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闻一多的故事_200字
闻一多的主要事迹200字
闻一多的主要事迹200字
摘要:
一、闻一多简介
二、事迹一:反对独裁,呼吁民主
三、事迹二:投身教育事业,培养进步青年
四、事迹三:参与爱国民主运动,勇敢发声
五、事迹四:为民族复兴献身,英勇就义
正文:
闻一多,原名闻家骅,字友三,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教育家、诗人。
他出生于1899年,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后赴美留学,接受了先进的思想和良好的教育。
【事迹一:反对独裁,呼吁民主】
闻一多一直坚决反对独裁统治,主张实现民主政治。
他曾在报刊上发表文章,痛斥当时的腐败政府,呼吁实行民主改革。
他的言论引起了广泛关注,为当时的民主运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事迹二:投身教育事业,培养进步青年】
闻一多曾任教于多所大学,如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等,他致力于教育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进步青年。
他提倡实用主义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民族复兴的栋梁之才。
【事迹三:参与爱国民主运动,勇敢发声】
在抗日战争期间,闻一多积极投身于爱国民主运动。
他参与组织了一系列
抗日救亡活动,并勇敢地在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讲,呼吁民众团结起来抵抗侵略者。
他还写下了许多激昂的诗歌,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操。
【事迹四:为民族复兴献身,英勇就义】
1946年,闻一多因在爱国民主运动中的突出表现,被当时的国民政府视为眼中钉。
在一次群众集会上,他被特务暗杀,英勇就义,年仅47岁。
闻一多的故事
闻一多的故事篇一:闻一多事迹第二年春天,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学校出台新的规定:“学生全学程有三种不及格或必修学程两种不及格者令其退学。
”学生强烈不满,南下学生更是如此,他们组织“非常学生自治会”,罢课抵制考试,校长一怒之下辞职,校务由梁实秋等人执掌。
闻、梁两人坚持如期进行考试,并开除了九名“非常学生自治会”常委的学籍。
此举使闻一多、梁实秋顿时成为全校学生的“公敌”。
学生们贴出“驱逐不学无术的闻一多”“闻一多是准法西斯蒂”的标语。
还有人在黑板上画了一只乌龟和一只兔子,标题是。
闻一多毫不责怪,反而指着黑板上的乌龟和兔子问梁实秋:“哪一只是我?”“任你选择!”梁实秋故意满脸严肃地回答,说完两人击掌大笑。
闻一多虽然在青岛大学时因为坚持原则而遭到学生反对,但就其一生而言,大家还是非常喜欢他。
否则,他当年家境艰难时,联大同仁不会代他拟刻石润笔启事;他蒙难之后,不会有那么多学生写怀念文章。
大家对闻一多的好感,显然与他为人处世的真性情有关。
闻一多兼具才情、真诚与趣味,因此,才让人觉得可敬可爱。
篇二:闻一多事迹闻一多事迹1.由狂放归于沉静 1912年,年仅13岁的闻一多从湖北乡间一户富裕人家来到北京清华学校,开始接触到西方文化。
1922年他赴美留学专攻美术。
从考入清华到1925年留美归来这十余年间,闻一多基本是沉浸在艺术与文学之间,对政治只是偶有所涉。
在回国近两年的时间里,闻一多耳闻目睹的都是阴谋、战争、屠杀,面对民族的巨大灾难,他再也难抑悲愤,发表了、、、、、等充满爱国激情和痛挞社会现实的诗歌。
但火山喷发之后,他又备感无奈,最终走了一条文人的传统老路,躲进书斋,钻入故纸堆,成了对世事过问无多仅求独善其身的冷静学者。
2.由“自由学者”转为斗士抗日战争的爆发,使闻一多等学院派知识分子的处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在从北京到昆明的大转移中,闻一多参加了历时两个多月、横跨湘黔滇三省共三千余华里的步行团。
对社会下层生活的真切了解,埋下了他思想变化的契机。
闻一多红色故事800字
闻一多红色故事800字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诗人、学者、民盟盟员、民主战士。
