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发育学重点
人体发育学复习重点
![人体发育学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46a88ea9312b3169a551a470.png)
第一章《人体发育学概论》1.人体发育学的起源是学科发育心理学与发育行为学2.中国残联协会小儿脑瘫康复委员会及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时间1992年3.格塞尔成熟理论的主要观点,他提出的儿童行为发育包括哪些方面遗传学的程序可能决定了生长发育的整体顺序1.适应性行为2.大肌群运动行为3.小肌群运动行为4.言语行为5.个体和社会行为4.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1)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华生(2)操作条件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斯金纳(3)社会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班杜拉5.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及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分为精神世界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分为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6.皮亚杰的认知发育理论将儿童思维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及其主要特点。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筑动作行为2.前运算阶段(2~7岁):形象思维萌芽于此阶段,儿童开始凭借表象在头脑里进行“表象性思维”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儿童获得了逻辑思维能力,但局限在具体的事物中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青少年能进行抽象思维,依据假设推论可能性7.三山实验,容器倒水实验揭示了儿童思维具有哪些特性8.认知发展的内在机制(图示,同化,顺应和平衡)发育的主要机制是适应:适应包括图示,同化,顺应,和平衡同化是吸收过程,吸收环境信息并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顺应是婴儿改变自身的动作,或产生新的动作以适应新的环境。
两者处于平衡时,认识就提高了一步平衡是指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两种功能的平衡,是新的暂时的平衡,不是绝对的或是终结,而是另一较高水平平衡运动的开始。
自我调节,通过同化和适应达到与环境平衡9.新生儿,青春期的所属阶段及主要特征新生儿期主要特征:1.适应子宫外生活的生理学特征2.适应独立生活的行为学特征及觉醒状态的调节3.与外界环境和人相互作用的特征青春期的主要特征:1.体格生长发育再次加速,出现第二次高峰2.生殖系统发育加速并渐趋成熟3.认知功能继续发育,思维活动已能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进入抽象思维逻辑的阶段4.个性的形成,自我探索,自我发现和个人价值观念的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
人体发育学重点
![人体发育学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ade29cc2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b7.png)
人体发育学重点人体发育学是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研究人体从胚胎阶段到成人期间的发育过程及其规律。
本文将围绕人体发育学的几个重点进行论述。
一、胚胎发育胚胎发育是人体发育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环,通常分为受精、卵裂、胚胎分化和器官形成四个阶段。
在受精过程中,雌雄两性的生殖细胞相结合,形成受精卵。
接着是卵裂阶段,受精卵经过连续的细胞分裂,逐渐形成囊胚。
随后,囊胚中的细胞开始分化,逐步形成各种组织和器官。
最终,在器官形成阶段,经过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多个系统的协同作用,形成一个完整的胚胎。
二、生长发育生长发育是人体发育的一个重要阶段,通常从出生一直延续到青春期。
在这个阶段,人体会经历身高、体重、器官体积等方面的快速增长,同时伴随着各种生理和心理的变化。
通过合理的饮食、运动、生活规律等方式,可以促进生长发育,使人体更加健康、强壮。
三、青春期发育青春期是人体发育的关键时期,通常在10到19岁之间。
在这个阶段,人体会经历身体素质的逐渐成熟、性征的逐渐显现、生理周期的建立等一系列变化。
此时,性腺激素的分泌增加,促使生殖系统的发育,同时身体也会经历次生性征的出现,如声音变粗、胸部发育等。
四、成人期发育成人期是人体发育的最后一个阶段,通常从20岁开始。
在这个阶段,身体各器官和系统基本处于稳定状态,生理功能逐渐成熟。
同时,人体的各种能量代谢、生殖等功能也达到顶峰。
在这个阶段,人们需要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适当的锻炼来维持身体的健康,延缓衰老进程。
总结而言,人体发育学的重点包括胚胎发育、生长发育、青春期发育和成人期发育四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重点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人体的发育规律,指导人们科学地护理自己和他人的身体,促进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人体发育学重点
![人体发育学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2f30f5c74028915f804dc215.png)
人体发育学重点生长发育人的生长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到成人的成熟过程。
生长和发育是儿童不同于成人的重要特点。
其包括以下三个概念:①生长(growth)是指儿童身体器官、系统和身体形态上的变化,以身高(身长)、体重、头围、胸围等体格测量表示,是量的增加。
②发育(development)是指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主要指一系列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发育,重点涉及儿童的感知发育、思维发育、语言发育、人格发育和学习能力的发育等,是质的改变。
③成熟(maturation)是指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成为稳定的、完全发育状态,心理学的成熟是指内在自我调节机制的完成和完善状态。
