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石家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石家庄栾城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石家庄市栾城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从今年开始,我县将实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根据县委九届六次全会通过的《中共栾城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县政府制定了《栾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现在,我代表栾城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纲要(草案)》一并审议,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工作简要回顾和2010年主要工作“十一五”时期是栾城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五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团结依靠全县人民,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考验,全面完成了“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多项工作走在国家、省、市前列。
十一五期间,县域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66.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19.7亿元,年均递增12.4%。
全部财政收入由2005年的3.02亿元增加到7.35亿元,翻了将近1.5番,年均递增19.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37亿元增加到95.5亿元,年均递增21.3%,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7亿元。
各项存款由42.2亿元增加到84.9亿元,各项贷款由21.8亿元增加到31.5亿元。
全县年售电量由6.52亿千瓦时增加到10.65亿千瓦时,年均递增10.3%。
十一五期间,产业结构得到了不断优化。
全县装备制造、医药、化工、服装纺织、食品加工五大产业比重分别达到18%、19.4%、19.9%、22.5%、7.2%,五大产业总产值占到了全县经济总量的87.2%。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预计2010年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为20︰56︰24,与“十五”末相比,一产比重下降3.9个百分点,二产比重提高6.4个百分点,三产比重下降2.5个百分点。
十一五期间,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完成了“三年大变样”考核目标。
县城建设加快推进,完成了人民公园、樱花公园、交通公园等精品公园和绿地建设。
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于2013年9月13日经国务院批复(国函…2013‟101号)。
规划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力求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统筹城乡发展,将石家庄建设成为产业实力雄厚、社会事业发达、城镇功能完善、空间布局合理、生态环境优良的现代化省会城市和京津冀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一、突出区域协调,调整城市性质规划确定城市性质为:河北省省会,京津冀地区重要中心城市。
1、河北省省会作为省会城市,石家庄应尽快完善省会功能、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担负起展示整个河北财富创造力、文化竞争力、社会发达程度的重任,成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外竞争、交流的第一平台。
2、京津冀地区重要中心城市京津冀区域正成为引领中国经济新一轮发展的增长极,石家庄市作为河北省省会,进一步加强与京、津区域协作,积极建设后台服务基地、研发中试基地、会展中心、职教中心、文化旅游创意中心等,承接京津服务职能外溢;同时,壮大先进制造业,建设区域性高端制造业聚集区;大力培育现代服务等高端职能,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建设成京津冀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二、加强市域城乡统筹发展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形成要素集聚能力强、产业发展水平高、人口分布合理的城镇群,积极促进县(市)城区发展,强化建设一批重点镇,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组团城市为重点,其余县(市)城区为纽带、中心镇和一般镇为节点,辐射广大农村地区的网络状城镇体系;科学推进新农村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1、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发展完善中心城区高端服务职能,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加快省会与正定、鹿泉、栾城、藁城的一体化建设,构建省会城镇群,提升对全省的辐射带动作用;把县城作为推进城镇化和城乡统筹的核心抓手,优先集中力量培育各县(市)城区,规划形成“一个都市区、两条城镇发展轴”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和“1个都市区、13个县城(县级市)、28个中心镇、63个一般建制镇”的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石家庄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石家庄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从今年开始,我市将实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根据市委八届六次全会通过的《中共石家庄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市政府制定了《石家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现在,我代表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纲要(草案)》一并审议,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十一五”时期是石家庄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是应对重大挑战、经受严峻考验、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
五年来,在中共石家庄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心同德、开拓创新,坚定不移地朝着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的省会城市目标迈进。
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2010年各项任务圆满完成,市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顺利实现。
过去的五年,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的五年。
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3400亿元,五年平均增长12 3%;人均生产总值超过5000美元。
全部财政收入完成387 9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63 63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1 3和1 5倍,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11 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58亿元,增长2 2倍。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1340亿元,增长1 2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91亿元,增长1 3倍。