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闻一多的红色故事,希望能够给您一些启发。
红色故事一:潜心学术挥斥方遒闻一多出生在一个书香家庭,他的祖父是清朝的官员,父亲是一名诗人兼画家。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闻一多自幼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他天资聪颖,特别用功,很小就显示出了在文学方面的天赋。
闻一多曾考入清华大学,后因不满学校的封建管理,愤然离校。
这段时间里,他曾用“多”的笔名在校刊上发表了大量的进步文章,宣传新思想,抨击封建礼教。
这段时间的闻一多,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充满着热情与斗志。
红色故事二:英勇斗士烽鼓不息在抗日战争时期,闻一多不畏强敌,坚持斗争。
他经常在公开场合痛斥国民党的腐败和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因此成为了日军的眼中钉。
然而,闻一多并没有退缩,他带领着学生们进行抗日宣传,组织义演等活动,积极为抗战贡献力量。
在昆明期间,闻一多还创办了一所名为“南屏高级中学”的学校,为当地穷苦家庭的子女提供教育机会。
他还亲自编写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红色故事三:献身民主舍生取义闻一多一生经历了许多磨难和挫折,但他始终坚定地站在了民主的立场上。
在抗战胜利后,他积极投身于反对内战、争取民主的斗争中。
他组织了“闻一多委员会”,起草了《告全国人民书》,谴责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的罪行。
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参加记者招待会回来的路上被暗杀。
他的去世让全国人民都感到非常悲痛和震惊。
毛泽东同志专门写了文章悼念闻一多,称他是“英勇的民主战士”。
闻一多的红色故事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奋斗历程,更是一段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缩影。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坚持正义、追求真理的人才能永垂不朽。
闻一多的精神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为理想而奋斗!。
闻一多传事迹200字
《闻一多传事迹》
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位很了不起的人物,他叫闻一多。
闻一多先生特别爱学习。
小时候,他家里条件不太好,可是他读书可努力啦。
没有灯,他就借着月光看书。
长大了,他去国外留学,学习了很多很多的知识。
闻一多先生还是一位很勇敢的人。
当时,我们的国家面临着很多困难,他不怕危险,站出来为我们的国家说话。
他写了很多很多的诗,用这些诗来表达他对祖国的热爱。
有一次,敌人不让他说话,可是闻一多先生一点儿也不怕,他还是大声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小朋友们,闻一多先生是不是很勇敢呀?
《闻一多传事迹》
小朋友们,咱们接着来讲闻一多先生的故事。
闻一多先生特别关心我们国家的文化。
他研究了很多古代的东西,想让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的文化有多厉害。
他上课的时候,讲得可有趣啦,同学们都特别喜欢听。
有一回,他发现了一些很珍贵的古代文献,为了保护这些文献,他付出了很多的努力。
闻一多先生还经常和同学们一起讨论,鼓励大家要努力学习,为国家做贡献。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闻一多先生棒不棒?
《闻一多传事迹》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再深入了解一下闻一多先生。
闻一多先生不仅是个有学问的人,还是个很有骨气的人。
当时,社会很混乱,但是他一直坚持自己的信念。
他写的诗,就像一把把利剑,刺向那些不好的东西。
有一次,他去参加一个活动,在台上大声地说:“我们要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勇敢地向前!”
