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结课报告

合集下载

2024年自然辩证法总结(2篇)

2024年自然辩证法总结(2篇)

2024年自然辩证法总结____年自然辩证法总结自然辩证法是一种科学的方法论,以辩证思维为基础,研究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和内在矛盾,探索万物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在____年,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不断深化,自然辩证法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

本文将对____年的自然辩证法进行总结。

一、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物质是自然界的基础,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

物质的发展是通过内在的矛盾运动推动的。

在____年,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物质的认识越发深入,不仅揭示了物质的微观结构,还发现了更多新的物质形态。

在自然辩证法的指导下,人们对物质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二、矛盾与发展的辩证关系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内在力量。

在____年,人们对矛盾的认识更加深入,对于事物内部的矛盾和事物之间的矛盾,能够更加准确地提出并解决问题。

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面临的矛盾也越发复杂和突出,现代社会已经意识到了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协调问题,积极探索解决这些矛盾的办法。

三、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事物变化的连续性、平缓性、渐进性,质变是事物变化的飞跃性、突变性、根本性。

在____年,人类对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既注重事物发展的平缓过程,也关注事物发展的突变点和飞跃点。

通过科技的不断创新和突破,人类成功实现了许多领域的质的飞跃,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

四、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整体与部分是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之一,整体是由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组成,部分是整体中的一部分。

在____年,人类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不仅在自然领域,还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应用。

从环境保护到社会治理,整体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应用。

五、必然性与自由度的辩证关系必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客观存在的规律和规定,自由度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的选择和创造。

在____年,人们对必然性和自由度的关系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思考,认识到必然性是自由度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在认识到必然性的基础上,人类才能通过科技的创新和社会实践的改革,发挥自由度的作用,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

自然辩证法(含学习收获心得体会)

自然辩证法(含学习收获心得体会)

1 科学事实就是排除了任何主观因素的客观事实。

P151事实的概念有多种含义,在科学认识中,事实常常是下述两种不同含义上来使用:一种是指在现实的时间和空间存在着的事件,现象和过程。

在科学认识论中常常表明为“事实1”,即客观事实;一种是指用某种语言描述被观察到的客观事件,现象和过程所做出的经验陈述或观察判断。

在认识论中常常标明为“事实2”,也就是经验事实。

两者具有同一性,客观事实是经验事实的基础,经验事实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是对客观事实能动反映的体现。

在科学方法论中,科学事实这一范畴一般是指经验事实,因此,所谓科学事实,是指人们对观察和实验等时间所观察到的客观存在的事件,现象和过程的真实描述。

它体现的是客观事件在科学认识主体中的记述和判断,而不是理性抽象的结果,它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形式是主观的。

2 逻辑思维必须遵从固定思维规则,所以不含任何创造性。

P196思维逻辑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客观世界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

是科学思维的一种最普遍最基本的类型。

逻辑思维的确必须遵从固定的思维规则。

广义上的创造性思维是指创造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一切形式的思维活动的总称。

狭义上的创造性思维专指提出创新思想的思维活动。

显然从广义的创造性思维来讲,逻辑思维是包括在内的。

按科学思维的类型我们可以把狭义的创造性思维大体分为两个形式:(1)以非逻辑思维形式——想象,直觉和灵感等为主的创造性思维。

(2)以逻辑思维为主的创造性思维。

人们往往忽视逻辑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的重要作用,甚至把逻辑思维和创作性思维完全对立起来。

这是片面的。

形式逻辑的演绎推理虽然前提与结论之间有蕴涵关系,但是演绎外推完全可以进入到还没有被人类考察过的未知领域,否定它在创造性思维中的作用是没有根据的,归纳推理虽然结论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但却更明显的表现出一种由已知到未知的方法。

特别是直觉归纳,可以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形式。

类比推理所得到的结论不具有逻辑必然性。

自然辩证法小结

自然辩证法小结

自然辩证法课程小结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自然辩证法学科要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的角度研究自然、自然科学和技术,进而从总体上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其研究对象有自然界的辩证法、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研究内容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观。

围绕的中心内容是从人与自然关系出发,来考察自然界、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活动以及科学技术。

通过对自然辩证法的学习和研究,(1)能够为科学技术提供正确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指导。

(2)有助于培养适应能够现代社会科技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3)有助于我们科学的理解和正确评价科学遗产与科学成果,评判科学技术领域总的各种思潮。

(4)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贯彻执行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方针政策。

(5)有助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辩证法)与科学哲学的关系如下:所谓“科学哲学”,即关于科学的哲学理论,是哲学对科学这一现象的研究或反思,科学哲学属于现代西方哲学的范畴。

西方哲学关于科学的哲学研究由来已久,可以说自从有科学以来就已经存在了,但是真正成熟的科学哲学却是20世纪的产物。

一般说来,科学哲学研究的是科学的本质、科学的合理性、科学的研究活动、科学方法论、科学认识论、科学的逻辑结构、科学发展的规律等等,因而它与哲学的许多学科例如形而上学、认识论和逻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传统的科学哲学是形而上学的一部分,而现代科学哲学则是从反形而上学起家的,它在20世纪的第一个系统形态就是罗素与维特根斯坦等人所开创和推动的逻辑经验主义。

波普尔为代表的证伪主义,库恩为代表的历史主义等在西方被称为标准的科学哲学。

自然辩证法总结

自然辩证法总结

绪论1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

研究对象: 1自然界2.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3.科学技术学科内容: 1.自然界的辩证法,即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2.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即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3.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即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学科性质:属于哲学学科, 二级学科, 介于纯哲学理论与科学之间, 主要以探讨科学思想理论的哲学层面为目的。

