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发散思维训练三法
作文中的发散思维
![作文中的发散思维](https://img.taocdn.com/s3/m/ca3f4a2b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44.png)
作文中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方式,是指在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不拘泥于一点或一条线索,而是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从而求得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或衍生出多种不同的结果的思维方式。
就写作而言,发散思维是指在作文的构思过程中,通过思维的发散,从众多的角度中,确定一种话题的切入点,再形成全文构思的过程。
在作文教学中,可以尝试运用以下方法,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鼓励学生凸现个性,大胆创新,写出创新佳作。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作文中的发散思维,仅供参考!一、开放想象训练。
训练学生多写想象类文章,从写作内容的构思入手,让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从而打开发散桎梏。
写想象类文章,学生必须开动脑筋,大胆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置身于过去未来的时空,幻想大胆的情节,构建新奇的主题,从而“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学生在想象中,训练了思维,开发了创造力,从而使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诸如“致三千年后地球人的一封信”“舌战朱熹”“相遇孔子”“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走进唐代的风雨”之类的话题,都可以很好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谈写作内容的构思时说:“在定了题目后,我取了一张纸条摆在面前,抱着那些题目四面八方地想,不拘大小,不拘次序,想得三五个字,就用三五个字的小标题写在纸条上,如此一直想下去,一直记下去,直到当时所能想到的意思都记下来为止。
”这就是自由想象,也即作文构思中的发散思维。
通过自由想像,学生打开了发散思维的桎梏,点燃了智慧的火花,但不能把林林总总的联想和想像都写进作文。
想像训练的目的是写出佳作。
因此,对写作内容的训练,在“广”的基础上还必须做到“精”,即精心确定发散点。
一篇文章,主题是灵魂,选材是关键,只有详写最能表现主题的材料,文章才能获得成功。
所以,发散点就应该确定在这些地方。
只有围绕写作要求驰骋想像,然后精心选择发散的关键所在,才有可能写出精品作文。
作文教学的三种思维模式
![作文教学的三种思维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6f1defdb84254b35eefd3418.png)
马 ” 也采 用 了相 同 的 思 维 方 式 , 他 采 取 的策 略 是 用 己 方 的 下 、 中 、 上 三 类 马 分
别 对 对 方 的 上 、 下 、 中 , 从 而 三 局 两
胜 ,轻 松 胜 出 。这 里 , 田忌 没 有 采 取 常 规 的 思 维 , 而是 注 重 发 散 思 维 ,故 胜 利
开思 路 在 教学中,我尝试结合实际生活 ,
教 学 的 生 动 性 、 趣 味 性 。 例 如 , 设 计游
戏 性 的 问题切 入— —
底 谁是 孩 子 真 正 的 母 亲 ? 官 司 打 到 所 罗 门那 儿 ,所正 的 母 亲 —— 那 个 痛 苦 地 选 择 放 弃 的 母 亲 。 这 ,所 罗 门没 有 采 取 常 规 的思
而 解 :~ 闭眼 , 二 微 笑 ,三 睁 眼 ( 快 按
曾 经 有 一 个 人 养 了一 只 猫 , 这 只 猫 门) 一 直 睁着 不 让 眨眼 ,有 点儿 难 ,那 。 出 入 房 间 时 主 人 都 得 为 它 开 门 , 特 别 不 先 闭眼 再 睁 眼 不就 解 决 了嘛 。 方 便 ,于 是 这 人 灵 机 一 动 , 在 门 下 部 开 在 实 际 作 文 中 , 三 种 思 维 模 式 要 灵 了一 个 小 洞 , 这 是 多 好 的 创 意 啊 !但 后
睛 了 ,而 这 个 问 题 运 用 逆 向 思 维 则 迎 刃
( 考 答 案 : 我 想 我 会 选 择 希 特 异 ” 。 参
勒 。 如 果 嫁 给 他 的 话 ,我 相 信 我 能 感 化 他 , 那 么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战 就 不 会 发 生 了 ,也 不 会 有 那 么 多人 家 破 人 亡 。 ) 2 纵 向 思 维 。 纵 向 思 维 的特 点 是 注 . 重 在 时 间上 的 跨 度 变 化 , 相 当 于 生 活 中 的 “ 昨天 ・ 天 ・ 今 明天 ” 。
浅议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发散思维训练
![浅议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发散思维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558d7012b7360b4c2e3f6480.png)
摘 要: 发 散 性 思 维能 力 的强 弱 决定 着作 文 能 否 立意新 颖 , 感 受独特 , 构思 时能 否浮 想联 翩 , 思 绪如 天 马行 空 。这 种 思 维发 散 活动 建 立在 知 识 与 经验 的积 淀 上 。 是 思维 操 作方 法 系统共 同作 用的 结 果。
关键 词 : 作 文 教 学 发 散 思 维
浅 议 初 中 语 文 作 文 教 学 中 发 散 思 维 训 练
李 洪梅 ( 河 北省 衡 水 市枣 强 县王 钧 中 学 河北 衡水 0 5 31 O 0)
中图 分 类号 : G 6 2 来自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6 7 3 — 5 8 1 1 ( 2 0 1 3 ) 0 3 — 0 1 1 5 一 O 1
