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康复护理PPT
合集下载
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PPT
![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PPT](https://img.taocdn.com/s3/m/0c9cce8f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aa.png)
积极鼓励患者参与各种健康教育活动,增强自我康复的信心和动力。
03
活动效果评估
对健康教育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估,不断改进和提高活动质量。
THANK YOU
临床表现
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因梗死部位和面积大小而异,常见症状包括偏瘫、失语、偏 身感觉障碍、共济失调等。
诊断标准
脑梗死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神经系统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 )。
预后评估与康复需求
预后评估
根据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年龄、合并症等因素,可初步评估患者的预后。
康复需求
脑梗死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需要进行全面的康复护理,包括肢 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认知训练等,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肺部感染预防
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室内空 气流通,防止肺部感染。
尿路感染预防
保持会阴部清洁,定期更换尿 管和尿袋,预防尿路感染。
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
协助患者进行被动和主动运动 ,促进血液循环,预防下肢深 静脉血栓形成。
消化道出血预防
密切观察患者有无消化道出血 症状,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处
理。
04
恢复期康复护理策略
运动功能训练方法指导
床上被动运动
01
对于瘫痪较重的患者,可进行床上被动运动,如关节屈伸、内
收、外展、旋转等,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
主动运动训练
02
鼓励患者进行主动运动,如Bobath握手、床上桥式运动、床上
翻身训练等,以增强肌力和耐力。
平衡与协调训练
03
通过站立平衡训练、步行训练等,提高患者的平衡和协调能力
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PPT
汇报人:XXX XX-XX-XX
脑梗塞的康复护理ppt课件
![脑梗塞的康复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67cd468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0d.png)
2、调整血压:维持在病前稍高水平。 3、降低颅内压,防止脑水肿:20%
甘露醇快速滴注。
4、抗凝治疗:肝素钠、华法林。 5、脑保护治疗法:如亚低温疗法。
治 疗 要 点(二)
6、抗血小板聚集疗法:阿司匹林 7、高压氧治疗 8、其他治疗:如降纤治疗、脑代谢
活化剂。 9、手术治疗 10、康复治疗
护理评估
(3)利尿脱水药物:剂量不宜过大, 时间不宜过长,防脱水过度至血容 量不足和电解质紊乱。应观察血压 变化,防止头晕,注意安全,防跌 倒。
临 床 表 现(二) (2)大脑中动脉:较多见,主干闭
塞出现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 偏盲(即三偏),在优势半球还有 失语。
(3)椎基底动脉:常出现眩晕、眼 球震颤、复视、构音障碍、吞咽困 难、共济失调、交叉瘫等症状。基 底动脉主干闭塞时出现四肢瘫、意 识障碍、球麻痹,常迅速死亡。
临 床 表 现(三)
护 理 措 施(三) 用药护理:按医嘱正确用药,观察
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1)使用溶栓、抗凝药物时,严格 掌握药物剂量,监测出凝血酶原时 间,观察有无皮肤及消化道出血倾 向,口服阿司匹林者应注意有无黑 便情况。同时观察溶栓后肢体功能 恢复情况。
▪ (2)应用扩血管药物如尼莫地平 等钙通道阻滞剂时,要严格控制输 液速度(小于30滴/分),并注意 有无面色潮红、出汗、血压下降等 变化,同时,注意有无发热、荨麻 疹等过敏反应,出现以上症状及时 报告医生 。血管扩张药物要缓慢 滴注并且嘱病人和家属勿自行调节。
状者卧床休息1-2周,保持环境的 安静、舒适,清醒患者宜采取平卧 位,以便较多血液供应脑部,有意 识障碍的患者应采取侧卧位,并抬 高头部,禁用冷疗
护 理 措 施(二)
1、一般护理: (1)休息:急性期伴有颅内高压症