第一章2.为什么要学习自然辩证法?第二章学习的必要性: 近年来, 在我国一些迷信、愚昧活动日益泛滥, 伪科学、伪科学活动频频发生。

再者, 20世纪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 一方面导致了许多积极结果, 实现着人们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于社会的理想;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未曾预料的消极后果引起了一系列的全球问题。

以上都说明学习自然辩证法、掌握自然辩证法是当务之急。

第三章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自然辩证法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

学习自然辩证法是实施科教兴国伟大战略的重要保证。

第四章学习的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掌握辩证唯物的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观及其内在的联系, 又要注意结合自身的思想情况、专业内容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现状、社会实践的需要进行学习。

第五章自然观的历史发展1、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特点1自发的唯物主义倾向2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 具有直观、思辨和猜测的性质为什么会形成形而上学的自然观, 这种自然观的特点是什么?资产阶级革命引发了近代自然科学产生资本主义生产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同宗教神学的斗争产生了近代自然科学形成原因: 首先, 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形成与生产力和自然科学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其次, 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形成还受自然科学分门别类研究方法的影响。

形而上学自然观的特点就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为什么是历史的必然?这种自然观的基本特点是什么?近代自然科学后期的理论综合:自然科学所取得的一个又一个重大成就, 在各个领域向形而上学自然观发起了进攻, 也为唯物辩证法自然观的创立准备了条件。

《自然辩证法》学习报告书

《自然辩证法》学习报告书

《自然辩证法》学习报告书成绩:《自然辩证法概论》学习报告书学期:20 /20 学年学期教师:学号:姓名:院系:说明本报告书根据《XX工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改革方案》编制,“学习报告书”与“日常课堂治理”一起构成本课程的全程式考核体系;其中“日常课堂治理”占30%,“学习报告书”占70%。

本报告书共包括三个单元,满分70分。

本学习报告书集课外作业和课程考核于一体,以主观题的形式,理论结合实际,侧重于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本报告书采纳开卷、要求学生以手写的方式独立完成,有利于发挥课程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本报告书由任课教师负责设计,学校统一印制,每学期微调一次。

学生在任课教师的辅导下,利用课外时间完成,并按照任课教师的要求上交。

任课教师根据相关要求和评分标准进行批阅和评定成绩。

学习报告书最后将作为教学文件归档,是课程总评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

请大家认真阅读单元提示,严格按照题目要求认真完成。

严禁敷衍塞责、抄袭、代写、复印他人作业等情况发生,否则将按照学校相关文件规定,给予取消成绩、违纪舞弊等处理。

XX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单元一研读学术论文(30分)单元提示:本单元旨在深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认识,同时让学生了解学术论文的行为规范及基本的写作方法。

要求:根据任课结合自己的专业或学习兴趣选取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学术期刊论文进行研读,撰写研读报告,字数不少于1000字。

※论文信息刊物名称:年期论文题目::※文章主题与论点※文章结构与行文思路※研读收获与体会成绩:单元二理论学习与研究(40分)单元提示:本单元旨在巩固课程所学的知识内容,培养同学们的自主学习与研究能力。

本单元以习题的形式,要求学生课后独立完成,每题8分,共40分。

1、谈谈你对自然辩证法这门学科的认识?2、以自然观的历史进展为依据,如何理解科学进展与自然观演变之间的辩证关系?3、如何理解科学与技术本质并谈谈两者的区别?4、谈谈库恩的科学进展模式理论的启发?5、介绍归纳、演绎、类比这三种方法及各自的特点。

自然辩证法学习报告

自然辩证法学习报告

自然辩证法学习报告【学习报告】回想近段时间对自然辩证法学习,我感到受益匪浅,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刻有了一个更加全面而影响的认识。

通过第六章教授图文并茂、热情饱满的悉心讲授,使我对一些习以为常的概念有了更新的理解,对一些事物有了全新的认知,同时引发了很多新的思索。

第六章教授的授课独具特色,整个授课过程绘声绘色,激情澎湃,极富感染力,针砭时弊,鞭辟入里,字字这段话发人深省,让人如沐春风,心灵得以积成和净化,人格得以升华。

首先,通过第一篇对自然观的学习,我对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自然界的演化发展、人与自然关系准确等有了一个清晰的,由点到面的认识。

整个自然界的面貌物质已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从横向来看,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具有物质性、系统性、层次性、运动性;从纵向来看,自然界具有历史过程性,谱系的周期性方向性和变化发展的周期性。

这种最最认识体现了最基本的唯心主义思想: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我深深领会到造成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深层原因,并清晰的认识到关系发展的根本出路。

在面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或矛盾中,人类借助于科学技术,改造自然界。

自从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就开始了人化的特征,自然史与人类史就不可分割地结合在一起,给自然界打上了人能的烙印。

这不仅对人类道德的进步,而且对整个自然界的演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面对人与社会中的关系或矛盾中,人类借助于科学技术,使人类社会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科学技术同时扮演了“上帝”与“魔鬼”的角色并导致了人与自然之间新的建立,才有黑格尔所说的:“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就报复了我们。

第一次的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获致了初次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都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它常常把第一个结果重新消除。

”于是人类不断通过对自然界人类文明的正确认知,并正不断的努力从而使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总趋势通过从冲突走向和谐,从对立走向合一,预计今年在未来社会里,人与自然关系将逐步走向同存共荣,和谐发展,“人天合一”是未来社会——即生态文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主要特征。