过去的五年,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转变发展方式取得新进展的五年。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13 9∶48 4∶37 7调整到9 8∶49 7∶40 5。
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和工业倍增计划成效明显,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五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56 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11 68%。
民营经济上缴税金占全市总量的47 2%。
商贸物流、总部经济、文化产业、旅游休闲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
石家庄市晋州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石家庄市晋州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从今年开始,我市将实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根据市委五届六次全会通过的《中共晋州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市政府制定了《晋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关于“十一五”时期的工作回顾“十一五”时期是晋州经济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是应对重大挑战、经受严峻考验、取得显著成绩的五年。
五年来,在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和晋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攻坚克难,开拓奋进,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谱写了科学快速发展的新篇章。
五年来,以促增长、求发展为中心,努力做大经济总量,县域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51.5亿元,年均递增12.3%。
全部财政收入完成6.38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36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2.1倍和2.4倍。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3.1亿元,增长2.5 倍。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7.4亿元,增长2.2倍。
“十一五”时期,全省县域综合实力排名提升了3个位次。
五年来,以调结构、促转型为主线,改造提升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的竞争力明显增强。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18.1:49.5:32.4调整到12.9:53.4:33.7。
业盛源牛仔布等工业龙头项目和博伦特药业等高新技术项目开工建设,培育形成了全国最大的纤维素、装饰建材产业集群和全省最大的纺织、PVC手套、电缆产业集群;发展省名优产品、著名商标31件,光晋“JS”阀门填补了我市中国驰名商标的空白;四大产业销售收入和增加值分别完成293亿元、85.7亿元,分别增长17.5%、26.7%。
长城经贸、双鸽集团跨入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行列,“晋州鸭梨”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农业产业化水平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河北省2011年一季度市场运行情况分析及二季度市场预警预测
河北省2011年一季度市场运行情况分析及二季度市场预警预测【来源:河北省商业联合会】据河北省商业联合会统计,今年一季度,河北省消费品市场保持稳定增长,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809.9亿元,同比增长16.4%,增速低于2010年度 2.1个百分点。
其中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2.4亿元,同比增长16.8%,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77%;乡村实现471.5亿元,同比增长15.3%。
一季度全省消费品市场的主要特点是:1.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增长较快。
统计的20个大类商品同比增速高于20%的大类有15种,其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同比增长27.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7.8%,化妆品类、日用品类、五金电料类同比分别增长27.3%、21.4%、22.9%,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家具类、煤炭及制品类、石油及制品类、机电产品及设备类、汽车类同比分别增长21.6%、21.6%、65.7%、40.1%、39.6%和20.7%。
2.体现提升生活质量的消费品持续升温。
在居民基本生活消费稳定增长的同时,体现生活质量的汽车、家电及音像器材类、文化用品类、金银珠宝类等持续升温。
一季度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汽车类零售额实现141.3亿元,同比增长20.7%;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同比增长36.6%,空调器在淡季大力促销中已“刺刀见红”,销售火爆,三月份重点零售企业室内空调器销售56591台,同比增长1.3倍;文化用品类同比增长23%;金银珠宝类持续热销,同比增长47.1%。
3.一季度全省CPI突破年度控制目标。
一季度全省CPI同比上涨4.8%,突破了全年控制在4%以内的目标。
其中,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1.1%,拉动总指数上涨3.3个百分点,影响度为68.8%,成为拉动CPI上扬的首要因素。
我省粮食价格已连续27个月保持持续上涨态势,1—3月平均上涨12.9%。
居住类价格上涨成为推动CPI上扬的第二大因素,一季度居住类价格上涨7.8%,拉动总指数上涨 1.5个百分点。
2011河北统计公报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11795人,比上年增长4.1%;在学研究生34085人,增长8.4%;毕业生11464人,增长45.6%。
普通高等学校112所,招生35.9万人,增长6.0%;在校学生114.9万人,增长4.0%;毕业生31.1万人,增长4.7%。
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121.5万人,普通中学在校生338.4万人,小学在校生541.1万人。
幼儿园在园幼儿183.5万人。
表7 2011年各类学校招生、在校生和毕业生情况全年研究与发展(R&D)经费支出187.0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占全省生产总值的0.77%,同比提高0.01个百分点。
年末从事科技活动人员20万人,增长7.5%。
建设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04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3家、重点实验室84家。
全年组织滚动实施的国家和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84项,在建国家重大专项和示范工程项目51项,新增国家重大专项和示范工程项目19项。
全年共登记省级以上科技成果3131项,其中国际领先的60项,国际先进的516项,国内领先的2145项,国内先进的410项。
全年专利申请量17595件,授权量11073件,分别比上年增长43%和10%。
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4403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26.7亿元,增长38.4%。