(一)达尔文的多基因表达理论该理论从生物学的角度,提出发育是由“斗争”的结果决定的这一观点。
达尔文发现:①各种生物都有很高的繁殖率;②自然界各种生物的数量,一般而言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③生物普遍存在着变异。
由此得出了两个推论:①自然界物种的巨大繁殖潜力之所以未能实现,是由于生存斗争所致;②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得到最好的机会保存自己和生育后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就会遭到淘汰。
达尔文把生存斗争所引起的这个过程称为“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或“适者生存”。
(二)以格塞尔为代表的成熟理论以格塞尔为代表,提出遗传学的程序可能决定了生长发育的整体顺序,首先使用成熟(maturation)一词描述这种方式。
成熟论认为,从受孕到死亡的过程中,不论是形态结构、激素水平还是神经系统的变化,都具有相应的发育程序。
在大量的观察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格塞尔提出儿童行为发育的5个方面:①适应性行为②大肌群运动行为③小肌群运动行为④言语行为⑤个体和社会行为成熟理论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观察法:①采用自然观察;②控制观察环境;③标准化观察三方面进行评价。
格塞尔设计的《格塞尔发育量表》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成为最著名的行为发育测量方法。
人体发育学重点Word版
![人体发育学重点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a4ab396ac8d376eeafaa3133.png)
第一章人体发育学概论★1.人体发育学定义:人体发育学属于发育科学的分支领域,是一门新的学科,是研究人体发生、发育全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包括对人生各个阶段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方面的研究。
★2.人体发育学涉及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过程中,是人体结构和功能按着一定规律分化、发育、统合、多样化、复杂化的过程。
从胚胎期到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功能逐渐成熟的阶段,是人体发育学研究的重点。
3.生长发育包括生长、发育、成熟三个概念。
★4.正常发育规律:生理功能发育、心理功能发育、社会功能发育。
5.成熟理论的研究是观察法:采用自然观察、控制环境观察、标准化观察。
★6.弗洛伊德将一个人的精神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方面。
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发展的五个阶段:①口唇期(0~1岁)、②肛门期(1~3岁)、③性器期(3~6岁)、④潜伏期(6~12岁)、⑤生殖期(12~20岁)。
7.学习和研究人体发育学的意义:①促进正常发育、②形成人体发育学的新概念、③提高康复治疗技术水平、④促进发育监测和评定技术的发展。
8.生长发育的分期: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至胎儿娩出前,共40周,胎儿的周龄即胎龄)、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婴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1周岁之前)、幼儿期(自1周岁至满3周岁之前)、学龄前期(自3周岁至6~7岁入小学前、)、学龄期(自入小学前即6~7岁至青春期)、青春期(一般从10岁到20岁,女孩的青春期开始年龄和结束年龄都比男孩早2年左右)、成人期(18岁以后,分为:青年期(18~25岁)、成年期(25~60岁)、老年期(60岁以后))。
9.生长发育规律★10. 我国正常新生儿的平均出生体重为3.20Kg~3.30Kg,一般男婴比女婴重100g★11.脑的可塑性:经验可改变脑的结构并影响其功能,未成熟的脑可塑性最强。
脑的可塑性表现为可变更性和代偿性。
★12.反射发育,分为5大类:①出生时即有,终生存在的反射;②出生时即有暂时存在的反射;③出生后逐渐稳定的反射;④出生后一段时间内可存在的病理反射;⑤出生后逐渐建立,终生存在的反射。
人体发育学复习
![人体发育学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79002bfa33d4b14e852468b4.png)
重点掌握(重中之重)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人体发育学:是研究人体发生、发育全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包括对人生各个阶段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方面的研究。
2.生长:是细胞的繁殖、增大及细胞间质的增加,表现为各组织、器官的大小、长度、重量及容积的增大,是一个量变的过程。
3.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是一个质变的过程。
6.唐氏综合症:即21-三体综合征。
是一种先天性常染色体畸变性所导致的出生缺陷类疾病,多见于小儿。
7.同质人群:是由特点相似的个体组成的群体,包括性别、年龄、性格、能力、教育、文化背景、心理问题等。
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范畴。
8.发育水平:是指某一年龄时间、儿童某一体格生长指标与该人群参考值比较所到达的程度二.问答题1..简述人体生长发育分期及各期主要特点P11-131)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至胎儿娩出前,为期40周。
是个体出生前身体结构和功能在母体子宫内发育的重要时期,其影响是长期的2)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28天适应子宫外生活的生理学特征(呼吸、循环、消化);适应独立生活的行为学特征及觉醒状态的调节(视物、对声音有反应);与外界环境和人相互作用的特征(保持警觉)3)婴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一周岁之前为婴儿期。
感觉和运动功能迅速发育;言语功能的发育;开始产生最初的思维过程;可以接受大小便控制。
4)幼儿期:自1周岁至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体格发育速度较前稍减慢;智能发育迅速;开始会走,活动范围渐广;语言、思维和社交能力的发育日渐增速;消化系统功能仍不完善;对于危险事物的识别能力和自身保护能力有限5)学龄前期:自3周岁至6~7岁入小学前体格发育处于稳步增长状态;各类感觉功能日趋完善;智能发育更加迅速;可以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和感情;神经系统兴奋过程占优势,抑制力量相对较弱;与同龄儿童和社会事物有了广泛的接触;初步对自己的性别有所认识6)学龄期:自入小学(6~7)开始至青春期前。
人体发育学复习重点
