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三定律说课
中学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
![中学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208b901c281e53a5802ff73.png)
牛顿第三定律今天我要说的课题是高一人教版教材必修一第四章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
下面我将从从以下五个方面来阐述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他们分别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学法和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为高一上学期第四章第五节的内容,是继牛顿第一、二定律后的又一牛顿运动定律,与第三章学习的力紧密相关,是在其基础上对相互作用力的更深入的探究,同时也对学生初中所学力学知识起到了巩固加深的作用,与牛顿第一二定律一起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今后进行受力分析的理论依据,在整个力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认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3)理解牛顿第三定律,能用该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4)能正确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列举大量的相互作用的实例,观察思考总结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相互作用力的定量关系培养其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比较,培养其比较学习,思考总结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养成乐于助人,团结互助的良好品德。
(2)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对物理对科学的热爱。
(3).通过在教学中引入实际情景,培养学生培养学生关注物理、关注生活的意识,并且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物理知识的意识。
(4).学生形成对物理对生活对科学的热爱。
通过以上三个目标的实现,来加强学生的信息整合,这不仅能够实现结果性目标,还能体现过程性目标,经验性目标,从而达到学生经验、学科知识、社会发展的三方面的整合。
3.教学的重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重在过程,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能够主动认知建构创造力使得学生的潜力得以充分发挥,因此把他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4.5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附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4.5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250d4a5910ef12d2bf9e72b.png)
《4.5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对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问题有了定性的了解,也知道相互作用和一对平衡力是不同的,即一对平衡力是指同一物体所受的两个力相互平衡,而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但是他们的这一知识可能是定性的了解,基本上处在记忆的层次,他们体会不到明确提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一问题的重要价值。
要实现对牛顿第三定律的深入理解,还需要从力的性质、作用的同时性等进一步认识,并进行定量探究。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对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问题有了定性的了解,并且此前已学过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本节课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来深刻理解牛顿第三定律三、说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知道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互的;(2)能正确表述牛顿第三定律;(3)能用牛顿第三定律定性分析说明相关具体实例;(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生活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事例,体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不同作用效果;(2)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牛顿第三定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三)情感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问题。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及其用它来定性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难点:用牛顿第三定律来分析说明一些简单的问题。
五、说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六、说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首先提问:用手敲击黑板的同时,手有痛的感觉,这说明手对黑板作用时,黑板对手也有作用.又如,用手拉弹簧的同时,也感觉到弹簧对手也有拉力作用,下面作一个实验,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小车运动情况。
[实验1]将两小车用一根短细绳连接.同时在其中间夹一个压缩了的弹簧,让它们都静止在桌面上如图3-10所示,现烧断连接两小车的细绳,两小车同时向两边运动.且距离几乎相等.图3-10生活中的现象和实验都告诉我们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即甲对乙有作用力的同时,乙对甲也有力的作用,我们把其中一个力称为作用力,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用力。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优秀9篇-最新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优秀9篇-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c40fe3b8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5b.png)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优秀9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9篇《《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点:(1)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3)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能力点:(1)通过实验总结规律。
(2)在具体受力分析中应用牛顿第三定律。
二、重点、难点和疑点1、重点: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2、难点: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3、疑点:(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它们能否平衡?(2)马拉车向前运动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对吗?三、教具:弹簧秤若干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步骤: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举例进行讨论和分析:用手敲门、用脚踢球,你有何感受?总结: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后一个物体也一定同时对前一个物体产生力的作用,我们把其中的一个力称为作用力,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用力。
2、牛顿第三定律演示、研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互拉两弹簧秤,请学生给秤读数。
改变拉力的大小,观察两秤读数变化。
得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总是相等的。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继续演示、分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其它特征:*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作用力与反作用是性质相同的力。
3、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作用物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效果不能抵消,不能平衡)力的性质(不能简单认为A对B的力与B对A的力就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力的存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必须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不分先后。
新人教高中必修一《牛顿第三定律》说课(共20张PPT)
![新人教高中必修一《牛顿第三定律》说课(共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fd9f6b52e3f5727a4e962ec.png)
点评梳理,展示交流
由点到面,定量初探
两个弹簧秤
条件
A、B读数是否相同?
