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工作规范PPT课件

合集下载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最全优质PPT【15页】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最全优质PPT【15页】

一、监测目的
通过对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监测和归因分析 ,掌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高危食品和危险因素 ,为制定、调整食源性疾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二、监测对象
对疑似与食品有关的生物性、化学性、有 毒动植物性的感染或中毒性病例、疑似食 源性异常病例进行监测。重点监测对象包 括:
1、感染性病例:有可疑食物暴露史的感染 性腹泻病人,临床表现为腹泻,可伴有腹 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的病例。
7.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每日登陆 “食源性疾 病暴发监测系统”查看各地食源性疾病暴发情况,并 且完成季度、年度全国食源性疾病暴发分析报告并提 交国家卫生计生委。
四、报告原则与要求
(一)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报告是《食品安全法》法 定报告职责,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可能影响创
库伦旗医院食建源性全疾病国监测、卫报告生工作城管理制市度 、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绩效考核等
2、对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中环境、食品、生物标 本中致病菌分负责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
信息表》(附表1) 2、异常病例 临床医生发现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后,填写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报告卡》(附表2)
四、报告流程
1.医疗机构在日常诊疗中一旦发现疑似食源性疾病暴发事 件,应当及时上报当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及发病人数 2人及以上或出现1名及1名以上死亡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日汇总分析辖区内监测信息,发现疑似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应当及时上报当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病例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均应上报。
(三)所有的盟(市)级和旗(县)级疾控机构均 要参加食源性疾病暴发的报告工作。
(四)自治区、盟(市)级和旗(县)级卫生计生 行政部门应协调同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保证调 查信息的完整性和报告的及时性。

食源性疾病培训ppt课件

食源性疾病培训ppt课件
有害化学物质; (3)添加非食品级的或伪造、禁止使用的食品添加
剂,以及超量使用了食品添加剂的食品; (4)营养素发生了化学变化的食品(如酸败油脂)。
(如某些金属或类金属化合物、农药中毒等) 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季节性、地区性不明显,发病率、
病死率一般都比较高。常见的化学中毒有: 毒鼠强、氟乙酰胺、敌鼠钠盐、甲醇、有机磷、砒
的以慢性损害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16
五、我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内容
*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
17
(一)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 中毒)的报告
18
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
1.报告内容 2.报告流程 3.食源性疾病(包
括食物中毒)报 告卡
19
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
15
(四)食源性疾病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分为4类
* 1.食物中毒,即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
或者食用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急性、亚急 性疾病。
* 2.经食品感染的肠道传染病(如痢疾)、人畜共患病
(口蹄疫)、寄生虫病(旋毛虫病)等 。
* 3.与食物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 4.因一次大量或者长期少量摄入某种有害物质而引起
6
(三)常见的食源性疾病
食物中毒(最为常见) 食源性肠道传染病 食源性寄生虫病 食源性变态反应性疾病 暴饮暴食引起的急性胃肠炎 酒精中毒 有害污染物引起的中毒性疾病
7
1.食物中毒的概念
(1)定义:食物中毒是指在相对的群体中 (三人以上)食用了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 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有毒有害 物质的食品后出现了相同的急性、亚急性临床 表现。 有些人为事故、投毒、传染病、水污染往 往也是以食品为载体,需加以鉴别。

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PPT演示课件

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PPT演示课件
默认展示当年病例信息,如要查询往年病例请选择监测年份后进行搜索 ZJ057162-2018-00002增亮加粗表示该病例当前被上级单位退回
病例信息填报
定型包装食品必须填写食品品牌,如该食品属于子品牌请尽量填写到子品牌 牛奶/奶粉相关食品必须填写食品品牌,如为散装食品请填写食品产家名称
每月数据汇总登记
2.1 病例信息上报
病 例 信 息 上 报
点击病例编号或查看病例详情 点击上报将病例信息上报给审核单位

