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
苏轼《八声甘州》原文翻译及赏析
苏轼《八声甘州》原文翻译及赏析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译文]有情的风卷来万里潮水,却又无情地将潮水送回。
[出自]北宋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廖子》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
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
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
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
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注释:“参寥子”,即僧人道潜,以精深的道义和清新的文笔为人推崇,是苏轼平生交谊甚深的一位方外友人。
公元1091年,苏轼应召赴京后,寄赠他这首词。
西兴:即西陵,在钱塘江南,今杭州市对岸,萧山县治之西。
相得:相投合。
"西州路"三句:据《晋书o谢安传》,太山人羊昙素为谢安所重。
谢安过西州门病死之后,羊昙"辍乐弥年,行不由西州路。
"此处是说自己要实现谢公之志,要参寥子不要像羊昙一样痛哭于西州路。
译文1:钱塘江的大潮仿佛是随着大风的感情变化而涨落,潮来潮去似乎没有眷恋,已然不记得有多少次,看到残阳照射中的钱塘大潮了。
也不用思古论今,转眼间物是人非,不必替古人担心,也不必为现实忧虑。
有谁能像我这样呢,泯灭机心,无意功名,淡泊宁静。
记得西湖之畔,我们一同游春,山峰青翠,烟雾迷茫。
你我相知颇深,很少有人能够相提并论。
我希望他年能够与你重返浙东,一同归隐山林,但愿不违背这美好的愿望。
放心吧,我一定不会像谢安那样雅志相违,使你失望的。
译文2:有情的风卷来万里潮水,却又无情地将潮水送回。
问讯钱塘江上,那西兴江边,曾几度映照夕阳的余晖?不必去思量古事今世,俯仰间昔人俱往物是人非。
谁能像我东坡老翁,老来忘机恬静无为。
记得西湖西岸,正值春山景色佳美,晴日碧空阴雨烟霏。
料想诗人情趣投合,如你我者终属稀少。
约定将来还东海,但愿谢公归隐素志莫相违,期君勿似羊昙,西州路上为我悲。
句解: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有情的风不远万里,把海潮卷来;转瞬之间,又无情地送潮而归。
柳永八声甘州详细解析
柳永八声甘州详细解析【原创版】目录1.柳永八声甘州的背景和意义2.八声甘州的词牌特点3.柳永的写作风格和成就4.柳永八声甘州的艺术价值5.八声甘州的影响和传承正文柳永八声甘州详细解析柳永,北宋著名词人,被誉为“词坛破格的奇才”。
他的词作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善于运用俚词俗语,表现出真挚的感情。
柳永的词作中,以《八声甘州》最为著名,被誉为“绝艳之作”。
一、柳永八声甘州的背景和意义《八声甘州》是柳永创作的一首抒情长词,词牌名为“八声甘州”,取自唐代甘州边塞曲。
该词以潇潇暮雨洒江天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清秋景象。
词中表达了柳永对故乡的思念、对佳人的牵挂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寄托了词人无尽的离愁别绪。
二、八声甘州的词牌特点八声甘州词牌来源于唐代,原为边塞曲,具有豪放、激昂的特点。
后经过柳永等人的创作,逐渐演变为以描写离愁别绪、表现婉约柔情的词牌。
柳永的《八声甘州》以优美的词句、细腻的情感,使该词牌更具婉约柔美的风格。
三、柳永的写作风格和成就柳永的词作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善于运用俚词俗语,表现出真挚的感情。
他的词风优美、细腻、含蓄,以描写自然风光和表现人物感情见长。
柳永的词作,既有豪放激昂的边塞曲风,又有柔美婉约的江南水乡意蕴。
其中,《八声甘州》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绝艳之作”。
四、柳永八声甘州的艺术价值《八声甘州》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该词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景象描绘,如“潇潇暮雨洒江天”、“长江水无语东流”等,形象生动,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其次,词中表现了词人深沉的思乡之情、对佳人的牵挂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情感价值。
最后,柳永的词句优美、细腻,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五、八声甘州的影响和传承柳永的《八声甘州》对后世影响深远,许多文人墨客对这首词赞誉有加。
同时,《八声甘州》也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被广泛传颂和传承。
中考文言文《八声甘州》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八声甘州》全文详细翻译导读:八声甘州
作者:柳永
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郎。
凄凉的霜风逐渐地迫近,关隘、山河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楼上。
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
只有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心登上高山下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
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美女,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
怎么知道我,倚着栏杆的时候,正这样的愁思深重。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长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古诗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翻译赏析
