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竞赛讲稿讲解

合集下载

竞赛物理高中讲解教案

竞赛物理高中讲解教案

竞赛物理高中讲解教案
教案主题:力学竞赛题解讲解
教学目标:通过对力学竞赛题目的讲解,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解题的能力和水平。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引导学生回顾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2. 提出一道力学竞赛题目,让学生思考如何解题。

二、讲解
1. 分析题目,确定所给条件和要求;
2. 思考解题方法,列出解题步骤;
3. 逐步讲解解题过程,重点讲解解题的关键环节和技巧;
4. 强调解题中需要注意的常见错误和易错点。

三、练习
1. 提供几道类似的力学竞赛题目,让学生独立练习解题;
2. 指导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解题思路,加深对解题方法的理解。

四、总结
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要点;
2. 强调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力学竞赛题解的方法和技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解题能力也有所提升。

在以后的学习中,要继续加强练习和思考,不断提高解题的水平。

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辅导力学竞赛-静力学专题

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辅导力学竞赛-静力学专题

B A
二力矩式
F F F x 0 , M A () 0 , M B () 0
FR x
(x 轴不得垂直于A、B 两点的连线)
是否存在三投影式?
三力矩式
F x1 0
M A ( F ) 0 , M B ( F ) 0 , M C ( F ) 0 Fra bibliotekFx2
0
(A、B、C 三点不得共线)
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辅导力学竞赛-静力学专题
理论力学(专题部分)
专题1: 虚位移原理
掌握虚位移、虚功的概念;掌握质点系的自由度、 广义坐标的概念;会应用质点系虚位移原理。
专题2: 碰撞问题
(1) 掌握碰撞问题的特征及其简化条件。掌握恢复因 数概念
(2) 会求解两物体对心碰撞以及定轴转动刚体和平面 运动刚体的碰撞问题。
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辅导力学竞赛-静力学专题
§2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n
F xi 0
i1
} FR′ =0
Mo=0
n
F yi 0
i1
n
M O (F i) 0
i1
平衡方程
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解析条件:所有各力在两个任选的坐标轴
上的投影的代数和分别等于零,以及各力对于任意一点矩的代
公理2 二力平衡条件
★ 作用在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保持平衡的充要条件是: 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
B A
F2
F1= F2
F1
注意: 公理对于刚体的平衡是充要条件,而对变形体仅为
平衡的必要条件;
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辅导力学竞赛-静力学专题
公理3 加减平衡力系原理
★ 在已知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任意的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力系

理论力学竞赛指导-PPT课件

理论力学竞赛指导-PPT课件
2 k 2 0 x ( )x m
当 2

2k m
牵连惯性力大于弹簧的弹性恢复力,
物块不能在x´=0处附近作自由振动,物块在x´=0处 的平衡是不稳定的。 当
2
2k m
牵连惯性力等于弹簧的弹性恢复力
物块在x´=0处为随遇的平衡位置。
4、水流以体积流量qV通过内径为d1管
z
ω

解:3. 分析加速度
绝对加速度aa -所要求的 未知量;
z´ ae ar
vr
相对加速度ar - ar=vr2/R 方向指向地心;
牵连加速度ae - ae=Rcos2ae 矢量垂直于 Oz´轴,方向指向Oz´; 科氏加速度aC - aC=2vrsin方向沿过P点纬 线的切向,指向西。
aC
k
P O
k

k x´
解: 1. 非惯性参考系-O x´ y´ 动点-物块P 2. 分析相对速度和各种加速 度: 相对速度vr -沿着x´正向
OP kk
P x´

aIC
牵连加速度aen-由大盘 转动引起
vr
aen
科氏加速度aIC -2m vr
y´ k x´ 解: 3. 分析质点(物块)受力: F -弹簧力F=2k x´ FIC aIC vr aen F FN -槽对物块的约束力 FIC -科氏力 FIen -法向牵连惯性力 FIen=m 2 x´
1
qv
1
2
2
解:分析以喷嘴的左右截面(1-1 和2-2)为边界所包含的质量流根据 体积流量与速度和管道横截面积的 关系,有
2 2 π d π d q v A v A v 1 v 2 V 1 1 2 2 1 2 4 4

