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法及解释》
继承法 第九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

继承法第九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
一、条文内容:
继承权男女平等。
二、主旨:
本条明确规定男女平等地享有继承权。
三、条文释义:
男女平等原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一项重要原则,继承权男女平等,是我国社会主义继承制度的重要特征,也是继承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公有制,为男女平等奠定了政治和经济基础。
我国的宪法和婚姻法都确立了男女平等的原则。
由于几千年来封建思想的影响还没有完全肃清,在继承问题上还存在着歧视妇女的现象。
因此,现行继承法在法定继承一章的首条,明确地规定”继承权男女平等”。
继承权男女平等,是指同一亲等的继承人不论男女,他们的继承权都是平等的。
儿子与女儿、父亲与母亲、兄弟与姐妹、祖父与祖母、外祖父与外祖母的继承权都是平等的。
在同一法定继承顺序中,继承份额也应男女平等。
在遗嘱继承中,遗嘱继承人也不因性别不同而权利不同。
在确定代位继承时,凡适用男性的代位继承,同样适用于女性;适用于父系的代位继承,也同样适用于母系。
配偶不论是鳏夫还是寡妇,都享有继承权,夫妻一方死亡后,应先将共同所有的财产的一半分出为生存配偶所有,其余的为被继承人的遗产。
另一方再
婚的,有权处分所继承的财产,任何人不得干涉。
这其中包括不得阻挠寡妇带产再嫁。
现行继承法的一系列有关条款,都体现了男女平等的精神。
家庭成员继承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继承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维护家庭关系稳定、传承家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我国《继承法》规定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继承关系,明确了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继承份额等内容。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家庭成员继承法律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二、继承人的范围根据《继承法》的规定,继承人包括以下几类:1. 法定继承人:法定继承人是指根据法律规定,有权继承遗产的人。
包括:(1)配偶:配偶是第一顺序继承人,有平等的继承权。
(2)子女: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
子女是第一顺序继承人,有平等的继承权。
(3)父母:父母是第一顺序继承人,有平等的继承权。
(4)兄弟姐妹: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
兄弟姐妹是第二顺序继承人,有平等的继承权。
2. 遗嘱继承人:遗嘱继承人是指根据被继承人的遗嘱指定的继承人。
遗嘱继承人的继承份额由遗嘱规定,如遗嘱未规定,则与法定继承人享有同等份额的继承权。
3. 丧偶儿媳或丧偶女婿:丧偶儿媳或丧偶女婿对公、婆或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4. 代位继承人:代位继承人是指在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或丧失继承权时,由其晚辈直系血亲代替其继承遗产的人。
5. 收养关系中的继承人:收养关系成立后,养子女与亲生子女享有同等继承权。
三、继承顺序《继承法》规定了法定继承的顺序,如下:1. 第一顺序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
2. 第二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
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四、继承份额1. 法定继承份额:在法定继承中,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但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不均等:(1)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2)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赡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新继承法继承顺序及分配比例

新继承法继承顺序及分配比例新继承法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
新继承法确定了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以及财产分配比例等方面的规定,下面将从继承顺序和财产分配比例两个方面详细介绍新继承法。
一、继承顺序根据新继承法规定,继承人按照以下顺序继承被继承人的财产:第一顺位: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第三顺位:男女平辈的叔、伯、姑、舅。
第四顺位:以这样的顺序发现的其他近亲属。
如果继承人没有遗嘱,按照以上顺序继承。
如果继承人留下遗嘱,则继承顺序可以受到遗嘱的限制。
在筛选继承人时,当同一顺位的继承人共同继承被继承人的财产时,其各自的继承份额是相等的。
如果一个继承人在继承人序列的某个位置上不存在,则使用已存在的继承人继承其继承份额。
二、财产分配比例继承人按照继承顺序和其距离被继承人的亲缘关系确定其继承份额。
如果继承人有子女或者后代,则其继承份额平均分配给其子女或者后代。
如果继承人只有父母,则其财产继承份额按照50%分配给其父母。
以下是根据新继承法规定的继承人的继承比例給出的具体方案:1. 配偶、子女:依据同份算分,被继承人的财产先分一半给配偶,其余的平均分给子女。
2. 父母:被继承人的财产分一半给父亲,一半给母亲。
3. 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依据同份算分,分配方式与子女相同。
4. 叔舅等依同一顺位的继承人平均分配。
根据新继承法的规定,财产的分配不再根据男女平权的原则,而是考虑近亲的优先权,避免因性别歧视而造成的不公平现象。
以上就是新继承法继承顺序及分配比例的详细介绍。
新继承法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继承人的权益,使其继承过程更加公正、公平和透明。
同时,由于新继承法提出了新的规定,因此在继承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应当及时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得法律上的支持和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及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及解释(一九八五年四月十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规定,为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制定本法。
第二条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
第三条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一)公民的收入;(二)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三)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四)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五)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六)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七)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
第四条个人承包应得的个人收益,依照本法规定继承。
个人承包,依照法律允许由继承人继续承包的,按照承包合同办理。
第五条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第六条无行为能力人的继承权、受遗赠权,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为行使。
限制行为能力人的继承权、受遗赠权,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为行使,或者征得法定代理人同意后行使。
第七条继承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丧失继承权:(一)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二)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三)遗弃被继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四)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
第八条继承权纠纷提起诉讼的期限为二年,自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
但是,自继承开始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不得再提起诉讼。
第二章法定继承第九条继承权男女平等。
第十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继承法规。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
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法所说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法所说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继承法 第十四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