古诗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翻译赏析《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作者为宋朝诗人叶梦得。
其古诗全文如下: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
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
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
转盼东流水,一顾功成。
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
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
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
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
【前言】《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是宋代文学家叶梦得的词作。
上片怀古,描写八公山地形,追述淝水之战。
“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勾画出了谢氏子弟少年英武的形象以及东晋军队的威武雄姿。
“沸浪骇奔鲸”形容前秦军轰然崩溃,如洪汇鲸奔。
下片由古思今.用笔曲折深妙,逸出常境。
八公山下,断崖荒草,云涛吞吐,历史上的英豪一去不返,再也无处寻觅了,既表达了对英雄的仰慕,又婉转地表示了对主和派的不满。
接着又正话反说,以否定谢氏叔侄、否定自己,来诉说心中强烈的愤懑之情。
结拍三句,以谢安自况,写出词人空怀抱负,却受到猜忌,不为重用的痛苦境遇。
全词表达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慷慨苍凉,声情激烈。
【注释】1、寿阳楼:指寿春(今安徽寿县)的城楼,东晋改名寿阳。
八公山在寿县北,淝水经此入淮。
公元三八三年,东晋谢安、谢玄以八万精兵大败苻坚八十万众于此。
2、故都:指北宋都城汴京。
作者写此词时,汴京已残破,所以用“故”。
3、长淮:淮河。
当时宋、金以淮河为界。
4、孤城:指寿阳城。
5、乌衣:乌衣:巷名,故址在今南京市东南,是晋代王、谢等名门贵族之地。
6、年少:指谢安的子、侄一班在淝水之战中表现出色的年轻将领。
7、芝兰秀发:源于《世说新语》中谢玄的话:“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
”比喻年轻有为的子弟。
8、戈戟云横:一语双关,明喻晋军的武器像阵云一样横列开去,暗用《世说新语》中”见钟oRG士季(会)如观武库,但睹戈戟”的典故,赞誉谢安等足智多谋,满腹韬略。
9、奔鲸:奔逃的鲸鱼,这里形容苻坚兵溃如鲸鲵之窜逃。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赏析
柳永《⼋声⽢州》(对潇潇暮⾬洒江天)赏析⼋声⽢州北宋·柳永【原词】对潇潇暮⾬洒江天,⼀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语东流。
不忍登⾼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妆楼颙望,误⼏回,天际识归⾈。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注释】⼋声⽢州:简称《⽢州》,⼜名《潇潇⾬》《宴瑶池》,唐边塞曲。
据王灼《碧鸡漫志》卷三:“《⽢州》世不见,今‘仙吕调’有曲破,有⼋声慢,有令,⽽‘中吕调’有《象⼋声⽢州》,他宫调不见也。
凡⼤曲就本宫调制引、序、慢、近、令,盖度曲者常态。
若《象⼋声⽢州》,即是⽤其法于‘中吕调’。
”今所传《⼋声⽢州》,《乐章集》⼊“仙吕调”。
因全词共⼋韵,故称“⼋声”。
九⼗七字,前后⽚各四平韵。
亦有⾸句増⼀韵者。
唐⽞宗时为教坊⼤曲,后⽤为词调。
潇潇:象声词,⾬势急骤的落⾬之声。
霜风:晚秋的风。
凄紧:寒⽓劲疾逼⼈。
关河:旅途所经的关⼝和河道。
残照:落⽇的余辉。
是处:处处,到处。
红衰翠减:意谓花⽊凋零。
李商隐《赠荷花》:“翠减红衰愁杀⼈。
” 苒苒:通作“冉冉”,缓缓移动的样⼦,指光阴流逝。
物华休:指美好的景物凋残。
⽆语:即指流⽔⽆情。
⾼蟾《秋⽇北固晚望》:“何事满江凋怅⽔,年年⽆语向东流。
”渺邈:遥远。
归思:思家的⼼情。
淹留:久留。
顒望:即举头凝望。
颙,头不转动的样⼦。
争:怎,怎么。
恁:如此,这样。
凝愁:愁思凝结不解。
【赏析】本词是柳永抒写羁旅之愁的名作。
在表现⼿法上,其情景分写,界限较分明。
上⽚写黄昏⾬后的秋景,于江天、关河之下,暮⾬、清秋、霜风、残照,成功地渲染出⼀个凄清苍莽的境界。
下⽚写游⼦思乡之情,波澜起伏,转折翻腾,有剥茧抽丝、回环往复之妙。
⽽结句倚阑凝愁,遥应词⾸,⼀切景物,都倚栏所见;⼀切归思,皆愁凝所思,具有⾸尾照应,结构严密的特点。
本词写离⼈愁绪,但调⼦苍凉激越,境界⾼远雄浑。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象阔⼤,被苏轼称为“唐⼈佳处,不过如此。
八声甘州-辛弃疾-诗文赏析
八声甘州-辛弃疾-诗文赏析1. 八声甘州概述《八声甘州》是辛弃疾的一首咏史七绝,全诗共七句,每句七个字,共四十九个字。
诗中描绘了南唐灭亡的景象,以及辛弃疾悲愤神慨的情感。
该诗以绝句的形式表现出辛弃疾对祖国沦亡的忧愤和对英烈英名的永远怀念。
这首诗长期流传至今,不但成为辛弃疾诗歌创作中的代表作之一,也成为中国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的标志之一。
2. 诗歌赏析(1)八调歌头“八调歌头”即歌谣开头,是诗歌形式的一种。
辛弃疾的《八声甘州》中,“绿肥红瘦”四个字是歌头。
绿色代表着春天的新绿,红瘦代表秋天的萧索。
这两种颜色的对比,反映了兴盛繁华和衰落败亡的对比,预示了下文的主题。
(2)写景手法辛弃疾的《八声甘州》最先描写了南唐繁华城市的景象。
他写道:“绿肥红瘦,极目黄山小。
” 诗中反映了南唐时的欣欣向荣,写出了城市风貌的繁华,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随着这一朝代的灭亡,城市风貌迅速衰落,一片萧条。
此外,辛弃疾还通过描绘自然风光突显城市沦陷之悲哀。
他用“极目黄山小,闾阎扑地魂”,反映了南唐繁盛城市面临的真实窘境,黄山作为一座大山,被辛辣地嘲讽为“小”,而且城市上空弥漫着浓郁的“闾阎鬼怪”。
(3)歌颂英烈辛弃疾在《八声甘州》的结尾以“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梦中见此图。
”来描述自己对南唐的留恋之情。
