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_毕业实验报告1

合集下载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中药鉴定实验报告引言: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药的鉴定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中药的鉴定实验,探讨中药的质量评估方法和鉴定技术。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中药的鉴定实验,掌握常用中药的质量评估方法和鉴定技术,提高对中药的认识和理解。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本实验使用的中药样品为当归、黄芪、川芎、白芍、党参。

2. 实验仪器:显微镜、电子天平、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

3. 实验方法:(1)外观检查:对中药样品的外观进行观察和描述,包括颜色、形状、气味等。

(2)显微镜检查:将中药样品制成薄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细胞结构和组织特征。

(3)质量评估:使用电子天平测量中药样品的质量,并计算相对密度。

(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根据中药样品的紫外吸收特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5)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中药样品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1. 外观检查:当归样品呈暗褐色,形状呈长圆柱状,气味独特而芳香。

黄芪样品呈黄棕色,形状呈长圆柱状,气味轻微。

川芎样品呈棕红色,形状呈长圆柱状,气味辛辣。

白芍样品呈黄褐色,形状呈圆片状,气味微香。

党参样品呈棕黄色,形状呈长圆柱状,气味淡雅。

2. 显微镜检查:当归样品的细胞结构呈现为长方形的细胞,中间有明显的细胞核。

黄芪样品的细胞结构呈现为长方形的细胞,中间有明显的细胞核。

川芎样品的细胞结构呈现为长方形的细胞,中间有明显的细胞核。

白芍样品的细胞结构呈现为圆形的细胞,中间有明显的细胞核。

党参样品的细胞结构呈现为长方形的细胞,中间有明显的细胞核。

3. 质量评估:通过电子天平测量中药样品的质量,并计算相对密度。

结果显示,当归样品的质量为10克,相对密度为0.9;黄芪样品的质量为8克,相对密度为0.8;川芎样品的质量为6克,相对密度为0.7;白芍样品的质量为4克,相对密度为0.6;党参样品的质量为2克,相对密度为0.5。

中药鉴定毕业实习报告

中药鉴定毕业实习报告

中药鉴定毕业实习报告一、前言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关系到中药的临床应用安全、有效,以及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中药鉴定学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本报告是对我在中药鉴定实习期间的学习和收获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提供参考。

二、实习单位及实习内容(一)实习单位我于2023在中药材鉴定中心进行实习。

该中心是我国知名的中药材鉴定机构,拥有先进的鉴定设备和专业的鉴定团队,为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实习内容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中药材的性状鉴定:学习如何通过观察中药材的外观、气味、味道、质地等特征,对其进行准确的识别和判断。

2. 中药材的显微鉴定:学习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细胞结构、组织构造等微观特征,以确定其品种和质量。

3. 中药材的理化鉴定:学习如何通过化学和物理方法对中药材进行鉴定,以判断其有效成分和质量。

4. 中成药的鉴定:学习如何对中成药进行质量评价,包括外观、含量、稳定性等方面。

5. 中药材的采集和加工:学习如何正确采集中药材,并对中药材进行加工处理,以保证其质量和效用。

三、实习收获(一)理论知识方面的收获通过实习,我对中药鉴定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包括中药材的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我也了解到了中药材的采集和加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进行操作。

(二)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多次中药材的鉴定实践操作,掌握了中药材鉴定的一些基本技巧和方法。

通过实践,我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够更加准确地识别和判断中药材。

(三)职业素养的培养实习期间,我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一名中药鉴定人员所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包括严谨的工作态度、细致的观察能力、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等。

这些素养对我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实习总结通过在中药材鉴定中心的实习,我对中药鉴定学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不仅在理论知识上有所收获,而且在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中药鉴定毕业实习报告书

中药鉴定毕业实习报告书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中药鉴定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分支,其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拓宽知识视野,我于20XX年X月至20XX年X月在XX中药研究院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中药鉴定毕业实习。

二、实习目的1. 熟悉中药鉴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掌握中药鉴定过程中的样品采集、鉴定、检验等技能。

3.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了解中药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市场需求。

三、实习内容1. 理论学习实习期间,我参加了中药鉴定相关课程的学习,包括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等。

通过系统学习,我对中药鉴定的基本理论、鉴定方法、炮制工艺等方面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2. 样品采集在实习导师的指导下,我参与了多个中药样品的采集工作。

包括野外采集和药材市场采购。

在采集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辨别药材的真伪、产地、品质等,并掌握了样品的保存方法。

3. 鉴定与检验在实习导师的带领下,我参与了多种中药的鉴定与检验工作。

包括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各种鉴定方法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4. 炮制工艺学习实习期间,我还学习了中药的炮制工艺。

包括清炒、炒黄、炒炭、醋炙、酒炙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了解了不同炮制方法对药材品质的影响,并掌握了炮制工艺的要点。

5. 市场调研为了了解中药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市场需求,我参与了市场调研工作。

通过走访药材市场、药店等,我了解了中药行业的竞争态势、消费者需求等信息。

四、实习成果1. 理论水平提高通过实习,我对中药鉴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实践技能提升在实习过程中,我掌握了中药鉴定过程中的样品采集、鉴定、检验等技能,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实习期间,我积极参与团队活动,与同事共同完成任务,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

4. 行业认知加深通过市场调研,我对中药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市场需求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篇一:中药鉴定毕业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实习时间:实习地点:指导老师:实习课目:实习主要内容:黄连、甘草、黄芩的鉴别黄连一.实验目的1.掌握黄连(三种)的药材性状特征鉴别点;2.比较三种黄连的显微鉴别特征;3.掌握黄连的化学成分和理化鉴别特征;二.实验内容1.原植物的鉴定注意点味连:rhizama captiidis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its chinese franch的干燥根茎,多年生草本,叶均基生,卵状三角,3全裂,中央裂片稍呈羽状深裂,边缘有锐锯齿。

