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ppt课件完美版
合集下载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讲解ppt课件
• 2、孔子与长沮等人的处世态度有什么不同? • 3、长沮等人对待孔子的态度一样吗? • 4、这几则文字围绕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
神编撰在一起,短文哪些地方体现了孔子的这种 精神?请摘录有关语句分析。 • 5、通过以上的分析,你心目中的孔子是个什么样 的人?
学以致用
• 6、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 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 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孔子的周游用世,循礼卫道, 是一种替天行道的社会责任感,是建功立业、名垂青史的 人生追求,是从政的强烈自信,是道德勇气,是担当情怀, 具有积极意义,成为后世许多知识分子的楷模。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顾炎武)孔子是一个“知其不可而为之”的 人,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即使生不逢时,也是可 以努力有所作为的,不能只求明哲保身。
4、这几则文字围绕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编撰在 一起,短文哪些地方体现了孔子的这种精神?请摘录有关语
句分析。 •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 这句话写出了孔子悲苦的内心世界,也是孔子大智慧的集中
表现。正是因为天下无道,所以我必须积极入世,以道易之, 要团结更多的人,争取更多的人。孔子明白自己的形势,所 以一个“怃然”写尽了他内心的苍凉。 • 孔子下,欲与之言:孔子明知接舆不会与自己一道入世济时, 但是他充满幻想,多么希望得到接舆的理解和认可。“趋而 辟之,不得与之言”,可以想象孔子在碰壁之后多么的无奈 和孤独! • 使子路反见之:“荷蓧者”本身是一个懂得“礼”的人,他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对于社会上 这样的贤人,孔子是十分尊重和景仰的,他使子路反见之, 目的也想博得丈人的理解和支持,体现了“知其不可而为之” 的精神。
神编撰在一起,短文哪些地方体现了孔子的这种 精神?请摘录有关语句分析。 • 5、通过以上的分析,你心目中的孔子是个什么样 的人?
学以致用
• 6、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 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 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孔子的周游用世,循礼卫道, 是一种替天行道的社会责任感,是建功立业、名垂青史的 人生追求,是从政的强烈自信,是道德勇气,是担当情怀, 具有积极意义,成为后世许多知识分子的楷模。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顾炎武)孔子是一个“知其不可而为之”的 人,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即使生不逢时,也是可 以努力有所作为的,不能只求明哲保身。
4、这几则文字围绕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编撰在 一起,短文哪些地方体现了孔子的这种精神?请摘录有关语
句分析。 •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 这句话写出了孔子悲苦的内心世界,也是孔子大智慧的集中
表现。正是因为天下无道,所以我必须积极入世,以道易之, 要团结更多的人,争取更多的人。孔子明白自己的形势,所 以一个“怃然”写尽了他内心的苍凉。 • 孔子下,欲与之言:孔子明知接舆不会与自己一道入世济时, 但是他充满幻想,多么希望得到接舆的理解和认可。“趋而 辟之,不得与之言”,可以想象孔子在碰壁之后多么的无奈 和孤独! • 使子路反见之:“荷蓧者”本身是一个懂得“礼”的人,他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对于社会上 这样的贤人,孔子是十分尊重和景仰的,他使子路反见之, 目的也想博得丈人的理解和支持,体现了“知其不可而为之” 的精神。
(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共52张PPT)
• 2【评析】
这一章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改革 的主观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 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的做法,这 与道家不同。儒家认为,即使不能齐 家治国平天下,也要独善其身,做一 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孔子就是这样一位身体力行者。 所以,他感到自己有一种社会责任心, 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他才与 自己的弟子们不知辛苦地四处呼吁, 以天下为己任,为社会改革而努力, 这是一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 感。
• 4、【原文】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hè)蓧(diào) (1)。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2),孰为夫子?” 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shǔ) (3)而食(sì ) (4)之。见其 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 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 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 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5【评析】 “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是做人的大道理。 人要有一点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许多事情都是 经过艰苦努力和奋斗而得来的。孔子“知其不可 而为之”,反映出他孜孜不倦的执着精神。从这 位看门人的话中,我们也可以见出当时普通人对 孔子的评论。
• 1、古今异议词:
• (1)遇丈人:古:老年男子 今:妻子的父亲 • (2)明日:古:第二天 今:明天 • (3)不仕无义: • 古:违背了臣对君应当秉持 的政教伦理原则。 • 今:没有义气
4【注释】
(1)丈人: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今指岳父。 (2)蓧:音diào,古代耘田所用的竹器。 (3)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说这是丈人指自己。分不, 是语气词,意为:我忙于播种五谷,没有闲暇,怎知你 夫子是谁?另一说是丈人责备子路。说子路手脚不勤, 五谷不分。多数人持第二种说法。我们以为,子路与丈 人刚说了一句话,丈人并不知道子路是否真的四体不勤, 五谷不分,没有可能说出这样的话。所以,我们同意第 一种说法。 (4)黍:音shǔ,黏小米。 (5)食:音sì ,拿东西给人吃。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ppt课件完美版共26页PPT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ppt课件完 美版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Fra bibliotek 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Fra bibliotek 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
天下有道_丘不与易也【PPT】共59页文档
天下有道_丘不与易也【PPT】
3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3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33、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 扬明辉 ,冬岭 秀孤松 。 35、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3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3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33、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 扬明辉 ,冬岭 秀孤松 。 35、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优秀课件)
文天祥仅是一介书生,但他同样拥 有铮铮铁骨,“故不自量力,而以身殉 之”言辞同样掷地有声!
