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考试复习资料
地质地貌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字解释1.矿物的结晶习性:在相同的生长条件下,一定成分的同种矿物,常有生成莫一定形态的习性。
2.峰丛:在溶蚀作用的初期,山峰顶部被溶蚀,山峰彼此分离,但是基部相连的为峰丛。
3.同质异象:成分相同的物质,在不同的环境结晶时,形成内部构造和物理性质完全不同的晶体的现象。
4.背斜构造:是组成褶曲的老岩层在核心,两侧依次出现新岩层,形态一般为向上拱起的弯曲。
(在野外如何识别向斜和背斜:褶皱形成后一般遭风化侵蚀作用,背斜核部由于节理发育易于风化破坏,可能形成河谷低地,而向斜核部则可能形成山脊)5.逆断层:上盘沿断层面向上滑动的断层。
正断层:上盘相对向下滑动的断层6.地层:是地壳在发展过程中,经历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各种成层的和非成层的岩石的总称,包括层状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
7.绝对地质年代: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蜕变规律来计算矿物和岩石的形成年龄。
地质年代:地质科学中用来描述地壳中各种岩层形成时间和顺序的一种术语。
8.阶梯状断层:又若干条同一方向运动的产状基本一致的正断层依次下降成台阶式排列。
9.风化作用: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大气和水的联合作用以及温度变化和生物活动的影响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崩解和分解作用。
10.洪积扇:洪水在沟谷出口处水流分散导致在沟口堆积大量的砾石,沙,亚粘土等而形成的大的半圆形扇形地交洪积扇。
11.类质同象:矿物晶体在形成过程中,晶体内部构造中本应由某种质点所占据的位置被晶体化学性质相似的其他质点所置换,指引起晶胞参数及理化性质的规律变化,而晶体构造不发生质变现象。
12.内动力地质作用:能促使整个地壳物质成分,地壳内部构造,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地质作用称为内动力地质作用13.结晶质体:就是组成他们的物质的质点有规律地排列成空间格子状构造的固体物质。
14层理:指沉积岩中由于物质的成分,颜色,结构沿垂直方向变化所显现出来的成层现象。
15,外力地质作用:是由地球外的能源,也就是由太阳能和日月引力能所引起的地质作用。
地貌学复习资料
地貌学复习资料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及其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出露地表的岩石,受日光照射,温度变化、水的作用和生物作用等,发生破碎和分解,形成生物的物理风化作用:1、植物的根系起楔子作用对岩石挤胀而使岩石崩解;2、动物的挖掘和穿凿活动进一步加速岩石破碎。
崩塌与滑坡的区别:1、运动速度:滑坡运动速度一般比崩塌缓慢。
2、移动形态:崩塌体往往比较破碎,形成倒石堆;滑坡体则保持整体形态不变。
3、发生坡度:坡度较大时才可能发生崩塌;而滑坡在坡度较小的时候也可能发生。
4、有无裂缝:崩塌体表面基本上不见裂缝分布,而滑坡体表面,尤其是新发生的滑坡,其表面有很多具有一定规律的横纵裂缝。
坡面径流侵蚀。
坡面径流侵蚀大小与地形、土壤和植被等因素有关。
地形(坡长、坡度、坡形)控制坡面流水冲刷速度和冲刷量。
从理论上说,坡长越长,越到下坡水量越多,水流的能量也越强。
但是随着坡面的增长,水流携带的泥沙量也随之增多,需要消耗一部份能量,使水流侵蚀能力减小。
因此,坡面径流侵蚀能力并不是随坡长增加而加大。
坡度加大可使坡面径流速度加快,冲刷加强;坡度加大却又使径流量减小,因为在降雨强度不变的情况下,坡度加大可以使坡面加大,实际上坡面单位面积接受的雨量减少。
不同形状河床的河床断面,形成不同的环流系统,可分为:单向横向环流,底部汇合型横向环流、底部辐散型横向环流、复合型环流对于一条河流来说,在正常情况下,上游多以侵蚀作用为主,下游以堆积作用为主。
在同一河段,侵蚀、搬运和堆积是同时进行的,例如弯曲河段在凹岸侵蚀,同时在凸岸就发生堆积。
洪水期的洪水波在较狭窄河段传播速度慢,产生壅水,水面比降小,水流搬运能力减弱,发生堆积而形成浅滩;在展宽的河段,洪水波传播快,水面比降大,水流侵蚀搬运能力强,发生侵蚀而形成深槽。
岩槛是基岩河床中较坚硬岩石横于河床底部形成的瀑布或跌水,并构成上游河段的地方侵蚀基准表面。
岩槛形成原因:岩槛形成与构造或岩性有关,有些活动断层可直接形成岩槛,岩槛位置和断层位置一致;有时岩槛位于活动断层上游方一定距离,这是因岩槛向源后退之故。
地貌学复习参考资料
绪论1,地貌学又称地形学。
研究地球表面形态形成、演化和分布的科学.2、戴维斯(美国)提出的“解释性的地貌描述法”、“侵蚀轮回”以及“地貌的构造、营力和发育阶段的函数”等理论推动了现代地貌学的发展。
戴维斯的侵蚀循环理论和地貌是构造、过程、阶段(时间)的函数的概念。
3、德国地貌学家彭克的《地貌分析》一书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
彭克的山麓梯级说,分析地貌形态与内外力之间的关系大地构造地貌1、地壳均衡说(1)陆壳特点:厚而轻,上层—沉积岩和变质岩,中层—花岗岩;下层—玄武岩(具有连续分布的特点)(2)洋壳特点:薄而重,单一玄武岩层(3)假设和成因普拉特模式、艾里模式、实际模式。
2、海底扩张—板块构造学说:大陆和大洋演变的六阶段:胚胎期——东非大列谷;幼年期——红海;成年期——大西洋;衰退期——太平洋;终了期——地中海;缝合期——雅鲁藏布江地缝合线,有大量的蛇绿岩套。