二歧或多歧聚伞花序,萼片5,窄卵形,花瓣线形,雄蕊多数,与花瓣等长,心皮8-12,离生,蓇葖果具柄。

三角叶黄连(雅连):copits deltoiolea et hsiao叶片中央裂片三角状卵形,一回裂片彼此邻接,花瓣线形,雄蕊长约为花瓣之半。

云南黄连(云连):coptis teeta wall叶片中央裂片卵状菱形,羽状深裂,彼此疏离,花瓣匙形至卵形,先端钝。

2.药材性状鉴定注意点黄连:圆柱形,具结节状突起,部分节间较长而光滑,习称“过桥”,有时可见残存的须根或膜质鳞叶,断面木部部金黄色,髓部、皮部红棕色,味极苦。

味连:根茎多分枝积聚成簇,形如鸡爪。

雅连:根茎多单枝,较粗状,“过桥”较长。

云连:根茎多单枝,细小,略弯曲。

注意点:主产四川石柱等,湖北来凤,甘肃武都,出口以四川、湖北为主,过去有北岸味连,南岸味连两种商品。

北是长江以北的川东鄂西地区。

南岸是川东鄂西,长江以南。

雅连主产于四川西部娥眉、洪雅一带。

为栽培品。

云连主产于云南西北德钦,维西为野生,主要化学成分为小檗碱(berberine,又称黄连素)3、显微鉴定(1)组织切片味连:最外为木栓层(有时可见未脱落的表皮或鳞叶)→皮层(有黄色石细胞单个或成群散在)→韧皮部(外侧纤维束木化并且有石细胞)→维管束(无限外韧型排列成环)→髓部无石细胞雅连:髓部由多数石细胞群云连:皮层及髓部均无石细胞(2)粉末黄连:①石细胞类方形或圆形25-105μm壁孔明显。

中药相似鉴别实验报告(3篇)

中药相似鉴别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中药相似品种的鉴别方法,提高对中药药材的辨识能力。

2. 熟悉中药相似品种的性状、显微、理化等方面的鉴别特点。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材料1. 样品:大黄、黄连、黄芩、甘草、当归、金银花、丁香、黄柏、肉桂、茅苍术等中药样品。

2. 仪器:显微镜、分光光度计、pH计、高效液相色谱仪等。

3. 试剂:乙醇、盐酸、氢氧化钠、镁粉、过氧化氢、香草醛硫酸溶液等。

三、实验方法1. 显微鉴定(1)取中药样品粉末,制成临时制片。

(2)在显微镜下观察中药粉末的形状、颜色、细胞结构等特征。

(3)对比不同中药样品的显微特征,进行鉴别。

2. 理化鉴定(1)光谱分析: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中药样品的光谱特征,进行鉴别。

(2)pH值测定:利用pH计测定中药样品的pH值,进行鉴别。

(3)显色反应:通过加入特定试剂,观察中药样品的颜色变化,进行鉴别。

3. 性状鉴别(1)观察中药样品的外观、气味、质地等特征。

(2)对比不同中药样品的性状特征,进行鉴别。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显微鉴定通过显微镜观察,大黄粉末呈长椭圆形,壁厚,内含草酸钙针晶束;黄连粉末呈长条形,壁厚,内含淀粉粒;黄芩粉末呈长椭圆形,壁厚,内含草酸钙针晶束;甘草粉末呈长圆形,壁薄,内含淀粉粒;当归粉末呈长圆形,壁薄,内含淀粉粒;金银花粉末呈长圆形,壁薄,内含淀粉粒;丁香粉末呈长圆形,壁薄,内含淀粉粒;黄柏粉末呈长圆形,壁薄,内含淀粉粒;肉桂粉末呈长圆形,壁薄,内含淀粉粒;茅苍术粉末呈长圆形,壁薄,内含淀粉粒。

2. 理化鉴定通过光谱分析,大黄、黄连、黄芩等中药样品的光谱特征明显不同,可进行鉴别。

通过pH值测定,大黄、黄连、黄芩等中药样品的pH值存在差异,可进行鉴别。

通过显色反应,大黄、黄连、黄芩等中药样品的颜色变化明显,可进行鉴别。

3. 性状鉴别通过观察外观、气味、质地等特征,大黄、黄连、黄芩等中药样品的性状存在明显差异,可进行鉴别。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引言: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药材的正确认识和鉴定是确保中药疗效的重要环节。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常见的鉴定方法和技术手段对中药进行鉴定,提高对中药材的认识和了解。

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中药的鉴定方法;2.通过实验来鉴定和辨认常见中草药;3.提高对中药的鉴别能力。

二、实验原理:1.视觉鉴定法:通过观察药材的外观形态、表面特征和颜色等来鉴别药材;2.嗅觉鉴定法:通过嗅觉来辨别药材的气味特征;3.灰分测定法:通过加热药材,使其失去有机成分而留下无机灰分,从而检验药材的纯度;4.薄层色谱法:通过对药材中的有效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从而鉴别和纯度分析。

三、实验材料和仪器:1.中药材:白芍、当归、苍术、川贝、鸡血藤、阿胶;2.灰秤、电热板、玻璃片;3.薄层色谱仪、吸附剂。

四、实验步骤:1.视觉鉴定法:观察各个中药材的外观形态、大小、触感、颜色等特征,整理比较并记录;2.嗅觉鉴定法:用鼻闻药材的气味,记录药材的气味特征;3.灰分测定法:取少量药材,加热至完全燃烧,记录燃烧之前和之后的重量差,计算灰分含量百分比;4.薄层色谱法:将药材粉末与吸附剂混合后涂抹在薄层色谱板上,将色谱板插入溶剂中进行上柱,观察染色后的图案,与已知样品比对,鉴别药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视觉鉴定法:白芍呈圆片状,有皱纹,呈黄白色;当归纤维较长,尾端呈锥形,呈棕红色;苍术块根,有凹凸不平的纹路,颜色偏黄;川贝呈黄白色,表面有隆起的气孔;鸡血藤呈褐色,表面有可见的血红色污渍;阿胶呈褐黑色,有香味。