力学竞赛辅导材料力学分解教学文案

力学竞赛辅导材料力学分解教学文案
力学竞赛辅导材料力学分解
1)本问题与力学中的什么内容有关系? (2)如果一个人想过桥,最多能走多远? (3)当地居民过桥时两人需要进行配合,你认为两人应如何配合才能安全过桥?
(1)本问题与力学中的什么内容有关系? 关键词:梁的弯曲、弯矩。
(2)如果一个人想过桥,最多能走多远? 该问题简化为下图,设人从 B 向 A走去,载荷 P与 B 点距离为x,AB
模量为E, 它们在自由端与刚性杆BD固接. (1) 试求截面K – K 的轴力和弯矩; (2)
如果采用电测法测量截面K – K 的轴力和弯矩, 试确定贴片与接线的方案(选择
测量精度较高的方案)并建立由测试应变表示的内力表达式.
b
(第五届力学竞赛试题)
l a
lA
3
KK
h
B
MB
C
解: (1) 由整体平衡及两铜片相同的弯
A
l
3
K
F
2
MK
FK
C U BD
R4
R1
A
R4
1FMT 2FMT 3 4 T
a. 测弯矩电路
(考虑两侧弯曲应力和拉伸应力符号)
r 1 2 3 4 2 M
MM W K6 b M 2 K hE ME 2 r
MK
Erbh2
12
b. 测轴力电路
B
r 1 3 2 4 2 F
R3
C U BD
FF A KF bKh E FE 2 r
A
l 3
F2al
FB 2b
F2al
FK 2b
Fl MB 4
K
K
(2)采用全桥测量电路 贴片如图
B
F
MB
2
1FMT

力学竞赛上课

力学竞赛上课

刚体对转轴的转动惯量·回转半径
Jz miri2
刚体对 转 轴的转动惯量
转动惯量——是刚体转动时惯性的度量。
转动惯量的大小不仅与质量的大小有关, 而且与质量的分布情况有关。
其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为kg·m2
对于其质量为连续分布的刚体,则上
式成为定积分
Jz
r2dm
M
若设想刚体的质量集中于
离z轴距离为 z 处,令
p p p0
dp0t Fi(ed )
t
或:
p
0 Ii(e)
质点系动量定理的积分形式→质点系动
量在一段时间间隔内的改变量,等于质点系所 受全部外力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冲量的矢量和。
px
p0x
I (e) x

py
p0 y
I (e) y
分 形
pz
p0z
I (e) z

3. 质点系动量守恒定律
dp dt
Fie
MO(Fie)=0,
LO C
如果作用于质点系的全部外力对于某一点的主矩 恒等于 0,则质点系对这一点的动量矩为常矢量。
dLOz dt
Mz(F(e))
Mz(F(e))0
LOz C
如果作用于质点系的全部外力对于某一轴z之 矩恒等于 0,则质点系对这一轴的动量矩为常数。
刚体定轴转动微分方程
z
L O z( m ii) r i( m ir i ) r i J z
x012t2Ot3312t2
即: x 1 gt 2 2
这表明质点近似作自由落体运动,这里 为特征时间
质点系动量定理
1. 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d ( m ii) ( F i( e ) F i( i) ) d t F i( e ) d t F i( i) d t

力学竞赛辅导讲义

力学竞赛辅导讲义

力学竞赛辅导讲义——虚位移原理一、内容要点精讲1、约束与约束方程(1)约束。

限制非自由质点或质点系运动的各种条件称为约束。

(2)约束方程。

约束对质点系运动的限制可以通过质点系中各质点的坐标和速度以及时间的数学关系式或方程来表示。

这种方程通常称为约束方程。

2、约束分类(1)几何约束与运动约束。

只限制质点或质点系几何位置的约束称为几何约束;对于不仅限制质点系的位置,而且还限制质点系中质点的速度的这类约束称为运动约束。

(2)定常约束(稳定约束)与非定常约束(不稳定约束)。

约束方程中不显含时间t 的约束称为定常约束(或稳定约束);约束方程中显含时间t 的约束称为非定常约束(或不稳定约束)。

(3)完整约束与非完整约束:约束方程中不包含坐标对时间的导数,或者方程中的微分项可以积分为有限形式,这类约束称为完整约束;约束方程中包含坐标对时间的导数,而且方程中的微分项不能积分为有限形式,这类约束称为非完整约束。

(4)单侧约束(可离约束)与双侧约束(不可离约束)。

由不等式表示的约束称为单侧约束(或可离约束);由等式表示的约束称为双侧约束(或不可离约束)3、虚位移在某瞬时,质点系在约束允许的条件下,可能实现的无限小位移称为虚位移。

虚位移可以是线位移,也可以是角位移。

在定常约束条件下,微小实位移是虚位移之一。

4、虚位移与实位移的差别和联系(1) 差别。

虚位移是纯粹的几何概念,它与质点或质点系是否实际发生运动无关。

它不涉及运动时间、运动的初始条件和作用力等,只是约束许可的想像中的微小位移。

而实位移除与约束有关外,还与运动时间、运动初始条件和作用力、质量等有关;虚位移是微小的位移,而实位移可能是微小的,也可能是有限的;虚位移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向,而实位移只有惟一确定的方向,指向真实运动的一边。

