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学-第二章-平行透视-张岩详解
透视学一、二章
透视基本术语
物距——视点到描绘景物 的垂直距离 视距——视点到画面的垂 直距离 主距——视点到主点的距 离 距离圆周——以主点为圆 心以主距长为半径在画面 上画圆 距点——距离圆周与视平 线的交点
视高不变时远近物象的透视变化规律
等大的水平面近看宽,远 看窄 等大的水平面近看前后边 的长度差别大,远看时前 后边长度差别小 距离与物体的大小比例不 变,其透视形也不变 近看与画面相交的水平线 的透视斜度大,远看斜度 小 圆弧的弯度,近看弯度大 远看弯度小
透视学的发展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乔托代表《逃 亡埃及》运用初步的写实技巧和透视方 法。《逃往埃及》描绘的是圣经中的故 事。玛利亚生下耶稣基督的消息使希律 王坐立不安,因为传说这孩子日后要做 主,希律王一心想根除他。上帝知道后 派使者告诉耶稣的义父约瑟,要他们立 刻逃往埃及。在这幅画中,乔托画的就 是约瑟带着圣母子在逃往埃及的途中。 画面上,玛利亚抱着小耶稣骑在驴背上, 前有约瑟,上有引路天使。圣母子的形 象很突出。背景是起伏的山丘和树木。 在这个传统的宗教题材中,乔托一反中 世纪旧艺术的公式化象征手法,运用了 初步的写实技巧,表现了一种现实生活 中常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神的故 事完全世俗化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反 封建思想。作品构图层次分明,气氛庄 重朴实,人物表情接近生活真实,是一 幅充满现实生活情趣的图画。虽然画中 的背景画得很简单,山丘树木的关系还 有不少缺陷,但已可窥见画家对自然风 光的注意。这幅画开启了文艺复兴艺术 的现实主义道路。
透视学的发展
透视学的发展
15世纪末——丢勒——油 画家、版画家、雕塑家、 建筑师——几何学运用到 造型艺术中去——丢勒法 17世纪上半叶——里昂建 筑师兼数学家——沙葛— —《透视学》——几何形 体透视投影的正确法则, 几何形体各部分尺寸的正 确计算
透视学三点透视解释
透视学三点透视解释一、透视学的定义透视学,又称“视学”,是绘画透视基础理论的总称。
包括三种透视,即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倾斜透视。
1.平行透视即在同一个面上,把两个以上的物体看成一个整体的透视方法。
最常见的是一点透视。
2.成角透视是把物体向两边看成倾斜角度,所产生的透视现象。
最常见的是两点透视。
3.倾斜透视是把物体向前后左右都看成倾斜角度,所产生的透视现象。
最常见的是三点透视。
二、三点透视的特征( 1)在作画时,将三点透视或者更多点(即几何透视)依次安排在同一个面上,分别观察三点透视中各物体与其它物体的关系,将三个物体间相互关系的点之坐标及位置连线,就形成了立体感很强的画面。
( 2)在作画时,可运用其中任何一种透视来表现物体,使形象富有真实感。
( 3)不能认为几何透视一定要平行画面。
如构图上把山峰的外轮廓画得比较具体而明显,而内部的山头却虚掉,这样从远处看过去会出现一座漂亮的空中楼阁的透视效果。
( 4)几何透视不能成为不变的法则。
例如黄金分割法。
二、三点透视的特征( 1)在作画时,必须按照正确的规律进行画面结构的安排。
不然会出现偏差,造成透视失误。
( 2)只有一点透视才能准确地表现物体的透视现象,它在透视学中占据统治地位,只要将一点透视运用到极限,所获得的效果也是逼真的。
( 3)物体的透视变化有一个限度,超过这个限度,便会失去真实性。
三、三点透视的应用( 1)石膏像的透视法: a。
先画出石膏像的大致形状,再根据石膏像的尺寸设计好衣纹; b。
沿着衣服纹路勾勒出人物身躯的骨骼; c。
继续刻画细节,并加深暗部色调,注意眼睛、嘴巴等重点部位的塑造; d。
完善石膏像的动态姿势,增添神情气韵。
( 2)建筑模型的制作:首先选择合适的材料,做好模型的底板,利用纸壳的厚度调整好模型的体积感。
为了塑造好石膏像的体积感,可在底板上贴双面胶,这样既保证了足够的厚度,又便于拆卸模型。
为了防止石膏像的水口不好,破坏模型,还可利用彩色笔在背面涂抹,使水口附近的肌肉看起来更自然。
透视学-第二章-平行透视-张岩详解
