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鉴赏
山水画艺术的特色与鉴赏
山水画艺术的特色与鉴赏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
与写实的人物肖像画和花鸟画相比,山水画更加注重表现自然山水的气息,展现出中国文化中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拜之情。
本文将从山水画的特色和鉴赏两个方面来分析和探讨。
一、山水画艺术的特色1. 以意传形,含蓄而美丽传统山水画并不强调通过形式表达出真实的物体轮廓,而更注重表达出意境和情感。
山水画师追求的是以笔墨、色彩、构图等方面的表现来传递出自己心灵深处对山水和自然的感受。
这种以意传形的技法在画面中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中所倡导的“含蓄而美丽”的审美理念。
2. 凝练而精微,寓意深刻山水画常常通过凝练的画风表现出山水的精神面貌。
画家以自己的笔调、笔墨和色彩来表现出山水的特征,同时将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色凝练成一种意蕴深刻、意味悠久的鲜明风格。
从藏山纳石、千里岑峒的构图中不难发现,山水画作品中蕴含着许多更深刻的寓意。
3. 取法自然,讲究情景山水画大都以山水自然风光作为主题,但这并不是按照现实再现的形式展现出来的。
山水画师在构图和造型上一般会取法自然,但更注重展现其中的情景和精华。
如青花瓷山水画家郑板桥就经常将自己的生活情感注入到创作之中,使其作品呈现出一种独特的人文情感。
二、欣赏山水画的技巧1. 选秀作品看欣赏山水画,首先要选好作品。
要欣赏好的山水画作品,就需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山水画作品要讲究表现技巧和审美观赏,选作品要以知名度、艺术价值、前后期代表性、个人感觉等因素综合考虑。
2. 对照实地观察欣赏山水画作品时,可以对照着实地观察,从而更好的领会画家的创作意图。
对大自然的观察可以激发观众的情感理解和审美欣赏,使得欣赏过程更加充实。
3. 深入了解历史文化山水画作品蕴含着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欣赏山水画不仅要能够分辨画家属于哪个艺术流派,还要拥有深入的人文历史知识。
艺术作品往往是反映社会、时代、文化和心理等多方面的,康熙时期的清流派山水画所追求的是温柔雅致,而明代的四大家更注重刚劲峻拔,从不同历史背景中把握画家创作的特色必将使欣赏者对艺术作品有更全面的了解和感悟。
中国山水画鉴赏500字
中国山水画鉴赏500字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派重要画风。
始于南北朝,
盛于宋元,发展于明清,至今仍有不少艺术家继承传统,创新发展。
山水画以山水为主要表现对象,通过笔墨和构图来表达作者对大自然
的感悟和境界的追求。
从作品的题材、内容和画法来看,中国山水画可以分为山水、山
水人物、山水花鸟、山水城乡等多种形式。
其中,山水画是最为经典
也是最为受人喜爱的一种。
在山水画中,常见的元素包括山、水、云、林、石等,这些元素通常通过对于线条和墨水的运用来表现其中的形
态和神韵。
同时,山水画也强调构图的合理性和协调性,从而表现出
自然风光的美和作者的审美情趣味。
中国山水画的精髓在于画家对于自然山水的体验和感悟。
他们注
重用心去领略大自然的秀美和奇妙,同时力求在画作中表达出一种境
界和情感的内涵。
由此,山水画也具有了一定的哲学和意境性。
例如,唐代著名画家王维的《山居秋暝》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为
开篇,通过对于秋日晚霞和草木颜色的描绘,寄托启发人们心中自然
无限的向往和想象。
总的来说,中国山水画是一门深刻而灵性的艺术,它不仅表现出
自然山水的壮美和神怡,同时也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
共生的理念。
这种理念将持续影响并启示艺术家的山水创作,也将为
艺术爱好者带来更深刻的艺术体验。
对中国画山水意境美的探析
对中国画山水意境美的探析中国有着积淀超过千年的传统文化,其中象形文字的发展形成了两个分支,一支是文字,另一支就是绘画艺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绘画艺术中的山水画逐渐脱离人物画而成为一个新的独立分支。
画家主要通过概括的写意手法来再现自然景象,表达自身的情感及精神内涵,追求心与物象相结合的境界。
中国绘画艺术有着超出形象之外的独特的意向表现,所以意境便是中国画创作的最终目的。
中国画的意境创造应当遵循“天人合一”的规律,也应当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
一、意境美的思想基础意境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占据着相当分量的比重,是艺术创作与鉴赏的重要原则,也是中国山水画的灵魂。
意境主要指的是艺术作品审美境界的虚实结合与情景交融,它超越了具体客观存在的自然事物,承载着画家的个人心境、人生感悟以及对自然中万物的感悟。
唐代张九龄在《宋使君写真图赞并序》中提出“意得神传,笔精形似”的主张,这里的“意”就创作对象而言是指审美客体的精神气韵与内在本质,就画家主体来说,就是画家自身的情思与实践体验,二者有机统一,形神兼备。
意境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唐代王昌龄的《诗格》,中国画家把意境作为重要范畴提出来的时间晚于文学,是以北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明确使用了“境界”一词为发端的。
在唐代以前,画家的侧重点都在绘画技法研究上,比如东晋顾恺之的“以形写神”、南齐谢赫的“取之象外”、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提出的“凝意、得意、深奇”等,他们提出的主张都更加偏向于个人创作的主观意向方面,都未提及意境,但这都为唐志契在《绘事微言》中正式提出意境的概念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唐志契认为可以通过画的意境与神韵美窥探中国山水画独有的魅力。