:修改过的病例
:查看病例详情
批量上报:选择需要上报的病例,点击列表右上侧的上报
3.1 病例信息撤回
病 例 信 息 撤 回
上级单位未审核时本单位可进行撤回操作(退回跟召回数据除外) 撤回方法:在列表页面中点击病例编号进入病例详情页,在页面最底部找到撤回到本级按钮,点击 进行撤回操作
如何删除病例
进入 数据管理 》病例信息管理
如何删除病例
进入 病例详细页 删除病例信息
如何删除标本
04 如何删除标本
1.进入数据管理》检验结果管理
2.找到列表中的病例信息,点击标本编号进入标本详情页面
3.移动到页面底部,点击删除按钮 4.国家可删除处于本级标本 5.省级可删除本级未上报过国家级的标本
1.4 新建病例信息
食品名称模糊匹配
食品品牌模糊匹配
1.5 新建病例信息
标 本 信 息
标本信息项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不需要填写 选择标本类型与后系统会自动生成标本编号 采样日期必须晚于就诊时间
1.6 新建病例信息
填 报 信 息
填写完所有内容后,点击保存后管理或保存后继续填报,如保存失败则根据页面提示进行修改 保存后管理:保存成功后返回病例信息上报页面 保存后继续填报:保存成功后重新加载当前页面,继续填写下一病例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 LOGO
• 2000年12月15日,金华市卫生防疫站在金华市区五 里牌楼农贸市场内查获1500公斤的“毒瓜子”。这些 西瓜子生产中掺了矿物油,同时福建、河南、广东、 南京等地也发现了“毒瓜子”。 • 2001年3月至9月期间,广东河源某饲料公司因购买 “瘦肉精”即盐酸克伦特罗生产猪用混合饲料,导致 11月7日河源484名市民因食肉中毒。 • 2001年9月3日,吉化公司所属的16所中小学校发生 严重的豆奶中毒事件。万余名学生饮用学校购进的 “万方”牌豆奶后,6362名学生集体中毒。至今,仍 有多名饮用豆奶的学生被不同的病症缠身,其中3名 学生患上白血病。
LOGO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流程
患者就诊
医生填写纸质版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 医生填写纸质版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 异常健 康事件报告卡 康事件报告 报告传染病管理科
传染病管理科专职人员收集 报告卡 请示主管院长召开相关科室 会诊 进行异常病例会诊
根据会诊结果, 根据会诊结果,由传染病管理科 专职人员报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 心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 LOGO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 LOGO
•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已由中华 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于2009年2月28日通过, 现予公布,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 • 第二章第十一条规定:国家建立食品安全 风险监测制度,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 以及食品中德有害因素进行监测。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 LOGO
• 湖南省卫生厅等6部门联合印发《2011年湖 南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湘卫监督 发〔2011〕5号文件) • 《2011年湖南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实 施细则》(湘卫监督发〔2011〕4号文件)

2024版食源性疾病培训完整ppt课件

2024版食源性疾病培训完整ppt课件

05

临床表现
01 胃肠道症状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等
03 神经系统症状
头痛、头晕、乏力、失眠

02 肝肾损害症状
黄疸、肝区疼痛、蛋白尿

04 过敏反应
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 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鉴别诊断
与食物中毒、急性胃肠炎 等疾病进行鉴别
实验室检查
03
列举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病原种类,以及这些病原在各类食
品中的分布情况。
监测与报告
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
介绍我国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的建设 情况,包括监测网络、监测内容和方 法等。
监测数据分析与应用
分析监测数据在食源性疾病预防和控 制中的应用,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 学依据。
报告流程和制度
详细阐述食源性疾病的报告流程、报 告时限和报告要求等,强调及时、准 确报告的重要性。
提升了应急处置能力
通过模拟演练和案例分析,学员们对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应急处置流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提 高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食源性疾病防控工作展望
1 2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水平和 效率,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推广健康饮食知识 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向公众普及健康饮食知识, 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04
食源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食品安全法规与标准
01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0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 02 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法律责任与义务
食品加工过程控制
原料采购与验收
建立严格的原料采购和验 收制度,确保原料符合食 品安全标准