继承法第十四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一、条文内容:对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或者继承人以外的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可以分给他们适当的遗产。
二、主旨:本条规定了继承人以外的几种遗产取得人。
三、条文释义:继承人以外的人,是指继承人以外的依照继承法的规定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公民。
本条指出了有两种继承人以外的人,可以分得适当的遗产,第一种是依靠被继承人扶养,且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
”依靠被继承人扶养”,是指全部或主要生活来源依赖被继承人的提供。
”缺乏劳动能力”,是指尚无劳动能力或因年迈、病残而丧失原有的劳动能力。
第二种是对被继承人生前扶养较多的人。
即指在被继承人生前对其在经济上资助、生活上扶助的继承人之外的公民。
这种扶养不是法律上必须履行的义务,而是出于道德心,自觉自愿提供的帮助。
本条中”可以分给他们适当的遗产”,要根据对死者生前扶养的具体情况和遗产的数额、其他继承人所尽的义务等方面作分析和处理。
如果继承人以外的人,对被继承人所尽的扶养义务大于被继承人的子女或其他法定继承人,可以取得遗产中的相当数额甚至可以取得大部分遗产。
如果被继承人的生活完全或基本上是由他人扶养照料的,其遗产也可以由扶养照料被继承人的人全部承受,而不让被继承人的子女或其他法定继承人继承。
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被继承人死亡后没有法定继承人,分享遗产人能否分得全部遗产的复函(1992年9月16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你院(1991)民请字第21号关于沈玉根诉马以荣房屋典当一案的请示报告和卷宗均以收悉。
经研究认为:沈玉根与叔祖母沈戴氏共同生活十多年,并尽了生养死葬的义务。
依照我国继承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可分给沈玉根适当的遗产。
根据沈戴氏死亡后没有法定继承人等情况,沈玉根可以分享沈戴氏的全部遗产,包括对已出典房屋的回赎权。
至于是否允许回赎,应依照有关规定和具体情况妥善处理。
以上意见,供参考。
继承法 第二十六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

继承法第二十六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一、条文内容: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共同所有的财产,除有约定的以外,如果分割遗产,应当先将共同所有的财产的一半分出为配偶所有,其余的为被继承人的遗产。
遗产在家庭共有财产之中的,遗产分割时,应当先分出他人的财产。
二、主旨:本条指出了在分割遗产时,应准确地区分被继承人的遗产与共有财产的界线。
三、条文释义:遗产只限于被继承人个人所有的财产,在实际生活中,被继承人的个人财产往往是包含在夫妻共有财产或者家庭共有财产之中。
因此,当被继承人死亡时,有必要将包含在夫妻共有财产或家庭共有财产中的遗产分离出来。
夫妻共有财产,是指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所得的财产。
按照我国婚姻法的规定,夫妻共有财产,在性质上属于共同共有,双方对共同财产不分份额地共同享有平等的所有权。
夫妻共有财产的性质,决定了当夫妻一方死亡时,只能将夫妻共同所有财产的一半作为死者的遗产,另一半属于生存配偶个人所有。
在区分死亡一方的遗产与夫妻共有财产时,还要注意分清被继承人的婚前个人财产和夫妻共有财产的界线。
夫妻共同财产主要包括:婚后一方或双方劳动的收入;婚后夫妻一方或双方接受赠与、接受遗赠或继承的财产;婚后共同购置的财产;以及其他共有财产。
夫妻个人财产一般是指:婚前个人所有的财产,包括婚前个人所有的房屋、储蓄、生活用品、图书资料、生产工具等;婚前个人接受的赠与、遗赠或继承的财产;婚前各自为结婚而筹备的物品;婚后约定为个人所有的财产;复员、转业军人的复员费、转业费、医疗费;等等。
夫妻婚前或婚后的个人财产,不能作为共有财产对待。
如果夫妻在共同生活期间,其中一方已将自己的个人财产投入共同生活之中并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而另一方却在无事先约定的情况下未将其个人财产投入共同生活,则后者的个人财产的相应部分亦应作为夫妻共有财产对待。
如果实际上已难以划清夫妻个人财产与夫妻共有财产界线的,应当按照夫妻共有财产来处理。
家庭共有财产,是指家庭成员在家庭共同生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劳动、共同所得的财产。
继承法 第一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