年末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82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75.2万台(件)。
全年制定、修订省级标准206项。
全省共有天气雷达观测站点5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14个,有地震台站28个,地震遥测台网2个。
测绘部门审核地图41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年末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23个,文化馆178个,公共图书馆166个,博物馆68个。
广播电台12座,中、短波转播发射台31座,调频转播台153座;电视台12座,广播电视台139座,电视转播台251座。
有线电视用户717.2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456.6万户。
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9.33%,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9.26%。
石家庄统计年鉴2011年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985505 10987318 17070495
534337 10282978 16150821
534337 10282978 10770827 5379994
注:*三次产业小计不包含农村个人投资。
计量单位:万元 2075182
农村个人 536648
451168 704340 919674
3-1 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010年) 一、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指标名称 全社会固定 资产投资 合计 投资总额 1.按经济类型分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私营个体经济 股份合作 联营经济 股份制经济 外商投资 港澳台投资 其他 2.按构成分 建筑工程 安装工程 设备工器具购置 其他费用 3.本年新增固定资产 4.按资金来源分 资金来源合计 上年末结余资金 本年资金来源小计 国家预算内资金 国内贷款 债券 利用外资 # 外商直接投资 自筹资金 其他资金来源 5.按三次产业分 * 三次产业小计 29043318 26968136 21588142 5379994 40322539 1489955 38832584 1356634 2727376 4885 60242 3900 30413266 4270181 37654334 1465502 36188832 1343658 2680809 4885 59832 3900 28029335 4070313 25697451 498255 25199196 1343658 1907646 4885 34832 3900 20372285 1535890 7657050 2534423 25000 773163 11956883 967247 10989636 15014373 2418666 7338073 4272206 21628130 13966604 2227659 6807555 3966318 19093807 10302881 1878544 6691496 2715221 16163405 3663723 349115 116059 1251097 2930402 5323175 4598412 11243023 121333 22601 6350731 328272 157550 1434869 5323175 3545371 9948983 121333 10869 6303137 328272 157550 1229446 5373549 3612966 6877314 121333 10869 4637493 91854 127223 1054936 1665644 236418 30327 174510 147688 53738 3071669 29579966 26968136 建设项目投资 21588142 房地产开发 5379994
2011年中国城市GDP前百名排行榜
]2011年中国城市GDP前百名排行榜(2014-05-01 09:58:43)转载▼标签:转载原文地址:2011年中国城市GDP前百名排行榜作者:雪卷风升1、上海市19196亿元增长8.0% (沪)2、北京市16000亿元增长8.0% (京)3、广州市12380亿元增长11.0% (广东1)4、天津市11191亿元增长16.5% (津)5、深圳市11000亿元增长10.0% (广东2)6、苏州市10500亿元增长12.0% (江苏1)7、重庆市10011亿元增长16.7% (渝)8、杭州市7000亿元增长10.0% (浙江1)9、无锡市6900亿元增长11.5% (江苏2)10、成都市6800亿元增长15.0% (四川1)11、佛山市6613亿元增长12.0% (广东3)12、青岛市6600亿元增长--.-% (山东1)13、武汉市6500亿元增长12.0% (湖北1)14、南京市6140亿元增长12.0% (江苏3)15、大连市6100亿元增长14.0% (辽宁1)16、宁波市6000亿元增长10.0% (浙江2)17、沈阳市5950亿元增长12.6% (辽宁2)18、长沙市5600亿元增长14.0% (湖南1)19、唐山市5400亿元增长11.3% (河北1)20、烟台市4900亿元增长12.5% (山东2)21、郑州市4900亿元增长13.0% (河南1)22、东莞市4735亿元增长11.1% (广东4)23、济南市4400亿元增长10.5% (山东3)24、泉州市4270亿元增长13.5% (福建1)25、南通市4100亿元增长12.0% (江苏4)26、长春市4040亿元增长15.2% (吉林1)27、哈尔滨市4000亿元增长12.5% (黑龙江1)28、石家庄市4000亿元增长12.0% (河北2)29、西安市3800亿元增长14.9% (陕西1)30、大庆市3737亿元增长12.0% (黑龙江2)31、福州市3705亿元增长13.0% (福建2)32、潍坊市3691亿元增长11.2% (山东4)33、常州市3650亿元增长12.0% (江苏5)34、徐州市3600亿元增长13.0% (江苏6)35、合肥市3600亿元增长16.0% (安徽1)36、温州市3337亿元增长9.5% (浙江3)37、淄博市3280亿元增长12.0% (山东5)38、绍兴市3200亿元增长--.-% (浙江4)39、鄂尔多斯3000亿元增长--.-% (内蒙古1)40、包头市2900亿元增长15.6% (内蒙古2)41、济宁市2820亿元增长11.0% (山东6)42、台州市2815亿元增长8.6% (浙江5)43、邯郸市2800亿元增长--.-% (河北3)44、盐城市2760亿元增长13.0% (江苏7)45、东营市2757亿元增长12.8% (山东7)46、洛阳市2723亿元增长12.8% (河南2)47、临沂市2700亿元增长12.0% (山东8)48、扬州市2630亿元增长12.0%(江苏8)49、南昌市2610亿元增长13.0% (江西1)50、嘉兴市2610亿元增长11.0% (浙江6)51 沧州2600 河北452 嘉兴2590 浙江653 鞍山2530 辽宁354 厦门2527 福建355 昆明2500 云南156 金华2494 浙江757 保定2420 河北558 泰州2400 江苏959 泰安2350 山东960 威海2340 山东1061 镇江2300 江苏1062 吉林2278 吉林263 南阳2200 河南364 南宁2190 广西165 中山2180 广东566 呼和浩特2177 内蒙古367 宜昌2140 湖北268 襄阳2132 湖北369 惠州2060 广东670 太原2050 山西171 德州1950 山东1172 岳阳1900 湖南273 滨州1870 山东1274 茂名1780 广东775 漳州1768 福建476 江门1760 广东877 聊城1750 山东1378 枣庄1720 山东1479 衡阳1700 湖南380 乌鲁木齐1696 新疆181 常德1691 湖南482 廊坊1680 河北683 淮安1668 江苏1184 芜湖1658 安徽285 湛江1650 广东986 平顶山1566 河南487 株洲1564 湖南588 安阳1560 河南589 许昌1550 河南690 柳州1543 广西291 辽源1526 吉林392 湖州1521 浙江893 焦作1520 河南794 邢台1520 河北795 通辽1459 内蒙古496 新乡1450 河南897 商丘1450 河南998 汕头1425 广东1099 周口1417 河南10100珠海1403 广东11注:此表来源于网络,前一百位城市2011年GDP 的增长率是指与同城的2010年的GDP 相比。
2011年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发文时间:2012-05-11冀人社发[2012]22号2011年,全省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牢固树立“忠诚服务、规范效能”的工作理念,全面加大就业工作力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和谐劳动关系,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各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劳动就业年末全省就业人员3962.4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7.28万人。