• 风景物象的基本透视规律——平行透视 • 要点:(室内) • 1、物象压视平线,平视视角,一个灭点,并偏于
画面左侧或右侧,不居中,左右两边物象不对称。
• 2、在规则物体中,所有的横线可以画成完全平行 的。同时,所有的竖线则应互相平行,又必须完全 垂直于底面,所谓,横平竖直。
(三)同一视域的平行透视的书、桌子直角边,不 能因为位置高低,而心点也分上下。
(四)同深度的建筑侧面,不能因深度相同, 无论在任何角度,宽度都处理成一样。同深 度的直角面,距离心点远则宽,近则窄,恰 在心点时会压缩成一条直线。
• (五)立方体 水平面对角线 应消失到距点, 距点不能离心 点太近。在 60°视域圈内, 太近,视距太 近。正常视域 圈小,立方体 透视一旦超过 60°,这会变 异超长。
• 透视的种类:
• 所谓透视关系,主要指的是视点月物体的方 位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画面与物体之间的 基本状态,即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倾斜透 视。
• 为了研究透视关系中的物体形态变化规律, 透视学中常以正方体为理论分析——具有三 向空间的分析意义。
一、平行透视的概念与状态
60°视域中,视点对立方体进行平视运动的观 察,立方体无论在什么位置,只要一个可视平 面与画面平行,立方体就和观点、画面构成平 行关系。
• 从内部观察:最多可以看到五个面(室内 平行透视)
(一)视点在中间位置——心点恰在中间,左右两 侧的墙面变化相当。
(二)视点 离开中间位 置——心点 靠近一侧, 这一侧离心 点近,消失 加快,墙面 缩窄。
反之,另一 侧,消失缓 长,墙面增 宽。
• 二、平行透视 的特点:
• (一)立方体 的边棱呈现三 种状态:
第二章 平行透视
例一 用视线法作立方体的平行透视 图
图a ①定画面线P.L.,视平线H.L.,基线G.L.,心点C.V.及视点S。 ②定平面图及立面图的位置。 图b ①过视点S与平面图A、B、C、D各点连接,求画面线上的迹点a、b、c、d。 ②过平面图CA、DB作延长线,与画面线P.L.交于a′、b′两点,再过a′、b′作垂线,与基线 G.L. 交于a⒈、b⒈两点。 图c ①过a⒈、b⒈作全透视,与心点C.V.相连。 ②从a、b、c、d各点向下作垂线,与a⒈—C.V.和b⒈- C.V.相交,求得平面透视图A′、B′、 C′、D′。 图d ①将立面图的高度点K水平移至a⒈的垂线上,得交点K′,过K′连接C.V.与过a、c、的垂线 相交,得EG。 ②过E、G分别作水平线与b、d的垂线相交,得交点F、H。 ③连接A′、B′、C′、D′、E、F、G 、H各点,即为所求立方体的透视图。
C G F 窗 宽 E A e f c g h d l m B H
D L
门 宽
M P.L.
n n′ o′ 6 5 9 2 11 t a 3 4 a′ C.V. 10 12 R° r° b′ r′ T R′
o K′ R 黑 板 高 r K H.L. 门 高 G.点法
二、平行透视构图画面特点
视心作为主体变线的灭点,具有使画 面中的景物表现出集中、对称和稳定 的优点。 表现范围广,对称感强,纵深感强。 鸟瞰状态的平行透视放置面展示较大, 放置面上的物体重叠面积小,顶面展 示大。
一般状态的平行透视放置面展示与顶面展示较 对称,放置面上的物体重叠面积大。
在平行透视中构图画面中视心是注意力
集中的地方,由主体变线的汇聚,会引 导视觉视线向视心注意,所以表现的主 题内容尽量设在视心附近。
透视图基本知识
心点,就是画者眼睛正对着视平线上的一点。 距点,距点在视平线上主点左右两边,两者离主点的距离
与画者至心点的距离相等,凡与画面成45度角的直线,一 定消失在距点。
透视学的常用术语
余点,在视平线上心点两旁与画面形成任意角度(除45 度及90度)的水平线段的消失点,它亦是成角透视的消 失点。
2.2 两点透视(成角透视)
F2 F1
S
立方体的主要表 面与画面倾斜, 但其上的铅垂线 与画面平行,所 作的透视图有两 个灭点,称为两 点透视(成角透 视)。
平行透视
2.3 三点透视(斜透视)
F F
F E
e
长、宽、高三个方向 与画面均不平行时, 所作的透视图有三个 灭点,称为三点透视 (斜透视) 。
体越远越高,心点左右的物体越远越向心点靠 拢,最后消失于心点。
二、平行透视的条件和规律
(二)平行透视的规律 4. 平视中的平行透视只有一个灭点,就是心点,