自然辩证法课程总结

自然辩证法课程总结
一、重点回顾(1)
• 认识科学有哪几个基本视角?p57 • 科学有哪些特征?如何根据这些特征 把科学、非科学和伪科学区分开?p • 科学认识系统由哪些要素组成?它们 在科学认识中起什么作用? • 科学知识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这些 要素的内涵是什么? • 谈谈培养科学精神的重要意义。
一、重点回顾(2)
二、解题指南
(一)辨析题 (二)材料题 (三)讨论(论述)题
(一)辨析题
• 科学和常识有什么区别? pp59-61 • 西方科学哲学中关于科学划界标准的四种观点辨析pp6162 • 科学的“价值中立说”与“价值负荷说”辨析pp74-77 • 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有什么区别?pp90-91 • 归纳、演绎、类比三种逻辑方法比较pp102-104 • 技术认识与科学认识的区别pp168-169 • 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决定论比较pp207-208,211-212 • 技术创新与技术革新、技术改造的关系pp219-220 • 小科学与大科学pp247-248
(二)材料-85 材料三:pp85-86 材料四:pp86-87 材料五:pp95-94 材料六:pp123-124 材料七:pp287-288
(三)讨论(论述)题
• 科学有哪些特征?如何根据这些特征把科学、非科学和伪科 学区分开? pp59-61 • 谈谈培养科学精神的重要意义。pp79-80 • 什么是科学问题?在科研选题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pp8384,86-90 • 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活动分为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特点是什 么,主要解决什么问题? pp170-171 • 对于科学技术所引发的一系列伦理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何种 态度? pp204-205 • 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需要哪些保障条件?这些条件如何才能 满足科学技术的发展?pp259-271 • 你如何看待目前科学界存在的“越轨行为”:这种现象能否 有效控制?p290,pp296-299 • 科学和技术作为特定的社会体制,应遵守怎样的社会规范? 两者有何不同?pp296-301

学习自然辩证法后的收获

学习自然辩证法后的收获

学习自然辩证法后的收获——科学精神的内涵以及对中西方文化的新认识通过前一段时间对自然辩证法的学习,我有了不少收获,主要对科学精神的内涵,宇宙物质发展史,人类诞生和走向文明的历程,中西方科学发展观有了一个初步的全面了解,对一些过去习以为常的概念有了重新的理解,对一些事物有了一些新的全新的认识,同时引发了很多新的思索。

本文中主要从认识,收获和建议这三个方面谈谈对自然辩证法中科学精神的内涵的一些浅显的理解和对中西方文化的一点新认识。

认识《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的主要著作之一。

它对19 世纪自然科学的最重要成就作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概括, 进一步发展了唯物主义辩证法, 批判了自然科学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观点, 给自然科学的研究和探索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自然辩证法是哲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哲学概括所形成的学科,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

自然辩证法作为一部未完成稿,包含着相当丰富的内容。

它不仅是作为科学的哲学,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极为抽象的层面上深刻地关联着人类的终极关怀,而且还从科学、技术、经济与社会发展等非常具体的层面上倾注了恩格斯对于人类极为浓厚的现实关怀。

恩格斯在撰写自然辩证法的过程中不仅广泛地涉猎了当时的自然科学,而且在他留下来的未完成的自然辩证法手稿中也包含了大量有关自然科学的论述,其中不乏一些真知灼见。

这些零散的内容已经被许多学者进一步发挥成为系统的科学技术观或者科学技术论,它们对于人们理性地解决当前所面临的许多重大社会现实问题具有重要的思想启发和借鉴作用,从而又被作为科学时代的科学技术学原理。

首先, 恩格斯论述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他指出, 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

15 世纪下半叶, 随着工场手工业的出现和世界贸易的发展, 欧洲许多国家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自然辩证法》结课报告

《自然辩证法》结课报告

《自然辩证法》结课报告论科学研究中非逻辑思维的作用摘要:非逻辑思维方法是思维逻辑没被能形式化、规范化的一种思维方法。

它排除了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或按照逻辑程序进行推理的理想范式,而是借助于人们可以感知的形象,传达着人类用语言或理想方法所无法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本文重点分析了想象思维法、灵感思维法和直觉思维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并结合石油行业的发展论述了非逻辑思维方法对于科学研究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 非逻辑思维;科学研究;想象;灵感;直觉近些年来,对非逻辑思维的探讨受到人们愈来愈多的重视。

为了更好的阐释论题,我们有必要先从概念上对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进行一个简单的区分。

逻辑思维方法,是指主体在科学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遵循一定逻辑规则而揭示事物本质或规律的理论思维或抽象思维方法,是最普遍、最基本的科学思维方法。

其具体类型包括类比、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

非逻辑思维方法是指不受固定逻辑规则等制约的间断式与跳跃式、突发性与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其具体类型包括想象、灵感、直觉。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非逻辑思维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比逻辑思维更具创造性,甚至有人因此把创造性思维更狭义地定义为非逻辑思维。

本文主要是论述科学研究中这些非逻辑思维方法所起的作用。

1、想象思维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想象是人脑在过去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形象化的概括作用对所感知过的形象进行加工、改造、创建出新形象的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

想象不仅可以创造人们未曾知觉过的事物的形象,还可以创造现实中不存在的或不可能有的形象。

因此,它具有形象性和新颖性的特点。

”[1]想象思维法的具体类型主要有三种:再造想象法、创造想象法和幻想法。

“再造想象法,就是根据一定的词(言语、文字)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图表、图解、符号、模型等),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方法。