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1439.63万人,占全省就业人员的36.33%;第二产业1319.83万人,占33.31%;第三产业1202.96万人,占30.36%。
年末城镇就业人员1117.79万人,比上年末净增加74.54万人。
其中,城镇单位就业人员555.4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5.84万人;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394.5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8.29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1.14万人,有27.78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0.01万人。
年内全省有792户零就业家庭实现每户至少一人就业,零就业家庭数保持动态为零。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35.9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5%。
年末全省共有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2737所,其中公共职业介绍机构2029所,公共人才服务机构139所。
全年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介绍成功77.22万人次。
年末全省共有技工学校168所,在校学生14.9万人,全年技工学校面向社会开展培训15.5万人次。
年末全省共有就业训练中心301所,全年有9.82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参加了再就业培训,5.17万人参加了创业培训,全省有1.45万名农村劳动力享受了阳光工程政策补贴。
年末全省共有职业技能鉴定机构300所,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3160名。
石家庄2010统计公报
石家庄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时间:2011年04月14日石家庄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石家庄调查队2011年3月20日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为核心,以“三年大变样”工作为重点,着力于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全力以赴抓推进、抓落实,全年经济运行呈现出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401.0亿元,比上年增长12.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0.0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1653.8亿元,增长13.1%;第三产业增加值1377.2亿元,增长13.1%。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0.9:48.6:40.5。
物价总水平呈上涨态势。
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3.0%,其中食品价格上涨5.4%。
全年全市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8.0%,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10.7%。
各类价格指数(以上年同期为100)如下: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947.8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占全市GDP的比重为57.3%;民营经济上缴税金176.8亿元,占全市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为45.6%。
二、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增长。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51.6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其中农业产值358.8亿元,增长1.4%,畜牧业产值259.7亿元,增长5.0%。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69.6亿元,比上年增长2.7%。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7.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7万公顷,增长2.2%;粮食总产量507.9万吨,增长2.0%。
因受雪灾、春季气温低等不良气候条件的影响,夏粮总产235.6万吨,下降5.1%;秋粮总产272.4万吨,增长9.0%。
石家庄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石家庄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时间:2011年04月14日石家庄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石家庄调查队2011年3月20日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为核心,以“三年大变样”工作为重点,着力于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全力以赴抓推进、抓落实,全年经济运行呈现出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401.0亿元,比上年增长12.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0.0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1653.8亿元,增长13.1%;第三产业增加值1377.2亿元,增长13.1%。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0.9:48.6:40.5。
物价总水平呈上涨态势。
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3.0%,其中食品价格上涨5.4%。
全年全市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8.0%,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10.7%。
各类价格指数(以上年同期为100)如下: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947.8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占全市GDP的比重为57.3%;民营经济上缴税金176.8亿元,占全市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为45.6%。
二、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增长。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51.6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其中农业产值358.8亿元,增长1.4%,畜牧业产值259.7亿元,增长5.0%。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69.6亿元,比上年增长2.7%。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7.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7万公顷,增长2.2%;粮食总产量507.9万吨,增长2.0%。
因受雪灾、春季气温低等不良气候条件的影响,夏粮总产235.6万吨,下降5.1%;秋粮总产272.4万吨,增长9.0%。
2011年河北省统计公报