发 散 性 思 维 以其 独 特 性 、变 通 性 及 流 畅性 使 学 生 在 作 文 构 的肺 腑 之 言 在 指 导 学 生 通 过分 析 相 同事 物 的 不 同点 时 , 读 散 义《 枕木》 我 思 时 获 得举 一 反 、 由此 及彼 并 不 落 俗 套 的 效 果 。作 文教 学 中发 散 性 思 维 的 训 练 不 但 要 传 授 发 散 方 法 还 应 该 培养 对 发 散 方 法 进 把 指 导 学 生 思 维 发散 的 过 程 分 解 为 二 步 。第 一 步 是 启 发 学 生 找 脚踏实地 默默无 闻 ; 排列 整齐有序 伸延 ; 承 行 检 索 与 提 取 的能 力 作 文教 学 中 发 散 性 思 维 训 练 的 目的 在 于 出 枕 木 所 有 的 特 点 : 让 思 维 能 根 据 需 要 按 一 定 的顺 序 向 各 种 方 向运 动 .在 发 散 过 程 载 重 压 稳 如 泰 山 … …第 二 步是 由这 些 不 同 的 特点 出发 . 寻求 与其 致 的精 神 状 态 : 默 默 无 闻 的 奉 献 精神 ; 团结 协 作 的典 范 , 大无 畏 中 产 生 灵感 . 使 写 作 过 程 中 的 思维 活动 可 驾 驭 与 可 调 控 。 — — 平 凡 中 的伟 大 。一 位 同 学 在 《 拥抱 大地的 巨 从模仿人手 . 指 导 学 生 逐 一 掌 握发 散 思 维 的方 法 。训 练 学 生 精 神 的 化 身 : 通 过 分 析 比 较不 同 事 物 的 相 似 点 发 散 思 维 。我 引 导 学 生 从 学 习 人— — 枕木 》 中写道 : “ 在 我 的眼 中 , 枕 木 仿 佛 慢 慢 地竖 起 , 有 了 眼 赵 丽 宏 的散 文 《 峡谷》 人手。《 峡谷》 的构 思是 在 寻 找 不 同事 物 的 睛 . 有了手 . 它 们 成 人 了 !从 战 争 年 月那 冰冷 的河 中 浮 起 的人 从 挥 着 热 汗 向大 地 掘 油 的 老 一 相 似点 中进 行 的 作 者 捕 捉 住 了 自然 界 的 “ 峡谷”与 “ 社 会 生 桥 到手 拉手 一 起 走 向刑 场 的 烈 士 : 活 — — 文 化 大 革 命— — 我 们 国 家 噩 梦 般 的 大 峡 谷 ” 的共同特点 : 代 工 人 到 今 日擎 着 掘 土 机 巨臂 筑 起 杨 高 路 的 年 轻 一 代 。他 们 走 走 过 了洒 满 全 色 光 辉 的油 田 。在 血 汗浇 铸 难 以逾 越 告诫 人们 必 须 热 爱 生 命 , 热爱生活 。 才 能 像 江 河 冲 出 过 了硝 烟弥 漫 的战 场 .
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0ffa280b03d8ce2f00662379.png)
求 发挥思 维的活 力 , 从正反 、 上下 、 内外 、 后等 多方面 思考 前 问题 . 寻求解 答问题 的答 案 。 它能 散发 出众多新颖 独特 的信 息。如写雪 , 人们 常赞美它 的洁 白无瑕 . 歌颂它 的奉献精 神 ,
但 都这样 写就没有 什 么新意 。如进行 多元思 考 , 向立 意 , 反
认识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 。 ・ 欧 亨利的《 警察与赞美诗》 就是运
用这种方法创作成功 的典型 。如果作文教学能培养学生逆 向 思维方法 , 出来 的文章就有独创性 , 到立 意深刻 的 目的。 写 达 古代 有个 成语 叫“ 开卷 有益 ” 这 在古 人看 来 是完 全正 . 确的, 但在改革 开放 的今天 来看 ,开卷 ” 未必有益 , “ 则 说不定 还会有 害。 教学 中。 在 我引导学生 分析 了古今 “ 开卷 ” 之不 同:
3提要钩玄 法 , . 即抓 住材料 中富于哲理 的关键 语句 . 引
化 。因此 . 非常有 必要 培养学 生纵横 驰骋 多思遐想 的 习惯 。
让其 思绪 在广 阔 的天地 里遨 游 , 出奇 、 、 的境界 。不 写 新 美
申出去 。如 19 年高考作 文提供 的故事 , 92 我们 就可抓住 “ 君
五 、 证 思 维 辩
海外华 人对故 乡的眷恋 。 我们 对生活 的感受 多是零星琐 碎 的 ,根据 主题表达 的 需 要 , 这些感 受做适 当 的迁 移 、 对 剪辑 、 组合 , 这是 写 出内容
丰富 、 主题鲜 明 的作文 的有效方法之一 。
辩证思维 就是要用辩证 的观点来 看 问题 .它是一种 科
同。” 一个 事物从 不 同角 度去观 察时 , 往往 会得 出不 同 的结
谈作文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
![谈作文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6cd91a8d02d276a200292ef3.png)
谈作文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出“重头戏”。
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尺。
多少年来,我们都费尽心机,想方设法,力求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花的时间、精力不算少,但效果却不理想。
为什么我们的作文教学总是事倍功半,吃力不讨好?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把握得不好:重知识轻立意、重语言轻思维。
其带来的结果是:学生虽然写出了似乎合乎题意的文章,但多是套作、仿作或按照写作惯用的“框架”拼凑编造出来的。
众所周知,语言是外壳,思维是核心。
评价一篇文章,不只是看作者的语言运用能力,更重要的是看文章的思想深度及其社会意义。
因此,写作不仅是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而且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我们都力求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那么能力和智力的具体表现是什么?笔者认为,作文能力和智力的核心应该是思维。
学生写作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维能力的高低。
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应该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上下功夫,在审题、立意、选材和结构方面进行创新,使学生的作文从惯常的定势思维中解放出来,以发散思维的方式进行创造性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解放性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发散思维的特点是,抓住一个问题或围绕一个中心,摆脱思维定势的“规矩”,进行无拘无束的联翩思考,广泛地探索与这个问题或这个中心有关的方方面面,开展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思考,把求同思维转变为求异思维,把单向思维拓展为多向思维,进行思维方式的变革和思维内容的求新创造。