(2) 联系。

在定常约束条件下,微小的实位移是虚位移中的一种情形。

在非定常约束条件下,微小的实位移一般不是虚位移中的一种情形。

为区别起见,虚位移用变分符表示,如r (投影为x,y,z),s 等,而微小的实位移用微分符号d表示,如dr (投影为dx,dy,dz),ds,d等。

新版高一物理竞赛讲义

新版高一物理竞赛讲义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力学部分目录第一讲:力学中的三种力第二讲: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第三讲:力矩、定轴转动物体的平衡条件、重心第四讲:一般物体的平衡、稳度第五讲: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第六讲:相对运动与相关速度第七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第八讲:抛物的运动第九讲:牛顿运动定律(动力学)第十讲:力和直线运动第十一讲:质点的圆周运动、刚体的定轴转动第十二讲:力和曲线运动第十三讲:功和功率第十四讲:动能定理第十五讲:机械能、功能关系第十六讲:动量和冲量第十七讲:动量守恒《动量守恒》练习题第十八讲:碰撞《碰撞》专题练习题第十九讲:动量和能量《动量与能量》专题练习题第二十讲:机械振动《机械振动》专题练习第二十一:讲机械波第二十二讲:驻波和多普勒效应第一讲: 力学中的三种力【知识要点】(一)重力重力大小G=mg ,方向竖直向下。

一般来说,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静止在地球表面的物体,其万有引力的另一个分力充当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但向心力极小。

(二)弹力1.弹力产生在直接接触又发生非永久性形变的物体之间(或发生非永久性形变的物体一部分和另一部分之间),两物体间的弹力的方向和接触面的法线方向平行,作用点在两物体的接触面上.2.弹力的方向确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3.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不能计算,只能根据平衡法或动力学方法求得.但弹簧弹力的大小可用.f=kx(k 为弹簧劲度系数,x 为弹簧的拉伸或压缩量)来计算 .在高考中,弹簧弹力的计算往往是一根弹簧,而竞赛中经常扩展到弹簧组.例如:当劲度系数分别为k 1,k 2,…的若干个弹簧串联使用时.等效弹簧的劲度系数的倒数为:nk k k 1...111+=,即弹簧变软;反之.若以上弹簧并联使用时,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k 1+…k n ,即弹簧变硬.(k=k 1+…k n 适用于所有并联弹簧的原长相等;弹簧原长不相等时,应具体考虑) 长为0L 的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则剪去一半后,剩余2L 的弹簧的劲度系数为2k (三)摩擦力 1.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

初中力学竞赛讲解教案

初中力学竞赛讲解教案

初中力学竞赛讲解教案教案标题:初中力学竞赛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力学竞赛所涉及的重要知识点3. 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力的概念、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等2.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竞赛题目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讲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思维方式。

重点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等知识点。

2.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典型的力学竞赛题目,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3.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交流。

四、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场景引入力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理论讲解:系统讲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重点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等知识点。

3. 案例分析:选取数个力学竞赛题目,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指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4.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交流。

5. 练习和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和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辅助手段:1. PowerPoint课件:用于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的展示。

2. 教学实验器材:适当的力学实验,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力学原理。

3. 教学视频:辅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力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方法: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 练习和作业:检查学生的练习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纠正错误。

3. 竞赛成绩:参加力学竞赛,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竞赛表现。

七、教学反思和改进:1. 定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教学方法。

2.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以上是初中力学竞赛讲解教案的基本内容和安排,希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初中物理竞赛专题讲座

初中物理竞赛专题讲座

初中物理知识竞赛辅导专题讲座第一讲力学(一)(教师使用)一、知识提要二、例题与练习[例1]小明和爸爸到市场上选购了一批(成卷的)电线,为方便搬运,不愿将每卷电线都散开,又担心电线的实际长度与商品说明书上的标称长度不符。

小明看到柜台上有电子秤和米尺,便向营业员要来了一段做样品的同品牌的电线,帮助爸爸顺利地测出了每卷电线的实际长度。

你知道小明是怎样做的吗?;分析与解:(1)用米尺测量样品电线的长度L(2)用电子秤测量样品电线的质量m;(3)用电子秤测量一卷电线的质量M ;(4)算出一卷电线的实际长度:0L mM L =[练习1]现有一个内径为2cm 的圆环和一支直径为0.6cm 的圆柱形铅笔,仅用上述器材,你如何较精确地测出某足够长且厚薄均匀纸带的厚度? 方法:;纸带厚度表达式为:。