![人体发育学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aa713050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99.png)
人体发育学复习重点
人体发育学作为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类从受精卵到成熟
个体的发育过程,包括胚胎发育、青春期生长发育和老年发育等方面。
学好人体发育学,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生命的起源和变化,还可
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关爱自己和他人。
下面是人体发育学复习的重点内容:
一、受精和胚胎发育
1. 受精:受精是指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受精过程中
包括精子和卵子的结构和功能的相互作用。
2. 早期胚胎发育:早期胚胎发育是指受精卵在子宫内的发育过程,
包括卵裂、囊胚形成和着床等过程。
3. 胚胎器官发育:胚胎器官发育是指受精卵逐步发育成为一个具有
各种器官和组织的胚胎的过程,包括器官原基的发育和器官形成等过程。
二、青春期生长发育
1. 性腺发育:性腺发育是指青春期男女性激素水平升高,导致性腺
开始发育和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
2. 第二性征发育:第二性征发育是青春期男女体外性器官和次生性
征发育的过程,包括声音变粗、乳房发育等。
3. 身体发育:身体发育是指青春期生长发育的整体过程,包括身高增长、体重变化等方面。
三、老年发育
1. 器官功能退化:老年发育是指人体器官和组织功能逐渐衰退和老化的过程,包括心脏功能减弱、皮肤老化等生理变化。
2. 精神状态变化:老年发育还包括老年人精神状态的变化,包括认知功能下降、情绪波动等。
综上所述,人体发育学的复习重点内容涵盖了受精和胚胎发育、青春期生长发育和老年发育等方面,深入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人体发育的规律和变化。
希望同学们可以认真复习这些内容,为更好地理解人类生命的奥秘做好充分准备。
《人体发育学》第一章概论(正常发育规律)
![《人体发育学》第一章概论(正常发育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b6e83799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6d.png)
2 正常发育的标准
有助于判断个体发育是否正常。
3 影响人体发育的因素
遗传、环境、营养和行为都会影响人体发育 的正常与否。
4 研究人体发育的意义
可以促进人类健康和发展,提高医学科技水 平。
挑战和未来
挑战
其复杂性和长期性使得人体发育的研究时间跨度非 常长。
观念和理论的不断更新也是人体发育研究难度的一 大挑战。
未来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将有更多的方法用于研究人 体发育的本质和机制。
无论是在医学上还是教育上,了解人体发育规律的 价值将以更多的方式展现。
生后0-4周,出生后体重下降, 器官逐渐适应外界环境,各系统 开始成熟。
人体发育受到的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
包括基因和染色体的遗传因素。
营养因素
胎儿发育过程需要一定的营养,缺乏必要的营养 会影响胚胎发育。
环境因素
包括母体内因素、母体外因素等影响胚胎发育的 因素。
行为因素
包括母亲吸烟、饮酒、应激等生活习惯影响了胚 胎发育。
正常发育的标准
人体发育的正常标准是指人类在正常条件下生长、发育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和程度。参考正常标准可以预测发育 情况和确定健康问题。
阶段 胎儿期 新生儿期 婴幼儿期 学龄期 青少年期
身高(cm)
体重(kg)
45
2.6
50
3.5
70-100
8-10
120-170(男)/115-165(女) 26-60(男)/20-50(女)
《人体发育学》第一章概 论(正常发育规律)
本章介绍了人体发育学的宗旨、定义、标准和阶段,以及影响人体发育的因 素。了解人体发育的规律和研究意义可以更好地促进人类健康和发展。源自人体发育的阶段胚胎期
《人体发育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人体发育学》(名词解释+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b2e19cafa26925c52dc5bf34.png)
《人体发育学》一、名词解释1.生长发育:生长发育人的生长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到成人的成熟过程。
2.生长:生长是指儿童身体器官系统和身体形态上的变化,以身高(身长)、体重、头围、胸围等体格测量表示,是量的增加。
3.发育: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主要指一系列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发育,重点涉及儿童的感知发育、思维发育、语言发育、人格发育和学习能力的发育等,是质的改变。
4.成熟:成熟是指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成为稳定的完全发育状态,心理学的成熟是指内在自我调节机制的完成和完善状态。
5.气质:气质是人在行为方式上表现出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和指向性等动态的心理特征。
6.性格: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客观现实的某些态度以及与这些态度相适应的比较牢固的行为方式,是个性的核心。
7.脑性瘫痪:脑性瘫痪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脑发育阶段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
8.学习障碍:学习障碍属于特殊障碍,是指在获得和运用听、说、读、写、计算、推理等特殊技能上有明显困难,并表现有相应的多种障碍综合征。
9.胎儿期:胎儿期是人体发育的最早阶段,是婴儿出生前在母体宫内发育的阶段,从受孕到分娩共10个月左右,约280天。
10.胎动:胎动是指胎儿在母体内自发的身体活动或蠕动。
11.早产儿:早产儿胎龄不足37周的活产婴儿。
12..粗大运动发育:粗大运动发育指抬头、坐、翻身、爬、站、走、跳等运动发育,是人类最基本的姿势和移动能力的发育。
13.平衡反应:当身体重心移动或支持面倾斜时,机体为了适应重心的变化,通过调节肌张力以及躯干与四肢的代偿性动作,保持正常姿势。
14.平衡:平衡是指在不同的环境和情况下,维持身体直立姿势的能力。
15.精细运动能力:精细运动能力指个体主要凭借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群的运动,在感知觉、注意等心理活动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
16.手眼协调:手眼协调指在视觉配合下手的精细动作的协调性。
人体发育学名词解释
![人体发育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a9aff1c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cb.png)