山水画的意境体现在对景物虚实的把控上,虚实相生、错落有致的笔法和技巧能赋予画面景有尽而意无穷的奇妙氛围。
每个画家在作画之前的立意都有所区别,将情景与意境融会贯通后便会产生不同的山水性情,形成不同的笔墨风貌。
不论是气势磅礴还是山明水秀的景象,经过不同画家诠释出或磅礴崇高之势、或锦绣典雅的意境之后,都能带给观者美的享受。
中国山水画鉴赏500字
中国山水画鉴赏500字
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形式之一。
它是通过笔墨和色彩表
现自然界山水景色的画作。
中国山水画的特点是它的神韵和意境,它
不是简单的描绘自然景观,而是通过抒发画家的心情和情感,表现出
至美至雅的自然景色。
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其创始人是王维。
王维的山
水画,具有极富诗意的绘画风格,被誉为“诗画两痴”。
宋代山水画
取得了更大的发展,以南宋“四家”为代表,即潘岳、马远、夏圭、
李唐,他们的山水画把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细腻
唯美的表现风格。
中国山水画的画家们在绘画时注重自然界景色的气氛和色彩的统一。
他们通过笔墨的运用,并掌握特定的绘画技巧,使画作具有独特
的韵味和气息,使人在观赏画作时产生一种无以言状的愉悦感。
例如,山水画中的“点染”技法,就是画家用点和染色的方式表现出自然界
的气息,使人感受到山川、林木、水流、云雾等自然景色的壮美和静谧。
总之,中国山水画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代表了中国优美而
充满想象力的文化传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值得我们
去欣赏和珍惜。
张大千山水画作品《庐山图》鉴赏
《庐山图》气势磅礴,青绿水墨淋漓,辉映交融。
全卷从左上方鄱阳湖,庐山含鄱口画起,从水天一色的鄱阳湖进入云气晖映的崇山峻岭之中。
山中雨雾飘渺,壑底生烟,峰上重重密林,后面的峰峦时隐时现。
画中屋宇亭桥依稀可见,烟消云散处峰峦林木详实细密,深沉之处既虚又实,泼重墨、重彩如黑云蔽日。
展开画幅,气势雄伟,摄人心魄:下部古木森然,郁郁葱葱,上部峰峦叠嶂,逶迤起伏,变幻无常。
山中屋宇、楼阁、小桥、茅屋星罗棋布,若隐若现。
正中则是一瀑飞泻,紫烟缭绕,左上角浩浩淼淼,似见彼岸,应该是长江吧。
虽说用的是张大千晚年的泼墨泼彩法,但与常见的不尽相同。
画面上群山丛树还是实笔多,勾勒精到、皴擦厚实、点染凝重,与泼墨泼彩形成的云雾虚幻相映衬,更显得苍苍莽莽,瑰丽绚烂。
张大千在画上自提诗云:“从君侧看与横看,叠壑层峦杳霭间。
仿佛坡仙开笑口,汝真胸次有庐山。
远公已过无莲社,陶令肩舆去不还。
待洗瘴烟横雾尽,过溪高坐横眉山。
”这也就解开了张大千一生没去过庐山,却将庐山选作可能成为自己绝笔的题材,原来庐山之美,早在张大千胸中酝酿,聚天地之精华,集江山之瑰丽,这就是画家意中的庐山,也即画家心中的祖国河山。
张大千(1899——1983),名爰,小名季爰,四川内江人。
他是一个享乐与殉道两种价值取向并存,亦虐亦庄、亦俗亦雅、玩世而从艺虔诚的人。
当通过时代画家在注重西方绘画样式技法时,他却从极富生命力的民间传统艺术中获得创造的启示。
其晚年的泼墨泼彩,彻底走向抽象化,完成对传统山水画的超越。
1981年初夏,旅日友人李海天请张大千为其日本海滨新建的高级观光旅社画一巨幅挂壁。
当时张大千已有八十有三,疾病缠身,尤其是糖尿病引发目疾,视力衰退,然而经过深思熟虑,张大千慨然应诺,并决定以从未去过的、然而情节胸怀的庐山为题。
山水入画之《千里江山图》
山水入画之《千里江山图》《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古代文学类巨著之一,描绘着江山万里的壮丽景色,以及历史上的盛世沧桑。
该作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山水画的杰作之一,展现了艺术家对山水的高超掌握,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深刻理解和表现。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对《千里江山图》进行分析。
从题材来看,《千里江山图》以山水景色为主题,描绘了千里江山的壮观美景。
作品中的山水描绘,以水墨为主,用线条勾勒出了江山起伏的轮廓,用淡墨深浅的层次来表现山的沧桑和远近的距离感。
艺术家以细腻的笔触和精妙的构图,呈现出了大自然的美好和壮丽。
整幅画面气势恢宏,令人惊叹不已。
从笔墨来看,《千里江山图》展现了中国山水画的独特魅力。
画家运用了水墨的独特韵味和魅力,通过淡墨浓墨的对比来表现山水的远近和深浅,展现了中国水墨画独有的意境和神韵。
在细腻的笔触下,江山如梦似幻,迷人至极。
从意境来看,《千里江山图》通过艺术家的创作,表现出了对自然景色的独特理解和情感表达。
画中的山水之美,仿若仙境,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受,令人心驰神往。
作品所营造的壮丽气势和宏伟景象,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震撼和力量,让人对山水的美好产生了深深的感悟和向往。
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看,《千里江山图》展示了中国古代壮美山水画的独特魅力和历史底蕴。
作品中的绮丽山水,营造出了气吞山河的壮美气魄,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对山水的追求和理解。
这幅画作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的情感和情怀,也代表了中国山水画的精髓和传统艺术价值。