创造想象法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方法。

新颖、独创、奇特是创造性想象结果的本质特征。

自然辨证法概论课程报告,论自然辩证法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辨证法概论课程报告,论自然辩证法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辨证法概论》课程报告论自然辩证法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姓名:学号:专业:学院:2016年4月22日摘要: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基础是农业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

实现能源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关键是协调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贡献。

作为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思想武器的自然辩证法,无疑对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基础是农业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

实现能源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关键是协调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贡献。

作为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思想武器的自然辩证法,无疑对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特征1.1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1.1 农业可持续发展,首要的是发展;不仅包括农业经济的发展,还包括创建良好生态环境、保护并科学利用农业资源,以及农村社会进步。

1.1.2 农业可持续发展以保护自然资源为基础,其发展是用农业生态环境相协调的。

通过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使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尽可能减轻对农业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1.1.3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持续稳定地增长,确保国家粮食的供给,持续增加食物产出总量,既要增加产品数量,又要提高产品质量。

1.1.4 农村人口应得到有效地控制并提高人口素质。

既要控制人口的增长速度,又要普及农村教育,提高科技含量,采取适度的经营,实现优质、高产、高效、低耗。

1.2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对象是农业生态系统,而农业生态系统是多层次的复杂系统,从而决定了可持续发展农业的7个特征。

1.2.1 层次性具体包括:①农业上的持续性,即保证农田系统有保持土地生产力长期而持续的能力;②微观经济上的持续性,即保持最基本的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农户)具有能长期运用,并取得好的经济效益的能力;③生态上的持续性,即具有长期保证生态系统的环境质量的能力;④宏观经济上的持续性,即区域性的农业生产系统在国内外市场上能长期保持竞争的能力。

自然辩证法课程总结报告

自然辩证法课程总结报告

《自然辩证法》课程总结报告姓名:刘桂廷年级:研一学院:中日医院学号:20170931547在小组论文《人体冷冻技术的伦理学问题》写作中,我参与了选题讨论并且查阅收集相关文献,负责人体冷冻技术的产生及近些年发展的相关文章,咨讯,新闻报道等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为本次论文的研究背景提供资料;而且,在小组分工中,我承担了人体冷冻技术在生命伦理与部分社会伦理问题上的讨论与撰写,并就此进行阐述总结。

分工的完成情况还好,自己觉得在这次的论文写作中获益匪浅,虽然说完成的不是尽善尽美,但我觉得从选题方面我们小组成员对于这个问题都比较感兴趣,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论文促进对于该技术的一个了解,这可能是未来科技和医学发展的一个创新点和公关点,任何一个技术的进步会带来一些双面的影响,我们通过这篇论文表达的对于其伦理学问题的见解,也希望引起更多的人的关注和思考。

在分工和后续完善和整合工作中,也发现自己的一些擅长与不足,在查阅整理文献的方法效率和时间的安排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在自然辩证法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课堂内容以及老师推荐的课外读书有所收获,人类从远古时期的原始化,到在中世纪神学化,到工业革命时期的巨大转折,到逐渐科学真理的逐步建立,是时代进步的结果,科学发挥了巨大作用。

学习该课程,深深体会到了客观去认识世界的重要性,认识世界的方法论,作为研究生的我们,需要认真学习该课程,掌握科学思维的方式,提高理论思维能力与研究能力,对于日后我们临床的科研工作大有裨益。

老师的这种课堂抢答发言很有新意,就我个人而言,我不喜欢抢答问题,究其原因是一种表达能力的欠缺,主动性匮乏,没有勇气站起来去表达、阐述自己的观点。

但是在这堂课上我意识到抢答的重要性,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高质量的强答不仅仅需要站起来去争取机会的勇气,更需要充分的准备和逻辑思考能力。

在研究生生涯中以及日后的工作学习生涯中,我相信会遇到很多这样需要我自己争取机会的事情,我想从这堂课这位老师的身上我最大的一个收益便是,年轻人要掌握主动性,不要等着机会砸到你,这是一种发挥人类主观能动性的积极态度,这是青年人应有的处事风范。

自然辩证法课后总结

自然辩证法课后总结

第1章1.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答:1)系统自然观意义:1.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

2.它实现了从认识存在到认识演化、从认识确定性到认识随机性、从认识简单性到认识复杂性、从认识线性到认识非线性的转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论方面的发展。

3.它注重研究自然界系统的非稳定性、无序性、多样性、非平衡性和非线性作用等问题,提供了研究自然界系统的性质、结构和功能及其演化方式和机制的一种新的系统思维方式,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方法论方面的发展。

4.它重视系统演化中实践的作用,从而建立起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与历史观和价值观的联系。

2)人工自然观意义1.它研究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关注最能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创造领域,超越了以往认识狭义天然自然的范围,拓展了天然自然观的研究领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2.它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上,克服了近代唯物主义的经验论自然观和唯心主义的思辨论自然观的固有缺陷,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受动性和能动性、自然史和人类史的辩证统一,使得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成为能动的、实践的自然观和既反映天然自然界又反思人工自然界的科学的自然观。

3.它不仅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还强调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的和谐共存,并主张尊重自然和社会规律的理性原则和客观方法,突出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革命性、科学性特征。

3)生态自然观意义:1.它倡导系统思维方式,发挥人的主体创造性,强化人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生态意识,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人类与生态系统关系方面的发展。

2.它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和辩证理解“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正确认识人类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人类在实施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

4)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a. 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自然辩证法总结汇总