继承法第一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一、条文内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为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制定本法。
二、主旨:本条说明现行继承法是根据我国宪法制定的。
三、条文释义: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是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根本原则。
我国现行宪法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
继承法的全部条款,都充分体现了宪法关于国家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的规定。
继承法的各个具体条款都是宪法有关规定的精神和原则的体现。
我国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包括个人所有的合法的生活资料和法律允许个人所有的生产资料,都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护。
个人财产所有权是继承权的基础和前提,继承权是个人所有权的延伸和继承。
继承是公民取得个人财产的一种方式。
个人所有权受宪法和法律的保护,同样,宪法和法律也保护公民个人财产的继承权。
制定继承法,明确公民的继承权,才能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团结互助和社会安定,也有利于调动积极因素。
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执行继承法的通知(1985年6月12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将于1985年10月1日起施行。
继承法是根据宪法规定的保护公民继承权的原则,在总结我国处理遗产继承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是一项重要的民事法律。
各级人民法院必须把学习、宣传和贯彻执行继承法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切实抓好。
为此,特作如下通知:一、各级人民法院要组织干警认真学习继承法,掌握立法精神,理解法律条文的确切含义。
要与有关部门积极配合,统筹安排,在继承法施行前,广泛深入地开展一次宣传活动,教育干部和群众根据继承法的规定正确处理继承问题,反对见利忘义、争夺遗产、危害家庭和睦与社会安定的错误行为,使继承法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熟悉、掌握和遵循。
二、各级人民法院要加强调查研究,了解近年来继承案件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根据继承法的规定,认真总结过去审理各类继承案件的成功的经验,搜集、整理典型案例,指导审判实践。
继承法 第二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