《千里江山图》是一幅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的山水画作品,展现了艺术家对山水自然的深刻理解和高超掌握,展示了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独特魅力和韵味,也传承了中国古代壮美山水画的悠久传统和丰富内涵。
这幅作品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举世公认的山水画杰作,对后人的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启发意义。
《千里江山图》+鉴赏
《千里江山图》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绢本,青绿设色,无款,据卷后蔡京题跋知系王希孟所作,现藏故宫博物院。
作品以长卷形式,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冈峦和浩淼的江河湖水,于山岭、坡岸、水际中布置、点缀亭台楼阁、茅居村舍,水磨长桥及捕鱼、驶船、行旅、飞鸟等,描绘精细,意态生动。
景物繁多,气象万千,构图于疏密之中讲求变化,气势连贯,以披麻与斧劈皴相合,表现山石的肌理脉络和明暗变化;设色匀净清丽,于青绿中间以赭色,富有变化和装饰性。
作品意境雄浑壮阔,气势恢宏,充分表现了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
《千里江山图》运用“深远”的构图法,把近景、中景、远景结合在一起,结构严谨,布局巧妙,给人以“咫尺千里”、江山寥廓的感觉,开辟了山水画艺术的新天地,令人百看不厌,流连忘返。
中国传统山水画鉴赏PPT课件
1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荆浩《画山水录》说: “王右丞笔墨宛丽,气 韵高清,巧写象成,亦 动真思。”苏东坡称他 “诗中有画,画中有 诗”。明代董其昌推崇 他为“南宗之祖”,认 为“文人之画,自王志 丞始”。
[唐](传)王维《雪溪图》
11
二.五代山水画
五代的山水画,尤其是水墨山水画进入了成熟阶段,画家体 味生活,将所见自然环境的特色,用不同技法加以再现,形 成了不同的地域流派,展示祖国山河的多姿多彩。在北方, 以荆浩,关仝师徒为代表,素称“荆关”;在江南,以董源、 巨然师徒为代表,素称“董巨”。
中国传统山水画 专题
1
整体概述
概述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一.隋唐时期山水画
❖ 中国的山水画,出现于战国以前,滋育于东 晋和南北朝。但是,那个时候的山水画还只 是人物画的背景(如晋代顾恺之的《洛神赋 图》)。真正意义上的山水画出现于隋朝, 以展子虔的《游春图》为代表,将中国的传 统山水画推向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唐 ·(传)李思训《江帆楼阁图》
9
李昭道, 盛唐人, 李思训之子, 亦工着色山水, 与其父同享盛名, 官至太子中舍, 画史上 称为小李将军。他能“变父之势, 妙又过之”。此画体现的有可能是明皇为避“安史 之乱”而入蜀的历史。此画为青绿设色, 崇山峻岭间一队骑旅自右侧山间穿出, 向远 山栈道行进, 前方一骑者着红衣乘三花黑马正待过桥, 应为唐明皇, 嫔妃则着胡装戴 帷帽, 展示着当时的习俗。画中山势突兀, 白云萦绕, 山石有勾勒无皴法, 设色全为青 绿。此图可能为宋代摹本, 但比较接近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画风, 是反映唐代山水 画面 貌的重要传世作品。 宋代苏轼对此图的 艺术手法曾有过一 段描写,从马的特征 认出骑马的便是唐 明皇李隆基。
写意山水画的鉴赏方法
写意山水画的鉴赏方法我折腾了好久写意山水画的鉴赏方法,总算找到点门道。
咱们先说说这写意山水画最直观的东西——画面布局。
就好比咱看一个房间,东西都得摆得有章法不是。
写意山水画也是这样,山山水水、树石云雾得有个布局。
有的画那山在中间,就像众星捧月似的,这就有一种巍峨的感觉。
我之前看一幅画,整个画面满满的都是山,当时我就觉得这画咋看着这么压抑呢,后来才知道这布局太满就会让人有这种感觉,欠缺一种空灵的美。
然后啊,就得看这墨色了。
这墨啊就像厨师做菜放盐一样,多少都有讲究。
浓墨的地方可能是为了突出重点,像山上的一些峭壁啥的,用浓墨就很有那种厚重感。
淡墨呢,可能用来表现远处的山或者烟雾,有一种若隐若现的美感。
我刚开始鉴赏的时候,根本看不出墨色浓淡有啥区别,就觉得都是黑乎乎一片,后来拿着画在不同光线下看,才慢慢有点觉悟。
再讲讲这线条。
线条就像人的骨架子一样,支撑着整个画面呢。
好的线条那是有力度又有韵味的。
我试过自己临摹写意山水画,那线条画得扭扭歪歪,根本没有原画的那种流畅感。
后来看大师的画,人家的线条就像行云流水一样,不管是勾勒山石的轮廓还是树木的枝干,都特别自然。
看一幅写意山水画的时候,你看那线条要是歪歪扭扭又很没有规律,乱糟糟的,那这画可能也不咋地。
还有那意境。
这东西有点玄乎,但也是写意山水画很重要的一部分。
就像我们读一首诗能感受到诗人的心情一样,看一幅写意山水画也要能体会到画家在画画时候的心境。
我有一次看一幅画着秋天山林的画,画面上的叶子微黄,有一片枫叶飘在空中,我当时就感觉好像有一阵秋风刮过似的,这种就是画家营造出的意境。
不过这意境这东西也看自己的感受,有时候可能我感受到的和别人感受到的不一样,这其实也正常。
最后就是落款和印章啥的。
这就好像一个人穿衣服最后配个配饰一样,是画的一部分。
落款的字体要是跟画面很搭配就会加分。
我见过一幅画,落款的书法特别大气,跟意象雄浑的山水就特别搭。
印章的话,就图个点缀,有些画家的印章还很有特色,看着那红红的印章印在画的某个角落,有点像给画注入了一点小灵魂。
历代山水名画200幅技法解1