1、A弹簧不动,用B弹簧拉A
相同
2、B弹簧不动,用A弹簧拉B
相同
3、A、B对拉,同时两弹簧匀速运动
4、A、B对拉,同时两弹簧加速运动
由静到动,精确实验
1、右图反映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2、右图反映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开放实验,合作探究
探究课题: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有何关系?
实验器材:两辆小车 两根弹簧 两个弹簧测力计 两块磁铁 两只气球
请自选器材、设计方案,进一步体验物体间力的作用 是相互的,并定性探究下列问题:
n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方向有何关系? n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各是什么性质的力? n 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作用于同一物体吗? n 4)作用力消失时,反作用力还存在吗? n 5)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有何关系?
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
课堂反馈,学以致用
说一说
1、马拉着车前进时,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吗?
Ff
F' F
课堂反馈,学以致用
辩一辩
甲、乙两人发生口角,甲打了乙的胸口 一拳致乙受伤,法院判决甲支付乙的医 药费,甲狡辩说:“我打了乙一拳,根 据牛顿第三定律,乙对我也有相同大小 的力,所以,乙并没有吃亏”。如果你 是法官,你将怎样反驳他的说法?
课堂反馈,学以致用
想一想
这节课开始时我们的拔河比赛中,
两同学在两次比赛中受到的拉力分 别有何关系?为什么比赛结果有所 不同?
本节小结
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 对力
二、牛顿第三定律:两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 用力总 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 一条直线上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4篇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4篇](https://img.taocdn.com/s3/m/a0513c9e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be.png)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4篇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牛顿第三定律”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Ⅰ第四章第五节的内容。
同学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牛顿第肯定律和第二定律。
这两个定律描述了一个物体受力与运动的关系,而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相互作用物体之间力的关系。
在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中,经常把受力状况繁复的物体其部分受力转换到与之相互作用的物体上进行讨论。
牛顿第三定律除了能更好地分析解决之前所学过的力、运动,力和运动的关系外,在肯定范围内,它与物体系的动量守恒定律也是亲密相联系的。
依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并掌控牛顿第三定律”。
部分同学学完牛顿第三定律后,仍旧处在记忆的层次。
当实际解决问题时往往会忽视牛顿第三定律。
因此我确定本节的的难点为对定律中“总是”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中学阶段,同学已经对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问题有了定性的了解但对其认识又是片面的,也学习过二力平衡;并且在课本的第三章学习了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几个详细的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三、目标分析依据新课程标准,我设计如下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两个物体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相对的;〔2〕掌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等值、反向、共线、异物、同时、同性质”的关系;〔3〕掌控牛顿第三定律,能用定律分析说明相关详细实例;〔4〕通过运用定律分析生活现象,培育同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测演示试验和设计试验,经受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的探究过程,学习物理学讨论现象、总结规律的方法并且尝试运用所学定律说明生活现象。
情感、立场与价值观经过本节课的教学,同学体味到物理学中的对称美;通过演示试验和同学自主设计试验,培育同学的探究意识;同学在与同学争论、合作中,表达自己见解的同时又培育了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法和学法演示试验法、讲授教学法、练习法、试验法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创设情景:一个小磁铁掉进装满水的塑料盆里,用什么方法可以不遇到水而把小磁铁捞起来?同学积极思索,引出课题。
物理人教版高中必修1《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
![物理人教版高中必修1《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7e2a896960590c69ec376ff.png)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地位、作用及主要内容《牛顿第三定律》是高中物理第一册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四节的内容。
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热学、电学等其他部分知识所必须掌握的内容。
第一、二定律对单个质点、物体整体而言;自然界物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物体间相互作用力,通过牛顿第三定律来完整。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认识理解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关系。
②受力分析时,正确找出作用力,反作用力。
③区别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
④让学生学会物理学中研究现象,总结规律的方法。
2)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①认识理解作用力、反作用力关系②受力分析时,正确找出作用力,反作用力③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意义及内容教学难点:区别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激发学生探究身边常见的兴趣和欲望。
②在合作探究中的合作与交流,体验到在解决问题过程的快乐。
二、教学方法本节课讨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这部分内容学生在初中时已有初步了解,且有丰富的日常生活体验,在课堂上,通过联系日常物理现象,让学生自己举例子、讨论、归纳、总结。
此时,多采用全班范围内的讨论,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讨论,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相结合,采用点拔式的指导,设计阶梯提问,引导学生讨论,并试着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先举例(日常生活经验)。
用脚踢球,球飞出去(引导学生回忆),同时感觉到脚有点痛。
脚对球作用的同时,球也对脚施加力的作用。
从而引出两个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误区:作用力反作用力之间有先有后,所以在举例时甚至一开始引入新课,强调相互作用是同时发生的。
)2.新课教学⑴物体间的作用力总是相互的。
让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强调同时性)课件演示:在平静的湖面上,一个人在一只船上推另一只船,两只船将同时向相反方向运动。
实验演示:光滑桌子上两辆小车上固定一条形磁铁,异名磁极接近时,两车相互靠近。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精选3篇)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92b8a06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43.png)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精选3篇)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精选3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1说教材:《牛顿第三定律》是司南版必修1第六章“力与运动”第3节的内容。