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呢?以下,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试从逆向思维和多向思维两个方面谈点感悟和体会:一、逆向思维——求异中出新意逆向思维是发散思维的一种主要方式,其特点是:突破惯常的思维定势,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
辩证法告诉我们,世上万事万物都是一个矛盾对立的统一体,但事实上,人们总是习惯于思考事物的此一面,而忽视事物的彼一面。
初中作文教学发散思维训练刍议
![初中作文教学发散思维训练刍议](https://img.taocdn.com/s3/m/214f02e1102de2bd96058882.png)
发散思维的思维方法如何培养
![发散思维的思维方法如何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bb6cba75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3e.png)
发散思维的思维方法如何培养1、发散思维的一般方法材料发散法以某个物品尽可能多的材料,以其为发散点,设想它的多种用途。
功能发散法从某事物的功能出发,设想出获得该功能的各种可能性。
结构发散法以某事物的结构为发散点,设想出利用该结构的各种可能性。
形态发散法以事物的形态为发散点,设想出利用某种形态的各种可能性。
组合发散法以某事物为发散点,尽可能多地把它与别的事物进行组合成新事物。
方法发散法以某种方法为发散点,设想出利用方法的各种可能性。
因果发散法以某个事物开展的结果为发散点,推测出造成该结果的各种原因,或者由原因推测出可能产生的各种结果。
2、假设推测法假设的问题不管是任意选取的,还是有所限定的,所涉及的都应当是与事实相反的情况,是暂时不可能的或是现实不存在的事物对象和状态。
由假设推测法得出的观念可能大多是不切实际的、荒唐的、不可行的,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些观念在经过转换后,可以成为合理的有用的思想。
3、集体发散思维法发散思维不仅需要用上我们自己的全部大脑,有时候还需要用上我们身边的无限资源,集思广益。
集体发散思维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比方我们常常戏称的诸葛亮会。
在设计方面,我们通常要采用的头脑风暴,每个不管可能性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只要自己能说通了,都可以被大家认同,而且被采纳,最后总结出结论。
这个方法就叫做头脑风暴。
发散思维的三个特征⑴流畅性。
是指能产生大量念头的能力特征。
⑵变通性。
是指改变思维方向的能力特征。
⑶独特性。
是指能够产生不同寻常的新念头的能力特征。
1、流畅性。
个人面对问题情景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
该特征代表心智灵活、思路通达。
对同一问题,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表示思维的流畅性越高。
2、变通性。
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
对同一问题,想出不同类型答案越多者,变通性越高。
3、独创性。
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眼,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方法,具有新奇性。
新课标下高中作文创新思维训练——辩证思维、发散性思维举隅
![新课标下高中作文创新思维训练——辩证思维、发散性思维举隅](https://img.taocdn.com/s3/m/4d32e90131126edb6f1a1068.png)
新课标下高中作文创新思维训练——辩证思维、发散性思维举隅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作文教学如何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水平,越来越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
要突破思维定势、扩展写作空间、开掘写作灵泉,加强思维训练是治本之策。
通过从辩证思维、发散性思维训练两个方面作粗略探讨,旨在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写作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由此可见,新课标着力强调学生习作创造性的表述能力以及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但长期以来,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在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按照自己预先设计好的思维模式和思维轨道去思考问题,只是通过反复操练让学生掌握了完成写作的动作,而没有使学生在写作中加深对生活的认识、对人生的体验,没有点燃他们的感知、想象、情感、志趣的火花,更不用说培养创造性思维了。
创新思维指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的思维,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形式。
创新思维具有独立性、连动性、多样性、跨越性等特征。
作文教学从人出发,其要义就是要抓住思维要素。
要从根本上解决作文的质量,重视创新思维的科学训练是治本之策。
与写作活动密切相关的创新思维形式很多,诸如辩证思维、发散性思维、想象思维、联想思维、直觉思维、抽象思维等。
这里只就辩证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略作以下阐述。
一、辩证思维能力训练辩证思维是运用辩证法来建立判断和推理的思维方法。
辩证思维属于一种高层次的思维方式,它要求用矛盾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来分析问题,从而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养成全面动态看问题的习惯。
运用到写作中可以使学生突破原有的狭隘的思维定势,在写作时找到更佳的写作角度,使文章出现更多的闪光点,从而达到写作水平的质的飞跃。