中国历代传统山水名画220幅技法解目录一、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与创新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中国山水画的创新中国山水画的鉴赏二、中国传统山水画技法解隋代展子虔《游春图》唐代李昭道《明皇幸蜀图》唐代王维《长江积雪图》五代荆浩《匡庐图》五代关仝《关山行旅图》五代关仝《秋山晚翠图》五代卫贤《高士图》五代董源《寒林重汀图》五代董源《山口待渡图》五代董源《龙宿郊民图》北宋巨然《秋山问道图》北宋巨然《雪图》北宋李成《寒林平野图》北宋李成《读碑窠石图》北宋李成《晴岚萧寺图》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北宋范宽《雪山萧寺图》北宋郭熙《早春图》北宋郭熙《窠石平远图》北宋王诜《渔村小雪图》北宋米芾《春山瑞松图》北宋屈鼎《夏山图》北宋许道宁《关山密雪图》北宋赵伯驹《江山秋色图》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北宋佚名《秋山萧寺图》南宋李唐《万壑松风图》南宋李唐《松湖钓影图》南宋刘松年《松窗读书图》南宋刘松年《西湖四景图》南宋马远《踏歌图》南宋马远《梅石溪凫图》南宋马远《山径春行图》南宋马远《举杯玩月图》南宋马远《月下赏梅图》南宋夏圭《溪山清远图》南宋夏圭《临流赋琴图》南宋夏圭《钱塘秋潮图》南宋李迪《风雨牧归图》南宋佚名《青山白云图》南宋佚名《松风楼观图》金代佚名《洞天山堂图》元代赵孟頫《鹊华秋色图》元代赵孟頫《双松平远图》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元代黄公望《丹崖云树图》元代吴镇《渔人图》元代吴镇《双松平远图》元代倪瓒《江亭山色图》元代倪瓒《渔庄秋霁图》元代倪瓒《六君子图》元代王蒙《夏山高隐图》元代王蒙《秋山草堂图》元代王蒙《溪山风雨图册》元代曹知白《松亭图》元代盛懋《溪山清夏图》元代唐棣《霜浦归渔图》元代佚名《山居图》明代沈周《庐山高图》明代沈周《两江名胜图》明代周臣《春山游骑图》明代周臣《山斋客至图》明代周臣《雪村访友图》明代唐寅《杏花茅屋图》明代唐寅《东篱赏菊图》明代唐寅《高山奇树图》明代唐寅《落霞孤鹜图》明代唐寅《茅屋风清图》明代唐寅《清溪松荫图》明代唐寅《山路松声图》明代文徵明《积雨连村图》明代仇英《桃源仙境图》明代仇英《玉洞仙源图》明代戴进《洞天问道图》明代戴进《踏雪寻梅图》明代戴进《雪景山水图》明代戴进《溪堂思诗图》明代王谔《雪岭风高图》明代王谔《月下吹箫图》明代王谔《江阁远眺图》明代蓝瑛《白云红树图》明代吴伟《渔乐图》明代张璐《溪山放艇图》明代陈裸《王维诗意图》明代刘珏《夏山欲雨图》明代朱端《仿郭熙山水》清代王时敏《仙山楼阁图》清代王时敏《丛林曲涧图》清代王鉴《仿三赵山水画》清代王鉴《仿大痴山水图》清代王鉴《梦境图》清代王翚《万壑千崖图》清代王翚《秋树昏鸦图》清代王翚《虞山枫林图》清代王翚《仿黄鹤山人山水图》清代王翚《水阁幽人图》清代王翚《夏五咏梅图》清代王翚《仙山浮岚图》清代王翚《仿王蒙秋山图》清代王原祁《《仿王蒙松溪山馆图》清代王原祁《山中早春图》清代石涛《设色云山图》清代石涛《四边水色图》清代髡残《苍翠凌天图》清代髡残《山水图》清代弘仁《黄海松石图》清代弘仁《林泉图》清代弘仁《西岩松雪图》清代朱耷《山水斗方图》清代吴历《夕阳秋影图》清代高岑《青绿山水图》清代高岑《松窗飞瀑图》清代谢荪《青绿山水图》清代龚贤《溪烟树图》清代张雨森《秋林曳杖图》清代吴历《江城秋访图》清代吴宏《柘溪草堂图》清代沈宗骞《竹林听泉图》清代唐岱《晴峦春霭图》清代黄鼎《山水图》清代任预《前程期远图》清代赵之谦《积书岭图》清代樊圻《江干风雨图》清代樊圻《秋山听瀑图》清代刘泳之《松风山馆图》清代袁江《观潮图》清代袁耀《阿房宫图》清代袁耀《蓬莱仙境图》清代袁耀《蓬莱仙境图》清代郎世宁嵩献英芝图》清代郎世宁《山水图》清代颜峰《秋林书啸图》清代陈漠《白云青嶂图》清代陈卓《云山青障图》清代陆远《仿古山水图》清代邹之麟《青绿山水图》近代黄宾虹《湖山晴霭图》近代金城《山水图》近代冯超然《夏山飞瀑》近代黃君壁《山水图》近代吴湖帆《潇湘雨过图》近代陶冷月《洞庭秋月图》近代溥心畲《白云满青山》近代刘海粟《黄山图》近代张大千《秋水清空图》近代傅抱石《待细把江水》近代李可染《江南春喜雨图》近代李可染《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代李可染《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近代陆俨少《山水图》近代陈少梅《长夏山居图》近代陈少梅《河阳神韵》近代陈少梅《回归山居图》近代陈少梅《轻舟寻友图》近代关山月《江山如此多娇》近代白雪石《桂林山水》现代何延喆《北宗山水》现代何延喆《北宗山水》现代何延喆《北宗山水》现代杨明义《水墨山水》现代李震《工笔界画》现代李震《工笔界画》现代贾国英《工笔山水》现代贾国英《工笔山水》现代陈国胜《工笔山水》现代陈国胜《工笔山水》现代刘有成《彩墨山水》现代刘有成《彩墨山水》现代张泉踪《彩墨山水》现代张泉踪《彩墨山水》现代曾刚《彩墨山水》现代宋滌《彩墨山水》现代祖立范《彩墨山水》现代祖立范《彩墨山水》现代祖立范《彩墨山水》现代刘安祥《壮志凌云》现代刘安祥《天地有大美》现代刘安祥《林泉高致图》现代刘安祥《自有风韵颂千秋》现代刘安祥《峭崖列翠》现代刘安祥《剪取青山入画屏》现代刘安祥《望穿秋水》现代刘安祥《无限风光在险峰》现代刘安祥《山随平野尽》现代刘安祥《万山浮动兩初来》现代刘安祥《擎天一柱》现代刘安祥《晚山晴更好》现代刘安祥《湖山春曉图》现代刘安祥《三峡放歌》现代刘安祥《近山识鸟音》现代刘安祥《晴峦青障图》现代刘安祥《数峰无语立斜阳》现代刘安祥《江山览胜图》现代刘安祥《一帆风顺》现代刘安祥《仙境胜览图》现代刘安祥《晚山无语对斜阳》现代刘安祥《鸟鸣山更幽》现代刘安祥《碧水苍山》现代刘安祥《鸳鸯瀑》现代刘安祥《雪霁图》现代刘安祥《漓江晨曦》现代刘安祥《望断南飞雁》现代刘安祥《旭日照春山》现代刘安祥《云深不知处》现代刘安祥《云开雾散见山青》现代刘安祥《水色山光画图中》一、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与创新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中国山水画萌于晋,成于唐,盛于宋元,自五代至清代的一千多年里,山水画都是笫一大科。
欣赏山水画的方法
欣赏山水画的方法山水画是国画门类里面技法最成熟、取得成就最高的画种,也是藏家投资收藏的首选画种,因此具备一定的山水画鉴赏知识,对于做字画的人来说,是一项很重要的功课。
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加以识别:一、从构图来看。
与风景照片相比,山水画的构图是经过画家苦心经营的。
因此一幅好的山水画,必须有好的构图。
好的构图一般要符合以下两个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
体现在形式上有宾主、呼应、虚实、疏密、开合、藏露、节韵等关系。