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本章主要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是高中物理的基础,所以本章内容教学的好坏关系到高中物理教学的成败,因此本章的教学尤其重要。
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有: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2.牛顿第三定律;3.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本节讲述研究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力作用的相互性。
结合教材的内容和特点,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培养学生。
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标提出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能用该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3.能区分一对平衡力与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过程与方法学习研究物理现象,总结规律的方法。
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高一学生的思维具有单一性,定势性,并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变,本节的重点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教学的难点是: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一对平衡力与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区别。
说教法物理教学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
学生对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师指导学生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总结出牛顿第三定律。
教师通过实例来引导学生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并利用实物或作图法进行分析,进一步的区别一对平衡力与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
使学生全面的理解教材,把握重、难点;因此,本节课综合运用直观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归纳总结并结合多媒体手段。
物理《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
![物理《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bdd4954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c7.png)
物理《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物理《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1一、说教材《牛顿第三定律》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五节。
牛顿第三定律是牛顿运动定律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把物体受到的力与其他物体受到的力联系起来的桥梁,因此它是对牛顿第一、二定律最有效的补充,有了它就会把受力分析的对象从一个物体扩展到多个物体,拓宽了分析思路和解题范围。
本节课除了能更好地分析解决之前所学过的力、运动,力和运动的关系外,它对后面碰撞问题的研究更是功不可没,在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中,还常把受力情况复杂的物体的受力转换到与之相互作用的物体上进行研究。
二、说学情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对物体的相互作用问题有了定性的了解,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知识铺垫。
进入高中后,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分析和归纳、具体和抽象的思维能力,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解决和问题进行反省的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思维能力的准备。
高中生在知觉和观察事物时比以前更、更深刻。
他们能发现事物的一些主要细节和本质方面,其目的性、持久性、精确性、概括性都比初中有了很大提高,其思维具有高度的抽象概括性,喜欢怀疑、争论。
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期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说教学目标1.认识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并用它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学会受力分析,区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平衡力。
1.通过观察三个演示实验,总结实验背后蕴藏的物理知识,找出共同点,得出物理规律。
2.通过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分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会分类简化的问题分析法。
3.通过自主设计实验验证,养成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
1.通过列举和分析有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生活实例,培养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2.通过自主探究,感受物理学科研究的方法和意义,养成一种科学探究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及其应用,学会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实际问题。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 4.5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共24张PPT)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 4.5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ed88623c1c708a1294a44b6.png)
问题提问:用石头砸鸡蛋,蛋碎石头不碎是因为 石头给蛋的力比较大吗? 实验探究三:(学生自主设计实验) 实验器材:两个弹簧测力计
播放教师演示视频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
教学过程
了解新知
讲解传感器原理,观看一段传感器的使用视频, 分析所得到的的图像特点,突出牛顿第三定律中的 “总是”。
教学过程
7 用牛顿运动定律
解决问题(二)
教材分析
内容分析
生活实例
弹簧测力计实验 传感器实验
生活实例 受力分析
作用力与反作用 力概念
作用力与反作用 力特点 作用力与反作用 力运用
平衡力的异同点
教材分析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力.与知反道过作力程用的力作与的用方概是法念相。互的,理解作用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本质含义,会
教学过程
巩固新知
2.总结本堂课的知识。 3.布置课后作业。
动动脑
请同学利用本节课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 某一个牛顿第三定律应用的实例,并且 指出该实例中的一对平衡力。
动动手
请同学们利用本节课的知识来制作一 些小模型,下节课我们来展示大家的 成果。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4.5 牛顿第三定律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教材分析
三维目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实例,真实感受作用力与反作 用力,并能尝试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一 些与生产生活相关的问题。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理实验在物理学 的重要作用,并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 力。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及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1e1a33a6c30c2259019e33.png)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本课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