3、(1)全球构造山系分布:①环太平洋大陆边缘的构造山系:如阿拉斯加山脉、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等;②略成东西走向横贯亚洲、欧洲和非洲北部的山脉带:如阿特拉斯山脉、乞力马扎罗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苏门答腊岛上的山脉等;(2)全球构造山系特征:①多个构造期形成,规模大,地势高;②地貌复杂,褶皱断裂强烈,有岩浆侵入;③山地呈断块抬升,改变地形、水系,地貌变形,发育夷平面;④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和火山活动频繁;⑤构造山系都有很厚的地壳-存在所谓山根。
地质构造地貌1、水平构造地貌类型:(1)构造高原和构造台地,特征:顶部平坦或微斜,地形面与原构造面一致。
科罗拉多高原、鄂尔多斯高原。
(2)方山和桌状台地,特征:方山是受坚硬岩层控制,顶部呈平缓地面的山体。
顶部也有微小起伏(残积物),方山之间谷坡处的坚硬岩层可形成峭壁,软弱岩层则形成缓坡。
总体形成顶平坡陡,形似城堡山寨的地貌体。
2、褶曲的拱起和凹陷,形成地形高低,称为原生褶曲构造地貌;褶曲岩层受外力剥蚀后,还形成与地质构造有一定联系的各种地形,称为次生褶曲构造地貌。
地质学地貌学考试资料整理版
实用文档地质学与地貌学一、名词解释1.矿物:是天然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绝大多数为晶质固态的无机物,稳定于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
2.原生矿物:指在内生条件下的造岩作用和成矿作用过程中,同所形成的岩石或矿石同时期形成的矿物,其具有的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均未改变。
3.次生矿物:在岩石或矿石形成之后,其中的矿物遭受化学变化而改造成的新生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构造都经过改变而不同于原生矿物。
4.类质同象(同晶置换):晶体中某种质点被类似质点所顶替(置换或取代)而能保持原有晶体构造类型,之稍微改变其晶格常数的现象。
5.造岩矿物:构成岩石主要成分的矿物。
6.粘土矿物:组成粘土岩和土壤的主要矿物。
7.斜长石:晶体属三斜晶系的架状结构硅酸盐矿物,晶形呈柱状、厚板状,常为粒状或块状;颜色多呈灰白色,有时微带浅棕、浅蓝及浅红色;硬度6〜6.5;相对密度2.61〜2.76;玻璃光泽;两组解理。
8.钾长石:也称正长石,属单斜晶系,通常呈肉红色、白色或灰色。
密度2.54〜2.57g/cm3,比重2.56〜2.59g/cm3,硬度6.具有熔点低,熔融间隔时间长,熔融粘度高等特点。
9.基性斜长石/中性斜长石/酸性斜长石:斜长石是由钠长石和钙长石所组成的混合物,二者可按任意比例混合,根据不同比例可分为酸性斜长石、中性斜长石和基性斜长石。
10.碱性长石:是富含碱金属钾、钠的长石的总称。
是钠铝硅酸盐(NaAlSi3O8)和钾铝硅酸盐(KAlSi3O8)的混合物。
11.岩石:是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固态物质,是矿物或岩屑的集合体,有一定的结构、构造和变化规律。
12.岩浆:是形成与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以硅酸盐为主的高温熔融物质。
13.熔岩:液体喷发物。
14.岩浆作用:是指岩浆的发育运动及其固结成岩的作用。
15.侵入作用:深部岩浆向上运移,侵入周围岩石而为到达地表。
16.火山作用:岩浆喷出地表的作用称为喷出作用。
17.变质作用:地壳中的岩石,当其所处的环境变化时,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等常常也会随之变化,而达到新的平衡关系的过程。
地貌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1、简述地貌内外营力在地貌形成中的作用2、简述地貌学的三个发展阶段及其特点3、简述戴维斯(W.M.Davis)地理循环理论的要点。
第二章构造地貌1、从板块运动理论简述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2、简述大陆边缘构造地貌的主要类型、特点及空间分布3、陆地构造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形态特点第三章:风化作用与坡地重力地貌1、风化作用的类型2、风化壳的地理分布规律3、以重庆某个滑坡为例,阐述滑坡的形成条件、诱发因子及防治措施第四章流水地貌1、简述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造貌作用2、简述河漫滩的二元结构3、简述河流阶地的类型、成因从形态上,河流三角洲的类型5、从地貌学的角度,阐述“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理由第五章:岩溶地貌1、简析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利弊2、地表与地下(含洞穴)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类型及简单成因3、喀斯特水的运动与喀斯特洞穴分布的关系第六章:风成地貌及黄土地貌1、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的主要类型2、简述北京春天易发生沙尘暴的原因及应对策略3、简述黄土的特点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危害及防治对策。