临刑前,监斩官告诉文天祥,此时 反悔还可以当丞相,文天祥答,“吾事 毕矣。”南向拜而死。数日后,文天祥 的妻子欧阳氏前来收尸。其衣带中有字 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 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 而后,庶几无愧。”
孔子就是这样一位身体力行者。 所以,他感到自己有一种社会责任心, 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他才与 自己的弟子们不知辛苦地四处呼吁, 以天下为己任,为社会改革而努力, 这是一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 感。
❖ 3【原文】
楚狂接舆(1)歌 而过孔子曰:“凤兮 凤兮!何德之衰?往 者不可谏,来者犹可 追。已而已而!今之 从政者殆(dài)而!” 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bì)之,不得 与之言。
长沮曰:“夫执舆(yú)者为谁?” 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yú,同“欤”)?” 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 曰:“为仲由。” 曰:“是孔丘之徒与?” 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 从辟(bì)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yōu) 而不辍(chuò)。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wǔ)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2【译文】
长沮、桀溺(两个在水洼地里劳动的高大魁梧的人)并力一起耕 种,孔子路过,让子路去寻问渡口在哪里。
长沮问子路:“那个手拿着缰绳驾御车马的人是谁?” 子路说:“是孔丘。” 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 子路说:“是的。” 长沮说:“那他是早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 子路再去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 子路说:“我是仲由。” 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的弟子吗?” 子路说:“是的。” 桀溺说:“天下到处都是像洪水一样混乱的情形,你与谁去 改变它呢?况且你与其跟随孔子这样的避人之士,怎么比得上追 随我们这些躲避社会的人呢?”桀溺用耰松土,仍旧不停地做田 里的农活。 子路回来后把情况告诉了孔子。孔子怅然若失地说:“人是 不能与飞禽走兽合群共处的,我如果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还 与谁打交道呢?如果天下政治清明,我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参与 变革了。”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课件
的一项是(3分)( )
A.沉痛 留传 责无旁贷 全力以赴
B.沉痛 流传 义不容辞 全神贯注
C.沉重 流传 责无旁贷 全神贯注
D.沉重 留传 义不容辞 全力以赴
《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章的长短不一, 前后两章之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联,篇名只是摘取各篇 开头两三个字。
2/18/2020
❖ 了解语录体的特点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
的书,主要体式有四种:
❖ (1)直录孔子及其弟子 的言论;
❖ (2)答问体,即先指出 问者及所问问题,然后记 录孔子的回答;
❖ (3)对话体,记录孔子 跟弟子或其他人之间的对 话经过情形;
❖ (4)一边记叙事情的经 过,一边记录孔子的言论。
意思为: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与你们 一道来从事改革了。
选文展示孔子主张入世救国,以改变天下 为己任,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和知其不可 为而为之的坚韧品质。
(4)止子路宿 (5)不仕无义 (6)欲洁其身 (7)歌而过孔子:
动作使动
名作动 形作使动 名作动。
(8)而乱大伦: 形作使动。
(9)杀鸡为黍而食之:动作使动。
2/18/2020
选文3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 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 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dài) 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bì) 之,不得与之言。
【译文】 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的车旁
走过,他唱道:“凤凰啊,凤凰啊,你的 德行怎么这么衰弱呢?过去的已经无可挽 回,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算了吧,算了 吧。现在参与政治事务的人很危险啊!”
•
子路行以告。
•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整理
古今异义词: (1)遇丈人:古:老年男子
今:妻子的父亲 (2)明日:古:第二天
今:明天 (3)不仕无义: 古:违背了臣对君应当 秉持的政教伦理原则。 今:没有义气
知识整理
词类活用:
知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理
通假字 (1)仪封人请见:“见”通“现”,之意。 (2)桀溺:“桀”通“杰”,形容高大。 (3)是鲁孔丘与:“与”通“欤”气词, (4)而谁以易之:“而”通“尔”,第二 (5)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辟”通 (6)植其杖而芸:“芸”通“耘”。 (7)使子路反见之:"反"通"返"。
知识整理
借仪封之口,用 “木铎”喻孔子,高度 赞美孔子勇于担当的高 尚精神。——侧面描 写
思考第二则:
1、“辟人之士”、“辟世之士”分别指谁? 2、长沮、桀溺对孔子的态度有何不同? 3、孔子为何“怃然”?反映了孔子怎样的精神?