他的声音特别响亮,让很多人都受到了鼓舞。
小朋友们,闻一多先生是不是很了不起呀?。
关于闻一多的小故事五则
关于闻⼀多的⼩故事五则
原来,将近⼗年以前,即1912年,⼗四岁的闻⼀多考上清华学校(清华⼤学前⾝)时,⽗母为他订了婚,对象名⾼孝贞,她1903年出⽣在⼀个官宦家庭,和闻家还是远房姨表亲。
闻⼀多考取清华后,⾼孝贞的⽗亲认为这孩⼦有出息,便主动提出要将⼥⼉嫁给他。
亲上加亲,⼜是门当户对,闻⼀多的⽗母欣然同意,便订下了娃娃亲。
当时,闻⼀多埋头学习,并积极从事校内的各种⽂学艺术活动,对此事并⽆多⼤考虑。
现在快毕业了,问题来了:清华是留美预备学校,学⽣毕业后可以公费贸学美国五年!⽗母怕他店铺,就拴不住了;即便回来了,也是⼆⼗七⼋岁了,太⼤了,⽽且要让⾼家的⼩姐在闺中等四五年,也不好交代。
因此多次来信,催闻⼀多回去结婚。
闻⼀多据理⼒争,⽆济于事,这对闻⼀多是个极⼤的打击。
他在题为《⼗⼀年⼀⽉⼆⽇作》的诗中充分表现出这种痛苦的⼼情:“……你那被爱蜜饯了的肥⼼,⼈们讲,/本是为了滋养那些嬉笑的花⼉的,如今却长满了愁苦底荆棘--/他的根已将你的⼼越捆越紧,越缠越密。
/……⽣活对你偏是那样地凶残;/你看!⼜是⼀个新年--好可怕的新年!/张着⽛戟齿巨的⼤嘴招呼你上前;/你退既不能,进⼜⽩⽩地往死嘴⾥钻!”诗⼈甚⾄想到了死:“那也对啊!--死!你要来就快来,/快来断送了这⽆边的痛苦!……”“⼗⼀年”指的是民国⼗⼀年,即1922年,这年1⽉2⽇,可能是他被迫回家结婚的⽇⼦。
他以这⼀天为题写诗,⼤概是让⾃⼰牢牢记住这痛苦的⼀天吧!。
闻一多的名人事迹故事
闻一多的名人事迹故事闻一多,20世纪中国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教育家、思想家,他的名字常被人们记住,而他的人生也注定不凡。
接下来,我将与您分享关于闻一多的名人事迹故事。
闻一多的家庭背景闻一多于1899年2月13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他的家庭背景十分显赫,他的祖父早期曾任清朝的武举人,从事过许多重要的政府职务,而他的父亲则是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商人。
虽然如此,闻一多却并没有因此而变得自豪和骄傲,相反,他非常谦虚和低调,对人特别友善。
闻一多的求学之路闻一多在上海法商学院主修外语,这也是他非常喜欢语言和文学的原因之一。
在他大学期间,他愿意与当时的一些名人交往,并广泛涉猎各种学术领域。
他一直非常努力和勤奋,在学校期间就已经掌握了10多种语言,其中包括英语、日语、俄语、法语等。
在1922年,闻一多毕业后得到了一份国家教育部的研究工作。
他成为了教育部的官员和教师。
在那个时代,许多知识分子都憧憬着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做出贡献。
而闻一多也如此。
他意识到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并积极地参与研究和翻译工作。
他经常与外国文学作品相处,从而提高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学水平。
闻一多翻译文学作品闻一多把自己的生命倾注在文学创作和翻译中。
他是中国第一位翻译十分重要的外国文学作品的人物之一。
他将许多经典世界文学作品,如莎士比亚和埃德加·爱伦·坡的作品翻译成中文,为中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闻一多的文学成就闻一多为中国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作品清新、有趣、深刻。
他从30年代开始,在全国性的刊物和报纸上发布他的文学作品,如《白玉苦草》、《沙堆》、《南柯记》、《世界文学新论》等。
闻一多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尊重。
他的才华被广泛传播,且得到了大量的荣誉和奖励。
闻一多的人生晚年闻一多的一生非常坎坷,晚年生活阴影密布。
1949年后,闻一多多次遭到政治迫害,十多年流落异乡,并一度被推上了媒体。
然而,他的心灵如此开放和真诚,他对人如此尊重和怜悯,使得他的理念体现在他的作品中,让他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中的一位伟大人物。
闻一多的名人故事
闻一多的名人故事
闻一多有一次给学生上古代文学课,要讲一首古诗《箜篌引》。
但当他写这四个字的时候,笔下一个败笔。
黑板上的字真是龙飞凤舞,怎么看都不对。
他重复写了几次,看上去都很难看。
学生们看着他,一个个都目瞪口呆。
这时,闻一多先生急中生智,给学生们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个猎人在深山打猎,突然发现了一只大老虎。
猎人惊慌失措,转身就跑。
老虎呢,也不追,它向猎人冲过去,张开血盆大口,把猎人衔在嘴里。
猎人的头一歪,老虎死死咬住猎人的脖子。
这时候,忽然一声巨响,地面裂开一个深坑,老虎掉了下去。
这时猎人回头一看,不禁魂飞魄散。
你猜他看见了什么呢?他看见坑里长出一棵青草,上面写着:打一动物名。
学生都被这个故事吸引住了,于是有人猜道:“是龙。
”闻一多先生点头笑道:“你猜对了!龙是虎的克星,《箜篌引》里的箜篌就是这样啊!”说着就在黑板上认真写好那几个字。
闻一多爱国事迹(十篇)800字1秘书
闻一多爱国事迹(十篇)800字闻一多爱国事迹800字篇1闻一多,本名闻家骅,字友三,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人,他是中国近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我眼中的闻一多,是一个从小就酷爱读书、刻苦学习、成绩优异的人。