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课堂设计等方面谈谈自己课堂教学的构想。
一、说教材1、本课内容在全书中的地位及前后的知识联系《牛顿第三定律》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五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本章主要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是高中物理的基础。
本节课在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之后,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的是单个物体在不同的力学情境下所遵循的规律问题,但是自然界是物质的,不同的物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对于力,不能脱离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而独立存在,讨论时必然要涉及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及它们之间所遵循的规律,牛顿第三定律揭示的恰恰就是这一规律,正是由于牛顿第三定律才使得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到物质世界的关系及其运动规律,现实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才得以圆满顺利解决.2、本课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有三部分。
第一部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具有相对性。
第二部分“牛顿第三定律”,讲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第三部分主要讲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3、学生情况分析(1)高一学生通过学习之前的力学内容已经初步具备分析和归纳、具体和抽象的思维能力,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解决和对问题进行反省的能力,为本课题的学习做好了思维能力的准备。
(2)高一学生具备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意识,为本课题的学习做好了探究和实验操作能力的准备。
4、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结合教材的内容和特点,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培养学生。
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标提出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能用它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
![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142b344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54.png)
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学生能够准确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即“对于每一个作用力,总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o学生能够识别并区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o学生能够应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2.能力目标:o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o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能够用牛顿第三定律进行简单的物理推理。
o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能够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探索自然规律的热情。
o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养成尊重事实、理性思考的习惯。
o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重点: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难点: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等大反向性和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特性。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将分为引入、新课讲解、练习、总结四个主要环节,通过实例分析和实验演示,逐步深入讲解牛顿第三定律。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介绍牛顿第三定律的基本概念。
-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析生活中的实例。
-实验法:通过弹簧秤对拉实验、滑块碰撞实验等,直观展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资源-教材: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
-教具:弹簧秤、滑块、轨道、多媒体投影仪。
-实验器材:实验桌、实验记录本、笔。
-多媒体资源:PPT课件、牛顿第三定律相关视频。
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小组讨论:每组分配4-5人,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能积极参与讨论,分配小组长负责协调。
-课堂纪律:明确课堂规则,如举手发言、认真听讲等,通过表扬和奖励机制维持课堂纪律。
-激励策略:对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分享见解。
七、评价与反馈-课堂小测验:通过选择题和简答题,检验学生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物理人教版高中必修1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
![物理人教版高中必修1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b9dea35c5da50e2524d7ff2.png)
牛顿第三定律崇仁一中:李琴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从课程整体来说,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
同学们之前已学习了第一、第二定律,其对象是对单个物体而言的,要全面认识物体的运动规律,必须研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即进行“牛顿第三定律”的学习,为今后处理动力学问题作好准备。
2.学情分析:①、知识方面学生在初中已形成“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的概念,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认识又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但对相互作用力的关系不是很了解,更没有系统的概念,尤其对变速运动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大的认识被生活经验掩盖了,所以,突破学生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大的认识是关键。
这就迫切需要深入理解定律,来弥补已有知识的缺陷。
②、能力方面作为高一的学生,他们的好奇心强,有较强的参与意识。
因此,在教学中要以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物理情景”,引发学生“思维冲突”,设法采用各种实验,让学生深入理解规律来完善已有知识,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重点:①.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共存、等大的理解和应用;②.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能抵消观点的认识。
难点:在实际生活中体会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大的规律。