人体发育学名词解释人体发育学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它研究人体在生理和行为方面的发育过程。
它关注的是从受精卵发育到成人的所有发育阶段,即从出生之初的受精卵到幼儿期,青春期,中年时期,老年时期的各个发育阶段。
人体发育学讨论的重点是遗传,环境,生理和心理的影响,以及其如何在发育过程中影响彼此。
受精是人类发育的第一步,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受精是正常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它依靠随机发生的染色体重组,为每个成员提供新的基因组合。
此外,这个过程还可能会被环境因素,如营养,药物和母体的健康状况所影响。
在胚胎发育阶段,胚胎会发生许多生物学变化,这些变化既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这个阶段,胚胎开始分化,形成受精卵,植物器官,血管,神经系统等。
此外,依靠稀释和化学反应,胎儿开始表达自己的基因,也就是所谓的个体变异。
在幼儿期,特征开始显现,身体结构得到加强,早期锻炼开始推进心理及行为的发展。
在这个阶段,家庭、教师及社会环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为他们为孩子提供了认知,情绪,语言,思维,行为等方面的指导。
青春期是人体发育的重要时期,是一个身体,心理和行为的转变期。
在这个阶段,荷尔蒙水平上升,影响了体型,整体生长,肌肉,性特征及生殖器官发育。
此外,这一时期也伴随着心理上的变化,包括心理发育,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建立复杂情感等。
中年时期受到身体和心理发育的影响,身体结构发生变化,体力下降,机能减退,可能会出现许多疾病。
心理方面,大部分成熟的个体已建立了自我意识,他们能够清楚地表达意见,拥有一定的财富和社会地位,与别人建立社会关系。
老年期是整个发育过程中最后一个阶段,是发育、变老和死亡的时期。
这段时期受身体和心理发育的影响,往往伴随着许多健康问题,包括双侧视力减退,肌肉活力减退,记忆下降等。
此外,老年心理有时也受到影响,因为它们逐渐失去了他们所具有的一切自我认知能力,从而影响了他们的认知和行为。
以上是人体发育学的关键概念,它们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人体发育过程的机会。
人体发育学 复习
![人体发育学 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346a6ede76a20029bd642df2.png)
重点掌握(重中之重)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人体发育学:是研究人体发生、发育全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包括对人生各个阶段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方面的研究。
2.生长:是细胞的繁殖、增大及细胞间质的增加,表现为各组织、器官的大小、长度、重量及容积的增大,是一个量变的过程。
3.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是一个质变的过程。
6.唐氏综合症:即21-三体综合征。
是一种先天性常染色体畸变性所导致的出生缺陷类疾病,多见于小儿。
7.同质人群:是由特点相似的个体组成的群体,包括性别、年龄、性格、能力、教育、文化背景、心理问题等。
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范畴。
8.发育水平:是指某一年龄时间、儿童某一体格生长指标与该人群参考值比较所到达的程度二.问答题1..简述人体生长发育分期及各期主要特点P11-131)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至胎儿娩出前,为期40周。
是个体出生前身体结构和功能在母体子宫内发育的重要时期,其影响是长期的2)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28天适应子宫外生活的生理学特征(呼吸、循环、消化);适应独立生活的行为学特征及觉醒状态的调节(视物、对声音有反应);与外界环境和人相互作用的特征(保持警觉)3)婴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一周岁之前为婴儿期。
感觉和运动功能迅速发育;言语功能的发育;开始产生最初的思维过程;可以接受大小便控制。
4)幼儿期:自1周岁至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体格发育速度较前稍减慢;智能发育迅速;开始会走,活动范围渐广;语言、思维和社交能力的发育日渐增速;消化系统功能仍不完善;对于危险事物的识别能力和自身保护能力有限5)学龄前期:自3周岁至6~7岁入小学前体格发育处于稳步增长状态;各类感觉功能日趋完善;智能发育更加迅速;可以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和感情;神经系统兴奋过程占优势,抑制力量相对较弱;与同龄儿童和社会事物有了广泛的接触;初步对自己的性别有所认识6)学龄期:自入小学(6~7)开始至青春期前。
人类发育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类发育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21cea696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4d.png)
人类发育知识点总结归纳1. 受精卵的形成受精卵的形成是人类发育的第一步。
它发生在女性的卵巢和男性的睾丸中。
当卵子和精子结合时,受精卵就形成了。
它包含了一个完整的遗传信息,包括父母的DNA。
在接合后,受精卵会开始分裂,最终形成一个胚胎。
2. 胚胎的发育随着受精卵的分裂,它会逐渐发展成胚胎。
在这个阶段,胚胎会经历许多关键的发育阶段,包括神经系统的形成、器官的发育等。
在胚胎期间,很多基本的身体结构会被建立起来。
3. 胎儿的发育在第8周开始,胚胎被称为胎儿。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胎儿会继续发育,并且逐渐形成出生时的特征。
在这个阶段,胎儿的外部器官和内部器官会逐渐成熟。
此外,母体的营养和健康也会对胎儿的发育有很大的影响。
4. 婴儿期出生后的第一年被称为婴儿期。
在这个阶段,身体的各方面都会有显著的发展。
婴儿会逐渐习得各种基本的动作和技能,比如抬头、翻身、坐立、爬行等。
此外,婴儿的智力和感知能力也会得到显著的提高。
5. 幼儿期幼儿期是从出生后一年到三岁之间的时间。
在这个阶段,身体的各方面继续发展。
幼儿会逐渐学会说话、走路、用餐、穿衣等基本的技能。
此外,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智力也会得到增强。
6. 儿童期儿童期是从三岁到青春期的时间段。
在这个阶段,身体和智力都会有大的进展。
儿童会逐渐学会阅读、写作、计算等基本的学业。
此外,他们的协调能力、社交能力和情感能力也会有所增强。
7. 青春期青春期是人发育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青少年会经历身体和心理上的许多变化。
