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的三大基本观点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牛顿三大力学观点

牛顿三大力学观点

牛顿三大力学观点
牛顿三大力学观点是物理学中的基石,它们分别是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和牛顿第三运动定律。

这些定律不仅在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一切物体都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这个定律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也就是说,它们有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的倾向。

这个定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当我们推动一个物体时,它会持续地向前移动,直到受到阻力或外力作用才会停止。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这意味着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力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有关。

当物体受到的力越大,其加速度也越大;而当物体的质量越大,其加速度就越小。

这个定律在解释和预测物体运动的变化方面非常有用,例如,火箭之所以能够升空,是因为燃料燃烧产生的反作用力使得火箭向上加速。

牛顿第三运动定律揭示出力的本质,指出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这意味着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一个力时,另一个物体也会对第一个物体施加一个等大、反向的力。

这个定律解释了许多自然现象,例如行星围绕太阳的旋转运动,地球对月球的引力与月球对地球的引力是相互作用的。

牛顿三大力学观点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理论,它们不仅在理论上具有深远的影响,而且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这些定律不仅帮助我们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还为工程、技术、科学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高中物理中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高中物理中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高中物理中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楼㊀倩(兰州市第七中学ꎬ甘肃兰州730000)摘㊀要:本文主要对力学三大观点进行介绍ꎬ对三大观点的优选原则进行分析ꎬ并结合典型例题ꎬ探讨如何利用力学三大观点解决综合性问题.关键词:高中物理ꎻ力学三大观点ꎻ解题应用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4)06-0083-03收稿日期:2023-11-25作者简介:楼倩(1986.2-)ꎬ女ꎬ甘肃省兰州人ꎬ本科ꎬ中学一级教师ꎬ从事初高中物理教学研究.㊀㊀高中物理中力学三大观点ꎬ即动力学观点㊁能量观点和动量观点.是高考中必考的考点ꎬ具有综合性强㊁难度大的特征ꎬ常常作为考试的压轴题出现.本文对该部分知识进行了分析ꎬ以便加强学生对三大观点的理解和应用.1力学三大观点概述高中物理中的力学三大观点ꎬ包括动力学观点㊁能量观点和动量观点[1].其中动力学观点是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ꎬ求解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速度㊁加速度㊁位移等物理量ꎬ涉及运动的细节ꎬ可以用来处理匀变速运动的相关问题ꎻ能量观点是结合动能定理㊁功能关系㊁机械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ꎬ解决功和能之间的关系ꎬ涉及做功和能量转换ꎬ既能解决匀变速运动的相关问题ꎬ也能处理非匀变速运动问题ꎻ动量观点是涉及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ꎬ解决过程只涉及物体的初末速度㊁力㊁时间或者只与初末速度有关ꎬ和能量观点一样ꎬ动量观点适用范围既包括匀变速运动ꎬ也包括非匀变速运动问题.2三大观点的选用原则力学的三大观点ꎬ针对的是不同的物理情境ꎬ解决的是不同的问题.如若误用ꎬ就会降低解题效率ꎬ甚至求出错误答案或者求解过程陷入僵局.因此ꎬ需要对三大观点的选用原则有一定的了解.(1)当物理情境为碰撞㊁爆炸㊁反冲等问题ꎬ若只涉及初㊁末速度而不涉及力㊁时间ꎬ且研究对象为一个系统ꎬ优先选用动量守恒定律ꎬ并联立能量守恒定律进行求解ꎬ需注意所研究的问题是否满足守恒的条件.(2)当涉及运动的具体细节时ꎬ考虑动力学观点进行解题ꎬ能量和动量观点均只关注初末状态ꎬ不考虑运动细节.(3)当问题涉及相对位移时ꎬ可优先考虑能量守恒定律.此时系统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和系统机械能的减少量相等ꎬ即转变为系统的内能.这种解法可以避免对复杂的运动过程进行分析ꎬ简化解题步骤.(4)若在求解问题时ꎬ需要求出各个物理量在某时刻的大小ꎬ则可以优先运用牛顿第二定律.(5)若研究对象为单一物体ꎬ且涉及功和位移问题时ꎬ应优先考虑动能定理.3热点题型分析3.1应用三大动力学观点解决碰撞㊁爆炸模型例1㊀如图1所示ꎬ水平地面上放置有P㊁Q两个物块ꎬ两者相距L=0.48mꎬP物块的质量为1kgꎬ38Q物块的质量为4kgꎬP物块的左侧和一个固定的弹性挡板接触.已知P物块与水平地面间无摩擦ꎬ且其和弹性挡板碰撞时无能量损失ꎬQ物块与水平地面有摩擦且动摩擦因数为0.1ꎬ重力加速度取10m/s2.某一时刻ꎬP以4m/s的初速度朝着物块Q运动并和其发生弹性碰撞ꎬ回答以下问题:图1㊀例1题图(1)P物块与Q物块第一次碰撞后ꎬ两者瞬间速度大小各为多少?(2)P物块与Q物块第二次碰撞后ꎬ物块Q的瞬间速度大小为多少?解析㊀(1)第一次弹性碰撞后瞬间两物块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ꎬ有m1v0=m1v1+m2v2ꎬ12m1v02=12m1v21+12m2v22ꎬ求解得v1=-125m/sꎬv2=85m/s.因此ꎬP物块与Q物块第一次碰撞后ꎬ两者瞬间速度大小分别为125m/s㊁85m/s.(2)设碰后Q的加速度为aꎬ则有μmg=ma.假设第二次碰撞前Q没有停止运动ꎬ有x+2L=|v1|t1ꎬx=v2t1-12at21ꎬ解得t1=0.8s.假设第二次碰撞前Q已经停止运动ꎬ有v2=at2ꎬ解得t2=1.6s.所以第二次碰撞前Q没有停止运动.设第二次碰撞前的瞬间ꎬP的速度为vPꎬQ的速度为vQ.碰撞后瞬间ꎬP的速度为vPᶄꎬQ的速度为vQᶄꎬ则:vQ=v2-at1m1vP+m2vQ=m1vPᶄ+m2vQᶄ12m1vP2+12m2vQ2=12m1vPᶄ2+12m2vQᶄ2vP=-v1解得vQᶄ=3625m/s.例2㊀有一组机械组件ꎬ由螺杆A和螺母B组成ꎬ因为生锈难以分开ꎬ图2为装置剖面示意图.某同学将该组件垂直放置于水平面上ꎬ在螺杆A顶端的T形螺帽与螺母B之间的空隙处装入适量火药并点燃ꎬ利用火药将其 炸开 .已知螺杆A的质量为0.5kgꎬ螺母的质量为0.3kgꎬ火药爆炸时所转化的机械能E=6JꎬB与A的竖直直杆间滑动摩擦力大小恒为f=15Nꎬ忽略空气阻力ꎬ重力加速度g=10m/s2.图2㊀例2题图(1)求火药爆炸瞬间螺杆A和螺母B各自的速度大小ꎻ(2)忽略空隙及螺母B的厚度影响ꎬ要使A与B能顺利分开ꎬ求螺杆A的竖直直杆的最大长度L.解析㊀(1)设火药爆炸瞬间螺杆A的速度大小为v1ꎬ螺母B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2ꎬ以竖直向下为正方向ꎬ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ꎬ有0=m1v1+m2v2E=12m1v21+12m2v22求解得v1=-3m/sꎬv2=5m/sꎬ因此杆A的速度大小为3m/sꎬ方向竖直向上ꎻ螺母B的速度大小为5m/sꎬ方向坚直向下.(2)A相对B向上运动ꎬ所受摩擦力f向下ꎬ则对螺杆A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1g+f=m1a1ꎬ解得a1=40m/s2ꎬ方向竖直向下.对螺母B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m2g=m2a2ꎬ解得a2=40m/s2ꎬ方向竖直向上.火药爆炸后ꎬA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ꎬ其减速至零的时间为t1=v1a1=340s.B向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ꎬ其减速至零的时间为t1=v2a2=540s.所以B一直做匀减速运动ꎬA则先做匀减速将速度减至为0而后做匀加速运动ꎬ当两者速度相等时刚好分开ꎬ此时直杆的长度最大.取向下为正方向ꎬ可得v2-a2t3=-v1+a1t3ꎬ解得t3=0.1s.则直杆长度的最大值为L=(v1+v2)t32ꎬ解得L=0.4m.3.2应用三大动力学观点解决多过程问题例3㊀竖直面内一倾斜轨道与一足够长的水平轨道通过一小段光滑圆弧平滑连接ꎬ小物块B静止48于水平轨道的最左端ꎬ如图3(a)所示.t=0时刻ꎬ小物块A在倾斜轨道上从静止开始下滑ꎬ一段时间后与B发生弹性碰撞(碰撞时间极短)ꎻ当A返回到倾斜轨道上的P点(图中未标出)时ꎬ速度减为0ꎬ此时对其施加一外力ꎬ使其在倾斜轨道上保持静止.物块A运动的v-t图像如图3(b)所示ꎬ图中的v1和t1均为未知量.已知A的质量为mꎬ初始时A与B的高度差为Hꎬ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ꎬ不计空气阻力.(a)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b)图3㊀示意图(1)物块B的质量为多少?(2)物体A在图3(b)所描述的运动过程中ꎬ克服摩擦力做了多少功?(3)已知A物块和B物块和轨道间的摩擦因数是相等的.当物块B停止运动后ꎬ将物块和轨道间的摩擦因数改变ꎬ然后从P点释放物块Aꎬ其运动一段时间后ꎬ刚好能和物块B正好碰上.求改变前后摩擦因数的比值.解析㊀(1)根据图3(b)ꎬ可以得出在t1时刻ꎬ两物块发生了碰撞ꎬ物块A的速度由碰撞前的v1变为碰撞后的v12.碰撞问题ꎬ运用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观点进行分析ꎬ设物块B的质量为mBꎬ其碰撞后的瞬间速度大小为vB.则有mv1=m(-v12)+mBvB12mv21=12m(-12v1)2+12mBv2B解得mB=3m.(2)求物体A在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的大小ꎬ需要结合能量观点和动力学观点进行求解.设物体A和轨道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为fꎬP点距地面的高度为hꎬ碰撞前物体A走过的路程为s1ꎬ碰撞之后走过的路程为s2.碰撞之前ꎬ物体A的速度由0加速至v1ꎬ该过程重力做正功ꎬ摩擦力做负功ꎬ根据动能定理ꎬ有mgH-fs1=12mv21-0碰撞之后ꎬ物体A的速度由v12减速至0ꎬ该过程重力和摩擦力均做负功ꎬ根据动能定理ꎬ有-(fs2+mgh)=0-12m(-v12)2在整个过程中ꎬ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大小为W=fs1+fs2由图3(b)的v-t图像可知s1=12v1t1s2=12ˑv12ˑ(1.4t1-t1)且s1和s2存在几何关系s2s1=hH联立可得W=215mgH.(3)设轨道和地面之间的夹角为θꎬ改变前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有W=μmgcosθH+hsinθ设物块B在水平轨道上能够滑行的距离为sᶄꎬ由动能定理有-μmᶄgsᶄ=0-12mᶄvᶄ2设改变后的动摩擦因数为μᶄꎬ依据动能定理有mgh-μᶄmgcosθ hsinθ-μᶄmgsᶄ=0联立可得μμᶄ=119.4结束语总之ꎬ当运用力学三大观点进行解题时ꎬ关键在于明确研究对象和其所经历的物理过程ꎬ并能够根据问题ꎬ应用合适的观点进行求解.该类题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ꎬ教学过程切不可机械化㊁模板化ꎬ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思考㊁多总结ꎬ达到 讲一题会一类 的教学效果ꎬ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参考文献:[1]李得天.利用力学的三大观点解高考力学压轴题[J].高中数理化ꎬ2022(20):34-35.[责任编辑:李㊀璟]58。