2.嗅觉鉴定法:白芍有淡淡的芍药香气;当归有独特的香气;苍术有一种清香味;川贝有一种特殊的气味;鸡血藤有一种刺激性的气味;阿胶有一种特殊的香气。

3.灰分测定法:白芍灰分含量为7.8%;当归灰分含量为4.2%;苍术灰分含量为6.5%;川贝灰分含量为9.1%;鸡血藤灰分含量为15.2%;阿胶灰分含量为1.6%。

4.薄层色谱法:根据已有的薄层色谱结果比对,确定了各个药材的主要成分,进一步确定了药材的鉴别结果。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对给定的中药进行鉴定,包括对其外观、性状、显微特征及理化性质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测试,以确定其真伪和质量。

二、实验步骤及结果1.外观检查:对给定的中药样品进行外观检查,包括颜色、形状、气味等方面的观察。

结果显示该中药样品为褐色颗粒状,具有特殊的香气。

2.显微镜观察:观察中药样品的显微特征,以判断其真伪。

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该样品中含有大量木质纤维,且有典型的中医饼状结构,符合正常中药的显微特征。

3.理化性质测试:a.水溶性试验:将中药样品与适量的水混合均匀,观察其溶解情况。

结果显示该中药样品在常温下能够完全溶解于水中。

b.酸碱性试验:将中药样品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应,观察其变化。

结果显示该中药样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且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沉淀。

这表明该中药样品可能含有可溶性物质和酸不溶性物质。

c.燃烧试验:将中药样品进行燃烧,观察其燃烧情况。

结果显示该中药样品能够燃烧,产生黄色火焰和特殊的香味,燃烧后灰烬为灰白色。

d.性状测试:对中药样品的颗粒大小、均匀性等进行观察和测试。

结果显示该中药样品颗粒均匀,大小均一。

三、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1.中药样品的外观、显微特征以及理化性质与正常中药相符,可初步判断该药物为正常中药。

2.中药样品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燃烧性,表明其可能含有具有药效的成分。

3.中药样品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可能含有酸性物质,而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沉淀,可能含有碱性物质。

这些特性也与中药中常见的成分相符。

四、结论综上所述,通过对给定中药样品的外观、显微特征以及理化性质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测试,可以初步判断该中药样品为正常中药,且具有一定的药效。

然而,为了更细致和准确地鉴定中药的真伪和质量,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和药效活性测试等实验。

以上就是本次中药鉴定实验的报告,谢谢阅读。

中药鉴定学毕业实验报告

中药鉴定学毕业实验报告

中药鉴定学毕业实验报告
摘要: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多种中药材的鉴定,掌握中药材的基本鉴别方法和技能,从而更好地了解中药材的质量状况和药性特点,为中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实验内容:选取了多种中药材,包括枸杞子、川贝、黄芪、党参、当归等,采用以下鉴定方法进行检验:
1、外观鉴别:通过观察药材的色泽、形态、大小、质地等外观特征,初步判断其品质好坏和真伪情况。

2、气味鉴别:通过闻草药的香味或异味,分辨草药的质量和品种。

3、化学鉴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化学分析方法,检测药材中的有效成分,确定其品种和含量。

4、显微鉴别:采用显微镜观察药材的细胞组织结构、表皮特征等,以判断其真伪和品质等级。

实验结果:通过对多种中药材的鉴定,我们成功地掌握了中药材的基本鉴别方法和技能,有效提高了我们对中草药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我们也发现,不同的中药材在外观、气味、化学成分和显微特征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需要通过科学的鉴定方法进行准确的判别和鉴定。

结论:中药材的鉴定是中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掌握中药材的鉴别方法和技能是中药学专业人才必备的技能之一。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深入了解了中草药的质量和药性特点,也为今后的中药学研究
和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中药鉴定毕业实习报告书

中药鉴定毕业实习报告书

中药鉴定毕业实习报告书一、前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药鉴定学作为中药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为一名中药学专业的学生,我深知中药鉴定在保证中药质量、确保患者安全用药方面的重要性。

因此,在大学实习期间,我选择了中药鉴定作为我的实习方向,以期通过实践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二、实习单位与实习内容本次实习单位为我校中药鉴定实验室,实习时间为2022年6月至2022年8月。

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中药标本观察与鉴定:通过观察中药标本,学习掌握中药的形态特征、药用部位、采集时间等,提高对中药的识别能力。

同时,学习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显微镜、光谱仪等,进行中药成分的分析与鉴定。

2. 中药质量评价:学习中药质量评价的标准和方法,掌握中药质量评价的基本原则。

通过实际操作,对不同批次的中药进行质量评价,以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

3. 中药炮制与加工:了解中药的炮制工艺和加工方法,学习中药炮制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以确保中药的药效不受影响。

4. 中药提取与制备:学习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制备方法,掌握中药提取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三、实习成果与收获通过实习,我取得了以下成果和收获:1. 提高了中药识别能力:通过观察大量的中药标本,我对中药的形态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熟练识别常见的中药品种。

2. 掌握了中药质量评价方法:学习并实践了中药质量评价的方法,了解了中药质量评价的标准和原则,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3. 增强了实践操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多次中药的鉴定、制备和提取操作,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4. 加深了对中药炮制的理解:通过学习中药炮制工艺和加工方法,我对中药的炮制过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了解了炮制过程中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四、实习总结通过这次中药鉴定实习,我对中药鉴定学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

同时,我也认识到中药鉴定工作的重要性,深感责任重大。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

篇一:中药鉴定毕业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实习时间:实习地点:指导老师:实习课目:实习主要内容:黄连、甘草、黄芩的鉴别黄连一.实验目的1.掌握黄连(三种)的药材性状特征鉴别点;2.比较三种黄连的显微鉴别特征;3.掌握黄连的化学成分和理化鉴别特征;二.实验内容1.原植物的鉴定注意点味连:rhizama captiidis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its chinese franch的干燥根茎,多年生草本,叶均基生,卵状三角,3全裂,中央裂片稍呈羽状深裂,边缘有锐锯齿。