二.教学目标分析:①.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2)会在具体问题中确定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3)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能用它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
②.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生活中相互作用的现象,思考归纳力的相互作用的规律;(2)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力的相互作用的大小关系。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经历实验观察、讨论探究等学习活动,激发探索的兴趣,培养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2)学生通过知识在实际生活的应用,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溯本求源的意识。
三、教法与学法确定:①、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根据生活经验提出问题,类比、讨论、分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设计实验,归纳总结,得出科学结论。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 4.5牛顿第三定律 说课(共25张PPT)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 4.5牛顿第三定律 说课(共2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4f420e589eb172dec63b704.png)
说课应遵循的四个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说课活动的前提 科学性原则是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说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保证说课 质量的前提和基础。科学性原则对说课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分析正确、透彻。2、学情分析客观、准确,符合实际。3、教学目的的确 定符号大纲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4、教法设计紧扣教学目的、符合课型特点和 学科特点、有利于发展学生智能,可行性强。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说课活动的灵魂 说课是说者向听者战士其对某节课教学设想的一种方式,是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一 种活动。因此在说课活动小中,说课人不仅要说清其教学构想,还要说清其构想的理 论与实际两个方面的依据,将教育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时间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理 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 1、说课要有理论指导。2、教法设计应上升到理论高度。3、理论与实际要有机统 一。
环节二
合作探究 建构新知
环节二科学探究
设计实验
• 实验器材: 弹簧秤 绳子
提出 问题
猜想 假设 设计 实验
实 验 困 难 解决困难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改 进 实 验
得出 结论
环节二学生设计探究实验可能方案
• 两弹簧秤勾在一起拉,处于静止不 活动一 动的僵持状态 • 两弹簧秤勾在一起拉,一方不动, 活动二 并向另一方运动 • 两人拉绳子,绳子绷直处于静止的 活动三 时候是一条直线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 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2】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养 成一种科学探索的意识。
教 学 任 务 分 析
学 情 分 析
教 学 目 标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课件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ea05c667e21af45b307a8f3.png)
5、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 请同学们观看视频
5 牛顿第三定律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
6、相互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关系
钩码挂在弹簧秤下保持静止 指出钩码受到几个力?其反 作用力分别作用于哪个物体 上?画出钩码的受力分析图
5 牛顿第三定律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
一对相互作用力
共同点 不 变 化 同 点 性 质
四、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式的教法 小组合作探究式的学法。
5 牛顿第三定律
五、教学设计与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
问:左右手有什么感受,为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发生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间这 一对力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
5 牛顿第三定律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
2、引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同学们坐在凳子上,两脚悬空,然后用手 推桌子。会感觉到什么现象?如何解释?(要 求学生亲身体验并请学生回答) 归纳: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物体 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我们把其中一个力叫作用力,另一个力叫反作 用力。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
4、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方向的关系
问题: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在力的大小、方向上 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提出猜想(根据拍手小活动的体会): 作用力和 反作用力可能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问题:1、怎样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
2、我们学过的哪种仪器可测力的大小呢 ?
如何验证猜想呢?
要求分小组讨论并设计出实验,定时汇报结果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5
牛顿第三定律
5 牛顿第三定律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二、教学的三维目标 三、重点、难点分析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三定律说课PPT课件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三定律说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42385e58762caaedc33d40b.png)
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四节《牛顿第三定律》
二、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三、教学目标
五、教学方法 六、教学设计
四、教学模式
说 课
七、板书设计 教学得失
流
程
教材分析
从课程整体而言,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牛顿 三大定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是对单个物体而言的,牛顿第三定律作为其中的一个独 立定律,应用极其广泛。要分析清楚物体系间的内力和 外力,全面认识物体间的运动规律,必须研究物体之间 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即进行“牛顿第三定律”的学习 。对每个力都要找淸来源,明确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以便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受力分析的理解。
综合 拓展
组织交流 点拨建构
(3)同一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是相同的.当作用力是弹力时 ,反作用力也是弹力;作用力是摩擦力,反作用力也是摩擦力.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没有因果关系.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相互依存、同时产生的,没有因果关系.