第七章:冰川与冰缘地貌1、简述大陆冰川的类型演化及其造貌作用2、冰蚀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分带性3、简述冻土的分布特点(纬度、垂直、非地带性、)4、结合青藏铁路的修建通车,简析冻土地貌的危害及简要防治措施第八章海岸地貌1、我国海岸的类型、主要分布特点及其对港口布局的影响2、生物海岸的形成条件及其分布3、简述保护和开发岛屿(海岛)的重要性第九章:区域地貌调查与制图1、区域地貌调查工作程序2、地貌制图的方法3、地貌区划图的概念。
地貌学复习材料汇总
地貌学复习材料第一章绪论1.试述影响地貌发育的因素内、外营力相互作用地质构造和岩性作用时间2.简述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1)导致地表热量的重新分配和温度分布状况复杂化(2)改变降水量分布格局(3)影响生物界(4)影响自然界地域的分异(5)影响土地类型的分化3.简述我国山地的划分及界限的地理意义极高山:绝对高度>5000M 高山:3500M—5000M中山:1000M—3500M 低山:500M--1000M4.简述地貌的基本性质物质性界面性动力性天然性变化性第二章构造地貌1.丹霞地貌:是指由陆相红色砂砾岩构成的具有陡峭坡面的各种地貌形态。
2.断层线崖:由于差异侵蚀而把古老断层重新揭露出来,并沿断层线发育崖壁。
3.顺地形:背斜山与向斜谷是构造与地形相吻合的,即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4.逆地形:向斜山与背斜谷是构造与地形相反的,即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5.简述单斜构造地貌的水系特征顺向河次成河逆向河再顺向河第三章风化作用与坡地重力作用1.风化作用:引起岩石物理状况和化学成分变化的作用2.风化壳:被风化了的岩石圈的疏松表3.简述风化壳的特征具有分布不连续性,其组成以粘土和碎屑为主,也包括少量残存液体,在剖面上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性,从地表向下颗粒由细到粗,风化时间由长到短。
4.简述风化壳发育发育的阶段性(1)物理风化为主的阶段:发育岩(碎)屑型风化壳,岩石以破碎为主,元素很少迁移,碎屑的化学成分基本与母岩一致,是风化的开始阶段,在特殊气候条件下(寒冷和干旱气候)下风化可能长期停留在这一阶段。
(2)化学风化为主的阶段:早期阶段:以富钙为特征(硅铝-硅酸盐型及硅铝-硫酸盐型风化壳)中期阶段:以富硅铝为主要特征(硅铝黏土型风化壳或高岭土型风化壳)晚期阶段:以富铝铁为特征(铁铝型风化壳或砖红壤型风化壳)化学风化进行的比较彻底。
5.简述影响风化壳发育的因素(1)气候条件:气候对风化壳发育的影响受一些因素影响,通常降水量愈大、制备与好、温度愈高,愈有利于风化壳的发育。
地貌学复习资料.doc
地貌学复习资料一、选择、填空、名词解释1、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科学。
2、顺地貌:原有的褶曲构造未经破坏或微破坏时,构造形态与地貌形态基本上是一致的。
3、河床:河床是河谷中最低的常年载有流水的部分。
4、河漫滩:河漫滩是高出河床的平坦谷地,但洪水期可淹没,故又称洪水河床大型河漫滩也称河岸冲击平原。
5、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喀斯特作用而成的一种奇闻现象,总称为喀斯特。
6、荒漠:是指气候干旱,地表缺水,植物稀少,及岩石裸露或砂砾覆盖地面的自然地理景观。
7、磨蚀作用:是冰川中所携带的岩块,以巨大的动压力研磨冰床基岩的一种作用。
8、断层海岸:断层构造线与海岸线平行,断层直接通过海岸带,海岸线挺直,海崖俊俏,水下岸坡极陡。
9、台地:是高出当地平原的高地。
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的称为低台地,大于100米的称为高台地。
10、崩塌:是斜坡上的岩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坠落的现象。
它广泛出现于山坡、河湖岸、及海岸上,是一种突发性的灾害。
11、荒漠化:是指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使原来非沙漠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环境的变化过程。
12、荒漠化的类型:岩漠、砾漠、沙漠、泥漠。
13、根据冰川的形态、规模和发育条件,现在冰川可分为两个基本类型,山岳冰川和大陆冰川。
14、根据海底地貌的基本形态特征,可分为大陆边缘、大洋盆地、洋中脊、15、世界海洋中最大的地貌单元式大洋盆地。
16、影响地貌的主要因素有营力因素、构造因素、岩石因素、时间因素。
17、外力地貌可分为重力地貌、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风成地貌、冰川地貌、海岸地貌。
18、构造地貌是以内力作用为主导而成的地貌。
按其规模大到小可分为三级:一级全球构造地貌;第二级大地构造地貌;第三级地质构造地貌。
19、营力是地貌形成的动力,它分为内营力和外营力两种。
20、平原的构造成因有两类,第一类是冲击平原,第二类是侵蚀平原。
(完整版)地貌学复习资料
地貌学复习资料一: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1、研究对象:地表的地形,即地貌。
2、研究内容研究地貌的形态特色、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及其散布规律。