(1)宾主。
构图要主次分明,不能喧宾夺主。
(2)呼应。
画中一切物体(包括题款和印章),都要互相关联,有呼有应。
这样才能气脉贯通。
(3)虚实。
传统山水画常把云和水作留白处理。
白与黑,空与物,白与灰,灰与黑,就是虚实的对比。
但实处要实而不塞,要透气,要有“活眼”。
如无中间的“活眼”,就是一盘“死棋”。
虚处要虚而不空,即使是空白,也要让它表示一种实体,既所谓“计白当黑”,这样才能“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如,中间大片的留白,通过几只小船,却表现了迷茫辽阔、江山万里的意境。
(4) 疏密。
山水画构图最忌均匀整齐,古人说:“疏处可走马,密处不通风。
”这样才能变化多姿。
(5)藏露。
画要给人留有想象的余地,一览无余,就没有情趣了。
因此作画要善于运用“藏”的方法。
郭熙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
”“藏”,使人感到高深莫测,从而给观者想象的空间,这就是“藏”的妙用。
(6)开合。
开与合是相对的矛盾。
有对立,画面才生动。
开而不合,就会显得不稳和散乱。
有开有合,才能相对稳定。
(7)节韵。
即节奏与韵律。
一幅好的山水画,是有节奏美和韵律美的。
这不仅体现在勾、皴、擦、染、点等笔法的运用上,也体现在整体的布局上,既要有变化又要有规律。
如石涛《淮扬洁秋图》,画中的点既有大小、疏密、浓淡的变化,整体上又有一定的规律。
石涛2.透视规律。
西洋画一般采用“焦点透视”,中国画采用的是“散点透视”,也叫“移动透视”。
山水画鉴赏方法
山水画鉴赏方法
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流派之一,具有独特的特色和魅力。
要进行山水画的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了解绘画作品的作者:山水画的作者通常有着丰富的绘画功底和独特的绘画风格。
了解作者的经历、学派和创作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绘画作品。
2. 观察画作的构图:山水画的构图非常重要,可以通过构图的布局、线条的走势、形状的安排等来感受画作的整体结构和平衡感。
3. 理解画作的意境和情感:山水画通常通过画家的笔墨表现出自然山水的壮丽和宇宙气象的广阔,同时也传达着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境界。
通过欣赏画作,要尽可能深入地理解画家想要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4. 品味绘画的墨色和笔法:山水画的墨色和笔法是山水画的精髓所在。
墨色的深浅、笔法的快慢,都能体现画家的功力和个人风格。
可以观察作品中的墨色运用和笔触的处理,体验到画家的用笔之妙。
5. 对比与对照:可以将作品与其他山水画进行对比和对照,观察不同画家在表现山水主题上的差异和共同点,从中寻找出独到之处。
最重要的是,欣赏山水画需要耐心和沉浸感。
通过反复观赏和研究,逐渐发现其中的之美和内涵。
唐宋山水画的鉴赏300字
唐宋山水画鉴赏1.董源《龙宿郊民图》《龙宿郊民图》是董源重要的传世作品之一,它描绘了居住于江边山麓的民众庆贺节日的情景。
此图以山为主,右侧的两座大山占据了画面的大半,山顶且有矾头。
山下水面空阔,溪流蜿蜒,树木茂密成林。
山下的人家在树头挂起了灯笼,溪边又有两条舟船,上竖彩旗,数十人自岸及舟联臂排列,似正在表演庆贺的歌舞。
山下道路上点缀着一两行人,似在赶路,又似在游览。
这幅图画的用意应该是表现清雅的江南山水中居人生活的舒畅和愉悦。
在董源的山水作品中,这似乎是一个常见的主题,即使是以表现山水为第一目的,他还是情不自禁地要画出居人的生活图景,并将此中透出的生命活力感染给无言的山山水水。
此作技法池以披麻皴和水墨渲染为主,画山形时先勾出轮廓,再用长披麻皴手法,以中锋笔自上而下左右披拂,线条大致平列,但也时时交叠会合。
山上的矾头则作空心点皴,呈现草木葳蕤情状。
在皴染基础上画家又给山石敷以重绛色,同时将山头染为青绿。
这样就将李思训的精于设色和王维的擅用水墨巧妙地结合起来。
后人称赞董源“神品格高,无与比也”。
以《龙宿郊民图》验之,他的画的确不愧为有“品”有“格”的上乘之作。
2.李成《寒林平野》《寒林平野》呈现烟林平远景色,林木薄疏,小丘起伏。
李成注重真实的山水写生,深合透视画理,此画面墨法变化微妙,意韵精致。
另外,用墨不浓,轻淡如在烟雾里,显得缥缈幽清,李成的“惜墨如金”,由此可见。
3.李成《晴峦萧寺图》《晴峦萧寺图》上半部两座高峰重叠,左右山峰低小淡远,当中一座楼阁突出,萧寺下及寺右边三四座小山冈,皆有树生其上,画的最下处是从山中流出的泉水而形成的溪水,一木桥架其上,山脚下有亭馆数间,人群来往。
用笔坚实有力,画山亭馆及楼塔之类,皆仰画飞檐,勾勒而形极层迭,皴擦甚少而骨干自坚,都有李成画的特点。
画原为明末清初梁清标旧藏,一时尚难确定,但属北宋李成画风无疑。
4.李成《读碑窠石图》此图置境幽娄,气象萧瑟,是对荒芜日久之名胜的描绘。
中国山水画鉴赏PPT课件
• 明代山水画虽然十分发达,但是整个画坛都 笼罩在复古风下。明四家(吴门四家):指 中国画史上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 明代画家。他们都在江苏苏州从事绘画活动。 因苏州古为吴地,故又称、沈、文、唐、仇 为“吴门四家”。
唐寅(1470-1522)明朝苏州人。出身商 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自幼聪 明伶俐,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 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败,在好友 祝允明的规劝下潜心读书。29岁参加应天 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 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绝 意进取,以卖画为生。正德九年(1514 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 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装疯甚至在大街 上裸奔才得以脱身而归。晚年生活困顿, 54岁即病逝。历史上的唐伯虎尽管才华出 众,有理想抱负,是位天才的画家,但他 那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于这个社会。 他一生坎坷,最后潦倒而死,年仅54岁。 他临终时写的绝笔诗就表露了他刻骨铭心 的留恋人间而又愤恨厌世的复杂心情: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 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