分析与解:对一些形状不规则或者太小、太细、太薄的物体,直接测量有困难,只好寻求一些特殊 (2-0.6[例2]给你一把刻度尺,一根细线,试测出这个可乐(2(3(4; (5[练习2]增大摩擦力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即增大压力、使接触面粗糙。

那么,还有没有别的方法了呢?小明对自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对此,他进行了如下的研究:找一段棉线,在棉线的一端拴上一个沉重的东西(例如一把大锁),然后,把它搭在一个平放的圆棍上(如铁床的横梁、自行车的大梁等)。

像图中那样,通过弹簧秤来拉棉线的另一端,如图1所示。

这时,要使重物不下落,用的力虽然比竖直向上提要少,但少的力却不算多。

再如图2所示那样,将棉线在圆棍上绕一圈,发现弹簧秤的示数变小了。

再如图3那样,将棉线在圆棍上绕两圈,发现弹簧秤的示数更小了。

再如图4那样,将棉线在圆棍上绕四圈,发现弹簧秤的示数几乎等于零。

对上述现象,小明进行了归纳分析,得出了结论。

根据你的阅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同学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2)这一结论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何应用?请列举两例。

(3)小明在上述研究过程中采取了怎样的思维程序?(2)(3)[例3]是多少120s 。

理论力学竞赛辅导5综合应用PPT精品文档19页

理论力学竞赛辅导5综合应用PPT精品文档19页

01.06.2020
11
BUAA
动力学的应用
1、电机的驱动力矩M 应用动能定理微分形式:
T1 2m Cv21 2m Av21 2JAR v2 dWM d
T m Cv am Av aJAR v2aW MMRv
M(mCRmARR J)a
C θ
mCg
a A
F
2、求倾角θ 应用动静法:研究车身
M A0, FICmCa
01.06.2020
1、 若钢板能进入碾轧机,利 用的是什么力学概念? 2、轧轮和钢板间的摩擦系数 为f,确定a,b,d ,f间的关系。
ftam na x tan
5
BUAA
运动学的应用
问题5:已知车队以速度V 匀速行驶,车宽为b,车距为a, 若人要
匀速沿直线行走穿过马路,求人过马路的最小速度u,并确定过
马路的方向。
au
b
V
V ta(uco )ts f() a s i n b c os
(usin )tb
f'() a co b s si 0 n
uasinVbbcos
tan a
b
u Vb a2 b2
01.06.2020
6
BUAA
运动学的应用
问题6:设计一个机构,使得将转动转换成往复移动或摇动。
01.06.2020 问题3:该磅秤在设计上存在还哪些不足,如何改进2 。
BUAA
静力学的应用
问题3:该磅秤在设计上存在还哪些不足,如何改进。
01.06.2020
3
BUAA
静力学的应用
01.06.2020
4
BUAA
静力学的应用
问题4:轧钢机械中的力学问题

高中物理竞赛力学讲解教案

高中物理竞赛力学讲解教案

高中物理竞赛力学讲解教案
一、导入
1. 展示一道力学题目,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解决。

2. 引导学生回顾基本的力学知识,如牛顿三定律、力的合成分解等。

二、力的基本概念
1. 动手实验: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

2. 讲解力的定义、单位和方向,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种类的力如弹力、摩擦力等。

三、力的平衡与不平衡
1.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在不同情况下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

2. 引导学生理解平衡力和不平衡力的概念,讲解力的叠加原理。

四、牛顿三定律
1. 课堂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牛顿三定律的含义,如何应用到解决具体问题中。

2. 举例讲解: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第一、第二和第三定律的应用。

五、力的合成与分解
1. 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利用向量法则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

2. 讲解平行四边形法则解决力的合成问题,让学生练习计算力的合成结果。

六、综合练习
1. 给出一组力学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

2. 进行力学竞赛,看哪个小组能最快正确解答出问题。

七、总结
1. 让学生复习并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力学知识。

2. 鼓励学生平时多做练习,加深力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竞赛力学讲解教案范本,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力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理论力学竞赛指导