甘露醇快速滴注。
4、抗凝治疗:肝素钠、华法林。 5、脑保护治疗法:如亚低温疗法。
治 疗 要 点(二)
6、抗血小板聚集疗法:阿司匹林 7、高压氧治疗 8、其他治疗:如降纤治疗、脑代谢
活化剂。 9、手术治疗 10、康复治疗
护理评估
(3)利尿脱水药物:剂量不宜过大, 时间不宜过长,防脱水过度至血容 量不足和电解质紊乱。应观察血压 变化,防止头晕,注意安全,防跌 倒。
临 床 表 现(二) (2)大脑中动脉:较多见,主干闭
塞出现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 偏盲(即三偏),在优势半球还有 失语。
(3)椎基底动脉:常出现眩晕、眼 球震颤、复视、构音障碍、吞咽困 难、共济失调、交叉瘫等症状。基 底动脉主干闭塞时出现四肢瘫、意 识障碍、球麻痹,常迅速死亡。
临 床 表 现(三)
护 理 措 施(三) 用药护理:按医嘱正确用药,观察
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1)使用溶栓、抗凝药物时,严格 掌握药物剂量,监测出凝血酶原时 间,观察有无皮肤及消化道出血倾 向,口服阿司匹林者应注意有无黑 便情况。同时观察溶栓后肢体功能 恢复情况。
▪ (2)应用扩血管药物如尼莫地平 等钙通道阻滞剂时,要严格控制输 液速度(小于30滴/分),并注意 有无面色潮红、出汗、血压下降等 变化,同时,注意有无发热、荨麻 疹等过敏反应,出现以上症状及时 报告医生 。血管扩张药物要缓慢 滴注并且嘱病人和家属勿自行调节。
状者卧床休息1-2周,保持环境的 安静、舒适,清醒患者宜采取平卧 位,以便较多血液供应脑部,有意 识障碍的患者应采取侧卧位,并抬 高头部,禁用冷疗
护 理 措 施(二)
1、一般护理: (1)休息:急性期伴有颅内高压症
脑梗塞康复护理PPT课件
![脑梗塞康复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0e9ef17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5b.png)
脑梗塞康复护理ppt课件
目 录
• 脑梗塞概述 • 脑梗塞康复护理的重要性 • 脑梗塞康复护理的原则 • 脑梗塞康复护理的具体措施 • 脑梗塞康复护理的注意事项 • 脑梗塞康复护理的实践案例
01 脑梗塞概述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脑梗塞是指脑部血管阻塞导致脑 部缺血缺氧,进而引起神经细胞 死亡的疾病。
饮食护理
合理膳食结构
根据患者年龄、性别、身体状况 等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保证
营养均衡。
控制饮食总量
适量控制食物摄入量,避免过度饱 食,减轻胃肠负担。
低盐低脂饮食
减少食盐和脂肪摄入量,有助于降 低血压和血脂水平,预防脑梗塞复 发。
运动疗法
制定运动计划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康复目标, 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
定期随访和复查
遵医嘱定期随访
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回医院随访,及时了解病情变 化和康复情况。
按时服药
遵医嘱按时服药,不要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 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变化,如出现头痛、眩晕、肢 体麻木等不适,应及时就医。
06 脑梗塞康复护理的实践案 例
案例一
01
02
03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脑梗塞患者常常面临生活自理能力下 降、社交障碍等问题,通过康复护理 可以帮助患者重新建立生活自理能力 ,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护理还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睡眠质 量、饮食状况等,进一步提高患者的 生活质量。
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
通过专业的康复护理,可以控制患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等,降低脑 梗塞的复发率。
04
背景介绍
脑梗塞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抑 郁等心理问题,影响康复效果
目 录
• 脑梗塞概述 • 脑梗塞康复护理的重要性 • 脑梗塞康复护理的原则 • 脑梗塞康复护理的具体措施 • 脑梗塞康复护理的注意事项 • 脑梗塞康复护理的实践案例
01 脑梗塞概述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脑梗塞是指脑部血管阻塞导致脑 部缺血缺氧,进而引起神经细胞 死亡的疾病。
饮食护理
合理膳食结构
根据患者年龄、性别、身体状况 等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保证
营养均衡。
控制饮食总量