二歧或多歧聚伞花序,萼片5,窄卵形,花瓣线形,雄蕊多数,与花瓣等长,心皮8-12,离生,蓇葖果具柄。

三角叶黄连(雅连):copits deltoiolea c.y.cheng et hsiao叶片中央裂片三角状卵形,一回裂片彼此邻接,花瓣线形,雄蕊长约为花瓣之半。

云南黄连(云连):coptis teeta wall叶片中央裂片卵状菱形,羽状深裂,彼此疏离,花瓣匙形至卵形,先端钝。

2.药材性状鉴定注意点黄连:圆柱形,具结节状突起,部分节间较长而光滑,习称“过桥”,有时可见残存的须根或膜质鳞叶,断面木部部金黄色,髓部、皮部红棕色,味极苦。

味连:根茎多分枝积聚成簇,形如鸡爪。

雅连:根茎多单枝,较粗状,“过桥”较长。

云连:根茎多单枝,细小,略弯曲。

注意点:主产四川石柱等,湖北来凤,甘肃武都,出口以四川、湖北为主,过去有北岸味连,南岸味连两种商品。

北是长江以北的川东鄂西地区。

南岸是川东鄂西,长江以南。

雅连主产于四川西部娥眉、洪雅一带。

为栽培品。

云连主产于云南西北德钦,维西为野生,主要化学成分为小檗碱(berberine,又称黄连素)3、显微鉴定(1)组织切片味连:最外为木栓层(有时可见未脱落的表皮或鳞叶)→皮层(有黄色石细胞单个或成群散在)→韧皮部(外侧纤維束木化并且有石细胞)→维管束(无限外韧型排列成环)→髓部无石细胞雅连:髓部由多数石细胞群云连:皮层及髓部均无石细胞(2)粉末黄连:①石细胞类方形或圆形25-105μm壁孔明显。

中药鉴定毕业实验报告

中药鉴定毕业实验报告

中药鉴定毕业实验报告中药鉴定毕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中药材的外观、性状、质量指标等方面的鉴定,掌握中药材的基本鉴定方法,提高对中药材的认识和鉴别能力。

二、实验原理中药材鉴定是通过对中药材的外观、性状、质量指标等方面进行鉴定,以确定中药材的真伪、质量和药效。

中药材的外观包括形态、颜色、气味等方面,性状包括质地、断面、纹理等方面,质量指标包括含量、水分、灰分、挥发油等方面。

三、实验步骤1.观察中药材的外观特征,包括形态、颜色、气味等方面。

2.观察中药材的性状特征,包括质地、断面、纹理等方面。

3.测定中药材的质量指标,包括含量、水分、灰分、挥发油等方面。

4.根据观察和测定结果,判断中药材的真伪、质量和药效。

四、实验结果本次实验选取了3种中药材进行鉴定,分别是当归、黄芪和川芎。

实验结果如下:1.当归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具有特殊的气味和苦涩味。

当归的根茎呈圆柱形,表面黄褐色或暗褐色,有明显的纵向皱纹和横向皱褶。

当归的横切面呈淡黄色,有明显的放射状纹理。

当归的含量为1.5%左右,水分含量为10%左右,灰分含量为5%左右,挥发油含量为0.5%左右。

2.黄芪黄芪为豆科植物,具有特殊的气味和甜味。

黄芪的根茎呈圆柱形,表面黄褐色或暗褐色,有明显的纵向皱纹和横向皱褶。

黄芪的横切面呈淡黄色,有明显的放射状纹理。

黄芪的含量为2%左右,水分含量为8%左右,灰分含量为4%左右,挥发油含量为0.2%左右。

3.川芎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具有特殊的气味和辛辣味。

川芎的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棕黄色或暗褐色,有明显的纵向皱纹和横向皱褶。

川芎的横切面呈淡黄色,有明显的放射状纹理。

川芎的含量为1.5%左右,水分含量为9%左右,灰分含量为4%左右,挥发油含量为0.3%左右。

五、实验结论通过对当归、黄芪和川芎的鉴定,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当归、黄芪和川芎的外观和性状特征具有明显的区别,可以通过外观和性状特征进行鉴别。

2.当归、黄芪和川芎的含量、水分、灰分和挥发油含量等质量指标具有一定的差异,可以通过质量指标进行鉴别。

中药鉴定毕业实验报告

中药鉴定毕业实验报告

中药鉴定毕业实验报告一、引言1.1 任务背景中药鉴定是中医药学专业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中药进行鉴定可以确保中药的质量,以及保证中药的安全性和疗效。

1.2 研究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学习和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通过对不同中药材的外观、气味、质地等进行观察和比较,准确判断中药材的真伪和质量。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2.1 实验材料本次实验所用的中药材包括:川芎、生地、白术、何首乌、菊花。

2.2 实验方法1.外观鉴别:观察中药材的色泽、形状、大小等特征,并与正常标准进行对比;2.气味辨别:嗅闻中药材的气味,辨认其特殊气味;3.质地观察:通过手触中药材的质地,判断其干燥程度和硬度;4.辅助手段:可以借助显微镜等仪器,观察中药材的微观结构。

三、实验结果3.1 川芎•外观鉴别:川芎呈灰黄色,略带香气,较干燥,呈细长的形状。

•气味辨别:具有特殊的药香气味。

•质地观察:质地较硬,干燥程度适中。

3.2 生地•外观鉴别:生地呈红褐色,具有一定的光泽,呈不规则的形状。

•气味辨别:具有特殊的药香气味,味道略苦。

•质地观察:质地较硬,表面稍微有些粗糙。

3.3 白术•外观鉴别:白术呈白色,呈不规则的形状,外表比较光滑。

•气味辨别:具有特殊的香气,味道较苦。

•质地观察:质地较硬,干燥程度适中。

3.4 何首乌•外观鉴别:何首乌呈深黑色,有一定的光泽,形状较长。

•气味辨别:具有独特的香气,味道苦涩。

•质地观察:质地较硬,干燥程度适中。

3.5 菊花•外观鉴别:菊花呈黄色,花瓣多且松散排列,具有一定的光泽。

•气味辨别:具有特殊的花香气味。

•质地观察:质地较嫩,稍微有些湿润。

四、实验讨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不同中药材的外观、气味、质地等进行了观察和比较。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川芎、生地、白术、何首乌和菊花的外观特征各不相同,可以通过外观鉴别判断它们的真伪; - 各药材的气味也有所区别,这对于鉴别中药材的质量和品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质地观察是一种常用的中药鉴别方法,通过触摸中药材的质地可以初步判断其质量。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中药鉴定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一系列中药材的外观、性状、显微结构以及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确定其真伪和质量等级。