• 近代山水,成就最高的是黄宾虹,他曾九上黄山, 五岳,写生稿积累了10000多幅。
• 解放后,出现了李可染、陆俨少、傅抱石、关山月、 石鲁等优秀的画家。
SUCCESS
THANK YOU
2019/7/3
中国山水画的分类
从传统山水画的分类来说,画法上可以分 为大写意、小写意以及工笔画,一般使用工笔 画法的字画都是充满真实感,而且细腻灵动, 线条完整清爽;如果使用大写意的画法,则比 较狂舞、肆意,且充满着个人的想象力,因为 小写意结合了工笔、大写意的特点,所以传统 的山水画以小写意画法为主,从古至今的许多 名家都是使用这个画法。
山水画意境美学鉴赏
一
出了中国山水画 中具 有代表性 的美学意义 。在 讨论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时 ,中国 山水 画有它 自身独 有的 艺 术魅 力 ,它的美是 通过画的意境 以及神韵 才能窥 知的。在山水画的意 境当中 , 以景物的虚实来构造画 的风格 , 用以实带虚 、 以虚带实 、 虚实相 生的笔法 . 错
山水 画意境 美学 鉴 赏
◎曾子懿
( 西南 民族 大学 艺术 学院 , 四川 成都 6 1 0 0 4 1 )
一
、
引 言
三、 山水画鉴 赏的原则蕴含的人生哲理
中国 的山水 画是 中国画“ 天人 合一” 的组成。因
意境在 中国山水 画中被 认为是 “ 画之精魂 ” 。一 幅好 的山水 画凝 聚 了画家对社会 、对 人生哲理 的认 知度。画家为了传情达意 , 往往 以中国古代意境说 为 思维触发点 ,通过手 中的笔墨聚集而 成一种画 面构 成、 虚实结合的作品。作为鉴 赏者应领会 画家的主观 表达 ,储备 一些必要 的人 生哲理 才能 理解作 品蕴含 的思想 ,而 中国古代意境 思想能很好 地给鉴 赏者提 供一些鉴 赏准备 。意境是 中国古典 美学 的重要 内容 , 意境不 但是重要 的创 作原则 ,而且还 是重要 的鉴赏 原则 。本文 以山水 画的意境 审美鉴 赏为例 , 论述 中国 山水 画与意境的 关系 ;再通过历代 著名画 家艺术名 画或者关于绘画 的文字论著分析 ,谈谈 山水 画 中所 蕴 含的“ 心 物为一 , 情 景交融 ” “ 虚实相生 , 像外有像 ”
如何鉴赏中国山水画
如何鉴赏中国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的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画面的构图:中国山水画的构图经过画家的精心构思,常常富有诗意。
观察画面的构图,可以发现画家通过布局和线条的运用,将自然山水融合成一个整体,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宏大的氛围。
分析笔墨的运用: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是画家情感和思想的体现,也是画家的艺术风格的体现。
观察画中的笔墨,可以发现画家通过点、线、面的运用,以及墨色的浓淡、干湿的变化,表现出自然山水的形态、质感和意境。
感受画面的气韵:中国山水画的画面所表现出的气韵生动、自然和谐的气息,是鉴赏的重要方面。
观察画面中的山川、树木、水流等元素,可以感受到画家所表现出的自然之美和生命之力。
探索画面的意境:中国山水画的画面所表现出的意境是画家追求的最高境界。
观察画面中的景象和氛围,可以感受到画家所表现出的情感和思想,以及画面的诗意和神韵。
了解画家的背景和风格: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与画家的个人背景和风格密切相关。
了解画家的生平和艺术风格,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画面的内涵和意义。
总之,鉴赏中国山水画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包括画面构图、笔墨运用、气韵生动、意境表现等方面,同时也需要了解画家的背景和风格。
通过深入观察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山水画的魅力。
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
中国古代山水画鉴赏所谓山水画,就是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
中国古代山水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后经历代画师的创新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画风。
山水画在描绘物象上,主要运用线条、墨色来表现形体、质感,有着高度的表现力,并与诗词、款赋、书法篆刻艺术相结合,以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
历史上,山水画名家层出不穷,作品更是灿若繁星、汗牛充栋。
一、唐朝至清代山水画代表作品赏析“明四大家”之一唐寅,被誉为明中叶江南第一才子。
唐寅性格狂放不羁,在绘画中则独树一帜,自成一路,行笔秀润缜密,具潇洒清逸的韵度。
自题七绝:“钱塘景物似围屏,路寄山崖屋寄汀。
杨柳坡平人马歇,鸬鹚过水风腥” 唐寅《落霞孤鹜图》 此图是唐寅的代表作之一。
写峻岭、高柳、水榭、江岸、霞光,虚实相映,遂成妙制。
作者以宋人法画垂柳,错落有致, 画山石则湿笔长皴,勾斫相间,变 化多趣。