自然辩证法总结汇总

自然辩证法总结汇总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收获说实话刚知道学校给我们开这门课的时候,我有点迷惑。

我觉得对我们专升本的来说,来到本科院校最大的目的就是考研,一切和专业课、考研无关的课程都是无意义的。

可当我听到老师讲的第一节课时,我觉得自己的想法很肤浅。

自然辩证法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让人记忆的知识,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的发展、科技发明乃至宇宙探索等诸多领域得到应用。

学习过自然辩证法后,使我看到自己从前思考的直观性、片面性,促使我对待周围的事物进行重新审视。

在课程的学习中我了解到西方文化希腊,古希腊哲学中有一种对事物本原探索理性精神,而这种理性精神又往往与其___紧密相连,西方先哲常常探求事情本源的工作本身当作追求,从中找到乐趣。

另一动力___,西方很多学者通过探求事物背后的规律来证明___造物的伟大。

而受儒家文化影响的___文化的主流则为入世,从而使得中国人对科学技术追求的动力常常改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如古代四大发明中的___,很少的人为追求科学的理念本身去探索。

这种背景使我们失去了科学上的先机,并使我们流失了很多科学文化技术。

最近,莫言很火,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在这之前,诺贝尔奖就像中国人的软肋一样。

而中国人的科学技术___一直落在西方国家的(范本)后面呢。

科学是思想的总结,是辩证的言论,它是人们对人在社会中的行为、现象的规范。

(范本)我想中国人对事物真理的探索理性精神还是少的,而且中国现在的教育制度也存在着一定缺陷。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事物的对立性,如同西方___促使西方先哲探求事物证明___的伟大,但又因其浓厚的___导致一些真理的发现遭到___。

西方的科学技术过剩又不得不让人们惊警其带来的潜在危机,如核武器等先进科学技术。

其实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明白科学技术的如何利用其关键在于人类自身对道德伦理的感知。

而这又让人们不得不去___人性中善恶的对立性。

总之,在学习了自然辩证法后,使我学会了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用系统的思想构建模型,使事物的阐述得到完善,并应用在各种知识的学习中,从而增加我的知识储备。

2024年自然辩证法的学习心得模版(2篇)

2024年自然辩证法的学习心得模版(2篇)

2024年自然辩证法的学习心得模版经过一学期的学习,自然辩证法结课了,回顾所上的课程,感觉收获颇丰。

我个人比较喜欢刘老师的课,因为,他讲课方法新颖,我第一次遇到这样的老师,他彻底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

记得第一次上课老师在黑板上点了一个点,让我们想象,通过这个点的举例让我们明白我们想象力的缺乏,缺乏想象就缺乏创新。

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老师说的最经典的一句话,也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知识凡是死记硬背的都是无用的,凡是有用的,都不用死记硬背。

”这句话很经典,一语道破学习的知识的方法。

通过老师教我们如何写说明文,如何写散文的方法,让我明白了每门课程的知识都不是孤立的,都是有联系的。

老师教我们的系统法写作真的很管用,让我了解了原来写作是这么简单的事。

而且既有趣又简单。

老师教我们的是如何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

老师还通过一些故事,如“愚公移山”等,让我们学会转变思维方式,不要思维定势,不要受传统教育的约束,更好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通过自然辩证法的学习让我学到了许多好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我真正学会了“如何学习”。

2024年自然辩证法的学习心得模版(2)自然辩证法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发展变化规律的哲学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和过程。

通过学习自然辩证法,我对自然界的规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学到了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思维方式。

在这篇学习心得中,我将总结我在学习自然辩证法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收获。

首先,自然辩证法告诉我们,自然界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和转化的。

这种发展变化的过程是有规律的,是可以被认识和把握的。

通过学习辩证法,我明白了事物的本质是变化的,只有不断适应变化,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这对于我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启示,我应该不断学习新知识,积极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自然辩证法强调事物的矛盾性和发展的内在矛盾。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体会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体会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收获与体会自然辩证法的课程已经结束,回想这一段的学习,我感到收获很大,通过学习,对中西方科学发展的历程主要观点有了一个初步的全面了解,对一些过去习以为常的概念有了重新的理解,对一些事物有了一些新的全新的认识,同时引发了很多新的思索。

一、更新了对事实的认识,在学习这门课之前我一直认为,存在一个完全客观的事实,当人们的认识和这个客观事实一致时,人们的认识就是正确的认识,当不一致时,就是错误的认识.学习了这门课以后,才知道研究绝对的客观事实是没有意义的,因为真正的绝对的事实是无法得到的,人们所能认识和把握的只有观察到的事实.人们所说的事实一定是具体的观察主体在一定的理论背景指导下观察到的结果,由于人们的局限,也由于观察主体的背景不同或指导的理论不同,人们观察到的结果也不尽相同,首先是永远都要保持对研究对象的敬畏之心.人类是有很多局限的,我们观察了解到的事实永远都是对象的一部分,即使是我们最熟悉的对象。

对待研究对象,我们在积极探索的同时,也要有一种谦虚的态度,承认自己的局限和不足,不夜郎自大,不强以为知.其次是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既然对同一个对象观察由于主体的观测的角度或背景不同从而得出的事实不同,并且建立在不同观测事实基础之上的判断也肯定会不同,那么永远不要以为自己掌握了一点事实,就以为自己掌握了绝对的真理,千万不要以为只有一个观点是对的,尽管是相反的观点,也有可能都是对对象的正确反映.三是永远都要有一种怀疑精神,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只有对事实相对正确的判断,因此对一个理论和一种判断一定要知道他的约束条件,知道观察者是从那个角度观察所得出的结论,在运用的时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四要注意人的观察活动对事实的干扰,我们可能降低干扰,但不可能消除,而在人际关系方面,观察了解事实的干扰作用是最大的,因此管理活动或者考察人员时候一定要注意这种干扰,尽量减少这种干扰的影响。