河北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河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北调查总队(2012年2月23日)2011年,全省各族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认真落实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积极有效应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形势,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全省生产总值实现24228.2亿元,比上年增长11.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05.7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3098.1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8224.4亿元,增长10.5%。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4.1%,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3.9%。
图1 2006-2011年全省生产总值及增速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7%,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2.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7.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10.9%;农产品生产价格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分别上涨10.9%和12.6%。
图2 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月度同比)表1 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及涨跌幅度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5%,比上年回落0.11个百分点。
全部财政收入3020.1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737.4亿元,增长30.4%。
税收收入1348.1亿元,增长25.5%。
财政支出3509.6亿元,增长24.4%。
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5276.0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3.1%,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
实缴税金1978.3亿元,增长29.7%,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为65.5%;完成出口238.3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值的83.4%;就业人员1876.1万人,增长7.2%。
二、农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28.6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06%;总产量3172.6万吨,增长6.6%。
2011年河北省国民经济形势新闻发布稿
2011年河北省国民经济形势新闻发布稿2011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着力“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惠民生”,积极有效应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形势,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总体运行态势良好,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实现2422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05.7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3098.1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8224.4亿元,增长10.5%。
一、农业生产形势良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
积极应对严重干旱等因素影响,有效实施田间技术服务和抗旱促春管措施,大规模开展粮棉油高产创建,粮食生产连续八年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突破600亿斤,达634.5亿斤(3172.6万吨),比上年增长6.6%。
畜牧业生产恢复性增长。
猪牛羊禽肉产量404.0万吨,其中猪肉产量246.6万吨,生猪存栏1885.2万头;禽蛋产量339.8万吨;牛奶产量458.9万吨。
林业和渔业生产平稳发展。
水产品产量106.7万吨,增长0.4%;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8.6万公顷,完成全年计划目标的102.1%。
二、工业生产平稳较快增长,企业效益继续提高。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0509.4亿元,比上年增长16.1%。
从登记注册类型观察,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7.8%,集体企业增长4.2%,股份制企业增长16.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2.8%。
从轻重工业观察,重工业增长16.0%,轻工业增长16.4%。
从行业观察,38个行业大类中有36个行业实现同比增长,17个行业增长20%以上。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4.9%,比全省工业快8.8个百分点。
工业产销衔接较好,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7.9%,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
1—11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1955.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6%。
xxxx年石家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
石家庄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石家庄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石家庄调查队2012年3 月16 日2011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转型升级、跨越赶超两大任务,深入实施中东西三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着力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082.6亿元,比上年增长12.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4.9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2031.9亿元,增长13.6%;第三产业增加值1635.8亿元,增长12.1%。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0.1:49.8:40.1。
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5.7%,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0.0%。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7.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10.4%。
2011年各类价格指数(以上年同期为100)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1%,比上年回落0.01个百分点。
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698.5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6.1%;实缴税金303.3亿元,增长29.6%,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为62.0%。