地貌的形态特色:如山地、高原、丘陵、平原、盆地,及各种外力作用下的地貌形态。
地貌的形成发育原由:内营力作用、外营力作用,地表岩性,时间。
地貌的演化: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老年期等阶段。
地貌体的内部结构:切割型、叠置型、切割-叠置型、叠置 -切割型。
在地貌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内外营力的作用表现:1)地貌是内外营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营力使得地表变得起伏,外营力使之夷平。
2)在详细某一地区或某一时段内,内外营力的强度是不一样的。
山地高原区内营力强度大,平原盆地域外营力强度大。
3)但从长时间看,内外营力作用是处于均衡状态的。
坡地重力地貌什么是坡地重力地貌?斜坡上不稳固的块体或风化碎屑物在重力作用下向斜坡下方运动所产生的地貌。
坡地重力地貌的发生大概可分两个阶段:坡地上基岩物质的风化;坡地上物质向下坡方向的运动。
风化作用分哪几种种类?1、物理风化作用发生方式:卸荷释重、冰楔作用、盐楔作用、温度变化所致的涨缩作用。
2、化学风化作用发生方式:水化、水解、碳酸化、氧化等作用。
3、生物风化作用发生方式:生物物理风化作用、生物化学风化作用。
一:倒塌及其种类1:什么叫倒塌?斜坡上的岩屑或块体,在重力作用下,迅速向下坡方向挪动的地貌过程。
2:倒塌的种类?按发生的地貌部位,可分为山崩、塌岸、散落。
按坡地的物质构成不同可分为:基岩倒塌、堆积物倒塌、表层风化物倒塌等。
二:倒塌形成的条件1:地形条件:坡度一般要大于岩屑的休止角,往常要大于33o;坡地的相对高度大于50m 时,可发生大型倒塌。
2:地质条件:脆弱面与坡面的偏向和倾角的关系不同,斜坡发生倒塌的可能性是不同样的。
3:天气条件:温差较大,降水许多的地域易发生倒塌。
4:地震、激烈的融冰化雪5:人工开挖边坡*休止角 :岩屑的摩擦力与下滑力相等时的斜坡坡角 .脆弱面:岩石中力学性质较差的面,如断层面、节理面、地层层面等。
地貌学复习资料
地貌学复习材料第一章绪论1.地貌学: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及其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地貌是内营力和外营力共同作用于地表的结果。
地貌变化发展受构造运动、外营力作用和时间三个因素的影响。
以内营力作用为主的地貌来说,地貌的分布和大地构造单元、地壳运动方向以及构造线的走向都有一定的联系。
以外营力作用为主形成的地貌,则有呈纬度水平分布和沿山地垂直分布的规律。
地貌学的研究内容:(1)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特征(2)地貌的成因(3)地貌的演变过程(4)地貌的内部结构(5)地貌的空间分布规律。
研究任务:(1)弄清地表形态的基本特征和控制因素;(2)了解地貌形成演化的过程和机制;(3)确定地貌演化的产物及其在地球系统演化中的意义(4)为环境、资源、灾害等领域提供科学依据矿物形成原因可分为:原生矿物——由地壳内部岩浆冷却后形成的矿物。
次生矿物——由原生矿物进一步经过风化形成的新的矿物。
世界上矿物有3000多种,常见的有50多种,而和土壤形成有关的造岩矿物有30多种。
自然界的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不同规模和不同形态的地貌成因:◆大陆和海洋——与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有关◆山地和平原——地壳运动◆河谷、沙丘等微地貌——外力作用,其成因主要受气候条件的控制。
由于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能,因而外力作用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征。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暴发突然、来势凶猛迅速,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其危害程度比单一的崩塌、滑坡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
泥石流在我国集中分布在两个带上。
一是青藏高原与次一级的高原与盆地之间的接触带;另一个是上述的高原、盆地与东部的低山丘陵或平原的过渡带。
泥石流的危害(1)对居民点的危害:泥石流最常见的危害之一,是冲进乡村、城镇,摧毁房屋、工厂、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场所设施。
地质地貌学复习资料
地质地貌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地质作用: 地质学上把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和地球内部构造发生改变的作用。
2.外动力地质作用:由地球外部能量引起的地壳运动。
3.内动力地质作用:由地球内部能量引起的地壳运动。
4.河漫滩:在一般年份河流高水位时,河水泛滥能淹没的谷底部分。
5.河谷阶地:分布在河床两侧成阶梯状,具有一级或多级,已不受近代常年洪水淹没的地区,是河谷演变过程中的产物6.岩溶作用: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硫酸盐岩、石膏、卤素岩等)以溶蚀为主,以流水冲蚀、潜蚀和机械崩塌为辅的地质作用。
7.潜蚀作用:水流沿土层的垂直节理、劈理、裂隙或洞穴进入地下,复向沟谷流出,形成地下流水通道所发生的机械侵蚀和溶蚀作用。