此外,诗的最后一句“且共仙人论此事,一醉累月不知昼。
”也意味深长,是对南唐的悼念和为国家发展而献身的英雄饮泣婉约的抒情。
3.《八声甘州》是辛弃疾词艺故事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同时也是中国文化、历史和文学的重要标志之一。
这首诗无疑为后人提供了一个真实且行动的历史视角。
它描绘的境况简单明了,达到了“雕虫小技,不如闲庭信步”的境界。
在辛弃疾作品的词歌中,他以其宏伟的思想和灿烂的才华,将历史尘封中的英雄描绘的栩栩如生,用本真的情感为他们铸成了浴火重生的铜雕。
这是我们现在仍爱他的原因,因为他的词能够让我们看到我们的祖先,而辛氏所慨叹的那些不值得留恋的东西,从我们今天来看,依然存在。
《八声甘州》精品课件全
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想起美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 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闲愁。
她哪会知道我,倚着栏杆,愁思正如此的 深重。
合作探究
❖ 1、词人“不忍登高”中“不忍”的原因是什 么?
鹤冲天(1022年)
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 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 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 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 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 低唱。
❖创作背景:
❖ 柳永出身士族家庭,从小接受儒家思想,有 求仕用世之志。因天性浪漫和有音乐才能, 适逢北宋安定统一,城市繁华,首都歌楼妓 馆林林总总被流行歌曲吸引,乐与伶工、歌 妓为伍,初入世竟因谱写俗曲歌词,遭致当 权者挫辱而不得伸其志。他于是浪迹天涯, 用词抒写羁旅之志和怀才不遇的痛苦愤懑。 《八声甘州》即此类词的代表作。
艺术特色
❖ 一、赋体铺叙与白描手法。所谓赋体铺叙就 是将同一层意向层层铺开,尽力渲染。如上 片写景的三层画面。下片抒情的两种视角; 所谓白描,即直接进行描写,不作比拟,不 作婉饰。
艺术特色
❖ 二、情景相生,情景交融。上片写景,景中 有情;下片抒情,情中有景。将情与景融为 一体。
艺术特色
❖ 三、领字特色。领字,领起一句或数句或全 篇的句首字。领字在词曲中常用,但像柳永 这样,在一首词中连续频繁使用的并不多见 。如词中领起数句的“对”、“渐”、“望 ”、“叹”、“想”,领起一句的“不忍” 等。
者此刻的心情是怎样的?
八声甘州-辛弃疾-诗文赏析
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出自集子《稼轩长短句》。
此词上阕聊聊数语,约略叙述了李广的事迹,下片专写作者自己的感慨。
词人借李广故事,申诉自己无端落职、赋闲家居的不平,表达对当权派倾轧忠良的不满,同时抒写自己虽遭打击而意志不衰的壮士怀抱,是典型的借古人酒杯、浇胸中块磊之作。
全词将史事典故、前人诗句与自己的感慨情绪化为一体,鲜明地体现了辛词善于用典的特色。
➢作品原文八声甘州夜读《李广传》,不能寐。
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谭笑过残年。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释译文词句注释⑴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生平不详。
晁楚老:《上饶县志》卷二十三《寓贤》:“晁谦之字恭祖,澶州人,渡江亲族离散,极力収恤,因居信州。
仕宋,官敷文阁直学士,卒葬铅山鹅湖,子孙因家焉。
”按:晁楚老始未详,疑即谦之之后人也。
⑵解雕鞍:卸下精美的马鞍,指下马。
⑶桃李无言:谚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略云:“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广家与故颍阴侯孙屏野居蓝田南山中,射猎,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
广骑曰:“故李将军。
”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诸广之军吏与士卒,或取封侯,广尝与望气王朔燕语,曰:‘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与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柳永《八声甘州》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柳永《八声甘州》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八声甘州宋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 [50] ,残照当楼 [51] 。
是处红衰翠减 [52] ,苒苒物华休 [53] 。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 [54] ,归思难收 [55] 。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56] 。
想佳人、妆楼颙望 [57]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58] 、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59] 。
注释:[50]关河:本指函谷关和黄河,后泛指山河。
[51]残照当楼:夕阳照在楼上。
当,正对着。
[52]是处:到处。
[53]“苒苒”句:美好的景物逐渐凋伤。
苒苒,同渐渐。
物华,美好的景物。
[54]渺邈:遥远。
[55]归思(sì):想念家乡的思绪。
[56]淹留:久久滞留。
[57]颙望:昂头远望。
颙(yóng),颙颙之省,景仰貌。
[58]争知:怎知。
[59]恁:如此。
译文: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面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
凄凉的霜风一阵紧似一阵,关山江河一片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高楼上。