身体方面会发生青春期的体征,比如生长速度快、乳房发育、月经初潮等。
此外,青少年的心理也会发生许多变化,比如性格的稳定、适应社会的能力等。
8. 成年期成年期是人生发育的最后一个阶段。
在这个时期,人的身体已经基本成熟。
但是,成年人也需要继续学习、工作、成长。
此外,他们也需要处理家庭和工作的关系,逐渐承担起社会责任。
在这个阶段,人的智力、社交能力和情感能力都会得到不断的提高和改进。
人体发育学知识点总结
![人体发育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633a000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03.png)
人体发育学知识点总结人体的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开始到成年,身体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逐渐发展成熟的过程。
人体发育包括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两个方面。
生理发育主要涉及到身体的各个系统器官的发育和生长发育,而心理发育主要是指人的智力、性格、道德等心理方面的发展和形成。
人体的发育对健康和生命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人体发育的认识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生理发育知识点1. 受精卵的发育:受精卵是由卵子和精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后,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细胞分裂和分化,逐渐形成胚胎。
在子宫内,胚胎逐渐发育成为胚胎囊,然后在子宫内著床,形成胎盘和胚胎的各个器官。
最终,宝宝在母体内发育成形,出生。
2. 身体各系统器官的发育:身体的发育包括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各个系统器官的发育。
在人体的发育过程中,这些器官逐渐成熟和完善,从而保证了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3. 生长发育的规律:身体的生长发育是一个动态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身高和体重都会发生变化。
一般来说,儿童的生长发育是比较快速的,青春期是生长发育的高峰期,而成年之后,生长发育逐渐停止。
4. 生殖器官的发育:男性的生殖器官包括睾丸、阴茎等,女性的生殖器官包括卵巢、子宫、阴道等。
在青春期,生殖器官逐渐成熟,从而开始有生育能力。
5. 营养和发育:营养对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合理的膳食结构和营养摄入可以促进生长发育,而营养不良则会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引起生长迟缓、发育不良等问题。
6. 年龄的生理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生理功能会发生一些变化,比如脑功能的衰退、免疫系统的衰退、内分泌系统的变化等,从而导致身体的老化。
二、心理发育知识点1. 智力发育:智力是人的认知、记忆、思维、推理、分析等能力的统称。
儿童的智力发育是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智力水平也会不断提高,成年之后,智力水平基本稳定。
2. 性格发育:性格是人的心理特征和个性表现,包括情感、性格倾向、行为方式等。
最新人体发育学(考试重点)
![最新人体发育学(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7ac515d20029bd64783e2c82.png)
第一章人体发育学概论二、名词解释2.生长:生长是指儿童身体器官系统和身体形态上的变化,以身高(身长)、体重、头围、胸围等体格测量表示,是量的增加。
3.发育:发育是个体内在的,潜在的功能随时间的变化逐渐表现出其相应的特征,是身体认知,情绪,运动等各种功能有机的统一并伴随时间而变化的过程,是质的改变。
4.成熟:成熟是指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成为稳定的完全的发育状态,心理学的成熟是指内在自我调节机制的完成和完善状态。
(三)简答题生长发育的分期:①胎儿期②新生儿期③婴儿期④幼儿期⑤学龄前期⑥学龄期⑦青春期⑧成人期7.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生长发育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9.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10.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
15.运动发育的主要特点。
①运动发育包括粗大运动与精细运动发育两部分,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粗大运动发育在先,精细运动发育在后,两者相互交融,共同发展;②原始反射的发育存在与消失是以后自主运动发育的基础;③立直反射与平衡反应的发育是人类建立和保持正常姿势运动的基础;④每个小儿都有运动发育的“关键龄”,关键龄时运动发育会有质的变化;⑤头部运动先发育成熟,上肢运动发育比下肢早,会走之前手的功能已发育较好;⑥头颈躯干的运动发育早于上肢与下肢的发育;⑦所有小儿运动发育的顺序相同,但发育速度存在个体差异;⑧粗大运动主要是指抬头、坐、翻身、爬、站、走等运动;⑨精细运动主要指手的运动。
第二章胎儿期(二)名词解释1.胎儿期:胎儿期是人体发育的最早阶段,是婴儿出生前在母体宫内发育的阶段,从受孕到分娩共10个月左右,约280天。
2.胎动:胎动是指胎儿在母体内自发的身体活动或蠕动。
(三)简答题胎儿期认知发育:①视觉的发育②听觉的发育③味、嗅、触觉的发育④记忆力⑤言语⑥学习的可能性第三章婴幼儿期粗大运动发育(二)名词解释1.粗大运动发育:粗大运动发育指抬头、坐、翻身、爬、站、走、跳等运动发育,是人类最基本的姿势和移动能力的发育。
康复治疗师考点-人体发育学(考点)
![康复治疗师考点-人体发育学(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b6277d3a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23.png)
第六章人体发育学1. 先天性运动功能障碍:是指在分娩结束前所造成的运动功能障碍,包括:遗传性或分娩期所造成的伤害,如:脑性瘫痪、肢体缺如、脊柱裂、髋关节脱位、肌营养不良和遗传性髓性肌萎缩症等。
2. 有关原始放射的相关说法①原始反射:是婴儿特有的一过性反射,所以原始反射称为新生儿反射。
②众多的原始反射是胎儿得以娩出的动力,是婴儿初期各种生命现象的基础,也是后来分节运动和随意运动的基础。
③原始反射的中枢位于脊髓、延髓和脑桥,而不是中脑。
④原始反射:指正常的新生儿一出世就有一些先天的反射。
常见重要的原始反射包括拥抱反射、吸吮反射、觅食反射、手握持反射、足握持反射、阳性支持反射、侧弯反射、紧张性颈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
【降落伞反射属于立直反射(调正反射)。