理论力学竞赛指导

计算题解题技巧
01
认真审题,明确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和解题要求,建立正确的 物理模型。
02
根据物理模型列出相应的方程或表达式,注意方程或表达式的
准确性和完整性。
对于复杂的计算题,可以采用分步计算的方法,逐步求解,确
03
保计算过程的清晰和准确性。
证明题解题技巧
01
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所要求证明的结论和已知条
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
描述物体系统动量变化与外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在 特定条件下系统内动量守恒的规律。
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 律
描述物体动能变化与外力做功之间的关系, 以及在特定条件下系统内机械能守恒的规律 。
03
竞赛题型与解题技巧
选择题解题技巧
01
仔细阅读题干,理解题目要求,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和限制 条件。
性和有效性。
设计试卷结构
合理规划试卷的题型、题量、分值等, 确保试卷结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组建命题小组
邀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命题经验的 教师组成命题小组,共同商讨试卷的 设计和制作。
编制试题
按照设计好的试卷结构,编制高质量 的试题,注意试题的难易程度、区分 度和覆盖面。
模拟考试组织实施
安排考试时间
件。
02
根据已知条件选择合适的物理定理或定律进行证明,
注意定理或定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03
在证明过程中要注意逻辑严密性和推理的合理性,确
保证明过程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04
历年竞赛真题解析
历年竞赛真题回顾
01
回顾近五年的理论力学竞赛真 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计 算题。
02
分析历年真题的考点分布和命 题规律,总结常考知识点和题 型。

初中力学竞赛讲解教案模板

初中力学竞赛讲解教案模板

教学对象:初中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力学竞赛的基本知识和解题技巧。

2.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帮助学生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教学重点:1. 力学竞赛的基本题型及解题方法。

2. 学生在实际竞赛中的心理调节和策略运用。

教学难点:1. 复杂力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2. 学生在竞赛中的心理素质培养。

教学准备:1. 力学竞赛教材及相关习题。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学生竞赛模拟试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初中物理力学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对力学竞赛的兴趣。

2. 提问:力学竞赛有哪些题型?解题方法有哪些?二、讲解1. 基本题型及解题方法:a. 计算题:掌握公式、单位、数据转换等基本技能。

b. 应用题:分析题目,找出物理规律,列出方程,计算结果。

c. 实验题: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原理,得出结论。

2. 常见力学知识点:a. 力的概念及分类。

b. 力的合成与分解。

c. 力的平衡。

d. 动力学基本定律。

三、练习1. 选取典型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 分析学生解题过程中的错误,讲解正确解题方法。

四、总结1. 总结力学竞赛的基本题型和解题技巧。

2. 强调学生在竞赛中的心理素质培养。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举例说明力学竞赛中的典型题型和解题方法。

二、竞赛模拟1. 发放竞赛模拟试卷,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 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解题过程中的困难,及时解答。

三、分析1. 分析学生竞赛模拟试卷,找出错误原因,讲解正确解题方法。

2. 对优秀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四、总结1. 总结学生在竞赛模拟中的表现,指出不足之处。

2. 强调学生在竞赛中的心理素质培养,鼓励学生在实际竞赛中发挥出色。

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对力学竞赛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对学生解题方法的指导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在竞赛中的表现。

力学竞赛辅导讲义

力学竞赛辅导讲义

力学竞赛辅导讲义——碰撞一、内容要点精讲1、碰撞的定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运动的物体在瞬间接触,速度发生突然改变的力学现象称为碰撞。

2、碰撞现象的基本特征碰撞过程时间极短.碰撞物体在这一过程中的位移可略去不计,但速度可产生有限变化。

碰撞时产生的碰撞力可能极大并发生急剧变化,难以测量。

通常用碰撞力在碰撞过程中的冲量来度量碰撞的强弱,碰撞冲量为式中,v和u分别是物体作为质点在碰撞开始瞬时和碰撞结束瞬时的速度。

3、研究碰撞问题的两点基本假设(1)在碰撞过程中,普通力(非碰撞力)的冲量忽略不计;(2)在碰撞过程中,物体的位移忽略不计。

4、碰撞过程的两个阶段(1)变形阶段。

从两个物体开始接触到两者接触点处沿公法线方向无相对速度为止,这时变形获得最大值。

(2)恢复阶段。

从两个物体接触点处在公法线方向获得分离速度到两个物体脱离接触为止。

在这阶段中物体的变形得到部分或全部恢复。

5、碰撞的分类碰撞时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碰撞力。

(1)按物体的相处位置分类对心碰撞与偏心碰撞:若碰撞力的作用线通过两物体的质心,称为对心碰撞,否则称为偏心碰撞。

见下图(a),图(b)正碰撞、斜碰撞:若两物体碰撞时各自质心的速度均沿着接触处的公法线,称为正碰撞;否则称为斜碰撞。

下图中,AA 表示两物体在接触处的公切面,BB 为其在接触处的公法线(2) 按其接触处有无摩擦,分为光滑碰撞与非光滑碰撞。

(3) 按物体碰撞后变形的恢复程度(或能量有无损失),可分为完全弹性碰撞、弹性碰撞与塑性碰撞。

(1k =,完全弹性碰撞;0k =,非弹性碰撞或塑性碰撞;01k ,弹性碰撞)6、恢复因数K恢复因数K 表示物体在碰撞后速度的恢复程度,也表示物体变形恢复的程度,并反映出碰撞过程中机械能损失的程度。