特别提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没有先后顺序,初学者往往错误地认 为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知识目标
1、结合有关作用力和反 作用力的生活实例,培养 学生独立思考、实事求是 、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2、利用交流讨论和实验 探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 的科学精神,感受物理学 科研究的方法和意义。
情感态度和 价值观目标
三
能力 目标
教
学
目
标
1、通过学生自己设计 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 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
“牛顿 第三定 律”
牛顿第 三定律 的应用
山东 2012.4.4分 2013.4.4分 全国课标卷 2015.2.6分 浙江 2014.5.6分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优秀6篇)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e0193a0f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9f.png)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优秀6篇)《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及教学反思篇一一、说教材:小车、弹簧片、细线;三合板、遥控玩具汽车、玻璃棒;通草球、橡胶棒、毛皮、玻璃棒、丝绸;磁铁、弹簧秤等二、说教法学问与技能: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实含义会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过程与方法:察看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现象2、试验探究力的相互作用规律3、激励同学勇于探究,促使同学养成科学思维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察看,试验,探究,培育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体会物理定律的简捷,精准,严密3、渗透物理学史4、引申,注重人际交往三、教学重点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及应用四、教学难点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分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人在划船时用桨推河岸,发生了什么现象呢?船离开了岸。
这个问题在中学已经讨论过,当时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这个物体同样会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我们把这个过程中显现的两个力分别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下面进一步来讨论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设计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我们通过几个试验来讨论今日的内容。
通过试验大家要总结出作用力跟反作用力的特点及其关系。
在试验中大家要注意察看现象,分析现象所说明的问题。
试验1、在桌面上放两辆相同的小车,两车用细线套在一起,两车间夹一弹簧片。
当用火烧断线后,两车被弹开,所走的距离相等。
试验2、在桌面上并排放上一些圆杆,可用静电中的玻璃棒。
在棒上铺一块三合板,板上放一辆遥控电动玩具小车。
用遥控器掌控小车向前运动时,板向后运动;当车向后运动时板向前运动。
试验3、用细线拴两个通草球,当两个通草球带同种电荷时,相互推斥而阔别;当带异种电荷时,相互吸引而靠近。
试验4、在两辆小车上各固定一根条形磁铁,当磁铁的同名磁极靠近时,放手小车两车被推开;当异名磁极接近时,两辆小车被吸拢。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f91c475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f1.png)
牛顿第三定律 说课稿 说课流程图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疑点教法学法设计理念教具准备效果预测教学设计课时安排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节《牛顿第三定律》选自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五节。
本章牛顿运动定律作为动力学的核心内容,是经典力学的基础,更是整个高中物理学习所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
其中,牛顿第一、二定律的研究对象多是单个的受力物体,它们只能解决一个物体、一个系统的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则揭示了自然界物体之间普遍存在的联系性和相互性,就像一座桥梁,把一个物体受到的力与其它物体受到的力联系起来,独立的反映了力学规律的另一侧面,是对牛顿第一、二定律有效的补充,拓宽了我们解题的视野.同时,牛顿第三定律与前面第三章学习的力密切相关,是在其基础上对相互作用力的更深入的探索,也是我们以后研究碰撞问题、学习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的基础。
可见,牛顿第三定律,承前而启后,地位非常重要。
并且在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科学技术等方面牛顿第三定律应用极其广泛,学习它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高考考纲中,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是Ⅱ级要求.牛顿第二定律是考察的重点,而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在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中得到完美的体现,与斜面、轻绳、轻杆、轻弹簧、圆周运动等内容综合的题目密切相连。
二、学情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学生对相互作用力并不目生,他们有足够的生活经验,并且,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对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问题有了定性地学习,也知道相互作用和一对平衡力是不同的,但是,他们对这一知识的了解,基本上处于记忆的层面,缺乏深入的理解和灵便的应用。
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的学习,来弥补认知的不足。