2024版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ppt课件

2024版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ppt课件
数据分析
运用统计学、流行病学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发现食源性疾 病的流行规律、危险因素等,为防控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数据可视化
通过图表、地图等形式将数据呈现出来,使分析结果更加直观易懂, 便于决策者和公众理解。
13
04
监测工作实施与管理
2024/1/28
14
监测计划制定
确定监测目标
明确监测的食源性疾病种 类、范围和时间等。
6
定义与分类
2024/1/28
定义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 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 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
分类
可分为微生物性、化学性、有毒动 植物性和寄生虫性四大类。
7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主要包括食品污染、食品腐败变质、 食品添加剂使用不当、食品中天然毒 素等。
危险因素
结果解读
结合专业知识,对监测结果进行深入解读,分析可能的原因和影响 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防控建议。
报告撰写
按照规范格式和要求,撰写监测报告,明确报告目的、方法、结果和 结论,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2024/1/28
21
风险评估与预警
2024/1/28
风险评估
根据监测数据和历史资料,运用风险评估模型和方法,对食源性 疾病的发生概率、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进行评估和预测。
28
经验教训分享
2024/1/28
强化跨部门协作 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涉及多个部门,需要加强跨部门之间 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合力。
提高数据质量 数据质量是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的核心,需要加强对数据 收集、整理和分析环节的把控,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食源性疾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是预防和控制 食源性疾病的重要手段。

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ppt课件

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ppt课件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且附上该患者全部病例的 复印件。
(三)食物过敏
食物过敏:也称为食物的超敏反应,是指所摄入体内的食
物中的某组成成分,作为抗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而发 生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食物过敏原是指存在于食品中 可以引发人体食品过敏的成分。已知结构的过敏原都是蛋 白质或糖蛋白。
食物不耐受:是不涉及免疫系统对食物的不良反应,如摄 食某食物后出现胀气、打嗝、腹泻或不愉快的反应等。食 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容易混淆,诊断 时应注意区分。
※: 食物不耐受与食物过敏发病机制不同
A、食物过敏的流行病学特征 至少有30%的人在一生中会经历一次或多次食物过敏
事件,食物过敏患病率在成人中约为1 %~3%,在儿童 中为4%~6%。 1.婴幼儿及儿童的发病率高于成人。 2.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比如患儿随着年龄的 增长对牛奶不再过敏;但对花生、坚果、鱼虾则多数为终 身过敏。 3.人群中实际发病率较低。
到合理解释。
根据省卫生厅要求,我市从2013年元月份起, 全市辖区内所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必须实行疑似
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常规监测,逢
“疑”必报。医疗机构发现符合上述定义的疑似
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后,由接诊医 生填写《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 告卡》,经由医院主管部门立即上报所在地县级
3. 一旦发生食物过敏,需对症处理,可适当给予抗组织胺类药物。 卫生部于2012年4月实施《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其中对标注致、花生类、大豆 类、乳制品、坚果类等做配料,或者是加工过程中可能带入上述食物,宜在 配料表中使用容易辨识的名称,或在邻近位置加以提示。
(三)食源性疾病三个基本要素:
病源物----致病因子(实验室检验); 传播媒介----食物(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中毒性或感染性表现(临床诊断)。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工作规范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工作规范
例/异常健康事件上报所在地CDC,并且附上该患 者全部病历的复印件;
• 6、试点医院所在地CDC接到纸质报告卡并审核 后,应立即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汇报,并协助 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立即组织包括临床、流行病 学和食品卫生学等领域的相关专家(必要时可向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请求专家支援)进行会诊确认, 该专家组的决定为最终结果; • 7、经专家组确认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 康事件,由试点医院所在地CDC通过网络填报电 子报告卡上报,并将信息反馈试点医院;
(3)配合当地疾控机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当所在地和上级疾控机构需要进行疑似食源 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 时,试点医院应当积极配合疾控机构进行病 例相关信息的调查 提供相应的诊疗记录
(4)按时上报结果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 报告工作规范
阜南县人民医院
• 工作背景和目的
• 监测内容 • 监测对象 • 报告流程 • 医院职责
工作背景和目的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中心领
导 ■食品化学污染物监测系统 ■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系统 ■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 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报告子系统 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子系统 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子系统
异常健康事件报告由卫生行政部门 负责,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和疾病预 防控制机构密切合作共同完成。
医疗卫生服务机构 医院所接诊的全部就诊患
者,重点监测对象为年龄≤14周岁的婴幼儿
和儿童、年龄≥65周岁的老年人以及妊娠和
哺乳期妇女,应特别关注内科(如消化内
科、肾内科和神经内科等)和儿科的就诊 者。
• 许多食源性疾病呈现慢性或亚急性机体损 害,病例在人群中累积过程缓慢,分布松 散,疾病不具有特征性临床表现,很难采 用某种特定疾病报告的方式进行监测。 • 针对这类可能在人群中发生的食源性健康 损害,有必要建立以医疗机构为报告主体 的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机制,一旦出 现类似三聚氰胺“问题奶粉”事件发生, 能够及时预警并采取措施。