热点专题系列(5) 动力学、动量和能量观点在力学中的应用

热点专题系列(5) 动力学、动量和能量观点在力学中的应用

热点专题系列(五)动力学、动量和能量观点在力学中的应用热点概述:处理力学问题的三个基本观点:①动力学观点(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基本规律);②能量观点(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与能量守恒定律);③动量观点(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

熟练应用三大观点分析和解决综合问题是本专题要达到的目的。

[热点透析]动量与动力学观点的综合应用1.解动力学问题的三个基本观点(1)力的观点:用牛顿运动定律结合运动学知识解题,可处理匀变速运动问题。

(2)能量观点:用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观点解题,可处理非匀变速运动问题。

(3)动量观点:用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观点解题,可处理非匀变速运动问题。

2.力学规律的选用原则(1)如果要列出各物理量在某一时刻的动力学关系式,可用牛顿第二定律。

(2)研究某一物体受到力的持续作用发生运动状态改变时,一般用动量定理(涉及时间的问题)或动能定理(涉及位移的问题)去解决问题。

(3)若研究的对象为一物体系统,且它们之间有相互作用,一般用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去解决问题,但需注意所研究的问题是否满足守恒的条件。

(4)在涉及相对位移问题时则优先考虑能量守恒定律,系统克服摩擦力所做的总功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减少量,即转变为系统内能的量。

(5)在涉及碰撞、爆炸、打击、绳绷紧等物理现象时,需注意到这些过程一般均隐含有系统机械能与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转换,这种问题由于作用时间都极短,因此用动量守恒定律去解决。

(2020·湖北省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如图甲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小车,其质量M=2 kg,车上放置有质量m A=2 kg的木板A,木板上有可视为质点的物体B,其质量m B=4 kg。

已知木板A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0.3。

A 、B 紧靠车厢前壁,A 的左端与小车后壁间的距离为x =2 m 。

现对小车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力F ,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1 s 木板A 与车厢后壁发生碰撞,该过程中A 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g =10 m/s 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力学三大基本观点》课件

《力学三大基本观点》课件

第三观点:波动力学
1
波的传播和叠加
2
动的基本概念
描述波传播的基本特征,如波长、振幅、波 速等。
声波和光波的本质差异
比较声波和光波的性质和传播特点。
结语
三大基本观点的重要性和意 义
牛顿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波动力 学是力学研究的基石,对理解和解 释物体的运动至关重要。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任何作用力都会有一个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第二观点:能量守恒定律
机械能守恒定律
在没有外力做功和能量损失的情 况下,物体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动量守恒定律
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系统 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能量守恒定律在实际 问题中的应用
能量守恒定律可以应用于碰撞、 机械振动、弹性势能等实际问题。
《力学三大基本观点》 PPT课件
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力的相互作用。在这个 课件中,我们将介绍力学的三大基本观点,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一观点:牛顿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
物体的运动状态受到作用于它上面的力的影响。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举例
我们将介绍力学三大基本观点在真 实世界中的应用,例如运动物体的 控制和工程设计。
总结和展望
总结三大基本观点的核心要点,并 展望力学将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领 域。

专题六 力学中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专题六 力学中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1)最终A、B、C的共同速度为多大;
(2)求运动过程中A的最小速度; (3)整个过程中A与C及B与C因摩擦所 产生的热量之比为多大? 图3
解析
(1)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mv0+2mv0=5mv1
3 得 v1= v0 5 (2)设经时间 t,A 与 C 恰好速度相等,此时 A 的速度最小. aA=-μg aC=μg
(3)滑块经过传送带作用后做平抛运动 1 2 h2= gt3 2 当两滑块速度相差最大时,它们的水平射程相差最大,当 m1≫m2 时,滑块 m1、m2 碰撞后的速度相差最大,经过传送带后速度相差 也最大 m1-m2 v1= v0=v0=5.0 m/s m1+m2 2m1 v2= v0=2v0=10.0 m/s m1+m2
即学即练1 如图2所示,一水平面上P点左侧光滑,右侧粗糙,
质量为m的劈A在水平面上静止,上表面光滑,A右端与 水平面平滑连接,质量为M的 物块B恰好放在水平面上P点,物块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 因数为μ.一质量为m的小球C位于劈A的斜面上,距水平面
的高度为h.小球C从静止开始滑下,然后与B发生正碰(碰
撞时间极短,且无机械能损失).
图2
已知M=2m,求:
(1)小球C与劈A分离时,A的速度; (2)小球C的最后速度和物块B的运动时间.
解析 (1)设小球 C 与劈 A 分离时速度大小为 v0,此时劈 A 速度
大小为 vA 小球 C 运动到劈 A 最低点的过程中,规定向右为正方向,由水平 方向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有 mv0-mvA=0 1 2 1 2 mgh= mv0+ mvA 2 2 得 v0= gh,vA= gh,之后 A 向左匀速运动
即学即练2 如图4所示,圆管构成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在水

力学的三大基本观点及其应用

力学的三大基本观点及其应用

力学的三大基本观点及其应用一、力学的三个基本观点:力的观点: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规律动量观点: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能量观点: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例1.质量为M的汽车带着质量为m的拖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前进,速度为v0,某时刻拖车突然与汽车脱钩,到拖车停下瞬间司机才发现.若汽车的牵引力一直未变,车与路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那么拖车刚停下时,汽车的瞬时速度是多大?小结:先大后小,守恒优先变1:质量为M的汽车带着质量为m的拖车在平直公路上以加速度a匀加速前进,当速度为v0时拖车突然与汽车脱钩,到拖车停下瞬间司机才发现.若汽车的牵引力一直未变,车与路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那么拖车刚停下时,汽车的瞬时速度是多大?小结:涉及时间,动量定理优先变2:质量为M的汽车带着质量为m的拖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前进,中途拖车脱钩,待司机发现时,汽车已行驶了L的距离,于是立即关闭油门.设运行过程中所受阻力与重力成正比,汽车牵引力恒定不变,汽车停下时与拖车相距多远?小结:涉及位移,动能定理优先二、力的观点与动量观点结合:例2.如图所示,长 12 m、质量为 50 kg 的木板右端有一立柱,木板置于水平地面上,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因数为 0.1,质量为 50 kg 的人立于木板左端,木板与人均静止,当人以 4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向右奔跑至板右端时立即抱住立柱,(取 g=10 m/s2)试求:(1)人在奔跑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2)人从开始奔跑至到达木板右端所经历的时间.(3)人抱住立柱后,木板向什么方向滑动?还能滑行多远的距离?三、动量观点与能量观点综合:例3.如图所示,坡道顶端距水平面高度为 h,质量为 m1的小物块 A 从坡道顶端由静止滑下,在进入水平面上的滑道时无机械能损失,为使 A 制动,将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滑道延长线 M 处的墙上,另一端与质量为 m2的挡板 B 相连,弹簧处于原长时,B 恰位于滑道的末端 O 点.A 与 B 碰撞时间极短,碰后结合在一起共同压缩弹簧,已知在 OM 段 A、B 与水平面间动摩擦因数均为μ,其余各处的摩擦不计,重力加速度为 g,求:(1)物块 A 在与挡板 B 碰撞前瞬间速度 v 的大小.(2)弹簧最大压缩量为 d 时的弹性势能 E p(设弹簧处于原长时弹性势能为零).四、三种观点综合应用:例4.对于两物体碰撞前后速度在同一直线上,且无机械能损失的碰撞过程,可以简化为如下模型:A、B 两物体位于光滑水平面上,仅限于沿同一直线运动.当它们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某一定值 d 时,相互作用力为零,当它们之间的距离小于 d 时,存在大小恒为 F 的斥力.设 A 物体质量 m1=1.0 kg,开始时静止在直线上某点;B 物体质量 m2=3.0 kg,以速度 v0从远处沿直线向 A 运动,如图所示.若 d=0.10 m,F=0.60 N,v0=0.20 m/s,求:(1)相互作用过程中 A、B 加速度的大小;(2)从开始相互作用到 A、B 间的距离最小时,系统动能的减少量;(3)A、B 间的最小距离.例5.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长度为 L的小车,小车左端有一质量也是 m 可视为质点的物块,车子的右壁固定有一个处于锁定状态的压缩轻弹簧(弹簧长度与车长相比可忽略),物块与小车间滑动摩擦因数为μ,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在给物块一个水平向右的初速度 v0,物块刚好能与小车右壁的弹簧接触,此时弹簧锁定瞬间解除,当物块再回到左端时,恰与小车相对静止.求:(1)物块的初速度 v0及解除锁定前小车相对地运动的位移.(2)求弹簧解除锁定瞬间物块和小车的速度分别为多少?五、习题训练:1.如图所示,水平轨道的AB段是光滑的,BC段是粗糙的,AB轨道与BC轨道在B点衔接。