二、农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7.0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3万公顷,下降0.4%;粮食总产量531.7万吨,增长4.7%。
其中夏粮总产252.9万吨,增长7.4%;秋粮总产278.8万吨,增长2.4%。
2011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畜牧业、蔬菜、果品三大优势产业产值达到533.0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73.3%,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3.0%,提高1.7个百分点。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石家庄市2011年度依法行政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石家庄市2011年度依法行政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2.23•【字号】石政办函[2011]14号•【施行日期】2011.02.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石家庄市2011年度依法行政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石政办函〔2011〕1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现将《石家庄市2011年度依法行政工作安排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二○一一年二月二十三日石家庄市2011年度依法行政工作安排意见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贯彻国家和省依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的关键之年。
全市依法行政工作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七届六次全会和市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按照国家和省依法行政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以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意见》为主线,以增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制度建设质量、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保障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为着力点,改进作风、真抓实干,为我市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加快建设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省会城市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高度重视,进一步提高各级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1全面贯彻《意见》精神。
各级各部门要把学习贯彻《意见》和国家、省依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作为全年依法行政工作的重要任务,采取座谈会、研讨会和专题讲座等形式广泛开展学习宣传活动;同时,要全面总结和认真分析本地、本部门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现状,找准薄弱环节,抓住突出问题,结合实际制定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依法行政的工作规划。
2深入开展学法活动。
进一步加强政府常务会学法制度和专题法制讲座制度的落实。
一是坚持会前学法,各级各部门召开的常务会议和领导办公会议要有学法安排;二是专题讲座,县(市)、区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至少要组织2次专题法制讲座;三是专门学习,公务员培训机构要适时举办依法行政专题培训班,要把依法行政知识纳入各类公务员培训的教学内容。
石家庄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石家庄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正文:---------------------------------------------------------------------------------------------------------------------------------------------------- 石家庄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石家庄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石家庄调查队2013年3月12日)2012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建设幸福石家庄”的奋斗目标,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大力实施中东西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惠民生,国民经济保持了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运行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4500.2亿元,比上年增长10.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452.2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240.7亿元,增长12.0%;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807.3亿元,增长10.0%。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0.0:49.8:40.2。
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2.8%,其中食品价格上涨3.4%。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比上年下降1.2%,购进价格指数比上年下降0.6%。
2012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指标指数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2.8#食品103.4烟酒104.0衣着103.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103.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102.4交通和通信100.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02.1居住103.1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6%,比上年回落0.05个百分点。
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007.9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6.8%,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河北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精选)