全图景物处置洗练洒脱,墨色和悦润泽。
宋代 李唐《万壑松风图》——此幅全景构图, 但不突出主峰,通过环绕的松林将峰顶连接成统一 的整体,近、中、元三个空间层次表现的自然得体。
全体笔墨沉厚浑朴而不失庾润秀雅,天趣盎然,坡石 用斧劈皴,再以焦墨、破笔点苔,有沉郁清壮之韵。
画中屋宇,以界画而成,表现了画家怀有丰富宋 范宽《溪山行旅图》 全幅山石以密如雨点的墨痕和锯齿般的岩石皴纹,刻画出山石浑厚苍劲之感,细如弦丝的瀑 布一泻千尺,溪声在山谷间回荡,景物的描写极为雄壮逼真。
画幅右角树阴有“范宽”二字款。
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黄公望《溪山图》真迹 ---《溪山图》 却是一件保存相当完整的佳构,1347年作。
画面山峦起伏,山与水多用干枯的淡墨轻松李唐 《万壑松风图》范宽 《溪山行旅图》 唐寅《落霞孤鹜图》画出,长长的披麻皴使山体显得疏朗灵秀; 树木则是运用浓浓淡淡的墨笔,勾勾点点, 画得生动活脱,笔墨简远逸迈,风格苍劲高 旷,气势雄秀元 黄公望《丹崖玉树图》--- 此图层岩 叠翠,高松小舍。
山水画鉴赏的注意事项
山水画鉴赏的注意事项山水画鉴赏的注意事项要成为优秀的画家,必须要学会鉴赏。
或者说,优秀的画家本就应该是优秀的鉴赏家。
只有学会鉴赏作品,才可以找到他人的优点,取长补短;也能找到自己的缺点,扬长避短。
山水画鉴赏一般要注重以下四个方面。
下面店铺为大家详细介绍!一是型态无论何种艺术品,其型态不能不重视。
美术本身就是造型艺术,作品如果基本型态不好,后期工作无论多么努力都是白费。
无论山石、树木、江河、云雾,各个景物形态要美。
且整个画面形态要布局得当,疏密有致,和谐协调,严谨统一,无杂乱感,无松散感,也不能有太繁褥,密不透气的感受。
二是气韵气是指气势气派,韵是指诗意韵味,作为表现高山大岭的山画要有气势,大气磅礴,作为表现江南风情的.水画重在韵味,隽秀典雅。
除此外,气韵还表现在整个画面生动活泼,不呆板不刺眼,看着顺眼。
古人说气从笔出韵从墨生,观气韵就是看其运用笔墨功夫构造山之气势水之韵律的功底。
三是意境构画有高远深远平远全景等多种手法,分别反映了画家不同的思想境界,高远属仰视效果,有志承高远之意境,深远属俯视效果,有居高临下,一览众山小之意境,平远属平视效果,有平淡无奇,谦卑谨慎但却眼光远大的意境,全景构图也属深远一类,但有胸怀宽广,思维博大的意境,这些可适可取之。
四是笔墨用笔讲究自然流畅,随意洒脱,忌讳迟疑停滞,刻意雕凿,这些都可从画面中的点线构画中看出,用墨讲究一笔落成,不涂不改,渲染浓淡适度,过渡自然,忌讳反复涂改,浓淡失宜,这些都是衡量画家基本功底的表现。
【延伸阅读】如何欣赏国画在我国,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伴随着中华文化的发展持续至今,是我国极富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经过数千年的淘洗和不断创新,国画俨然成为当今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
如何欣赏国画?国画固然有形有色,但如何才能品得其中的味呢,下面店铺为大家介绍几点欣赏国画的角度。
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1、注意欣赏作品的气韵美中国山水画很讲究整体气势,用美术术语来说就是先体味其“神韵”,或者“神似”,然后再看它的笔墨趣味,构图、着色、笔力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黄公望的山水画《富春山居图》的再认识
摘要:黄公望的代表作《富春山居图》,从布景到造型语言无一不反映出熔铸主观情怀于自然景物之中,把人引向远的境地,达到物我两忘,创造了“闲逸平淡”的艺术境界。
让人于宁静处感悟平淡,于细致处品味闲逸。
山水画已如一首抒情诗,是一种超然物外、意味悠长之美。
关键词:黄公望;《富春山居图》;艺术特色;闲逸平淡;再认识
中国画的历史己经非常悠久了,远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帛画,而在这之前就已经有原始岩画和彩陶画。
中国画按照画中的内容又分为山水画和花鸟画。
山水画艺术,尤其是水墨山水画方面有了空前的大发展。
有后人评价元代的山水画:“潇洒简远,妙在笔墨之外”,意思就是元代的山水画重心源、重意象、重韵致、求天趣、尚逸品的审美追求。
元代山水画不论是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还是黄公望《天池石壁图》,或是倪云林的《江岸望山图》等,他们的作品都表现出了一种“闲逸平淡”的意境。
其中“元四家”之———黄公望深得赵孟頫真传,他的作品“精通造化,笔尽意在;水墨纷纷,浑润古雅”。
他继赵孟颓之后,将董巨山水推向山水画的正脉,改变了院体画陈陈相因的积习,开创了山水画的一代风貌。
1黄公望简介
黄公望(1269-1354),常熟人,名公望,字子久。
他前半生奔走于仕途,曾任浙内宪吏,中台察院转吏,一度随从张闾经理钱粮,后张闾因“贪刻用事”被治罪,黄公望亦受牵连下狱。
出狱后,自知仕宦无望,于是投身道门,改号一峰,义苦行净墅、大痴翁。
以卖卜和收徒为业,居杭州肖箕泉,并常往来于吴越间,结交了不少文人名士和画家。
他雅好书画、音律利散曲,尤以山水冠称一绝。
其山水画取意于五代董源、巨然的“平淡”,又得元代赵孟頫之“古意”,以疏体写江南烟岚山川,用墨枯淡而见华滋,笔态洒脱不羁,意境超迈简淡、空灵疏秀。
黄公望山水从技法面貌而言,有两种风格类型,明张丑《清河书画舫》归纳为: “一种作浅绛色,山头多岩石,笔势雄伟,一种作水墨,效甚少,笔意尤为简远。
”从他现存的几幅作品中可见《富春山居图》当为黄公望第二种画风的典型代表,足以代表他一生绘画的最高成就。
图为长卷,纵仅33厘米,横636.9厘米,描绘富春江两岸初秋之景。
画面层峦起伏,井然有序,林峦婉蜒,平岗连绵,水平树静,风和日丽,境界开阔辽远,简洁清润,又不失雄秀苍莽使人心旷神怡。
村居散散落落地掩映在山麓林间,时有垂钓者放舟江心,让人于宁静处感悟平淡,于细致处品味闲逸。
至此,山水画已如一首抒情诗,一种超然物外、意味悠长之美油然而生。
用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句,来形容《富春山居图》很是恰当,美之至极,不就是回归自然,闲逸平淡之境!