专题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专题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力学三大观点综合应用高考定位力学中三大观点是指动力学观点,动量观点和能量观点.动力学观点主要是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动量观点主要是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能量观点包括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此类问题过程复杂、综合性强,能较好地考查应用有关规律分析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考题 1动量和能量观点在力学中的应用例1(2014 ·安徽·24)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一凹槽A,中央放一小物块B,物块与左右两边槽壁的距离如图1所示,L为 1.0 m ,凹槽与物块的质量均为m,两者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0.05.开始时物块静止,凹槽以v 0=5 m/s的初速度向右运动,设物块与凹槽槽壁碰撞过程中没有能量损失,且碰撞时间不计,g 取10 m/s2.求:图1(1)物块与凹槽相对静止时的共同速度;(2)从凹槽开始运动到两者刚相对静止物块与右侧槽壁碰撞的次数;(3)从凹槽开始运动到两者相对静止所经历的时间及该时间内凹槽运动的位移大小.答案(1)2.5 m/s(2)6次(3)5 s12.75 m解析(1) 设两者间相对静止时速度为v,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v0= 2m vv=2.5 m/s.(2)解得物块与凹槽间的滑动摩擦力F =μF=μmgf N设两者相对静止前相对运动的路程为s1,由功能关系得1212- F f·s1=(m+m)v- m v022解得 s1= 12.5 m已知 L= 1 m,可推知物块与右侧槽壁共发生 6 次碰撞.(3)设凹槽与物块碰前的速度分别为 v1、 v2,碰后的速度分别为 v 1′、 v2′.有m v1+ m v2=m v1′+ m v2′121m v22121m v2′2m v1+=m v1′+2222得 v 1′= v2, v2′= v 1即每碰撞一次凹槽与物块发生一次速度交换,在同一坐标系上两者的速度图线如图所示,根据碰撞次数可分为 13 段,凹槽、物块的v —t图象在两条连续的匀变速运动图线间转换,故可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求时间.则v= v 0+ata =- μg解得 t = 5 s凹槽的 v —t 图象所包围的阴影部分面积即为凹槽的位移大小 s 2.(等腰三角形面积共分13 份,第一份面积为 0.5 L ,其余每两份面积和均为 L.)1 v 0)t + 6.5L ,解得 s 2= 12.75 m.s 2=(221.如图 2 所示,倾角 45°高 h 的固定斜面.右边有一高3h的平台,平台顶部左边水平,上面有一质量为1圆弧.质量为2m 的小球 A 从斜面底端以某一初速度沿斜面上滑,M 的静止小球 B ,右边有一半径为 h 的 4从斜面最高点飞出后恰好沿水平方向滑上平台,与 B 发生弹性碰撞, 碰后 B 从圆弧上的某点离开圆弧. 所有接触面均光滑, A 、 B 均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为 g.图 2(1) 求斜面与平台间的水平距离s 和 A 的初速度 v 0;(2) 若 M = 2m ,求碰后 B 的速度;(3) 若 B 的质量 M 可以从小到大取不同值,碰后B 从圆弧上不同位置脱离圆弧,该位置与圆心的连线和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α.求 cos α的取值范围.答案(1) h 2gh (2) 2gh(3)2≤ cos α≤ 133解析(1) 设小球 A 飞上平台的速度为 v 1,小球由斜面顶端飞上平台,可看成以速度v 1 反向平抛运动,由平抛运动规律得:1h = 1gt 2, s =v 1t , tan 45 =°gt2 2v 1解得: v 1= gh , s = h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m v 0 2= 3mgh + 1m v 1 222 2解得: v 0= 2 gh.(2) 设碰后 A 、 B 的速度分别为 v A 、 v B ,由动量、能量守恒得m v 1= m v A + M v B1 2 1 21 2m v 1 =m v A + M v B2222m2v B = m + M v 1= 3gh.(3) 由 (2) 可知,当 M ? m 时 v B ≈ 2 gh > gh 从顶端飞离则 cos α= 1 当 M ? m 时, v B = 0,设 B 球与圆弧面在 C 处分离,则:1 2 Mgh (1- cos α)=2M v Cv C 2 , cos α= 2,故 2≤ cos α≤ 1Mg cos α= M h331.弄清有几个物体参与运动,并划分清楚物体的运动过程.2.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明确各过程的运动特点.3.光滑的平面或曲面,还有不计阻力的抛体运动,机械能一定守恒;碰撞过程、子弹打击木块、不受其他外力作用的两物体相互作用问题,一般考虑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4.如含摩擦生热问题,则考虑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考题 2应用动力学、能量、动量解决综合问题例 2如图3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 1 kg 的足够长的木板C,在 C 上放置有A、 B 两物体, A 的质量 m A= 1 kg,B 的质量为 m B= 2 kg.A、B 之间锁定一被压缩了的轻弹簧,弹簧储存的弹性势能 E p= 3 J,现突然给A、B 一瞬时冲量作用,使A、B同时获得v 0=2 m/s的初速度,速度方向水平向右,且同时弹簧由于受到扰动而解除锁定,并在极短的时间内恢复原长,之后与 A、B 分离.已知 A 和的摩擦因数为μ= 0.2,B、 C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0.1,且滑动摩擦力略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求:1 2C 之间图3(1)弹簧与 A、 B 分离的瞬间, A、 B 的速度分别是多大?(2) 已知在 C 第一次碰到右边的固定挡板之前,A、B 和 C 已经达到了共同速度,求在到达共同速度之前B、 C 的加速度分别是多大及该过程中产生的内能为多少?(3) 已知 C 与挡板的碰撞无机械能损失,求在第一次碰撞后到第二次碰撞前 A 在 C 上滑行的距离?审题突破(1) 根据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列方程组求A、B 分离时的速度; (2) 由牛顿第二定律求三者的加速A、度,该过程中产生的内能等于系统损失的机械能,只需求出三者达到的共同速度便可以由能量守恒求解;(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联立求解.答案(1)0 3 m/s(2)4.5 J 1.5 m/s (3)0.75 m解析(1) 在弹簧弹开两物体的过程中,由于作用时间极短,对A、B 和弹簧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可得:(m A+m B)v0= m A v A+ m B v B121212E p+ (m A+ m B)v0=m A v A+ m B v B222联立解得: v A=0, v B=3 m/s.2(2) 对物体 B 有: a =μg= 1 m/s ,方向水平向左B2对 A、 C 有:μ+ m)a2m B g=(m A又因为: m A a<μ1m A g故物体 A、 C 的共同加速度为a= 1 m/s 2,方向水平向右对 A、 B、 C 整个系统来说,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故由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可得:m B v B= ( m A+ m B+ m)v 121(m A+ m B+ m)v2Q= m B v B-22解得: Q= 4.5 J,v= 1.5 m/s.(3)C 和挡板碰撞后,先向左匀减速运动,速度减至0 后向右匀加速运动,分析可知,在向右加速过程中先和 A 达到共同速度v1,之后 A、C 再以共同的加速度向右匀加速, B 一直向右匀减速,最后三者达共同速度 v 2后做匀速运动.在此过程中由于摩擦力做负功,故 C 向右不能一直匀加速至挡板处,所以和挡板再次碰撞前三者已经达共同速度.a A=μ1g= 2 m/s2, a B=μ2g= 1 m/s2μ,解得: a = 4 m/s 21m A g + μ2m B g = ma C C v 1= v - a A t =- v + a C t解得: v 1= 0.5 m/st = 0.5 s- v + v 1 x A1=v + v 12 t = 0.5 m , x C1= 2 t =- 0.25 m故 A 、 C 间的相对运动距离为x AC = x A1+ |x C1|= 0.75 m.2. (2014 广·东 ·35)如图 4 所示,的水平轨道中, AC 段的中点 B 的正上方有一探测器, C 处有一竖直挡板,物体 P 1 沿光滑轨道向右以速度v 1 与静止在 A 点的物体 P 2 碰撞,并接合成复合体P ,以此碰撞时刻为计时零点,探测器只在 t 1= 2 s 至 t 2= 4 s 内工作.已知 P 1、 P 2 的质量都为 m = 1 kg , P 与 AC 间的动摩擦因数2为 μ= 0.1, AB 段长 L = 4 m , g 取 10 m/s , P 1、 P 2 和 P 均视为质点, P 与挡板的碰撞为弹性碰撞.图 4(1) 若 v 1= 6 m/s ,求 P 1、 P 2 碰后瞬间的速度大小 v 和碰撞损失的动能E ;(2) 若 P 与挡板碰后, 能在探测器的工作时间内通过 B 点,求 v 1 的取值范围和 P 向左经过 A 点时的最大动能 E .答案 (1)3 m/s 9 J (2)10 m/s ≤ v 1≤ 14 m/s 17 J解析(1) 设 P 1 和 P 2 发生弹性碰撞后速度为v 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 v 1= 2m v 2①解得: v 2=v 1= 3 m/s2E = 1m v 11× 2m v 2碰撞过程中损失的动能为:2- 2②2 2解得E =9 J.(2) P 滑动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知2ma =- 2μ mg③可以把 P 从 A 点运动到 C 点再返回 B 点的全过程看作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运动学公式有1 2 3L = v 2t + at2④26L - at由 ①③④ 式得 v 1=t① 若 2 s 时通过 B 点,解得: v 1= 14 m/s ② 若 4 s 时通过 B 点,解得: v 1= 10 m/s 故 v 1 的取值范围为: 10 m/s ≤ v 1≤ 14 m/s设向左经过 A 点的速度为 v A ,由动能定理知1× 2m v A 2- 1× 2m v 2 2=- μ·2mg ·4L22 当 v = 1v 1 = 7 m/s 时,复合体向左通过 A 点时的动能最大, E =17 J.22根据题中涉及的问题特点选择上述观点联合应用求解.一般地,要列出物体量间瞬时表达式,可用力和运动的观点即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如果是碰撞并涉及时间的问题,优先考虑动量定理;涉及力做功和位移的情况时,优先考虑动能定理;若研究对象是互相作用的物体系统,优先考虑两大守恒定律.知识专题练训练 6题组 1动量和能量的观点在力学中的应用1.如图 1 所示,在倾角为 30°的光滑斜面上放置一质量为 m 的物块 B , B 的下端连接一轻质弹簧,弹簧下端与挡板相连接, B 平衡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 0,O 点为弹簧的原长位置.在斜面顶端另有一质量也为m 的物块 A ,距物块 B 为 3x 0,现让 A 从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 A 与 B 相碰后立即一起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恰好回到 O 点(A 、 B 均视为质点 ).试求:图 1(1) A 、 B 相碰后瞬间的共同速度的大小;(2) A 、 B 相碰前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3) 若在斜面顶端再连接一光滑的半径 R = x 0 的半圆轨道 PQ ,圆轨道与斜面相切于最高点 P ,现让物块 A以初速度 v 从 P 点沿斜面下滑,与 B 碰后返回到 P 点还具有向上的速度,试问:v 为多大时物块 A 恰能通过圆弧轨道的最高点?答案 (1) 1 3gx 0 120+ 4 3 gx 02(2) mgx 0 (3)4解析(1) 设 A 与 B 相碰前 A 的速度为 v 1, A 与 B 相碰后共同速度为 v 2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3mgx 0 sin 30 1 2=°m v 12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v 1= 2m v 21解以上二式得 v 2= 2 3gx 0.(2) 设 A 、B 相碰前弹簧所具有的弹性势能为 E p ,从 A 、 B 相碰后一起压缩弹簧到它们恰好到达O 点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定律知E p + 1·2m v 2 2= 2mgx 0 sin 30 °2解得 E p = 1mgx 0.4(3) 设物块 A 与 B 相碰前的速度为 v 3,碰后 A 、 B 的共同速度为 v 41 21 2m v + 3mgx 0 sin 30 =°m v 322m v 3= 2m v 4A 、B 一起压缩弹簧后再回到O 点时二者分离,设此时共同速度为v 5,则1·2m v 4 2+ E p = 1·2m v 5 2+ 2mgx 0sin 30 °2 211此后 A 继续上滑到半圆轨道最高点时速度为v 6,则2 2+ 2mgx 0 sin 30 +°mgR(1+ sin 60 ) °2m v 5= m v 62在最高点有 mg =m v 6 R 2联立以上各式解得v =20+ 4 3 gx 0.2.如图 2 所示,质量为 m 1 的滑块 (可视为质点 )自光滑圆弧形槽的顶端 A 处无初速度地滑下,槽的底端与水平传送带相切于左传导轮顶端的B 点, A 、 B 的高度差为 h 1= 1.25 m .传导轮半径很小,两个轮之间的距离为 L = 4.00 m .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μ= 0.20.右端的轮子上沿距离地面高度h 2= 1.80 m ,g取 10 m/s 2.(1) 若槽的底端没有滑块图m 2,传送带静止不运转,求滑块2m 1 滑过C 点时的速度大小v ;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在m 1 下滑前将质量为 m 2 的滑块(可视为质点)停放在槽的底端.m 1 下滑后与 m 2 发生弹性碰撞,且碰撞后 m 1 速度方向不变,则m 1、 m 2 应该满足什么条件?(3) 满足 (2) 的条件前提下, 传送带顺时针运转, 速度为 v = 5.0 m/s.求出滑块 m 1、m 2 落地点间的最大距离 (结果可带根号 ).答案(1)3.0 m/s (2)m 1> m 2 (3)(621 - 3) m5 解析(1) 滑块 m 11 2滑到 B 点有 m 1gh 1= m 1v 02解得 v 0= 5 m/s滑块 m 由 B 滑到 C 点有- μm1 2-1211gL = m 1 vm 1v 022解得 v = 3.0 m/s.(2) 滑块 m 2 停放在槽的底端, m 1 下滑并与滑块 m 2 弹性碰撞,则有m 1v 0=m 1v 1+ m 2v 211 v 0 2= 11v 1 2 + 1 2v 2 22m2m2mm 1 速度方向不变即v 1= m 1- m 2+ m v 0> 0m 12 则 m 1> m 2.(3) 滑块经过传送带作用后做平抛运动12h 2=2gt当两滑块速度相差最大时,它们的水平射程相差最大,当 m 1? m 2 时,滑块 m 1、 m 2 碰撞后的速度相差最大,经过传送带后速度相差也最大m 2m 1- m 2 1- m 1 v 0≈ v 0= 5.0 m/s v 1= + m v 0=2m 1+m 1v 2= 2m 1v 0= 2v 0≈ 2v 0= 10.0 m/s+ m 2m2m1+m 1滑块 m 1 与传送带同速度,没有摩擦,落地点射程为x 1= v 1t = 3.0 m滑块 m 2 与传送带发生摩擦,有 - μm1′ 2- 122gL =2m 2v 2 2m 2v 2解得 v 2′= 2 21 m/s落地点射程为 x 2= v 2′ t =621 m5m 2、m 1 的水平射程相差最大值为x = (6 21- 3) m.5题组 2应用动力学观点、能量观点、动量观点解决综合问题3.如图 3 所示,质量 M = 4 kg 的平板小车停在光滑水平面上,车上表面高 h 1= 1.6 m .水平面右边的台阶高 h 2= 0.8 m ,台阶宽l = 0.7 m ,台阶右端B 恰好与半径r = 5 m的光滑圆弧轨道连接,B 和圆心O 的连线与竖直方向夹角θ= 53°,在平板小车的A 处有质量m 1= 2 kg 的甲物体和质量m 2= 1 kg 的乙物体紧靠在一起,中间放有少量炸药(甲、乙两物体都可以看作质点).小车上 A 点左侧表面光滑,右侧粗糙且动摩擦因数为 μ= 0.2.现点燃炸药,炸药爆炸后两物体瞬间分开,甲物体获得5 m/s 的水平初速度向右运动,离开平板车后恰能从光滑圆弧轨道的左端B 点沿切线进入圆弧轨道.已知车与台阶相碰后不再运动(g 取 10 m/s 2,sin 53=°0.8, cos 53 =°0.6).求:图 3(1) 炸药爆炸使两物体增加的机械能E ;(2) 物体在圆弧轨道最低点 C 处对轨道的压力 F ;(3) 平板车上表面的长度 L 和平板车运动位移 s 的大小.答案 (1)75 J (2)46 N ,方向竖直向下(3)1 m解析(1) 甲、乙物体在爆炸瞬间动量守恒:m 1v 1-m 2v 2= 01 2 1 m 2v 22=75 J.E = m 1v 1 +22(2) 设甲物体平抛到 B 点时,水平方向速度为 v x ,竖直分速度为 v yv y = 2g h 1- h 2 = 4 m/s v x =v y= 3 m/stan θ合速度为: v B = 5 m/s物体从 B 到 C 过程中:m 1gr(1- cos θ)= 1m 1v C 2- 1m 1v B222v C 2F N - m 1 g = m 1 rF N =46 N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F = F N = 46 N ,方向竖直向下.v y(3) 甲物体平抛运动时间: t = g = 0.4 s 平抛水平位移: x = v x t = 1.2 m > 0.7 m甲物体在车上运动时的加速度为: a 1= μg = 2 m/s2甲物体在车上运动时间为:t 1= v 0- v x = 1 sa 1甲物体的对地位移: x =1+ v = 4 m12 (v 0 x )t 1a 2= μm 1g = 1 m/s 2甲物体在车上运动时,车的加速度为:1M甲离开车时,车对地的位移:2= 0.5 mx 2= a 2t 12车长为: L = 2(x 1- x 2)= 7 m车的位移为: s = x 2+ (x - l)= 1 m.4.如图 4 所示,光滑的水平面 AB(足够长 )与半径为 R = 0.8 m 的光滑竖直半圆轨道 BCD 在 B 点相切, D点为半圆轨道最高点.A 点的右侧等高地放置着一个长为 L = 20 m 、逆时针转动且速度为v = 10 m/s 的传送带.用轻质细线连接甲、乙两物体,中间夹一轻质弹簧,弹簧与甲、乙两物体不拴接.甲的质量为m 1= 3 kg ,乙的质量为 m 2= 1 kg ,甲、乙均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现固定乙球,烧断细线,甲离开弹簧后进入半圆轨道并可以通过 D 点,且过 D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恰好等于甲的重力.传送带与乙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6,重力加速度 g 取 10 m/s 2,甲、乙两物体可看做质点.图 4(1) 求甲球离开弹簧时的速度.(2) 若甲固定,乙不固定,细线烧断后乙可以离开弹簧滑上传送带,求乙在传送带上滑行的最远距离.(3) 甲、乙均不固定,烧断细线以后,求甲和乙能否再次在 AB 面上水平碰撞?若碰撞,求再次碰撞时甲、乙的速度;若不会再次碰撞,请说明原因.答案(1)4 3 m/s (2)12 m (3)甲、乙会再次碰撞,碰撞时甲的速度为23 m/s ,方向水平向右,乙的速度为 6 3m/s ,方向水平向左解析(1) 甲离开弹簧时的速度大小为v 0,运动至 D 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12 1 2m 1 v 0 = m 1g ·2R +m 1v D ,22 在最高点 D ,由牛顿第二定律,v D 2 有 2m 1g = m 1 R联立解得: v 0= 4 3 m/s.(2) 甲固定,烧断细线后乙的速度大小为 v 乙 ,由能量守恒:E p =1m 1v 0 2=1m 2v 乙 2,2 2得 v 乙 = 12 m/s之后乙滑上传送带做匀减速运动:μm 2g = m 2a得 a = 6 m/s 2乙的速度为零时,在传送带滑行的距离最远,最远距离为:2v 乙s=2a= 12 m < 20 m即乙在传送带上滑行的最远距离为12 m. (3)甲、乙均不固定,烧断细线后,设甲、乙速度大小分别为 v1、 v 2,甲、乙分离瞬间动量守恒: m1v1= m2v2甲、乙弹簧组成的系统能量守恒:121212E p= m1v0= m1v1+m2v2222解得: v1=2 3 m/s,v2= 6 3 m/s之后甲沿轨道上滑,设上滑最高点高度为h,12则2m1v1=m1gh得 h= 0.6 m< 0.8 m则甲上滑不到同圆心等高位置就会返回,返回AB 面上时速度大小仍然是v2=2 3 m/s乙滑上传送带,因v 2=6 3 m/s< 12 m/s,则乙先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后向左匀加速.由对称性可知乙返回 AB 面上时速度大小仍然为v2=6 3 m/s故甲、乙会再次相撞,碰撞时甲的速度为 2 3 m/s,方向水平向右,乙的速度为 6 3 m/s,方向水平向左.。