二、知道了中西自然观的差异西方文化来源于希腊文化,古希腊哲学中有一种对事物本原探求理性精神,而这种理性精神又常常和他们的宗教紧密相连.而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华民族文化的主流是一种入世的文化,对科学技术的追求动力常常来源于改善现实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很少纯粹的科学探求。

学习《自然辩证法》感悟总结

学习《自然辩证法》感悟总结

学习《自然辩证法》感悟总结摘要:通过本学期对自然辩证法一科的学习,在老师的引导下,初步了解自然辩证法的对象、性质和内容,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特别是它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

进一步认识自然辩证法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

因此,本文整理了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并对本学科对于个人的影响做了一些讨论,最后汇总课程学习的感悟。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课程学习感悟1 前言如今,自然科学发展是这样的迅速,基本粒子的研究、天体物理方面的重要发现、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以及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领域的出现,都说明现代自然科学正酝酿着新的重大突破,而随着自然现象的内部联系的被逐步揭示,现代自然科学更显示出新的特点,那就是:各门学科的相互渗透和交叉,各种方法、手段的综合运用,宏观、微观不同层次之间的互相联结等,这就需要运用更高程度的理论思维—唯物辩证法去进行辩证的综合工作。

科学精神的关键在于辩证的批判。

我们要培养有条理的怀疑主义精神,不承认任何神圣的不可批判的东西,勇于批判别人和接受别人的批判,不轻信他人的观点。

哥白尼推翻了“地心说”,贝克勒尔否定了原子不可再分的理论,爱因斯坦创立了著名的相对论……无不是对怀疑主义精神的最好诠释。

当然,这种怀疑又是理性的、有条理的怀疑,是建立在科学的实验及严密的逻辑基础之上的。

从歌德巴赫猜想到电梯问题,从宇宙大爆炸学说的证明到生命起源的探究,从人体基因结构的破译到宇宙中暗物质的追寻……都能够说明科学实验和逻辑推理的必要性。

批判性思维给我的启示是要正确地处理好对待学术权威的态度。

有条理的批判,反映了研究者的理性精神和感情中立的态度。

在一个学术共同体内,对某些学术权威或者自己的导师给予相当恰当的尊重是合理的,也是必须的。

因为在学术共同体正常的运行机制下,学术权威的形成不是靠权利杠杆建构的。

学术权威在其共同体内的作用就如一个灯塔和蓄水池,能把从事某项研究的人员汇聚起来,并指明前进的方向。

这种方向的指明,不是靠他的权力,而是靠他的学术研究能力,因为他可以凭借自己敏锐的直觉,避免撞到前进航线上的暗礁。

2024年自然辩证法的学习心得(4篇)

2024年自然辩证法的学习心得(4篇)

2024年自然辩证法的学习心得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选择了自然辩证法课程,并从中获得了丰富的知识收获。

自然辩证法作为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强调事物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彼此之间相互联系,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这种转化源于事物内部矛盾斗争的驱动。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拓宽了视野,活跃了思维,对我当前的学习和认识提升产生了积极影响。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理解到,认识与改造自然不仅需要用发展的视角审视问题,还要掌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下是我将自然辩证法的理念应用于家乡建设实践的一些思考:我的家乡位于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拥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四胡之乡”、“安代之乡”和“乌力格尔之乡”等荣誉称号。

全旗人口众多,其中蒙古族占总人口的相当比例,是全国蒙古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地区之一。

由于地处科尔沁沙地北端,加之自然灾害频发、教育水平落后等因素,该地区被划分为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

在学习自然辩证法后,我意识到要改变家乡的落后状况,必须从实际出发,全面分析造成当前状况的多种原因,并在经济、政治、文化、体育卫生、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整治和改善。

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风沙治理自然辩证法指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我旗位于大兴安岭向科尔沁沙地过渡的地带,自然环境脆弱,近年来因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干旱少雨,草场沙化、退化、盐碱化问题严重,对农牧民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加大生态改造力度,如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公益林补偿项目和退耕还林等环境保护措施。

2. 发展教育事业,注重科技力量,推动文化建设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教育则是培养科技人才的根本保障。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基础教育设施建设,如援建希望小学、成立贫困学生救助基金会等,同时推广蒙古族文化,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文化旅游和自然风光旅游。

3. 兴修水利工程,推广电灌技术,解决农田灌溉问题遵循自然规律是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基础。

自然辩证法总结

自然辩证法总结

自然辩证法总结一、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下半叶创立的。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书奠定了这门学科的理论基础,该书对于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的重要成就作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概括,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

《自然辩证法》于1925年在前苏联公开出版。

从那以后,自然辩证法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尤其是在科学工作者和哲学工作者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逐渐发展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和一个新学科。

请大家阅读教材《绪论》一章、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导言以及龚育之、孙小礼写的《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和主要内容》。

主要了解和讨论以下问题:1、为什么说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必然性?答:《自然辨证法》深刻揭示了科技自身的发展逻辑,把科技发展作为社会现象来考察,并由此提出了很多独特的思想。

自然科学属于一般生产力范畴,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可直接转化为生产力。

是社会实践的需要,经济生产发展的需要,科技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所以说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必然性.2、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内容和范围是什么?答:性质: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不仅具有哲学属性,而且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