河北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河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北调查总队(2012年2月23日)2011年,全省各族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认真落实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积极有效应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形势,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全省生产总值实现24228.2亿元,比上年增长11.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05.7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3098.1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8224.4亿元,增长10.5%。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4.1%,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3.9%。
图1:2006~2011年全省生产总值及增速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7%,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2.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7.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10.9%;农产品生产价格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分别上涨10.9%和12.6%。
图2: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月度同比)表1: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及涨跌幅度指标指数比上年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5.7 5.7食品112.2 12.2烟酒103.3 3.3衣着101.2 1.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101.8 1.8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103.0 3.0交通和通信100.2 0.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00.5 0.5居住106.9 6.9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5%,比上年回落0.11个百分点。
全部财政收入3020.1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737.4亿元,增长30.4%。
税收收入1348.1亿元,增长25.5%。
财政支出3509.6亿元,增长24.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家庄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石家庄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石家庄调查队2012年 3 月 16 日2011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转型升级、跨越赶超两大任务,深入实施中东西三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着力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082.6亿元,比上年增长12.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4.9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2031.9亿元,增长13.6%;第三产业增加值1635.8亿元,增长12.1%。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0.1:49.8:40.1。
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5.7%,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0.0%。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7.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10.4%。
2011年各类价格指数(以上年同期为100)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698.5亿元,比上年增长 13.9%,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6.1%;实缴税金303.3亿元,增长29.6%,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为62.0%。
二、农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7.0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3万公顷,下降0.4%;粮食总产量531.7万吨,增长4.7%。
其中夏粮总产252.9万吨,增长7.4%;秋粮总产278.8万吨,增长2.4%。
2011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比重为73.3%,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3.0%,提高1.7个百分点。
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1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8万公顷。
农业机械总动力1977.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9%。
实际机耕面积48.4万公顷,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达47.9%;当年机械播种面积66.9万公顷,占66.2%,提高1.1个百分点;机械收获面积48.9万公顷,占48.4%,提高2.5个百分点。
农村用电量74.7亿千瓦小时,增长4.8%。
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67个,实现工业增加值1746.3亿元,比上年增长16.2%。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4.9%,集体企业增长21.2%,股份制企业增长15.5%,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增长13.0%;轻工业增长15.8%,重工业增长16.5%。
分行业看,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274.9亿元,比上年增长20.8%;建材工业增长19.0%;食品工业增长17.5%;钢铁工业增长16.1%;纺织服装业增长14.1%;石化工业增长13.2%;医药工业增长10.2%。
六大高耗能行业增长13.5%,低于全市规上工业增速2.7个百分点。
2011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年末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252个,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25.0亿元,比上年增长31.1%,其中建筑工程产值656.2亿元,增长27.9%。
四、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06.6亿元,比上年增长28.5%,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027.0亿元,比上年增长26.0%。
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投资57.7亿元,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投资1081.9亿元,增长22.0%,其中工业投资1067.9亿元,增长21.9%;第三产业投资1887.4亿元,增长31.8%。
五、国内贸易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663.0亿元,比上年增长18.0%。