继承法第二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一、条文内容: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
二、主旨:本条是关于继承开始时间的规定。
三、条文释义:首先应明确继承的概念。
继承,是指公民死亡后,按照法定程序,将死者遗留的个人财产,移转给继承人。
遗留财产的死者,为被继承人,依法承受死者遗产的人,为继承人,依法取得继承财产的权利,为继承权。
根据本条的规定和继承的概念,确定继承开始的时间,应以被继承人死亡时间为准。
这就是说,继承发生在被继承人死亡之时。
被继承人死亡的法律事实,是继承得以开始的原因。
死亡有自然死亡和宣告死亡两种。
自然死亡即生理死亡。
是指公民生命的绝对消灭,如因病死亡、因工伤事故、交通事故而死亡,等等。
认定公民的死亡时间,以其心脏停止跳动和呼吸停止的时间为其自然死亡的时间。
宣告死亡,是指人民法院依照审判程序,推定公民死亡的一种民事法律制度。
它是为了结束由于失踪人生死不明造成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不确定状况,而在法律上设立的宣告失踪人死亡的制度。
当被继承人死亡或被宣告死亡时,才能确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遗产的范围,被继承人的个人财产便转化为可以继承的遗产,继承人才能行使继承权。
典型案例:谢××、郑甲诉陈乙等继承纠纷案原告:谢××,女,50岁。
原告:郑甲,男,60岁,谢××之夫。
上列原告住陕西省西安市胡家庙冶金楼。
被告:陈甲,男,43岁。
被告:陈乙,女,46岁。
被告:陈丙,女,33岁。
被告:陈丁,男,37岁。
上列被告住陕西省西安市M巷。
原告谢××、郑甲分别系被继承人乙的父母。
被告陈甲、陈乙、陈丙、陈丁分别系被继承人陈戊的兄姐。
乙、陈戊从1987年1月起,即以夫妻名义公开同居生活,并购置生活用具。
上述事实,有证人证言、陈戊生前信件等书证证明。
1989年4月11日夜,乙、陈戊在家中被害死亡。
乙、陈戊死亡后,遗有存款及现金12810元,债权1万元,彩电2台,冰箱、洗衣机、收录机、电视投影机、电风扇各1台,金项链1条及家具、生活日用品等。
继承法及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为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制定本法。
表明法律渊源,即根据宪法制定本法,其与宪法精神相冲突的部分应当无效。
在法治国家,宪法修改可以引起普通法律全面修正,因为宪法是法律之王。
第二条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
规定继承开始时间,被继承人死后的财产才属于遗产,进入继承程序。
第三条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一)公民的收入;法律意义上的公民收入属于合法收入。
(二)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公民的房屋既包括城镇的商品房,也包括农村的村民房。
这也是农村土地使用权、房屋可以通过遗产继承归属城镇居民所有的特殊方式。
(三)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这话说明农村财产依旧属于遗产,可以继承。
(四)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保护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毫无疑问是历史性进步。
(五)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由于本法不能穷尽遗产,所以作为“口袋”留给其他法律作出规定。
(六)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这说明可以继承的是财产权利,不包括人身权利。
(七)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
这说明法律、法规可以补充说明哪些属于合法财产。
第四条个人承包应得的个人收益,依照本法规定继承。
个人承包,依照法律允许由继承人继续承包的,按照承包合同办理。
这说明承包权只要法律允许,这也可以继承。
第五条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这说明,抚养协议优先于遗嘱继承,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即尊重死者遗愿。
第六条无行为能力人的继承权、受遗赠权,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为行使。
这说明,法定代理人可以行使无行为能力人的继承、受赠予权利。
限制行为能力人的继承权、受遗赠权,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为行使,或者征得法定代理人同意后行使。
这说明,法定代理人可以代行或委托他人代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继承受赠予权利。
第七条继承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丧失继承权:(一)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二)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三)遗弃被继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四)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及司法解释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类别】婚姻赡养收养继承/遗嘱遗赠继承【发文字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四号【批准日期】【发布部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发布日期】1985.04.10【实施日期】1985.10.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法律【唯一标志】2368【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一九八五年四月十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一九八五年四月十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四号公布一九八五年十月一日起施行)(相关资料: 法律6篇行政法规6篇部门规章44篇司法解释36篇地方法规67篇案例10篇裁判文书129篇相关论文207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法定继承第三章遗嘱继承和遗赠第四章遗产的处理第五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为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制定本法。
(相关资料: 相关论文1篇)第二条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
(相关资料: 案例1篇裁判文书15篇相关论文3篇)第三条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一)公民的收入;(二)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三)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四)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五)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六)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七)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
(相关资料: 裁判文书32篇相关论文5篇)第四条个人承包应得的个人收益,依照本法规定继承。
个人承包,依照法律允许由继承人继续承包的,按照承包合同办理。
(相关资料: 裁判文书1篇)第五条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相关资料: 案例1篇裁判文书12篇)第六条无行为能力人的继承权、受遗赠权,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为行使。
限制行为能力人的继承权、受遗赠权,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为行使,或者征得法定代理人同意后行使。
(相关资料: 裁判文书4篇)第七条继承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丧失继承权:(一)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二)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三)遗弃被继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四)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
继承法 第二十八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

继承法第二十八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
一、条文内容:
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
胎儿出生时是死体的,保留的份额按法定继承办理。
二、主旨:
本条规定了胎儿的继承份额问题。
三、条文释义:
本条中所说的”胎儿”,是指在被继承人生前受孕、死后出生的子女。
从保护被继承人死亡时未出生的子女利益的目的出发,不论是法定继承还是遗嘱继承,在遗产分配时应该为胎儿保留应继承的份额。
为胎儿保留的继承份额,一般由其母亲代为保管,其数额应等同于各继承人所取得的遗产份额的平均数。
如果继承人明知被继承人留有胎儿,但在分割遗产时却未为胎儿保留继承份额,则应从继承人所继承的遗产中扣回。
为胎儿保留的继承份额,只有等胎儿活着出生时,才能归其所有,即取得这份遗产的所有权。
如果胎儿出生时为死体时,那么为其保留的遗产的作为被继承人的遗产,由被继承人的法定继承人依法继承。
如果胎儿出生时为活体,但不久后死亡的,为其保留的遗产份额则成为他的遗产,由他的法定继承人依法继承。
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国公民接受外侨遗赠法律程序问题的批复(1989年6月12日)
黑龙江省市级人民法院:
你院(1988)民复字第13号函关于中国公民宁俊华申请接受苏侨比斯阔?维克托尔?帕夫洛维赤遗赠案件的请示,经我院审判委员会第404次会议讨论认为,可由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知告比斯阔的遗产代管部门,比斯阔将自己的个人财产遗赠给宁俊华、李成海,符合我国继承法的有关规定,对宁、李2人领受遗赠财产的请求应予允许。
如经告知,遗产代管部门仍阻碍公民合法权利的实现,宁俊华、李成海则可以遗产代管部门为被告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按照普通程序进行审理,并适用继承法的有关规定。
继承法 第十七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