他五岁入私塾读启蒙,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学前班,十岁到武昌就读于小学。
十三岁的时候他就以复试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在清华度过了十年的学子生涯。
由此可见,闻一多后来之所以能成为一代诗人,这绝非偶然,这跟他从小就酷爱读书、刻苦学习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我眼中的闻一多,是一位爱国诗人。
1919年五四运动时,闻一多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成为“五·四”运动中的开荒者之一,并代表清华学校出席全国学联大会。
1937年抗战开始,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决不剃去胡子,以此明志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1943年后,他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
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是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
他曾出版了诗集——《红烛》和《《死水》,在这两部诗集中,在他尖锐的文笔下,都深切表达了他的爱国主义激情。
由此可见,闻一名是一位爱国诗人也就足可见一斑了。
我眼中的闻一多,是一位视死如归的勇士。
1976年7月11日,著名教育家李公朴在昆明被特务暗杀,在李公朴的追悼大会上,主持人为了闻一多的安全,没有安排他发言。
但闻一多毫无畏惧,慷慨激昂地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讲》,他说:“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精神,我们随时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读到闻一多先生的这一句话,我不禁暗暗地替他捏了一把汗,一股钦佩之情油然而生。
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他明明知道这样做的后果是相当危险的,最后的结果可能就像李公朴先生一样会被国民党杀害,但是他不怕,他视死如归,他跟我们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一样,身上有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境界。
关于名人故事:纪念闻一多先生
名人故事:纪念闻一多先生关于名人故事:纪念闻一多先生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或多或少都了解过一些名人故事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名人故事:纪念闻一多先生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物简介闻一多(1899~1946),原名亦多,字友三,亦字友山,湖北蕲水人。
著名学者,新月派代表诗人,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民主战士。
其诗沉郁奇丽,具有强烈而深沉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
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面亦成就非凡,郭沫若叹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生平简介闻一多(1899~1946),原名亦多,字友三,亦字友山,家族排行叫家骅。
后改名多,“五·四”以后又改名一多。
著名诗人、学者,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
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二日(1899年11月24日),闻一多生于湖北省黄冈市蕲水县(今浠水县)下巴河镇的一个书香门第。
家学渊源,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五岁入私塾启蒙,十岁到武昌就读于两湖师范附属高等小学。
1912年十三岁时以复试鄂藉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大学前身),在清华度过了十年学子生涯。
其间,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兴趣广泛,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
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同时创作旧体诗,并任《清华周刊》、《新华学报》的编辑和校内编辑部的负责人。
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把闻一多推入校园运动的潮流。
