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式塔学派

代表人物:韦特海默、苛勒、考卡夫

研究对象:直接经验。指个体在对现象的认识过程中所把握到的一切经验。分为主观经验和客观经验。

行为。主要研究现象行为:指个体意识到的,在其自身行为环境中的现象行为。

研究方法:1 强调现象学的方法。认为心理学应研究日常生活的完整经验,不对经验进行任何的人为分析,保持经验的自然和完整的特点。

2 坚持整体研究,反对元素分析。认为一切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都是有机整体,不可分割为元素。

3 强调质的分析先于量的分析。认为过度强化量化的方法会导致心理学研究范围的狭隘。

4 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并不反对其他方法的使用。认为方法的选择应依据研究对象的性质。

研究内容:突现论:韦特海默认为似动现象是一种突现的现象,是一个格式塔(整体现象),不可分割为元素。

(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位移。)

基本完型理论:在现象场中,整体不等于各部分之和,整体优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决定各个部分的性质。

同型论:人的每一个认知过程中,人脑都会产生一种与物理刺激构造精确对应的皮质“图画”,这就是同型论。

知觉理论:提出知觉的组织原则:(共对相连接简闭)

学习理论:苛勒的学习说:苛勒认为顿悟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建一种心理完型。学习是个体利用自身智慧与理解力,对情

境及情境与自身的关系的顿悟,而不是动作的积累或盲目地尝试。

顿悟的四个特点:1 顿悟严重依赖情境条件,只有当学习者能够理解课题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时,顿悟才会出现。

2 顿悟是跟随着一个阶段的尝试和错误之后产生的。

3 顿悟是一种质变,无需量的积累。

4 顿悟是可以迁移的,特别是类似的课题可以高度迁移。迁移是学习者顿悟了两个学习经验间存在

关系的结果。迁移是结构和关系的迁移。而不是共同要素的迁移。

顿悟说和尝试错误说:区别:1学习不是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即不是逐渐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是一个停顿后豁

然开朗、突然解决的过程(即飞跃式的质变过程)。

2 学习的过程需要认知过程的参与,而不只是对刺激所做出的条件反应。

3 学习之所以产生迁移,不是因为两个环境中存在共同因素,而是因为对事物之间的关

系做出了反应,以假设检验的方式进行着行为。

联系:顿悟说与试误说并不矛盾,他们是人类学习的两种方式或阶段,试误学习是一种低级阶

段的机械学习,而顿悟学习是一种高级阶段的意义学习。

韦特海默的创造性思维:韦特海默将思维分为a型思维:这种思维分为两个阶段,聚集阶段,以客观和整体的方式看待情境;再聚

集阶段,以全新的观点,打破旧的认知方式看待问题。

Y型思维:类似于桑代克的尝试错误思维。

b型思维:介于a型思维和Y型思维,一半是有计划、有步骤的,另一半是盲目的。

勒温的拓扑心理学:主要观点:

心理环境:心理环境是影响一个人发生某一行为的心理事实。包括准物理事实、准概念事实、

心理动力场:勒温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是在心理场中发生的,心理动力场是由一个人过去、现在的生活事件、经

验和未来思想愿望所构成的一个总和。

心理生活空间:个体的发展总是在一定的心理空间中随着目标,有方向地从一个区域向另一个区域移动。

心理发展的实质是:生活中各个区域的不断丰富和分化,这些丰富和分化是沿着多个方向进行的。

行为动力:需要是勒温心理学中行为的动力源。需要、紧张、效价、矢量、障碍、平衡这六个基本概念构成以

需要为动力的动机体系。

勒温最著名的是群体气氛研究:勒温把群体氛围主要氛围三种类型:

专制型:一切由领导决定。

民主型:所有政策由群体讨论决定。

放任型:个体可自由地做出决定。

皮亚杰理论

儿童的心理发展的机制:

图式:图式是动作的结构和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不段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

同化:指个体把新的刺激或事物纳入原有的图式之中,从而达到对这一刺激和事物的理解的心理过程。

顺应:指个体改变原有的图式或建立新的认知图式,来适应特定刺激的心理过程。

平衡:指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识的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较高的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

皮亚杰认为:认知起源于主体最早进行的主客体交互的动作(即先天的图式),此后,主体与环境交互作用,不断将外物“同化”到已有的图式中,并建立新的图式(或改变已有的图式)来“顺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始终使图式与外在环境达到某种“平衡”。这种平衡

一旦被打破,就会导致主体认知图式发生改变,再次达到新的平衡。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成熟:指大脑和神经系统的生长和内分泌系统的发育,儿童某些行为的出现有赖于一定的躯体结构或神经通路发生的机能。

经验:经验主要包括物理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其中数理逻辑经验对儿童形成认知结构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为认知结构提供了结构化的素材。

社会环境:主要包括:语言,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对儿童的认知发展起到促进或延缓的作用。

平衡化:是机体内部的自我调节机能,它使成熟、经验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作用协调起来,它调节着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促进认知图式的不断构建。

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

皮亚杰以数理逻辑概念“运算”为标志,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4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2前运算阶段,3具体运算阶段,4形式运算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是婴儿认知能力初步发展的时期,婴儿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的世界,并逐渐知道自己与他人、物体的不同,具有“客体永存性”概念,即知道某人某物虽然看不见,但依然是存在的。

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一阶段儿童的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表象图式开始出现,典型特征是儿童的语言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他们开始熟练地运用符号来表征事物,并从事简单的思考活动。但他们的思维具有两个局限性:思维的片面性和我向思维。

“守恒”实验揭示了儿童思维的片面性。

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这一阶段儿童由表象图式进入具体运算图式,典型特征是儿童能够运用符号进行有逻辑的思考活动,并开始克服思维的片面性,注意到事物的各个方面,“自我为中心”的我向思维下降,开始发展了解他人观点和与他人沟通的能

力。

形式运算阶段(12岁后):这一阶段儿童能够脱离事物来进行逻辑运算,典型特征是抽象思维的发展和完善,这时儿童的思维不再局限于具体事物之上,开始运用抽象的概念,提出合理可行的假设并进行验证,他们的思维具有更大的弹性和复杂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