洪水流量的功能大大增强,生态环境得 到明显改善。
1.在桦木林中常出现云杉的幼苗,云杉长大后,高度超
过桦木,桦木因不如云杉耐阴而逐渐死亡,最终为云杉
适从者进生 化存上是看通,大过云生杉面存比斗桦争木积实高现等围的 湖造田,使湖面大大缩小,减少了蓄洪面积, 降低了蓄洪能力,导致洪灾频繁发生。 2、群落演替的实例二:
(2)光裸的岩地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 季节、气候、疾病、外来物种入侵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
四川宝兴县一处面积很小的人工林外 表显示繁茂的植被覆盖
地表覆盖的干燥松针和裸露的地表
外来物种入侵
美国白蛾
外来物种入侵
水葫芦(凤眼莲)
四、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四、退耕1还、林、还为草、什还湖 么大面积围湖造田是洪灾频繁发生的原因之 一? (1)此演替过程大致经历哪几个阶段?
物种多样性的增加,种群稳定性的提高 物种多样性的增加,种群稳定性的降低 可以使林草覆盖面、湖泊面积明显增大,生物多样性增加,调节气候和洪水流量的功能大大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1)此演替过程大致经历哪几个阶段? 2、你对“同一时间”如何理解的?
所取代。这种群落演替表明:
D
A.从进化上看,云杉比桦木高等
(3)从什么阶段开始有动物进入这个地区?每个阶段都有哪些动物进入?
B.从结构上看,桦木比云杉高等 (1)此演替过程大致经历哪几个阶段?
季节、气候、疾病、外来物种入侵等

第四章 第四节 群落的演替

第四章 第四节 群落的演替

特点:其演替速度较迅速,所需时间相对较短
下列哪一项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 A A.从湖底开始的水生演替 B.草原的放牧演替 C.农田弃耕后的恢复演替 D.砍伐森林的恢复演替
11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A )
A.小型植食性动物 B.大型植食性动物
C.肉食性动物
D.ABC同时出现,无先后
12
15
过度放牧、 导致草原退化
过度砍伐、 导致森林破坏
污水排放, 破坏水域生物群落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 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田还湖
群落的演替中,以P代表群落的总生产量,以R代表群 落的总呼吸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火灾后的森林依次出现杂草、灌木林、乔木林, 先发生初生演替,后发生次生演替。
8
群落演替的类型
裸岩上的演替
初生演替
初生演替(primary succession)在一个从来没有
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 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沙丘、火山岩、冰 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特点:其演替速度缓慢,所需时间漫长。
比较弃耕农田 上的演替与裸岩上 的演替过程
一年生杂草
3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
Hale Waihona Puke 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
做演替。
4
群落演替的类型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 森林阶段
裸岩上的演替
5
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 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地衣阶段为苔
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 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 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而从裸岩中获取养分。 通过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这为苔藓 的生长提供了条件。

《第4章 第4节 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4章 第4节  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群落演替的观点和过程,能够区分群落的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2. 了解群落演替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干系,理解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诠释现实生活中群落演替的实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群落演替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理解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诠释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图片、图表和案例等素材。

2.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笔、实物模型或图片等。

3. 安排实验室或户外观察活动,以便学生观察群落演替的实际过程。

4. 安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群落演替的基本观点和分类。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分为四个环节,分别是预习指导、新课导入、新课教学和教室小结。

1. 预习指导:在课前,教师会安置学生预习群落演替的观点、类型以及主要过程,让学生对群落演替有初步的了解。

同时,教师也会给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提高预习的效果。

2. 新课导入:教师起首会通过一些实例,如森林演替、草原演替等,让学生了解群落演替的具体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教师会提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即群落演替的原因和规律,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

3. 新课教学:(1)群落演替的观点和类型:教师会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群落演替的观点和类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等。

同时,教师也会引导学生思考群落演替与物种多样性的干系。

(2)群落演替的过程:教师会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群落演替的主要过程,如灌木演替、乔木演替等。

同时,教师也会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环境条件下群落演替的特点和规律。

(3)探究实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群落演替的规律,教师还会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从而加深对群落演替规律的认识。