(1)正碰撞k式中和分别表示碰撞开始和碰撞结束时质心的速度。

(2)斜碰撞k和分别是入射角和反射角式中αβ(3)两物体相互碰撞式中分别为两物体的碰撞点在碰撞结束和碰撞开始时沿接触面法线方向的相对速度。

物理竞赛辅导力学讲座

物理竞赛辅导力学讲座

2vr2
(11)
重要结论:二体系统在C系中的动能,等于一个等价质点的动 能——该质点质量为折合质量,速率为二体相对速度v r 。
(11)在二体问题中应用甚广。
将(11)代入柯尼希定理,即得二体系统动能的一般表示式:
E k,L 系 E C E k,C 系 = m 1 2 m 2v C 22v r 2(12)
v1=0 m
2m
v2 球1停止时
2m m
两球碰撞

从题图开始到绳长为R所经过的时间为
t1

R 3 2v0

R 6v0
(7)
v1=0 m
从绳长为R到2R的过程中两球走过路程为
2m
R R2R,设这过程结束时时刻为t2,它满足
33
v2
t1t2v2dtt1t2v1dt32 R (8)
惯性力:在牛顿定律中加入附加项,使之仍可以求解
非惯性系问题
质量为m的物体在非惯性 系中受到的惯性力
Fi ma0
非惯性系相 对惯性系的
加速度
非惯性系中牛顿运动定律写成:
二体问题
两物体仅在内力作用下运动,称为二体问题。二体问题又 分为束缚问题与散射问题两大类。这里先介绍二体散射问题, 包括碰撞、合并和分裂问题。
在这些问题中,我们仅限于讨论直线运动。



弹性碰撞

非弹性碰撞 ——合并

非弹性碰撞 ——分裂
处理这类问题的思路如下:
1.在碰撞、合并和分裂问题中,内力起作用的时间很短:不 外是瞬间碰撞、瞬间爆炸分裂或瞬间碰撞后合并。在所考 虑的短暂瞬间内,即使有外力(如重力),其作用也可忽 略,因而系统动量守恒。即系统质心的速度、动量和动能 守恒;

周培源力学竞赛辅导讲座I-理论力学

周培源力学竞赛辅导讲座I-理论力学

摩擦条件: FS = f × FN
联立解之: FAx = 360.5N
FAY = 21
FAy
FAx A
W
x
FBx
FBy
∑ M B (F ) = 0 W × x − FAx × a − FAY × 3a = 0
x = FAx a + FAy
3a = 48.766(cm)
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简介
参考资料
1. 高云峰,蒋持平, 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赛题详 解及点评,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
2. 刘章军,熊敏,叶永,大学生力学竞赛与建模,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年
3. 《力学与实践》力学纵横栏
工程中的力学 身边力学趣话 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 小问题
结束!
(6) 掌握滑动摩擦力和摩擦角的概念。会求解考虑滑动 摩擦时单个刚体和简单平面刚体系的平衡问题。
静力学内容
生活与工程中 的静力学问题
四两拨千斤
从“四两拨千斤”说起……
(1)“四两拨千斤”与力 学中的什么内容有关系? (2)试用力学原理简要解 析一下“四两拨千斤”的 关键所在?
太极拳《打手歌》: "任他巨力来打我, 牵动四两拨千斤"
用什么样 的结构?
又见称象
完美了吗?
又见称象
CCTV《异想天开— 弹簧秤称大象》
无处不在的力学
杂技中的力学……
斜面上放置一个圆盘,在圆盘上铰接了一个直角弯杆,并让它 处于水平位置。面对杆下熊熊烈火,你敢从在AD杆上由D处走 往A处吗?
杂 技 演 员 敢 !
无处不在的力学
杂技中的力学问题描述
杂技师在30º角的斜面上放置一个重G为 196 N的圆 盘,圆盘上铰接了一个直角弯杆AB,让它处于水平位置。 杂技师在AD杆上由D处往A处走。设圆盘与斜面间的摩擦

力学演讲稿

力学演讲稿

力学演讲稿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力学的相关知识。

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情况。

力学的基本概念对于我们理解世界的运动规律和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接下来的演讲中,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首先,我们来谈谈力的概念。

力是使物体产生形变、改变速度或改变方向的物理量,它是描述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基本概念。

在力学中,力的大小通常用牛顿(N)作为单位,方向则通过矢量来表示。

力的作用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也可以使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感受到各种各样的力,比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这些力都是力学研究的对象。

其次,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牛顿三定律。

牛顿三定律是力学的基本定律,它包括了惯性定律、动量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惯性定律指出了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的状态。