继承法第十七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一、条文内容:公证遗嘱由遗嘱人经公证机关办理。
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月、日。
代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注明年、月、日,并由代书人、其他见证人和遗嘱人签名。
以录音形式立的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
遗嘱人在危急情形下,可以立口头遗嘱。
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
危急情况解除后,遗嘱人能够用书面或者录音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
二、主旨:本条阐述了遗嘱的几种表现形式。
三、条文释义:遗嘱的内容与形式都要符合法律规定。
遗嘱的形式,是指遗嘱人表述自己意愿处分自己遗产的方式。
由于遗嘱具有改变法定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和遗产份额以及设立遗赠、遗托的效力,对继承权和受遗赠权的实际取得与消失产生重大影响,所以法律对遗嘱人处分自己遗产的意思表示方式作了较为严格的规定。
根据本条的规定,遗嘱可以有以下5种形式:公正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和口头遗嘱。
(一)公证遗嘱。
它是指经过公证机关公证的遗嘱。
公证机关是我国专门办理证明法律行为及有法律意义的文件和事实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的司法行政机关。
因此,公证遗嘱是方式严格、内容真实、证据力较强的一种遗嘱形式。
办理遗嘱公证,需要立遗嘱人亲自到其户籍所在地的公证机关申请办理,不能委托他人代理。
公证遗嘱一般由遗嘱人在公证员二人面前,亲笔书写遗嘱,签名盖章,并注明年、月、日。
也可由公证人员代为记录遗嘱,并由其整理成书面遗嘱后向遗嘱人宣读,在遗嘱人确认无误后,由记录的公证员二人和遗嘱人签名,注明地点和年、月、日。
(二)自书遗嘱。
它是指由遗嘱人亲自书写的遗嘱。
这种遗嘱不需要见证人在场见证,即发生继承的法律效力。
自书遗嘱必须由遗嘱人亲笔书写,亲自签名,然后注明年、月、日。
不能由他人代写或记录,也不能用打字机作成;不能由他人代签姓名,也不能用印章、指印或其他符号代替签名。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遗嘱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继承法案例及解析

继承法案例案例1 继承权的丧失某甲因有第三者,要求与其妻离婚,法院判决不准离,即下毒杀妻.经抢救妻未死,甲被判刑.但甲妻末与之离婚,且又督促甲悔改.甲刑满释放后又与妻共同生活十几年,后妻死,留下不少遗产.法院判决:某甲无权继承妻之遗产,因其故意毒杀其妻,虽未遂亦丧失继承权。
【法律问题] 法院的判决是否正确【参考结论】法院的判决不正确.案例2 遗产不能包括已由被继承人生前赠送或作其他处分而转归他人所有的财产。
原告张某诉称:其母亲生前立有"遗嘱",指定两间房由她继承,并让她陪着一起去房管局办了过户手续,产权证上改成了她的名字.可是母亲死后,张某父亲死后其母亲曾领养的弟弟在文革中强占了这两间房,其养弟说姐已出嫁,只有他才有权继承养母这两间房.张某无奈,将养弟告上法庭。
一审法院判决:姐弟二人每人继承房屋二间。
张某不服,上诉.二审法院改判:2间房归张某所有。
【法律问题] 哪一审判决是正确的。
【参考结论】二审法院的判决是正确的。
案例3 继承开始时继承人未表示放弃继承遗产又未分割的,按析产案件处理。
费X珍与费X臣婚生三女一子,在X市有房产一处,共241.2平方米.1942年,长女费玉X与周X结婚后,夫妻住在费家,随费X珍夫妇生活.次女费秀X,三女费惠X于1950年以前相继出嫁,住在夫家.1956年,费X珍,费X臣夫妇及其子费X迁居安徽,X市的房产由长女一家管理使用。
1958年私房改造时,改造了78.9平方米,留自住房162.3平方米.1960年,费X臣病故,费X 珍,费X迁回X市,与费玉X夫妇共同住在自留房内,分开生活.1962年,费玉X病故.1985年12月,费X珍,费X向法院起诉,称此房为费家财产,要求周X及其子女搬出.周X认为,其妻费玉X有继承父亲费X臣遗产的权利,并且该房产已由其一家占有,使用40多年,不同意搬出.在原审调查过程中,费秀X,费惠X也表示,房产中应有她们的份额。
【法律问题】1.本案中,属于费X臣遗产的房产有多少;2.谁有权继承费X臣的遗产;3.本案应如何处理;4.此案是否已超过诉讼时效。
继承法 第十三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