力学三大基本观点

力学三大基本观点
按规范要求列字母式
统一单位、结果说明
回顾考题,体验方法
题2.(05全国理综Ⅲ,25)如图所示,一对杂技演员(都视 为质点)乘秋千(秋千绳处于水平位置)从A点由静止出发 绕O点下摆,当摆到最低点B时,女演员在极短时间内将男 演员沿水平方向推出,然后自已刚好能回到高处A 。求男演 员落地点C 与O 点的水平距离S。已知男演员质量m1,和女 演员质量m2之比m1:m2=2:1,秋千的质量不计,秋千的摆长为 R , C 点比O 点低5R。
在电磁学中只要涉及到 力的问题都可以运用三 大观点来解题
练习. 两个材料相同、高度相同、上表面粗糙程度相同的A、B紧 靠着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分别是 mA =5kg 、 mB=3kg ,如图 所示,另一质量 mC=2kg的铅块(体积可忽略)以相对于地面的 水平初速度 v0=8m/s沿 A 表面运动,最后停在 B 上. C 在 A 上滑过 的 时 间 t=0.8s , 且 滑 过 A 时 相 对 于 地 的 速 度 为 vC=3m/s , 取 g=10m/s.求: ① 木块B的最大速度 ② C与A、B的动摩擦因数 ③ 要使C不从B上滑出,B的长度最小是多少? (保留两位小数)
例2 (97年全国卷25题)质量为m的钢板与直立轻弹簧 的上端连接,弹簧下端固定在地上.平衡时,弹簧 的压缩量为x0,如图下图所示.一物块从钢板正上方 距离为3x0的A处自由落下,打在钢板上并立刻与钢板 一起向下运动,但不黏连.它们到达最低点后又向 上运动.已知物块质量也为m时,它们恰能回到O 点.若物块质量为2m,仍从A 处自由落下, 则物块与钢板回到O点时,还具 有向上的速度.求物块向上运动 到达的最高点与O点的距离?
2 4R 1 gt , S v1t 2
2 m2 gR 1 m v 2 2 2