他激清难捺,手书岳飞《满江红》,贴于学校饭厅门前,之后,毅然投身于这一伟大斗争中,发表演说,创作新诗,成为“五·四”新文艺园中的拓荒者之一。
并作为清华学生代表赴上海参加全国学生联合会成立大会。
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
同年9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
1921年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次年3月,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
闻一多的主要事迹故事400字
闻一多的主要事迹故事400字闻一多,本名闻家骅字友三,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潘水县巴河
真中国现代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46年5月4日,西南联大宣告结束,师生分批北返。
民主运动的
力量遭到严重削弱后,昆明陷入白色恐怖之中。
7月11日,李公朴遭暗杀。
深夜,有人告知闻一多,嘱咐他多加小心、,但次日看完李公朴遗体后, 闻一多仍与楚图南、冯素陶等讨论并起草了抗议书。
15日,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闻一多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指出“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
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最后,闻一多表达了为民主正义赴死的决心。
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演讲结束不久后,闻一多被特务暗杀在西仓坡家门口,陪同他的儿子闻立鹤也身受重伤。
为了中国民主运动、为了中国的前途、为了中华民族的命运,闻一多先生舍生取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写一段200字左右的人物描写,突出闻一多对敌人的憎恨
闻一多先生作文(精选7篇)闻一多先生作文篇1闻一多先生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同时也是一位民主战士。
先生曾经说过:“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同时,在革命时期,闻一多先生则是“说了再做”,并因此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闻一多先生在迁往西南联大任教授时,就开始留胡须,并立誓:若中国不民主,不和平,他就不剪胡须!所以人们常常在校园中,看到他留着长长的胡须,随风着风在胸前飘荡。
它浓密而茂盛,就如先生对祖国的爱,热烈而深沉。
当全国抗战爆发时,闻一多先生立刻投身于反对独裁、支持民主的战争中。
他不怕牺牲,在李公仆的追悼会上,公然大骂特务,并愤然的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而这时,闻一多先生的名字早已被列入国民党暗杀的名单中。
在追悼会结束的当天晚上,先生就被特务枪杀,永远的沉睡在这纷乱世界。
闻一多的学生臧克家评价他的老师:口的巨人,行的高标!先生一生刚正不阿,表里如一,他是后人的一面旗帜,正是此后有许许多多如闻一多先生这样的革命者站出来,冲上前,我们的祖国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我想,若闻一多先生能看到中国现在的富强,一定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闻一多先生作文篇2这篇文章作者的写作手法是:1从人的言行举止来写2精选典型事迹。
从这两点可以让读者充分认识这个人。
通过读这篇课文,我知道了闻一多先生是一位对工作一丝不苟、勤勤恳恳、刻苦钻研,言行一致的人。
作者把这篇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写的是他先做后说;第二部分写的是他先说后做。
不过这两部分的共同点是说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
举例说吧,现在社会上的很多人都是“雷声大,雨点小”。
什么事情先说了,可是呢,却没有做。
有一些人承诺着要完成默项计划,可是到头来还是不能坚持到底。
而这一课里的闻一多先生却不是这样的,他是言行一致,只要说到的就能做到,做到的也不一定说。
真可谓是祖国的栋梁之材。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像闻一多先生那样,言行一致,对学习认真负责,不能草率行事。
闻一多的故事
闻一多的故事闻一多,一位伟大的诗人和学者,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悲剧。
闻一多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他聪颖好学,深受家庭和师长的熏陶,自幼酷爱文学,对中国古典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
闻一多年少时即展现出非凡的才华,他的诗歌在当时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他的诗作清新脱俗,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