在画面中心。 5. 方形体中只有一个面距离观察者最近。
三点透视
概念: 就是立方体相对于画面,其面及棱线都不平行
时,面的边线可以延伸为三个消失点,用俯视 或仰视等去看立方体就会形成三点透视。
透视图基本知识
三点透视
透视学的基本常识
透视学的概念 透视的三要素 透视的三种类型 透视学的常用术语和基本原理 透视的正确表现
透视学
教学内容 基本概念 平行透视 成角透视 倾斜透视 曲线透视
应用透视
透视学的概念
“透视”一词原于拉丁文“perspclre”(看透)。最初研究 透视是采取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的方法,将所见景 物准确描画在这块平面上,即成该景物的透视图。后遂将在 平面画幅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 轮廓和投影的科学称为透视学。
第二章:平行透视及运用
直立正方形透视形的画法:
画法一 1 先画出视平线和视垂线,确定心点,距点,基线等。 2 确定直立正方形的尺寸和透视角度,画一厚大正方 形,设点A,B,b。 3 将直立正方形的边长定于基线上和垂直于基线上。 由A点引透视线向心点消失。b点向距点消失而交于 B'点。由B'点引垂线交于C点,即可画成AB'C' D直立正方形透视图. 画法二 在视平线上定距点1/2。将平视EFGH正方形的1/2边长 平放于基线上(如图所示)E点向心点消失,h点向距 点1/2点消失,得H'点引垂线交于G点。即可画成 EFGH直立正方形的透视图。
平行透视的定义:画面的景物只向一
个消失心点消失的现象就是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的原理:
一、平置正方形的两边与画面平行,其余两边向心 点消失 二、平置正方形的位置移动;正对画看时,近处的 两角都成锐角(小于90度)一侧正对画看时,一边 与视垂线重叠。在左右两侧时,远方两角向心点偏 斜。 三、平置正方形地位高低不同的透视变化;位置越 接近视平线其透视形越扁平,位置越远离视平线, 其透视形越宽阔。(在视圈内);位置与视平线重 叠时,平置正方形成一水平线。 四、平置正方形远近不同的透视变化;越远越小。 在视平线以上的,越远越低;在视平线以下的越远 越高。总之,越远越接近视平线
平置正方形透视形的画法:
画法一 1 先画出视平线和视垂线,确定心点,距点,基线等。 2 确定平置正方形的大小尺寸,画一厚大正方形,四 角设点A,B,C,D。 3 将正方形水平线AB同等长度画于基线上。由AB点引 透视线向心点消失,B点引透视线向左边距点消失,得 交点D点。再由D点引画水平线交于C点。正方形 ABCD的透视形完成。 画法二 找到正方形底边的中点,由中点引透视线向距点1/2点 消失,得一交点。再由此交点引水平线交于另一消失 于心点的线。正方形透视形成。(此画法便于画面尺 幅小,缩短距离画,结果同一)见图中EFGH正方形 和g点。
素描-平行透视
两点透视
平角透视
绘画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拓展练习
作业
• 1、完成九个立方体的不同方向的一点透视 图 • 2、不同规则的形体的一点透视图
徐锋Βιβλιοθήκη 徐 锋透视• 1、什么是透视?
透视是一种视觉现象。本来相同尺度的东西,因与 我们眼睛的距离不同而显得“近大远小”,这是被 眼镜欺骗后产生的错觉现象。
2、认识透视的几个术语
视平线: 与观察者双眼平行等高的线。
灭点:
物体的各边消失的点
• 透视的分类
1、平行透视(一点透视) 2、成角透视(两点透视) 3、平角透视 一点透视
《透视学》第二章
视平线的两角偏斜于心点。 (10)方形平面离视平线越近 就越小。 在绘画与设计中,平行透视 表现的范围非常广泛。一是因 为它只有一个灭点,形成一个 视觉中心,所以能较突出地表 现主题形象;二是因为它能使 画面产生平衡稳定之感,对称 感和纵深感强,通常适于表现 庄重、严肃的大场景或大场面 题材,并为题材主题配景。但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视心点位 置选择不好,容易使画面显得 呆板。
图2-6 室内空间平行透视作图步骤(二)
图2-7 室内空间平行透视作图步骤(三)
第四节 等距离平行景物透视图的画法