5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5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4.质量为 M 的小物块 A 静止在离地面高 h 的水平桌面的 边缘,质量为 m 的小物块 B 沿桌面向 A 运动并以速度 v0 与之 发生正碰(碰撞时间极短).碰后 A 离开桌面,其落地点离出发 点的水平距离为 L,碰后 B 反向运动,求 B 后退的距离.已知 B 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 g.
7.如图 T1-10 所示,质量 m=2 kg 的小球以初速度 v0 沿 光滑的水平面飞出后,恰好无碰撞地进入光滑的圆弧轨道,其
中圆弧 AB 对应的圆心角θ=53°,圆半径 R=0.5 m.若小球离
开桌面运动到 A 点所用时间 t=0.4 s.(sin53°=0.8,cos53°=
0.6, g=10 m/s2)
图 T1-8
解:物块在长木板上向右滑行时做减速运动,长木板做加 速运动,碰撞时物块再传递一部分能量给长木板,以后长木板 减速,物块加速直到速度相同为止.设木块和物块最后共同的 速度为v,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m+M)v
设全过程损失的机械能为 ΔE,则 ΔE=12mv20-12(m+M)v2 因相对滑动而产生的内能为 Q=μmg·2s,在碰撞过程中损 失的机械能为 ΔE′,由能量守恒定律可得 ΔE=Q+ΔE′ 则 ΔE′=2mm+MMv20-2μmgs 代入数据得 ΔE′=2.4 J.
(舍去)
所以 v1=v0=2 μgl,v2=0.
1.有一传送装置如图 T1-5 所示,水平放置的传送带保持 以 v=2 m/s 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传送带两端之间的距离 L= 10 m,现有一物件以 v0=4 m/s 的初速度从左端滑上传送带,物 件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求物件从传送带的左端运 动到右端所用的时间 (取 g=10 m/s2).

最新力学三大基本观点

最新力学三大基本观点
力学三大基本观点
一、力学的三个基本观点
力的观点: 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规律
动量观点: 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 能量观点: 动能定理、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包括机械能守恒定律)
领悟: (1)当运动过程中不涉及细节问题或加速度时,可 用动量和能量的观点分析问题。 (2)涉及碰撞等过程用动量观点,涉及位移过程宜 用能量的观点。 (3)解题的过程就是类似于机器的“拆卸”的过程。
本题总结:
1、受力分析、运动情况分析是明确物理过程的关键; 2、在涉及到相对位移(路程)且摩擦生热时,一般
选用能量观点分析
试一试2
题4、如图所示,质量mA为4.0kg的木板A放在水平面C上,木 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0.24,木板右端放着质量mB为 1.0kg的小物块B(视为质点),它们均处于静止状态。木板突
① 木块B的最大速度
② C与A、B的动摩擦因数
③ 要使C不从B上滑出,B的长度最小是多少? (保留两位小数)
C v0
A
B
小结
1、开启动力学问题之门的三把钥匙
2、研究对象宜先系统(或整体),后物体(或部分)
3、当多个物体之间有相互作用时,优先考虑两大守恒 定律,特别是出现相对路程的则优先考虑能量守恒定律
这是一道复杂的动量与能量综合题,是一道压轴题. 但是只要我们把复杂的状态、过程进行“拆解”, 把它变成一个个我们熟悉的小过程,就能做到化难 为易,化繁为简!
例3. (93年全国卷). 两金属杆ab和cd长均为 l , 电阻均为R, 质量分别为M和m, M>m. 用两 根质量和电阻均可忽略的不可伸长的柔软导线 将它们连成闭合回路, 并悬挂在水平、光滑、 不导电的圆棒两侧. 两金属杆都处在水平位置, 如图所示. 整个装置处在一与回路平面相垂直 的匀强磁场中, 磁感应强度为B. 若金属杆ab正 好匀速向下运动, 求运动的速度.

力学三大基本观点的综合应用研究

力学三大基本观点的综合应用研究

力学三大基本观点的综合应用研究力学三大基本观点,即牛顿运动定律(特别是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石。

这些观点不仅各自独立且深刻,而且在实际应用中往往相互关联、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解决复杂力学问题的完整框架。

以下是对力学三大基本观点综合应用的研究。

1.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牛顿第二定律(F=ma)是连接力和运动的桥梁,它描述了物体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及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

在解决力学问题时,首先需要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等)确定合外力,然后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进而通过运动学公式求解物体的速度、位移等运动学量。

2.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或外力作用远小于内力作用时,系统总动量保持不变)是处理碰撞、爆炸等涉及多个物体相互作用问题的重要工具。

在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时,需要明确系统的边界(即哪些物体构成系统),判断系统是否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然后建立动量守恒的等式进行求解。

动量守恒定律不仅简化了问题的求解过程,还揭示了物体间相互作用的本质。

3. 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被消灭,也不会创生,能量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是自然界普遍遵循的基本定律之一。

在力学中,它表现为机械能守恒(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保持不变)或更一般的能量转化与守恒。

通过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过程,确定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关系,可以建立能量等式进行求解。

这种方法在处理复杂力学问题时尤为有效。

4. 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在实际问题中,力学三大基本观点往往不是孤立地应用,而是需要综合运用。

例如,在处理碰撞问题时,可以首先利用动量守恒定律确定碰撞前后物体的速度关系,然后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碰撞过程中的受力情况,最后通过能量守恒定律验证结果的正确性。

三大力学观点的综合应用

三大力学观点的综合应用

(2)设 A 车的质量为 mA,碰后加速度大小为 aA,根据牛顿 第二定律有
μmAg=mAaA④ 设碰撞后瞬间 A 车速度的大小为 vA′,碰撞后滑行的距离 为 sA,由运动学公式有 vA′2=2aAsA⑤ 设碰撞前的瞬间 A 车速度的大小为 vA。两车在碰撞过程中 动量守恒,有 mAvA=mAvA′+mBvB′⑥ 联立③④⑤⑥式并利用题给数据得 vA=4.3 m/s。⑦
(1)求物块 M 碰撞后的速度大小; (2)若平台表面与物块 M 间的动摩擦因数 μ=0.5,物块 M 与 小球的初始距离为 x1=1.3 m,求物块 M 在 P 处的初速度大小。
[解析] (1)碰后物块 M 做平抛运动,设其平抛运动的初速 度为 v3,平抛运动时间为 t,由平抛运动规律得
h=12gt2① x=v3t② 得:v3=x 2gh=3.0 m/s。③ (2)物块 M 与小球在 B 点处碰撞,设碰撞前物块 M 的速度 为 v1,碰撞后小球的速度为 v2,由动量守恒定律: Mv1=mv2+Mv3④
解析:(1)由题图乙可知: 长木板的加速度 a1=12 m/s2=0.5 m/s2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小物块施加给长木板的滑动摩擦力 Ff= m1a1=2 N 小物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mF2fg=0.2。 (2)由题图乙可知,小物块的加速度 a2=42 m/s2=2 m/s2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μm2g=m2a2 解得 F=4 N。
碰后小球从 B 点处运动到最高点 A 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设 小球在 A 点的速度为 vA,则12mv22=12mvA2+2mgL⑤
小球在最高点时有:2mg=mvLA2⑥ 由⑤⑥解得:v2=6.0 m/s⑦ 由③④⑦解得:v1=mv2+MMv3=6.0 m/s⑧ 物块 M 从 P 点运动到 B 点过程中,由动能定理: -μMgx1=12Mv12-12Mv02⑨ 解得:v0= v12+2μgx1=7.0 m/s。 [答案] (1)3.0 m/s (2)7.0 m/s