适量控制食物摄入量,避免过度饱 食,减轻胃肠负担。
低盐低脂饮食
减少食盐和脂肪摄入量,有助于降 低血压和血脂水平,预防脑梗塞复 发。
运动疗法
制定运动计划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康复目标, 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
定期随访和复查
遵医嘱定期随访
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回医院随访,及时了解病情变 化和康复情况。
按时服药
遵医嘱按时服药,不要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 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变化,如出现头痛、眩晕、肢 体麻木等不适,应及时就医。
06 脑梗塞康复护理的实践案 例
案例一
01
02
03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脑梗塞患者常常面临生活自理能力下 降、社交障碍等问题,通过康复护理 可以帮助患者重新建立生活自理能力 ,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护理还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睡眠质 量、饮食状况等,进一步提高患者的 生活质量。
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
通过专业的康复护理,可以控制患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等,降低脑 梗塞的复发率。
04
背景介绍
脑梗塞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抑 郁等心理问题,影响康复效果
脑梗死恢复期的护理PPT课件
![脑梗死恢复期的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ef8925a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a6.png)
04
饮食规律:定时定量,少食 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运动康复
运动方式: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 运动方式,如步行、慢跑、游泳等
运动强度: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和医生建议,逐渐 增加运动强度,避免过度运动
运动时间:每次运动时间不宜过长,以30-60分钟 为宜,每周至少进行3-5次
运动注意事项:运动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摔倒 等意外发生,运动后注意休息和补充水分
脑梗死恢复期的护理PPT 课件
x
目录
01. 脑梗死恢复期的护理要点 02. 脑梗死恢复期的护理措施 03. 脑梗死恢复期的护理注意事项
1
脑梗死恢复期的护理要点
饮食护理
01
饮食原则:低盐、低脂、低 糖、高纤维
03
避免刺激性食物:辛辣、油 腻、生冷
05
水分补充:适量饮水,保持 水分平衡
02
食物选择:蔬菜、水果、粗 粮、瘦肉、低脂肪乳制品
05
改善脑循环药物:如尼莫地平、 银杏叶提取物等,改善脑部血液 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02
抗凝血药物:如华法林、肝素等, 预防血栓形成和栓塞
04
调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降低 胆固醇水平,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康复训练
2
语言功能训练:包括 发音、阅读、书写等 方面的训练
4
社会功能训练:包括日 常生活能力、人际交往 等方面的训练
肢体功能训练:包括关 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 练、平衡训练等
1
认知功能训练:包括注 意力、记忆力、解决问 题等方面的训练
3
心理康复训练:包括 情绪调节、心理支持 等方面的训练
5
定期检查
01
定期进行身体检 查,包括血压、 血糖、血脂等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临床表现
➢ 好发于中老年人,多见于50~60岁以上 的动脉硬化者,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 糖尿病。男性稍多于女性。
➢ 通常可有前驱症状,如头昏、头痛等;部 分病人发病前曾有TIA史。
6
➢ 起病形式:多数在安静休息时发病,不少 病人于睡眠中发生,次晨被发现不能说话, 一侧肢体瘫痪。病情在几小时或几天内达 到高峰。多数病人意识清醒,少数可有不 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持续时间较短。
➢ 急性期治疗(尽快恢复脑缺血区的血液供应是急性期的 主要治疗原则)