动量定律则描述了物体的运动状态会随着受到的力的改变而改变。

作用反作用定律则说明了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些定律为我们理解物体的运动提供了基本原理。

最后,我们来谈谈力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力学的原理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汽车的行驶、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机械设备的运转等都离不开力学的知识。

在运动中,我们需要考虑力的作用对于物体的影响,比如汽车的制动、运动员的起跑、跳跃等都需要考虑力学原理。

在建筑领域,力学的知识也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桥梁的承载能力等都需要考虑到各种力的作用。

力学的应用贯穿于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总结一下,力学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它研究的是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情况。

在力学的研究中,我们需要理解力的概念、牛顿三定律以及力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对力学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的运动规律,也可以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希望大家能够对力学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也能够将力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

(R

r)
sin


e
sin

纯滚动时,满足: R r( )
则:
x

(R

r
)
cos

e
cos(R
r
r

)


y

(R

r) sin

e sin(
R
r
r

)
当机构参数满足: R 2r, e r
时,图形曲线退化为直线。
(3)对 a cos(3 )
10
m 600
600
图(1)
8m 图(2)
地面有一圆锥台形的大坑(图1),见图2,底面直径为8m,深 10m,坑壁倾角600。现假设有两人落入坑中。若人与坑壁的摩 擦因数为1.0,请问两人是否可以沿坑壁爬上地面,为什么? (需作必要的计算)。
(2)如给他们两张梯子(图3)、两个销钉(图4)、两块 板(图5)和一根带有弯钩的伸缩杆(图6,长约4~6m)。 梯子两端都有圆柱形孔(孔径略大于销钉的直径)。假设它 们的质量都不计,梯子、板、坑壁之间的摩擦也不计,人与 梯子、板之间有摩擦,摩擦因数为0.8。 问两人利用这些工具是否可以离开坑到达地面?要说明过 程及符合哪些力学原理。(给出2种或2种以上方法本小题 才能得满分)
对照(2)问题中的轨迹方程
x

y (R NhomakorabeaR
r) cos r) sin

e cos(R r )
r
e sin( R r )
r
作 4
变换,
x

(R

r)
cos
4

y

(R

r)
sin
4
e cos(R r 4 )
r
e sin( R r 4 )
12m 图3
图6
12m
10m
图4
图5
(3)两人是否可以不借助于任何工具,各自离开坑到达地面。 说明方法和作必要的计算。给出一种可行方法即可。
(本题人的几何尺寸不考虑)
解:(1)无法爬上去
因为: tan 60 0 tanm tan 45 0
(2)方法一:把梯子一头顶住坑角(一人压住),另一头 靠在坑壁。一人沿梯子先爬上去,然后拉住梯子,让另一 人爬上去。
方法二:首先用销钉、梯子、拉杆安装成人字梯,调整拉 杆的长度使梯子某一横杆与地面高度一致,把人字梯放在 底面中间,然后两人各扛一块板,从人字梯两边同时上爬, 以保证梯子不动(质心守恒),爬到上部后,把板搁在梯 子和坑边的地面上(板要保持水平,不然,由于没有摩擦 而不能平衡),最后两人同时登上板,沿板向相反方向走 向坑边(两人要注意协调质心位置,使梯子不滑动,越慢 越容易做到)。
r
(3)
由式(2)、(3)对比知,当机构参数满足:
R 3 a, r a,e 1 a
2
2
时即可画出要求的三叶玫瑰线图形。
二十七 均质圆柱体质量为M,半径为R,沿水平面以角速度0
作无滑动滚动,与一高度为h和的直角台阶相碰撞,如图
所示。若碰撞是塑性的, 要求碰撞后圆柱体能始终保持
接触地滚上台阶,求0值的范围.
即 N1-N2+N3-N4=0,根据平衡方程有:
M x 0, (N1 N2 )a (N3 N4 )a Ft 0
M y 0, (N2 N3 )a (N1 N4 )a Fs 0
Fz 0, N1 N2 N3 N4 0
由以上四方程解得:
理论力学竞赛 练习题
二十一、一重F置于有四条腿的边长为a的正方形桌面上的一点 (如图),求每条腿上的压力。桌面可视为刚性。
解:设z轴向上,坐标原点位于桌面 中心。各腿的反力为N1,N2,N3, N4,腿的抗压刚度设为k,变形前桌 面四角的坐标为: (a,a,0), (-a,a,0), (a,-a,0) (-a,-a,0)
二十二、设计一辆赛车,使它能在由静止发动时,获得可能的最大加 速度.我们假定赛车的发动机施加确定的很大的转矩于后轮,我们的 问题是要确定赛车的最佳重量分布.需要考虑的作用于赛车的外力 有(1)重力;(2)轮子上支持赛车的法向力;(3)摩擦力。图示 给出了赛车的草图。其中赛车的重心C的高度位置h确定,需要确定 重心到后轮中心的距离。(中国矿业大学)
作纯滚动,小齿轮上有偏心点,其偏心距为e。要求徒弟根 据给定的材料设计、 一套简单的机构,绘制精美的几何图形。 聪明的徒弟很快领会师傅的意图,将大齿轮固定,小齿轮的 偏心点处安装画笔,如图1示,当小齿轮在大齿轮内滚动时, 画笔下出现了精美的几何图形。 下面的问题交给聪明的你,相信你能解答 (1)本问题与力学中的什么内容有关系? (2)求出偏心点(画笔)的轨迹方程,图形的几何形状与何 参
3gh