继承法第十三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一、条文内容: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二、主旨:本条规定了法定继承人之间对于遗产的应继份额的分配原则。
三、条文释义:遗产分配原则,是指同一顺序的继承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时,遗产如何进行分配的原则。
应继份,是指继承人从被继承人的遗产中应该分得的份额。
本条第一款规定了遗产分配的一个总的原则。
在一般情况下,同一顺序的各个法定继承人,在生活状况、劳动能力和对被继承人所尽的赡养义务等方面条件基本相同或相近时,所应继承的份额应当均等,即平均分配遗产。
特殊情况下可以不均等地分配遗产,这时应根据不同情况,作不等额的不同分配。
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属于这种特殊情况的继承人,必须要同时具备”生活有特殊困难”和”缺乏劳动能力”两个条件。
”生活有特殊困难”,是指继承人没有独立生活来源或其经济收入难以维持最起码的生活水平。
”缺乏劳动能力”,是指继承人尚无劳动能力或因年迈、病残等原因而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
对于这种继承人,应根据其生活特殊困难和缺乏劳动能力的程度来决定应照顾的界线。
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尽主要扶养义务”,是指继承人对被继承人在生活方面承担了主要劳务,或主要负担其生活费用。
有的继承人与被继承人长期生活在一起,相互照顾体贴。
对以上两种继承人,在分配遗产时应当多分。
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这是针对继承人有扶养能力和扶养条件,且被继承人又需要接受继承人的扶养,而继承人却不尽扶养义务的情况而言的。
民法典继承编的解释与原司法解释文件的新旧对比(附民法典对应条文及部分修改解读)

第五条在遗产继承中,继承人之间因是否丧失继承权发生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五条的规定,判决确认其是否丧失继承权。
9.在遗产继承中,继承人之间
因是否丧失继承权发生纠纷,
诉讼到人民法院的,由人民法
院根据继承法第七条的规
定,判决确认其是否丧失继承
权。
第一千一百二十五条继承人有下列行为
之一的,丧失继承权:
(一)故意杀害被继承人;
(二)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
(三)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
情节严重;
(四)伪造、篡改、隐匿或者销毁遗嘱,
情节严重;
(五)以欺诈、胁迫手段迫使或者妨碍被
继承人设立、变更或者撤回遗嘱,情节严
重。
继承人有前款第三项至第五项行为,确有
悔改表现,被继承人表示宽恕或者事后在
遗嘱中将其列为继承人的,该继承人不丧
失继承权。
受遗赠人有本条第一款规定行为的,丧失
受遗赠权。
新继承法继承顺序及分配比例

新继承法继承顺序及分配比例
遗产继承顺序,是指被继承人死亡后,继承人继承遗产的先后秩序。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第一千一百二十九条,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在遗产继承中,被继承人立有遗嘱将其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或者在遗嘱中明确将其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的,应遵照该遗嘱执行。
遗产继承比例:1.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均等。
这是法定继承中遗产分配的一般原则,即同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应该平均分配遗产。
该法条中的“一般”是指法律没有特别规定的情况。
2.特殊情况下法定继承人的继承份额可以不均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四条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
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衍生问题:
遗产继承的时效是多少?
遗产继承权的时效一般是60天,即接受遗赠的受遗赠人须在60日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另外,继承开
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
继承法 第三十三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

继承法第三十三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一、条文内容:继承遗产应当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缴纳税款和清偿债务以他的遗产实际价值为限。
超过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不在此限。
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对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可以不负偿还责任。
二、主旨:本条规定了被继承人债务的清偿原则。
三、条文释义:被继承人的遗产,即有积极遗产,也有消极遗产。
积极遗产,是指被继承人生前所有的个人财产和其他可以继承的财产权益。
消极遗产,是指被继承人所遗留的债务和其他应履行的财产义务。
继承人在继承被继承人的积极遗产的同时,也要对被继承人的消极遗产负清偿责任。
继承人接受继承,是其承担清偿被继承人消极遗产的必要前提条件。
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对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便可以不负偿还责任。
继承人在清偿被继承人的消极遗产时,只能以被继承人遗产的实际价值为限,即继承人承担清偿被继承人的消极遗产的责任范围,采取的是以其所接受的遗产实际价值为限的原则。
这种原则称为限定的继承原则。
对超出遗产实际价值的那部分消极遗产,继承人可以不负偿还责任。
继承人自愿全部偿还的,不在此限。
清偿被继承人的消极遗产时,不得取消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的必要的遗产份额。
如果继承人中有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即使遗产不足清偿债务,也应为其保留适当遗产,然后再按本条和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条的规定清偿债务。
在确定被继承人债务时,应当将被继承人个人所欠债务同家庭共同债务、被继承人的债务同继承开始时因殡葬被继承人所生之债相区别。
在清偿被继承人的消极遗产时,税款应优先于其他债务清偿。
典型案例:栾××、胜×诉李甲、韩××继承、财产分割纠纷案原告栾××与二被告系儿媳翁婆关系。
被继承人李乙系被告李甲、韩××次子,于1985年10月父子分家析产,李乙分得房屋1处3.5间,但载明:二被告住房产份1.5间。
继承法 第三十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