1.早期溶栓 发病后6h内采用溶栓治疗可使血管再通,减轻 脑水肿,缩小梗死灶。
常用的溶栓药物: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尿激酶、 链激酶等。
2.调整血压 急性期的血压应维持在发病前平时稍高的水平, 除非血压过高(收缩压>220mmHg)一般不使用降压药, 以免血压过低导致脑血流量不足,使脑梗死加重。血压 过低,应补液或应用多巴胺等升压药物。
➢ 常表现为各种类型的失语、偏瘫和偏身感 觉障碍。
7
临床类型
➢ 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 症状 和体征持续时间超过24h,但在1~ 3周内完全恢复,不留任何后遗症。
➢ 完全型:起病6h内病情达高峰,为 完全性偏瘫,病情重,甚至出现昏 迷,多见于血栓-栓塞。
8
临床分类
➢ 进展型:脑缺血症状逐渐进展,阶梯式加重, 可持续6h至数日,可出现对侧偏瘫、偏身感 觉障碍、失语等,严重者可引起颅内压增高、 昏迷、死亡。
脑血栓形成(CT):
是脑血管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指颅内外供应 脑组织的动脉血管壁发生病理改变,血管腔变 狭窄,或在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造成脑局 部急性血流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 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常出现 偏瘫、失语。
3
病因
➢ 最常见的是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常与脑动脉硬 化并存、两者相互影响,使病情加重。高脂血症、 糖尿病等也加速脑动脉硬化的进展。
➢ 脑动脉炎:如钩端螺旋体感染引起的脑动脉炎。 ➢ 胶原系统疾病、先天性血管畸形、巨细胞动脉炎、
肿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液高凝状态等。 ➢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脱落引起的栓塞称为血栓-
栓塞
4
发病机制
在颅内血管壁病变的基础上,在睡眠、失水、心 力衰竭、心律失常等情况时——出现血压下降、 血流缓慢——胆固醇易于沉积在内膜下层—— 引起血管壁脂肪透明变性、纤维增生、动脉变 硬、迂曲、管壁厚薄不均、血小板及纤维素等 血液中有形成分粘附、聚集、沉着形成血栓— —血栓逐渐扩大,使动脉管腔变狭窄,最终引 起动脉完全闭塞。
➢ 缓慢进展型:症状在起病2周后仍逐渐发展。 多见于颈内动脉颅外段血栓形成,且多与全 身或局部因素所致的脑灌流减少有关。此类 应与颅内肿瘤、硬脑膜下血肿鉴别。
9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 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 血常规检查
CT检查 24h以后脑梗死区出现低密度灶。 MRI 可早期显示缺血部位。 TCD 对判断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痉
22
2、重视患侧刺激:加强患侧刺激可以对抗其感觉丧 失,避免忽略患侧身体和患侧空间。房间的布置如 床头柜应置于患侧;护理工作如洗漱进食、测血压 脉搏都应在患侧进行;与病人交谈时也应握住患侧 手,引导患者头转向患侧,尽量不在患侧输液,慎 用热水袋。
治疗困难时。 11.血管内介入治疗 如颈动脉支架放置等 ➢ 恢复期治疗:目的是促进神经功能康复。
14
肌力的评估
0级: 肌肉无任何收缩(完全瘫痪)。 1级: 肌肉可轻微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不
能活动节) 2级: 肌肉收缩可引起关节活动,但不能抵抗
地心引力抬起 3级: 肢体能抵抗重力离开床面,但不能抵抗
挛、侧枝循环建立程度有帮助。 DSA 可显示血栓形成的部位、程度,但
不作为脑梗死的常规检查。
10
诊断要点
中老年病人。 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病史,发病
前有TIA史。 在安静休息时发病。 发病时意识清醒,偏瘫、失语等NS局灶
症状体征明显。 结合头部CT及MRI检查,可明确诊断。
11
治疗要点
(4)用药护理: ➢ 溶栓抗凝药:严格药物剂量,密切观察意识和血压变化,
有无皮肤及消化道出血倾向;观察有无并发颅内出血和 栓子脱落引起的小栓塞,如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可引起腹 痛,下肢静脉栓塞可出现皮肤肿胀、发红肢体疼痛。
➢ 扩血管药尤其是尼莫地平等钙通道阻滞剂时,可导致头 部胀痛、颜面发红、血压下降,滴速应慢(<30d), 同时应监测血压变化。
12
3.防治脑水肿 常用20%甘露醇、地塞米 松(还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每天2-4 次,连用7-10天、呋噻米、清蛋白等。
4.抗凝治疗 主要用于进展型脑梗死病人。 5.血管扩张剂 脑水肿基本消退(2-4W)时适
当应用。 6.高压氧治疗
13