等距离平行景物透视图作图步骤: 先画最近第一根灯杆,从顶端和底端对心点CV点作消失线,确定灯杆的高低范 围。 从灯杆二分之一处对CV点作消失线。根据需要(或按实际比例)画第二根灯杆, 过第一根杆顶端经第二根杆中点画直线,相交于杆底端消失线的点就是第三根杆的 位置。依此类推,画出第四、五、六根灯杆(图2-8)。
图作图步骤
第六节 室内平行透视图的画法
室内透视图的作图步骤如下: (1)先定出画幅,视平线,距点D1,D2,心点CV(图2-11)。 (2)定出画幅宽度AB,室内宽度aC,在基线上确定室内深度aD(水平量线),连
线点D与距点D1,使之与a与CV的连接线交于一点,此交点与a的连线即为房屋室内深 度的透视线(图2-12)。
图2-2 平行透视规律(一)
图2-3 平行透视规律(二)
第二节 平行透视中正方体的画法
平行透视中正方体有一个由原线组成的可视的平行面,其透视形状不变;只有一种 水平变线,而视域中心是它的灭点,并且位置永远不变,作图原理较为简单。 作透视图的实质就是如何表现各种线段在纵深关系中的距离和长度变化。在透视的 纵深关系中,不同透视方向的线段有两类:一类是与画面成垂直关系的线段;另一类 是与画面成倾斜关系的线段。平行透视图中,测定与画面垂直的线段透视长度可采用 距点法。 所谓距点法,就是运用距点来测量的方法,即利用45°直角三角形原理,在平行透 视图上来测量垂直于画面线段长度的画法。距点法又称测点法。距点用“D”表示,它 到心点的距离和视点到心点的距离相等,位于视平线上心点的左侧和右侧。正方体的 作图步骤(图2-4): (1)定视点E,视平线HL,心点CV。画与画面平行的正方形ABCD。从ABCD四点 分别引消失线至心点CV。 (2)延长CD线得E点,CD=DE‘。由E’点引线至距点D得F点(即D点CV点的连线与 ED线的交点),DF的长度就是正方形伸向远方的透视长(深)度。
第二讲 平行透视
正平行六面体的高低不同时,距离视平线愈远的 水平面的透视愈宽;反之愈窄。与视平线同高时(水 平面)缩窄为一条直线。直角水平变线愈靠近视平线 的(水平面)透视愈窄。
正平行六面体左右位置不同时,距离主垂线愈 远侧立面愈宽,靠主垂线愈近的侧立面愈窄。如果 侧立面与主垂线重合则缩窄为一条直线。直角水平 面离主垂线愈近愈斜,愈远愈平。
高
h P s°
长 宽
S
g h
s H
g
二、平行透视的透视规律 (一)平行透视只有一个主向灭点——主点。
主点
h h
2
1 3
(二)正平行六面体包含主点时,只能看到一个面,即只 能看见正面,这是一个特殊的现象(图3-2)。由于这 时的透视形象不能反映其实体,因此在表现正六面时 要尽量避免。画室内景画的平行透视时也同样包含主 点,但因为看到的是正六边形体的内部(图3-3)。
图 步骤③ 在正面墙 的另外3角向视心作变 线,可得室内框架。 在地面的水平原线 上,用视高测高法分出 地格主体变线的等分点。 在地面的水平变 线上,用距点法通过测 线上的地格长度等分点, 可得变线主体原线的5 个等分点。获得地格。
• 室内场景
步骤④ 相当于起坐标作用的地格上,建立人与物的透视形状。室内的门口尺寸1.5人×1人, 室外的阳台护墙0.5人,阳台深度为1人,可用距点法在坐墙变线上截取。沙发0.5人×0.5人×1 人,茶几0.3人×0.25人×0.5人。植物高度1人。吊灯位置可先在地格中确定坐标位置后,用视 高测高法定
第二节
平行透视的基本画法
一、利用站点和主点(视线法)作立方体的平行透视图 为了充分利用图纸的面积,图a把立方体的俯视图 (平面图)放在上方,视平线 hh与画面线pp重合,这是 一种常用的布图方式。
透视图基本知识课件
透视学的常用术语和基本原理
画面,指模型上的玻璃板,即研究透视的假设画面。 看景物时可扩展成很大的画面。
视圈,又称视域,即在画法上以60°视角发射的视线 转360°,在画面形成假设的视圈,是眼前看得最清 楚的范围。人距离画面远则视圈大,距离画面近则视 圈小。在透视作图时,应把图形画在视圈之内,超出 视圈所画的图形要变形。
这些形式不同的透视图,他们的使用情况以及 所采用的作图方法都不尽相同。
习惯上,可按透视图上灭点的多少来分类和命 名,也可根据画面、视点和形体之间的空间关系 来分类和命名。
不管怎么样分类和命名,透视图都分为三类: 即一点透视,两点透视,三点透视。
2.1 一点透视(平行透视)
向) 与画面平行,宽度 方向的直线垂直于 画面所作的透视图 只有一个灭点,称 为一点透视(平行 透视)。
天点,是近低远高向上倾斜线段的消失点,在视平线上方 的直立灭线上。