47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PPT课件

47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PPT课件
与食物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因一次大量或长期少量摄入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以慢性
损害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第3页
食源性疾病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主要形式
明显的暴发 聚集性不太明显的发病 长期或潜隐性损害
第4页
我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内容
食源性疾病 (包括食物 中毒)报告
所有医院
我院工作内容
食源性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 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
致病因素包括 细菌 病毒 寄生虫 有毒有害化学物质 天然毒素等
第2页
食源性疾病的定义
临床表现分为4类
食物中毒,即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 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经食品感染的肠道传染病(如痢疾)、人畜共患病(口蹄疫)、 寄生虫病(旋毛虫病)等
三 、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
第 18 页
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哨点医院工作
1 目的 2 监测内容及方法
5
第 19 页
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内容和方法
1 哨点医院选择 2 监测病例定义 3 病例信息采集 4 生物样本采集
5 信息报送
第 20 页
哨点医院选择
我市选择湖南省儿童医院、长沙市第一医 院、浏 阳市人民医院共3家医疗机构作为监测哨点,全省 共11家。
报告流程
填写“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卡”
第8页
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卡
第9页
二、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
第 10 页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
1 目的 2 监测内容 3 监测对象 4 监测范围 5 报告流程
第 11 页
监测内容
疾病的临床表现(如症状、体征、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 及病程)及流行病学特征(如发病年龄、人群分布、时间 分布和地区分布等)与诊疗经验和专业判断明显不符,用 现有的临床专业知识和经验、流行病学知识等无法解释;

食源性疾病相关知识ppt课件

食源性疾病相关知识ppt课件

食物中毒;经食品传染的肠道传染病、寄生虫病、人畜共
患疾病;与食物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一次大量或长期 少量摄入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以慢性损害为主要特征的疾

细菌性
金葡、沙门氏、变形、大肠、 副溶、产气荚膜杆菌、蜡样、 肉毒梭菌、李斯特菌
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杀鼠药、 砷化物、汞、镉、铅、锡、甲 化学性 醇、亚硝酸盐、含高组胺鱼类、 油脂酸败、矿物油
豆角未完 全煮熟中 毒;发芽 马铃薯未 处理后食 入;食入 河豚鱼; 误食动物 肾上腺
• 目前的现状
--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比较多,因出台的时间和 背景不同,有些规定不统一 --规定的要求不完全一致 全部是食物中毒事件, 没有发生过其他类别的 组织管理单位、报告时间、报告范围、处置单位(卫生行
不传染
症状像 不分老少
中毒症状基本相同,治疗方法大致相似
病情主要与进食量和抵抗力有关,与年龄关系不大
• 流行病学特点:
--中毒原因分布特点: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较多,涉及人 数较多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是否会有变化? --引起中毒的食物种类分布特点:动物性食品更为常见 --季节性特点:全年均可发生,二、三季度是高发季节, 尤其是三季度。有些中毒季节性不明显 --地区性特点:多数食物中毒发病有地区性。肉毒梭菌毒
• 中华人民共和传染病防治法 --第一章第七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传染病监
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及其他预防、控制工
作。 •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第二章第十一条: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
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进行监测。 --第七章第七十四条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县级以上疾 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对事故 现场进行卫生处理,并对与食品安全事故有关的因素开展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制度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制度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制度
一、急诊内科、消化内科、儿科、呼吸内科等科室发现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及时报告医务科,并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