】⑤新生儿反射在胎儿娩出以后逐渐失去实际意义,多于2~6个月内消失,原始反射缺如、减弱或残存,都是异常的表现。
3. 人类建立和保持正常姿势运动的基础:是立直反射与平衡反应的发育。
立直反射不建立,婴儿便不能翻身、爬行、坐、站立和行走。
当身体重心移动时或支持面倾斜时,机体为了保持平衡,调节肌张力,支配四肢的代偿动作,保持正常姿势的反应,称为平衡反射(应)。
4. 正常婴儿运动发育过程:坐——新生儿期全前倾,2~3个月半前倾,4~5个月扶腰坐,6个月拱背坐、能双手向前撑住独坐,7个月直腰坐,8~9个月扭身坐、自由玩。
5. 神经髓鞘的形成和发育在4岁左右完成,在此之前,尤其在婴儿期,各种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传导缓慢,且易于泛化,不易形成大脑局部兴奋灶,故小儿注意力不易集中、易疲劳。
6. 精细动作的发育儿童精细动作:是指手和手指的运动及手眼协调的能力。
精细动作多为小肌肉的运动,在全身大肌肉发育后迅速发育。
儿童的手在完成精细动作方面起着极重要的作用。
①3~4个月时,握持反射消失②6~7个月时,出现换手与捏、敲等探索性动作③9~10个月时,可用拇、示指拾物,喜撕纸。
④12~15个月时,学会用匙,乱涂画⑤18个月时,能叠2~3块方积木⑥2岁时,可叠6~7块方积木,会翻书⑦4~5岁的儿童则能用剪子剪东西【因而,3岁的儿童还没有能力正确使用剪刀。
人体发育学
![人体发育学](https://img.taocdn.com/s3/m/61eb2f5679563c1ec5da71a8.png)
人体发育学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粗大运动发育:是指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跳等运动发育,是人类最基本的姿势和移动能力的发育。
2.所谓运动能力就是人类大脑、神经系统和肌肉共同作用的结果。
大运动指翻身、坐立、走路等涉及四肢、躯干部位大肌肉的运动,而精细运动则是调动手指、手腕、脚趾、嘴唇等小肌肉的运动,比如捡起小物、用勺子吃饭,长大后写字、自己穿衣服等。
3.语言发育迟缓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儿童口头表达能力或语言理解能力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的正常发育水平。
4. 同化是皮亚杰从生物学移植到心理学和认识论中的概念,同化是指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转换,以使它符合现有的认知方式,尽管这种转换可能会使信息受到一定程度的扭曲。
5. 选择性缄默症是一个精神障碍,是以患儿在某些需要言语交流的场合(如学校,有陌生人或人多的环境等)持久地“拒绝”说话,而在其他场合言语正常为特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略。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略。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1.2.3.4.5.五、论述题(10分)答:当前许多父母很早就开始了对孩子智力开发,识字阅读等.然而大多数父母忽略了重要的一点,即身体健康。
假设你的孩子确实是一名“神童”,智力超常,却体弱多病。
试问"神童"可以维持多久?若要身体好,基础要打牢。
儿童时期正是造就良好体能的关键时期,从儿童生长发育和人才成长的规律来看,儿童的早期教育把体育放在首位是比较科学和恰当的。
儿童教育性格家长应重视孩子优秀的非智力素质的培养,做到在家庭生活的琐事中,在点滴的小事上,充分利用各种机会进行教育。
比如若孩子跌倒了,要让他自己坚强地爬起来,教育孩子不要怕打针之痛等。
不要小看这些平凡的随机教育,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之下,会铸就勇敢坚强、不怕困难的性格以及较强的独立活动能力,使孩子的人生绽开分外绚丽的花。
儿童教育智力当前许多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时走进了一个误区,即认为教会孩子掌握一种乐器、学会一种技能就是智力开发,实际上真正的智力开发应让孩子开阔视野,多接触自然,多思考和探索,在这一过程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
发育重点
![发育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c3b496cb050876323112120c.png)
第一章人体发育学概论名词解释1.生长发育2.生长3.发育4.成熟5.生长发育障碍6.注意7.记忆8.思维9.想象10.情绪情感11.依恋12.能力13.气质14.性格15.先天性运动功能障碍16.后天性运动功能障碍17.脑性瘫痪18.学习障碍19.智力落后20.智商21.发育商22.智力简答题1.生理功能发育。
2.心理功能发育。
3.社会功能发育。
4.异常发育及其影响因素。
5.人体发育学的临床意义。
6.新生儿期的主要特点。
7.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8.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9.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10.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
11.脑发育的关键期。
12.脑的可塑性。
13.出生时即有,暂时存在的反射。
14.出生后逐渐建立,终生存在的反射。
15.运动发育的主要特点。
16.语言理解的发育。
17.构音能力的发育。
18.内部语言的发育。
19.儿童语言处理过程的发育特征。
20.注意的质量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发展,简述其特点。
21.思维的发育。
22.先天性运动功能障碍23.后天性运动功能障碍。
24.智力落后的主要病因。
25.智力落后的主要表现。
26.重症身心发育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
第二章胎儿期名词解释1.胎儿期2.胎动3.畸胎4.早产儿5.胎教简答题 1.什么是胎教2.胎儿宫内神经系统发育可能出现的异常发育有哪些3.胎儿的运动形式。
4.胎儿期的行为发育主要包括哪些 5.早产的定义及不良后果。
6.胎儿宫内发育的器官发育最关键时期。
第三章婴幼儿期粗大运动发育名词解释1.粗大运动发育2.觅食反射3.握持反射4.拥抱反射5.放置反射6.踏步反射7.侧弯反射8.紧张性迷路反射9.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TNR10.立直反射11.降落伞反射12.平衡反应13.平衡简答题1.平衡功能中躯体感觉系统的作用。
2.平衡功能中视觉系统的作用。
3.仰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的特点。
4.俯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
5.坐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
6.立位姿势运动发育的特点。
大一人体发育学重要知识点
![大一人体发育学重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4276e0b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e8.png)