通过运用显微镜、红外光谱仪等仪器设备,对茯苓、党参和黄芪等中药进行了鉴定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这些中药样本的外观、性状和化学成分与正品标准相符合,属于高品质的中药材。

1.引言:中药被广泛应用于传统医学和药物研究领域,但真伪和质量的稳定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中药的鉴定工作主要通过外观、性状、显微结构以及化学成分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判断。

因此,本实验通过对茯苓、党参和黄芪等中药进行鉴定分析,以确定其真伪和质量等级。

2.实验方法:2.1实验材料:茯苓、党参和黄芪等中药样本。

2.2实验仪器:显微镜、红外光谱仪等。

2.3实验步骤:(1)外观、性状鉴定:观察和比较中药样本的外观、形状、气味和质地等特征。

(2)显微结构鉴定:利用显微镜对中药样本的细胞结构、气孔特征等进行观察和比较。

(3)化学成分鉴定:利用红外光谱仪对中药样本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确定其化学成分。

3.实验结果与讨论:3.1外观、性状鉴定:茯苓样本呈白色或微黄色,质地柔软,有一定的弹性,无臭味。

党参样本呈圆柱状,黄褐色,有香气,质地细腻。

黄芪样本呈长条状,棕黄色,稍有苦味,质地硬而脆。

通过与正品标准进行比较,发现样本的外观、性状与正品标准一致。

3.2显微结构鉴定:茯苓样本的显微结构主要包括细胞壁、气孔和纤维等,细胞壁厚度均匀。

党参样本的显微结构主要包括木质部、髓部和树皮等,木质部细胞排列有序。

黄芪样本的显微结构主要包括维管束、皮层细胞和树皮细胞等,维管束分布规律。

通过与正品标准进行比较,可发现样本的显微结构与正品标准一致。

3.3化学成分鉴定:茯苓样本的红外光谱图谱显示了茯苓所含有的典型峰值,如3428cm^-1处的O-H伸缩振动,2890 cm^-1处的C-H伸缩振动等。

党参样本的红外光谱图谱显示了党参所含的典型峰值,如2933 cm^-1处的C-H伸缩振动,1650 cm^-1处的C=O伸缩振动等。

中药鉴定毕业实习报告3篇

中药鉴定毕业实习报告3篇

中药鉴定毕业实习报告3篇中药鉴定毕业实习报告1实习主要内容:一、实习目标根据学校对学生的毕业实习要求,我在山东省华信宏仁堂有限公司实习。

顶岗实习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提高的重要阶段。

学生顶岗实习的目标如下:1.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能够把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综合应用到生产岗位中。

2.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企业、社会、国情,激励学生敬业、创业的热情。

3.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熟悉企业的结构及整体运作模式。

4.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掌握中西药的销售等情况,明白基本运程。

5.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与团队精神。

6.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完成从在校学习到工作岗位的初步过渡,并为以后从事相关行业岗位群的工作奠定坚实的职业基矗8.通过顶岗实习,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下,使学生在药品销售、营销、药学服务等不同岗位上,接受规范的训练,毕业后能迅速地适应相关的工作。

二、实习单位1.单位地址与规模华信宏仁堂在淄博市共青团路57-19号,成立于2023年6月28日,当时只有五十方米,药店只有六人,现在已发展的相当完善,药店现有三百多人。

十五家分店,在高效的运作下,开展高质量,高水的医药零售及服务工作增强了药店的活力,加快了药店的发展速。

2.实习单位主要业务药店主要从事的是一个服务行业,做的是销售,我们公司凭着“品种全,价格低,服务好”的理念赢得了每一位顾客的信任,我们有门诊,可以对患者进行治疗,有中医大夫,服务好每一位顾客。

让顾客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商品,真正的为每位顾客着想,每月的一号,十五号为会员答谢日,为顾客免费量血压,中药还可以免费打粉。

3.实习单位的历史与发展华信宏仁堂成立于2023年,有着一定的历史,现在随着师资力量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宏仁堂,我们公司将在未来开更多的分店,面积也会越来越大,也会越来越完善,员工的待遇也会越来越好。

中药的辨识实验报告(3篇)

中药的辨识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中药的来源、性味归经、功效等基本知识。

2. 掌握中药的辨识方法,提高中药鉴别能力。

3. 培养中药实验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中药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验原理中药的辨识主要依据其来源、性状、鉴别特征等方面。

通过观察、触摸、闻味、尝味等方法,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中药进行鉴别。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显微镜、放大镜、天平、研钵、药筛、玻璃棒、烧杯、蒸馏水等。

2. 试剂:乙醇、甲醇、氯仿、硫酸、氢氧化钠等。

四、实验材料1. 中药材:人参、黄芪、当归、川芎、白芍、甘草、枸杞子、丹参、黄连等。

2. 中药粉末:人参粉末、黄芪粉末、当归粉末、川芎粉末、白芍粉末、甘草粉末、枸杞子粉末、丹参粉末、黄连粉末等。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1. 观察中药材的外观特征,包括形状、颜色、大小、质地等。

2. 观察中药粉末的性状,包括颜色、质地、气味等。

3. 利用显微镜观察中药材和中药粉末的微观结构。

4. 对中药材进行水分测定、灰分测定、浸出物测定等理化指标检测。

5. 对中药粉末进行鉴别实验,如颜色反应、沉淀反应、气体产生等。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人参:呈圆柱形或纺锤形,表面灰黄色或淡棕色,有纵皱纹及支根痕,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显粉性,味微苦、微甜。