【评析】
这一章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改 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
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的做法, 这与道家不同。儒家认为,即使不 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也要独善其身, 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拓展练习
归纳整理一些“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作文素材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史可法(抗清名将): 城亡我亡,头可断,志不可屈 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布鲁诺:坚持“日心说”,被宗教裁判所关押审问八年, 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上 “火会更使真理永恒”。 西西弗斯:蔑视众神的命运安排,每天将巨石推上山顶, 滚落,再推,决不屈服。……
思考与探究
如何评价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做法?请说明 理由: ⑴在“礼乐崩坏”、秩序紊乱的春秋末期,孔子提 出“仁、礼”的主张,想恢复西周的“礼制”是不 现实的。 ⑵孔子周游列国,大力宣扬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使 儒家学派成为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一个流派,对后 世影响深远。 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光照千古。
关于《论语》
钱穆说:“《论语》自西汉以来,为中国识字 人一部人人必读书。”(《论语新解》)
林语堂说:“《论语》这部书,是孔学上的圣 经,是一套道德的教训。”(《孔子的智慧》)
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二十篇:
《学而》《为政》《八佾》 《里仁》《公冶长》《雍也》 《述而》《泰伯》《子罕》 《乡党》《先进》《颜渊》 《子路》《宪问》《卫灵公》 《季氏》《阳货》《微子》 《子张》《尧曰》
《论语》选读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知人论世——儒家
开创者:孔子 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 性质: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的思想。 代表著作:四书、五经、六艺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 秋》 六艺即六经:《易》《书》《诗》《礼》《乐》 《春秋》
通假字 (1)仪封人请见:“见”通“现”,引见之意。 (2)桀溺:“桀”通“杰”,形容高大。 (3)是鲁孔丘与:“与”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疑 问。 (4)而谁以易之:“而”通“尔”,第二人称代词。 (5)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辟”通“避”。 (6)植其杖而芸:“芸”通“耘”。 (7)使子路反见之:"反"通"返"。
3、接舆为何“趋而辟之”?
【评析】
既有接舆对孔子品格的 虚假尊重,又有对孔子人生 选择的讥讽;既有对孔子的 最后规劝,也有对当时执政 者的斥责。连用三个“而” 表示斥责、贬斥之深。
能表现隐士对现实的不满, 也表现孔子对隐士的尊重。
思考第四节:
1、“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到底是说的谁? 2、荷蓧丈人为何先嘲讽后又留子路住下来? 其用意是什么? 3、从荷蓧丈人的言谈来看,他是一个什么样 的人?孔子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成语: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形容脱离劳动,脱离劳
动人民。
【评析第五节】
“知其不可而为之”, 这是做人的大道理。人要有 一点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 许多事情都是经过艰苦努力 和奋斗而得来的。孔子“知 其不可而为之”,反映出他 孜孜不倦的执着精神。从这 位看门人的话中,我们也可 以见出当时普通人对孔子的 评论。
孔子就是这样一位身体力行者。 所以,他感到自己有一种社会责任 心,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 他才与自己的弟子们不知辛苦地四 处呼吁,以天下为己任,为社会改 革而努力,这是一种可贵的忧患意 识和历史责任感。
思考第三则: 1、从楚狂接舆的歌词中可看出接舆
对孔子持什么态度?
2、从“孔子下,欲与之言”可以窥 见孔子怎样的内心?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书, 主要体式有四种:
(1)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 论;
(2)答问体,即先指出问者 及所问问题,然后记录孔子的 回答;
(3)对话体,记录孔子跟弟 子或其他人之间的对话经过情 形;
(4)一边记叙事情的经过, 一边记录孔子的言论。
思考与探究第一则:
思考:仪封人认为孔子 是一位怎样的人?作者 是怎样刻画孔子这一形 象的?
知人论世——孔子
在世时间:公元前551-前479年 姓孔名丘,字仲尼 籍贯:鲁国 家世: 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华夏族)后裔,
故为孔姓。先世是宋国贵族,孔子第六代先 祖孔父嘉在一次宫廷斗争中被杀,其子木金 父(此说本于匡亚明;杨伯峻说是曾孙孔防 叔。)避难奔鲁,从此定居鲁国的陬邑。父 亲叔梁纥为鲁国陬邑的大夫,母亲叫颜征。
思考与探究
孟子在《孟子·尽心上》中提出了“穷则独善其 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观点;而本文中孔子给我们 的印象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如何看待孔子与 孟子的这种差别?
在我国传统中,孔子被称为“圣人”,孟子被称 为“亚圣”,两人都是先秦儒家的大师,他们的人 格和人生追求都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模式。 在修身为立足点上,无论是进还是退,两者并无差 异。但是,孔子对治国、平天下的追求更为执着。
知人论世——孔子
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父亲是个军人。 3岁:父死。母亲带他从陬邑迁居到鲁国都城曲 阜。 26岁至27岁:出仕,任“乘田”、“委吏”。 30-37岁:开始收学生。 37-55岁:教育事业的发展。 55-68岁:周游列国,宣传主张,希望实现自己 的政治理想; 68-73岁:回鲁国,开始修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