8.泥石流: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9.洪流:片流遇到凹凸不平的地面时,水便集中到低洼的沟中流动。
10.河流:暂时性流水(面流、洪流)流到低洼沟谷中获得地下水补给,形成经常性流水。
11.流域:地面流水直接流入同一条河流的区域。
12.水系:流域内河流汇集成的水网。
13.冲积:河流沉积的碎屑物质。
14.河谷:河流侵蚀出的槽形凹地。
15.河床:河水占据的沟槽。
16.侵蚀基准面:下蚀作用的极限。
17.溯源侵蚀:河流的源头下蚀力导致河谷后退,这个过程称为河流的溯源侵蚀,也叫向源侵蚀。
18.自由河曲:平原上弯道可以自由发展的河流;其结果是使河流长度增加、坡度降低、流速降低。
19.河流的搬运能力:在水流作用下搬运地表物质的过程。
20.心滩:河床中间的沉积地貌,平水位时高出河水面,洪水期被淹没。
呈梭形,长轴平行于水流,表面略有起伏。
21.边滩:位于弯曲河床凸岸的水下堆积物,成为河床横剖面上相对高起的部分,在枯水期常露出水面,在河口区露出水面又称沙咀。
22.三角洲:河流在河口沉积使河床坡度变缓,河流便散开成无数分流,沉积成的地貌,外形像三角形,故叫三角洲。
地貌学复习资料
地貌学1、地貌的概念:地球表面(包括海底)的各种形态。
由内营力和外营力相互作用而形成。
2、主要风化壳类型及其特征(书36 表)3、重力地貌的概念:坡面上的风化碎屑和不稳定岩体、土体主要在重力并常有一定水分参与作用下,以单个落石、碎屑流或整体土体、岩体沿坡向下运动所导致的一系列独特的地貌。
4、块体运动的概念:由于坡地重力所移动的物质多系快提醒是,故也称为块体运动(包括崩塌,滑坡,蠕动。
)5、蠕动的概念:蠕动主要是指土层、岩层和它们的风化碎屑物质在重力作用控制下,顺坡向下发生的十分缓慢的移动现象。
6、崩塌:陡坡上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发生急剧的快速下移,在坡脚处形成倒石堆或岩屑堆。
崩塌的类型:崩塌(山崩)、散落(落石)、坍岸7、滑坡的概念:坡面上大量土体、岩体或其它碎屑堆积,主要在重力和水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称为滑坡。
8、滑坡的地貌特征(书46 图!!):滑坡体、滑动面或滑动带、滑坡后壁与滑坡台阶、滑坡舌与滑坡鼓丘、滑坡湖与滑坡洼地、滑坡裂缝11、地面流水的概念:地面流水是指陆地表面流动着的液态水。
它们在重力作用下, 沿地表从高处向地处流动。
地面流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其次来自冰雪融水和地下水。
12、坡面径流具有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由坡面径流所发育的地貌类型:①不明显冲刷带②冲刷带 ③淤积带13、 坡积裙:是由坡面径流作用形成的坡积物所组成的。
自坡积裙的顶部向前缘,机 械组分由粗变细。
碎屑物的磨圆性差,分选性不好。
14、 沟谷的概念:沟谷是暂时性现状水流侵蚀的结果,在干旱、 半干旱气候地带的草原或者山麓地带为常见16、洪积扇:① 形态与成因:每当暴雨或冰雪大量融化时,巨大的洪流流出出口后,迅速展幵成辐 射状散流,加上一部分水渗入地下,水流搬运能力随之大减,大量砾石、沙泥发生沉积, 形成一个以沟口为中心的半圆形扇状堆积体,称之为洪积扇。
② 结构:积扇出山口部位叫扇顶,扇的外围边缘部分叫扇缘,从扇顶到扇缘之间地带 叫扇中,它们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
地貌学复习资料资料(完整编辑)
第一章绪论1.地貌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规律的科学。
2.内营力:指地球内部放射能所引起的作用力。
3.外营力:指地球表面在太阳能和重力驱力下,通过空气,流水和生物等活动所引起的作用力。
第二章构造地貌1.构造地貌:主要是由岩石圈构造运动造成的地面形态。
第一级全球构造地貌2.构造地貌分级第二级大地构造地貌第三级地质构造地貌3.平均海平面表示的大地水准面是陆地的终极侵蚀基准面。
4.地球表面分成三大部分:洋底、陆地和大陆边缘。
5.地壳均衡说:普拉特的地壳质量均衡机制,艾里的地壳质量补偿机制。
(普拉特+ 艾里= 地壳均衡理论:大陆或山脉通过陆壳较厚来补偿其密度较小带来的质量不足,洋底则通过深部地幔密度较大的物质来补偿洋壳较薄及海水层密度较小带来的质量不足,从而保持了地表形态的相对稳定。
)6.洋底构造地貌:大洋中脊,大洋盆地7.大陆边缘:陆地与洋底之间的过渡地带。
8.断块山:受正断层控制的块体,呈整体抬升或翘起抬升形成的山地。
(地垒式断块山和掀斜式断块山)9.陆地构造地貌类型:山地,高原,平原,盆地10.褶皱构造地貌的类型:单斜地貌,背斜和向斜地貌,穹窿山地地貌11.山地:高于周围平地,内部有一定高度的正地形。
(<200m)12.平原:一般分为堆积平原与侵蚀平原,即在构造沉降中不断有大量碎屑物从外围搬来堆积而成。
(<200m)13.高原:大面积构造隆起抬升过程中因外营力侵蚀切割微弱而形成海拔高、地势起伏和缓的地形(>1000m)14.盆地:低于周围山地的相对负向地形15.断层崖:指断层一侧的地盘抬高后,沿断层线延伸的陡崖.16.断层线崖:由于差异侵蚀而把古老断层重新揭露出来,并沿断层线发育的陡崖,称为断层线崖17.火山地貌:火山口,火山锥,熔岩丘,熔岩垄岗,熔岩台地和熔岩高原,熔岩隧道,熔岩堰塞湖18.褶皱地貌:指岩层受力弯曲变形所形成的地貌。
19.断层三角面:横切断层崖的河流将原始断层崖分割成一系列三角形的断层崖,其中每个三角形的断层崖称为断层三角面。
地貌学复习资料