发散性思维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发散性思维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3cb4b63d43323968011c924b.png)
浅谈发散性思维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关键是要抓好学生思维品质和思维方法的培养。
因为学生作文的过程,就是学生综合运用语文基础知识不断创新的思维过程。
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鼓励学生凸现个性,大胆创新,写出创新佳作。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从生活体验中积累素材新课标要求作文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对于学生来说,生活圈子就是家庭、学校,对于社会知之甚少,对社会的了解也局限于书本。
要让学生写出真实、感人的作文,就必须从真实的生活体验入手,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
如也就是说,我们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培养对生活的感情,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圈子,带领学生多接触自然,认识社会,培养健康的人格。
引导学生关注天下事,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就能开放学生的心扉,让他们在习作中无拘无束、无羁无绊,写出个性鲜明突出、感情自然真挚的习作来。
二、尊重学生个性、写充满个性的作文尊重个性发展,培养创新精神,这是《语文课标》对作文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
培养学生写作文,要说真话,不仅仅是作文的教学需要,也是培养学生良好人格的需要。
生活就是作文的源泉。
只有作文取材于生活,内容来源于生活,我们的学生习作的素材才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犹如涓涓溪水,更加有味道,更富有个性。
有了生活的依靠,文章才会更加真实。
俗语说:“文如其人”见到一篇好的文章,就如同见到了文章的作者,一睹作者的精神风采,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人格的需要。
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对那些不新奇的观点和说法要多鼓励,只要有合理的成份,就要予以肯定。
只有为学生创造一个诉真情、说实感的良好环境氛围,他们在作文时,才敢于去写。
三、开放想象训练,培养学生想象力想象力是人的大脑,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创新写作的三培养四方法
![创新写作的三培养四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642f7e8c8d376eeaeaa3189.png)
创新写作的三培养四方法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至于创新,更是难上加难。
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养成良好的创新写作习惯。
笔者在一线教学中,在近二年的创新写作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三培养”“四方法”,与实验教师同行交流,敬祈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三培养”是指: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培养想象思维能力、培养直觉思维能力。
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进行求异性作文训练发散型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思维方式,是指沿着不同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问题的多个答案的思维方法,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可以摆脱传统习惯的禁锢,突破常规的束缚,闯出新路子,提出新颖独到的创见。
因此,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进行求异性作文训练,乃是培养学生“创新”的主要手段。
怎样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呢?一是运用多向思维,开拓学生思路。
拿到一个作文题,学生往往囿于习惯思维,只能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即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那个方面,以致落入窠臼,步人后尘。
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多角度立论,深入发掘题目的含义,从而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
二是运用逆向思维,鼓励学生“反弹琵琶”,即打破传统的思维程序,把问题作反向思考。
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常常会翻出新意,收到出人意料、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三是运用侧向思维,引导学生的思维避开众人注目的正面,从一般人不注意的侧面进行思考,寻找突破口,解决问题。
例如,阅读《南郭处士》,要求学生自拟题目写一篇读后感。
学生往往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命题为“滥竽充数要不得”、“骗子终将露马脚”、“弄虚作假终害己”等。
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各种角度观察分析,展开发散思维,拓宽命题立意的范围。
展开侧向思维,可以从竽士们对南郭的“冒充内行”不加揭发命题为“要敢于向不良倾向作斗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应当批判”;展开逆向思维,可从批判齐宣王的角度命题为“大锅饭可以休矣”、“选拔人才者戒”“用人制度必须改革”等;也可从替南郭处士辩白的角度命题为“人贵有自知之明”、“南郭先生的羞耻之心”;展开多向思维,还可以命题为“应老老实实做人”、“钻空子之流者戒”等。