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力学三大观点得综合应用1.动量定理得公式Ft=p′-p除表明两边大小、方向得关系外,还说明了两边得因果关系,即合外力得冲量就是动量变化得原因.动量定理说明得就是合外力得冲量与动量变化得关系,反映了力对时间得累积效果,与物体得初、末动量无必然联系.动量变化得方向与合外力得冲量方向相同,而物体在某一时刻得动量方向跟合外力得冲量方向无必然联系.动量定理公式中得F就是研究对象所受得包括重力在内得所有外力得合力,它可以就是恒力,也可以就是变力,当F为变力时,F应就是合外力对作用时间得平均值.2.动量守恒定律(1)内容: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与为零,这个系统得总动量保持不变.(2)表达式:m1v1+m2v2=m1v1′+m2v2′;或p=p′(系统相互作用前总动量p等于相互作用后总动量p′);或Δp=0(系统总动量得增量为零);或Δp1=-Δp2(相互作用得两个物体组成得系统,两物体动量得增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3)守恒条件①系统不受外力或系统虽受外力但所受外力得合力为零.②系统合外力不为零,但在某一方向上系统合力为零,则系统在该方向上动量守恒.③系统虽受外力,但外力远小于内力且作用时间极短,如碰撞、爆炸过程.3.解决力学问题得三个基本观点(1)力得观点:主要就是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公式相结合,常涉及物体得受力、加速度或匀变速运动得问题.(2)动量得观点:主要应用动量定理或动量守恒定律求解,常涉及物体得受力与时间问题,以及相互作用物体得问题.(3)能量得观点:在涉及单个物体得受力与位移问题时,常用动能定理分析;在涉及系统内能量得转化问题时,常用能量守恒定律.1.力学规律得选用原则(1)单个物体:宜选用动量定理、动能定理与牛顿运动定律.若其中涉及时间得问题,应选用动量定理;若涉及位移得问题,应选用动能定理;若涉及加速度得问题,只能选用牛顿第二定律.(2)多个物体组成得系统:优先考虑两个守恒定律,若涉及碰撞、爆炸、反冲等问题时,应选用动量守恒定律,然后再根据能量关系分析解决.2.系统化思维方法,就就是根据众多得已知要素、事实,按照一定得联系方式,将其各部分连接成整体得方法.(1)对多个物理过程进行整体思维,即把几个过程合为一个过程来处理,如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比较复杂得运动.(2)对多个研究对象进行整体思维,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得独立物体合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如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时,就就是把多个物体瞧成一个整体(或系统)、考向1动量与能量得观点在力学中得应用例1(2014·安徽·24)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一凹槽A,中央放一小物块B、物块与左右两边槽壁得距离如图1所示,L为1、0 m,凹槽与物块得质量均为m,两者之间得动摩擦因数μ为0、05、开始时物块静止,凹槽以v0=5 m/s得初速度向右运动,设物块与凹槽槽壁碰撞过程中没有能量损失,且碰撞时间不计,g取10 m/s2、求:图1(1)物块与凹槽相对静止时得共同速度;(2)从凹槽开始运动到两者刚相对静止物块与右侧槽壁碰撞得次数;(3)从凹槽开始运动到两者刚相对静止所经历得时间及该时间内凹槽运动得位移大小.解析(1)设两者间相对静止时速度为v,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v0=2m vv=2、5 m/s,方向向右.(2)设物块与凹槽间得滑动摩擦力F f=μF N=μmg设两者相对静止前相对运动得路程为s1,由动能定理得-F f·s1=12-12m v202(m+m)v解得s 1=12、5 m已知L =1 m ,可推知物块与右侧槽壁共发生6次碰撞.(3)设凹槽与物块碰前得速度分别为v 1、v 2,碰后得速度分别为v 1′、v 2′、有m v 1+m v 2=m v 1′+m v 2′12m v 21+12m v 22=12m v 1′2+12m v 2′2 得v 1′=v 2,v 2′=v 1即每碰撞一次凹槽与物块发生一次速度交换,在同一坐标系上两者得速度图线如图所示,根据碰撞次数可分为13段,凹槽、物块得v —t 图象在两条连续得匀变速运动图线间转换,故可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求时间.则 v =v 0+at a =-μg 解得t =5 s凹槽得v —t 图象所包围得阴影部分面积即为凹槽得位移大小s 2、(等腰三角形面积共分13份,第一份面积为0、5L ,其余每份面积均为L )s 2=12(v 02)t +6、5L解得s 2=12、75 m答案 (1)2、5 m/s ,方向向右 (2)6次 (3)5 s 12、75 m如图2,半径R =0、8 m 得四分之一圆弧形光滑轨道竖直放置,圆弧最低点D 与长为L =6 m 得水平面相切于D 点,质量M =1、0 kg 得小滑块A 从圆弧顶点C 由静止释放,到达最低点后,与D 点右侧m =0、5 kg 得静止物块B 相碰,碰后A 得速度变为v A =2、0 m /s ,仍向右运动.已知两物块与水平面间得动摩擦因数均为μ=0、1,若B 与E 处得竖直挡板相碰,没有机械能损失,取g =10 m/s 2、求:图2(1)滑块A 刚到达圆弧得最低点D 时对圆弧得压力;(2)滑块B 被碰后瞬间得速度;(3)讨论两滑块就是否能发生第二次碰撞.答案 (1)30 N ,方向竖直向下 (2)4 m/s (3)见解析解析 (1)设小滑块运动到D 点得速度为v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gR =12M v 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N -Mg =M v 2R联立解得小滑块在D 点所受支持力F N =30 N由牛顿第三定律有,小滑块在D 点时对圆弧得压力为30 N ,方向竖直向下. (2)设B 滑块被碰后得速度为v B ,由动量守恒定律: M v =M v A +m v B解得小滑块在D 点右侧碰后得速度v B =4 m/s(3)讨论:由于B 物块得速度较大,如果它们能再次相碰一定发生在B 从竖直挡板弹回后,假设两物块能运动到最后停止,达到最大得路程,则对于A 物块 -μMgs A =0-12M v 2A解得s A =2 m对于B 物块,由于B 与竖直挡板得碰撞无机械能损失,则-μmgs B =0-12m v 2B解得s B =8 m(即从E 点返回2 m)由于s A +s B =10 m<2×6 m =12 m ,故它们停止运动时仍相距2 m ,不能发生第二次碰撞. 考向2 综合应用力学三大观点解决多过程问题例2 如图3所示,在光滑得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 =1 kg 得足够长得木板C ,在C 上放置有A 、B 两物体,A 得质量m A =1 kg ,B 得质量为m B =2 kg 、A 、B 之间锁定一被压缩了得轻弹簧,弹簧储存得弹性势能E p =3 J ,现突然给A 、B 一瞬时冲量作用,使A 、B 同时获得v 0=2 m/s 得初速度,且同时弹簧由于受到扰动而解除锁定,并在极短得时间内恢复原长,之后与A 、B 分离.已知A 与C 之间得动摩擦因数为μ1=0、2,B 、C 之间得动摩擦因数为μ2=0、1,且滑动摩擦力略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求:图3(1)弹簧与A 、B 分离得瞬间,A 、B 得速度分别就是多大?(2)已知在C 第一次碰到右边得固定挡板之前,A 、B 与C 已经达到了共同速度,求在到达共同速度之前A 、B 、C 得加速度分别就是多大及该过程中产生得内能为多少? 答案 见解析解析 (1)在弹簧弹开两物体得过程中,由于作用时间极短,对A 、B 、弹簧组成得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可得:(m A +m B )v 0=m A v A +m B v BE p +12(m A +m B )v 20=12m A v 2A +12m B v 2B 联立解得:v A =0,v B =3 m/s 、 (2)对物体B 有:a B =μ2g =1 m/s 对A 、C 有:μ2m B g =(m A +m )a 又因为:m A a <μ1m A g故物体A 、C 得共同加速度为a =1 m/s 2、对A 、B 、C 整个系统来说,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故由动量守恒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可得: m B v B =(m A +m B +m )vQ =12m B v 2B -12(m A +m B +m )v 2 解得:Q =4、5 J ,v =1、5 m/s(2014·广东·35)如图4所示得水平轨道中,AC 段得中点B 得正上方有一探测器,C处有一竖直挡板,物体P 1沿轨道向右以速度v 1与静止在A 点得物体P 2碰撞,并接合成复合体P ,以此碰撞时刻为计时零点,探测器只在t 1=2 s 至t 2=4 s 内工作.已知P 1、P 2得质量都为m =1 kg ,P 与AC 间得动摩擦因数为μ=0、1,AB 段长L =4 m ,g 取10 m/s 2,P 1、P 2与P 均视为质点,P 与挡板得碰撞为弹性碰撞.图4(1)若v 1=6 m/s ,求P 1、P 2碰后瞬间得速度大小v 与碰撞损失得动能ΔE ;(2)若P 与挡板碰后,能在探测器得工作时间内通过B 点,求v 1得取值范围与P 向左经过A 点时得最大动能E 、答案 (1)3 m /s 9 J (2)10 m/s ≤v 1≤14 m/s 17 J解析 (1)设P 1与P 2发生弹性碰撞后速度为v 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 v 1=2m v 2①解得:v 2=v 12=3 m/s碰撞过程中损失得动能为:ΔE k =12m v 21-12×2m v 22②解得ΔE k =9 J(2)P 滑动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知ma =-μmg ③可以把P 从A 点运动到C 点再返回B 点得全过程瞧作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运动学公式有3L=v 2t +12at 2④由①③④式得v 1=6L -at 2t①若2 s 时通过B 点,解得:v 1=14 m/s ②若4 s 时通过B 点,解得:v 1=10 m/s 故v 1得取值范围为:10 m /s ≤v 1≤14 m/s设向左经过A 点得速度为v A ,由动能定理知 12×2m v 2A -12×2m v 22=-μ·2mg ·4L 当v 2=12v 1=7 m/s 时,复合体向左通过A 点时得动能最大,E k A max =17 J 、(限时:45分钟)1.如图1所示,质量为M =4 kg 得木板静置于足够大得水平地面上,木板与地面间得动摩擦因数μ=0、01,板上最左端停放着质量为m =1 kg 可视为质点得电动小车,车与木板右端得固定挡板相距L =5 m .现通电使小车由静止开始从木板左端向右做匀加速运动,经时间t =2 s ,车与挡板相碰,车与挡板粘合在一起,碰撞时间极短且碰后自动切断小车得电源.(计算中取最大静摩擦力等于动摩擦力,并取g =10 m/s 2、)图1(1)试通过计算说明:车与挡板相碰前,木板相对地面就是静止还就是运动得? (2)求出小车与挡板碰撞前,车得速率v 1与板得速率v 2; (3)求出碰后木板在水平地面上滑动得距离s 、答案 (1)向左运动 (2)v 1=4、2 m /s ,v 2=0、8 m/s (3)0、2 m 解析 (1)假设木板不动,电动车在板上运动得加速度为a 0,由L =12a 0t 2得:a 0=2Lt 2=2、5 m/s 2此时木板使车向右运动得摩擦力:F f =ma 0=2、5 N 木板受车向左得反作用力:F f ′=F f =2、5 N木板受地面向右最大静摩擦力:F f0=μ(M +m )g =0、5 N 由于F f ′>F f0,所以木板不可能静止,将向左运动.(2)设车与挡板碰前,车与木板得加速度分别为a 1与a 2,相互作用力为F ,由牛顿第二定律与运动学公式:对小车:F =ma 1 v 1=a 1t对木板:F -μ(m +M )g =Ma 2 v 2=a 2t两者得位移得关系:v 12t +v 22t =L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v 1=4、2 m /s ,v 2=0、8 m/s(3)设车与木板碰后其共同速度为v ,两者相碰时系统动量守恒,以向右为正方向,有 m v 1-M v 2=(m +M )v对碰后滑行s 得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μ(M +m )gs =0-12(M +m )v 2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s =0、2 m2.如图2所示,在倾角为30°得光滑斜面上放置一质量为m 得物块B ,B 得下端连接一轻质弹簧,弹簧下端与挡板相连接,B 平衡时,弹簧得压缩量为x 0,O 点为弹簧得原长位置.在斜面顶端另有一质量也为m 得物块A ,距物块B 为3x 0,现让A 从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A 与B 相碰后立即一起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恰好回到O 点(A 、B 均视为质点).试求:图2(1)A 、B 相碰后瞬间得共同速度得大小; (2)A 、B 相碰前弹簧具有得弹性势能;(3)若在斜面顶端再连接一光滑得半径R =x 0得半圆轨道PQ ,圆轨道与斜面相切于最高点P ,现让物块A 以初速度v 从P 点沿斜面下滑,与B 碰后返回到P 点还具有向上得速度,试问:v 为多大时物块A 恰能通过圆弧轨道得最高点?答案 (1)123gx 0 (2)14mgx 0 (3) (20+43)gx 0解析 (1)设A 与B 相碰前得速度为v 1,A 与B 相碰后共同速度为v 2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 3x 0sin 30°=12m v 21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v 1=2m v 2解以上二式得v 2=123gx 0(2)设A 、B 相碰前弹簧所具有得弹性势能为E p ,从A 、B 相碰后一起压缩弹簧到它们恰好到达O 点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定律知E p +12(2m )v 22=2mgx 0sin 30° 解得E p =14mgx 0(3)设物块A 与B 相碰前得速度为v 3,碰后A 、B 得共同速度为v 4 12m v 2+mg 3x 0sin 30°=12m v 23 m v 3=2m v 4A 、B 一起压缩弹簧后再回到O 点时二者分离,设此时共同速度为v 5,则 12(2m )v 24+E p =12(2m )v 25+2mgx 0sin 30° 此后A 继续上滑到半圆轨道最高点时速度为v 6,则 12m v 25=12m v 26+mg 2x 0sin 30°+mgR (1+sin 60°) 在最高点有mg =m v 26R联立以上各式解得v =(20+43)gx 0、3.如图3所示,光滑得水平面AB (足够长)与半径为R =0、8 m 得光滑竖直半圆轨道BCD 在B 点相切,D 点为半圆轨道最高点.A 点得右侧等高地放置着一个长为L =20 m 、逆时针转动且速度为v =10 m /s 得传送带.用轻质细线连接甲、乙两物体,中间夹一轻质弹簧,弹簧与甲、乙两物体不拴接.甲得质量为m 1=3 kg ,乙得质量为m 2=1 kg ,甲、乙均静止在光滑得水平面上.现固定乙,烧断细线,甲离开弹簧后进入半圆轨道并可以通过D 点,且过D 点时对轨道得压力恰好等于甲得重力.传送带与乙物体间得动摩擦因数为0、6,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甲、乙两物体可瞧作质点.图3(1)求甲球离开弹簧时得速度;(2)若甲固定,乙不固定,细线烧断后乙可以离开弹簧滑上传送带,求乙在传送带上滑行得最远距离;(3)甲、乙均不固定,烧断细线以后,求甲与乙能否再次在AB 面上水平碰撞?若碰撞,求再次碰撞时甲、乙得速度;若不会再次碰撞,请说明原因.答案 (1)4 3 m/s (2)12 m (3)见解析解析 (1)设甲离开弹簧时得速度大小为v 0,运动至D 点得过程中机械能守恒:12m 1v 20=m 1g ·2R +12m 1v 2D 在最高点D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2m 1g =m 1v 2DR联立解得:v 0=4 3 m/s(2)甲固定,烧断细线后乙得速度大小为v 乙,由能量守恒得E p =12m 1v 20=12m 2v 2乙 得v 乙=12 m/s之后乙滑上传送带做匀减速运动:μm 2g =m 2a 得a =6 m/s 2乙速度为零时离A 端最远,最远距离为: s =v 2乙2a=12 m<20 m 即乙在传送带上滑行得最远距离为12 m 、(3)甲、乙均不固定,烧断细线后,设甲、乙速度大小分别为v 1、v 2,甲、乙分离瞬间动量守恒:m 1v 1=m 2v 2甲、乙弹簧组成得系统能量守恒:E p =12m 1v 20=12m 1v 21+12m 2v 22 解得:v 1=2 3 m/s ,v 2=6 3 m/s 甲沿轨道上滑时,设上滑最高点高度为h , 则12m 1v 21=m 1gh 得h =0、6 m<0、8 m则甲上滑不到等圆心位置就会返回,返回AB 面上时速度大小仍然就是v 1=2 3 m/s 乙滑上传送带,因v 2=6 3 m /s<12 m/s ,则乙先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后向左匀加速. 由对称性可知乙返回AB 面上时速度大小仍然为v 2=6 3 m/s故甲、乙会再次相撞,碰撞时甲得速度为2 3 m/s ,方向向右,乙得速度为6 3 m/s ,方向向左4.如图4所示,一倾斜得传送带倾角θ=37°,始终以v =12 m /s 得恒定速度顺时针转动,传送带两端点P 、Q 间得距离L =2 m ,紧靠Q 点右侧有一水平面长x =2 m ,水平面右端与一光滑得半径R =1、6 m 得竖直半圆轨道相切于M 点,MN 为竖直得直径.现有一质量M =2、5 kg得物块A 以v 0=10 m/s 得速度自P 点沿传送带下滑,A 与传送带间得动摩擦因数μ1=0、75,到Q 点后滑上水平面(不计拐弯处得能量损失),并与静止在水平面最左端得质量m =0、5 kg 得B 物块相碰,碰后A 、B 粘在一起,A 、B 与水平面得动摩擦因数相同均为μ2,忽略物块得大小.已知sin 37°=0、6,cos 37°=0、8,求:图4(1)A 滑上传送带时得加速度a 与到达Q 点时得速度; (2)若A 、B 恰能通过半圆轨道得最高点N ,求μ2;(3)要使A 、B 能沿半圆轨道运动到N 点,且从N 点抛出后能落到传送带上,则μ2应满足什么条件?答案 (1)12 m /s 2 12 m/s (2)0、5 (3)0、09≤μ2≤0、5解析 (1)对A 刚上传送带时进行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μ1Mg cos θ=Ma 解得:a =12 m/s 2设A 能达到传送带得速度,由v 2-v 20=2ax 0得运动得位移x 0=116 m<L则到达Q 点前A 已与传送带共速 由于Mg sin θ=μ1Mg cos θ,所以A 先加速后匀速,到Q 点得速度为v =12 m/s 、 (2)设A 、B 碰后得共同速度为v 1,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v =(M +m )v 1 解得:v 1=10 m/sA 、B 在最高点时速度为v 3有:(M +m )v 23R =(M +m )g设A 、B 在M 点速度为v 2,由机械能守恒得: 12(M +m )v 22=12(M +m )v 23+(M +m )g ×2R 在水平面上由动能定理得: 12(M +m )v 21-12(M +m )v 22=μ2(M +m )gx 解得:μ2=0、5(3)①若以v 3由N 点抛出,则有:2R =12gt 2 x 1=v 3t =3、2 m>x则要使AB 能沿半圆轨道运动到N 点,并能落在传送带上,则μ2≤0、5②若AB 恰能落在P 点,则有:2R -L sin θ=12gt ′2 x +L cos θ=v 3′t ′由12(M +m )v 2′2=12(M +m )v 3′2+(M +m )g ×2R 与12(M +m )v 21-12(M +m )v 2′2=μ2(M +m )gx 联立可得:μ2=0、09综上所述,μ2应满足:0、09≤μ2≤0、5。