2、得之于心,而形于画
《富春山居图》作者以清秀淡雅的笔墨,描绘初秋时节浙江富春江一带的山川景色,同时抒发出画家宁静淡泊的情怀。
黄公望作是“得之于心,而形于画”。
而且他的创作思想已超越北宋山水画家对“真趣”的追求,主张“作画只是个理字最要紧”(见《写山水诀》)。
所以《富春山居图》是否是富春山水的实景描绘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心中对山水之理的把握。
因此,这幅画虽然作者以其熟悉的富春江景色为母题,但采用一种即兴、自由的方式流露出感情,显然画上山水不是实景的再现,而是画家心灵和自然合一的形态,意在表达出一种超然脱俗的精神。
3、韵律和谐,疏密得体
现存《富春山居图》开卷表现江边景色,接着描绘起伏连绵的山峦,然后是广阔的江水,最后高峰突起,在江水茫茫中结束全图。
整个画面景物安排得非常和谐自然,而且富有一定的节奏。
在构图上画家吸取南、北宋山水画的构图经验,重视大片空白,同时注意近、中、远景的处理(如开头一段树木、坡石、远山,远近疏?密安排得错落有致),但构图比南宋山水朴实自然,不像南宋山水画家那样突出近最,舍去中景,直接画出远景的结构灵巧,然而比北宋画家那种庄重严谨的全景式构图,显得轻松随意。
画上表现最精彩的是中段起伏的连山:首先是一座高山,好像近在眼前,连山间的村舍都历历在目;接着一座座山峦渐渐向远处推去,最后看到坡脚一层层地向上、向左方延伸,构成了孤线的律动仿佛众山由近至远在转动,而茫茫的江水始终是那么平静。
山水相连,巧妙结合,显示出大自然的节奏与和谐。
4、笔法灵逸,墨韵生动
《富春山居图》艺术特色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笔墨技巧。
元代画家赵孟頫以干笔替代宋人的湿笔皴法,但从他现存的作品看,描绘山峰技法还不太生动。
如果说《鹊华秋色图》中的山峰还受到实景的限制,那么从他的《水村图》等画来看笔法虽然简洁概括,但不如《富春山居图》抒写自由,笔墨精妙。
《富春山居图》以单纯朴素的笔墨,表现出丰富的艺术内涵。
正如清代画家恽南田所说:“凡数十峰,一峰一状、数百树,一树一态,雄秀苍茫,变化极矣”(《瓯香馆画跋》)。
从画法上具体说,这幅画山石用干笔披麻皴,并在山的脉络上加上墨点,描绘出山峦的层次和质感。
近树用干笔勾皴点画,姿态极其优美,尤其松树,松针不用传统的放射形细线表示,而以干笔浓墨点绘,既概括又生动。
远树丛林多用横笔“大混点”为之。
在浓重的树叶、苔点和淡墨远山的对比之下,山峦显得非常明洁,给人以秋高气爽之感。
画家用笔如写行草,中锋、侧锋、尖笔、秃笔夹杂混用,笔法轻松洒脱,洋溢着一种豪迈飘逸的气质,笔墨线条呈现出浓厚的抒情意趣,因此《富春山居图》成为元代写意画风的典范之作。
5笔尽意在,闲逸平淡
黄公望主张:“画不过意思而已。
”显示了元代四家在艺术追求和表现上重视神韵和逸气的一致性。
主张“逸墨撇脱”实际上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当时封建士大夫的审美要求,它既不同于前人甜妍的青绿重彩,也不同于锋芒毕露、规则刻板的南宋画风,而是转向简淡天真,雅素、恬静一路的水墨山水或浅绛山水。
而《富春山居图》便是他的这种艺术实践的验证和结晶。
黄公望的绘画作品,追求的是逸美、雅趣,在超然出世心境的映照下,画面中流露的是萧疏恬淡的美,是闲适逸迈的美。
作品已不只是以再现对象为满足,而是致力于作者主观意绪与表现对象神貌的化合。
从这幅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黄公望将儒、道、释的哲理、观念揉合在一起,投身于自然大化,使精神与大化合一,以求得自我人格的完善和审美达到平淡天真的至高境界。
《富春山居图》的“平远”给人以“冲融”、“冲淡”的感觉,不会给人的精神带来任何压迫。
一般说来,平远的用墨较淡,其在平和中,把人引向“远”和“淡”的境地,这更符合山林之士的精神境界,也是山水画更成熟的境界。
梅圣俞曾有诗云:“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其实诗画乃是相通的。
平淡也是山水画的境界,当然亦可以指人生的境界。
人要淡泊,画才可淡泊。
淡泊不是没滋没味,而是在淡泊中有真味,有深味。
淡泊的画要笔意舒缓,墨气清和,可以使笔墨视觉浅淡出之,也可以不以浅淡出之,它是一种意韵。
结束语:
在《富春山居图》中我们品味到的不是李太白诗中色彩流溢浪漫之美,而是一种类似品吸香茗时苦而后甘的回肠荡气,一种澄澈而悠长,恬淡而沉思的太极味,似一曲清音,随着画卷的展开在心头缓缓淌过。
参考文献:
[1] 潘运告.清人论画[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1月.
[2] 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3月.
[3] 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天津美术出版社.2001年1月.
[4] 徐建融.元代绘画藻鉴与艺术市场[M];上海书店出版杜1999年11月
[5] 邓乔彬.中国绘画思想史[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