继承法第三十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
一、条文内容:
夫妻一方死亡后另一方再婚的,有权处分所继承的财产,任何人不得干涉。
二、主旨:
本条规定了生存配偶再婚时有权处分其继承的遗产。
三、条文释义:
夫妻间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当夫妻一方死亡后,生存的一方享有配偶继承权,可依照法律的规定或按照被继承人所立的合法有效遗嘱的指定继承其应得的那份遗产,并在遗产分割完毕后享有对这份遗产的所有权。
生存配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这部分遗产。
因此,夫妻一方死亡后另一方再婚的,当然有权处分其所继承的遗产,任何人不得干涉。
带产再婚是受到法律保护的,人民法院可以应其请求强制排除他人的非法干涉。
如果生存配偶没有携带其未成年子女再婚的,则应将所继承的一部或全部财产留下作为抚养子女的生活费、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如果死亡一方生前负有债务,生存配偶则应先清偿被继承人的债务,然后再处理其带产再婚的问题。
继承法 第二十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

继承法第二十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一、条文内容:遗嘱人可以撤销、变更自己所立的遗嘱。
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
自书、代书、录音、口头遗嘱,不得撤销、变更公证遗嘱。
二、主旨:本条规定了遗嘱的变更、撤销,以及不同形式遗嘱之间的效力问题。
三、条文释义:遗嘱是单方法律行为。
遗嘱人在设立遗嘱之后,根据其自己的真实意愿,有权依照法律和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变化,变更或撤销原来所立的遗嘱。
遗嘱的变更,是指遗嘱人对原立遗嘱的部分进行改变的行为。
它包括内容的变更和形式的变更,遗嘱人变更遗嘱时,必须具有行为能力。
如果遗嘱人在立遗嘱时有行为能力,变更遗嘱时丧失了行为能力,那么原立的遗嘱仍然有效。
变更遗嘱必须出于遗嘱人的真实意愿,即没有受到他人的威胁、强迫、欺骗的情况存在。
遗嘱人改变遗嘱内容时,同样不得剥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必要的遗产份额。
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口头遗嘱四种遗嘱形式之间,可以相互变更先立的不同形式或者相同形式的遗嘱。
对于公证遗嘱,必须以公证的方式变更。
自书、代书、录音、口头遗嘱方式,均不能用作变更先立的公证遗嘱方式,而公证遗嘱则可以用作变更先立的自书、代书、录音、口头遗嘱的方式。
另外除公证、自书遗嘱外,变更其他形式的遗嘱时,都必须有两个以上的见证人在场见证。
遗嘱的撤销,是指遗嘱人取消原立遗嘱的全部内容的法律行为。
遗嘱人可以以书面形式声明撤销原遗嘱,也可以用立新遗嘱的方式撤销原立遗嘱等等,遗嘱一经撤销,即失去了发生效力的可能性,如果遗嘱人未立新的遗嘱,在遗嘱人死亡之后,遗产按法定继承的规定处理。
如果遗嘱人以不同形式立有数份遗嘱,并且这些遗嘱的内容是相抵触的,其中公证遗嘱的,以最后所立公证遗嘱为准;没有公证遗嘱的,以最后所立的遗嘱为准。
在遗嘱的各种形式中,公证遗嘱是由国家公证机关进行公证的遗嘱,比其他形式的遗嘱更具有证明力,即法律效力最强。
因此,遗嘱人无论变更遗嘱,还是撤销遗嘱,都不能以其他遗嘱变更或者撤销原来的公证遗嘱。
继承法 第二十四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