粉末为黄白色,有特异香气,味微苦、微甜。

2. 黄芪:呈圆柱形或长圆柱形,表面淡黄色或淡棕色,有纵皱纹及皮孔,质硬而韧,断面纤维性,显粉性,味微甜。

粉末为黄色,有特异香气,味微甜。

3. 当归:呈圆柱形或长圆柱形,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有纵皱纹及皮孔,质硬而韧,断面黄白色或淡棕色,显粉性,味甘、微苦。

粉末为黄色,有特异香气,味甘、微苦。

4. 川芎:呈不规则团块状或长圆柱形,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有纵皱纹及皮孔,质硬而韧,断面黄白色或淡棕色,显粉性,味辛、微苦。

粉末为黄色,有特异香气,味辛、微苦。

5. 白芍:呈圆柱形或长圆柱形,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有纵皱纹及皮孔,质硬而韧,断面黄白色或淡棕色,显粉性,味苦、微酸。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范本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范本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范本1.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鉴定中药材的外观、性状、理化性质等特征,确定其品种和质量。

2. 实验原理中药材的鉴定可以通过外观、性状、理化性质等方面进行,包括外形、气味、口感、溶解性、灰分含量等。

3. 实验步骤3.1 样品采集本次实验选择了当归、川芎和太子参三种药材进行鉴定实验。

从市场上购买了这三种中药材样品。

3.2 外观鉴定将每种药材样品取出,进行外观观察。

发现当归为长而褐色的根茎,川芎为短而黑色的根茎,太子参为呈不规则块状的根茎。

3.3 性状观察将每种药材样品取出,进行性状观察。

当归的质地柔软,易断,川芎的质地坚硬,不易折断,太子参的质地硬且坚韧。

3.4 理化性质测试3.4.1 气味测试将每种药材样品取出,并将样品闻之。

当归具有淡淡的独特气味,川芎具有辛辣气味,太子参具有清香气味。

3.4.2 口感测试将每种药材样品取出,分别嚼食。

当归的口感辛辣而微苦,川芎的口感辛辣而麻,太子参的口感甘甜而涩。

3.4.3 溶解性测试将每种药材样品取出,分别放入水中搅拌,观察其溶解情况。

当归和川芎都能够溶解于水,而太子参不溶解于水。

3.4.4 灰分含量测试将每种药材样品取出,放入预热好的坩埚中,加热至灰尘全部燃烧完毕。

称取残留物的质量,并计算灰分含量。

测得当归的灰分含量为3.5 %,川芎的灰分含量为2.8 %,太子参的灰分含量为2.1 %。

4.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对当归、川芎和太子参进行外观、性状、理化性质的观察与测试,得到如下结果:- 当归的外观为长而褐色的根茎,质地柔软易断,具有淡淡的独特气味,口感辛辣微苦,能够溶解于水,灰分含量为3.5 %。

- 川芎的外观为短而黑色的根茎,质地坚硬不易折断,具有辛辣气味,口感辛辣而麻,能够溶解于水,灰分含量为2.8 %。

- 太子参的外观呈不规则块状的根茎,质地硬且坚韧,具有清香气味,口感甘甜而涩,不溶解于水,灰分含量为2.1 %。

根据以上特征结果,初步判断所鉴定的药材样品分别为当归、川芎和太子参。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第一篇:中药鉴定实验报告中药鉴定实验报告实习时间:2017.9.3-2017.9.28实习科目:中药鉴定学实习地点:药剂科中药房实习内容:鉴别中药材的真伪与品种,掌握常用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

实习目的:1、学会鉴别较常用的150—200种中药材的真伪与品种。

2、熟练掌握常用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

3、了解了目前中药材市场状况及中药材的栽培、采集、加工、保管、供销等知识。

通过4周的中药鉴定学实习工作后,我进一步提高以下几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操作能力。

一、200多种中药材的真伪与品种。

中药的真、伪、优、劣,即指中药品种的真假和质量的好坏。

“真”,即正品。

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中药均为正品;“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中药的品种以及以非药品冒充中药或以它种药品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

“优”,即质量优良,是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劣”,即劣药,是指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中药。

中药品种不真或质量低劣,会造成科研成果、药品生产和临床疗效的失败,轻则造成经济损失,重则误病害人,对此,李时珍早就有“一物有谬,便性命及之”的名言。

二、在实习过程中,我熟练地掌握了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常用的有来源鉴别法,性状、显微和理化鉴别法,还有经验鉴别法比较简便易行(眼看、手模、鼻闻、品尝和水试、火试)以中药性状鉴别方法为例:如何鉴别茎木类中药:包括药用木本植物的茎或仅用其木材部分,以及少数草本植物的茎藤。

其中,茎类中药药用部位为木本植物茎藤的,如川木通、鸡血藤等;药用为本草植物茎藤的,如天仙藤;药作为茎枝的,如鬼见羽;药用为茎髓部的,如灯山草、通草等。

木类中药药用部位木本植物茎形成层以内各部分,如苏木、沉香、树脂、挥发油等。

鉴别根茎的横断面是区分双叶植物根茎和单子叶植物根茎的重点。

双子叶植物根茎外表常有木栓层,维管束环状排列,木部有明显的放射状纹理中央有明显的髓部,如苍术、白术等。

中药鉴定毕业实验报告

中药鉴定毕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中药鉴定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常见中药材进行鉴定,提高对中药质量的鉴别能力,为今后从事中药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内容1. 实验材料(1)药材:黄连、甘草、黄芩、大黄、人参、当归、金银花、丁香、黄柏、肉桂、茅苍术等。

(2)仪器: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电子天平、电子分析天平、电子显微镜等。

2. 实验方法(1)性状鉴定:观察药材的形状、颜色、气味、断面等特征。

(2)显微鉴定:利用显微镜观察药材的粉末、切片等,鉴定药材的细胞组织、纹理等特征。

(3)理化鉴定:通过光谱、色谱等分析手段,鉴定药材中的有效成分。

(4)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含量测定。

三、实验步骤1. 黄连鉴定(1)性状鉴定:黄连呈圆柱形,表面黄褐色或棕褐色,有纵皱纹及须根痕,断面呈黄色,味苦。

(2)显微鉴定:黄连粉末显微观察,可见纤维束、导管、淀粉粒等。

(3)理化鉴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连中的小檗碱含量。

2. 甘草鉴定(1)性状鉴定:甘草呈圆柱形或长圆柱形,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有纵皱纹及沟槽,断面呈黄色,味甜。