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一切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
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高遥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
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着佳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思念着我,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
她哪会知道我,倚着栏杆,愁思正如此的深重。
评析:此词气概豪宕,一股莽苍之气,流注其中,不徒以婉约见长。
上片凌云健笔,一气贯注,纯是写景之赋笔,却不觉得单调,而是如一幅浩渺的泼墨山水画卷。
因是晚秋衰败之景,故色彩之调配偏于暗淡、凄冷,便于烘托下片的情致。
所可注意者,是词人高明的镜头转换手段。
“洒江天”而“一番洗清秋”的暮雨,是骤蓦的镜头。
“渐”字所领三句,是带着苍凉感的慢镜头。
“是处”二句是广角镜头,传达的是节候转移、万卉凋伤的衰境。
柳永八声甘州详细解析
柳永八声甘州详细解析柳永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他的诗作以婉约清新、意境深远而著名。
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他的《八声甘州》了。
本文将详细解析柳永的这首词作,解读其内涵、艺术特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一、背景介绍柳永的《八声甘州》是宋代五代时期的一部作品,共分八个段落。
此词以柳永流徙甘州时的心情为主线,抒发了他离乡背井、远离亲人和爱情的苍凉之情。
整首词抒发了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寄托了他对家乡的留恋和思念。
二、内涵解读《八声甘州》以柳永在甘州流亡的苦涩心情为表现主题,通过纵横交错的意象和绵密的描写揭示了诗人思乡情怀的深刻内涵。
在词的开头,柳永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述了自己被贬到甘州的凄凉遭遇,以及对亲人和故乡的无边思念之情。
接着,他以双关的手法借花为喻,表达了对美好往事的回忆,更突出了离别带来的痛苦。
在第三段,柳永通过描写甘州的凄凉景象,展现了他与日俱增的伤感。
他借用了甘州地理环境和气候的特点,将词的氛围推向了高潮,使人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痛楚。
接下来,柳永以婉转委婉的笔法写出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并以自然景物的比喻,表达了对亲人的祝福和盼望。
他将词意和艺术手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整个作品更具感染力。
最后,词的结尾处,柳永以充满感情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了离乡之苦以及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
通过描绘流亡生活的隐喻,他把自己对家乡的眷恋深深烙印在读者的心中。
三、艺术特点1. 婉约清新:柳永的《八声甘州》是婉约派文学的经典之作。
他用含蓄而细腻的语言,描绘内心深处的情感,表达对亲情、爱情和家乡的眷恋之情。
整首词洋溢着深情苦楚之美,给人以清新的感受。
2. 意境深远:《八声甘州》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描写,以及抒情的笔触,使整个作品在展示离乡苦痛的同时,又蕴含了世间万物的生与死、离与别。
词中的甘州地理环境、气候和花鸟景物都将意境推向了极致。
3. 对后世的影响:柳永的《八声甘州》无疑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贵瑰宝,它被广为传诵,影响深远。
古诗八声甘州·姑苏台和施芸隐韵翻译赏析
古诗八声甘州·姑苏台和施芸隐韵翻译赏析《八声甘州·姑苏台和施芸隐韵》作者为宋朝诗人吴文英。
其古诗全文如下:步晴霞倒影,洗闲愁、深杯滟风漪。
望越来清浅,吴歈杳霭,江雁初飞。
辇路凌空九险,粉冷濯妆池。
歌舞烟霄顶,乐景沈晖。
别是青红阑槛,对女墙山色,碧澹宫眉。
问当时游鹿,应笑古台非。
有谁招、扁舟渔隐,但寄情、西子却题诗。
闲风月,暗销磨尽,浪打鸥矶。
【前言】《八声甘州·姑苏台和施芸隐韵》是宋代词人吴文英的作品。
此词上片写作者游姑苏台而抚今追昔;下片抒发怀古伤今之情,暗含报国无门之叹。
【注释】⑴八声甘州:简称“甘州”,唐边塞曲。
据王灼《碧鸡漫志》卷六说:“《甘州》世不见。
今‘仙吕调’有曲破,有八声慢,有令,而‘中吕调’有‘象八声甘州’,他宫调不见也。
凡大曲就本宫调制引、序、慢、近、令,盖度曲者常态。
若‘象八声甘州’,即是用其法于‘中吕调’。
”今所传“八声甘州”,《乐章集》入“仙吕调”。
因全调共八韵,故称“八声”。
双调,九十七字,上下片各九句四平韵。
亦有九十八字、九十五字体,或首句增一韵者。
集中三首词皆为九十七字正格。
上片第三句,下片第二句、第四句为上一下四句式。
下片第六句作上三下四句式;第八句下四字中间两字宜连接,因在吟唱或配乐演唱中,两字连接与否,会截然不同。
[2]⑵姑苏台:在姑苏山上,又称胥台,春秋时吴王阖闾所建。
《越绝书》:“胥门外有九曲路,阖闾造以游姑苏之台”。
施芸隐:即施枢,吴文英之词友。
⑶辇路凌空九险:一本无“九险”二字,一本“九险”作“花阴”。
⑷乐:一本作“落”。
⑸青:一本作“新”。
⑹宫:一本作“空”。
⑺当时:一本作“姑余”。
⑻招:一本作“拈”。
⑼寄:一本作“赋”。
⑽闲风月:一本作“闲月”。
【翻译】无。
【赏析】“步晴霞”三句,漫游姑苏台时的感受。
词人说:漫步在像似晴空中的彩霞倒影在地上一样美艳的姑苏台上,顿时摆脱了无聊的闲愁。
我且举起巨盅慢慢地饮酒,细细地欣赏吧。
张炎《八声甘州》赏析及译文
张炎《八声甘州》赏析及译文【原文】辛卯岁,沈尧道同余北归,各处杭越。
逾岁,尧道来问寂寞,语笑数日,又复别去。
赋此曲,并寄赵学舟。
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
傍枯林古道,长河饮马,此意悠悠。
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
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
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