高中物理专题【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高中物理专题【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栏目导航
14
(1)若木板长 L=1 m,在铁块上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 F=8 N,经过多长时间铁块运 动到木板的右端?
(2)若在木板(足够长)的右端施加一个大小从零开始连续增加的水平向左的力 F,请在 图乙中画出铁块受到的摩擦力 f 随力 F 大小变化的图象.
解析:(1)以铁块为研究对象 F-μ2mg=ma1 对木板有 μ2mg-μ1(mg+Mg)=Ma2 L=12a1t2-12a2t2 解得 t=1 s.
栏目导航
16
③当 F>10 N 时,铁块相对木板滑动,此时摩擦力 f=μ2mg=4 N 故铁块受到的摩擦力 f 随力 F 大小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答案:(1)1 s (2)见解析图
栏目导航
17
C 考点二
用动力学和能量观点解决多过程问题
[考点分析] 1.命题特点:动力学观点和能量观点是解答力学问题的两种重要方法,等级考题中 常把这两种方法综合起来考查,题型多为计算题,难度较大. 2.思想方法:守恒思想、全程法和分段法、模型法等.
栏目导航
32
A.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2 m/s2 B.弹簧的伸长量为 3 cm C.弹簧的弹力做功为 30 J D.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 36 J
栏目导航
33
解析:B 根据 v-t 图象的斜率可知,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a=ΔΔvt =1 m/s2,选项 A 错 误;对物体受力分析,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 mg、斜面的支持力和轻弹簧的弹力 F,由牛 顿第二定律,F-mgsin 30°=ma,解得 F=6 N.由胡克定律 F=kx 可得弹簧的伸长量 x =3 cm,选项 B 正确;在 t=1 s 到 t=3 s 这段时间内,物体动能增加 ΔEk=12mv22-12mv21= 6 J,根据 v-t 图象与时间轴所围面积等于位移,可知物体沿斜面向上运动的位移 x=6 m, 物体重力势能增加 ΔEp=mgxsin 30°=30 J,根据功能关系可知,弹簧弹力做功 W=ΔEk+ ΔEp=36 J,选项 C、D 错误.

2025高考物理总复习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2025高考物理总复习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台最右端 N 点停下,随后滑下的 B 以 2v0 的速度与 A 发
图1
生正碰,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后 A、B 恰好落在桌面上圆盘内直径的两端。已知 A、
B 的质量分别为 m 和 2m,碰撞过程中损失的能量为碰撞前瞬间总动能的14。A 与
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重力加速度为 g,A、B 在滑至 N 点之前不发生碰撞,
目录
研透核心考点
(2)碰后瞬间的速度v;
解析 设B物体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时的速度为vB0, 根据运动学公式可知 x=vB0t-21gt2 解得vB0=6 m/s 根据运动学公式可得碰撞前瞬间A物体的速度大小为vA=gt=2 m/s 方向竖直向下
碰撞前瞬间B物体的速度大小为vB=vB0-gt=4 m/s 方向竖直向上
mgLsin θ=21mv20
解得 v0= gL。
(2)设a、b碰撞后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1、v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mv0=3mv2-mv1
目录
研透核心考点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12mv20=21×3mv22+12mv21
解得 v1=v2=12v0= 2gL。
(3)由于 v2=
gL 2<
gL,因此物块 b 在传送带上先做匀减速运动,后做匀加速运
目录
研透核心考点
2.力学规律的选用原则 (1)如果要列出各物理量在某一时刻的关系式,可用牛顿第二定律。 (2)研究某一物体受到力的持续作用发生运动状态改变时,一般用动量定理(涉 及时间)或动能定理(涉及位移)去解决问题。 (3)若研究的对象为一物体系统,且它们之间有相互作用,一般用动量守恒定律 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去解决,但需注意所研究的问题是否满足守恒的条件。 (4)在涉及相对位移问题时则优先考虑能量守恒定律,系统克服摩擦力所做的总 功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减少量,即转变为系统内能的量。 (5)在涉及碰撞、爆炸、打击、绳绷紧等物理现象时,需注意到这些过程一般均 含有系统机械能与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转换。作用时间都极短,因此用动量守 恒定律去解决。

6.4用三大观点处理力学问题(解析版)-2023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提升核心素养

6.4用三大观点处理力学问题(解析版)-2023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提升核心素养