积淀素材、扩展思维、创新形式——浅谈作文教学中的“三步法”
![积淀素材、扩展思维、创新形式——浅谈作文教学中的“三步法”](https://img.taocdn.com/s3/m/22ec655dad02de80d4d840b6.png)
高 中语文新课 标 明确 指 出 : “ 写作教 学应着重 培养学 生 的观察能力 、 想象 能力 和表 述能力 , 重 视发展学 生 的思 维 能力 , 发展创造性思维。 鼓励学生 自由地表达 、 有个性地 表达 、 有创意地表达 , 尽量减少对写作 的束缚 , 为学生提供 广 阔的写作空 间。” 但 是 目前学 生作文存 在 主题 单一 、 结构 老套 、 文体呆 板、 语言陈 旧的问题 。笔者从 材料的积累 、 主题 内容 、 语 言 形式 三方 面人 手引导学 生提升 自己的写作 能力 , 简称 “ 三 步法 ” 。 积淀素材一 培养学生材料积累的能力 学 生在写 作 中第一 道挡路 虎就是无 话可说 ,无法 下 笔。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就是没有在平时积累尽可 能多的 生 活经验 和知识 。 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就要 重视 学生 写 作 素材 的积 累。 如何让 学生积累尽 可能多的材料 呢? 笔者在教学过程 中采用 “ 论谈” 的形式 。 论谈式材料 积累教学法 的流程 图 : 定 专 题 ——每 位 学 生 自 己 收 集 材 料 ——小 组 交 流—— 成果 展示 会 ( 一) 定专题 “ 论谈” 是指 把 自己分 析的事理说 出来 。 当然要 有一 定
为学生写作提供了更自由更广泛的的参照物这一参照物就是我们平时要学生积累什么样的空间学生也可以扬长避短选择最适合于自己表达的文写作素材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无目的看书防止学1 4年第 2 期
积淀素材 、 扩展思维 、 创新形式
— —
浅谈作 文教 学 中的“ 三步 法”
三、 创新形式一 如何培养形式 的创新 现在 的作 文淡化 了文体 的要求 ,放 宽了文体限制 , 可 以利用不同的文体 。为学生写作提供 了更 自由, 更广 泛的 空间 , 学生也可 以扬长避 短 , 选择最适 合于 自己表达 的文 体。其中 , 语言可 以多变 , 文体可以多元 , 结构可 以多样。 ( 一) 、 如何打造文体结构形式创新 首先 , 了解各种文体 的特点 。 其次 , 先通后变 , 在掌握各种文 体的基础 , 加 以变通适 合 自我情感的表达 , 从而达到文体形式 的新颖 。 最后 , 转变思维 , 大胆地运用适合 自己的文体 。 通过这三步 的训练 : 学生能够在掌握对各种 文体 知识 的基础上 , 对 自己选 择的文体加 以创新 。改 变结构形式单 学生也能大胆想 象 、 联想 , 用平时人们熟悉 却很少 运用 的独特的结构来安排文章 。学生学 活了 , 学灵 了 , 多角度 , 多层次去选择不同的文体结构形式。 ( 二) 如何打造语言形式创新 多看书 , 学 习别 人是如何写 出个性化 的语言。学习文 人是如何运 用语 言来表达 自己的情感 。当然我们反 对鹦 鹉学舌 , 毫无 目的地 跟从 别人 后面 , 人云 亦云 , 而是依 靠 对别人 的语 言如 同 出于我 之 口的妙用 。培 养学生 的观察 能力 , 生活是 多姿 多彩 , 只要我 们用 心观察 , 有 意识地 积 累, 不 断去丰 富 自己的词 汇 , 加 强学 生组 织语 言 的能 力 , 运用生 动 、 准确 、 富有 表现 力的语言 , 使 文章记叙 生动 , 描 写细致 、 贴切 。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https://img.taocdn.com/s3/m/d351926f0b1c59eef8c7b48c.png)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摘要:古人说:“凡作文发意,第一凡来者,陈言也,扫去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第三番来者,精意也,方可用之。
”意思是说文章要讲究立意,内容要讲究新颖。
所谓这些就是要求有新的观点、新的见解、新的思考角度,不能人云亦云。
这就要求学生在行文中要有敏捷的思维和丰富的联想。
这样一来才有可能写出耐人寻味的文章,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关键词:创新;发散;联想;兴趣发散性思维以其独特性、变通性及流畅性使学生在作文构思时获得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并不落俗套的效果。
一、让学生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当今好些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由于所处环境与城市截然不同,让他们进行丰富的联想必然会有一定的难度。
俗话说“见多识广”,见得多就能够想象的多,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就应该借助已有的信息和已有的物象来开发学生的思维,或者用已学过的课文中的典型事例来启发他们。
例如:《庖丁解牛》中梁惠王听了庖丁一席话,悟出了养生之道。
养生与解牛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但梁惠王却找到了两者之间的联系,这就是联想的结果。
其道理浅显、具体生动,使文章具有趣味性和说服力。
为此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写一些常见的事物来展开联想,叙心中之情。
如宁夏一考生的满分作文《我是草,我有价值》构思奇特,利用比喻手法,把自己比作一棵小草,特殊的位置有着特殊的价值,从王昭君写到岳飞,一代又一代的英雄人物,从中可以看出小草的价值——见证历史。
文章的题记更能发人深思,利用对偶句抒发作者心中的有志之言,文章结构严谨,富有创新思维。
学习小作者发散思维的方法,可使学生思路活泼、浮想联翩。
在一次作文课中我组织学生说一些自己最熟知的事物,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说鸟,有的说草,有的说天上的月亮……趁此我让学生联想一下有关写花鸟的诗句,很快便听到杜甫笔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
其实面对人世沧桑,花不会哭泣,鸟也不会惊心,流泪惊心的都是人,这里面融入的是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学生应通过对景物的联想来烘托人的内心情感世界。