继承法第二十四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
一、条文内容:
存有遗产的人,应当妥善保管遗产,任何人不得侵吞或者争抢。
二、主旨:
本条是关于遗产保管问题的规定。
三、条文释义:
从继承开始到继承人实际取得遗产,一般都要经过一段时间。
在这段时间,需要通知不在继承地点的其他继承人和遗嘱执行人,继承人要决定是否接受或放弃继承,各继承人要确定遗产的归属,等等。
因此,为了维护全体继承人的利益,防止遗产被隐匿、盗窃,或者发生毁坏和灭失,有必要对遗产采取保护和管理措施。
存有遗产的人可能是继承人、受遗赠人、遗嘱执行人,也可能是继承人之外的任何人。
继承开始后,存有遗产的继承人、受遗赠人、遗嘱执行人是当然的遗产保管人。
如果存有遗产的继承人是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则由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代为行使管理权。
如果在继承地点无继承人,或者继承人之间意见不一致,致使不能立即进行继承的,被继承人生前所在单位、被继承人住所或主要遗产所在地的基层组织或者公证机关,有权对遗产采取暂时性保管措施,可指定专人代为管理。
保存遗产的人应当负责保管好遗产,不得擅自处分和隐匿,其他任何人也不得侵吞或争抢遗产。
对因侵吞或争抢遗产而给继承人、受遗赠人
造成财产损失的,受损失者有权诉请人民法院判令侵权行为人赔偿财产损失。
因保管遗产而花费的必要费用,应当从遗产中支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 有《继承法》第27条所列情形之一的,仍依法定继承方式办理:1、遗嘱继承人、受遗赠人弃权的;2、遗嘱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的;3、遗嘱继承人、受遗赠人先于遗嘱人死亡;4、遗嘱无效部分所涉及的遗产;5、遗嘱未处分的遗产。
十四、 法定继承权基于法律取得的有:1、婚姻关系(配偶);2、血缘关系(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孙);3、扶养关系(丧偶儿媳、丧偶女婿)。
十五、 遗嘱继承权的取得条件:1、有法定继承权;2、有合法有效的遗嘱。
十六、 继承权的放弃:1、继承前作出弃权意思表示的,不生效力;2、继承开始后,遗产处理前作出放弃继承权的有效(处理后只能放弃财产权);3、只能以明示的方式作出;4、一经放弃,溯及继承开始时;5、遗产处理前反悔的,由法院决定是否承认,处理后反悔的,不予承认。
十七、 1、部分继承人起诉的,应通知其他继承人为共同原告参加诉讼;2、被通知的继承人明确表示放弃实体权利的,可不列其为共同原告。3、被通知的继承人不愿参诉,又不明确表示放弃实体权利,仍应列其为共同原告。
十八、 胎儿已留份额,在胎儿出生时是死体的,保留份额按法定继承办理,出生时是活体,后死亡的,按死者,没有抵触的,分别按协议和遗嘱处理;有抵触的,按协议处理,与协议抵触的遗嘱全部或部分无效。
十、 不满6周岁的儿童、精神病患者,可认定为无行为能力人,已满6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应认定为限制行为能力人。
十一、 继承权纠纷在调解委员会调解期间,可按中止诉讼时效处理。
七、 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在遗产处理前作出放弃的意思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受遗赠人应在知道遗赠后2个月内作出接受或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视为放弃受遗赠。
八、 相互继承的几个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不能确定先后顺序的,推定为:1、无继承人的人先死亡;2、都有继承人的,长辈先死亡;3、辈分相同的,同时死亡,无继承发生。
四、 继承开始后,按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遗嘱或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协议办理。
五、 法定继承人的顺序:1、配偶、子女、父母;2、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六、 代位继承人一般只能继承他的父亲或母亲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继承法及解释
一、 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生理死亡或宣告死亡时开始)。
二、 有下列之一的,丧失继承权:1、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2、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3、遗弃被继承人的或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4、伪造、篡改或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
三、 继承纠纷诉讼期限为知道或应知道2年,但继承开始超过20年不得再起诉。
二十一、 继承的优先:遗赠抚养协议 > 遗嘱继承、遗赠继承 > 法定继承。
二十二、 遗产已分割尚未清偿债务时,依下原则办理:1、先由法定继承人用所得遗产清偿;2、不足的,剩余债务由遗嘱继承人、受遗赠人依比例偿还,但以遗产价值为限;3、无法定继承的,但由遗嘱继承人、受遗赠人依比例偿还,以遗产价值为限;4、遗赠扶养协议受赠人不承担债务清偿责任。
十二、 继子女继承了继父母的遗产,不影响其继承生父母的遗产;反之,继父母继承了继子女遗产的,不影响其继承生子女的遗产;被收养人对养父母尽了赡养义务,同时又对生父母扶养较多,除可继承养父母的遗产外,还可分得生父母适当的遗产。
十三、 被收养人与其亲兄弟姐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消除,不能互为第二顺序继承人;继兄弟姐妹之间的继承权,因继兄弟姐妹之间的扶养关系而发生,没有扶养关系的,不能互为第二顺序继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