(2)显微鉴定:甘草粉末显微观察,可见纤维、导管、淀粉粒等。

(3)理化鉴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草中的甘草酸含量。

3. 黄芩鉴定(1)性状鉴定:黄芩呈长圆锥形,表面棕黄色或棕褐色,有纵皱纹及须根痕,断面呈黄色,味苦。

(2)显微鉴定:黄芩粉末显微观察,可见纤维、导管、淀粉粒等。

(3)理化鉴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中的黄芩苷含量。

4. 其他药材鉴定按照以上方法,对大黄、人参、当归、金银花、丁香、黄柏、肉桂、茅苍术等药材进行鉴定。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黄连鉴定结果:黄连粉末显微观察,可见纤维束、导管、淀粉粒等。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檗碱含量为1.2%。

2. 甘草鉴定结果:甘草粉末显微观察,可见纤维、导管、淀粉粒等。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草酸含量为5.8%。

中药鉴定学毕业实验报告

中药鉴定学毕业实验报告

中药鉴定学毕业实验报告
本次实验报告是对中药鉴定学课程的毕业实验的总结和分析。

本实验包含了中药鉴定的主要内容,包括质量评价、鉴别和鉴定、理化性质测试、显微镜鉴定和毒性测试等方面。

首先,我们对所选药材进行了外观质量评价和感官鉴别,包括颜色、形状、气味和口感等特征。

然后,我们进行了化学性质、理化性质和药效成分的检测和分析。

我们使用了色谱、质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仪器对药材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其主要成分。

接下来,我们使用了显微镜等工具对药材进行了显微鉴定。

我们观察了药材表面的特征和内部组织的结构,并通过比对参考书籍和图像,鉴定出了药材的种类和品质。

最后,我们对药材的毒性进行了测试和分析。

我们通过动物实验和体外实验等方法,评估了药材的毒性和安全性,并得出了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中药鉴定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我们掌握了中药鉴定的一些常用方法和技巧,提高了自己的分析和鉴别能力。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中药鉴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对于中药的质量控制和药效保证具有重要的作用。

- 1 -。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篇一:中药鉴定毕业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实习时间:实习地点:指导老师:实习课目:实习主要内容:黄连、甘草、黄芩的鉴别黄连一.实验目的1.掌握黄连(三种)的药材性状特征鉴别点;2.比较三种黄连的显微鉴别特征;3.掌握黄连的化学成分和理化鉴别特征;二.实验内容1.原植物的鉴定注意点味连:rhizama captiidis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its chinese franch的干燥根茎,多年生草本,叶均基生,卵状三角,3全裂,中央裂片稍呈羽状深裂,边缘有锐锯齿。

二歧或多歧聚伞花序,萼片5,窄卵形,花瓣线形,雄蕊多数,与花瓣等长,心皮8-12,离生,蓇葖果具柄。

三角叶黄连(雅连):copits deltoiolea et hsiao叶片中央裂片三角状卵形,一回裂片彼此邻接,花瓣线形,雄蕊长约为花瓣之半。

云南黄连(云连):coptis teeta wall叶片中央裂片卵状菱形,羽状深裂,彼此疏离,花瓣匙形至卵形,先端钝。

2.药材性状鉴定注意点黄连:圆柱形,具结节状突起,部分节间较长而光滑,习称“过桥”,有时可见残存的须根或膜质鳞叶,断面木部部金黄色,髓部、皮部红棕色,味极苦。

味连:根茎多分枝积聚成簇,形如鸡爪。

雅连:根茎多单枝,较粗状,“过桥”较长。

云连:根茎多单枝,细小,略弯曲。

注意点:主产四川石柱等,湖北来凤,甘肃武都,出口以四川、湖北为主,过去有北岸味连,南岸味连两种商品。

北是长江以北的川东鄂西地区。

南岸是川东鄂西,长江以南。

雅连主产于四川西部娥眉、洪雅一带。

为栽培品。

云连主产于云南西北德钦,维西为野生,主要化学成分为小檗碱(berberine,又称黄连素)3、显微鉴定(1)组织切片味连:最外为木栓层(有时可见未脱落的表皮或鳞叶)→皮层(有黄色石细胞单个或成群散在)→韧皮部(外侧纤维束木化并且有石细胞)→维管束(无限外韧型排列成环)→髓部无石细胞雅连:髓部由多数石细胞群云连:皮层及髓部均无石细胞(2)粉末黄连:①石细胞类方形或圆形25-105μm壁孔明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
姓名:颜文孟学号:201225821006 专业:中药学
实习时间:2014.8.10-2014.9.6
实习地点:汕头市金润堂中药饮片厂有限公司
指导老师:魏蓬木
实习课目:《中药鉴定》
实习主要内容:山麦冬、甘草、黄芩的鉴别
山麦冬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山麦冬(两种)的药材性状特征鉴别点;
2.比较两种山麦冬的显微鉴别特征;
3.掌握山麦冬的化学成分和理化鉴别特征;
二.实验内容
1.原植物的鉴定注意点
湖北麦冬:Liriope spicata (Thunb.) Lour. var. prolifera Y. T. Ma多年生草本,植株有时丛生;根稍粗,近末端处常膨大成矩圆形、纺锤形小块根;根状茎短,具地下走茎。

叶基生,禾叶状,长20~45cm,宽4~6mm;先端急尖或钝,具5条脉,边缘具细锯齿。

花葶通常长于或近等长于叶,长20~50;总状花序在花后于苞片腋内长出叶簇或小苗;苞片小,披针形;花梗长约4mm;花被片矩圆状披针形,紫色;花丝长约2mm;花药长约2mm;子房近球形,花柱长约2mm;柱头不明显;种子近球形。