训练学生作文发散思维的有效方法
![训练学生作文发散思维的有效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8998acdaa00b52acfc7ca65.png)
一
、
审 题 立 意 多 向性
当前 ,无论 平 时练习 或 中高考 ,多 以话题 作 文形 式 出现 。
这 种 作 文 形 式 给 了学 生 以 自由 发 挥 的 空 间 。 “ 意 自定 ” 已 成 立
一
种 原 则 。所 以 ,学 生 可 根 据 题 目中所 给 材 料 ,多 角 度 立 意 。 例 如 , 19 9 9年 全 国高 考 卷 作 文题 ,开 启 了 话 题 作 文 的先 端 ,
的立 我 所任教班级 的学生 ,接受 发散思 维训练~ 段时间后 ,便能
逐步看 到一篇篇题 材新颖 、鲜活 的有看 头的文章 ,且许多学 生参
刊 》等 。再 后 读 《 名人 传 记 》 、 古典小说 、 《 杂文选 刊 》等 。因
为 这 些 书 价 格 不很 贵 ,篇 幅不 长 ,内容 贴近 生 活 ,文笔优 美 , 适 合 学 生 购 买 、阅读 。特 别 是 《 名人 传记 》这 本 书 ,最值 得学
食 资助贫 困生及华 农大 的学 生小李 和同学们 捐助 希望小 学得 回
报 之事 。训 练学生 时 ,可 以引导他们 从整体 中心 立意 ,也可赞
扬 丛 飞 以德 报 怨 的 开 阔 心 胸 , 还 可 批 判 某 些 人 狭 隘 的 “ 子 ” 面
观 ,也还 可以赞扬 小姑娘 助人不在 付出 多少 ,而 在于尽 我所 能
迟迟难 下笔 ;无语呆坐 , “ 非暴 力”不 合作 ;即使有 勉强成 文
者 ,其文不是 思路混乱 ,就是 口水话连 篇 ;不 是千篇 一律 ,就 是空话 满纸 ;要么无病 呻吟 ,要 么故作 深沉 等等 。面对学生 作 文 的这 种种无效 现象 ,作为 主导 者的教 师 ,如不 采取 有效 的方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https://img.taocdn.com/s3/m/8eaeeaf7f705cc1755270982.png)
教育 学 科
21年第9 O1 期
当我 们 面 对 达 尔 文 那 白苍 苍 的 胡 子 时 , l你 想 到 了什 么 ? 想 到 了 ;进 化 论 , 想到 了万 世 留
名 。 你 有 没 有 想 到 他 那 种 神 学束 缚 、 冲 出 中破 条 条 框 框 的 变 异精 神 ? 他 学过 神 学 ,而且 成 绩 不错 ,如 果他 没 有 变异精 神 ,而是像 别人
学科教 育
毋庸 置 疑 ,议 论文 是 学生 经 常 运 的一种 文 体 。但 无论 是 平 日练 笔 ,还 是 考试 写 作 , 都 存 在一 个 明显 的 不足 :对 论 点 的分析 ,仅停 留在感 性 的表 层 ,难 以深入 下 去 。具 体表 现 在 对 论据 的 使用 上 ,常 常 是只 举 例 不论 证 ,或 论述 不 到位 ,给人 一种 肤 浅 的感 觉 ,甚 至有 偏 离 主 题 之嫌 。如何 使用 论 据 ,增 强文 章 的可 信度 和 说服 力 ?下面 笔 者 就论 据 的使用 方法 谈 一下 自己粗浅 的看 法 。 点 繁结 合式 所 谓 点繁 结合 式 , 即 点例 与繁 例 结合 运用 的方法 。点例 是 有 代 表性 的、叙 述 简略 、 篇幅 较 短 、 以成 组 形式 出现 的论据 。繁 例 是 具有 典 型性 的 、叙 述较 为 详尽 、 篇幅 较 长 的论据 。繁例 典 型 , 点 例丰 富 、 富有 感染 力 , 点例 与繁 例 巧妙 结合 使用 ,必 将充 实 作 文 内容 ,增 强说 理力 度 。 例 如 ,高考 优秀 作文 《 航— —扬 起 人文 素养 之帆 》 : 远 从 古 到今 .无 数 仁人 志 士都 把人 文 素 养 当成是 自己最 富足 的 行 囊 。庄 子成 就 《 遥 游 》 ,是 因他 内心 旷达 ;范文 正喊 出 “ 逍 先 天 下之 忧 而优 ,后 天 下之 乐而 乐” ,是 因他 仁 义 爱 民 ;李时珍 踏
浅议作文教学中的“发散性”思维训练概要
![浅议作文教学中的“发散性”思维训练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a759ab2790c69ec3d4bb7503.png)
浅议作文教学中的“发散性”思维训练“发散性”思维是指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
它不拘泥于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也不局限于人们既定的理解,其主要特点是求异。
“发散性”思维是客观事物复杂性的反应。
客观事物的复杂性、构成事物客观因素的多样性以及事物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决定了我们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多种多样的思维方向和思维方法。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事实表明,这种思维方式为我们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筛选出最佳的方案和实现最优创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一般来说,发散性思维开始时往往在常识范围内进行思考,从常规方向进行探索,通过不断的“发散”和反复的“变通”而产生出更多更好的新异性的成分。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呢?一、发散机制即在解决一个问题前要尽量发散出多种设想、多种方案、多种方法,以便多中选好、好中选优。
要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关键的一点就是要鼓励学生思维要自由奔放,要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要尽量扩展自己的思路。
这样,头脑灵活了,思路拓宽了,自然就为创造思维准备了条件。
在发散性思维训练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一个中心尽可能广泛地、接连不断地“发散”开去,像树枝那样一圈一圈不停发散开去。
这样围绕中心一轮一轮地“发散”,学生思路闭塞的弊病自然就会有效地克服了。
如写《苦与乐》可以这样做全?现在日子好过了,要不要提倡“艰苦奋斗”?生活中“苦”和“乐”的辩证法是什么?怎样理解“自找苦吃”“自寻苦恼”“苦尽甘来”?等等。
这样围绕一个中心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面面观”,学生就会有话有事可写了。
他们写作的思维自然就扩展开了。