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被誉为“新月派”的代表人物。
然而,闻一多的一生并不如意。
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他深受时局的影响,先后经历了抗战、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创作和生活。
尤其是在抗战期间,他的诗歌更是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战争的反思,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文学精神的象征。
闻一多的诗歌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他的作品中蕴含着对理想和现实的思考,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
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被誉为“新月派”然而,闻一多的一生并不如意。
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他深受时局的影响,先后经历了抗战、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创作和生活。
尤其是在抗战期间,他的诗歌更是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战争的反思,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文学精神的象征。
闻一多的诗歌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他的作品中蕴含着对理想和现实的思考,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
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被誉为“新月派”的代表人物。
然而,闻一多的一生并不如意。
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他深受时局的影响,先后经历了抗战、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创作和生活。
尤其是在抗战期间,他的诗歌更是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战争的反思,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文学精神的象征。
闻一多的诗歌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他的作品中蕴含着对理想和现实的思考,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
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被誉为“新月派”然而,闻一多的一生并不如意。
关于闻一多的故事大全
关于闻一多的故事大全关于闻一多的故事大全导读:闻一多先生是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之一,是坚定的民主革命战士,他以短暂的一生,一拍震山河的豪气,谱写了一首“最完美、最伟大”的史诗。
他是一个天生的诗人,一个民主的斗士。
本店铺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闻一多的故事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故事一闻一多是湖北省浠水县人。
他在私塾读书时,由于手不释卷,废寝忘食,还得了一个“书痴”的雅号呢!有一次,闻一多在室外看书,一条大蜈蚣沿着天井边缘爬到他的脚边,又爬到他的鞋上,眼看就要咬着脚了。
从旁经过的嫂子看到这种情景便惊叫起来:“蜈蚣咬你的脚啦!”闻一多以为是开玩笑,毫不在意,仍埋头读书。
幸亏侄儿眼疾手快,抓过一把笤帚把蜈蚣扫到了地上,接着又狠狠踩了两脚。
这一下可惹恼了闻一多。
他“呼”地站起来,责怪侄儿不该“胡打乱闹,扰乱他读书”。
家里人看到他那认真的样子,都哈哈大笑起来,指着那条被踩死的毒虫说:“要不是这小鬼,你的脚早肿起来了!”闻一多低头一看,恍然大悟,他不好意思地自我解嘲说:“一条小虫,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说着,又捧著书钻进屋里读去了。
【感悟】这个故事从侧面反映了闻一多读书时的专注。
故事二闻一多教子的故事曾经跟闻一多先生一起到少数民族地区进行采风的马学良先生曾经回忆起和闻一多教育子女时的“脚皮”事件。
那时每天记录完毕以后,回到宿营地,稻草铺在地上,闻一多先生老叫马学良同他一起整理文献。
他们点着蜡烛,整理完才睡觉。
闻一多先生总是支着一只脚,挑脚上的水泡。
挑完了,他把挑下来的脚皮,用一个小袋子装进去。
马学良很不解,从水泡上挑下来的脚皮可谓登不得大雅之堂,一般人避之而惟恐不及,可为什么闻先生却视之如珍宝呢?后来,马学良才知道闻一多先生这些脚皮的用处:等到它们集到满满一袋的时候,就将他们寄给自己的夫人和孩子。
为的是让孩子们记住闻先生所受的苦。