地貌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构造地貌:是指主要由岩石圈构造运动造成的地表形态,由于它是地球内部物质运动的产物,所以也称内营力地貌河口区:河流入海或入湖,与注入水体相互作用的地段,称为河口区峰林:指是由成群分布的石灰岩山峰,山峰基部分分离或微微相连丹霞地貌:指或平缓的层状铁钙混合不均胶结而成的红色碎屑岩(主要是砾岩和砂岩)受垂直或高角度解理切割,并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流水溶蚀,风力侵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有陡崖的城堡状或峰林状的地形花岗岩地貌:在花岗石体基础上,各种外动力形成特殊的地貌类型称为花岗岩地貌冻土:冻土是指处于0摄氏度以下,含有冰的土层或岩石中立线:水下岸山各个中立点的连线。
称为中立线地质构造地貌:指由地球内力作用直接造就的和受地质体与地质构造控制的地貌河床:河流平水期河水所占的谷底部分称为河床喀斯特作用:凡是水对可溶性岩石以化学过程(溶解和沉淀)为主,机械过程(流水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和堆积等)为辅的破坏和改造作用,称为喀斯特作用冰川:(冰川冰是多晶固体,具有塑性)在冰川冰受自身重力作用或冰层压力作用沿斜坡缓慢运动,就形成冰川海岸均衡剖面:指在波浪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下,最终使水下岸的组成物质从发生位移到只发生振荡运动而并不改变原有位置的过程和结果二简答题1.说出地貌学的实践意义?答:农业生产;工程建设;找寻矿产资源;地质灾害防治;旅游资源开发2.说明“倒置地形”的含义及其形成过程?答:倒置地形是地表起伏与地质构造起伏相反的现象,也称逆地形。
在皱褶构造运动中形成的背斜山,背斜顶部由于受张力作用裂隙发育,或出露了软弱岩层,经长期侵蚀逐渐变低而成为谷地;相反地,向斜的地部岩石相对较硬,抗蚀力强,最后绘高于背斜的轴部而成为向斜山3.滑坡的概念?说明滑坡触发原因?答:坡坡面上大量土体岩体或其它碎屑堆积,主要在重力和水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称为滑;滑坡触发的原因有:⑴斜坡形态的改变⑵大气降水和地下水的变化⑶震动影响4.说明河漫滩的概念?回答河漫滩的结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答:当河流洪水泛滥时,除河床以外,谷底部分也被淹没,被淹的河底滩地称为河漫滩;结构特征是具有二元结构;形成原因是河谷发展过程中,河床沿河谷谷底侧向移动与洪水泛滥加剧造成的5.什么是喀斯特作用?喀斯特作用有哪些基本条件?答:凡是水对可溶性岩石以化学过程(溶解和沉淀)为主,机械过程(流水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和堆积等)为辅的破坏和改造作用,称为喀斯特作用;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为:⑴岩石的可溶性⑵岩石的透水性⑶水的溶蚀力⑷水的流动性6.简述黄土的特性及黄土地貌类型?答:黄土的特性有:⑴质地均一,以粉沙为主⑵黄土富含碳酸钙⑶黄土无沉积层理,但垂直节理很发育,直立性很强黄土地貌类型有:⑴黄土沟谷地貌⑵黄土沟间地地貌⑶黄土潜蚀地貌7.说明现代地貌学的发展特征?答:发展特征有: ⑴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分支地貌学相关学科发展迅速⑵与相邻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⑶研究手段多样化8.说明全球三大活动地貌带:答:全球三大活动地貌带分别为: ⑴环太平洋大陆边源带⑵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带⑶洋脊裂谷带9.滑坡的概念?说明滑坡形成条件?答:坡坡面上大量土体岩体或其它碎屑堆积,主要在重力和水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称为滑坡;滑坡形成条件: ⑴蠕动变形阶段⑵剧烈滑动阶段⑶渐趋于稳定阶段10.说明河流阶地的概念?回答阶地的形成原因?答:当一个地区受到构造上升或气候剧变,促使河流在它以前的谷底下切,原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之上,成为近似于阶梯状地形,即河流阶地。
地貌复习资料
地貌复习资料地貌学复习第一部分1、海平面升降对海岸的影响海面升降首先造成岸线的进退以及海岸物质的重新运动或沉积,引起海岸剖面的重新塑造。
A、海面上升,会使水下岸坡深度增大,从而增大到达岸边的波浪能量,海岸因此而遭受侵蚀,被蚀物质被带到水下岸坡下方堆积。
B、海面下降,会使水下岸坡变浅。
在堆积海岸,如果原来的水下岸坡处于平衡状态,则水下岸坡的中间大部分会受蚀变深,被蚀物质大部分向岸移动并沉积在岸边,物质相对较粗。
小部分较细物质则向水下斜坡基部移动并沉积下来。
2、正、负地形的概念正地形:相对高起的地形;负地形:相对低下的地形3、火山、熔岩地貌与岩浆性质的关系基性熔岩粘性小,温度高,流速快,可形成熔岩流和熔岩被;酸性熔岩粘性大,温度低,流速小,常形成火山锥。
由裂隙式或中心式喷出的玄武岩熔岩,冷凝后可形成高度较大的玄武岩高原和高度较小的玄武岩台地。
温度高、黏度小、含气体多、易流动的熔岩流内可产生熔岩隧道。
4、单斜构造地貌单斜构造指层面与水平面形成一定夹角(5°~85°)的岩层。
它可能出现在已被破坏的背斜两翼,已被破坏的穹窿构造的四周,盆地的外围,掀斜的水平岩层或断层的掀斜层等处。
单斜地貌主要有单面山和猪背岭。
单面山:组成山体的岩层倾角一般在25°以下,山体沿岩层走向延伸,两坡不对称,一坡与岩层倾向相反,坡陡而短,称为前坡或单斜崖,另一坡与岩层倾向一致,坡缓而长,称为后坡或单斜脊。