二、换元机制事物和问题往往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这就是所谓的“发散性”。
如果变换其中某个因素,即“换元”,就有可能出现新方案、新设想、新办法,促成事物的新发展。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换元机制,就是要引导他们能根据变化了的因素作出正确的反映,能据此修改原先提出的方案和做法并提出适合当前情况的新方案和新方法。
发散思维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发散思维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016d789b9d528ea81c7796f.png)
发散思维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作者:刘小利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3年第07期多年来,语文同仁在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真可谓百花齐放。
经过多年的尝试,我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培养和训练,也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我的做法有以下三个方面,愿与同仁商榷。
一.把握作文材料,调动发散思维作文课上,我坚持列出一些作文题目,对学生进行命题、立意、列提纲训练。
即:先让学生围绕命题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立意,然后将每个立意下的提纲列出来。
最后让学生将自己的立意和提纲拿到全班进行交流、讨论,比较立意、提纲的优劣。
这样做的好处是:个体发散思维便于群体思维的比较、鉴别,群体思维的优劣比较也进一步丰富、完善了个体发散思维。
在具体操作上,我先从小处着手,培养和训练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发散思维。
比如对蚕的认识:“作茧自缚”是说其自私的一面;“春蚕到死丝方尽”是赞其无私奉献。
再如对“东施效颦”这则故事的理解:大多数学生从批评东施不顾自身实际情况,盲目地仿效别人这一角度进行立意;但也有的同学批评西施无病呻吟;有的批评西施不顾影响,不负责任地诱导别人做错事;有的赞扬西施是榜样、是楷模……这样,既增大了作文课堂教学的密度和容量,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通过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运用横向、纵向、侧向、反向等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思维方式,从外到内,由此及彼地发散开去,促成了学生思维的飞跃,构思出立意新颖的佳作也水到渠成。
二.立足经典文章,训练发散思维现行语文课本中的许多篇文章都是经专家精心挑选的范文,利用它们做发散思维训练的材料,是明智科学之举,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能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比如指导学生阅读《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他们都认为:南郭先生不懂装懂,“混”是没有前途的。
但我从发散思维的角度,启发学生发表了好多新的观点:有的学生从齐宣王“只听其言,不观其行”,批评了官僚主义作风;有的学生从齐泯王喜欢听独奏,谈到打破“铁饭碗”,实行“竞争上岗”是杜绝“混”的好方法……这样做是学生充分利用发散思维、借助想象的桥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或侧面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对课文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认识。
发散学生思维模式 构筑新颖快乐写作
![发散学生思维模式 构筑新颖快乐写作](https://img.taocdn.com/s3/m/d24bb4dd360cba1aa811da46.png)
发散 学生思维模 式
构 筑 新 颖 快 乐 写作
黄 孝 清 新 课 程 标 准 要 求 教 师 用 新 的理 念 通 过 教 学提 高 小 学 生 的写 作 能力 。 文 教 学是 语 文 教 学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作 是 语 文 教 学 的 重 点、难 点 , 是 语 文 教 学 效 果 的 最 终 反 映 。作 文 是 学 生各 种 语 文 素 养 的 综 合 体 现 , 如 思 维 能 力 、 也 诸 生 活 积 蓄 、阅 读 积 累 、表 达 技 巧 等 。 提 高 学 生 的 写 作 能 力 , 是 阅读 分 析 与 写 作 实 践 、课 堂 教 学 与 社 会 信 息 、教 而 又 师 指 导 与 学 生 努 力 等 各 种 因 素 交 叉 渗 透 、相 辅 相 成 的 综 合 效 应 。所 以教 师 在 教 学 中要 激 励 学 生 大 量 阅读 积 累 ,写不 好 ,所 以不 敢 写 。为此 要 教 会 学生 写作 技
是激 发 写 作 的兴 趣 。 “ 兴趣 是 最 好 的 老师 。 ”让 巧 ,并进 行专 题 指 导 。 一是 要 着 力 于激 发 写作 兴趣 ,打 生 的 生 活 积 累和 情 感体 验 ,或 设 置 一 定 的情 境 让 学生 神
新 的激 发小 学 生 写作 兴 趣 、 活 写 作思 维 、 高作 文 能 力 的 方 法 、蹊 径 。 学 生 尽量 去 写 , 复 去练 习,写 出一 个真 激 提 让 反 实 、自由、 性 化 的 自己,写 出 眼前 一片真 实 的 天 地 。笔 者 结 合 教 学 实践 , 一下小 学 生 如 何进 行 快 乐 的写 作 。 个 谈
学生 愉 快 学 习 ,饶 有 兴 致 地轻 轻 松 松 地 作 文 ,是 实 施 语 开 思 路 , 并给 学 生 留下 思考 、想 象 的 空 间 。二 是 唤醒 学 文 素 质 教 育 的理 想 境 界 ,也 是新 课 程 改 革 的探 索之 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教学发散思维训练三法
发表时间:2011-10-08T14:20:15.240Z 来源:《魅力中国》2011年6月下供稿作者:罗康林[导读]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困惑着广大语文教师。