地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休(房子房盖的后面),消 失在视平线以下的点。
透视作图框架的形成
视向的划分及其属性
视距与视角
视距越远,视角越小, 视距越近,视角越大。
原线、变线和灭点
第一节 透视图基本知识
二、透视图的分类
当视点、画面和物体的相对位置不同时,物体 的透视形象将呈现不同的形状,从而产生了各种 形式的透视图。
透视学的常用术语
足点,指画者的立足点。 基面,指放置物体的水平面,画风景时即地面
。 基线,指画面与基面相交之平线。 视点,指画者的眼睛位置。 视距,画面与画者之间的距离。
透视学的常用术语
视平线,是在画面上假设的一条平线,它是通 过心点所作的一条水平线,因与眼睛等高,所 以称为视平线,它又是画面上下的分界线,眼 面垂直。俯视透视,如站在大楼顶上低头画画 的透视,称为俯视透视。假设的画面倾斜,视 心线必须与画面垂直。
透视——平行透视
景和物的透视,从形体的状态、观 看角度的不同,分四种情况: 一、方形景物的平行透视和 余角透视(着重点) 二、方形斜面景物的透视 三、方形景物的俯视和仰视 四、圆形、曲线景物的透视
平行透视概念
在视平线与基面平行的投影中,空间物体(直线) 与基面平行、对画面垂直时形成的透视称平行透视,, 也称一点透视。
平行透视图的基本画法
平行透视图的基本画法
Thanks
平行透视图的基本画法
平行透视图的基本画法
以地面铺设的瓷砖为例(局 部)使用距点透视,等分若千线 段,使A1:A2:A3:A4,并 将端点向灭点引线,在左上端 设置距点.将横线的右角向距 点作引线,这样会在每一条灭 线上留下一个相交点,这些相 交点就是小方格的透视点.在 这些相交点上做水平的线段, 得到透视的方格形状,这些形 状符合透视原理.可以继续作 距点的引线,得到更远一些的 透视依据.(图)
交流社区1定制视点灭点交流社区2定制瓷砖长度交流社区3瓷砖端点与灭点连线交流社区4左角顶端与视点连线得到相切的点交流社区5根据切点作垂线得到纵深透视交流社区6根据地面垂线作懂向水平线得到地面瓷砖的纵深透视图平行透视图的基本画法中腰线确定等距离的透视技法使用物体的中腰线结合灭点同样可以画出等距离的透视以等距离站立的人物为例透视
平行透视概念
平行透视概念
平行透视规律与特点
一、视向时平线,只有一个消失点,平行透视消失点 是主点。
二、一个面贴切或远离画面。
三、凡是平行于画面的平行线,投射成透视图时,仍 旧平行。
平行透视规律与特点
四、凡是垂直于画面的平行线,投射成透视 图时,要集中消失到主点。 五、平行透视的立方体,无论地位高低、左 右、远近,只要在视圈范围以内,正面都是 正方形,只有大小变化,没有透视变化。 六、灭线在主点的水平线(地平线),直立 线(主点垂线、视垂线)和倾斜灭线上。
透视学(全)ppt课件
.
1
第一章: 透视的产生 发展和应用
.
2
第一章:透视学的产生、发展、应用
发展简述: 远古时期 - 岩画和洞窟壁画 公元前5世纪 - 世界上第一幅透视原理透视画 15世纪 -《绘画透视学》一书系统研究透视学
《绘画论》论述“线性透视” 《画论》达芬奇 17世纪以后 – 平行透视扩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局部 藏故宫博物院 绢本设色 全24.8x582.7
.
10
清明上河图局部 藏故宫博物院 绢本设色 全24.8x582.7
.
11
清明上河图局部
藏故宫博物院 绢本设色 全24.8x582.7
.
12
清明上河图局部
藏故宫博物院 绢本设色 全24.8x582.7
.
13
清明上河图局部
藏故宫博物院 绢本设色 全24.8x582.7
.
14
中国传统绘画透视理论:散点透视 又称动点透视,多视点透视,将移动视点所看到 的多角度景物描绘下来的组合。
“远山无石,远树无枝,远水无波,远人无目” 意大利传教士朗世宁最早将西方图法带入中国。 留学法国的徐悲鸿、刘海粟真正系统传授。
.
26
.
27
.
28
.
29
透视一词来自拉丁文,“透而视之”---透过透明 的平面来观察,研究透视图形的发生原理,变化 规律和图形画法。而所描绘的图形却如实表现了 空间距离和准确的立体感,这就是物体的透视形。
“透视学” 是在二维平面上在现物体的三维空间 感、立体感的绘画方法和与此有关的科学理论研 究。
色彩透视法。因空气阻隔,同颜色物体距近则鲜明,距远则色彩灰淡。
.