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
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
【注】:唐教坊大曲有《甘州》,杂曲有《甘州子》。
因属边地乐曲,故以甘州为名。
《八声甘州》是从大曲《甘州》截取一段而成的慢词。
因全词前后共八韵,故名八声。
又名《潇潇雨》、《宴瑶沁池》等。
公元1290年,张炎和友沈尧道应召为元政府写金字《藏经》。
翌年,回归南方。
之后词人在越州居住,和沈尧道及赵学舟都有词往来,这首词即作于此时。
“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
”以“记”字领起,气势较为开阔、笔力劲峭。
写他前年冬季赴北写经的旧事,展现了一幅冲风踏雪的北国羁旅图。
北风凛冽,寒气袭人,三两个“南人”在那枯林古道上艰难行进。
“此意悠悠”此句虽简,然则写出他内心无限的忧思。
“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旧事重提之后,续写北地回归之光景。
江表,指江南。
西州,古城名,在今南京西。
此两句谓自己虽已回到南方故土,屈辱经历也过去,仍只能老泪洒落、无欢可言。
南归以后,自己与尧道分处杭、越,音讯久未通。
“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
”点出为何不致书问候。
并非不想题诗赠友,但实在是提不起任何兴致来。
因西风吹打而飘散的片片红叶上,似乎处处都写满了“亡国”两字。
不忍在上题诗,怕引起浓浓愁情。
请老友给予谅解。
开头这两韵五句,其意境苍凉阔大,有“唐人悲歌”之慨。
着实为全词增添了一点“北国型”的“壮美”之感。
“短梦依然江表,……落叶都愁。
”随即音调多么缠绵低回。
这是作者善于“一气旋折”的高妙本领。
“载取白云归去”则从眼前的离别写起。
故人之访,给作者多少欢乐、慰藉和温暖。
故人又要回去。
面对此景,作者当然又会感慨生悲。
八声甘州柳永原文赏析及翻译
八声甘州柳永原文赏析及翻译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译文] 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
只有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对潇潇暮雨淋江天,一番洗脸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遇,残照当楼,就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注解:1、选自《乐章集》。
八声甘州,词牌名。
2、一番洗脸清秋:一番风雨,洗掉一个重泉的秋天。
3、霜风凄紧:秋风凄凉紧迫。
霜风,秋风。
4、关河:关隘山河。
5、是处红衰翠减:到处花草凋零。
是处,处处。
红,翠,指代花草树木。
6、苒苒(ran 第二声)物华休:随着时间推移,幸福的景物都消歇了。
苒苒,同“历久”,指光阴推移。
物华,幸福的景物。
7、渺邈:遥远。
8、淹留:子市。
9、颙望:抬头远望。
10、讹几回、天际辨归舟:不好多次看见远处存有船驶进,便以为就是爱人乘舟启程。
11、争:怎。
12、正恁(nen 第四声)凝愁:恁,如此,这样。
凝愁,愁绪汇聚解决不上开。
译文1: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满在江上,经过一番雨洗脸的秋景分外温热鳟甲。
悲凉的霜风逐渐地逼近,关隘、山河冷清不景气,落日的余光照亮在楼上。
到处红花凋谢翠叶枯落,幸福的景物渐渐地衰残。
只有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奔涌。
不忍心登上高山下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
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心上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
怎么知道我,倚着栏杆的时候,正这样的愁思深重。
译文2:暮雨潇潇,洒遍大江两岸,也洗净了清秋时节的万里长空。
西风渐紧,带来阵阵寒意,关河冷落,残阳正照在楼上。
四处红花凋零,绿叶衰谢,渐渐地景物都凋零了。
只有长江水,永远这样无言无语地向东奔流。
我不忍心再登高望远,故乡荒凉似在天边,已而的心愿却难以发散。
柳永的《八声甘州》的翻译及赏析合集一篇
柳永的《八声甘州》的翻译及赏析合集一篇柳永的《八声甘州》的翻译及赏析 1八声甘州原文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八声甘州柳永翻译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面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
凄凉的霜风一阵紧似一阵,关山江河一片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高楼上。
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一切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
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高遥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
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美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
她哪会知道我,倚着栏杆,愁思正如此的深重。
八声甘州柳永赏析此词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
一个“对”字,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洒”字,和“洗”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
自“渐霜风”句起,以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
“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词意由苍莽悲壮,而转入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
“红衰翠减”,乃用玉溪人之语,倍觉风流蕴藉。
“苒苒”,正与“渐”字相为呼应。