花期5~7月,果期8~10月。

短葶山麦冬:Lirlope muscari (Decne.) Baily 多年生草本。

根状茎粗短,生有许多长而细的须根,其中部膨大成连珠状或纺锤形的肉质小块根。

叶丛生;叶柄有膜质鞘;叶片革质,条形,长15-30cm,宽4-7mm。

花茎直立,高15-30cm,总状花序顶生,长达12cm,有花多数,常l-4朵聚生于苞腋,花被淡紫色或浅蓝色,长圆形或被针形;花梗长约3-4mm子房上位。

浆果球形,熟时蓝黑色。

花期5-7月,果期8-10月。

2.药材性状鉴定注意点
湖北麦冬:呈纺锤形,两端略尖,长1.2~3cm,直径0.4~0.7cm。

表面淡黄色至棕黄色,具不规则纵皱纹。

质柔韧,干后质硬脆,易折断,断面淡黄色至棕黄色,角质样,中柱细小。

气微,味甜,嚼之发黏。

短葶山麦冬:稍扁,长2~5cm,直径0.3~0.8cm,具粗纵纹。

味甘、微苦。

3、显微鉴定
组织切片
湖北麦冬:最外为表皮(1列薄壁细胞)→皮层(薄壁细胞含草酸钙针晶束,针晶长27~60μm)→韧皮部(韧皮部束7~15个,各位于木质部束的星角间)→木质部(内侧的木化细胞连结成环层)→髓小,薄壁细胞类圆形
短葶山麦冬:根被为3~6列木化细胞。

针晶束长25~46μm。

内皮层外侧为1列石细胞。


皮部束16~20个
4.理化鉴定
荧光反应,取本品的薄片,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浅蓝色荧光。

甘草
实验目的
1.掌握甘草的药材性状鉴别特征;
2.掌握甘草的显微鉴别特征;
3.掌握甘草的理化鉴定方法;
4.掌握甘草原植物鉴定要点。

一.实验内容
1.原植物鉴定注意点
甘草(Radix Glycyrrhizae)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e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茎。

多年生草本,全株被短毛及刺毛状腺体,具甜味,奇数羽状复叶,小叶7—17枚,花冠蝶形,淡紫堇色,荚果扁平,呈镰刀状或环状弯曲,外面密生刺毛状腺体。

光果甘草:荚果较平直而短,表面光滑无毛;
胀果甘草:荚果短小,直而肿胀,光滑无毛或罕被短腺状糙毛。

2.药材性状鉴定注意点
甘草:长圆柱形,外皮红棕色,或暗紫色,具横向皮孔,断面纤维性,淡黄色,具粉性,气微、味甜而特殊。

主要成分:三萜类、甘草甜素(5-11%)、甘草酸(3-7%)黄酮类。

3.显微鉴定
⑴组织切片
甘草:木栓层(为数列红棕色扁平细胞)→韧皮部(有成束或晶鞘纤维成层状排列)→木质部也同此。

韧皮部射线常弯曲有裂隙,薄壁细胞内含淀粉粒或草酸钙方晶
⑵粉末:
甘草:①纤维成束、壁厚,胞腔线形,晶鞘纤维易见,淡黄色
*嵌晶纤维:纤维次生壁外层密嵌细小的草酸钙方晶,如南五味子根,麻黄。

晶鞘纤维(又称晶纤维):是纤维束外侧包围着许多含有晶体的薄壁细胞所组成的复合体的总称。

[这些薄壁细胞中有的含方晶,如甘草;有的含簇晶,如石竹;有的含有石膏结晶,如柽柳。

]
②草酸钙方晶 30μm
③具缘纹孔导管
④木栓细胞红棕、多角形
⑤棕色块
4.理化鉴定
⑴取甘草粉末少许,置白瓷板上,滴加80%硫酸,观察橙黄色(检查甘草次酸成分)。

⑵取甘草粉末1g加蒸馏水10ml,煮沸10分钟,过滤,取滤液于试管中振摇,即可产生
持久性泡沫15分钟以上(检查三萜类成分)。

黄芩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黄芩的性状鉴别特点;
2.掌握黄芩的显微鉴别特征;
3.掌握黄芩的理化鉴别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原植物形态鉴定注意点
黄芩:Radix seutellariae为唇形科Labiatae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多年生草本。

茎钝圆棱形,单叶对生,披针形至条状披针形,全缘,下面密被下陷的腺点。

总状花序顶生,花偏向一侧,花冠、花萼二唇形。

花萼上唇背部有钝状物。

果实增大,小坚果4,黑色,球形。

药材性状鉴定注意点
黄芩:根圆锥形,扭曲,外皮多除去,表面棕黄色。

断面黄色,味涩。

[分清什么是“枯芩”什么是“子芩”]
[主产地]:河北,山西,内蒙,辽宁,吉林。

山西产量最多,河北质量最好,主要成分黄酮类衍生物,黄芩苷
2.纤维鉴定
黄芩:木栓层→(外缘多破裂,木栓细胞扁平,有石细胞)→皮层较窄→韧皮部(宽广,多数石细胞与韧皮纤维单个或成群,石细胞分布于韧外缘,纤维分布于内侧)→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成束,约6-20束,排列呈扁平层状,在老根中央,有栓化细胞环形成。

栓化细胞有单环的,有成数个同心环的→即木间木栓)→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粉末:
黄芩:①韧皮纤维呈棱形,壁甚厚,孔沟明显②木纤维有斜纹孔③石细胞④网纹导管⑤木栓细胞⑥淀粉粒
3.理化鉴定
⑴取粉末2g,置100ml锥形瓶中,加乙醇10ml,置水浴上回流15分钟滤过。

A. 取滤液1ml,加10%乙酸铅试液2-3滴,即产生橘黄色沉淀;B.取滤液1ml,加镁粉少量与盐酸3-4滴,淀红色(检查黄酮)。

大纲完成情况:熟练掌握常用中药饮片的鉴定方法,学会鉴别中药材的真伪与品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