37
线性透视学的方法是文艺复兴时代的产物,即合乎科学规则地再现物 体的实际空间位置。这种系统总结研究物体形状变化和规律的方法, 是线性透视的基础。15世纪意大利画家L.B.阿尔贝蒂的画论叙述了绘 画的数学基础,论述了透视的重要性。同期的意大利画家皮耶罗·德拉 弗兰切斯卡对透视学最有贡献。德国画家A.丢勒把几何学运用到艺术 中来,使这一门科学获得理论上的发展。18世纪末,法国工程师蒙许 创立的直角投影画法,完成了正确描绘任何物体及其空间位置的作图 方法,即线性透视。L.达·芬奇还通过实例研究,创造了科学的空气透 视和隐形透视,这些成果总称透视学。
(绘画)透视学分类和基础知识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概述 透视学基础知识 平行透视 成角透视 倾斜透视 曲线透视 人物透视
第一章 透视学概述
第一节 透视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透视、透视学、透视图 1、何谓“透视” “透视” 就是透过透明的介质看物体,
并将物体描绘下来进行研究,简言之就是“透 而视之”。透视是一种理性的观察方法和研究 视觉画面空间的专业术语。
成角仰视:一组边线向左底消失,一组向右底消失, 一组边线向天点。
成角俯视:一组边线向左顶消失,一组向右顶消失,一 组边线向地点。
二 .平行倾斜透视(俯视、仰视)的特点
1.天点和地点都在正中线上。 2.天点在心点以上,地点在心点以下。
3.正中线以左的变线向右消失,正中线以右的变线相左 消失;前低后高的线向上消失,消失到天点,前高后低 的线向下消失,消失到地点。(与平行透视不同)
4.和画面成同一角度又和基面成同一角度的倾斜变线 不管பைடு நூலகம்多少条都消失到同一组天点或地点。
5.和画面成不同角度的倾斜变线消失到不同的天点或 地点;和画面成同一角度但和基面成不同角度的倾 斜变线也不会消失到同一天点或地点,但是它们的 天点或地点在同一余点的垂直线上。和基面成同一 角度但和画面不成同一角度的倾斜变线不会消失到
俯仰透视分四种情况:
平行仰视和平行俯视;
成角仰视和成角俯视;
(1)平行仰视,平行俯视的概念 平行仰视,平行俯视指中视线和画面向上或向下与地
面倾斜,方形物的一组边线与画面保持水平,其投影 特征与成角透视一致,有两个消失点,一上一下,实 际是两点透视。
(2)平行仰视,平行俯视的透视特征 平行仰视:一组边线与画面保持水平,一组边线向底
平行透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第三种,除以上情况外,立方体最多可见三个面,正方形原 面加上一个侧立面和一个水平面(或是正方形原面加上两个 斜面)。 内部形态,最多可见五个面。
►
透 视
平行透视的特点
(1)平行画面 的平面保持原来 的形状;平行画 面的轮廓线方向 不变,没有灭点。 水平的保持水平, 直立的仍然直立。 视平线 (2)与画面不 平行的轮廓线垂 直于画面,是变 线,这些变线集 中消失于一点即 主点(心点)。
透视学的常用术语
► ►
视点:视者的眼睛位置。 正常视域:视点看出去的60°的圆锥形空间,由于其为人的双眼正常显 示对象的范围,故称正常视域,超出60°,则不属此范围。 视中线:视域圆锥体的中心轴,是视者视线引向画面的中心视线并与画 面垂直,平视时与地面平行,俯、仰视时其与地面或倾斜或垂直。 画面:画者与被画物之间假设的透明画图平面,它可以向四 周作无限的 扩大与延伸。画面须平行于画者的颜面,垂直于视中线;且平视的画面 垂直于地平面,俯仰视的画面倾斜或平行于地平面。 心点:视中线与画面的交接点。
由侧视图、正视图转换成透视图的画法
平行透视的制图方法
(5)在画面基线按桌子的宽度、间距依次标出位置。
(6)以桌子宽度与心点连线。以间距宽度、桌子长度与 距点连线,相截后得到桌子的实际透视位置。桌子在室内 的透视图作出。
平行透视的制图方法
►
室内空间透视图画法: (1)确定视平线、心点,作出室内空间透视图。 (2)在画面水平起点上定每一块地板格的实际宽度并与心点 连线。以某一地板格起点连右余点,相截心点连线得地板格 的透视深度。 (3)在画面水平起点(或基线)上确定墙距、门宽、窗距、 窗宽。在画面垂直起点上定门窗的实际高度。在视平线上任 定对角线交点。 (4)把墙距、门宽、窗距、窗宽连对角线交点,与右墙角线 相截得门窗的实际透视位置,垂直延伸到右墙面。 (5)把门窗的实际高度与心点连线与右墙面的门窗透视宽度 相截得门窗的透视图。
一张白纸:素描基础之透视
一张白纸:素描基础之透视透视的基本概念'透视学'是绘画过程中的一种观察方法和研究视觉画面空间理论和绘画相接合的学科。
通过这种观察方法可以归纳出物体在视觉空间中的变化规律。
例1、火车轨道由近到远,由大到小,由清晰变模糊的视觉变化规律。