一“休”字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接下“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写的是短暂与永恒、改变与不变之间的这种直令千古词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
“无语”二字乃“无情”之意,此句蕴含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
“不忍”句点明背景是登高临远,云“不忍”,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
至此,词以写景为主,情寓景中。
但下片妙处于词人善于推己及人,本是自己登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
柳永《八声甘州》赏析
柳永《八声甘州》赏析柳永《八声甘州》赏析文/开心老哥——584196705八声甘州(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八声甘州:词牌名。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面对着黄昏时分急骤的暮雨洒满江天,秋天又一次被洗得分外清凉。
潇潇,雨声急骤;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凄凉的秋风逐渐刮得紧了,山河寂寞冷落,残阳照在楼上。
凄紧,形容秋风寒冷萧瑟。
关河,山河,关山河流。
残阳,夕阳。
是处红衰翠减:到处花朵凋零,绿叶枯萎。
是处,到处。
红,指花。
翠,指叶。
苒苒物华休:景物逐渐凋残。
苒苒,渐渐。
物华,美好的景物。
休,停止,凋零。
临:面对。
渺邈:遥远。
归思难收:回家的念头萦绕在心头,难以收回。
思,心思。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感叹这些年的行踪,有什么事情值得自己久留他乡,因而饱受相思之苦呢?踪迹,行踪,走过的地方。
淹留,久留他乡。
八声甘州佳人:美人。
顒(y髇g)望:一作凝望,抬头凝望。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意思是说,想象爱人从妆楼上远望天际,辨认我的归舟,却认错了多少回。
极写思情之深。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爱人怎么会知道,此时的我也依靠着栏杆如此愁思不解。
争知,怎知。
阑干,同栏杆。
恁,如此,这样。
凝愁,愁思凝结难解。
伫立江边,面对着洒满江天的潇潇暮雨,那暮雨仿佛又一次在洗涤着清冷的残秋。
凄凉的秋风逐渐刮得紧了,山川河流也愈加萧条冷落,落日的余辉照耀在望江楼上。
满目凄凉,到处都是残花败叶,美好的景色都已渐渐消失了,一切仿佛都静止了,只有楼下的江水,在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实在不忍心登上高处,眺望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念头萦绕在心头,难以收回。
感叹这些年来的行踪,有什么事情值得自己久留他乡,饱受相思之苦呢?想起心爱的人,此时可能正在楼上抬头凝望,不知道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了吧。
辛弃疾《八声甘州》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辛弃疾《八声甘州》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八声甘州》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①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②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③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④落托封侯事,岁晚田间。
⑤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往南山?。
⑥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
⑦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
⑧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释】①《李广传》:《史记》有《李将军列传》,《汉书》有《李广传》。
李广(?—前119),西汉名将。
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东)人。
善骑射。
文帝十四年(前166)从军击匈奴,以战功为郎、骑常侍。
景帝、武帝时,历任北方诸边郡太守。
前后与匈奴大小七十馀战,英名远播,匈奴称其为“飞将军”。
武帝元狩四年(前119)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中途迷路,未能如期到达集结地,当受军法处分,他不愿受辱,遂自刭死。
寐:入睡。
因念:于是想起。
晁楚老、杨民瞻:皆作者友人,生平不详。
②长亭:古代道路上每隔一定距离便建有长亭、短亭,供行人歇息。
解雕鞍:卸下华贵的马鞍。
谓驻马止宿。
③灞 (ba爸)陵:即“霸陵”,汉文帝刘恒的陵墓,在今西安东。
尉:军官。
此指灞陵警卫军士的头目。
桃李无言:《史记》、《汉书》本传赞语谓李广虽不善言辞,但忠实诚信,颇为士大夫所爱重,正如谚语所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按传载李广罢将军职为庶人时,尝夜出饮酒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醺醺地呵止李广,不许通行。
李广的随从说:“(这是)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广只好止宿亭下。
以上五句即纪其事。
④“射虎”二句:传载李广尝出猎,见草中石,误以为虎,引弓射之,箭镞竟嵌入石中。
⑤落托:冷落、失意。
按传载李广尝谓人曰:“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常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不在人后),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
柳永《八声甘州》翻译赏析