猪背岭:当单斜层的倾角较大,形成两坡不对称的山体时,称为猪背岭,它多发生在已被破坏的背斜陡翼上。
倾斜方向一致、倾角相当的一系列岩层称为单斜岩层(单斜构造)。
单斜岩层可以是褶皱或断层构造的一部分。
5、河流、风沙流的搬运方式差异河流——河流搬运作用指流水将侵蚀下来的物质向下游搬移的过程,其搬运方式包括推移、跃移、悬移、溶解质搬运,以悬移为主风沙流:是一种贴近地面的砂子搬运现象,绝大部分砂子通过风沙流的形式搬运,但以跃移方式为主(在常温下,水的密度为1g/cm3,要比空气密度1.22×10 -3 g/cm3 大800多倍),其速度一般每秒可达数十到数百cm。
地貌学复习重点
地貌学复习材料第一章绪论1.地貌学: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及其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第二章坡地地貌1.坡地地貌:坡地上的风化岩块或土体在重力和流水作用下发生崩塌、滑动或蠕动形成的地貌。
2.风化作用:出露地表的岩石,受日光照射、温度变化、水的作用和生物作用等,发生破碎和分解,形成大小不等的岩屑、砂粒和黏土,这种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可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种。
3.崩塌:斜坡上的岩屑或块体,在重力作用下,快速向下坡移动,称为崩塌。
崩塌堆积地貌:沿斜坡崩塌的物体在坡度较平缓的坡麓地带,堆积成半锥形体,称倒石堆(岩屑堆)。
倒石堆的平面形状大多呈半圆形或三角形,有时好几个倒石堆连接在一起呈带状。
倒石堆的表面纵剖面坡度除与岩屑本身的休止角有关外,与岩屑下部基坡的坡度大小也有很大关系,基坡缓,倒石堆的坡度也缓。
P11页图4.滑坡:斜坡上的大块岩(土)体,由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滑坡面整体向下滑动。
形态特征:滑坡体、滑坡面、滑坡壁、滑坡裂隙、滑坡阶地和滑坡鼓丘。
第三章河流地貌1.横向环流(P21):在弯曲河道中,从凸岸由水流面向凹岸的水流(表流)和从凹岸由河底流向凸岸的水流(底流)构成一个连续的螺旋形向前移动的水流,称横向环流。
可分为四种:单向横向环流、底部汇合型横向环流、底部辐散型横向环流、复合型环流。
2.河流的搬运作用:河流水流在流动过程中携带大量泥沙和推动河底砾石移动的作用,叫河流搬运作用。
方式有:推移、跃移、悬移。
3.河床纵剖面:河谷中枯水期水流所占据的谷底部分称为河床。
河床横剖面呈一低洼槽形。
从源头到河口的河床最低点连线。
4.河床纵剖面是河流作用形成的,每条河流下切侵蚀的最大深度并不是无止境的,往往受某一高度基面控制,河流下切到接近这一基面后即失去侵蚀能力,不再向下侵蚀,这一基面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
5.影响河床纵剖面发展的因素:(1)水文情况的改变可使河流中水量、水流流速和含沙量变化,使河床发生侵蚀或堆积。
地貌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牛轭湖: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
2、河口地貌:河流与受水体结合区段的地表形态。
河口是河流的终段,按其受水体分为入海河口、入湖(包括水库)河口和支流河口。
河口地貌所研究的主要是入海河口。
3、河口湾:被海水淹浸的河口区,称河口湾。
P974、风化作用:地球表层的岩石,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及生物的作用下,其物理、化学性质不断地发生改变,并形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P63(岩石的风化作用包括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P645、雪线:地球表面固态降水的零平衡面,终年积雪区下部界线。
雪线指的是某一个海拔高度,在这个高度上,每年降落的雪刚好在当年融化完。
6、羊背石: 羊背石是冰床上由冰蚀作用形成的石质小丘,常成群分布,远望犹如匍匐的羊群,故称羊背石。
P1987、雅丹地貌:雅丹,维吾尔语原意为“陡壁的小丘”。
现泛指干燥地区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
8、河流袭夺:分水岭两侧的河流,侵蚀作用较强一侧的河流先切穿分水岭,抢夺了另一侧侵蚀作用相对较弱河流的现象。
分水岭的迁移,河流的欺凌结果,侵蚀力强的河流,可溯源侵蚀切穿分水岭,把分水岭另一侧侵蚀能力弱的河流上游掠夺过来,使原来流入其他流域的大量水流改流人切穿分水岭的河流,称为河流袭夺(River capture),也叫“掠水”。
9、风蚀作用:风沿地表前进时,由于风力或携带碎屑物对地表岩石和松散沉积物的吹毁或磨损作用,称风蚀作用。
包括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
吹蚀作用:指风力将地表松散沉积物或基岩物理风化产物,吹离原地的作用。
磨蚀作用:被风吹扬起来的碎屑物质和风一起组成风沙流,当其沿地表运动时,对地面岩石和粗大的碎屑、砾石进行碰撞和磨损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风化壳发育的条件
(1).气候条件
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具有不同的水热条件,风化壳的发育阶段和风化壳的类型均不一样,使得风化壳具有明显的水平地带性:
①极地和高山寒冷气候区:岩屑型风化壳
②温带半干旱和沙漠地带:硅铝-氯化物-硫酸盐型风化壳