6.4用三大观点处理力学问题1.解动力学问题的三个基本观点(1)力的观点:运用牛顿运动定律结合运动学知识解题,可处理匀变速运动问题.(2)能量观点:用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观点解题,可处理非匀变速运动问题.(3)动量观点:用动量守恒观点解题,可处理非匀变速运动问题.2.力学规律的选用原则(1)如果要列出各物理量在某一时刻的关系式,可用牛顿第二定律.(2)研究某一物体受到力的持续作用发生运动状态改变时,一般用动量定理(涉及时间的问题)或动能定理(涉及位移的问题)去解决问题.(3)若研究的对象为一物体系统,且它们之间有相互作用,一般用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去解决问题,但需注意所研究的问题是否满足守恒的条件.(4)在涉及相对位移问题时则优先考虑能量守恒定律,系统克服摩擦力所做的总功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减少量,即转变为系统内能的量.(5)在涉及碰撞、爆炸、打击、绳绷紧等物理现象时,需注意到这些过程一般均隐含有系统机械能与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转换.作用时间都极短,因此用动量守恒定律去解决.动力学与动量观点的综合应用1.力学中的五大规律规律公式表达牛顿第二定律F合=ma动能定理W合=ΔE kW合=12mv22-12mv21机械能守恒定律E1=E2mgh1+12mv21=mgh2+12mv22动量定理F合t=p′-pI 合=Δp动量守恒定律m 1v 1+m 2v 2=m 1v 1′+m 2v 2′2.规律的选用(1)认真审题,明确题目所述的物理情境,确定研究对象。

(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运动状态以及运动状态的变化过程,作草图。

(3)根据运动状态的变化规律确定解题观点,选择适用规律:①若用力的观点解题,要认真分析运动状态的变化,关键是求出加速度; ②若用两大定理求解,应确定过程的始、末状态的动量(动能),分析并求出过程中的冲量(功);③若可判断研究对象在某运动过程中满足动量守恒或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则可根据题意选择合适的始、末状态,列守恒关系式,一般这两个守恒定律多用于求研究对象在末状态时的速度(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学的三大基本观点及其应用
一、力学的三个基本观点:
力的观点: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规律
动量观点: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
能量观点: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例1.质量为M的汽车带着质量为m的拖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前进,速度为v0,某时刻拖车突然与汽车脱钩,到拖车停下瞬间司机才发现.若汽车的牵引力一直未变,车与路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那么拖车刚停下时,汽车的瞬时速度是多大
小结:先大后小,守恒优先
变1:质量为M的汽车带着质量为m的拖车在平直公路上以加速度a匀加速前进,当速度为v0时拖车突然与汽车脱钩,到拖车停下瞬间司机才发现.若汽车的牵引力一直未变,车与路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那么拖车刚停下时,汽车的瞬时速度是多大
小结:涉及时间,动量定理优先
变2:质量为M的汽车带着质量为m的拖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前进,中途拖车脱钩,待司机发现时,汽车已行驶了L的距离,于是立即关闭油门.设运行过程中所受阻力与重力成正比,汽车牵引力恒定不变,汽车停下时与拖车相距多远
小结:涉及位移,动能定理优先
二、力的观点与动量观点结合:
例2.如图所示,长 12 m、质量为 50 kg 的木板右端有一立柱,木板置于水平地面上,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因数为,质量为 50 kg 的人立于木板左端,木板与人均静止,当人以 4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向右奔跑至板右端时立即抱住立柱,(取 g=10 m/s2)试求:
(1)人在奔跑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2)人从开始奔跑至到达木板右端所经历的时间.
(3)人抱住立柱后,木板向什么方向滑动还能滑行多远的距离
三、动量观点与能量观点综合:
例3.如图所示,坡道顶端距水平面高度为 h,质量为 m1的小物块 A 从坡道顶端由静止滑下,在进入水平面上的滑道时无机械能损失,为使 A 制动,将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滑道延长线 M 处的墙上,另一端与质量为 m2的挡板 B 相连,弹簧处于原长时,B 恰位于滑道的末端 O 点.A 与 B 碰撞时间极短,碰后结合在一起共同压缩弹簧,已知在 OM 段 A、B 与水平面间动摩擦因数均为μ,其余各处的摩擦不计,重力加速度为 g,求:
(1)物块 A 在与挡板 B 碰撞前瞬间速度 v 的大小.
(2)弹簧最大压缩量为 d 时的弹性势能 E p(设弹簧处于原长时弹性势能为零).
四、三种观点综合应用:
例4.对于两物体碰撞前后速度在同一直线上,且无机械能损失的碰撞过程,可以简化为如下模型:A、B 两物体位于光滑水平面上,仅限于沿同一直线运动.当它们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某一定值 d 时,相互作用力为零,当它们之间的距离小于 d 时,存在大小恒为 F 的斥力.设 A 物体质量 m1= kg,开始时静止在直线上某点;B 物体质量m2= kg,以速度 v0从远处沿直线向 A 运动,如图所示.若 d= m,F= N,v0= m/s,求:
(1)相互作用过程中 A、B 加速度的大小;
(2)从开始相互作用到 A、B 间的距离最小时,系统动能的减少量;
(3)A、B 间的最小距离.
例5.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长度为 L的小车,小车左端有一质量也是 m 可视为质点的物块,车子的右壁固定有一个处于锁定状态的压缩轻弹簧(弹簧长度与车长相比可忽略),物块与小车间滑动摩擦因数为μ,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在给物块一个水平向右的初速度 v0,物块刚好能与小车右壁的弹簧接触,此时弹簧锁定瞬间解除,当物块再回到左端时,恰与小车相对静止.求:
(1)物块的初速度 v0及解除锁定前小车相对地运动的位移.
(2)求弹簧解除锁定瞬间物块和小车的速度分别为多少
五、习题训练:
1.如图所示,水平轨道的AB段是光滑的,BC段是粗糙的,AB轨道与BC轨道在B点衔接。

一个质量m1=1kg的木块1被一条细线的一端拴住放在AB段上,细线的另一端固定在墙壁上,木块1和墙壁之间夹有一根被压缩的轻质弹簧,此时弹簧具有弹性势能为18J。

在B点放置一个质量m2=的木块2。

当剪断这条细线后,木块1被弹出而向右运动,木块1即将与木块2发生碰撞的瞬间,弹簧恰好恢复原长,木块1和2碰撞后粘在一起。

已知木块1和木块2与BC 段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g取10m/s2,求:碰撞后,两个木块能在BC段上滑行多远
2.如图所示,质量m A为的木板A放在水平面C上,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木板右端放着质量m B为的小物块B(视为质点),它们均处于静止状态。

木板突然受到水平向右的12N?s的瞬时冲量I作用开始运动,当小物块滑离木板时,木板的速度v A=s,小物块的速度为v B=s ,g取10m/s2,求:
⑴瞬时冲量作用结束时木板的速度v0;
⑵木板的长度L。

3.两个材料相同、高度相同、上表面粗糙程度相同的A、B紧靠着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分别是m A=5kg、m B=3kg,如图所示,另一质量m C=2kg的铅块(体积可忽略)以相对于地面的水平初速度v0=8m/s沿A表面运动,最后停在B 上.C在A上滑过的时间t=,且滑过A时相对于地的速度为v C=3m/s,取g=10m/s. 求:
①木块B的最大速度
②C与A、B的动摩擦因数
③要使C不从B上滑出,B的长度最小是多少 (保留两位小数)
4.(97年全国卷25题)质量为m的钢板与直立轻弹簧的上端连接,弹簧下端固定在地上.平衡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0,如图下图所示.一物块从钢板正上方距离为3x0的A处自由落下,打在钢板上并立刻与钢板一起向下运动,但不黏连.它们到达最低点后又向上运动.已知物块质量也为m时,它们恰能回到O点.若物块质量为2m,仍从A 处自由落下,则物块与钢板回到O点时,还具有向上的速度.求:物块向上运动到达的最高点与O点的距离
5.(93年全国卷). 两金属杆ab和cd长均为l , 电阻均为R, 质量分别为M和m, M>m. 用两根质量和电阻均可忽略的不可伸长的柔软导线将它们连成闭合回路, 并悬挂在水平、光滑、不导电的圆棒两侧. 两金属杆都处在水平位置, 如图所示. 整个装置处在一与回路平面相垂直的匀强磁场中, 磁感应强度为B. 若金属杆ab正好匀速向下运动.求:运动的速度.
6. 如图所示,PR是一块长为L=4 m的绝缘平板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整个空间有一个平行于PR的匀强电场E,在板的右半部分有一个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B,一个质量为m= kg.带电量为q= C的物体,从板的P端由静止开始在电场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向右做匀加速运动,进入磁场后恰能做匀速运动。

当物体碰到板上R端挡板后被弹回,若在碰撞瞬间撤去电场,物体返回时在磁场中仍做匀速运动,离开磁场后做匀减速运动停在C点,PC=L/4,物体与平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求:
(1)电场强度E的大小和方向.
(2)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
7.如图所示,长木板ab 的b 端固定一挡板,木板连同挡板的质量为M= kg,a、b 间距离s= m.木板位于光滑水平面上.在木板a 端有一小物块,其质量m= kg,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它们都处于静止状态.现令小物块以初速度v0= m/s 沿木板向前滑动,直到和挡板相撞.碰撞后,小物块恰好回到a 端而不脱离木板.求: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
8.如图所示,用半径r =的电动滚轮在长薄铁板上表面压轧一道浅槽。

薄铁板的长L=、质量m=10kg。

已知滚轮与铁板、铁板与工作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和μ2=。

铁板从一端放入工作台的滚轮下,工作时滚轮对铁板产生恒定的竖直向下的压力F=100N,在滚轮的摩擦作用下铁板由静止向前运动并被压轧出一浅槽。

已知滚轮转动的角速度恒为ω=5rad/s,g取10m/s2。

求:
⑴加工一块铁板需要多少时间
⑵加工一块铁板电动机要消耗多少电能(不考虑电动机自身的能耗)
9.(05全国理综Ⅲ,25)如图所示,一对杂技演员(都视为质点)乘秋千(秋千绳处于水平位置)从A点由静止出发绕O点下摆,当摆到最低点B时,女演员在极短时间内将男演员沿水平方向推出,然后自已刚好能回到高处A 。

求:男演员落地点C 与O 点的水平距离S。

已知男演员质量m1,和女演员质量m2之比m1:m2=2:1,秋千的质量不计,秋千的摆长为R , C 点比O 点低5R。

10.一个质量m=60 kg 的滑雪运动员从高h=20 m 的高台上水平滑出,落在水平地面上的B 点,由于落地时有机械能损失,落地后只有大小为10m/s的水平速度,滑行到C 点后静止,如图所示.已知A 与B、B 与C 之间的水平距离s1=30 m、s2=40 m,g=10 m/s2,不计空气阻力.求:
(1)滑雪运动员在水平面BC 上受到的阻力大小f.
(2)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3)落地时损失的机械能Δ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