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301.7亿元,增长18.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完成361.3亿元,增长15.6%。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比上年增长42.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6.0%;日用品类增长28.3%;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增长29.5%;中西药品类增长43.0%;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9.4%;汽车类增长11.1%。
六、对外开放和旅游据石家庄海关统计,全年进出口总值实现141.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7%。
其中进口总值实现70.9亿美元,增长33.7%;出口总值实现70.8亿美元,增长22.3%。
在出口中,私营企业出口4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2%,占出口总值的比重为59.6%;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2.9亿美元,下降7.6%;国有企业出口13.1亿美元,增长42.3%。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完成8.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1%,其中外商直接投资3.7亿美元,增长50.4%。
年内新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9个,新增合同总金额8.7亿美元,增长36.3%;合同外资额4.7亿美元,增长95.7%。
全年接待国际游客13.6万人次,旅游创汇收入4942.6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9%和12.7%;接待国内游客3247万人次,旅游收入197.4亿元,分别增长38.1%和52.6%。
全年旅游总收入200.6亿元,增长51.7%。
七、财政、金融全年全部财政收入489.0亿元,比上年增长26.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21.2亿元,增长35.2%。
全市一般预算支出393.2亿元,增长28.9%,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2.1亿元,增长18.6%;公共安全支出25.3亿元,增长16.3%;教育支出84.9亿元,增长21.3%;科学技术支出6.0亿元,增长34.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9.0亿元,增长25.7%;医疗卫生支出38.1亿元,增长38.2%;节能环保支出10.7亿元,增长23.6%;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1.9亿元,增长38.0%;农林水事务支出31.6亿元,增长28.3%。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715.3亿元,比年初增加637.8亿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3243.6亿元,比年初增加332.0亿元。
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659.8亿元,比年初增加405.9亿元。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全年取得科技成果271项,其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43项。
全年申请专利4035项,授权2487项,分别比上年增长22.1%和8.2%。
全市普通中学427所,招生16.1万人,在校生49.7万人,毕业生18.0万人;中等职业学校163所,招生8.1万人,在校生24.7万人,毕业生8.0万人;小学1642所,招生13.1万人,在校生70.1万人,毕业生9.9万人。
全市幼儿园823所,在园人数20.7万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年末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8个,艺术表演场所16个,文化馆24个,公共图书馆25个。
有线电视用户103.5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85.2万户。
广播综合覆盖率99.4%,电视综合覆盖率99.4%。
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含诊所)6458个,其中医院17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25个,妇幼保健院(所、站)2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08个,村卫生室4031个。
卫生机构实有床位40811张,其中医院拥有床位30893张。
全市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1万人,其中执业医师1.9万人,注册护士1.7万人。
全年我市选手在省级以上比赛中共获金牌185枚,银牌157枚,铜牌124枚。
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城市公共汽车营运线路达184条,比上年增加18条;营运车辆3489辆,比上年增加329辆;年客运总量58556万人次,比上年增加7290万人次。
全年市区优良天气达320天。
年末全市有环境监测站18个,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027.9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46万人。
出生人口13.16万人,出生率为12.8‰;死亡人口6.51万人,死亡率为6.13‰;自然增长率为6.67‰,比上年下降0.06个千分点。
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34元,比上年增长12.3%,农民人均纯收入7822元,增长18.9%;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2519元,增长18.5%,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457元,增长37.9%。
城市居民人均建筑面积为29.3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居住面积39.9平方米。
年末全市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62.3万人,比上年增加11.5万人,其中离退休参保人数为38.4万人。
年末全市城镇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247.6万人,比上年增加29.0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参保人数为129.6万人,城镇居民参保人数为118.0万人。
全市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89.8万人,增加0.2万人;工伤保险人数为103.8万人,增加9.7万人;生育保险人数为120.3万人,增加5.2万人。
17个县(市)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604.4万人,参合率达96.8%。
年末全市共有20.8万人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其中城镇5.6万人,农村15.2万人。
注释:1、本公报2011年部分数据为快报数。
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从2011年开始,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起点标准从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
4、从2011年开始,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起点标准从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因此,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绝对数与2010年不可比,但比上年增速是按可比口径计算的。
月度投资统计制度将统计范围从城镇扩大到城镇和农村企事业组织,并定义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
5、国家统计局从2011年1月开始实施新的工业生产者价格统计调查制度方法。
“工业品价格统计”改称为“工业生产者价格统计”,相应地将“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分别改称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