③温带草原气候:硅铝-碳酸盐型风化壳
④温带森林气候,硅铝-粘土型风化壳
⑤热带、亚热带湿热气候:砖红壤风化壳
(2).地貌条件
不同的地貌条件,影响到风化作用及残积物的分布。
在地面起伏较大、新构造运动较强烈的山区及地势低洼的地方均不利于风化壳的发育,只有在准平原上、分水岭的鞍部以及较平坦的地区,才有可能发育成巨厚的残积型风化壳;高大山区会形成风化壳类型的垂直分带性。
(3).岩性和时间
母岩的成分影响风化壳的发育。
风化作用时间直接影响到风化壳的发育阶段。
2.流水侵蚀地貌的演化(以戴维斯侵蚀循环学说为例)
在对美国西部地区大规模调查的基础上,戴维斯(W.M.Davis,1850-1934)提出了“解释性的地貌描述法”与“侵蚀轮回”理论等,认为:
一个地区的地貌发育是构造、营力和时间的函数,在构造抬升的基础上,外动力侵蚀剥蚀作用下,该地区的地貌发育过程(时间)可以分为幼年期、壮年期与老年期等几个地貌发育阶段。
每一轮回即从构造抬升到再次达到老年晚期,全区呈现和缓波状起伏准平原状态,大约需要几百万年到几千万年之久。
(1)幼年期
只有很稀疏的短小河流,河谷不深、谷底狭窄。
河流之间有开阔平坦的高地。
随河流深切、水系加密,地面被强烈切割。
此时河流比降最大,常发育陡坎和瀑布。
横剖面成V 形谷,谷底狭窄,无河漫滩,谷坡陡峻,原先河谷间开阔高地被分割成起伏很大的山岭。
(二)壮年期
河流转为侧向侵蚀,形成宽阔河谷,谷底发育自由曲流和河漫滩。
河流纵剖面先后达到平衡剖面。
原始高地全部被蚀去,地形起伏越趋和缓,并广泛发育风化壳。
(三)老年期
河谷更加拓宽,河漫滩和自由曲流发育
分水岭更加和缓,最终形成波状起伏的准平原,准平原上仅有一些抗蚀性强的坚硬岩石组成孤立的丘地,称蚀余山。
3.河流的侵蚀基准面:控制河流下切侵蚀的水平面。
终极侵蚀基准面:海平面。
局部侵蚀基准面:是指局部河段下切侵蚀的界限,它只是暂时地、局部地控制河流的下切侵蚀。
当侵蚀基准面上升时(海面上升或河流流经的陆地部分下降),河流中下游水面比降减小,河流发生堆积;而当侵蚀基准面下降时(海面下降或河流流经的陆地部分上升),新出露的
河床坡度较大,下切作用加强,产生溯源侵蚀。
若新出露的河床坡度较小,则堆积作用加强。
4.河流的侵蚀河道水流破坏地表,并冲走地表物质的作用,称为河流的侵蚀作用
5.河流的下蚀作用(下切侵蚀、垂直侵蚀)
流水加深河床与河谷,使河床高度不断降低的作用称为下蚀作用或称下切侵蚀、垂直侵蚀。
6.河流的侧蚀作用(旁蚀、侧方侵蚀)
定义:流水拓宽河床和河谷的作用称侧蚀作用。
7.河流的溯源侵蚀作用
定义:河流下蚀作用在源头或河床坡度突然
转折处不断向上游或河间地推进,这种
侵蚀方式称为溯源侵蚀作用。
它实际上
仍是河流下蚀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
8.河流的搬运作用
(1).推移:泥沙颗粒沿河底滚动,滑动或作跳跃运动统称为推移。
(2)悬移:水流中夹带细小的泥沙以悬浮状态进行搬运,成为悬移。
(3).溶解质搬运:水流搬运溶解质的作用。
在流水搬运物质过程中,各种方式同时存在;随水动力条件的变化,又可相互转化;河流的搬运量与流速、流量及流经地区的自然环境有关;河流搬运的物质具有良好的磨圆度。
9.河流袭夺:分水岭迁移的结果,有时使得溯源
侵蚀能力强的河流夺取了另一侧河流的
上游段,这种水系的演变现象称为河流袭夺。
袭夺他河的河流叫袭夺河。
被袭夺的河流称
为被夺河。
被夺河的下游,因上游河道改道
流入袭夺河,源头切断,称为断头河。
10.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
(1).要有大量松散的固体物质:这些物质主要是由风化、崩塌、滑坡等提供的,在高山地区还有冰川活动所提供的物质。
(2).要有充足的水源:主要由暴雨、洪水、冰雪大量融化及湖泊、水库溃决时产生。
(3).有利的地形条件:沟谷的上游为环形洼地,有利于固体物质和水的聚集,中游为沟坡陡峻、比降较大的沟床,有利于泥石流的快速下泻。
11.入海河口的分段
(1).近口段
(2).河口段
(3).口外海滨段
12.喀斯特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CO2+H2O+CaCO3 =Ca2++2HCO3-
13喀斯特发育的条件
(1)岩石的可溶性
(2)岩石的透水性
(3)水的溶蚀力
(4)水的流动性
14.喀斯特发育的阶段性,论述题102页
15.风蚀地貌类型
(1)、石窝和风蚀壁龛;
(2)、风蚀蘑菇和风蚀柱;
(3)、风蚀谷和风蚀残丘;
(4)、风蚀雅丹;
(5)、风蚀洼地。
16.风蚀雅丹
风蚀雅丹:指发育
在古代河湖相的土状堆积物上的风蚀土
墩和风蚀凹地的地貌组合。
风蚀土墩由
砂、粉砂和粘土构成,呈水平层状构造;
形态多呈长条状,顺风向排列,高度多
为5 ~20m。
◆在罗布泊北部地区,风蚀土墩的顶面
是盐结块,外表呈白色,称为“白龙堆”。
17.风积地貌:主要指在沙漠里、由风积
作用所形成的各种沙丘形态,以新月形
沙丘、复合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丘链
最为常见。
18.新月形沙丘
新月形沙丘(Barchan)是一种最简单的
横向沙丘形态。
19新月形沙丘的形成过程
△盾形沙堆:当风速变弱或遇到障碍时,沙粒就从气流中沉积下来形成一种较小的盾形沙堆。
△雏形新月形沙丘:盾形沙堆形成后,贴地层气流在沙堆的背风坡会发生分离,形成具有水平轴
的涡旋,速度减弱,沙粒过丘顶后在背风坡沉积下来,并逐渐堆积增高,当坡度达到沙子的最大休止角(34°)时,形成小落沙坡,发育为雏形新月形沙丘。
△新月形沙丘:沙丘的不断堆积增高,气流分离越来越厉害,小落沙坡不断扩大;同时,沿沙丘两侧绕过的气流,把沙子搬运到两侧的前方堆积,逐渐形成了两个顺着风向向前伸的兽角,这样就形成了典型的新月形沙丘。
20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