从能力角度分析,高一年级大部份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观察思量能力、实验探索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他们主动性较强,学习热情高,有参预意识,利于本节的实验探索教学。
三、设计理念:本节课以学案为前导,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开展探索式教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便地使用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采取由定性到定量,逐步深入、分层探索的设计思路,教师通过引导、实验、提问的形式,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思量,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讨论,同时又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并进行探索,培养学生独立思量、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科学态度。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 4.5牛顿第三定律 说课(共25张PPT)-经典通用课件资料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 4.5牛顿第三定律 说课(共25张PPT)-经典通用课件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46d8268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c7.png)
Soft X (CS)
策略管理服务器
SGW 信令网关
GK
C&C08 iNET
MSR多业务交换机 (ATM/IP/MPLS)
路由器
原则上产品 都要用右边 的符号,但 对于无法用 符号表达的 就用此色块 示意,标上 名称即可。
ATM交换机
MD
MPLS
17
环节二 合作探究 建构新知
2021/10/10
18
环节二科学探究
• 实验器材: 弹簧秤 绳子
设计实验
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得出结论
2021/10/10
实 验 困 难
改 进 实 验
解决困难
19
环节二学生设计探究实验可能方案
活动一
• 两弹簧秤勾在一起拉,处于静止不动的僵持状态
2021/10/10Βιβλιοθήκη 12教学教
教
教
板
学
情
学
学
学
书
任
分
目
重
过
设
务
析
标
、
程
计
分
难
析
点
2021/10/10
13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环节二
合作探究 建构新知
环节三 2021/10/10
类比归纳 总结规律
创设情境,建构概念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创设情境,实验探究
14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2021/10/10
21
环节三类比 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异同
大小 方向
作用点 产生与消失 作用效果 力的性质
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6ef8db8a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d5.png)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牛顿第三定律〞是高中物理教材第一册〔必修〕的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四节的内容。
牛顿运动三定律,奠定了经典力学的研究理论的基础。
牛顿运动三定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前两个定律是对单个物体而言的,但要全面认识物体的运动规律,必须研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含义,并能用它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3〕、能区分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
〔2〕、通过定量实验,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定律并能分析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实事求是的精神,善于总结并应用物理知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及确切含义难点:区分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之间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对力的相互性有一定的认识,但是有意识的去感知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有所欠缺,老师要注意引导和培养学生从定性到定量的总结规律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实验法〔演示实验,师生互动实验〕,讨论法,类比法。
六、教学仪器多媒体课件,大量程弹簧秤,小车,薄木板,圆铅笔;圆珠笔芯,水,摄像头。
七、主要的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6分钟〕从生活实例引入:1、演示实验——“以卵击石〞。
〔强调除了生鸡蛋破以外,更应注意观察石块后退的现象〕。
学生观察实验体会:碰撞发生时,鸡蛋受力的同时也给石头一个力,力是相互的。
2、亲身体验:学生们坐在凳子上,两脚悬空,用力推桌子。
——〔问〕感觉如何?如何解释?引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定义:新课讲授用实验探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基本特点。
、演示实验一:把薄木板放在并排的圆铅笔上,然后把玩具小车上紧发条,并轻轻放在木板上,问:当手离开小车时发生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演示实验二:圆珠笔芯拔去笔头,放在平静的水面上,观察到油墨向前喷出,笔芯后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 拓展
组织交流 点拨建构
(3)同一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是相同的.当作用力是弹力时 ,反作用力也是弹力;作用力是摩擦力,反作用力也是摩擦力.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没有因果关系.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相互依存、同时产生的,没有因果关系.