透视的分类一、平行透视(一点透视)平行透视又称为一点透视,就是说立方体放在一个水平面上,正面分别与画纸四边平行,上部朝纵深的平行直线与眼睛的高度一致,消失为一点,而正面则为正方形,这种透视有整齐、平展、稳定、庄严的感觉。
透过这个图我们可以很直观的看到在同样的视角下,立方体摆放位置不同所导致的差异,我们能看到的部分也是局限于视角。
同时也充分体现了近大远小的原则,并且虚线都消失于消失点,使得我们的画面有了纵深感。
二、成角透视(二点透视)成角透视又称为二点透视,就是把立方体画到画面上,立方体的四个面相对于画面倾斜成一定角度时,往纵深平行的直线产生了两个消失点。
在这种情况下,与上下两个水平面相垂直的平行线也产生了长度缩小,但是不带有消失点。
平行透视是景物纵深与视中线平行而向主点消失。
三、倾斜透视(三点透视)我们在日常的绘画过程中用的比较多的就是上面两种透视。
而三点透视多用于建筑学,非常适合画大俯视或者大仰视这样的角度、它的第三个消失点必须和画面保持垂直的主视线,必须使其和视角的二等分线保持一致。
如果你也想让画面有一些视角上的创新,也可以尝试这样的透视方法。
透视学的应用透视能给画面带来很强的纵深感,这样的场景在生活中其实非常常见,还比如说铁轨,或者是稻田,都是有一个视平线,然后一些建筑的透视线会消失于一个点,这样的画面纵深感是非常强的。
同样的,透视线与视平线的夹角越小,那么纵深感就更强,应用到画面中也是这样。
在画建筑类的速写时,我们可以先把视平线画出来,然后利用透视线去画建筑,这样的方法是一定科学的、严谨的。
再比如说我们在以后的绘画过程中经常会用到的近大远小的规律,同样的两个水果一前一后,前面的偏大,后面的偏小,这样在视觉上也会有透视的变化,会让你的画面空间感更强。
透视学人物透视张岩PPT课件
第38页/共72页
鲁本斯 佛兰德斯 《三美神》
第39页/共72页
波提切利 《春》
第40页/共72页
第41页/共72页
第42页/共72页
人体的四肢透视变化 人体四肢的透视变化就依它与画面所成
的角度而定。与画面平行时最长,与画面 垂直时最短。左右踢腿,腿的长度不变, 前后踢腿,腿的长度就有了缩狭变化。当 人正面抬腿时,大腿缩短,下肢也缩短; 当人侧面抬腿时,大、小腿都不缩短,因 为它与画面平行,上肢部分的透视变化原 理基本上和腿的透视变化一样。
第19页/共72页
成年男子总身高约为7至7个 半头长 15岁左右的少年身高约为6 个左右头长 10岁左右的少年身高约为5 个左右头长 5岁儿童的身高相当于成人 的½至四个头长 2岁幼儿低于成人高度一半
第20页/共72页
第二节:人体透视的变化因素 一、 人体的对称因素与观察角度的关系 人体各部位都有平衡的对称因素,正面
第43页/共72页
与画面平行 长
与画面垂直 短
第44页/共72页
第45页/共72页
腿 的 透 视
第46页/共72页
第47页/共72页
人物动作变化与透视关系
人的形体复杂,动作多变,对复杂的形体,不 能只看见一些细小的体面起伏,应该整体观察,把 人体看作是由几件简单的圆柱体所组成,任何细小 的体面起伏,都随着大的圆柱体的透视变化而变化。 动作的变化,从人体解剖上分析,固有其运动规律, 但从透视上分析,无非是组成人体的一段段圆柱体 的各种锥体状态的组合。因此,掌握圆柱体的透视 变化规律,对画动作的人是很有必要的。全身运动 的透视,是圆柱体不同透视状态的组合。除了臂和 腿外,更应该注意头部、轮廓、骨盆这三段主要圆 柱体的圆面宽窄,柱身缩短的透视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彼此平行、前后成排的建筑物的侧面,处于同一直角 面上,上下两条直角边消失到一个心点,而不能因为 建筑物近大远小,心点就有远近。
(二)同一视域的平行透视的立方体,桌子直角边 消失到一个心点,不能一左一右。
(三)同一视域的平行透视的书、桌子直角边,不 能因为位置高低,而心点也分上下。
• 其与画面垂直的平行线只有一个灭点—— 心点,所以也叫一点透视。
• 它是最常用的透视形式,也是最基础的作 图方式之一。
一个六面正就是 平行透视。
• 平行透视立方体的形态: • (一)从外部观察有三
种形态
• 1、立方体恰处在心点位置 时,只能看到一个无透视 变化的正方形原面。
第二章:平行透视
第一节:平行透视的概念与状态 第二节:平行透视的特点(基本规律) 第三节:平行透视的易出现的问题 第四节:平行透视图作法 第五节:平行透视的应用
• 透视的种类:
• 所谓透视关系,主要指的是视点月物体的方 位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画面与物体之间的 基本状态,即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倾斜透 视。