这苦既是国难当头的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所受的非人的煎熬,也是一个真正学者所必须具备的“板凳要坐十年冷,灯红酒绿奈我何”的优良素质。
闻一多的事例
闻一多的事例关于闻一多的事例闻一多,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小编整理的闻一多的事例,供参考!闻一多的家风故事躬心似水笔耕世业闻一多出生于书香世家。
父亲闻廷政是清末秀才,长于诗词曲赋。
闻氏家族几代同堂,家里办有私塾,家中子弟除学习《三字金》》《四书》等传统教材外,还学习国文、历史、博物、修身等新课程。
“清白乃躬心似水,笔耕世业是家风”,闻家家训要求闻家子弟清白做人,朴实做事,心地善良,利用科学文化知识报效国家。
闻一多从读私塾起就养成了刻苦学习的习惯,一捧起书本就如痴如醉,废寝忘食。
他热爱祖国文化,尤其与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
即便是在新婚蜜月中,他也整天不出门,不是看书就是读诗、研究诗。
在清华学校读书时,闻一多每逢暑假回家,他都把侄子们找到一起,教他们背诗作诗。
谁作得好,还给谁发奖品,奖品是他自己用的笔、梳子之类的小物件。
闻一多在抗日战争时期为生计所迫挂牌治印据闻一多次子闻立雕回忆,闻一多提倡“诗化吾家庭也”,只要有时间,就教妻子和孩子们学诗,用诗歌感染和熏陶家庭成员。
闻一多讲诗歌出神入化,生动传情,不仅把自己融化到诗情诗景中,“而且把孩子们和夫人,有时甚至连做饭的赵妈,都吸引进去了。
”至今一提起那些难忘的日日夜夜,闻一多的子女们就会倍感温馨,沉醉在无比幸福的漩涡之中。
勤俭持家立德修身上世纪40年代,在昆明联大当教授的闻一多先生,薪水不足以养家,妻子多病,家里孩子多,生活难以维持。
他不得不雕刻印章以补贴家用。
久而久之,手指头起了大疙瘩,眼睛也花了。
有一段时间,家里饭桌上只有一锅豆渣炖白菜,偶尔吃到一点豆腐,大家都兴高采烈地称它做“白肉”。
在昆明的那些年,闻一多先生一家不仅吃得苦,住得也很差。
有一段时间,一家八口挤在普通农舍的楼上。
晚上,小孩们打地铺,白天卷起铺盖,腾出地方吃饭和读书写字。
闻一多在西南联大有一次,一位朋友来看望闻一多,看到他们家的居住条件这样艰苦,不禁为之动情。
闻一多却念起了杜甫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尽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冗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闻一多感慨地说:“教了好多年的杜甫诗,只有亲身体验之后,才能领会到杜甫的心境和胸怀。
闻一多的故事
闻一多的故事篇一:闻一多事迹第二年春天,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学校出台新的《青岛大学学则》规定:“学生全学程有三种不及格或必修学程两种不及格者令其退学。
”学生强烈不满,南下学生更是如此,他们组织“非常学生自治会”,罢课抵制考试,校长一怒之下辞职,校务由梁实秋等人执掌。
闻、梁两人坚持如期进行考试,并开除了九名“非常学生自治会”常委的学籍。
此举使闻一多、梁实秋顿时成为全校学生的“公敌”。
学生们贴出“驱逐不学无术的闻一多”“闻一多是准法西斯蒂”的标语。
还有人在黑板上画了一只乌龟和一只兔子,标题是《闻一多与梁实秋》。
闻一多毫不责怪,反而指着黑板上的乌龟和兔子问梁实秋:“哪一只是我?”“任你选择!”梁实秋故意满脸严肃地回答,说完两人击掌大笑。
闻一多虽然在青岛大学时因为坚持原则而遭到学生反对,但就其一生而言,大家还是非常喜欢他。
否则,他当年家境艰难时,联大同仁不会代他拟刻石润笔启事;他蒙难之后,不会有那么多学生写怀念文章。
大家对闻一多的好感,显然与他为人处世的真性情有关。
闻一多兼具才情、真诚与趣味,因此,才让人觉得可敬可爱。
篇二:闻一多事迹闻一多事迹1.由狂放归于沉静1912年,年仅13岁的闻一多从湖北乡间一户富裕人家来到北京清华学校,开始接触到西方文化。
1922年他赴美留学专攻美术。
从考入清华到1925年留美归来这十余年间,闻一多基本是沉浸在艺术与文学之间,对政治只是偶有所涉。
在回国近两年的时间里,闻一多耳闻目睹的都是阴谋、战争、屠杀,面对民族的巨大灾难,他再也难抑悲愤,发表了《贡献》、《罪过》、《收回》、《你指着太阳起誓》、《心跳》、《一句话》等充满爱国激情和痛挞社会现实的诗歌。
但火山喷发之后,他又备感无奈,最终走了一条文人的传统老路,躲进书斋,钻入故纸堆,成了对世事过问无多仅求独善其身的冷静学者。
2.由“自由学者”转为斗士抗日战争的爆发,使闻一多等学院派知识分子的处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在从北京到昆明的大转移中,闻一多参加了历时两个多月、横跨湘黔滇三省共三千余华里的步行团。
名人警事闻一多作文
名人警事闻一多作文
你知道闻一多吗?那可是个超级酷的人物呢!
不过呢,闻一多可不仅仅是个躲在书斋里写诗的文人。
他还是个勇敢的战士,面对当时社会的种种不公和黑暗势力,他可不会害怕地躲起来。
当时的情况可乱了,那些黑暗势力就像一群张牙舞爪的怪兽,到处欺负老百姓。
闻一多呢,他把眼镜一推,眼睛一瞪,就站了出来。
他大声地发表演讲,那声音就像洪钟一样,在大街小巷里回荡。
他揭露那些坏蛋的丑恶嘴脸,告诉大家不能再沉默,要起来反抗。
有一次啊,他在台上演讲,台下那些特务们就像老鼠一样在角落里偷偷地盯着他,还时不时地搞点小动作,想吓唬他。
但是闻一多怕吗?哼,他才不怕呢!他就像一座巍峨的山峰,坚定地站在那里,继续慷慨激昂地演讲。
他的每一句话都像是一颗炮弹,射向那些黑暗势力。