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内容:总的来说,有两大方面、一个是自然观,即对自然界的辩证法的研究;一个是自然科学观,或称自然科学论,即对自然科学的辩证法的研究。

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科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的研究,是自然辩证法研究中最富于成果和最引入注意的领域。

3、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STS的联系和区别?答: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两者之间的联系在于以科学技术的整体作为研究内容,但是两者有着原则性的区别:第一,如何看待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课程报告1

自然辩证法课程报告1

自然辩证法课程报告自然辩证法概论自然辩证法与电力系统学科的相互关系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生姓名:焦晋荣学号:S14080802022指导教师:安广兴电话:187********自然辩证法与电力系统学科的相互关系摘要:作为一名研究生,认识和学习自然辩证法具有极强的实践应用价值。

我们都知道自然辩证法以其特有的哲学内涵,在各个领域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了解其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是极其有必要的。

本文首先从辩证的立场出发,举例说明自然辩证法在电力专业的具体应用,包括电力系统负荷预测与技术预测的关系、电力系统规划与工程过程论的关系以及电力新能源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等;再者,结合在电力行业应用范围极广的电力电子技术,明确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研究电力电子技术这一科学技术的技术价值,着重分析自然辩证法在电力电子技术中的价值体现及二者间的相互关系,并从需求的角度正确看待技术所具有的正面价值和负面价值,得出技术具有正面价值还是负面价值完全取决主体的需要的结论。

我们科学的进步和发展都是事物正面价值的体现,这里运用自然辩证法对价值问题进行分析,为积极利用科学技术,突出其正面价值及对社会的推动作用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最后,总结自然辩证法在研究生学习中的重要指导作用,将这种辨证的意识用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会使我们受益终生。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电力系统电力电子技术技术价值1.自然辩证法简述1.1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自然辩证法具有哲学性质,但又不局限于哲学。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准确的说应包括自然界的辩证法和科学技术的辩证法,涉及自然界、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等一系列领域。

”①即主要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中较为普遍的一般规律,具有哲学特点;它既不同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各门具体科学,也不同于对整个世界作更高度概括的一般哲学原理。

自然辩证法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组成。

自然辨证法概论课程报告,论自然辩证法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辨证法概论课程报告,论自然辩证法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辨证法概论》课程报告论自然辩证法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姓名:学号:专业:学院:2016年4月22日摘要: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基础是农业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

实现能源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关键是协调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贡献。

作为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思想武器的自然辩证法,无疑对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基础是农业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

实现能源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关键是协调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贡献。

作为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思想武器的自然辩证法,无疑对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特征1.1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1.1 农业可持续发展,首要的是发展;不仅包括农业经济的发展,还包括创建良好生态环境、保护并科学利用农业资源,以及农村社会进步。

1.1.2 农业可持续发展以保护自然资源为基础,其发展是用农业生态环境相协调的。

通过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使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尽可能减轻对农业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1.1.3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持续稳定地增长,确保国家粮食的供给,持续增加食物产出总量,既要增加产品数量,又要提高产品质量。

1.1.4 农村人口应得到有效地控制并提高人口素质。

既要控制人口的增长速度,又要普及农村教育,提高科技含量,采取适度的经营,实现优质、高产、高效、低耗。

1.2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对象是农业生态系统,而农业生态系统是多层次的复杂系统,从而决定了可持续发展农业的7个特征。

1.2.1 层次性具体包括:①农业上的持续性,即保证农田系统有保持土地生产力长期而持续的能力;②微观经济上的持续性,即保持最基本的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农户)具有能长期运用,并取得好的经济效益的能力;③生态上的持续性,即具有长期保证生态系统的环境质量的能力;④宏观经济上的持续性,即区域性的农业生产系统在国内外市场上能长期保持竞争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专业: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概论任课教师:结课时间:2014-5-6年级:2013级研究生学号:研究生姓名:成绩:摘要在过去的两个世纪,科技进步改变了整个人类的生活方式,科技的社会化和社会的科技化已是一种趋势。

当前,科学技术正在向社会的各个领域进行全方位的渗透,并为社会提供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成为推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社会的这种变迁对我国的高等教育也带来了巨大影响,在给当代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新的机遇的同时,对他们的生活方式、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也对新时期大学生教育工作带来无法避免的负面影响,使新时期大学生教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当代大学生是我们民族百年复兴的重要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未来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中坚力量,因此,培养什么样的大学生和怎样培养大学生,怎样根据新时期的要求做好大学生教育工作,怎样全面推进新时期大学生教育工作使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就成了一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重大任务和值得深入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

针对新时期的历史特点,明确新时期对大学生教育的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人感;提升科学素养,实施通才教育;强化社会实践,增强适应能力;创新教育方法,如此,才能适应科技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新时代的人才。

关键词科学技术;社会发展;大学生教育;可持续发展大学生教育是我国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对新时期大学生教育的研究问题,自然会引起、吸引我国众多学者的研究兴趣,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这些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新时期大学生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但大多数研究是从我国高校内外环境问题出发,反映出研究者高度的责任感,表现出了很强的忧患意识,但对新时期大学生教育研究整体水平并不如意,多为经验性的研究,也过多地囿于大学生单方面德育或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范畴,很少或者根本没有以全球化时代视野和科技与社会发展的视角,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角度来解析、解读新时期大学生教育工作的内涵,更无法实现理论创新和突破。