二、重点以腹泻为主就诊的门诊病例(年龄≥1周岁),每日排便3次或以上,且粪便性状异常(稀便、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等),没有其他已知的、非感染性的原因的患者,接诊医生必须检查便常规配合检验科样本采集工作并认真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

三、医务科专管人员汇集报告卡,组织专家会诊,督促发现报告的医生尽快准备好相关资料,会诊结束后确认为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24小时内完成会诊登记表,报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且附上该病例的病历复印件(含全部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同时填写《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周记录》。

四、填写报告卡内容完整、详细,按规定时间内报告,做到不错报、不漏报。

五、医护人员应积极配合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推荐课件)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PPT幻灯片

(推荐课件)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PPT幻灯片

.
22
排除以下情况
本监测中食源性异常病例不是临床上的“疑难杂症”,
以下情况不属于本次监测的范畴:
(1)国家法定传染病;
(2)原因明确的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个案或事件 ;
(3)诊断不清的疑难杂症;
(4)未经试点医院会诊、也未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 家会诊确定的异常病例;
(5)与食品不相关的异常病例。
2.每月每家医院至少上报30例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全年 至少上报180例病例信息。
3.除了15家主动监测的医院外,其余医院均不需要报病原 学检验的样本信息,但是必须上报可疑食物暴露信息。
4.各哨点医院要认真学习《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指定专人负责,按时报送数据,确 保各项监测任务圆满完成。
.
7
食源性疾病的范畴
• 食源性疾病包括 –食物中毒 –食源性肠道传染病 –食源性寄生虫病 –食源性变态反应性疾病 –暴饮暴食引起的急性胃肠炎 –酒精中毒 –由食物中有毒、有害污染物引起的中毒性疾病
.
8
食源性疾病监测范围不包括:
直接喝鼠药或者农药的寻死及自杀行为不列为食源性疾 病,但误食被农药或者鼠药污染的食品算食源性疾病。
• 临床综合征(syndromes)—— 急性中毒或急性感染性表现
.
致病 食品 因子
临床 后果
食源性疾病
10
食源性疾病分类
化学性因素
细菌
有毒植物
分类
有毒动物
真菌及毒素
病毒
寄生虫
.
11
一、细菌性
最常见、最主要
副溶血性弧菌 沙门菌 蜡样芽胞杆菌 大肠埃希菌 变形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肠毒素 志贺氏菌(痢疾、菌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 监测内容:具体见《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
报告卡》 (附件1)。
病例基本信息 主要症状、体征 检查结果 主要诊断 可疑病因 可疑食品 上报原因 填表机构、填报人、填表日期
10
报告流程
1、监测常病例/异 常健康事件;
7
• 工作目标: 建立以临床征候群
为基础、以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 制机构为监测和报告主体的疑似食 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临床报 告和预警机制,及时启动流行病学 调查及实验室检测,尽早发现具有 潜在公共卫生意义的食源性健康损 害,发现报告率达100%。
卫生行政部门
• 工作机制: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
16
2、建立工作制度 ✓制定本单位监测工作计划、日常工作制度
和工作流程 ✓配合当地疾控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等工