柳永《八声甘州》翻译赏析柳永《八声甘州》翻译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柳永《八声甘州》翻译赏析相关内容。
《八声甘州》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永。
其古诗全文如下: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前言】《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
此词抒写了作者漂泊江湖的愁思和仕途失意的悲慨。
上片描绘了雨后清秋的傍晚,关河冷落夕阳斜照的凄凉之景;下片抒写词人久客他乡急切思念归家之情。
全词语浅而情深,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写出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典型感受,从而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
【注释】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写眼前的.景象。
潇潇暮雨在辽阔江天飘洒,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清朗寒凉。
潇潇,下雨声。
一说雨势急骤的样子。
一作“萧萧”,义同。
清秋,清冷的秋景。
霜风:指秋风。
凄紧:凄凉紧迫。
关河:关塞与河流,此指山河。
残照:落日余光。
当,对。
是处:到处。
红衰翠减:指花叶凋零。
红,代指花。
翠,代指绿叶。
此句为借代用法。
苒苒:同“荏苒”,形容时光消逝,渐渐(过去)的意思。
物华:美好的景物。
休:这里是衰残的意思。
渺邈:远貌,渺茫遥远。
一作“渺渺”,义同。
归思:渴望回家团聚的心思。
淹留:长期停留。
佳人:美女。
古诗文中常用代指自己所怀念的对象。
颙望:抬头凝望。
颙,一作“长”。
误几回: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只当作心上人的归舟。
语意出温庭钧《望江南》词:“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八声甘州汤恢原文及翻译
八声甘州汤恢原文及翻译原文:《八声甘州· 摘青梅荐酒》汤恢摘青梅荐酒,甚残寒,犹怯苎萝衣。
正柳腴花瘦,绿云冉冉,红雪霏霏。
隔屋秦筝依约,谁品春词?回首繁华梦,流水斜晖。
寄隐孤山山下,但一瓢饮水,深掩苔扉。
羡青山有思,白鹤忘机。
怅年华、不禁搔首,又天涯、弹泪送春归。
销魂远,千山啼鴂,十里荼麋。
译文:摘下青涩的梅子来佐酒,但酒薄不足以抵御暮春的残寒,更何况穿的是单薄的苎萝衣。
正是绿肥红瘦的暮春时节,杨柳枝叶婆娑,如团团绿云,柔软披垂。
落花纷纷,远望去像是降下的红雪。
沉思静想间,又隐约听到邻里的歌妓正低按秦筝,唱春词吟新诗。
回首往昔,那曾经的风流繁华,恍然如梦,只剩下斜晖脉脉,流水悠悠,一切俱已消逝,令人无限感伤。
我隐居在孤山山下,每日长掩苔扉,深居简出,一箪食、一瓢水足矣。
我常常羡慕青山安详宁静,好象在凝神沉思似的;也羡慕以前的隐士们以鹤、梅为伴,因忘记了人世的权谋机变,而能时刻保持着一颗恬然自得的心。
远望天涯,看看又是一年春尽,不禁黯然销魂,搔首踟蹰,想到自己的青春年华也正随着春天匆匆流逝,眼泪便在不知不觉间轻弹暗洒。
这时耳边又传来了杜鹃的声声悲啼,那凄惨的叫声回荡在山间,仿佛在说着“不如归去”;荼种花正盛开,布满十里山谷。
注释:八声甘州:词牌名,又名《甘州》《潇潇雨》《宴瑶池》。
双调九十七字,前后段各九句、四平韵。
苎(zhù)萝衣:苎蔗藤罗制的衣,山野隐士所穿。
冉冉:缓缓流动貌。
红雪:指凋落的红花。
霏霏:形容雨雪之密。
秦筝:指宝筝。
战国时流行秦国的一种弦乐器,似瑟,传为秦蒙恬所造。
春词:男女之间的情词或咏春之词。
孤山:在杭州西湖中,孤峰独耸,秀丽清幽。
宋林逋隐居于此。
一瓢饮水:喻生活俭朴。
销魂:魂魄消散,形容极度哀愁。
啼鴂(jué):杜鹃的叫声。
荼(tú)麋(mí):也作“酴醾”,春末夏初开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
柳永
1、词人简介
柳永(?-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为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崇安(今属福建)人。
景佑进士。
官屯田员外郎。
世称柳屯田。
他一生在仕途上抑郁不得志,独以词著称于世。
他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其词多描绘城市生活的繁华,歌妓悲欢、愿望及男女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此外也有些反映劳动者悲苦生活、咏物、咏史、游山玩水等等。
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但作品中时有颓废思想和庸俗情趣。
诗仅存数首,《煮海歌》描写盐民贫苦生活,甚痛切。
有《乐章集》。
与苏词风格对比: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公为之绝倒。
2、诗歌鉴赏
这首词主要抒写了旅客怀念家乡的凄苦心情。
上阕寓情于景,下阕因景抒情,将景物、离愁、恋情交织起来描写,相濡相惬,水乳融浃。
上阕描写秋景,铺叙秋景,融情于景,在萧条冷落中寄托着游子天涯落魄的失意和哀伤。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一、二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
一个“对”字,勾画出词人正面对一幅暮秋季节、傍晚时间的秋江雨景,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
“暮雨”上用“潇潇”,下用“洒”字来形容,就使人仿佛听到了雨的声音,看到了雨的动态,那是一阵秋天的凉爽萧疏的雨,而经过这番雨,“秋”就变得更“清”了。
“秋”是不可以“洗”的,但词人却偏以为“秋”之“清”是由于“暮雨”之“洗”,使人感到生动、真切,雨后秋空清朗的场景如在眼前。
《九歌·大司命》“使涷雨兮洒尘”句,可能使柳永受到启发。
“洒江天”,也是洒向空气中的灰尘,但由此想出“洗清秋”,构思就更新颖。
“雨”字,“洒”字,和“洗”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
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三、四、五句写一番雨后,傍晚的江边,就觉得寒风渐冷渐急。
身上的感觉亦是如此,眼中所见也是一片凄凉。
以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
