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2《普通心理学》2013年度6月期末考试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022《普通心理学》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一、考试说明
《普通心理学》是教育和心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和入门课,主要研究心理过程的发生和发展,以及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的最一般的理论和规律。本课程为闭卷考试,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包括以下五种题型:
1、单项选择
根据题干,选择合适的选项,每一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可以采用直接选法、排除法等方法进行选择。
2、判断题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题干正误。
3、名词解释
要根据讲义和课本的内容,清楚表达概念的含义。
4、简答
根据题干要求,回答要点,无需展开论述。
5、论述
根据题干要求,回答要点,并展开论述,最好能结合实际,再整合进行说明。
二、复习重点内容
第一章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
1、现代心理学的发展
(1)行为主义
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强调心理学研究对象是外显的行为,研究决定行为的因素;个体行为的环境决定论;反对使用内省,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的研究方法。30年代以后,产生了新行为主义学派,承认有机体的内部心理活动对行为的作用,提出在刺激—反应之间存在一个中介变量。
(2)精神分析
由奥地利精神医学家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学派强调潜意识对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它开辟了潜意识领域,扩大了心理学研究的范围。
(3)认知心理学
主张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和解释人的心理现象。
(4)构造主义
这一学派的奠基人为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为铁钦纳。构造主义学派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像和精神状态三种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造的。
2、测验法是使用特定的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3、就科学严谨性而言,实验研究是心理学家的首选方法。
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
1、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彼此接触的部位称为突触。
2、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3、一个人在紧张时会感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这些反应是由交感神经系统控制的。
4、大脑皮层枕叶损伤将会引起视觉障碍。
5、对有机体的觉醒起主要作用的是网状结构。
6、大脑皮层可分为四个脑叶,各自的主要机能如下:
第三章感觉
1、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2、感觉阈限和感受性
产生感觉需要具备两方面的条件:一是具有一定的感觉能力;二是刺激物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这就涉及到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的问题。
(1)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
绝对感觉阈限——这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
(2)差别阈限和差别感受性
差别阈限——这种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
差别感受性——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在电击实验中,电流刺激强度略增加,人感觉到的疼痛却增加很多,这种现象符合乘方定律关于刺激强度与感觉强度关系的论述。
3、视觉现象与分析:
棒体细胞是夜视器官,它们在昏暗的条件下起作用,主要感受物体的明、暗;锥体细胞是昼视器官,在中等和强的照明条件下起作用,主要感受物体的细节和颜色。视网膜上缺乏锥体细胞会导致色盲。
4、声音的三个心理属性是音色、音调和响度。
5、韦伯定律:为了引起差别感觉,刺激的增量与原刺激量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这种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K=△I/I,其中I味标准刺激的强度或原刺激量,△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K为一个常数,这个公式叫韦伯定律。
第四章知觉
1、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反映。知觉并不是对客观世界完全真实的反映。它受客观线索的影响,但并非不具有主观性。
2、知觉的基本特性
(1)人脑优先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叫知觉的选择性。
(2)人在知觉过程中,总是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当前的知觉对象,并用词语加以概括、赋予它确定的含义,这种知觉的特征叫做知觉的理解性。
3、图形的组织原则。
(1)邻近性;
(2)相似性;
(3)对称性;
(4)良好连续;
(5)共同命运;
(6)封闭;
(7)线条朝向;
第五章意识和注意
1、意识是一种觉知,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是一种高级心理状态,它分为不同的层次。
2、受意识控制的加工:受认知资源的限制,需要注意的参与,可以随环境的变化而调整。受意识控制的加工经过大量练习,可以转化为自动化加工。
3、从大量的信息中选择出重要的信息给以反应,同时排除掉无意义信息的干扰,反映了注意的选择功能。
4、影响人不随意注意的因素
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影响因素:
(1)刺激本身特征:强度,对比关系,运动变化,新异性等。
(2)人本身的状态:需要、动机等因素。
5、注意的几种认知理论
(1)过滤器理论
(2)衰减理论
(3)后期选择理论
(4)多阶段选择理论
(5)认知资源理论
(6)双加工理论
第六章记忆
1、最早把实验法应用于高级心理过程研究的心理学家是艾宾浩斯。
2、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内隐记忆是指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有时又叫自动的无意识记忆。外显记忆是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它对行为的影响是个体能够意识到的,因此又叫受意识控制的记忆。记忆负荷量和干扰因素对外显记忆的影响更大,在学习和测验阶段呈现方式的改变对内隐记忆影响大。
3、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前者是指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它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它的提取往往需要意识的参与;后者是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这类记忆往往需要通过多次尝试才逐渐获得;在利用这类记忆时往往不需要意识的参与。如何开车、游泳等运动技能的记忆是程序性记忆。
4、短时记忆采用的主要编码方式是语音编码。
5、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时有困难就是遗忘。
对遗忘的原因,有各种不同的看法,归纳起来有下述四种:(1)衰退说。这种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2)干扰说。这种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一旦干扰被排除,记忆就能恢复,而记忆痕迹并未发生任何变化。(3)压抑说。这种理论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这种压抑被解除了,记忆也就能恢复。(4)提取失败。有人认为,储存在长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