0

3R
3
2h
gR h
欲使上式成立,应有:2 3gh 3 g R h,
即 h3R 7
如 h 3 R ,则本题无解。 7
r
二十八、假想在平原上有一只野兔和一只猎狗,在某一时刻同时 发现对方。野兔立即向洞穴跑去,猎狗也立即向野兔追去。在追 击过程中,双方均尽全力奔跑,假设双方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可 变。问: (1)若野兔始终沿直线向洞穴跑去,求猎狗的运动方程和运动轨 迹。 (2)若野兔始终沿直线向洞穴跑去,试确定猎狗的初始位置范围, 使得猎狗在这一范围内出发,总可以在野兔进洞前追上它。
J
2
A2

Mg

R

h
要使圆柱能够滚上台阶,须使滚上后的角速度 2
满足条件:
2

2 1

4gh 3R2


3R 2h 3R
0
2


4gh 3R2

0
因此得: 0

3R
2
2h
3gh
在滚上过程的任一位置,圆柱的角速度为
法向反力为 N , 与水平成角
由质心运动定理和系统的机械能守恒有:
F st
N1

4
(1
a

) a
N3

F 4
(1
s a

t) a
F st
N2

4
(1
a

) a
N4

F 4
(1
s a

t) a
注意上面计算的压力应大于或等于零,其条件为:
s t a
如出现负值,则该桌腿不承担压力,压力由其余三 条腿承担这时问题是静定的,可由平衡方程解得。 这里不再加以讨论。
(1)多长时间后,它们能聚在一起,讨论它们之间的事。 (2)当夹角为θ时,A虫到中点的距离r。 (3)在夹角为θ处,A虫爬行轨迹的曲率半径ρ。 (河海大学)
B
A
r
θ
C
D
解:(1)用相对运动, B t=4小时。
(2)
r
v0 2
r


v0 2
C

r 2 2e 4
A r θθ
t
xr xr0 0 vr cosrdt

t

yt yr0 0 vr sinrdt
而猎狗在追击过程中满足 xd2 yd2 vd
yd yr yd xd xr xd
(2)
由式(2)可解出猎狗的运动微分方程
AO l1 BO l2
Q l2 F l1
由于 l2 l1
,所以 Q F
即右手只要稍加力,就可能打开瓶盖。把筷子作为一 受力杆件,最大弯矩在O处(图3示),即左手手指与 筷子接触处最容易折断。
二十六、一天,师傅欲检验徒弟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准备
了半径分别为 R、r(R>r)两齿轮O1、O2小齿轮可在大齿轮内
数有关?当图形曲线退化为直线时,机构参数满足何关系? (3)当几何图形为图2示的三叶玫瑰曲线 a cos(3) 时,
机构参数与曲线方程中的参数满足何关系?
图2
解:(1)本问题与力学中点的运动轨迹、运动合成有关
oxy (2)取定坐标
如图3示,小齿轮上偏心点坐标为
(x, y) ,图示位置时: x (R r) cos e cos
Mv0 R h J00 JA1
C
式中 v0 R0,
J0

1 2
MR2 ,
A

JA

3 2
MR2 ,
得碰撞终了时圆柱的角速度 :
1

3R 2h 3R
0
其次考虑滚上过程,碰撞后A处无滑动,圆柱绕A转动, 在滚上过程中系统的机械能守恒有:
1 2
J
A
2 1

MgR

1 2
Mg
R R
h

MR

3R 2h 3R
0


4 3
Mg

R R
h


Mg
R R
h

MR 20

3R 2h 3R

要使碰撞后圆柱始终与A保持接触地滚上台阶,应满足条件
Nmin 0 即:
0

3R
3
2h
gR h
于是所求范围为
2 3R 2h
解:很大的转矩于后轮,则 前轮F=0 由铅直方向平衡: N1+N2-mg=0
对于重心的力矩平衡:
N2 b2-N1 b1-Fh=0 水平方向有:F=m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