他说:“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这话多提气啊,就像给那些害怕的人们打了一针强心剂。
可是啊,那些黑暗势力实在是太坏了。
他们容不得闻一多这样勇敢的人存在,最后竟然下了毒手。
但是闻一多虽然倒下了,他的精神却像熊熊燃烧的火焰,越烧越旺。
他的勇敢、他的正义、他对真理的执着追求,都深深地印刻在人们的心中。
他就像一个标杆,让后来的人知道,在面对黑暗和不公的时候,要像他一样挺直腰杆,勇敢地战斗。
闻一多先生啊,他就是这么一个又有才华又超级勇敢的人,他的故事就像一首激昂的交响曲,永远在人们的耳边奏响。
名人警事闻一多作文
名人警事闻一多作文
咱今儿个得唠唠闻一多这位了不起的人物。
不过呢,闻一多可不是个只躲在书斋里的书呆子。
他生活的那个年代啊,国家那是千疮百孔,被欺负得惨不忍睹。
这时候,闻一多就像个愤怒的勇士站了出来。
他开始用自己的笔当作武器,像个武林高手一样,舞出一篇篇犀利的文章。
他写的那些文字啊,就像一颗颗子弹,“哒哒哒”地射向那些黑暗势力。
他大声地喊出人民的心声,揭露那些反动派的丑恶嘴脸。
而且啊,闻一多可不光是纸上谈兵。
他还积极地参加各种民主运动,跟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走上街头。
他就像一个冲锋在前的将军,那气场两米八。
他站在人群前面演讲的时候,那真是激情澎湃,像一把熊熊燃烧的大火,把周围人的热血都给点燃了。
他喊着口号,要求民主,要求自由,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心底里蹦出来的一样,充满了力量。
但是呢,他这样勇敢地跟黑暗势力对着干,那些坏蛋肯定不会放过他呀。
可闻一多就像一棵挺拔的青松,一点都不害怕。
他就站在那儿,坚守着自己的信念。
最后啊,那些可恶的特务竟然对他下了毒手。
当他倒下去的时候,就像一座巍峨的山峰崩塌了,可是他的精神却像那山上的巨石,永远地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闻一多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学术的海洋里畅游,又在民主斗争的战场上英勇奋战。
他是一个真正的名人,一个值得咱们永远敬仰的英雄。
他用自己的一生告诉我们,有才华的人不仅要有知识的深度,更要有面对黑暗时勇敢抗争的硬度。
关于闻一多的英雄事迹500字
关于闻一多的英雄事迹500字1、闻一多酷爱读书闻一多酷爱读书,并且读起来就会“成瘾”,一看就“醉”。
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娶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找不到。
大家只有分头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而当时的闻一多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正看得入迷,竟然忘记了举行婚礼的事。
2、最后一次演讲1946年7月15日,在李公朴追悼会上,闻一多毫无畏惧,拍案而起,慷慨激昂地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讲》,痛斥国民党特务。
并握拳宣誓说:“我们有这个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精神,我们随时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
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下午,他主持《民主周刊》社的记者招待会,进一步揭露暗杀事件的真相。
散会后,闻一多在返家途中,突遭国民党特务伏击,身中十余弹,不幸遇难。
3、怒写“七子之歌”1925年夏,闻一多从美国留学归国。
走下海轮,诗人难以抑制心头的兴奋,把西服和领带扔进江中,急切地扑向祖国怀抱。
然而,等待他的,却是无边的黑暗和奇耻大辱。
放眼家国故园,山河破碎,风雨如磐,豺狼当道,列强横行,祖国母亲被瓜分割占,诗人悲愤地写下了诗歌《发现》,并旋即在《现代评论》上发表了著名的爱国诗篇《七子之歌》。
4、身处异乡却心系祖国1922年,闻一多远渡重洋留学美国,他的行囊里装的还就是薄薄的一本杜甫诗集。
美国的发达他看在眼里,中国的贫穷和战乱他刻在心里。
在家书中,他说:“一个有思想的中国青年,留居美国的滋味,非笔墨所能形容。
”在美国,有的中国同学去理发,却因为就是有色人种,门都没进去。
告到法院虽然胜诉,可就是店老板还就是要求中国学生只能偷偷地来理发。
毕业典礼上,惯例就是男女生成对上前接受毕业文凭。
但六个中国男生只能自己结成三对走向讲台,因为没有美国女生愿意和他们站在一起。
每每耳闻目睹这些事,闻一多都会痛苦地折断手中的笔。
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名人故事:闻一多的故事_200 字
一次,闻一多先生写了一篇声讨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通电,其文辞强烈,如刀如枪。
闻先生写完后就让他的学生季镇准拿去请西南联大中文系的一位青年教师和他的一位朋友签名。
这两位曾受教于闻一多先生,他们看了电文,有些犹豫。
签名吧,要担很大风险;不签吧,老师的面子又不好驳。
想来想去最后签了个假名。
闻先生知道后,深为不满,厉声说道:”要是怕死就不要签名,要签就签真名,我们不要假名。
”这二位受闻一多先生光明坦荡钓襟怀和无所畏惧的斗争勇气所感动,终于签了真名。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