7.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8.脑保护治疗 药物可用胞二磷胆碱、依达拉奉 9.中医药治疗 活血化瘀、通经活络 10.外科治疗 大面积梗死出现颅内压危象,内科
阻力。 4级: 肢体能作抗阻力动作,但未达到正常。 5级: 正常肌力。
15
16
偏瘫步态(右侧偏瘫)
17
18
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1)生活护理:卧位舒适、皮肤护理、压疮预防、
个人卫生处置等
(2)安全护理: 防止跌倒、坠床等安全措施、
19
(3)饮食护理:给予低盐低脂饮食,如有吞咽障碍,饮水 呛咳时,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必要时给予鼻饲饮食。
20
➢ 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改善微循环治疗时,可 出现发热、皮疹甚至过敏性休克,应密切观察
(5)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病人, 开导病人,同时嘱家属给予病人物质和精神上 的支持,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21
(6)康复护理
1、早期康复干预:一般认为,缺血性脑卒中病 人只要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 展后48h后即可进行,多数脑出血康复可在病 后10-14天开始,只要不妨碍治疗,康复训练 开展的越早,功能康复的可能性就越大,预后 就越好。
脑梗死的护理
五河县中医院 护理部
1
脑梗死
(cerebral infarction,CI)
概述:
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引 起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 性坏死或软化。
➢ 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
➢ 发病率为110/10万。包括:脑血栓 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梗死。
2
脑血栓形成 (cerebral thrombosis,CT)
临床表现
➢ 好发于中老年人,多见于50~60岁以上 的动脉硬化者,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 糖尿病。男性稍多于女性。
➢ 通常可有前驱症状,如头昏、头痛等;部 分病人发病前曾有TIA史。
6
➢ 起病形式:多数在安静休息时发病,不少 病人于睡眠中发生,次晨被发现不能说话, 一侧肢体瘫痪。病情在几小时或几天内达 到高峰。多数病人意识清醒,少数可有不 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持续时间较短。
➢ 急性期治疗(尽快恢复脑缺血区的血液供应是急性期的 主要治疗原则)
1.早期溶栓 发病后6h内采用溶栓治疗可使血管再通,减轻 脑水肿,缩小梗死灶。
常用的溶栓药物: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尿激酶、 链激酶等。
2.调整血压 急性期的血压应维持在发病前平时稍高的水平, 除非血压过高(收缩压>220mmHg)一般不使用降压药, 以免血压过低导致脑血流量不足,使脑梗死加重。血压 过低,应补液或应用多巴胺等升压药物。
➢ 常表现为各种类型的失语、偏瘫和偏身感 觉障碍。
7
临床类型
➢ 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 症状 和体征持续时间超过24h,但在1~ 3周内完全恢复,不留任何后遗症。
➢ 完全型:起病6h内病情达高峰,为 完全性偏瘫,病情重,甚至出现昏 迷,多见于血栓-栓塞。
8
临床分类
➢ 进展型:脑缺血症状逐渐进展,阶梯式加重, 可持续6h至数日,可出现对侧偏瘫、偏身感 觉障碍、失语等,严重者可引起颅内压增高、 昏迷、死亡。
脑血栓形成(CT):
是脑血管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指颅内外供应 脑组织的动脉血管壁发生病理改变,血管腔变 狭窄,或在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造成脑局 部急性血流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 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常出现 偏瘫、失语。
3
病因
➢ 最常见的是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常与脑动脉硬 化并存、两者相互影响,使病情加重。高脂血症、 糖尿病等也加速脑动脉硬化的进展。
➢ 脑动脉炎:如钩端螺旋体感染引起的脑动脉炎。 ➢ 胶原系统疾病、先天性血管畸形、巨细胞动脉炎、
肿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液高凝状态等。 ➢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脱落引起的栓塞称为血栓-
栓塞
4
发病机制