大学生教育工作肩负着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特别是在当今全球化大背景下,我国经济、社会、环境与文化可持续发展都面临一系列紧迫性问题,就突显出需要大力发挥高校的导向性作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大学生可持续发展教育,以适应科技、社会发展的要求,并进一步推动科技与社会的发展。

在本世纪初,可持续发展战略就已经正式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之中。

因此,我国高校学生教育工作必须立足全面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可持续发展三大国家战略的全局,主动适应科技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多方面需要,从全球视野的高度上,去思考高等教育如何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服务问题,去帮助当代大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学习能力、创新潜质、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这也是新时期我国高校学生教育工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适应科技社会发展,加强大学生教育要做到一下几点: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高社会责任感“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1]。

“过去我们党无论怎么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2]。

新时期加强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是十分重要的。

大学生教育,首先是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养他们健康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的最有效的途径。

我们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列主义、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使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提高社会责任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而奋斗。

如此,才能适应科技与社会高速发展所带来的挑战,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社会多元化的格局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思想方向、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以及积极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

二、提高科学素养,实施通才教育科学素养由文化素养及后天修习涵养提高而来,它有助于人们解放思想、信息消化、创新思维,是国家综合国力和劳动力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先进生产力发展起基础性作用,对上层建筑有广泛影响,对建设创新型国家至关重要。

当今大学生科学素养如何,对整个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夯实科学文化知识基础,就显得十分重要。

高校应努力加强科学教育,注重校园科学素养氛围的营造,注重大学生自身科学素养的提高,加强高校教材建设,改进高校课程设置,激发学生的科学热情和兴趣。

随着社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只具狭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是不能适应科技社会发展趋势的。

而通才教育就是把单纯的知识教育转向知识教育和方法教育相结合,使大学生获得未来生存、创造、发展的能力。

实施通才教育就在于为大学生提供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教育,使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与自然科学、方法教育尽可能地有机结合起来,促使大学生利用各种学科进行连贯而有效的学习,并拥有在现实与未来工作、生活中处理各种事务及突变的知识、能力素质。

三、强化社会实践,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在社会实践中培养起的,学校应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增长见识,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

要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大学生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育教学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今后的工作、人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四、拓展新的教育手段,创新教育方法拓展新的教育手段、创新教育方法不仅仅是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而言,是泛指整个大学教育的手段、方法要有所创新。

随着科技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教育的手段要有所新拓展,主要是指应以科学的观念,科学的手段,采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大学生的素质与能力。

其次,创新大学生教育方法,不能仅仅是正面灌输或枯燥的说教,还指大学生教育应更加社会化和隐蔽化。

通过各种活动,寓教于乐,也是大学生教育取得实效的基本途径。

第三,完善大学生教育的制度建设,建立起职责明确、齐抓共管的教育机制,是大学生教育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迫切需要。

第四,要建立规范有效的保障机制,重视大学生教育的硬件建设,尽快实现大学生教育的现代化、科学化。

科学技术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它作为生产力的内在要素,要通过渗透到社会整体结构中的生产力的各个要素之中,引起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要素的深刻变化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物化成现实的生产力,引起生产力整体变化和质的飞跃,从而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社会的快速进步。

高等教育则是第一生产力的母机,是科学技术、人才再生产的基地。

它主要通过培养社会主体的人——专门人才,提高生产力要素中劳动者的科学技术水平引起其他要素的整体变化,从而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当代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对象,是民族百年复兴的重要建设者和接班人。

未来社会,正是当代大学生大展宏图,活跃于各条战线,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中坚力量。

他们的综合素质如何,这事关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大事,只有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具有高素质的大学生才能使我们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

然而,当我们站在 21 世纪时代高地,用全球化视野扫描世界,纵观全球,不难发现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中心任务早已发生了变化,当今的社会已驶入历史发展的快车道,社会面貌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变化,高新技术革命化、经济全球化、社会现代化,社会财富急剧增长,正深刻的改变着人类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及社会面貌。

社会的这种变迁,在给当代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新的机遇的同时,对他们的生活方式、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也对新时期大学生教育工作带来无法避免的负面影响,使新时期大学生教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因此,培养什么样的大学生和怎样培养大学生,怎样根据新时期的要求做好大学生教育工作,怎样全面推进新时期大学生教育工作使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成了一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重大任务和值得深入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

在当今全球化大背景下,我国经济、社会、环境与文化可持续发展都面临一系列紧迫性问题,就突显出亟待需要大力发挥高等教育的导向性作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大学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大学生可持续发展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大学生工作观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适应科技与社会的发展,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提高社会责任感;提升科学素养,实施通才教育;强化社会实践,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拓展新的教育手段,创新教育方法。

如此,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推进大学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1吴铎. 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2吴增基,吴鹏森,苏振芳. 现代社会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3广东省高等院校《政治经济学简要读本》编写组.政治经济学简要读本[M].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8.4李秀林,王于,李淮春.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5陈先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6上海市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7姜振寰. 技术哲学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8谢安邦. 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9戚万学. 高等教育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10孙喜亭,靳希斌,陈孝彬. 教育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7.11庞守兴,广少奎. 教育学新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12王道俊,郭文安. 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13史根东,王桂英. 可持续发展教育基础教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14彭晓玲等著. 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大学生教育创新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15谭英海,杨旭. 新编现代教育理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16单鹰. 高等教育原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7薛天祥. 高等教育学[M].广西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8于同申. 发展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9柯佑祥. 教育经济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20高燕宁,卢萍,柳春清.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1路甬祥. 21 世纪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与高等教育[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6(1). 22刘尧. 当代高等教育的十大特点[J].江苏高教,199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