4. 教室小结:在课程的最后,教师会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加深学生对群落演替的理解和记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苔藓阶段
苔藓的生长会进一步使岩石 分解 ,土层 加厚 ,
有机物 增多 。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也越来越 多
草本植物阶段
各种昆虫和小动物开始进入到这个地区, 在动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土壤中的有机物 越来越 丰富,土壤的透气性越来越 好 。
灌木阶段
灌木的生长起到遮阴、避风等作用,同时提供了 更为丰富的食物,于是成为许多鸟类的栖息地。 物种的多样化使得群落的结构较为 稳定 , 抵御环境的能力 增强 。
喀拉喀托 火山
时间:1883 年 8 月 7 日 地点:印度尼西亚 事件: 喀拉喀托火山 大爆发
1883年
火山爆发形成了裸岩
蜘蛛 群落
几 年 后 小草
1909年
1919年 1934年 小树林
202种动物 621种动物
880种动物
P78
群落
群落
群落
随着时间的推移, 一个群落被
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机酸而从裸岩中获取养分。
2.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 样的基础?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
通过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 成土壤,并积累起了有机物,这为苔藓的 生长提供了条件。而苔藓生长后,由于其 植株高于地衣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处于优 势地位,其结果是逐渐取代了地衣。
请思考
是不是群落的演替只能发 生在光裸岩石的地区? 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演替 过程是否相同?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A
B
C
D
一年生 杂草 多年生杂草

小灌木
乔木
树林
灌木林
演 替 的 类 型
指在原有植被已不存在,但原 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 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 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
次生演替
方发生的演替。
P80
例: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
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比较 初生演替 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 物覆盖的地面,或是 原来存在过植被、但 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 经历的时间长 次生演替 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 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 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 体的地方 经历的时间短
群落的演替
群落的演替
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裸岩阶段
岩石裸露,无任何生物的存在。
地衣阶段
地衣首先在裸岩上定居。 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成为土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 生物所研究员袁训来说 ,“6亿年前,地球表 面很可能像现在的火星 表面一样,一望无际、 毫无生机。在浅海中繁 衍的地衣逐渐登上陆地 ,它们产生的地衣酸腐 蚀了岩石中的矿物质, Lichen-Like Symbiosis 600 Million Years Ago 为高等植物在陆地的生 地衣是六亿年前地球陆地的首批客人 长提供了土壤。”
4.20世纪末期,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
是(
C A.人口过多、河道堵塞 B.环境污染严重,废水流入河道

C.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垦殖活动造成严重的水土流

D.过多的退耕还林、还草
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D.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2.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围湖造田活动对群落的演替有影响
)
B.演替过程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
C.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 D.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是初生演替
【解析】选D。围湖造田是人为干扰群落演替的
方向,因此会影响群落的演替;演替的过程中,
沙尘暴
我国已实施大规模退耕还林、退田还 湖、退牧还草等重要政策,并从 2003 年1月起 开始实施《退耕还林条例》。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 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和谐相处
自然
为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 做些什么呢?
练 习
1.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 A 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B.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群落内的物种组成是不断发生变化的;次生演替 是在原来土壤条件保留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比 较快,而初生演替没有任何物质基础,因此速度 较慢;弃耕农田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不属于初
生演替。
3.在初生演替过程中,苔藓能够取代地衣的原因是
( B )
A.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有机物
B.苔藓比地衣长得高,在与地衣争夺阳光的竞争中 处于优势 C.苔藓的生长比地衣快 D.苔藓能够忍受极端的干旱环境
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
初生演替
演 替 的 类 型
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
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
发生的演替。 P80
例子: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思考与讨论 P78
1.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
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
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 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
森林阶段
乔木比灌木具有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因 而最终占据了优势,成为茂盛的树林。树林的形
成进一步改善了生物生存的环境,物种进一步多
样化,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丰富多样
森林阶段
特别 提醒 种群演替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通常是
“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 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 思考 草本植物和灌木吗?
起点
时间 速度 影响因素 实例
缓慢 自然因素
裸岩上的演替
较快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群落的演替,破坏了生态环 境,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举例说明。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过度放牧 导致草原退化
过度砍伐 导致森林破坏
污水排放 破坏水域生物群落
水土流失
洪水泛滥
泥石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