• 6、从顶面右后角向画垂直线,与右下角至 心点的连线相交,正立方体透视图作出。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步骤四
• 步骤(一)
• 按室内实际比例画房间外框ABCD,作出 外墙立面,把AB分成6等分,CB分成3等 分。在高度(通常采用眼睛的高度) 1.65cm左右定出视平线HL,确定心点CV 和距点D(这里距点的位置在框外)
• 2、立方体处在心点以外的 视平线,正中线上,可以 见到两个面,或正方形原 面加一个侧立面,或是正 方形原面加一个水平面 (或正方形加一个斜面)
• 3、除以上情况,立方体最 多可见三个面,正方形原 面加上一个侧立面和一个 水平面。(或是正方形原 面加上两个斜面)
• 从内部观察:最多可以看到五个面(室内 平行透视)
• 2、自横线的左角对右 方的距点作一直线,这 时在每一条灭线上就留 下了一个交点,如图C
• 3、在每个相交点的位 置上作一横线,小方格 透视形状便成功了,如 图B
• 4、如果该不够就按图D 的方法,在最后横线的 左端对距点在画一条直 线就可继续画下去。
• (五)平行透视的应用
• 平行透视应用中图例分析 • 优点: • 1、平行透视关系中的水平原线,在画面上会产生一种平
衡稳定的因素。
• 2、有一组变线——直角线,都向视域中心顺延集中,可 以起到顺延视线,推远画面深度的作用。它使画面产生平 衡稳定之感、对称感、纵深感。通常是用于表现庄重、严 肃的大场景或大场面题材,并为题材主题配景。
• 3、有一个灭点,形成一个视觉中心,是所以直角线的内 核,起到集中视线,突出中心形象和情节的作用。
• (五)等大的立方 体,在同角度方向, 不同距离位置上, 不是同一形状的放 大缩小,它们之间 是近大远小的变化 关系。
• (六)立方体无论 在视域圈内什么位 置,水平面的对角 线都会与画面成 45°角,分别消失 到视平线心点两侧 的距点上。
• 三、平行透视易出现的问题: • (一)在同一视域的平行透视的形体,无论
(一)视点在中间位置——心点恰在中间,左右两 侧的墙面变化相当。
(二)视点 离开中间位 置——心点 靠近一侧, 这一侧离心 点近,消失 加快,墙面 缩窄。
反之,另一 侧,消失缓 长,墙面增 宽。
• 二、平行透视 的特点:
• (一)立方体 的边棱呈现三 种状态:
• 1、与画面平行 的水平边
• 2、与基面垂直 的垂直边
• 步骤二:
• 从A、B、C、D各点向CV点作消失线,通过 距点MD向五点连线(对角线),得到墙面E 点,过E点作垂直线、平行线得到墙立面 EFGH
• 步骤三:
• 由CV向画框各刻度点连线,与对角线相交 得到各点,再过各点作水平线,作出室内地 平面的网格的透视。
• 等距离平行景物画法:
• 1、先在一条横线上根 据需要划分若干等分, 如图A
• 3、与画面垂直 的直角边
1.2与画面线平行——原线 3 平行透视中唯一的变线
• (二)因仅只有一种 变线,只产生一个灭 点——一点透视。平 行透视中灭点就是心 点。
• (三)正立方体有一 个可视平面,与画面 平行,称平行面,是 空间平面中唯一不发 生视觉消失变形的平 面。它的边线均属原 线。
• (四)立方体含有直 角边的水平面、直角 面、斜面都会发生透 视形变。
• (四)平行透视图作法
• 一、正立方体透视图作法
• 作图原理:平行透视中,正立方体有一个由 原线组成的可看见的平行面,透视形状不变, 只有一种水平变线,而视域中心是它的灭点, 且位置不变。
• 正立方体透视图的关键在于掌握深度的变化, 主要利用直角边线与水平面的对角线相交的 方法,来确立直角边的深度。
• 为了研究透视关系中的物体形态变化规律, 透视学中常以正方体为理论分析——具有三 向空间的分析意义。
一、平行透视的概念与状态
60°视域中,视点对立方体进行平视运动的观 察,立方体无论在什么位置,只要一个可视平 面与画面平行,立方体就和观点、画面构成平 行关系。
以立方体为例,如果立方体有两组主向轮廓线 与画面平行,叫作平行透视。或者说方形物体, 存在着与画面平行的面,所产生的透视现象称 为平行透视。
(四)同深度的建筑侧面,不能因深度相同, 无论在任何角度,宽度都处理成一样。同深 度的直角面,距离心点远则宽,近则窄,恰 在心点时会压缩成一条直线。
• (五)立方体 水平面对角线 应消失到距点, 距点不能离心 点太近。在 60°视域圈内, 太近,视距太 近。正常视域 圈小,立方体 透视一旦超过 60°,这会变 异超长。
• 正立方体透视图具体作法:
• 1、先画出视平线
• 2、根据预定的视距,在视平线下方确定视 点位置,有视点向视平线引垂线,得心点。 将视距标在心点两侧视平线上,得到距点。
• 3、在60°视圈内画出平行面。
• 4、从正方形四个顶角向心点引连线。
• 5、再从右顶点向左距点连线,与心点连线 相交,从交点画水平线,顶面透视图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