“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
这样词人用一“渐”字,神态毕备。
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遒劲,直令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
一“惨”字,用上声,气氛声韵写尽悲秋之气。
再
下一“冷”字,上声,层层逼紧。
而“凄惨”、“冷落”,又皆双声叠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量,紧接一句“残照当楼”,境界全出。
这一句精彩处在“当楼”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气一起袭来。
苏轼对这三句大加赞赏,认为:“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
”(见赵令畤《侯鲭录》)这几句词不但描写的景色苍茫辽阔,形象鲜明,使人如同身临其境,所展示的境界亦是高远雄浑,在词中罕见。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这两句接写楼头所见,由苍莽悲壮,而转入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的景象。
与〔卜算子慢〕“江枫渐老”三句意思相同。
不过那首词先写“败红衰翠”,后写“楚客登临”,而这首词则反过来,先写了人已登楼,再写“红衰翠减”,结构按照全词的安排,所以各有不同。
“红衰翠减”,倍觉风流蕴藉。
“苒苒”与“渐”字相为呼应。
一“休”字韵含着有无穷的感慨和愁恨。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接下来的两句,写的是短暂与永恒、变与不变之间的这种令千古词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
写在这种自然界的变化之下,人是不能不引起许多感触的,但是,却并没有明说,只以“长江水无语东流”暗示出来。
“惟有”两字,包含有不但“红衰翠减”的花木在外,也包含有“登高临远”的旅人更不在内的意思。
古人每用流水来比喻美好事物的消逝。
高蟾《秋日北固晚望》“何事满江惆怅长,年年无语向东流”,
乃是柳词所本。
(他如韩琮《暮春沪水送别》:“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宫阙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黄季刚师又反韩意作词云:“流尽年光,流水何曾住?”都是此意。
)江水本不能语,而词人却认为它“无语”即是“无情”,这也是无理而有情之一例,事实上蕴含着词人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
上阕以这样一个暗喻作结,而不明写人的思想感情,是为下阕完全写情蓄势。
下阕抒发秋情,思乡和怀人融为一体,层层往复,委婉曲折。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上阕写到面对江天暮雨、残照关河,可见词人本是在“登高临远”,而换头却以“不忍”二字领起,在文章方面,是转折翻腾;在感情方面,是委婉深曲。
“登高临远”,为的是想望故乡,但故乡太远,“爱而不见”,所闯入眼帘的,只不过是更加引起乡思的凄凉景物,如上阕所描写的,这就自然使人产生了“不忍”的感情,而乡思一发,更加难于收拾了。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四、五两句,由想像而转到自念,怀乡之情虽然是如此的强烈和迫切,但是检点自己近年来还是落拓江湖,东漂西荡,究竟又是为了什么呢?这里用问句一提,就加重了语气,写出了千回百转的心思和四顾茫然的神态,表达出“归也未能归,住也如何住”,即“归思”和“淹留”之前的予盾,含有多少难言之隐在内。
究竟为什么“淹留”,词
人自己当然明白,他在另外一首词〔戚氏〕中就说出了:“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
……念利名、憔悴长萦绊。
”从前的读书人,在没有取得功名之前,要上京应考;在已经取得功名之后,当上了官,也要在他乡任职。
长期考不取,就或者是在京城住下来,准备下届再考,或者四处游谒地方长官,以谋衣食。
这当中,是包含了许多生活经历中的酸甜苦辣在内的。
问“何事苦淹留”,而不作回答,不过是因为他不愿说出来罢了。
这样,就显得含蓄,比〔戚氏〕所直接抒写的同一心情,更其动人。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由于自己的思归心切,因而联想到故乡的妻子也一定是同样地盼望自己回家。
自己在外边漂泊了这样久,她必然也想望得很久了。
谢眺《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云:“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谢诗是实写江景,柳词则借用其语,为怀念自己的妻子创造了一个生动的形象。
他想像她会经常地在妆楼上痴痴地望着远处的归帆,而几次三番地误认为这些船上就载着她的从远方回来的丈夫,温庭筠〔梦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这是“想佳人”两句很具体的解释。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最后两句,再由对方回到自己。
在“佳人”多少次的希望和失望中,肯定要埋怨在外边长期不回来的人不想家,因为“何事苦淹留”,有时连自己都感到有些茫然,则整天在“妆楼凝望”的人,自然更难于理解了。
她也许还认为自己在外边乐而忘返,又怎么会知道我现在倚阑远望的时候,是如此愁苦呢?
3. 课文难点讨论
讨论一下,柳永运用独特的多重空间结构进行叙事、布景、言情的写作手法,在《八声甘州》这首词中是如何体现的?
柳永将一般的人我双方互写的双重结构发展为从自我思念对方又设想对方思念自我的多重空间结构,如“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本是自己望乡,怀人,思归,却从对面写“佳人”切盼自己回去。
本是自己倚阑凝愁,却说“佳人”不知自己的愁苦。
“佳人”怀念自己,出于想像,本是虚写,却用“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这样具体的细节来表达其怀念之情,仿佛实有其事。
倚阑凝愁,本是实情,却从对方设想,用“争知我”领起,则又化实为虚,显得十分空灵。
感情丰富曲折,文笔富于变化,通过构建多重空间结构,表达出自己细腻而真实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