特别提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没有先后顺序,初学者往往错误地认 为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12分钟)
六 教 学 设
五、达标测试 巩固提高
(4分钟)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 4.5牛顿第三定律说课(共25张PPT)
一、创设情境、目标导学(2分钟)
(1)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 学生背诵
(2)目标导学:展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 力的概念。
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能用它解释生活中的有 关问题。
3、理解“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反作用 力”的不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知识
自
清 单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6分钟)
主 要点1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学 一.先阅读课本P81——P84内容;(2min) 习 二.再独立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问
题1.2.(2min)
三.最后组长负责组织组员互改和初步释
疑(2min)
三、组织交流、点拨建构(12分钟)
(设计意图:落实重点,突破难点,深化知识点,让学生 理解更透彻)
如下图所示,手按图钉,手对图钉有 作用力,那么图钉对手有作用力吗?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 4.5牛顿第三定律说课(共25张PPT)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 4.5牛顿第三定律说课(共25张PPT)
综合 拓展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 4.5牛顿第三定律说课(共25张PPT)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 4.5牛顿第三定律说课(共25张PPT)
四
基本理念
教
学
模
式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 4.5牛顿第三定律说课(共25张PPT)
激趣探究课堂
一、创设情景 目标导学
二、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四、归纳总结
三、组织交流 拓展应用 五、达标测试
点拨建构
巩固提高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 4.5牛顿第三定律说课(共25张PPT)
四 教 学 模 式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 4.5牛顿第三定律说课(共25张PPT)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 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 用力的概念。 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并能用它解释生活中的 有关问题。 3.理解“一对平衡力” 和“一对作用力、反作 用力”的不同。
知识目标
1、结合有关作用力和反 作用力的生活实例,培养 学生独立思考、实事求是 、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2、利用交流讨论和实验 探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 的科学精神,感受物理学 科研究的方法和意义。
“牛顿 第三定 律”
牛顿第 三定律 的应用
山东 2012.4.4分 2013.4.4分 全国课标卷 2015.2.6分 浙江 2014.5.6分
1、教材地位 2、教材 3、重难点
和作用
内容结构
4、高考
命题实况
一 教 材 分
学生在初中已有“力是物体间的相 互作用”的知识,学生在学习本节 课前已经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和牛 顿第二定律,对力和运动的关系有 了一定的初步认识。
知识
自
清 单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4分钟)
主 要点1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学 一.先阅读课本P81——P84内容; 习 二.再独立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问
题3.4.(2min)
三.最后组长负责组织组员互改和初步释
疑(2min)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 4.5牛顿第三定律说课(共25张PPT)
新课程标准人教版
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四节《牛顿第三定律》
二、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三、教学目标
五、教学方法 六、教学设计
四、教学模式
说 课
七、板书设计 教学得失
流
程
教材分析
从课程整体而言,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牛顿 三大定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是对单个物体而言的,牛顿第三定律作为其中的一个独 立定律,应用极其广泛。要分析清楚物体系间的内力和 外力,全面认识物体间的运动规律,必须研究物体之间 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即进行“牛顿第三定律”的学习 。对每个力都要找淸来源,明确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以便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受力分析的理解。
高中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辩别能 力,对常见的一些物理现象, 物理知识如果只是简单重复, 则学生对此不太关注、不感兴 趣。作为高中学生,他们的好 奇心强,积极性、主动性较强 ,有参与意识。所以为我们本 节课的学习提供了能力基础
知识基础
能力基础
二 学 情 分 析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 4.5牛顿第三定律说课(共25张PPT)
组织交流 点拨建构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
(1)相互性:两个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 和受力物体对两个力来说是互换的,分别把这两个力叫做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同时性:作用力消失,反作用力立即消失.没有作 用力就没有反作用力.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 4.5牛顿第三定律说课(共25张PPT)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 4.5牛顿第三定律说课(共25张PPT)
标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 4.5牛顿第三定律说课(共25张PPT)
激趣探究课堂
调动学生学的积 极性,让学生会学 、能学和学会是现 今课堂教学改革的 一个重要理念。
1、核心: 高效课堂 2、载体:小组合作学习 3、三维基础:自主、合 作、探究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 4.5牛顿第三定律说课(共25张PPT)
实施依据
情境激趣法 口诀记忆法 小组合作法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 4.5牛顿第三定律说课(共25张PPT)
说教法
五
说学法
教
学
方
法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 4.5牛顿第三定律说课(共25张PPT)
激趣探究课堂
一、创设情景 目标导学
(2分钟)
二、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6+4分钟)
三、组织交流 点拨建构
(12分钟)
四、归纳总结 拓展应用
情感态度和 价值观目标
三
能力 目标
1、通过学生自己设计 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 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用牛顿第三定 律分析物理现象,可培 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3、通过鼓励学生动手 、大胆质疑、勇于探索 ,可提高学生自信心并 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教
学
目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 4.5牛顿第三定律说课(共25张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