在颅内血管壁病变的基础上,在睡眠、失水、心 力衰竭、心律失常等情况时——出现血压下降、 血流缓慢——胆固醇易于沉积在内膜下层—— 引起血管壁脂肪透明变性、纤维增生、动脉变 硬、迂曲、管壁厚薄不均、血小板及纤维素等 血液中有形成分粘附、聚集、沉着形成血栓— —血栓逐渐扩大,使动脉管腔变狭窄,最终引 起动脉完全闭塞。
➢ 缓慢进展型:症状在起病2周后仍逐渐发展。 多见于颈内动脉颅外段血栓形成,且多与全 身或局部因素所致的脑灌流减少有关。此类 应与颅内肿瘤、硬脑膜下血肿鉴别。
9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 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 血常规检查
CT检查 24h以后脑梗死区出现低密度灶。 MRI 可早期显示缺血部位。 TCD 对判断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痉
22
2、重视患侧刺激:加强患侧刺激可以对抗其感觉丧 失,避免忽略患侧身体和患侧空间。房间的布置如 床头柜应置于患侧;护理工作如洗漱进食、测血压 脉搏都应在患侧进行;与病人交谈时也应握住患侧 手,引导患者头转向患侧,尽量不在患侧输液,慎 用热水袋。
治疗困难时。 11.血管内介入治疗 如颈动脉支架放置等 ➢ 恢复期治疗:目的是促进神经功能康复。
14
肌力的评估
0级: 肌肉无任何收缩(完全瘫痪)。 1级: 肌肉可轻微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不
能活动节) 2级: 肌肉收缩可引起关节活动,但不能抵抗
地心引力抬起 3级: 肢体能抵抗重力离开床面,但不能抵抗
挛、侧枝循环建立程度有帮助。 DSA 可显示血栓形成的部位、程度,但
不作为脑梗死的常规检查。
10
诊断要点
中老年病人。 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病史,发病
前有TIA史。 在安静休息时发病。 发病时意识清醒,偏瘫、失语等NS局灶
症状体征明显。 结合头部CT及MRI检查,可明确诊断。
11
治疗要点
(4)用药护理: ➢ 溶栓抗凝药:严格药物剂量,密切观察意识和血压变化,
有无皮肤及消化道出血倾向;观察有无并发颅内出血和 栓子脱落引起的小栓塞,如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可引起腹 痛,下肢静脉栓塞可出现皮肤肿胀、发红肢体疼痛。
➢ 扩血管药尤其是尼莫地平等钙通道阻滞剂时,可导致头 部胀痛、颜面发红、血压下降,滴速应慢(<30d), 同时应监测血压变化。
12
3.防治脑水肿 常用20%甘露醇、地塞米 松(还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每天2-4 次,连用7-10天、呋噻米、清蛋白等。
4.抗凝治疗 主要用于进展型脑梗死病人。 5.血管扩张剂 脑水肿基本消退(2-4W)时适
当应用。 6.高压氧治疗
13
7.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8.脑保护治疗 药物可用胞二磷胆碱、依达拉奉 9.中医药治疗 活血化瘀、通经活络 10.外科治疗 大面积梗死出现颅内压危象,内科
阻力。 4级: 肢体能作抗阻力动作,但未达到正常。 5级: 正常肌力。
15
16
偏瘫步态(右侧偏瘫)
17
18
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1)生活护理:卧位舒适、皮肤护理、压疮预防、
个人卫生处置等
(2)安全护理: 防止跌倒、坠床等安全措施、
19
(3)饮食护理:给予低盐低脂饮食,如有吞咽障碍,饮水 呛咳时,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必要时给予鼻饲饮食。
20
➢ 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改善微循环治疗时,可 出现发热、皮疹甚至过敏性休克,应密切观察
(5)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病人, 开导病人,同时嘱家属给予病人物质和精神上 的支持,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21
(6)康复护理
1、早期康复干预:一般认为,缺血性脑卒中病 人只要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 展后48h后即可进行,多数脑出血康复可在病 后10-14天开始,只要不妨碍治疗,康复训练 开展的越早,功能康复的可能性就越大,预后 就越好。
脑梗死的护理
五河县中医院 护理部
1
脑梗死
(cerebral infarction,CI)
概述:
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引 起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 性坏死或软化。
➢ 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
➢ 发病率为110/10万。包括:脑血栓 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梗死。
2
脑血栓形成 (cerebral thrombosis,CT)