◎罗康林
(贵州省天柱县远口镇中学,贵州天柱 556607)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6-347-01摘要: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困惑着广大语文教师。
特别是农村初级中学,学生知识储备有限,生活阅历不丰富,语文基本功不扎实,无疑给学生作文带来极大的障碍。
作文训练中将学生的发散思维与观察、审题和构思等写作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则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作文教学;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人根据当前课题条件和已有的经验,沿着不同方向进行思考,产生大量的设想或联想,进而提出独特见解的思维方法”。
[1]它既是一种创造性思维,也是一种求异思维。
发散思维在教学、仿生学、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数学中的一题多解,无一不渗和着发散思维的重要成份。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即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下面略谈作文教学发散思维训练的三种方法。
一、在观察中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观察是学生摄取原始生活材料的重要途径,学生生活在这个五彩缤纷的社会中,他们的身边,每天都会发生一系列的事,但他们大都是视而不见,闻而不思,大脑中没有留下任何意象。
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他们如何学会去观察事物,摄取写作素材。
如指导学生写一个静物。
首先,出示一支白色粉笔,启发谈话:“同学们都知道,老师手里拿的是一支粉笔,看到这支粉笔,大家会想起些什么?”学生回答:“粉笔是用来写字的。
”“粉笔是白色的。
”“粉笔圆圆的,一头大一头小。
”学生只能从事物的用途、颜色和形状等方面来感知哪些个别的、具体的形象,思维没有展开。
然后,进一步点拨:“哪些物或人和粉笔有关系?”学生通过讨论后争着发言:“教室和黑板”、“老师和学生”、“老师辛勤培育我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看到粉笔使我想起了老师头上的白发”、“粉笔磨掉的是自己,留下的是智慧”。
学生即刻能从一支粉笔的颜色、用途等本质属性,拓宽到与它有关的人或物,思维得到了发展,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二、在审题中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要写好作文,审题是关键性的第一步。
由于学生各自对生活的感受和思维指向存在着差异,因而有可能对题目的题意、题旨、所用材料的审定质量和轻重有所不同。
如对《傻爸爸》的审题,学生一般只能将爸爸的“傻”定格在“真傻”上,这样审题虽然没有离题,但是太实在了,写起来就显得十分苍白。
如果沿着“傻”正向发散,让学生从爸爸傻中不傻来思考,在突出爸爸某些高尚的、可敬的品质上下功夫;或是放弃文眼中的“傻”逆向发散,从爸爸的精明来思考,在“精明”成“精”的爸爸也失算上下功夫,来达到突出题目的题旨“傻”。
这样的审题就显得灵活,主题更深沉,人物更鲜活。
三、在构思中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学生审好题后,接着面临的问题就是写什么,怎么写。
写作的源泉是社会生活,由于学生接触生活、感受生活、积累生活的材料有限,加之平时对周围的事物不太注意观察、思考、作文固然感到吃力。
因此教师须加强指导他们去体验、去发现,激发写作的欲望。
“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
”如何表达自己的话,使自己的话更新、更奇、更有自己的特色,这便是构思。
发散思维训练是提高学生构思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它能使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多途径去分析和提炼写作材料,选择最佳的表达方式。
如写《我的小房间》,学生可以从房间的摆设来安排写作内容;可以从房间所处的环境写自己的小天地;也可以从“小”中见“大”来写房间的小书柜、小书桌,书柜书桌虽小,但那里面蕴含着父母的希望,藏着自己的理想,这样,就把主题的内涵扩大了;还可以把房间写成逃避父母惩罚的“避难所”。
总而言之,奇特新颖、独树一帜的构思,能给人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
发散思维训练还能使学生在构思过程中出现“顿悟”,产生灵感,问题得到突破,获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境,萌发出一种写不完道不尽的写作冲动。
就象当代作家王汶石说的那样:“它就像一只擦亮了的火柴投到油库里,一切需要用的生活记忆都燃起来了,一切细节都忽然发亮,互不相关的事物,在一条红线上联系了起来,向一个焦点上集中、凝结”[2]。
一次作文课,我以学生写过的《一件小事》为题,让他们旧题新作,要求不要与原来写的内容重复,立意要新,构思要巧。
一位学生选择了一团废纸来写。
在一次大扫除后,他随手将一团废纸扔在教室的地板上,当他把作业交到老师办公室回到教室,发现非常清洁的教室却有一团纸,心里十分气愤,将丢纸团的人指责得一无是处,突然,纸团说起话来:“别生气了,亲爱的主人,还是把我捡到垃圾坑里去吧。
”短短一语,却道出了文章的主题,使文章极具戏剧性和幽默感,其构思之巧,于初中学生而言,可算上乘。
值得注意的是,作文教学发散思维训练,绝不能离开学生具体的感性认识材料,没有长期的生活实践和丰富的知识经验积累,对学生进行这样或那样的写作技巧训练,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因此,发散思维的训练,是学生不断观察、体验、比较、分析、研究、综合和提炼生活材料的训练,不失为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心理学》彭飞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2]《创作经验漫谈》人民文学出版社,第42页。
作者简介:罗康林,1962年6月出生,男,籍贯贵州省天柱县,苗族,1982年9月参加教育教学工作,天柱县远口中学一级教师,校长,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