大一人体发育学重要知识点人体发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从胚胎到成年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学科,对于了解人类的成长和生理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大一的学习中,了解人体发育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身的发育过程,下面就来介绍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1. 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人体从胎儿时期到成年期都会经历生长发育的过程。
在胚胎阶段,胎儿主要通过细胞分裂和器官形成进行发育;婴幼儿期的发育主要表现为身高和体重的增长;在青春期,青少年经历了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次生性征的出现;成年期则是稳定期,身高也达到成年身高。
2. 骨骼的发育在人体发育过程中,骨骼的发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儿童时期,骨骼迅速增长,骨骺逐渐闭合,形成完全的骨骼;在青春期,骨骼开始快速发育,骨骼之间的软骨逐渐转化为骨质;成年期骨骼基本停止生长,只是通过骨重构维持骨骼力量。
3. 性征的发育性征的发育是青春期发育的重要标志。
在男性青春期,睾丸开始增大并开始产生精子;声音变低沉;出现胡须、阴毛和腋毛的生长等;女性青春期则是乳房发育、月经的开始和阴毛的生长等。
4. 大脑的发育大脑是人体发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在胚胎时期,大脑开始形成,并在婴幼儿期逐渐发育壮大;在儿童时期,大脑皮层开始发育,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高;进入青春期,大脑发展迅猛,对情绪和决策的控制逐渐成熟。
5. 心血管系统的发育心血管系统在人体发育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心血管系统的血管、心脏和心瓣膜开始形成;在婴幼儿期,心脏逐渐成熟;青春期则是心脏、血管和心瓣膜发育完全,心血管系统功能日趋健全。
6. 性别和性别认同的发育性别和性别认同的发育是人体发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胚胎阶段,性别在基因和生理特征上决定;儿童时期是性别认同形成的重要时期,孩子开始认同自己的性别和性别角色;青春期则是性别认同进一步巩固的时期。
7. 肤色的发育人体发育过程中,肤色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发育学第一章1.人体发育学:人体发育学属于发育科学的分支领域,是一门新的学科,是研究人体发生、发育全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包括对人生各个阶段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方面的研究。
2.生长:指儿童身体器官、系统和身体形态上的变化,以身高(身长)、体重、头围、胸围等体格测量表示,是量的增加。
发育:指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主要指一系列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发育,重点涉及儿童感知发育、思维发育、语言发育、人格发育和学习能力的发育等,是质的改变3.格赛尔成熟理论:①适应性行为②大肌群运动行为③小集群运动行为④言语行为⑤个体和社会行为4.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将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分为三个方面:①本我②自我③超我5.弗洛伊德提出人格的发展经历五个阶段:①口唇期②肛门期③性器期④潜伏期⑤生殖期6.学习理论代表人物:①华生——行为主义②斯金纳——操作条件学习理论③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7.儿童心理或思维发展分为四个主要阶段:①感知运动阶段②前运算阶段③具体运算阶段④形式运算阶段8.正常小儿囟门闭合时间:约半数在1~1.5岁闭合,最晚闭合时间不超过2岁。
9.囟门早闭多见于小头畸形,囟门晚闭见于脑积水、佝偻病、呆小病等,也偶见于生长过速的婴儿。
10.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有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11.婴儿出生时的平均头围:32~34cm。
12.较小的头围常提示脑发育不良;头围增长过速往往提示脑积水。
13.判定骨龄的方法主要有图谱法和计分法14.大多数婴儿在6~7个月时开始出牙。
15.生殖系统发育分为:胚胎期性分化;青春期生殖器官、第二性征及生殖功能生长。
16.生殖系统发育主要特征:①Y染色体短臂决定胚胎期性分化的基因性别②从出生到青春期生殖系统处于静止状态③进入青春期后,伴随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性器官迅速增长,出现第二性征17.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规律:18.脑发育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脑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有很强的适应和重组能力,易于受环20.脑性瘫痪: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
21.我国正常新生儿的平均体重:3.20~3.30kg,一般男婴比女婴重100g。
22.我国正常新生儿的平均身长:50cm。
23.影响生长发育的两个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
24.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以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情绪冲动、任性和学习困难为特征。
病因:(1)听力障碍(2)精神发育迟滞(3)家庭因素(4)发音器官的影响(5)脑性瘫痪及其他神经系统障碍(6)环境因素临床表现:(1)构音异常(2)嗓音问题(3)流利性问题(4)语言问题27.孤独症:起病于婴幼儿期,具有社会交往、语言沟通和认知功能特定性发育迟缓和偏离为特征的精神障碍。
28.孤独症临床表现:(1)社会交往障碍(2)语言发育障碍(3)兴趣范围狭窄及刻板、僵硬的行为方式(4)感觉障碍和动作异常(5)智力障碍和认知偏移(6)患儿早期较难抚养,睡眠少、尖叫、倔强和固执,或特别安静、有特殊兴趣等29.筛查性的测验包括哪些方法:(1)丹佛发育筛查测验(2)绘人测验(3)图片词汇测验30.丹佛发育筛查测验适用对象:<4.5岁儿童。
31.丹佛发育筛查测验分为四个能区:个人-社会、细运动与适应性行为、语言、大运动。
32.格塞尔发育诊断量表适用对象:4周至3岁的婴幼儿。