17
3、组织业务培训 ✓试点医院应定期开展对医务人员的培训,
每年二次以上。 ✓内容包括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
测的目的、意义、要求、监测内容、方法 和国内外相关动态等。 ✓做好培训记录。
18
4、按要求开展监测工作:专人负责收集报告卡,
组织院内会诊。
(1)每日下班前向医院各科室了解疑似食源性异
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发生情况,重点关注儿科、 神经内科、肾内科以及消化内科等科室。
19
(2)组织院内会诊 ✓如果发现有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
事件的报告,应尽快组织院内专家会诊 ✓在会诊结束后的1个工作日内,向试点医院
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报告子系统 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子系统 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子系统
3
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的建立
• 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在发达国家已很规范和成熟。 FAD\WHO\UNEP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制定监测计划 和评估计划 ,世界100多个国家参与,上世纪80年代 我国加入该计划。2000年开始建立该系统。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 报告工作规范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
• 工作背景 •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定义 • 监测内容 • 报告流程 • 职责分工 • 质量控制
2
工作背景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中心领
导 ■食品化学污染物监测系统 ■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系统 ■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
12
• 6、试点医院所在地CDC接到纸质报告卡并审核 后,应立即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汇报,并协助 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立即组织包括临床、流行病 学和食品卫生学等领域的相关专家(必要时可向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请求专家支援)进行会诊确认, 该专家组的决定为最终结果;
• 7、经专家组确认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 康事件,由试点医院所在地CDC通过网络填报电 子报告卡上报,并将信息反馈试点医院;
13
8、国家和省级CDC在接到报告后,确认是否应启动流行病 学调查(启动标准见附件2),若需启动流行病学调查, 应通知试点医院所在地CDC按照《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 异常健康事件个案调查表》(见附件3)进行流行病学调 查,并将调查结果进行网络上报;地(市)级和区(县) 级CDC也可以根据附件 2中规定的流行病学调查启动标准, 或视食源性疾病病情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自行决定是否启 动流行病学调查;
• 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如“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引起的 婴幼儿罹患“肾结石”的食品安全事件。各种污染物 复杂性和导致健康损害的不可预知性,我国现有的疾 病监测机制难以有效发现和识别。
4
• 许多食源性疾病呈现慢性或亚急性机体损 害,病例在人群中累积过程缓慢,分布松 散,疾病不具有特征性临床表现,很难采 用某种特定疾病报告的方式进行监测。
果及病程)和流行病学特征(人群分布、时间分布和地区 分布等)与现有的诊疗经验和专业判断明显不符,用现有 的临床专业知识和经验无法合理解释; 2、病情/健康损害严重或导致死亡,无法得到合理解释; 3、同一医疗机构接诊的类似病例数异常增多,超过既往水 平且无法得到合理解释; 4、存在上述一个或数个特征,且可能与食品有关的疾病; 5、疑似食源性异常健康事件是由一个以上的个案组成。
异常健康事件报告由卫生行政部门 负责,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和疾病预 防控制机构密切合作共同完成。
医疗卫生服务机构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8
监测内容
• 监测对象 监测对象为试点医院所接诊的全部就诊患
者,重点监测对象为年龄≤14周岁的婴幼儿和儿 童、年龄≥65周岁的老年人以及妊娠和哺乳期妇 女,应特别关注内科(如消化内科、肾内科和神 经内科等)和儿科的就诊者。
• 针对这类可能在人群中发生的食源性健康 损害,有必要建立以医疗机构为报告主体 的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机制,一旦出 现类似三聚氰胺“问题奶粉”事件发生, 能够及时预警并采取措施。
5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定义
其定义或概念应该是宽泛而非特定的,涵盖范围是可能与食 品有关并且具有以下一个或数个特征的一些疾病/事件: 1、疾病的临床表现(如症状、体征、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
2、医生填写纸质《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 事件报告卡》;
3、医院专管人员搜集和汇总报告卡;
11
4、医院专管人员组织医院内部专家会诊,确诊是否 为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
5、医院专管人员将会诊确认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 /异常健康事件上报所在地CDC,并且附上该患者 全部病历的复印件;
凡是符合上述定义的事件均划定为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
6
以下情况不属于本次报告的范畴:
(1)国家法定传染病; (2)原因明确的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个案或事件; (3)诊断不清的疑难杂症; (4)未经试点医院会诊、也未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
家会诊确定的异常病例/事件。 (5)与食品不相关的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
9、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及其它信息,
对报告病例/事件进行综合评估。
14
职责分工
一、试点医院所在地的市、县卫生局
成立领导小组 指定负责机构和负责人 建立工作机制 做好工作分工和协调
15
二、试点医院
1、建立组织机构 ✓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 ✓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成立专家组,负责院内病例会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