33.格塞尔发育诊断量表包括:大运动、细动作、个人-社会、语言、适应性行为。
34.发育商:用以表示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水平的商数,以发育龄与实际年龄的百分比表示。
第二章1.胎儿宫内发育分期:胚芽期(0~2周)、胚胎期(3~8周)、胎儿期(9~40周)2.胚泡:受精卵进入子宫腔后,卵裂球增大至100个左右,细胞间隙融合成一个大腔,呈泡状,称胚泡。
3.胚胎期有哪三个附属结构?有哪些作用?胚胎期的三个附属结构:羊膜囊、胎盘、脐带。
羊膜囊:含羊水,羊水有缓冲作用。
胎盘:借脐带将营养成分运送给胚胎。
脐带:连接母体与胎儿,运输养分的通道。
4.5.极低:超低:6.早产儿:胎龄足28周不足37周的活产胎儿。
7.胎儿宫内神经系统发育可能出现的异常发育有哪些①发生畸形,出生后出现功能障碍和精神发育迟缓等②神经细胞数目减少,形成脑发育不良③导致脑白质发育不良④导致髓鞘发育不良和脑室周围白质软化8.中枢神经系统髓鞘化的发育顺序:(从脊髓向脑干的上位中枢进展的过程)延髓-脊髓→中脑-桥脑-脊髓→间脑-中脑-桥脑-脊髓9.胎儿在多大以后具备宫外存活能力?10.正常孕期范围:37~42周。
11.胎动:胎儿在母体内自发的身体活动或蠕动。
类型:①缓慢的蠕动或扭动②剧烈的踢脚或冲撞③剧烈的痉挛动作12.胎动异常:胎动若少于10次或逐日下降超过50%,表示胎儿有缺氧的可能,如果胎儿突然剧烈活动,接着胎动停止,往往提示胎儿宫内急性缺氧,危险性更大。
13.胎儿在八个月左右有哪些记忆?听觉记忆。
14.胎儿的听觉感受器在6个月时就已经基本发育成熟。
15.胎教的首选方法:音乐胎教16.胎儿生长发育的特征:(1)生长速度:胎儿体重每日增加的量,到38周为止,呈加速度的趋势。
(2)体重递增:若将某周中1天体重增加数化为上周体重的百分数称之为递增率,胎儿期递增率是逐渐降低。
(3)器官发育:在胎儿生长过程中,各器官系统的发育不平衡,其中肌较慢,神经系统最快。
17.胎儿最初的运动形式:胎动反射18.宫内Apgar评分:①胎儿心血管系统检查②胎儿呼吸系统检查③神经运动系统检查19.胎儿听觉的传导途径:声波穿透腹壁的肌层而进入羊水,再经此介质传经颅骨-鼓室-前庭窗-迷路外淋巴-内淋巴-基底膜- Corti器产生音的感觉。
20.对胎儿发育的研究主要有哪些途径?(1)因治疗需要而把胎儿从子宫中取出,放在特制的“育儿箱”里进行观察,记录其自然行为和其对某些电、机械刺激的反应。
(2)对早产儿进行研究,观察在子宫内的发育情况和行为。
(3)采用某些仪器设备对子宫内的正常胎儿进行测量研究。
21.胎儿发育的检测方法与内容:(1)胎动(2)胎儿神经系统超声检查(3)胎心率检查(4)羊水检查(5)胎儿宫内评分(6)超生多普勒监测(7)胎儿心电图(8)实验室检查22.胎儿心率正常范围:120~160次/分钟。
第三章原始反射:是新生儿与生俱来的非条件反射,也是婴儿特有的一过性反射,其中枢位于脊髓、延髓和脑桥,是人类初期各种生命活动现象的基础,也是后来分节运动和随意运动的基础。
1.握持反射:正常足月新生儿脸颊部接触到母亲乳房或其他部位时,即可出现“寻找乳头的动作。
检查方法:用手指触摸婴儿的口角或上下唇。
反应:婴儿将头转向刺激侧,出现张口寻找乳头动作。
存在时期:0~4个月。
2.放置反射:又称跨步反射。
检查方法:扶小儿呈立位,将一侧足背抵于桌面边缘。
反应:可见小儿将足背抵于桌面边缘侧下肢抬到桌面上。
存在时期:0~2个月3.踏步反射:又称步行反射。
检查方法:扶持小儿腋下呈直立位,使其一侧足踩在桌面上,并将重心移到此下肢。
反应:可见负重侧下肢屈曲后伸直、抬起,类似迈步动作。
存在时期:0~3个月。
4.侧弯反射:又称躯干内弯反射。
检查方法:婴儿处于俯卧位或俯悬卧位,用手指刺激一侧脊柱旁或腰部。
反应:婴儿出现躯干向刺激侧弯曲。
存在时期:0~6个月。
5.立直反射:矫正反射。
身体在空间发生位置变化时,主动将身体恢复立直状态的反射。
6.平衡反应:当身体重心移动或支持面倾斜时,机体为了适应重心的变化,通过调节肌张力以及躯干与四肢的代偿性动作,保持正常姿势。
7.围巾征:将小儿手通过前胸拉向对侧肩部,使上臂围绕颈部,尽可能向后拉,观察肘关节是否过中线,新生儿不过中线,4~6个月小儿过中线。
肌张力低下时,手臂会像围巾一样紧紧围在脖子上,无间隙;肌张力增高时肘不过中线。
8.与粗大运动相关的反射:原始反射、直立反射、平衡反应。
9.紧张性迷路反射:也称前庭髓反射,头部在空间位置及重力方向发生变化时,产生躯干四肢肌张力的变化。
仰卧位时身体呈过度伸展,头后仰;俯卧位时身体以屈曲姿势为主,头部前屈,臀部凸起。
意义:该反射持续存在将影响婴儿自主抬头的发育。
10.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TNR):当头部位置变化,颈部及关节的本体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引起四肢肌紧张的变化。
小儿颜面侧上下肢因伸肌张力增高而伸展,头后侧上下肢因屈肌张力增高而屈曲。
意义:是评价脑瘫等脑损伤疾病的重要方法。
去大脑强直及锥体外系损伤时亢进,锥体系损伤也可见部分亢进;6个月后残存,是重症脑瘫的常见表现之一。
该反射持续存在将影响小儿头于正中位、对称性运动、手口眼协调等运动发育。
11.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STNR):小儿呈俯悬卧位,使头前屈或背屈,头前屈时,上肢屈曲,下肢伸展;头背屈时,上肢伸展,下肢屈曲。
意义同ATNR12.直立反射中枢:中脑&间脑。
功能:维持头在空间的正常姿势、头颈和躯干间、躯干与四肢间的协调关系。
影响直立反射的原因:脑发育落后或脑损伤患儿直立反射出现延迟,肌张力异常、原始反射残存可严重影响智力反射的建立。
13.颈直立反射持续的时间:6~8个月。
14.迷路性立直反射:当头部位置发生变化时,从中耳发出的信号刺激支配颈肌的运动神经元,产生头部位置的调节反应。
检查方法:用布蒙住小儿双眼,检查者双手扶住小儿腰部,使小儿身体向前、后、左、右各方向倾斜,检查时注意不要过分倾斜。
反应:无论身体如何倾斜,小儿头部仍能保持直立位置。
15.降落伞反射:保护性伸展反射。
双手托住小儿胸腹部,呈俯悬卧位状态,然后将小儿头部向前下方俯冲一下,此时小儿迅速伸出双手,稍外展,手指张开,似防止下跌的保护性支持动作。
意义:如果一侧上肢没有出现支撑动作,提示臂丛神经损伤或偏瘫;如果此反射延迟出现或缺如,提示脑瘫或脑损伤。
16.平衡反应中枢:大脑皮层。
17.平衡的躯体感觉输入包括:18.前庭系统感受器包括:①前、后、外三个班规管内壶腹嵴的运动位置感受器②前庭迷路内的椭圆囊斑和球囊斑19.仰卧位的姿势运动发育:①由屈曲向伸展发育②从反射活动到随意运动发育③手、口、眼的协调发育。
20.俯卧位姿势运动发育:①由屈曲向伸展发育②抗重力伸展发育③由低爬向高爬的发育21.立式姿势运动发育阶段23.脑瘫患儿姿势运动发育的主要特征①运动发育延迟的同时伴有异常姿势和运动模式②四肢和躯干的非对称性③固定的运动模式④抗重力运动困难⑤做分离运动困难的整体运动模式⑥发育不均衡⑦肌张力不均衡⑧原始反射残存,立直反射及平衡反应出现延迟或不出现⑨感觉运动发育落后⑩联合反应和代偿性运动24.脑瘫患儿肌张力异常的表现25.如何检查肌张力26.如何针对平衡功能进行评定?①平衡反应评定②静态平衡功能评定③动态平衡功能评定④综合性平衡功能评定⑤对平衡障碍原因进行分析第四章1.手的基本动作包括哪些?[选择]非抓握动作:悬浮、约束、推、压、触、勾状抓握等抓握动作:力性抓握(球形抓握、柱状抓握、拉)、精细抓握(尖捏、指腹捏、侧捏、三指捏)2.抓握动作发育的规律:①掌握更加复杂、准确而灵巧的动作,使手开始成为使用工具的工具②动作的概括化,把某一动作推广到同一类的物体上【选择】3.无意识抓握出现的时间:3个月左右【选择】4.2~6岁是儿童握笔动作技能迅速发育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